在天津医科大学读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在天津医科大学读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第1张

我是天津医科大学18级的学生

首先你会发现天津医科大学是所有医科院校里面唯一的211学校,现在也正在努力创建双一流院校,所以无论是从名声还是从教学质量等方面来看,天津医科大学都是很优秀的,学习氛围也很好,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学医的话,选天医没错。

其次,从地图上看,天津医科大学距离天津市政府和天塔都很近,所以算得上是市中心,购物方便,但是缺少文具店之类的,旁边还有天大和南开,春天的时候去南开看花,学校虽然小,五脏俱全,很方便,游泳馆、羽毛球馆什么的都有。

然后就是饮食吧,食堂有四个:大食堂、汇贤阁、留学生食堂和清蒸食堂,比较好的是会贤阁和留学生食堂,大食堂二楼也不错,价格中上,味道一般,南方的同学可能有点适应不了,不满意的话可以点外卖或者去外面吃,南门外面有一条小街都是饭馆,就是有些价格有点高。

再者就是资源问题,各种交流活动,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选择自费去美国当交换生,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免费可以去日本东北大学做交换生,学校平时会请学术界的大佬来开讲座,做访谈,对学生的就业和学习都能起到指导作用。

最后再说一下附属医院吧,学校附属医院很多而且都挺有名,医学生学到一定程度可以去医院实习拿规培证,比较优秀的同学也可以选择留校,总之实习、做科研之类的很方便。不用毕业再浪费时间去规培。

可能有人还会关心谈恋爱的问题,我们学校漂亮**姐很多,男生比较少,长相吧普遍还行,有一些比较突出的总是会被挂平台菌表白,大多都是单身吧!

大概就是这样,有什么问题可以追问,我看到的话会回答一下。

去过两次天津,两次感觉截然不同。

第一次去天津感受到了现代化的天津,海河弯弯曲曲穿城而过,河两岸高楼林立,很壮观。天津的高楼不像北京、上海那么集中,散落在海河岸边和整个城区。夜晚灯光亮起,海河两岸更是漂亮迷人。天津是中国唯一有两座500米以上高楼的城市。两座高楼是分别位于滨海新区的周大福金融中心,高530米。和位于西青区的117高银大厦,高594米,但还没有建成。天津的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中心是新建设的商务区,建设得非常现代化,有美国曼哈顿的风格。

第二次去天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天津的 历史 。天津在20世纪初最多时有九国租界,留下了大量的欧式建筑,是中国西洋建筑最多的城市。解放北路的欧式建筑最为恢弘,是当年各国银行的所在地。路面是石头铺成的,两边是形态各不相同的西洋 历史 建筑,每个建筑都有巨大的石柱,显得大气而雄伟。五大道是另一个西洋建筑聚集的地方,有2000多座西洋别墅,每栋别墅建筑风格都不一样,是20世纪初民国政要人士的居住地。走在这里,仿佛穿越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意风区是当年意大利租界所在地,整个区域都是意式建筑,是意大利本土以外最大的意式建筑群。

天津的消费不贵,吃住相对于北京、上海要便宜很多。天津的人也不错,对外地人热情,说话都跟说相声似的。感觉天津还是很适合居住、生活的城市。

1、从文化而言:

从文化上整体、宏观、大概(Nothing is absolutely )而言,窃以为天津的文化是晚清八旗子弟的文化。 

晚清时期,北京的生活配套确实不如天津。比如北京没有暖气,到了冬天着实难受;没有抽水马桶,晚上尿尿、拉粑粑都需要在木桶上解决;没有硬化的路面,雨天一出门就狼狈不堪;此外,各类 娱乐 场所也非北京可比。故而,北京的王公贵胄及其家眷没事儿就往天津跑,也颇有一批甚至安家在天津。这些人中很多是那个不能让鸟饿着的松二爷一般的人,这些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也影响了一批天津当地人。

我刚来天津时都是租房子,鞍山西道、大王庄、大直沽、中山门,在每个地方住的时候,如果天儿不是贼冷贼冷,总能在周边碰到几波人围着个小桌子玩儿扑克,年轻的、老的都有,吆喝声、拍桌子声震天响。此外,周边认得的天津人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爱好,有玩儿手串的,有玩儿葫芦的,有玩儿狗的、玩儿猫的、玩儿鸟儿的,有喜欢钓鱼的。跟他们闲聊,他们都能从其所玩儿之物讲出颇为深刻、细致的道道,非常地讲究,并能陶醉其中,怡然自得。

因为我从北京溃逃到天津来时即做律师,故而我周边的朋友律师同行较多,但原籍是天津的律师却很少。另外,虽然原籍即是天津的律师相较于非津籍的律师有大量的同学、朋友、亲戚等在天津,在天津有更好的资源,但整体而言,收入很高的天津籍律师却并不多。用天津人常讲的一句话“乐呵乐呵就得了”,确实,他们也的确挺乐呵,挺滋润的。

有个朋友,现在是某证券公司天津分公司负责人,跟我咨询一件事儿,说要把他的一个员工开了,问我有没有什么风险最小的对策。他说这个员工从事的是销售岗位,天津人,男的,来公司两年了,从来没开过单,别人工资加提成大部分都能上万,但这个员工每个月都是只拿扣除社保后三千多点儿的基本工资。咨询完我后朋友说:“我就纳闷儿了,你说他一个月就领三千多的工资,还乐呵着呢,我不给他好脸色,我骂他,但是他就是不走,一个二十八九的小伙子,你一个月拿三千出头的工资你好意思嘛!”。另外朋友说他公司还有两个天津人,比这个人好一些,但也仅仅是好一些,以后招人决不能再招天津人了。

宏观、整体、大概而言,窃以为天津人大部分不大追求什么改变世界,不追求立功立德立言,他们有自己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乐子,虽给人以不思进取之感,但却也活得自在,同时因其价值观的根深蒂固,也活得自信,活得爷!

王朔,朔爷在18年末写了一篇小文,朔爷说“追问有没有意义是件很无趣的事,只要问你愿意不愿意就足够了”,就天津人而言,早上有一碗嘎巴菜,不差钱买套大煎饼,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乐子,自己愿意,也就“足够了”。

2 从经济而言。

首先,国有经济占比过重。渤海钢铁、天津港、物产集团、百利电气等等不做解释。

其次,投资驱动经济占比过重。比如一个于家堡一年两千多亿的投资。

另外,民营经济缺乏活力。国企不应造就富豪,富豪应当出资民营经济。但从胡润排行榜看,几乎看不到天津出身的富豪的名字。

我在武汉、上海、北京等地生活过,也偶尔游荡于成都、重庆、合肥、南京、深圳、广州等地的街道、市井。整体而言,相比之下,窃以为天津是非常缺乏商业活力的城市。天津的经济国有企业占比过大,投资占比过大,但这两块却难以做到使老百姓雨露均沾,而能够吸收更多就业人口的民营经济又非常不景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天津的人均GDP一直位居各大城市前三名,甚至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但人居收入水平却在各大城市排名中排到全国三十几名,甚至不如南昌、郑州、贵阳、昆明、乌鲁木齐等中部、西部甚至西南、西北部的城市的原因。

 

 

 

天津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因为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在天津上的大学,毕业后又都留在了天津工作,我和老伴退休后就来到了天津。屈指算来也近十年了。在天津生活感觉很安逸,生活很舒适。不像在北京让人感觉总是很累。

在天津生活成本相对比较低,生活物质丰富,水果蔬菜品种齐全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更适合工薪阶层的人群。

天津的 美食 是具有很传统的文化特色的;天津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天津的 旅游 资源也是不错的,一年四季都有玩的地方,而且还是很有天津特点的。

天津的医疗、教育都有着丰富的资源。

在天津生活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天津是相声发展的摇蓝,

天津是京剧传播的舞台。

天津是 体育 运动的基地,

天津是人文理念的表白。

天津,我国最早的三大直辖市之一。有着悠久的 历史 和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后,一路领跑全国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我不是天津人,但与天津有着难以割舍的密切联系:初次来天津时,我才十几岁,如今已是60多的退休老人!南开大学是我最先接触和记忆深刻的地方!因为我的哥哥嫂嫂都在这里!

天津的七里台是天津大学所在地,八里台是南开大学。两个大学没有围墙,从校内看俨然如一个大学!离八里台不远有个水上公园,是天津著名的 旅游 景点之一!

天津的摩天轮(也叫天眼),座落在海河大桥上,是非常雄伟壮观的标志性建筑。乘坐‘’天眼‘’俯看津门大地,城市风采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摩天轮架在桥上,也是世界首创!

天津交通方便:市内公交顺畅快达,地铁线路网络密布,(为70年代老地铁站)乘坐地铁是上班族和学生不二的选择!天津高铁发展最早最快,从天津到北京仅用半个小时就到。天津西站高铁已成幅射全国各地的枢纽。

我现在天津看我的外孙女!我的外孙女美丽聪颖!人见人爱!

挥之不去的天津情节,禁不住写了上述文字:一来回答网友的提问,二来抒发一下个人对天津的挚爱之情!天津的美好,不是我的水平可道尽的!我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大天津,我爱你!

欢迎你嫁到天津来!成为天津的儿媳妇!我坚信,你选择了天津,就是选择了幸福!

第一印象就是个海滨城市,虽然去的次数不多,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狗不理包子”和天津大麻花。

去了两次,总体来说还不错。街道比较干净,整洁,但市区道路还是比较窄,尤其是老城区。

自驾游去的天津,只到了几个地方。如天津十景之一的“天眼摩天轮”。其次,到了意大利风情小镇,这里保存了近200多间欧式建筑风格的小洋楼,仿佛置身于意大利的罗马街头。

还有举世无双的“瓷房子”,据说是法国 人建造的,后来用中国的瓷器装饰成这样,我觉得房子到不贵,贵就贵在各种各样的瓷器上了。看见满墙的瓷器,突然联想到,网传的某某购买的瓷器房子,是不是就是这个啊!应该不会这么巧吧!

到天津还是应该去航母主题公园看看的。公园位于滨海新区,是以“基辅”号航母这一独特 旅游 资源为主体,建立的一座大型军事题材 旅游 项目。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没有到达景点。不过,也为下次再去天津埋下了伏笔。

当然,天津还有许多 旅游 景点。像天津极地海洋世界,天津水上乐园,五大道,天津古文化街等等,都值得一去。下次再去的话,一定多花点时间,多观光几个景点。

总的来说,天津还是不错的地方。更详细的介绍等我翻翻资料后,再跟大伙聊。

没去天津之前觉得天津一定特别好,坐了整夜的火车下车走出南广场时,天才刚亮,太阳昏昏沉沉的,海河边的津湾广场上一溜西式建筑在晨雾里朦朦胧胧的,

我走在偌大的广场上看着地面想,原来大城市的地面和我们哈尔滨一样都是有口香糖印的,我坐着出租车,听着司机叔叔跟我说着:介尼玛……跟我说最好的区是和平区和河西区,我们路过北安桥,意大利风情街,百货大楼,路过红桥区时我看见道路两边开满了月季花,

然后不知道司机叔叔为什么七拐八拐的把我带到了一个市井,破败,乡土的地方,然后我看见一排棚户区的大墙上写着:过铁道200米就是xxx艺术学院 _ 然后司机叔叔神补刀:介地方,十年前没有出租车敢来……

下车我看着窄窄的校门,荒草连天的校园,人迹罕至的地界,以及脚边的一坨狗屎,这一切都使得我上大学之前的所有憧憬化作了泡影,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我把这一切的不满都愤愤地写在了老师安排的对大学未来三年的看法之中,我写到,来到大学迎接我的是一坨狗屎,然后老师居然夸我幽默……

看着女生宿舍前脏兮兮的大湖我的心很酸,第一个室友跟她妈哭的很凶,第二个室友说:这大学还没我们高中三分之一大,第三个室友说:我想回家,然后我偷偷的在被窝里哭了,学姐过来安慰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妹,讲她们来到学校门口时哭成一片的惨状,我们实在觉得自己被骗了,这是大学么?

我们这群愤愤的女孩子还是认命得在这个完全崩溃的学校安顿了下来,带着满腔怨气。

然后不停地抱怨着天津的雾霾,闷热的天气,两元公交车,街道上的沙尘,不好吃的饭菜,讨厌的天津人,不喜欢的老师,

然后时间一点点的流过,天津这座城市成了我们身上捆绑式的一个标签,让我们爱恨交加,

这还有古老的劝业场,九十年代初,那里挤满了玩股票的和交换邮票的人,

每到四月,城厢东路上的泡桐树开了满街,紫色的大花瓣散落一地,还有大片的法国梧桐,

天津是个适合生活的地方,生活气息很浓,菜市场真是棒极了,卖新鲜水果,海鲜,皮皮虾,还有酱菜,炸鸡排,烧饼,清真东大寺我也去过,还有古文化街天后宫,

天津人都比较有小聪明,卫嘴子特别能说,其实没什么坏心眼,但又不傻,有点排外,嘴溜能骂人,有些比较霸道,所以很多外地人说天津人是市井小民,也遇到过好人,也遇到过坏人,反正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哪里都有好人坏人。

我的学校待了三年,习惯了它校门口的废品收货站,习惯了它旁边的菜市场,习惯了它周围的棚户区,习惯了它附近不断改建扬起的灰尘,当你习惯了周围的一切之后你就会潜移默化的爱上那里,

每个周六和同学逛菜市场,春天买海南大菠萝,夏天买西瓜,秋天买葡萄,冬天买苹果,早上去路口买二姑包子和八宝粥,喜欢夜市上的寿司和凉面,还有那家东北麻辣烫,习惯了那个老板娘像日本艺伎的旺福来超市,习惯了大香椿树下的公交站,习惯了冬天这里很少下大雪,习惯了这里闷热的天气,和灰仆仆的天,习惯了这里倍儿艮的天津人,习惯久了会成为爱的。

天津这个城市怎么样?

天津怎么样?这个问题想必是许多来过或没来过的人都想了解的。因为天津是个独具魅力的城市,说它的魅力不论外地人或外国人凡是来过天津的都会有这个印象。即天津是个中西文化兼蓄、 历史 底蕴深厚、民风纯朴、市容面貌大气、适合生活的地方。人们爱生活、会生活、活的滋润、活的潇洒的城市。市民不排外、不欺生、不攀比、在天津待的时间越长越能体会它独特的魅力。

首先天津的城市 历史 决定了这个城市独特的人文环境氛围或可以说是独特的城市性格。自元明清以来形成的漕运码头通行四方,交通的便利使南来北往各色人等汇集于此,也带来了各地的文化,长期的商业繁荣逐渐形成了自己开放的码头文化,即,讲信用、讲义气、待人待事大气,纯朴直率、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来的都是客,哪有不厚待的道理的市民性格。所以凡来过天津的人大都感觉天津人热情,其实是有着 历史 的传承在里面。

第二,文化和教育氛围浓厚。商业的繁荣,人员的频繁交流、加之天津近代是世界列强争夺的对象曾有过九国租界的屈辱经历和民国政客们明争暗斗的大本营。使得各种文化在此汇集,逐渐使天津成为中西文化兼容的文化集散地和市场。像杨柳青的年画、风筝魏的风筝、泥人张的彩塑。曲艺里的相声、大鼓、天津快板。戏曲中的京剧、河北梆子、话剧、外国来华的音乐会等常年演出不断,在华北乃致全国都有很大辐射影响,使天津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教育家等文化名人。像近代的曹禺、张伯苓。现代的马三立、马季、关牧村、冯巩、刘秉义、李光羲等。在教育上,天津有全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有在全国最早开设的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有曾培养出共和国两任总理(周恩来、温家宝)的全国最早民办中学之一的南开中学等一大批名校。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是天津名人辈出的基础,也使得天津的教育和医疗事业一直名列全国前列。

第三,良好的工商业基础。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历史 上一直位于中国工业、商业的前沿。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自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始,中国许多著名工厂、商场最早大都是在天津开始兴业的。像长芦盐业、开滦煤业总部、大沽碱厂、北洋水师修造、北方机械局(枪械),中国第一条铁路(唐津线),劝业场、中原公司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成为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形成了滨海新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国际自由贸易区、天津临海工业区、天津国际金融改革试验区(中央商务区)等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大局的系列开发区,涌现了诸如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海洋化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等代表世界第四代产业革命的一大批前沿产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带的形成,天津也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发挥北方和环渤海中心城市作用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天津是个即漂亮又年青、即有魅力又适合生活、即底蕴丰厚又前景远大的城市。天津愿展开双臂,欢迎各方人士来津工作、旅行、生活和天津人民一道建设我们的城市,共筑天津美好的未来。

如果把城市比做 汽车 的话,天津不是奔驰宾利,没有这么高不可攀,也不是宝马保时捷,没有这么吸引眼球,天津更接近的是沃尔沃,把她放到世界名车堆里绝对不会寒酸,把她放在入门级车里也没有鹤立鸡群的感觉,现代而不轻浮,豪华而不张扬,有实力的低调,有内涵的亲切,大家仔细点就会发现,黑天津的人大多数是一些网红城市的人,相反北上土著倒是认可天津,毕竟欣赏是需要素质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惊叹罗浮宫里艺术品的精美,也不是每个人都会享受地中海畔的落日余晖的,黑也罢,粉也罢,天津就在这里,由他们去吧。

—————— 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

作为一个资深北漂,去天津的次数也是不少了,看到回答的不少人已经从方方面面描述了对天津的看法,那么我说一下,从一个游客的角度,天津在我眼里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以下多图,均为本人在天津拍摄,文字描述寥寥,更能表达我对这个城市的喜爱。

海河是这个城市最清晰的脉络

说到天津除了想到天津人特殊的说话像段子,第一个画面还是蜿蜒的海河。海河上的桥已经是游海河时导游必介绍的项目,从火车站广场出来就能感受到这个天津海河的脉搏跳动。

精巧的欧式建筑是这个城市随处可见的风景

到过天津的人一定不会对天津的欧式建筑感到陌生,从火车站到海河沿岸,从意式风情街到五大道,随处可见的 历史 痕迹,也是现在来天津的游客最津津有味的看点所在。一些建筑找角度拍照,甚至会以为是在哪个欧洲小镇上,建筑赋予了这个城市自己独特的味道。

每个景点都特色鲜明

说到天津的景点,大概去过天津的人都能说出来几个,不论是叹为观止的瓷房子,还是记载了满满 历史 变迁的静园,或者是承载天津海运习俗的天后宫,每个景点都能看到这个城市有趣的一面,即使是现代建成的摩天轮,都因为架立于海河之上而成为城市之眼。

静园:藏于高楼中的有故事的小院

天津音乐厅:一秒找到出国感的婚纱照圣地

摩天轮:这个城市黑夜里的明亮眼睛

天后宫:藏于热闹市井中的一个信仰之地

意式风情街:颜值高到你会忘记逛街的而只想拍照的一个地方

西开教堂:见证了 历史 ,包容了信仰,留下了恢弘

饮食文化是一个独立系统

天津的饮食系统里,既能看到北京的影子,又有自己特殊的口味。你不一定会觉得每个菜都很习惯,但你一定不会否认它口味的特别,是让你用味觉记住这个城市的途径。

以上为本人对题主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对题主有所帮助。

照片均为本人拍摄,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或盗图。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近代诗人、学者。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1949)。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编辑本段]卞之琳生平

  14岁第一次买了一本冰心的诗集《繁星》,从此对新诗发生兴趣。

  1929年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

  1930年开始写诗,此后不断发表新诗和翻译文章。

  1933年出版诗集《三秋草》。

  1935年出版《鱼目集》。

  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汉园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以后,卞之琳担任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份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抗日战争时期,卞之琳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38—1939年去延安和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访问,并一度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此行促成他创作诗集《慰劳信集》与报告文学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作品歌颂了抗日战士和群众,记叙了抗日根据地部队的生活。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2年《十年诗草》出版。

  1946年到南开大学任教。次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牛津从事研究。

  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员。

  1949年回到北京,先后任职于北京大学、北大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等机构,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研究、评论和翻译。

  1951年出版诗集《翻一个浪头》。1979年出版自选诗集《雕虫纪历1930~1958》。

  1949年起,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64年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W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作品的翻译、研究,著译有《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英国诗选》等。此外还出版诗论集《人与诗:忆旧说新》。

  [编辑本段]卞之琳:人在风景中

  ----------文/童道明

  卞先生去世前好几年就不出家门了。热心的年轻人张晓强倒不时去看望看望他,回来还告诉我们一个他的发现:"卞先生喜欢吃炸马铃薯片。""为什么?""他喜欢听马铃薯片咬碎时发出的响声。"我听了一怔,心想:卞先生真寂寞。

  写过冯至、李健吾后,还想说一说卞之琳。这三位都是人也好学问也好的老前辈,但"文革"前年轻人对他们的称呼是不一样的。我们不管当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冯至叫冯所长,而是亲切地叫他冯至同志;李健吾是党外人士,我们尊敬地叫他李先生,或健吾先生;卞之琳呢,我们干脆叫他老卞,可是他是老前辈中最能和青年人打成一片的。

  卞先生很规矩谦和,但也常常出人意外。他是莎士比亚专家,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却写了一部很有分量的研究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著作---《布莱希特印象记》;他是诗人,但六十年代初他投寄给《北京晚报》的却是杂文《漏室铭》。这篇分两天登完的文章,讲述他遭遇的居室漏雨之苦,行文诙谐,怨而不怒。《北京晚报》是当时北京唯一的一家晚报,发行量极大,卞先生一时间也因此在北京老百姓中间获得了知名度。一次到医院看病,医生见到病历上的名字,就问:"您就是写《漏室铭》的吧?"卞先生哭笑不得。

  卞先生很方正、耿直,但说话爱绕弯子,有人因此觉得他说话啰嗦,但牛汉先生说:"卞先生即使啰嗦也啰嗦得可爱。"这是因为卞先生这个人可爱。

  照我说,"绕弯子"是卞先生的一个独特的思维方式。他的文章,如上边提到的《布莱希特印象记》、《漏室铭》,都被他"绕弯子"绕出了深刻的精彩。我现在想,就是他的那首名篇《断章》,好像也是有卞之琳式的"绕弯子"痕迹。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有了"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一"绕",就默契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在桥上看风景的人,也就进入了风景之中,卞之琳于是给我们拓开了一个新的审美空间。从此我们再读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有了"人在风景中"的联想,因为"相看两不厌"的诗人与敬亭山,都成了我们的审美物件。

  《断章》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卞先生去世,有家报纸的标题是《写〈断章〉的人去世了》。

  [编辑本段]卞之琳《断章》诗赏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节选四句精巧短小、明白如话,乍一看并不难懂,细思量却觉得意味无穷。诗人通过简单的几个对象:人、明月、窗子、梦,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对于自己和诗人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说:“我的解释并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作者的自白也并不妨害我的解释。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鱼目集〉作者》)。实际上,无论是诗人所自陈的“相对”,还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装饰”,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的“你”,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在,这里的“你”,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很显然,该诗两节中的首句,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而每节中的第二句,却又是对“确定性”的消解。“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化”,“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如此种种,却又落入了“诗人”的“观看”之中,诗作以“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写成,又使前面的一切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对”。从这首诗中,我们无疑能够领略到悲哀、感伤、飘忽、空寂与凄清的复杂情绪。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宇宙万物包括现实人生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却又能够获得某种人生的欣慰……。短短的四行诗句,给了我们相当丰富的感受与启示!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使得诗歌含蓄深沉,颇具情调。(南京师范大学何言宏)

  《断章》的主旨曾引起歧义的理解。刘西渭开始解释这首诗,着重“装饰”的意思,认为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诗人卞之琳自己撰文回答不是这样。他说:“‘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看来,诗的“言外之旨”是不能字面上一两句话完全捕捉到的。它的深层内涵往往隐藏在意象和文字的背后。诚然如作者说明的那样,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相对”的哲学观念,是这首《断章》的主旨。

  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所以会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首先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引时,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是啊,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画面,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两句诗里的“装饰”,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如果写成“照进”,“进入”,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关重要。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第一句诗,“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W·Blake)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诗人想说,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这首《断章》完全写的是常见物、眼前景,表达的人生哲学也并非诗人的独创,读了之后却有一种新奇感,除了象征诗的“意寓象外”这一点之外,秘密在哪里呢?我以为,关键在于诗人以现代意识对人们熟悉的材料(象征寓体),作了适当的巧妙安排。诗人说过:“旧材料,甚至用烂了的材料,不一定不可以用,只要你能自出心裁,安排得当。只要是新的、聪明的安排,破布头也可以造成白纸。”诗人所说的“新的、聪明的安排”也就是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巧妙的语言调度。《断章》中的事物都是常见的,甚至是古典诗歌中咏得烂熟的:人物、小桥、风景、楼房、窗子、明月、梦……经过作者精心的选择、调度安排,组织在两幅图景中,就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关联性。两节诗分别通过“看”、“装饰”,把不相关的事物各自联在一起,内容与时序上,两节诗之间又是若即若离,可并可分,各自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充分发挥了现代艺术的意象迭加与**蒙太奇手法的艺术功能。一首《断章》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断章》中语言形式的安排与内容的暗示意义有一种协调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这使我们想起了一些古典诗歌名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商隐《子夜郊墅》中有:“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清人陆昆曾在评解后两句用了“对举中之互文”这个说法,这两个人的两行诗,都有这种“对举互文”的特征,即前后两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的倒置。卞之琳《断章》语言安排即用了这样的方法。“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看”这一动词没有变,而看的主体与客体却发生了移位;“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是同样的句法。这样做的结果,不单句子的首尾相联,加强了语言的密度,主语和宾语、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的互换,增强了诗画意境的效果,在视觉与听觉上都产生了一种音义回旋的美感效果,隐喻的相对关联的哲理也得到了形象的深邃性和具体性。

  卞之琳很喜欢晚唐五代诗人、词家李商隐、温庭筠、冯延巳等人的作品。他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的能力。翻开俞平伯先生的《唐诗选释》,我们读到冯延巳的《蝶恋花》后半阙:“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不禁惊讶地发现,《断章》中的立桥眺望、月色透窗两幅图画的意境,与冯词的“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之间,有着多么神似的联系啊!但是,卞之琳毕竟是现代诗人,他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达到了不露痕迹的程度。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断章》即是冯延巳《蝶恋花》中两句诗的现代口语的“稀释”,正如不能简单地认为戴望舒的《雨巷》就是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口语的“稀释”一样。冯词《蝶恋花》写别情愁绪,没有更幽深的含义,《断章》拓展成意境相联的两幅图,画中的人物、桥头、楼上、风景、明月、以及想象中的梦境,不仅比原来两句词显得丰富多姿,且都在这些景物的状写之外寄托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自然景物与人物主体的构图,造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每句诗或每个意象都是在整体的组织中才起到了象征作用,甚至“断章”这个题目本身都蕴有似断似联的相对性内涵。这种幽深的思考与追求,是现代诗人所特有的。其次,冯词“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还是以写情为主,友人别后(“平林新月”之时),一种无法排遣的忧愁含于诗句之中,而卞之琳的《断章》则以传智为主,诗人已将感情“淘洗”与“升华”结晶为诗的经验,虽然是抒情诗,却表现了极大的情感的“克制”,淡化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诗的智性化倾向。诗并不去说明哲学观念,《断章》却于常见的图景中暗示了大的哲学。它包蕴了诗人对宇宙人生整体性思考的哲学命题,而“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精致、优美,却陷入了个人窄小的感情天地,不能与《断章》的意境与思想层次相比拟。第三,由于诗人“淘洗”了个人感情,即实践诗的“非个人化”,而增强了诗的普遍性。如作者说明的,由于“非个人化”,诗中的“你”可以代表或换成“我”或“他”(她),就与读者更为亲切,因为用了“你”,又使读者有一定的欣赏距离,诗人于是跳出了艺术境界的小我,诗本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为读者美丽的想象留下了更开阔的创造空间。一旦读懂了《断章》,哪一个富于想象的读者不会在自己的精神空间升起一座“灵魂的海市蜃楼”呢?

  论诗者大都把卞之琳的《断章》看作是一首意蕴艰深的哲理诗,其实作为言情诗来读,诗味才足呢!那优美如画的意境,那浓郁隽永的情思,那把玩不尽的戏味,那独出机杼的题旨,细细品来,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是这样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像,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著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这从他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的侧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显然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裏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这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专看"你",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谓是风流蕴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画面顿时春情荡漾、摇曳生姿,幻化出几多饶有情趣的戏剧性场面来: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锺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寂寞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一个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谁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锺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啊!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曲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意,来回报那锺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裏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给我们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时间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桥上人和楼上人都带着各自的满足与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一片静谧之中,白日裏人们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资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回报。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这不就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裏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吗?从"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视窗上,我们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会是一幅多么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朦、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与白日艳阳照耀下的一切相比,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面对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让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无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强烈锺爱呢?你爱自然,自然也会同样地爱你--这就是诗的理趣所在吧!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像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宣泄。

  这个被"装饰"了的梦对於它的主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奥秘的深切剖白,它再明白不过地显示了那被各种外部因素所压抑的单恋之情是多么地强烈灼人。而那桥上人之所以能由眼中人变为梦中人,不正因为他是意中人的缘故吗?诗裏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裏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又是多麼激人遐思无尽吗?

  如果仅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构图来表现单恋之情的奇妙迷人,那就显得太平庸一般,流于俗套了。诗的精妙新奇之处就在于,这个梦的主人不仅仅是梦的主角,而且还从这场爱情角逐的主动者位置上退居下来,而那个桥上人也已不再是毫无知觉的爱的承爱者,他是以主人的姿态在梦裏扮演了一个爱的施予者的角色,他在尽其所能地"装饰"着这梦,而且,他也是在按着楼上人的心愿来"装饰"着这个梦的。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详尽地描绘出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梦境,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被"装饰"了的梦一定是无比甜蜜、无比美满、无比浪漫、无比美丽的。总之,楼上人那一片落花之意,终于得到了桥上人那流水之情的热烈的、远远超过希望值的丰盛回报。在这裏,"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句千百年来伴随人生长河,永远给人以惋惜、懊丧的格言也失去了它真理的意义。

  但梦毕竟是梦,它代替不了现实;装饰也只是装饰,它总会露出虚幻的面目。当第二天红日高照,酣梦醒来,那楼上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时,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了呢?但相信,那已经尽情地领略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的甜蜜梦境的楼上人,定会从常人所有的那淡淡愁绪之中解脱出来,定会以更美好的憧憬,更深沉的爱心,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的。

  [编辑本段]诗歌选集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雨同我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於巢吗?人安於客枕?

  想在天井裏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入梦

  设想你自己在小病中

  (在秋天的下午)

  望著玻璃窗片上

  灰灰的天与疏疏的树影

  枕著一个远去了的人

  留下的旧枕,

  想著枕上依稀认得清的

  淡淡的湖山

  仿佛旧主的旧梦的遗痕

  仿佛风流云散的

  旧友的渺茫的行踪,

  仿佛入往事在褪色的素笺上

  正如历史的陈迹在灯下

  老人面前昏黄的古书中……

  你不会迷失吗

  在梦中的烟水?

  灯虫

  可怜以浮华为食品,

  小蠓虫在灯下纷坠,

  不甘淡如水,还要醉,

  而抛下露养的青身。

  多少艘艨艟一齐发,

  白帆篷拜倒於风涛,

  英雄们求的金羊毛,

  终成了海化的秀发。

  赞美吧,芸芸的醉仙,

  光明下得了梦死地,

  也画了佛顶的圆圈

  晓梦后看明窗净几,

  待我来把你们吹空,

  像风扫满阶的落红。

  鱼化石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墙头草

  五点钟贴一角夕阳

  六点钟挂半轮灯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

  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古镇的梦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妆台(古意新拟)

  世界丰富了我的妆台,

  宛然水果店用水果包围我,

  纵不废气力而俯拾即是,

  可奈我睡起的胃口太弱?

  游丝该系上左边的担角。

  柳絮别掉下我的盆水。

  镜子,镜子,你真是可憎,

  让我先给你描两笔秀眉。

  可是从每一片鸳瓦的欢喜

  我了解了屋顶,我也明了

  一张张绿叶一大棵碧梧——

  看枝头一只弄喙的小鸟!

  给那件新袍子一个风姿吧。

  “装饰的意义在失却自己,”

  谁写给我的话呢?别想了——

  讨厌!“我完成我以完成你。”

  卞之琳:生死桥上看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000年12月2日,在90大寿临近之时,又一位历史老人——卞之琳先生——溘然长逝。在“毛宁丑闻”的喧嚣中,这条新闻在报纸的一角静默地立着,仿佛先生那双冷静睿智的眼睛,看着尘世人来人往的“风景”。

  也许在新一代的年轻人中,卞之琳完全是个陌生的名字,只有中文系的学生才会在教科书上读到属于他的那短短几行文字。但我始终记得当年还是一个“文青”的时候,偶然从“诗探索”上读到他的诗歌时的狂喜。

  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忘却当初的狂喜,但听到卞先生的仆闻,那些被现实遗弃的梦想和激情,一点点地浮出记忆……

  卞之琳在天国看风景 最后一次见到卞之琳先生

  亲爱的卞先生,您走好

  可敬的人品

  悼念诗

  一首美妙的诗

  心底的热流

  追忆卞之琳先生请这边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

  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

  14岁第一次买了一本冰心的诗集《繁星》,从此对新诗发生兴趣。

  1929年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

  1930年开始写诗,此后不断发表新诗和翻译文章。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目集》,1936年与李广田、何

我有一个表妹就是在河南大学上的,每年过年回家,都听她各种夸学校风景美,学校学习风气好,在16年的时候跟着她去了一趟河南大学,个人感觉是一个特别古典的学校,进到这个学校,总有一种自己穿越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开封本身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历史比较厚重的地方吧。

河南大学在开封,表妹总是说这河南大学,是她见过最美最美的校园,也是一个让她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地方。学校的景色是真的美,有亭台楼阁,有睡莲,有河塘,还有各种各样的花树,但更多的给我感觉是,学校的读书氛围比较浓厚。

我陪着表妹去了她最喜欢的图书馆,可以说真的是座无虚席,你想找个位置看书,要么趁早,要么就得从一楼走到顶层,慢慢的找。学生都静悄悄的翻着书,让一个在社会上工作了几年的人,突然有一种渴望,渴望再次回到校园,回到一个这么美的校园读书。

再说说学校的伙食,河南以面食为主,但是学校的食堂却有各式各样的美食,并且价格都不贵,而且学校附近的休闲娱乐场所也很多,交通那是相当便利,想去哪儿都有公交车可以到。

学校所有教室都有空调,有些到了冬天还有暖气,并且学校有男女混住的宿舍楼,大学不要想歪了,是学医类的同学可以住在同一栋楼里,其实这种住宿挺好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会变多,学习氛围特别好。

如果问我河南大学怎么样,我想说再给我一次高考的机会,我可能会努力考到这里,去认认真真把学校每一个角落都看遍。

作为一个读过预科的来啦!!!

大学预科班简单来说就是进收分比你高考分数高的大学。

1那么人哪些可以读预科呢?后面第6点详细讲解

据我所了解,一些省份的少数民族可以,四川、广西、云南、贵州、湖北、内蒙、新疆、西藏、对了重庆也可以。(其他的我也不太清楚)

2如何找学校?

我记得我填志愿以前学校发了一本特别厚的大书,里面有一些大学预科班的情况。注意:这里一些大学明确说明预科生会在将来专业选取上有一点限制,有一些大学没有说明不代表没有,你可以加那群大学对应的qq表白墙什么的,发消息询问一下

3该怎么填志愿

志愿首先是提前批吧(我有点记不清了),接着是一本,如果确定读预科,那么一本院校就最好填自己考不上的,别填服从调剂,也许给你弄到一个非常差的专业里面。一本志愿后面是预科的一本院校,后面就是二本志愿,预科二本院校(后面的我也不太清楚)

3划重点!!!

如果填一本预科志愿,也一定要填二本院校的志愿,不要空白。我就是一本预科进的最后一个志愿,而且我没填二本院校,要是运气差点我真就死定了。

4录取分数

当初我填报志愿的老师说选择学校分数比你高40-80都有可能录取,我是高考566,进入大学当时收分611,一本线是546。但是每所大学录取每个省份的预科生有名额限制,加上现在挺多人知道还有预科生这个途径,所以填报人数可能偏多。

5预科介绍

(1)据我所知有的大学预科生是本校培养,有的是在其他学校培养。我预科是读的一年。一年结束以后会根据你这一年的学习平均绩点、综测来进行排名,排名从高到低优先选择专业。(这里绩点最重要,绩点相同才比较综测)

(2)我预科时期学习的内容有大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高数等

其实学习的内容都不难,只要认真都是可以过的。学习的内容也算是承上启下,但主要的还是比较简单的大学所需学内容(例如高数你会学习一点,等之后正式选择专业以后再学习会轻松很多)

(3)预科这一年可以让你更好的熟悉大学生活,让你多出了一年的时间去思考去了解各个专业。而且这一年课程真不紧张,大家可以在兼顾学业同时发展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东西。

6关于哪些人可以读预科、预科有什么要求

大家可以上网搜一下自己省份2020年高考招生实施规定公布(搜索格式:xx省2020高考招生实施规定公布)

在这里我以四川省为例

下面是2020年四川省预科相关资料

因为我比较熟悉少数民族预科招生,所以我在这里只说少数民族预科招生

少数民族预科高考填报志愿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填报省属院校,一类是省外院校

①先说省属院校院校。如果填报省属院校,那么你必须是四川省三州十七县两区(三州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十七县:峨边县、马边县、米易县、盐边县、石棉县、北川县、平武县、汉源县、宝兴县、兴文县、宣汉县、叙永县、古蔺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荥经县;两区:攀枝花市仁和区、乐山市金口河区)才有资格填报

本科不低于本科高校调档线线下80分,专科不低于专科高校调档线60分

(意思是如果本科学校收分线是500,那么你想考本科的最低分数不能低于420,专科同理)

②如果要填报省外大学,那么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

本科不低于80分,专科不低于60分

下图方便理解,图中有一点错误

省内院校和省属院校并不相同,有额外要求的仅为省属院校)

7读预科的利与弊

先说弊吧

1比同个阶段的人会多读1年大学,所以本科毕业也会晚一年

2可能周围有人听说你是预科会有点不一样的眼光(不过这种人也不值得深交,不用太在意大家的眼光,这种人非常少)

3有的学校会有专业限制,预科一年以后挑选专业只能是他规定的专业

4好像有的学校不是本校培养预科,得现在其他大学读一年以后再去学校(现在好像统一本校培训)

利:

1因为多读了一年,你可以在预科时期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便以后选择

2提前适应大学作息生活,这样之后大一会比才进来的同学熟悉

3预科视频会有一些入学考试,比如大学生手册之类的,考过以后大一就不用再考试了

4预科会提前学习一些基础的学科知识,等以后再学习相关的会特别方便

5自由时间多,课程简单,可以在课下多做点其他事情

。。。。。。

8预科录取分数线

你不知道可以报考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找到自己可以上的学校,再去学校官网找到往年预科录取分数,推算方面预科的省排名,再根据自己排名来看。

大家都在说郦波老师,但郦波老师的课在 仙 林 校 区 有 多 难 蹭 到 你们知道吗……因为我是转过专业的,在蹭课上有一点点心得,下面我来推荐几位老师吧,课目特别好找,人也很好,平易近人讲课风趣幽默有干货,都是在人文社科上有出色研究成果的老师,我觉得他们的风格也特别能体现南师的人文气息。

    1 董志翘

董志翘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史、训诂学。201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老师的古代汉语课我是蹭了整整一个学期的,可想而知董先生的讲课真的很棒呀。第二学期因为和专业课撞了只好放弃,不过日后相信还有机会听董先生上课的。

董先生板书风格独特,随讲随写。听《古代汉语》的时候,董先生的板书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董先生在讲解字义时会手写加分析,将一个字一个字的历史娓娓道来。而且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全不在话下。“从成为一名青年教师开始,我就对照着《说文解字》,把里面的9353个字都逐一练过。”

友情提示:B站也有《古代汉语》的公开课视频,但是清晰度非常感人,还是现场课比较好哇。

    2 白莉

白莉,199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外文系,文学硕士。2012年2月至8月任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白莉老师主要是研究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的,一直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南京的历史文化有很深了解。她总是笑眯眯的,人特别特别好,我们会亲切地叫她白奶奶。

我推荐文化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导读的博雅课、《金枝》解读博雅课。内容详实,博古通今,对社会学、人类学感兴趣的同学一定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启发。

3 陈真

陈真老师主要研究当代西方伦理学和当代英美哲学,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上课风格非常独特。可以说是一叹三咏,充满感情哈哈哈。如果你在他的现场课,你很可能会被他的声音吓到。但是你会学到很多关于哲学的知识,因为陈真老师会用很多实例活泼生动的讲解。。

很多同学在选博雅课的时候会听说陈真老师的“威名”,但其实我非常推荐大家去蹭老师的课,陈真老师能把看似高深的哲学讲得通俗易懂。老师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在武大读研、任教,后来又在国外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陈真老师的《西方伦理思想漫谈》博雅课非常生动,每学期老师会请国外的哲学学者来做讲座,上学期还有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哦。

如何蹭课?本校学生在教务系统可以查到详细的课程表,非南师的学生可以在表白墙求助、可以在教学楼的教室墙壁上寻找……方法多多,总之南师是不会拒绝渴望求知的大家的~

最后,我觉得南师的学习氛围还是很不错的,还有很多很棒的老师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不要让没蹭过课成为大学的遗憾呀~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

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在校园》。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这阳春三月,春意浓浓、生机勃勃,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面貌。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99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5
下一篇2024-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