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为了讨好胡蝶,设法将蝴蝶丈夫支开试图将其据为己有。

戴笠为了讨好胡蝶,设法将蝴蝶丈夫支开试图将其据为己有。,第1张

抗战期间,**皇后胡蝶先是居住在香港,1941年香港被日本军队占领,胡蝶和丈夫仓皇出走,先到广东韶关再由韶关到桂林,最后抵达山城重庆。戴笠生性好色,一看到光彩照人的胡蝶,立刻就爱上了她,后来戴笠使出了各种计谋,软硬兼施,最终把胡蝶据为己有。那么戴笠都使出了那些计谋呢?其实他就是钻了个空子。

日本人占领香港后胡蝶认为以自己大明星的影响力和声望日本人不敢拿她怎么样,自己就没有必要跑来跑去而颠沛流离,她就留在香港。但是,想极力鼓吹“日中亲善”,“大东亚共荣”的日本宣传部门的人员却找上门要挟蝴蝶必须到日本东京拍摄一部《胡蝶游东京》的影片,胡蝶这才意识到继续留在香港必然会被日本人利用,或者迫害,于是夫妇俩决定绕道回内地避难。临行前胡蝶夫妇将历年积存的财物装成30只箱子,托当时在香港秘密负责接送工作的杨慧敏女士代运回国。不料当胡蝶夫妇抵达广东韶关时却得到30箱财物在东江被劫的消息。

平生的积蓄和财宝丢得一干二净,胡蝶伤心透了,可戴笠听说这个消息后不禁暗自高兴,他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他一方面百般的安慰胡蝶,一方面又摆出了“军统大哥”的身份来,拍着胸脯说“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一定给你尽快破案”,接着戴笠首先把杨慧敏抓起来立马审讯,弄清楚财宝确实是被土匪抢走后立马就派出了一批得力干将到广东去侦破这个案子,可当时兵荒马乱,到处都是土匪,根本找不到人。眼看这批财宝就没了下落,戴笠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就按照胡蝶开出的丢失的珠宝、衣服的清单派人到国外去照章购买,然后回来慌称说这是追回的部分珠宝。胡蝶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她一看就知道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自己丢失的,可是再仔细一看这些珠宝、衣服比自己丢的那些还要珍贵,她明白这是有人故意这样做的,有人要给他买单。胡蝶心里明白,像戴笠这样的人位高权重,手里掌握着太多人的生杀大权,要想弄死谁就跟踩死一只蚂蚁那样简单,要想占有一个女明星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自己要是不从的话恐怕也是难有活路。

胡蝶的丈夫潘有声是著名的粤剧演员,和胡蝶感情至深,而戴笠为了长期占有胡蝶特地给潘有声封了个专员的头衔,送了一张特别通行证,把他支到云南去做生意,在潘有声外出期间,戴笠趁机霸占了胡蝶。

杨慧敏:上海人,1937年作为中国女童军,在枪林弹雨下泅水渡过苏州河,为八/佰壮士递送国//旗。1992年病逝台北,享年77岁。

叶因绿:上海人,父亲是上海企业家,抗//战时期赴浙江参加游击队,1941年以孕妇身份作掩护,解救部分被关押的八//佰壮士,被称为“游击之花”。2010年病逝新竹,享年88岁。

姜毅英:浙江人,抗//战时期加入军//统,从事电报破解工作,1941年珍珠港事变前夕,姜毅英成功破破译偷袭珍珠港密电。2006年病逝台北,享年97岁。

赵洪文国:辽宁人,抗/战时期变卖家产、组织家眷进行游击战,被称为“中国游击队之祖母”,又有“双枪老太婆”的雅号,享誉全国。抗//战时期赵氏家族为国捐躯者30余人,满门忠烈。1950年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敌枪杀,享年70岁。

郑萍如:浙江人,中//统特工,1939年受命刺杀汪伪高官丁默村,不幸失手,于1940年被枪杀,年仅22岁。

杨慧敏(应为杨惠敏)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时是上海润州中学初二学生。在战斗最激烈的8月28日午夜,她冒着生命危险游过苏州河,把裹在身上的国旗献给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其无畏壮举震撼中国。画家刘海粟根据她的事迹创作《四行仓库》鼓舞斗志。作为中国宣传抗战的“形象大使”,于1938年8月被指派赴美国纽约华沙镇参加世界青年第二届和平大会,受到华侨英雄式的欢迎,极大地宣传了中国的抗战。此后共接受英、法、德、意、荷等十余国的邀请,约两年内,巡回发表演说达300余次。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李家钰

最近大热的**《八佰》的原型就是当时抗击日寇的四行孤军。在淞沪会战的失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这些人依然奋战到了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生命阻挡日军的脚步,捍卫中国的尊严。

然而,这些一片赤诚的的将士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结局。他们的领导者谢晋元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上,却死在了叛徒手下,而这支孤军的生活也算不上惬意。

最后的孤军

1937年,8月,炎炎盛夏里,日本人密谋着令人胆寒的阴谋,要进军上海。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军阀们为了自己的地盘和利益彼此攻打;士兵手里的枪比烧火棍还少;黑社会横行于社会上甚至登堂入室;普通人认识的字比地上的星星还要稀少;工厂里生产的钢铁少到造一条铁路都难。

而看到这样的中国以后,日军狂妄了起来,扬言要三个月征服中国。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即便是这样的中国也没有臣服于他们的打算,那些看起来极不起眼的人也能为了这个国家拼命的。

于是,光是淞沪会战他们就打了整整三个月,而就在他们终于进入上海之后,迎接他们的不是一个温柔的城市,而是一支拼上了命的孤军:谢晋元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88师,524团,人数不多,四百余而已。

当时的上海已经守不住了,沦陷是必然的结局。但是中国的其他地方还要继续打下去,主力必须到其他地方继续打下去。于是这八百个人站了出来,守在四行仓库,要拖住日军拖出一条生路来。

谢晋元临危受命,面对这必死的任务,他没有退后,只是安顿好自己的父母妻儿,在家与国之间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在和妻子告别的时候,他说过"身为军人,为国效命就不能顾家",无奈把家中的责任都交给了妻子。而这也是他与家人最后一次见面。

当时,租界的英军询问他们的人数,为了虚张声势,他回答了八百这个数字。实际上当时跟随他的,只有414人。此后,战斗中负伤被送出的伤兵也把这个说法延续了下去,而这就是后来"八百壮士"的由来。

而这四百人要面对的是日军王牌的第三使团。

他们的战斗除了给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之外,还起到了鼓舞当地居民的作用。当时,很多居民隔着一条街为这支孤军加油助威,向他们报告日军的行踪。在日军切断仓库供水以后,居民们还自发给他们送来补给。一个十岁的女孩杨慧敏还爬过一段管道送来一面旗帜。

英雄的落幕

10月29日时,这场战斗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租界里的英、美等国害怕被战火波及,就联合起来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一封希望"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战的请愿。至于蒋,他当时还抱持着国际调停的希望,再加之以当时的四行孤军已经完成了战略目的,便下命令让其撤军。

此时,日军也因为四行孤军作战之勇猛心生退意,认为对方可能有上千人,继续交战损失过大,就同意谢晋元撤军,并没有做出太多阻拦。

当时的谢晋元还想继续战斗下去,拿出自己临行前立下的军令状,说要抗战到死。但是,军人要服从命令。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撤退,经过垃圾桥进入了英国人的收容所。

英国人只是害怕被战火波及,对这支中国军队当然不会有多少好感,收容他们以后也几乎没有提供什么帮助,只是哄骗威胁他们卸下武器后提供了一个条件极差的生活场所。

在这样受尽欺辱的生活环境下,谢晋元等人并没有绝望。为了鼓舞当地的居民,他们还每天按照军中的方式生活,每天早起,操练、比赛、锻炼身体,而且还要给士兵上文化课。除此以外,他们还开垦了土地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也正是这段时间,还叫杨得余的杨养正学会了唱《正气歌》。

随着各方媒体的报道,孤军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寄托,经常有人来给他们送东西。在上海沦陷一周年的时候,谢晋元还带着军人们在营地里升旗以示纪念。而他们的光荣很快也引来了小人的觊觎,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汪伪政权很快前来诱降。

当时,汪伪政权给出了陆军总司令的头衔,希望谢晋元屈服于名利从此开始为他效命。收买不成后,他动用了更加卑鄙的手段,收买了四个叛军。

1941年4月24日,孤军们向往常一样准备早操。而这四个叛军故意迟到,在谢晋元训斥他们的时候突然掏出匕首、铁镐等凶器,残忍杀死了这位英雄。

25日,谢晋元的追悼仪式在上海举行,这位31岁的抗日英雄被追授为陆军少将。

散落四方的壮士

八百壮士是一支忠诚而勇敢的军队,在收容所里时他们一直牢记着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时刻不忘。当时,白俄的士兵把他们的旗帜抢走,不让他们升旗。这些人在谢晋元的带领下每天看着光秃秃的旗杆,在心里升起祖国的旗帜。

谢晋元去世后,他们依然在收容所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1942年夏天,几十名孤军被送到南京孝陵做工。其中,万连卿等人逃出后加入赴缅甸远征军,继续战斗下去,抗战胜利后退役,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小警长。

第二年,南京孝陵逃出的二十八人全部参军,在新四军、游击队里继续和日军战斗到底。而同样是这一年,又有一百余人被送到安徽做苦力,其中逃出的三十余人想要参军。而这三十个人的代理团长雷雄死于猩红热,在河北结束了他的生命。

杨养正等二十人艰难到达重庆后,得知军队已经不可能再恢复建制,只能遗憾退役。后来,他留在了残疾军人教养院,再也没能重返战场。

除了这些逃出来的人以外,其他人中有一部分被带到海外,直到1947年才有人返回了中国。而那些没能回国的人最终只能葬在异国他乡,墓碑上还刻着当时的国旗。

八百壮士为了抗击外敌付出了他们能付出的一切,而正是他们这样的人撑起了中国的脊梁,让中国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439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1
下一篇2024-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