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长白斑一般是得了水霉病或白点病,想要治疗的话,需要注意换水,隔一天换一次,每次换四分之一左右,还要适当升温,提高温度可以杀灭小瓜虫,同时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排出有害物质。另外可以适当下盐,这样可以降低鱼儿的肾脏负担,同时避免有害菌侵入鱼体。 一、鱼长白斑是怎么了
鱼长白斑一般是患上了水霉病或白点病。如果白斑比较小,完全吸附在体表上,应该就是白点病,而白斑呈絮状的话,说明是菌丝,也就是水霉病。这两种一般都是由于温度过低引起的,病菌或寄生虫侵入鱼体内,导致患病。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温,这样就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白点病怎么治疗1、换水:治疗白点病,首先要注意换水,水质的好坏对鱼儿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患病期间,隔一天就要换一次,但换的不要太多,以免鱼儿产生应激反应,每次可以换四分之一左右。
2、升温:白点病是由小瓜虫引起的,这种寄生虫的存活受温度的影响,一般25℃就会停止生长,到了28℃则会大批死亡,所以通过升温,就能很好的消灭小瓜虫,从而治愈白点病。平时保持高温,也能起到预防效果。
3、下盐:除了换水和升温外,还可以往鱼缸中适量下盐,这可以降低它的肾脏负担,同时避免一些有害菌随水进入鱼体,以防有什么其它的疾病。
金鱼身上会长白点,是因为金鱼生病了,这是因为一种名为白点虫的原生动物在金鱼的皮肤上进行繁殖导致的,这种病原体进行无性繁殖,在小金鱼的身上形成白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及时治疗,金鱼身上的白点就会越来越多,在病情会不断地加重,最后死亡。
把水温升到30度以上,加少许盐,24小时加氧气。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对治疗白点还是比较有效的。换季时,注意换水的水温不要和鱼缸里的水温相差2度以上,可以减少白点的发病率。
扩展资料金鱼起源于中国,也称“金鲫鱼”,近似鲤鱼(Cyprinus carpio)但它没有口须,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分为文种、草种、龙种、蛋种四大品系。在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的。
为鲫鱼的变种,种类多,形态差异大。头较大,有平头、狮头、鹅头、绒球头等,头部多有瘤。眼凸出,眼球膨大。
参考资料:
罗汉鱼
发现罗汉鱼身上长白点,这多半是因为感染了小瓜虫病。这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患病的罗汉鱼身体上会长满这种白色的小点,而且到后期白色的点就会变成一层薄薄的白色网状物。如果不尽早的治疗,罗汉鱼为因此而丧命。
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主要发生在水温比较低的季节。初期白点会主要寄生在罗汉鱼的鳍部眼部及鳃等各布满约05-10MM之小白点,然后在渐渐的扩展到全身。患病的罗汉鱼身体会发痒,为缓解不适它会在石头上磨擦鱼体。严重的白点病会大量的寄生在鱼儿的腮部,增加黏液分泌,最后导致罗汉鱼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要治疗白点病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在罗汉鱼患病初期可以将水温提高到27-30摄氏度,破坏小瓜虫的生存环境,让那些寄生在鱼体表面的小瓜虫自动的脱落。同时,可以使用03%的盐水浸泡鱼体3-5分钟,每天一次,在3-5天后罗汉鱼即可痊愈。
同时,饲养还可以使用以甲烯蓝2-5PPM,连续浸泡患病的罗汉鱼3-20天;或者使用孔雀绿005-02PPM,每个2-3天药浴1次,连续进行5次左右的药浴,就会发现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饲养者发现罗汉鱼身体上存在白点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进行治疗,药浴罗汉鱼进行杀菌消毒,然后给它提供一个新的、安全的生活环境,让它可以尽快的恢复健康。千万不能随意的拖延治疗时间,而导致罗汉鱼最后大量的死亡哦。
养鱼技术:鱼身上长有白点,该怎么处理?我来教你
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感染之鱼身体特别是鳍条出现白色小点,因而得名白点病。此病传染性极强,而且易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发病季节为春秋两季,水温在10一20度时为高发期,高于28度病原体很难存活。
我分享下个人经验。
一、对病鱼池釆取隔离措施,专用工具操作,每次操作后要对接触过病鱼池的水或鱼的工具及身体部位进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二、用孔雀石绿或泵制剂全池泼酒,如果病情严重可加些抗菌药一同用,如是老绿水在用药前最好换些新水,用药后1一2天再换一次新水,情况严重的换水后再用一次。建议白点掉了之后过一周左右再用一次药。
三、对于特别贵重之鱼品可转移到室内鱼缸用药,并将水温加温到30度左右。
水质有问题,这是水霉病,具体解决方法
1肤霉病 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
[病原体] 为水零属、绵霉属、异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等种类。
[症状] 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观赏鱼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
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
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
鹦鹉鱼
鹦鹉鱼(学名:Amphilophus)或称鹦嘴鱼,鹦鹉鱼,学名洛神颈鳍鱼,隆头鱼科的属类,俗称有鹦哥鱼、鹦嘴鱼、红楔鲷等,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