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识人术

曾国藩的识人术,第1张

《曾国藩年谱》里记载有这样一段话:

  江公素以任侠自喜,不事绳检。公(曾国藩)与语市井琐事,酣笑移时。江公出,公目送之,回顾嵩焘曰:"京师求如此人才不可得。"既而曰:"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时承平日久,闻者或骇之。

  乍一见面,即预料别人必将建立功名,而且又会死于节义,不光是听者不信,就是江忠源本人要是听了也会大吃一惊。当是时,谁也无法预料到会有太平天国这种战事发生,此时离太平天国造反尚有数年之遥。若干年后,曾国藩的这番预言竟然都一一应验。

  再举一例。曾国藩在见到恭亲王奕欣之前,曾看到一张他的照片,曾氏就对他的幕僚说了这样一番话:此人倒是一个翩翩美少年,可惜举止略微轻佻了一些,看来难以托负重任;身处周公之位,却无周公之望。还有一回,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带三个人来见曾氏,曾从外面回来,目不斜视三人,坐定,李鸿章请老师派此三人的工作,谁知李刚开口,曾国藩便径直把三人的工作分派待定。原来曾国藩只看他们的面相即已知他们各自所长。据载,曾国藩对"相术"颇有研究,并且总结道:斜正看鼻眼,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主意看脚跟,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曾国藩识人有术,如今也渐为世所公认。那么,他识人凭的是什么呢?

  曾国藩识人之道,归结起来有这么几点:一是他深知人物心性才情变化的九大征状。"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哪九征呢?"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这实际上就是九种识相之法。观神识人,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肖;观精识人,可以看出他是否聪明;观筋识人,可以识出他的胆量;观骨识人,可以知道他的强弱;观气识人,可以发现他是否沉得住气,是否具有临危不乱的素质;观色识人,可以知道他的情绪状态,厚道之人,气色温和柔顺,勇敢之人,气色刚毅,聪明的人,气色豁达;观仪识人,可以识其修养高低,"端庄厚重是贵相";观容识人,可以识其内心品质;观言识人,可以判断其性格,所谓言为心声,性急之人,说话爽快;性柔之人,说话平缓。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厚黑学家,曾国藩,以一反往常的思维,在岌岌可危的清朝末年一展自己的身手,成为了令人敬佩的一代名臣。曾国藩不仅对朝中的政治及军事方面有成就,他还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曾国藩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自成一派,成就了古文学方面的“湘乡派”。

曾国藩还有着不少的著作,比如《冰鉴》和《家书》,里面有着不少识人之术。古时有一种面相的,是可以从一个人的外在面容,看透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所谓的“以貌观人”,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就有这么两条天规,可以教你如何从面相上看透人的内心,教你识破天下人!

一、邪正看眼鼻

想要知道一个人是正还是邪,可以从他面部的眼睛和鼻子来看。在曾国藩的《冰鉴》中有一言:一身精神,具乎两目。就是说,我们在看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时,可以从他的一双眼睛里观察得出,一个人如果充满了正气,那么他的眼睛也是正的,如果一个人充满着邪气,那么他自然也就是贼眉鼠眼的样子了。自然一个人的鼻梁端正与否,也和内心的正气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君子都是正气凛然的,而小人就是贼眉鼠眼的。

二、真假看嘴唇

想要知道一个人是真还是假,可以从他的嘴唇来看。曾国藩说过一句话:开欲大而合欲小。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欲望大小,可以看他嘴巴张开的大小,欲望大的人,嘴巴常常是张开的,而欲望小的人,就常常嘴巴紧闭。除了看人嘴巴张开的大小,其实还有一个就是人们常常说的薄厚,都说薄嘴唇的人寡情,厚嘴唇的人老实,其实就是因为厚嘴唇对应的就是真诚,反之便是虚伪!

一休道观点:或许有人会觉得,从一个人的面相看人,是很不科学的一件事,但是曾国藩的“看相”,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其实就是指一个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气质,如果一个非常正气的人,即使是长得再不好看,他脸上的那股正气和自信的神态也会为他加分不少,反之即使是长得再好看的人,如果行事丑陋,他散发出来的气质也是不忍直视的,同样他的面容也会因为他的行事而改变。大家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集我们要讲曾国藩为官生涯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侧面,那就是曾国藩选拔人才跟他的相面术之间的这个关系。我们读曾国藩的家书和日记,会发现他是一个相当迷信的人,他的一生进行过大量的迷信活动。我这么说可能有人不信,但是这方面的证据很多。第一曾国藩相信托梦,曾国藩在生那个曾纪泽之前呢,曾经有过一个儿子叫曾纪弟,不过没长大很小就夭折了。孩子死了之后,有一天曾国藩斗这个妻子欧阳夫人告诉曾国藩,说她晚上做梦,梦见一个面目狰狞的老太太,自称是曾家第九辈老祖宗的夫人,叫做屈氏。这个屈氏怒气冲冲地对欧阳夫人说,她的坟墓啊已经多年无人打扫,这个坟头都被水冲平了,墓碑也倒了。她说你们这些后代太不孝,我一定要让你们吃点苦头。曾国藩夫妇一想,可能是这个老祖宗发怒,才导致他的长子曾纪弟夭折,所以曾国藩连忙把这个屈氏的那个坟墓迁出来另葬,重新给她立了一块碑,这块碑今天还在。这是第一点他相信托梦。第二点曾国藩还信关公,湘军攻陷南京之后,曾国藩一方面他忙着给将领们庆功,另一方面呢他郑重其事地上了一道折子,内容是请皇帝赏赐关公关老爷。为什么呢,曾国藩说,说他的弟弟曾国荃在率领部下进攻南京城的时候呢,正是南京酷暑之时,天儿太热,根本没法打仗。曾国荃就跑到附近的一座关帝庙当中像关公求雨,结果不久,真就下雨了,天就凉下来,曾国荃就顺利的攻下了南京。所以曾国藩说,攻下南京的这个军功彰里有关老爷的一半。

第三曾国藩还信豆神,同治六年三月曾国藩的那个小儿子叫曾纪鸿得了豆症,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天花,哎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曾纪鸿的这个病当时是非常的凶险,曾国藩也非常着急,说在花园里找了一件干净的房子,贡上豆神的排位,曾国藩恭恭敬敬地洗了个澡,前去给这个豆神拈香行礼。那么从以上这三点看,曾国藩确实是个很迷信的人。

关于曾国藩与相面术,有一种很神的说法,说曾国藩这个相面数非常高超,可以见人一面就定人的荣辱生死。史书上记载说有一个湖南人叫江宗原,前来拜访曾国藩。曾国藩一见面感觉这个人很不一般,那么江宗原告辞出门的时候,曾国藩看着他的背影对朋友们说了这样一句话,说这个人将来啊得死在战场上。当时正是天下太平之时,所以大家都感觉曾国藩说这个话说的很突兀,但是没想到过了几年太平军兴起,这个江宗原带兵镇压果然就死于战场。

所以曾国藩相面的名气很大,后来干脆呢还有人委托曾国藩的名字,假冒曾国藩,写了一本书叫兵谏。这是一本相面术,到今天还风行海内,今天我们到这个书店里去还能找到这本书,而且还很畅销。但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是一本伪书,他不是曾国藩心写的。那么话说回来,曾国藩他到底会不会相面,如果会的话,他这个面相术的本领到底高不高。在探讨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要分三点来分析。第一点我们首先能明确的是曾国藩的这个识人本领确实是高人一筹,郭嵩焘在给曾国藩做的那个墓志铭当中这样说,说曾国藩见到一个人,第一眼就能判断出他的才能高下,品质如何。那一个人做官,有一个很重要的本领,就要知人善任。事实上曾国藩这一生,发现的人才之多,无人可与匹敌。你像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郭嵩焘沈葆桢丁日昌杨越彬彭玉麟这些晚清的风云人物,都得到过曾国藩的推荐和提拔。从曾国藩手上出来,后来当了巡抚和总督的多达30余人。

曾国藩,晚清第一大臣,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作为晚清第一大名臣,八斗君认为曾国藩能取得成功与其十分重视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政治上,他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在军事上,他强调“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他把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造就人才作为挽救晚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重要措施。重人、识人、取人、用人是曾国藩的特长。

虽然历史(包括现在)对其功过褒贬不一,但是关于曾国藩精于相人,广纳人才,知人善任的故事广为流传,值得学习。

俞樾《春在堂笔记》曾说:“湘乡出入将相,手定东南,勋劳之盛,一时无两,而尤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

淮军初立时,李鸿章曾带三个人往见曾国藩,听候派遣。适值曾国藩饭后三千步之时,李鸿章入内,令三人鹄候于外。及三千步毕,曾国藩入内休息,李鸿章即请传三人。曾国藩说:“不必传见。”李鸿章惊问其故。曾国藩答道:“一人俯首不敢仰视,此谨厚之人也,可任保管之责;一人值余面则正视不苟,背予面则左右探视,乃阳奉阴违之人,不可任事;另一怒目注视,始终挺立不懈,此人功名事业,将来不在你我之下,可寄以重任。”后三人果如曾国藩所言,而那位可以寄予重任的人,就是淮军第一名将刘铭传。此事一出,海内之士,无不佩服曾国藩善于“观人”(善于识人)。

下面,我们扒一扒曾国藩的相人,识人之术。

相传,曾国藩临终前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吐尽毕生的心血写成《冰鉴》一书,这是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一部传世奇书,书中记载了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和喜爱。

《冰鉴》一书内容过多,不再赘述,网上有正文,译文,感兴趣的朋友们可自行脑补。

曾国藩曾对其自身的相人用人之术进行总结,共整理出八句要诀。曾国藩通过八句话,四十字向我们完整的表达其如何相人以及用人之术。

第一句是“邪正看眼鼻”。忠、奸是中国人看人当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如果连好人和坏人都不能识别,那何谈用人。所以曾国藩把识人口诀中的第一句话定为“邪正看眼鼻”,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话讲的眼斜鼻歪,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人肯定心术不正。正如看京戏的时候,脸谱一出来就知道这个人是奸臣还是忠臣。相术上讲,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头,一尺之头不如一寸之睛。所以看一

个人,除整体外,第一就要看鼻和眼是不是长得正。这也是看人最基本的方面。

第二句话是“真假看嘴唇”。口为出纳官,不嫌大。口德、口贼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极。口以方、广、厚为贵。又有“开欲大而合欲小”。嘴唇:两唇相副好文章,如果上唇盖不住下唇,男必多诈,女必克夫。口像鸟嘴最难交,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后决计和他分手,就是看出他长颈鸟嘴,不可共享安乐。史书上记载,汉代老妇人许负,就是凭周亚夫的口,相出他必将饿死的:相法说,有横纹深入口内,必然饿死。

第三句是“功名看气概”。一个人有没有功名,曾国藩说要看人的气概。有的人就是一出场把所有的人都带动起来,像谈恋爱的时候也有一见钟情,被对方的一种气质所慑服,有一种追随的感觉。咸丰四年初,贵州黎平知府胡林翼因湖广总督吴文奏调,率三百人进入通城途次,得悉吴已战死黄州。曾国藩当时尚不知吴已死,写信称其来,“为甄师(吴文)喜,为两湖喜。又接庐州失陷,岷樵(江忠源)殉难之信,为天下忧,为吾党忧”。随即向清廷上密疏,称赞“胡某才胜臣十倍,可大用”。胡遂成为曾的部下。但后来胡最早得到封疆之任,“谨事文正,交欢文恭(官文),推美让功”,“中兴之烈基于此乎!”胡去世后,曾国藩私下与心腹幕僚赵烈文谈话时还说:胡林翼是英雄一类人物。而咸丰十年五月胡林翼给曾国藩写信说,少荃如论骨法必大阔,才力又宏远,择福将而使之,亦大勋之助也。曾、胡两个人给李相面,都说李鸿章是属大富大贵之相,是一个福将。

第四句是“富贵看精神”。这里的“精神”是精气神的意思。一个人能不能长享富贵,曾国藩说有的人才即便你着意培养,但因为他不能长享富贵,可能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在私下跟赵烈文谈话时非常惋惜地说,胡林翼是湘军第一苦命人。薛福成也相出胡林翼是苦瓜脸,虽有非凡的英雄气概,却是一种苦相,即精气神不足,所以不能够长久。(胡林翼,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抚鄂期间,注意整饬吏治,引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曾多次推荐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为时人所称道,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在武昌咯血死。)我们通常讲人活一口气,寿命长的气长,寿命短的气短。这个气就是精气神。而精是有形的东西,气和神是属于无形的东西,但气和神这种无形的东西都要靠精来支撑,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如此。精又由肾而出,所以一个人肾衰竭了,人的精没有了,气和神随之而散。康熙晚年有一句名言,他说自己为大清帝国殚精竭虑,“心为天下耗其血,神为天下散其形”,所以曾国藩说富贵看精神。

第五句话叫“主意看指爪”。人有没有主意,他说主要看指爪。实际是相手。古书有四肢象四时,五体象五行的说法。手以厚、软为贵。手指纤长,其人聪颖,有主意,短而粗者愚鲁。曾国藩说,“手心、手掌心当中纹络清晰而浅者,心定”。这个心定就是主意定,临事不慌乱。“手掌纹络浅而乱者,人心乱、心浮”。

第六句是“风波看脚筋”。足是千里马,我们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书讲,足者,上载一身,下运百体。足代表良马,代表地。足以平、厚、正、长为贵。清朝时每有大的战争发生,要选好马匹,大多会从蒙古、西北这两个地方选。鉴别马匹好和坏的一个标准就是在一个特定时间中,先到达这个地方的就是好马,而没有到达的这些就被淘汰。人衰老的时候也是从足开始,所以他说“风波看脚筋”。有的人就是无风无浪、无灾无难到三公,位置升得很高;而有的人则是一生坎坎坷坷,才最终有成就。这就属于有风波的那种人。

最后两句是“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这两句不是相人,而是观察人。曾国藩特别重视有条理,并把它作为用人最重要的四个方面之一。他说有无条理,通过语言能够看出来。而语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面语言,包括各种汇报、报告等。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可能最离不开的就是我们的文字。文字有很多是属于报告之类,报告有没有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曾国藩这里的语言主要是指口头语言,他经常讲,古人说的听言非常适用,即两个人谈话,能不能切中要害,条理清晰,把对方抓住,就能显示出有没有条理。

唐浩明:曾国藩识人用人20讲(吴晓波频道)网盘资料。唐浩明老师首次开讲,细述曾国藩从毫无背景的农家子弟如何白手起家进入最高权力圈,改写历史。全面了解曾国藩,从历史和经营角度看问题,学习其识人用人系统思维,从本源上看人,练就识人洞察力,提升职场竞争力。

课程目录:

唐浩明:研究曾国藩30年

曾国藩12大识人法

以德识人:重新定义品德

以识识人:有大识才有大才

从志趣识人:凡人之高下视其志趣

长相识人:曾国藩看相秘诀

曾国藩有云: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凡成大事者,先要识人和识事,并以才干辅助,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汉高祖刘邦,安邦治国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但他却懂得识人,并网罗天下将才唯他所用,最后成就一番霸业。

所以曾国藩认为会识人很重要。

曾国藩在识人上,堪称伯乐,曾提拔过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等一批晚清重臣。

李鸿章在淮军建立之初,曾在选将上拿不定主意,于是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恩师曾国藩,让其帮忙看看。曾国藩并没有直接接见三人,而且让李鸿章将三人带于屏风之后。

正当李鸿章要开口介绍时,曾国藩将其打断,直接说道:第一个人见我不敢仰视,说明其性格谨小慎微,给予一般的官职即可。

第二个人獐头鼠目,偶尔间会有左顾右盼,其必定是阴奉阳违之人,不可重用。

第三人目光凌然,身姿挺拔,有大将之才,可重用之。

李鸿章按照恩师的指点,一一照做。

果不其然,第一个人成为了后勤的一把好手,办事精练,勤勤恳恳。第二个人后来因为中饱私囊,被革职查办。第三个人被李鸿章重用,这位可用之才就是淮军将领刘铭传。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曾国藩在识人上有着很多过人之处,他在识人方面,有四点看人之术,接下来给大家一一分解。

01观人忠义见信用

常言道: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

世上从不缺乏聪明的人,但事事守信之人却少之又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诚信,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需要诚信,事业上的成功更离不开诚信。

无信之人不可交,因为信用是判断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无信之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讲信用的人不轻易许诺别人,一旦许诺,他必然言行一致。

讲信用的人从不打诳语,说实话、办实事,为人实在。

讲信用的人光明磊落,从不暗箭伤人。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在秦末时期,楚地有一人,名曰季布。早年间曾拜入项羽帐下,后来被刘邦所俘,后在夏侯婴说情下,拜其为郎中。

季布在年轻时,喜欢结交各路英雄好汉,为人礼贤下士,仗义疏财。凡事有求于他,他必竭尽全力。因此,季布在江湖上声名远扬。

在楚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以证明其为人。

02观人品行见官气

何为“官气”?见权贵之人低三下四,见穷困之人趾高气昂。

一个人的高贵与否,不在于其财富,更不在于其地位。而是在于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

李鸿章曾说过:得失常事,不足虑,总以发奋读书为主。

人的一生总有起起伏伏,得失乃是常事,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任何人都值得我们以礼相待,这才是智者所为。

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做朱买臣的人,家里非常的穷,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读书,到了四十岁时,仍一事无成,无奈之下,他和妻子搬到了人烟稀少的深山里,搭个茅篷居住。

夫妻二人每天在山上砍柴,挑到山下卖掉,以此维持生计。在挑柴途中,朱买臣总喜欢读书,很多人都在背后笑话他,一个砍柴的装什么读书人。

妻子在一旁很难堪,于是也劝他不要挑柴看书了,耽误时间不说,还沦为了别人的笑柄。

朱买臣性格倔强,别人越这么说他,他读书的声音越大,引来了更多人的围观。

他的妻子受不了了,直接跟他离了婚,离家而去。自此,朱买臣更加勤奋读书,最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入朝为官,在官场一路平步青云,官职位列九卿。

他又将前妻接回了府中,但此时的府上已有了正房,前妻追悔莫及。

03观人学问见条理

说话要“言之有理”,这里的“理”有两层意思,一是道理,二是条理。

一个言谈有条理的人,说话主次分明,分得清主要和次要,逻辑清楚,简单易懂,让听者豁然开朗。

没有条理的人,说话总是抓不住要点,含糊其词,听众云山雾绕。

其实,说话有条理的人,其大脑中一定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有学问的人说话不一定有条理,但说话有条理的人一定有学问。

在三国时期,刘备给大家的印象是:军师说得对。其实,刘备是个非常会说话的人。

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说天下英雄,我曹操算一个,还有一个是谁呢?

刘备深知曹操在说自己,却回答:袁绍?吕布?袁术?他有意在回避话题。

曹操回道:唯使君与操耳。刘备谦虚的回答:不是我,我哪能称得上英雄。虽然刘备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一直想成就一番霸业,野心不比曹操小,只是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已。

曹操是在测试他的野心,一旦暴露,曹操定不容他。说罢,刘备急忙从酒局中跑了。

还有一次,吕布被曹操所擒,曹操这个人非常爱才,欲将吕布招致麾下效力,但又怕吕布忠心度不高,反受其乱。

曹操左右不定,便问刘备: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置吕布?

刘备与吕布有私仇,因为刘备多年流离失所,好不容易在小沛落脚,后来看吕布可怜,收留吕布,没想到吕布恩将仇报,鸠占鹊巢,趁刘备外出,将小沛占为己有。

所以,刘备打心眼里恨透了吕布,又不能在明面上直接建议曹操斩了吕布,以免让曹操认为刘备是在公报私仇。

刘备只回答了一句:曹公,你忘了当年的董卓和丁原了吗?

确实,当年董卓和丁原都收留过吕布,但下场非常的凄惨,刘备是在暗指:曹操你想成为下一个董卓、丁原吗?

此言一出,直中曹操要害,吕布卒。

04观人眼界见过往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一个人的经历越多,见识的越多,他的眼界就越广。只有历经坎坷,见过大世面,人才会有一定的格局。

一个有眼界的人,对待生活的得与失,看的很坦然,对待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的规划和追求。这样的人往往看的更高,走的更远。

秦末时期,有一个名叫吕公的人,家境富裕,因为躲避仇人,举家乔迁至沛县,并设宴款待当地的牛头马面。

在宴席中,沛县县令欲与沛公结为亲家,亲上加亲,但被吕公拒绝。此时,有一个名叫刘邦的人不请自来,呜呜渣渣就坐在了主桌上,这样的人在东北有一统称,叫“街溜子”。

因为刘邦当时很落魄 ,县令认为他就是来蹭饭的,所以对他不屑一顾。

吕公闯荡江湖多年,见此人相貌非凡,而且为人爽快,因而比较敬重他。后来吕公还将自己貌美如花的女儿吕雏许配给了他。吕夫人很不情愿,对吕公还发了脾气,这不是将姑娘往火炕里推吗?但吕公却不为所动,坚持将女儿嫁给了刘邦。

多年后证明,吕公没有看错人,刘邦打下了大汉江山,女儿吕雏也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吕后。

05总结

曾国藩的四个识人之术,观其忠义、品行、学问、眼界,大家学会了吗?

识人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适应陌生环境。

识人可以帮助我们不被小人蒙蔽。

识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与身边的人合作相处。

一般人的人生是用来经营事,有远大理想的人是在经营人。人生在世,不识货,半世苦,不识人,一世苦。

在有清一代,朝中重臣都是满洲贵族出身,曾国藩却打破常理,提拔了李鸿章、左宗棠等一大批肱骨汉臣,足见其眼光之独特。

在曾国藩身上,还有很多令人称道之处,曾国藩可以说从宋明理学诞生以来除王阳明外最伟大的实践家,他是理学大师,同时又是个实干家,他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做过副部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522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1
下一篇2024-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