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宗李纯的故事:屡战藩镇一统全国,崇信佛道被弑身死发布时间:2017-03-1316:07浏览:加载中公元805年,宦官俱文珍和藩镇势力联手逼宫,使得在位仅8个月的唐顺宗李诵禅位给太子李纯,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
公元806年,唐宪宗派兵讨伐刘辟,拉开制裁藩镇的序幕
公元809年,李纯派兵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结果以失败告终
公元816年,名将李雪夜取蔡州,为期四年的淮南节度使吴元济叛乱被平定
公元820年,李纯被宦官杀害,从此宦官操纵了唐朝皇帝的废立
被称为小太宗的唐宪宗李纯,在即位以后励精图治,确实使唐朝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兴之势。在对待藩镇拥兵自重的问题上,李纯也一改前任皇帝的妥协政策,对藩镇实行强硬态度。使藩镇割据的问题终李纯一朝都没有再出现。但李纯在解决藩镇问题的同时,又把军权交给了宦官,这就使得宦官逐渐掌握了唐王朝后期的皇帝废立。唐王朝后期的宦官之乱,尤为张狂,就连李纯自己也被宦官所杀
屡战藩镇一统全国公元805年,宦官俱文珍与剑南节度使韦皋等藩镇势力,联合逼迫唐顺宗传位给太子李纯。李纯就这样登上皇位,是为宪宗
李纯即位后,对藩镇采取不再姑息迁就的态度。自唐中期以来,地方藩镇拥兵自重,表面上仍奉朝廷,但在辖区内的法令、官爵都由自己颁布或任命,赋税也不交给中央。节度使也往往是父死子继,或部下拥立,中央只能按其意思来,不能更改,否则便联兵反叛朝廷。宰相杜黄裳为李纯仔细分析了这一形势,并力主振举纲纪,制裁藩镇。李纯非常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时一个未当上节度使的人叫刘辟,发兵攻打并包围梓州。李纯力排众议,采取杜黄裳的建议,先拿刘辟开刀。公元806年,李纯派唐将中名位较浅,有勇有谋的将领高崇文率军平叛,高崇文果然不负期望,一路斩关夺隘,所向皆捷。9个月后便攻克成都,生擒刘辟,平定了叛乱
这时,夏绥节度使韩全义奉命入朝做官,将自己的外甥杨惠琳任命为知夏绥留后。杨惠琳不肯交出兵权,还派兵阻挡前去接任的节度使。李纯果断地下令出兵,迅速地平息了杨惠琳的反叛
就这样,李纯在上台的当年就初试锋芒,取得了同藩镇斗争的初步胜利。朝廷两次平定藩镇叛乱所显示出来的威力,吓得许多藩镇纷纷请求归附中央。随后李纯又将镇海节度使李恃的叛乱平定,更是使得藩镇纷纷归附
但是,藩镇势力的平定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河北藩镇,已有几十年不奉唐朝的诏令了。这次见朝廷的威信日益提高,都在寻找时机,再同朝廷一决胜负
公元809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去,其子副使王承宗自任留后。为了使朝廷封他为节度使,王承宗假意献出德、棣二州,等朝廷正式任命后,他又将德、棣二州据为已有。河北三镇也纷纷仿效,对朝廷阳奉阴违。李纯遂决定出师征讨。这时许多朝臣已被西取蜀地刘辟和东取吴地李的胜利冲昏头脑,纷纷表示支持李纯出兵河北。只有宰相裴垧和翰林学士李绎保持清醒的头脑,力阻李纯出兵。李纯此时也骄傲自满,加上急于平灭藩镇,低估了河朔势力,因而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
此时,李纯又犯了第二个错误,由于自己是由宦官的拥戴当上皇帝的,所以对宦官颇有好感。因此竟然任命宦官吐突承璀为帅,讨伐王承宗。轻率出兵已是失策,任命宦官为军事统帅则更是错上加错。以自居易为代表的朝廷大臣都极力反对,但宪宗仍不以为然
狗屁不通的宦官吐突承瑶来到前线后,只会作威作福,根本不知道如何行军打仗,结果屡战屡败,损兵折将,连曾参加过平定西川刘辟的战争,并力擒刘辟,在军中以骁勇闻名的左神策军大将军郦定进也战死。郦定进一死,士气更是低落。李纯到这时才明白过来,河北势力如此错综复杂,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取胜,这场战争也形同鸡肋,无法再打。幸亏宰相裴珀设计擒灭王承宗的内应卢从史,平定昭义,清除内患,才使形势稍有好转。失去内应的王承宗也只得上书请罪,假意表示愿输纳贡献,请派官吏。李纯也正好顺水推舟,下诏罢兵
讨伐王承宗的失败,并没有使宪宗改变制服藩镇的决心,但改变了以前一味出兵征讨的办法,转而使用恩威并济的策赂
公元821年,魏博节度使田李安死去,其11岁的幼子田怀谏为副大使,总揽军务。李纯本想出兵,但在宰相李绛的劝谏下决定不出兵。李绛认为:河北藩镇的节度使,也害怕部将权力大重,都采取了把士兵平均分给诸位将领,以便互相牵制。如果节度使威望足够时,尚能控制这种局面。而11岁的田杯谏的军权必由别人代理。这样一来,田怀谏必然会被部将所杀,而其他部将也会与之争夺节度使的位置,自然就会产生大内讧。即便是后来有人浴血成为节度使的,也会被其他藩镇攻讨。因为其他藩镇也怕部将效仿,杀害自己,所以对杀主帅的人决不容忍。因此杀田怀谏的人如果不立即归附朝廷,马上就会被别的藩镇吃掉
所以,朝廷不须出兵,只须加强训练人马,坐山观虎斗。如有魏博的部将来归附,则应该厚加赏赐,使其他藩镇知道后,也害怕部将效仿,都惊恐不安,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归顺朝廷了
后来事态的发展确如李绛所料。田季安的部将田兴起兵抓住田怀谏,归附朝廷。李绛劝李纯直接下诏,封田兴为节度使。田兴对此非常感动,从此忠心耿耿,后来再有人游说他背叛朝廷,他也不为所动。在田兴统治期间,魏博镇就一直是朝廷倚重的力量。河朔三镇终于打开了一个缺口
公元814年,淮西镇节度使吴少阳死,他的儿子吴元济隐瞒了这一情况,更加跋扈,四出攻掠,甚至骚扰到东都洛阳附近。李纯便命严绶和太监崔潭峻率大军讨伐,但是,严绶不是统帅之才,懦弱无能,又有宦官作监军,对诸将加以监视,打了胜仗归功于自己,打了败仗过错全落在诸将头上,弄得将帅谁也不肯出力,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出师3年,仍不能奏效。在磁丘与吴元济的军队相遇,一败再败。只有忠武节度使李光颜连连获胜
李纯立即撤掉严绶,命右羽林大将军高霞寓为帅,结果高霞寓在钱城大败,李纯对前来劝说的大臣说:胜负乃兵家之常事
对前线作战不利的将帅,坚决撤掉。高霞寓战败后,又以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帅,后又以名将李怨为唐、随、邓州节度使,率军进讨淮西。后来裴度自请前往前线督战,李纯为了使裴度能顺利平定淮西,对裴度言听计从,按裴度的建议取消了监军,使将领能够独立处理军事,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并且整顿前线军务,改变了以前军令不统一的混乱局面
公元817年的冬天,唐将李率领9000士卒,趁风雪弥漫的寒夜,突袭淮西镇治所蔡州城,一举活捉了吴元济。淮西自吴少诚以来,唐官军不至蔡州32年,宪宗经过4年的艰苦平叛,终于复将淮西收归中央
此后,各藩镇惧怕朝廷的力量,纷纷上书表示归顺。自安史之乱以来,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地方割据势力,历经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几朝,终于被李纯平定,唐朝重新回到了天下统一的局面
崇信佛道被弑身死除了削弱藩镇,李纯在其他方面也颇有成绩。他颇具选才任贤的眼光和采纳忠言的大度,选择了杜黄裳、裴珀、李绛、裴度、崔群等一大批正直且有经国大略的名相,辅佐李纯进行了削弱藩镇,改革制度,使得李纯时期的唐朝,无论是同藩镇的斗争,还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转机,虽不能同唐朝前期相比,但在唐后期算得上是最好的局面。还有像元积善、白居易、李藩、崔群等人才,也纷纷得到妥善的安排,使他们得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唐王朝作贡献
不过这只是在李纯统治前期,前期的李纯,也可以算浔上一个明君,但在完成了自己的功绩后,李纯开始忘乎所以,逐步骄奢放纵起来。平定淮西吴元济是宪宗政治上的降折点。自此之后,李纯任用旰佞、大兴土木、追求长生之术。并逐渐贪图钱财,使得地方官纷纷盘剥当地百姓以孝改李纯,而宪宗也来者不拒,乏之不愧,且贪婪无厌的胃口越来越大
李纯晚年,也喜欢起神仙艮生之术来。陕西凤。翔法门寺有一块所谓的佛骨,宪宗派宦官率众佛生迎至禁中,供奉三日,然后在京师诸佛寺巡回供奉。在他的带动下,掀起了一股迎佛骨的佛教热潮。王公士民解衣散钱,争相供奉施舍,至有倾家荡产者。刑部侍郎韩愈上书,表示反对,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来李纯为能长生不老,开始服用金丹,结果性情越来越坏,左右的宦官稍有不顺意的,李纯就下令责打。宦官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宦官陈弘志发难,宪宗被弑而死。从此,唐朝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所操纵。
李纯,又一位戏红人不红的演员,生活中还是一位难得的才女,气质十分出众,她的娱乐圈之旅要从和张艺谋导演的合作开始,那时张艺谋导演要筹拍**《金陵十三钗》,而李纯和**中的另一位主角倪妮可谓是有着相同的命运,倪妮是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
李纯也是如此,当初张艺谋在校园选了倪妮作为十三钗中的“一钗”,戏份颇多,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谋女郎,而李纯作为第八个,在影片中饰演的秦淮河女人,衣着方面与其他的十二位有着明显的不同,剧中的美女众多,李纯在其中显得很平凡,戏份也不突出,不过对于一位刚走出校园的新人来讲,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坏女人形象让李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因为自己的外貌不够有辨识度,所以只能够在作品上多加研究,而李纯自从出道以来出演过的这些**电视剧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坏女人的形象出现,而且演技相当棒。
所以当她的演技和路人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一个爆发的井喷阶段,所以当再一次出演《如懿传》中坏女人的时候,话题度也有了,热议度也有了,人气也随之攀升了不少。这也算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舞蹈科班出身的大陆女星李纯,曾受聘于上海芭蕾舞团,21岁时转往演艺圈发展,其纤细外形与优雅气质深获喜爱。而让李纯真正打开知名度的,是她接下人气宫斗剧《如懿传》,演出大反派“炩妃”,精湛诠释“美人蛇蝎心”,李纯事业因“炩妃”而攀上高峰。
很多人不知道李纯为演好卫嬿婉这个角色,付出了很多很多,尤其是在拍摄最后被审判那场戏时,卫嬿婉一人面对愉妃、甄嬛、春婵、王蟾等一众人的指控,还要承受乾隆的耳光、脚踹等雷霆重压,这里不仅要求李纯的演技跟得上,对她本人的精神和体力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李纯在拍摄这场戏时多次累瘫在地,多次歇斯底里的哭喊,让她的体力被透支,不得已靠吸氧来维持自己的状态,以保证演完和演好这出戏,可见李纯是多么的敬业,难怪连周迅、霍建华、邬君梅等人都夸赞李纯!
时隔三年,《如懿传》中的魏燕婉一角找上了李纯,这里就不得不夸一下李纯的演技了,同样是反派人物,霓漫天和魏燕婉也都十分成功,在网络上知名度极高,可偏偏愣是没有人把这两个角色联系起来,李纯让大家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霓漫天和魏燕婉,这里面丝毫没有李纯自己的影子。
《如懿传》中格格不入的人物角色太突出,让观众记忆犹新。当一个角色被观众反复咀嚼,反复议论,反复推敲的时候,说明这个角色被演员演活了,被演员赋予了生命。所以李纯饰演的嬿婉,为了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狠劲儿让她一炮而红。
1920年10月11日晚,南京的江苏督军府内灯火辉煌,忽然府内传出几声枪响,众人大吃一惊,急忙循着枪声跑去,竟发现枪声出自督军李纯的卧室之内。众人冲入督军卧室, 发现46岁的督军大人倒在血泊之中,而副官毕正林则手提短枪,呆立一旁。大家料定是毕正林闯下的大祸,于是一拥而上把他的手枪夺下,又用绳索把他绑了起来。那么,深受督军李纯信任的副官毕正林为何要枪杀李纯呢?
李纯是直隶人,早年跟着姐夫谭清远开杂货铺,因生意不景气,两人便投到聂士成军中效力。谭清远很快升任管带,1891年便推荐李纯到天津武备学校学习,此时,同样毕业于天津武备学校的冯国璋正在留校任教。李纯毕业后,因成绩优良而留校担任靠班(班长),辅助训练学员。1895年底,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李纯被调入担任教练,从此加入了袁世凯的北洋系。1902年,袁世凯在保定编练常备军,将李纯任命为教练处(总办冯国璋)提调,因与袁世凯的小妾杨氏为同乡,再加上李纯善于逢迎,因此,备受冯国璋、袁世凯等青睐,逐渐成为袁世凯的亲信,1907年调任北洋陆军第六镇第十一协统领。这个北洋陆军第六镇可是大有来头的,它的前身是定武军,是清廷编练的第一支新军,后改为武卫右军,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带入山东,由冯国璋统领,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时又将其带到河北。1911年,李纯又升任第六镇统制,并随冯国璋南下参加汉阳之战。
袁世凯成为民国首任大总统后,第六镇被改为第六师,李纯则是首任师长。二次革命时,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誓师北伐,袁世凯下令李纯出兵湖口。战后,袁世凯论功行赏,把李纯封为江西督军,由马继增继任第六师师长。不久,马继增自杀,第十一旅旅长周文炳升任师长。不久,周文炳疯了,于是由第十二旅旅长齐燮元升任师长。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赴北京就任大总统,保荐李纯接任江苏督军之职,而由陈光远接任江西督军。
李督军是个好面子的人,在离开江西之前,暗示南昌人开会公开强烈挽留他。于是江西省议会和绅、商、学、农各界纷纷发表通电挽留李督,还有建议为李督建生祠、铸铜像、立去思碑的,80岁老翁欧阳霖更是各界推举为李督离赣时负责在车前拦车的卧辙代表。李督启行前,警务处派巡警通知沿街各商户设席为李督饯行,每席赏大洋四元,不过只有四家遵照办理。没奈何之下,商会副会长卢芳亲自出马,求爷爷告奶奶,勉强凑了30多席。不过,这些商户多是应付了事,有的只摆几个果盘,还有的只放几杯茶水或是剩菜。李督神采飞扬地缓步前行,商户们站在门口恭敬地向李督帅行礼,李督帅则对着商户含笑点头答礼。商会买了二十万串鞭炮,一路摆到江边,学校则放假让学生们在路两边排队欢送李督上船。冯国璋入京后,在对待南方革命派的态度上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而段祺瑞则主张以武力解决。冯国璋作为外来户,斗不过地头蛇段祺瑞,于是李纯便联络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为冯国璋之外援,时称长江三督。因主张和平,反对内战,因此李纯颇获时誉。
李纯在仕途上春风得意,但却有一件令他烦心的事,他与夫人纪氏自小青梅竹马,婚后两人琴瑟和谐,但两人成婚多年,多番努力,却一直没个一儿半女。在那个时代,达官贵人们三妻四妾者比比皆是,十几房、几十房婕太太者也不在少数。但李纯是个另类,他与妻子感情深厚,既不肯纳妾,也不肯休妻,因此,1907年他驻军保定时,夫妻二人便收养了一个父母双亡、名叫菱子的女孩。一开始,夫妇二人把菱子作为贴身侍女收养的,但菱子长得天生丽质,伶俐可爱,嘴巴又特别甜,极得李纯夫妇的宠爱,因此两人都把菱子当作亲生女儿看待。
没收养菱子的时候,李纯不过是北洋军中的一个低级军官,自从收养菱子后,李纯却官运亨通,不久即升任师长、九江镇守使等职,地位越来越高。并且,因为有了菱子,李纯夫妇两人的生活也多了更多的乐趣,关系更加和睦。由此,李纯夫妇都认为这是菱子带给他们的好运,因此对菱子更加宠爱。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随着菱子的年龄一年年增加,李纯觉得菱子到了嫁人的年龄,但每次李纯跟菱子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菱子都会不高兴地拒绝,并说:“菱子不嫁人,一辈子都要陪着大人。”李纯听后,对女儿的一片孝心非常感动。
事实上,菱子并非不想嫁人,而是因为她有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那就是养父李纯。为什么菱子会对李纯情有独钟呢?因为一、李纯是个成功的男人,成功的男人总是更有魅力,更容易俘获女孩子的芳心;二、李纯是个很帅的男人,长相英俊潇洒,据冯玉祥说,李纯“浓眉大眼,鼻头方下,相貌很雄武”;三、李纯是个专一的男人,在那个时代,像李纯这种身份的男人,基本上想找多少女人就可以找多少个,但李纯却对纪氏一心一意;四、李纯是个体贴的男人,李纯每到节日或外出归来时,都会带一些精致的小礼物给夫人和菱子。尽管菱子对李纯芳心暗许,但李纯却一直只是把菱子当女儿看待。
李纯在担任九江镇守使时,有一次检阅部队,发现一个十八九岁的新兵,长得眉清目秀,很是潇洒,并且十分干练,颇有自己年轻时的风采。李纯于是就问了问小伙子的情况,没想到小伙子竟然跟自己是老乡,名叫毕正林。能在江西遇到天津老乡可不是件容易事,于是李纯就把毕正林留在自己身边,并让师爷教他读书识字。毕正林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就能阅读报章和普通公文。毕正林不但为人八面玲珑,做事也很勤快,很讨李纯的欢心,于是就把毕正林升为随身马弁。毕正林感激李纯的知遇之恩,工作起来更加卖力,李纯的左右和亲眷都对毕亚林十分夸赞。李纯对自己的这个小老乡当然也是十分满意,便一步步地提携他。当李纯官至江西督军时,毕正林已升为上尉副官了,专门处理督军的私人事务和家庭事务,成为李纯的亲信。因为这层关系,毕正林可以经常出入李公馆,并深入内宅,并结识了菱子。两人年纪相仿,性格相似,很自然地开始互相接近。
李纯升任江苏督军时,仓促起程,于是便留毕正林在南昌负责负责押运财物,护送家眷。一路之上,毕正林和菱子有说不完的话,结常把菱子逗得哈哈大笑。
到了南京后,夫人便对李纯说:“夫君,菱子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女大当婚,应该给她选个好人家了。”李纯听夫人说完问道:“夫人这么说,想必是已经有人选了吧?不如说来我听一下。”夫人说:“我看菱子和毕正林两个性格相投,经常在一块有说有笑的,他俩应该挺合适的,不知大人意下如何?”李纯一想,两人确实挺般配的,并且两个人成婚后,还可以继续留在督署内作事,可谓是一举两得,于是就答应了下来。菱子虽然有一点点小失落,但因为毕正林年轻英俊,且与李纯有一些相像,于是也同意了这门婚事。不久之后,李纯夫妇就为两人举办了婚礼。
南京督军府内有两个大办公厅,外办公厅在前院,专供大的集会以及接待外来宾客,内办公厅在内院,专供督署各处办公以及督军个人接客休息之用,楼上则住着督军内眷。菱子与毕正林结婚后,婚房被安排在内办公厅的左后方。因此,菱子虽已结婚,但仍然可以到督署内宅陪督军夫人解闷。
菱子嫁人之后,褪去了少女的青涩之气,举手投足之间开始有了**的韵味,在李纯面前,也不像以前那么拘谨,甚至还会向李纯撒撒娇。次数多了,四十多岁的李纯便开始有了一种抨然心动的感觉。而菱子在嫁给毕正林之后,发现毕正林虽长相英俊,但却缺少真材实料,完全没有一点李纯那样的学识和气概,便逐渐有些失望。
这年夏天,纪氏夫人回天津省亲,于是菱子便经常跑到李纯房间对李纯撒娇卖萌。那个时代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在南京这个著名的火炉城市里,两个人穿得都比较清凉,终于有一天发生了不可描述之事。而这种事是会上瘾的,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一有机会,两人便会偷偷幽会。为了制造幽会的机会,李纯甚至会借公事支开毕正林。时间久了,毕正林也有所察觉,但却敢怒不敢言。一方面,自己的一切都是李纯给的,这份恩情是自己无法报答的;另一方面,这种事如果抖搂出去,倒霉的肯定是自己,所以他只能打碎牙往自己肚子里咽。
这天,李纯把毕正林叫到跟前,对他吩咐道:“夫人马上就要回来了,她最喜欢丝绸,你就到上海去采办些丝绸回来吧。”毕正林接到任务后,收拾了一下就出发了。
按当时的交通条件,从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回到南京,最快也要两天时间。但是,李纯却不知道,在无锡新开了一家丝绸店,不但质量好,花样多,而且价格也很公道,毕正林因为经常外出办事,所以知道这家店。因此,这次毕正林出门,并没有去上海,而是去了无锡。在给夫人购买礼物的同时,毕正林还给菱子买了很多小礼物。东西置办齐全后,毕正林便匆匆坐火车赶回了南京。
当毕正林赶回南京时,已是华灯初上之时,他把大包小包东西放在督署前院后,带着给菱子的礼物急匆匆地直奔自己的住房而去。到了门口,一推门,发现门被人从里面锁住了。于是一边拍门一边喊道:“菱子,我回来了,快给我开门啊。”只听门内一阵慌乱的响声,不久,房门打开,李纯从里面走了出来,瞪了毕正林一眼,一句话没说地离开了。
原来,李纯把毕正林打发走后,便急急地跑到菱子住处与菱子幽会,他原以为,毕正林到了上海,肯定会流连不舍,在那里多玩一两天,至少当天是回不来的。结果没想到,毕正林贪恋菱子,当天便返了回来。当李纯在屋内听到毕正林的叫门声后,慌乱之中打碎了一只茶杯。可是,屋内根本没有藏身之处,无奈之下,他只得厚着脸皮打开房门,当着毕正林的面匆匆离开。
毕正林呆立在门口,不知如何是好。虽然早就耳闻老婆与督军大人有一腿,但至少没抓过现行,可以用谣传来安慰自己,但现在一切都被证实了,以后如何是好呢?他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走进屋内,把给菱子的礼物放在床上,菱子却像没事人一样对毕正林说:“正林,你怎么现在才回来,还不赶紧把给夫人买的礼物送过去?督军都等不及了,刚才还过来看你回没回来呢。”毕正林勉强挤出一丝苦笑,到前院拿上买给夫人的礼物送到了李纯的房间,此时,已经是晚上八点了。
毕正林进了李纯的房间,对李纯行了个礼后说:“报告大人,我把给夫人的礼物送过来了。”李纯根本没想到毕正林还会过来,因此尴尬地说了句:“把东西放在那里吧。”毕正林不敢多说话,把从无锡买来的东西一一摆放整齐后便要离开李纯的房间。就在他走到门口的时候,他迟疑了一会儿,心想:督军大人肯定还在为刚才的事生气,如果自己不能想办法让他消消气,恐怕会有生命危险,毕竟督军大人杀掉自己跟杀死一只蚂蚁没什么区别。就在毕正林迟疑之际,李纯喊住了他,然后走到办公桌前,顺手撕下一张便笺,拿起笔匆匆写了几个字后吩咐毕正林说:“把这个送给军法处的杨处长,让他过来,就说我有急事找他。”
毕正林出了房间,急忙打开便笺,想看看上面写的什么。无奈识字不多,加上李纯写得很潦草,根本认不出几个字,只认出了一个杀字(李纯实际上写的是个柴字,与繁体的“杀”类似)。毕正林一看,冷汗直流,心说,坏了,坏了,督军大人果然要对自己下手了,不然他这个时候叫杨处长过来干什么?这可怎么办?想来想去,毕正林也没想出个好办法,最后一咬牙,想道,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他转过身,快步走进李纯的房间,只见李纯正靠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他二话不说,掏出枪,对着李纯的脑袋连开三枪,李纯当场毙命。
听到枪声的侍卫们急忙跑到李纯的房间,把毕正林五花大绑地捆了起来,随后通知了军务督办齐燮元。齐燮元对李纯与菱子的风流事也有耳闻,一听李纯被毕正林杀了,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他当即审问了毕正林,毕正林也把事情经过和盘托出。齐燮林是官场老油条了,他知道要是把这件事的实情公布出去,不但会影响李纯的声誉,对直系势力也是个打击,因此他决定隐瞒事情的真相,另编一大套光明正大的说辞对外公开发表。于是他训斥了毕正林一番,又命人拿来500大洋,对毕正林说:“按你所犯的罪行,把你枪毙一百次都不为过,但念你平素对督军大人鞍前马后,忠心耿耿,就放你一马吧。你拿着这500大洋,带着菱子连夜离开南京,以后对任何人都不要泄露今晚之事。”毕正林急忙叩头谢恩带着菱子连夜离开。随后,齐燮元又找来李纯的亲信秘书,让他按李纯的口吻,模仿李纯的笔迹伪造了一份李纯的遗书:“纯生不逢辰,清政凌替,因不忍坐视神州陆沉,始投笔从戎,原冀革命成功之后,跻国家于富强之域,讵料未增御海之力,反蹈阋墙之祸,蒿目时艰,五内如焚,徒以人微力薄,无补艰钜,痛心之余,惟有一死以谢国人。纯死之后,愿我袍泽,深体愚衷,一切听由中央处理,勿得无理滋闹,九泉有知,亦瞑目无憾矣。”然后齐燮元安排把这份遗书发出,并报北京政府备核。
李纯之死,在当时是一个惊天大案,关于其死因,官方的说法是忧国忧民而自杀,但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如果李纯真忧国自杀,他何不在袁世凯称帝时自杀?何不在张勋复辟时自杀?何不在南北战争时自杀?何不在五四运动时自杀?偏偏选在皖系惨败,直系大胜之机自杀?而民间的说法则五花八门,有说是因为义子贪污,导致舆论哗然,最后心情郁闷而自杀的;有说是三姨太与韩副官私通被李纯撞破,然后被韩副官杀死的;也有说是齐燮元谋代其位,因而设计将其谋杀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