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义乌的朋友帮我讲些义乌问候语的方言,想学一点,谢了

请义乌的朋友帮我讲些义乌问候语的方言,想学一点,谢了,第1张

你老人家身体可好,谢谢:non lo non gom sen ti ho ba,siai siai(汉语拼音)。

义乌方言有很多种发音,哥哥一般为:go go(汉语拼音,阳平),有的为:锅过;妹妹一般只讲一个字,读成:m(按国际音标,稍停顿)ai(去声),或meai(按国际音标连读,尾音为去声),阿姨为阿忆,叔叔一般为搔臊,或臊臊,伯伯与爸爸读音相近:beai(按国际音标连读,尾音为去声),只是爸爸读音在尾音中加爆破音,妈妈读:m(按国际音标)骂,爷爷一般为姨iai(按国际音标连读,尾音为去声),有的读:iai iai(按国际音标连读,尾音为去声),奶奶有的类似妈妈读音m(按国际音标)骂,在尾音中加爆破音,有的读:me mea(按国际音标连读),姑姑读gu gu(发音最后闭上嘴,有类似m、n的音)

老白意---------骗人

讨炼 --------:欠揍,讨打

弄弗愣称 --------:搞不清状况,没有头绪

怅侬 --------:烦人,难处理

半三拉急 --------:丢三拉四,不太聪明的做法,没完成的状态

一晒 :--------一样的

开(KAI)-------- 去的意思

驮来 --------:拿来的意思

晒过米-------- :吃过了没有

晾个饼,一抛拐 --------:打你一巴掌

坐窟, 麻波---------------------------傻瓜

麻痘鬼 麻痘花娘 --------小孩子

门工--------指很能干.

五该--------早晨,天将亮时.

刁班--------指人的滑头,狡诈.

约囡--------女儿出嫁.

苦痛--------疼爱子女.

齐整--------人生得漂亮,衣着漂亮.

结孽--------结怨,结仇.

落坞--------事物处于恰当位置上.

乱色--------垃圾.

填债--------小孩听话,孝敬长辈.

新妇--------儿媳妇.

阿拉干-------我们这些人.

魂灵白骨------无中生有.

硬板头筋------不听话,不讲理.

还正来-------刚来.

雪灵清-------很清楚,明白,头脑很清楚.

胡狲头-------膝盖.

一气开-------一起去.

食生米-------说话生硬粗鲁.

三不灵顶------笨.

刁班十六------行事奸刁.

烤------哭的意思

18力 ------很不错,

愁瞥------钱!

泥舞------义乌

义乌话是浙江南区吴语婺州片中的一个小分支。全县均讲吴语。但由于本县位于浙江中部,交通方便,与外地交往频繁。因此义乌话受邻近方言的影响较大,内部差异也较明显。如“鸡蛋”一词,稠城一带叫[t],而陇头朱、上滕、苦竹塘、萧皇塘、葛仙等地叫[t曲9d],显然受金华话的影响。又如“糖梗”一词,稠城一带叫ugl,而华溪、何宅,下湾等地则叫[dokus],是受东阳话的影响。又如“板”一询,稠城一带叫[ma],而东塘、大陈、后深塘等地则叫[pa],是受诸暨话的影响。据调查,靠近诸暨的红峰、燕窝人讲的就是诸暨话,而胡山、大陈、凰升塘人,他们既会讲义乌话也会讲诸暨话。与浦江交界的仙坪、鲤鱼山、大方人,义乌话、浦江话并用。总之,本县与邻近县的交界处都有这种情况。

从义乌话的内部差异看也足见其复杂性。如“我们”这个词大多数地方叫[:21a1,而下湾一带叫l60 21a1,前川等地叫[dzinla],佛堂、下水碓一片则叫[dgioqltual或[dpl091a],上滕、苦竹塘等一带叫[dzisnaql。又如“党”这个词,稠城一大片叫[n91,陶店、下湾等地叫[n。],华溪等地[n01、rt。1并用,前川、下水碓一带叫[n01,东塘等地叫[tanl,陇头朱、上滕、苦竹塘、何里乡等地叫[na9i。又如“姜、乡、羊、秧”等字,绝大多数地方都读[t9jo。、i。],而湖门乡一片则读[t少91ci9、ji叼、i9i。总之义乌话的内部差异较大。

义乌话虽然比较复杂,但也有它比较共同的特点:

(一)古帮母字念[m]。(部分字)

如:班[cma]板[cma]扮[ma]本[‘m。n]帮[cmmy3冰[cm,ni兵[cmonl丙[‘mani柄[ms。]等;

(二)古端母字念[ni或。(部分字)

如:耽[cn。1胆[‘n01单丹[cno]墩[cn。n1?[n。党[‘n刃]’灯[cn:n]打[‘nc]钉[cn,n1顶[‘n9n]订[n;n1东[cnod]懂[、oql冻[noq。]栋[noq。]点[‘i;s]店[1ps:1典[。由s]等。

(三)古宕摄、江摄中的唐、阳、江三韵中的一部分字今读[91。

如:当[cn9i党[‘n汤[ct‘91唐[5d]荡[d9’]浪[1]赃[ctsi苍[tts‘91.桑[csg.i岗[ck9i糠[ck‘q1炕[k‘8’1杭[]光[9i旷[k‘q。1荒[ch91王[![c93方[cfg]房[ey叼]胖[p‘棒;bg]等。

(四)有丰富的n化韵,

n化韵就是儿化韵。因为义乌话里“儿”读[n],所以叫n化韵。在义乌话里共有54个韵母,其中45个韵母有儿化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可以得出11个儿化韵。如:

a:n 小套鞋儿n1 麻将牌儿ba:n1生姜茶儿dzua:n1小皮籍儿[suda:n]

ozn 红枣儿[tso:n1 小鹅儿[suo:n1饭桶儿[do:n1小台桌儿[tso:n1花生肉儿t由o:n1玉儿[9jo:ni

o:n 树丫儿l3:n]被单儿[no:n]小娘儿[qio:n小羊儿[。inl

c:n 树挣儿[tss:n1 小蛇儿[zi5:n1打横儿t6us:n1鞋刷儿 [9y8:n1

e:n 酒杯儿[pe:n1小花面儿[mie:n1一块儿tk‘ue:n1小船儿 lqy小饼儿 菜园儿

小花猫儿 纸鹞儿 盘儿桥儿

96小狗儿[k9:n1 小牛儿i本3znl 钩儿[k。:n1 球儿id3i9:n1

小石子儿 萝卜丝儿

小鸡儿  小老鼠儿 小茶几儿 肚脐

小老虎儿 表姑儿 小路儿 小肚儿

(五)古咸、山两摄三、四等不同韵

这类字在许方言里都是同韵的,而义乌话仍保留了三、四等不同韵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研究古汉语的发展是有力的佐证。

如:粘-鲇-鱼  劫 挟-菜-连-莲  迁-千 仙-先

(六)入声分文白两调。文读带喉塞尾念短调,白读丢喉塞尾念长调。

如:阴入(文)急笔八尺铁塔色格客等念5短调。

阴入(白)急笔八尺铁塔色格客等念33长调。

阳入(文)白特麦食六物宅及叶等念12短调。

阳入(白)白特麦食六物宅及叶等念311长调。

(七)吃叫食

如:食饭(吃饭)食酒、食茶、食烟、食素、食肉、食菜等。

语 音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往往通过语音显示出来。义乌话也不例外。总的看、义乌话基本统一,全县都能用义乌话交际交流思想。但也存在不少内部差异。如老年人与青年人有差异,稠城与乡下有差异,东乡与西乡有差异,解放前同解放后有差异。因此从语音的角度看,这里不能全面反映整个县的语音,只能反映一个方言点的语音。记载的语音是以本县稠城镇的话为标准,并且尽量反映老派义乌话的特点。记音符号采用国际音标。

义乌人形容一个人年龄小通常会说:“窝粒片儿都未脱”或“老八儿拖门坎”。比如夸奖自己的孩子很能干,会这么说:“阿拉的麻痘哩老八儿拖门坎的时候都会替爷娘看摊了。”

自嘲自己年纪一把,离死不远时,会说“黄泥平姆颈了”,或者说“黄泥香了”、“铁板香了”

现如今的年轻人对"道情"已是相当陌生了。道情是我国民间说唱艺术中的一种,其渊源可以远溯至唐高宗时的“道调”,那是祭祀老子(被视作道家教主)的唱词。元明散曲里宣扬道家思想的曲子,也可看作是"道情"的流变,一般都是道士唱的。它真正大行其事,是在清朝的康乾盛世之后。道情艺人手执渔鼓、简板(又名“指拍”),行走于街市坊巷、献艺于茶肆酒楼,无论是官绅市民,还是贩夫走卒,男女老少都爱听爱唱。 义乌道情在浙江省内也是久负盛名。如义乌当地著名道情艺人叶英盛(“浙江省德艺双馨艺术家”)演唱的一些传统、现代道情唱段在义乌当地就很受欢迎。如原先反映义乌过去历史的道情片段中唱到:“义乌原是块穷苦地,人多地少缺粮米,货郎担里谋生机,鸡毛换糖走江西。义乌穷,有囡不嫁义乌侬,义乌苦,爬山过岭拨浪鼓。”而在现代道情唱段《拨浪鼓摇出新天地》中的一段新唱词中唱到:“说稀奇来唱稀奇,乌鸦变成凤凰鸡,改革开放春风起,义乌人赶上了好时期,经商办厂做生意,拨浪鼓摇出新天地”。在音乐课上,我通过欣赏、对比,学唱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道情并明白家乡义乌能有现在的发展水平,是勤劳、智慧的家乡人民用 “拨浪鼓”摇出来的,“拨浪鼓”摇出的不单单是经济腾飞的新天地,更有文化建设的新天地。使学生对家乡义乌和家乡人民辛勤的劳动产生无比自豪和热爱之情。 小锣书艺人贾好笑(“浙江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因脸上长了许多疙瘩,当地人称他为“佛堂麻痢”),经常在当地一些农村用当地方言结合新鲜时事编一些段子说书,而当地人都知道他一说书就要开始卖梨膏糖。开场先说—会小锣书,相当于评弹的开篇,把听众招拢来。打七下锣两次,唱几句,打一、三、五、六记锣时,用手掌护住小锣,使其发闷声,成了“得宕得宕得得宕”的声音。内容既有滑稽笑料,也有即兴随编。唱罢小锣书、稍润下嗓子、开始说书。说至紧要关头,打开箱子卖糖,卖完糖,再说一会书.又到关节时刹位。于是关照听客,要听下文,明日请早。这种艺术形式在义乌农村也非常受欢迎。 还有义乌方言说唱艺人朱平,采用义乌民间日常用语编的段子,唱词通俗,生动,风趣。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它给观众一种亲切感,为群众喜闻乐见。演唱者手拿板子,边打边唱,伴奏乐器有琵琶、二胡、大提琴。伴奏音乐简单悦耳。代表作《望子成龙》、《美化城市新天地》、《一块西瓜皮》等,有极好的教育意义。

1、塞过米:义乌人专属的打招呼方式,表示“吃过了没”,用嘹亮的大嗓门,喊一嗓子,是不是义乌人一秒见分晓。

2、嘿本事西类:形容人很“牛逼,厉害”一般义乌人会在碰见很稀罕的事儿或很牛逼的人佩服的说出这句话。

3、恩北事各:就是没什么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意思。

4、眠晓咩嘞:上班、上课时候出现率最高的“口头禅”之一,就是”困了,想睡觉"的意思。

5、几念钟哇:义乌人天天要问的话,就是问现在几点啦!

6、再嘻和几起:只要有人大声说话,就会蹦出这句口头禅“恩再嘻和几起!”“就是太太嚣张”的意思。

  “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不种田地食白米,不种棉花穿绸衣”。“旧社会苦如盐卤,新社会甜如甘露。”……想必每一个上了年纪的义乌人都还没有忘记这些先民们留给我们的古老谚语吧。

  义乌人杰地灵,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淳朴勇悍的民风乡俗,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民间谚语。在历史的长河中,祖祖辈辈的义乌乡民张开无拘无束的想像,在离奇的幻想世界里尽情地展翅翱翔,他们对家乡的一山一水寄寓了无限的情愫,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诞生了谚语这种通俗易懂的“娇儿”,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憎和对世间万物的真知灼见。

  以前的义乌人以“走村串巷,鸡毛换糖”名闻四方,许多人都曾到过江西、安徽等地去“敲糖”,其间,风餐露宿,受人奚落,于是他们发出了“物离乡则贵,人离乡则贱”的深深感叹。义乌人勤耕好学,他们不仅深知“若要富,日日五更做豆腐;若要穷,日日爬起日头红。”还知道“读书不知意,等于啃树皮”,“有田不种仓库虚,有书不读子孙愚”的道理。令人称奇的是,聪明的义乌人还把“勤耕”与“好学”用谚语概括为一句话:“种田勿好害一春,教子不好害一生”,真可谓言简意赅。

  据了解,目前流传在义乌民间的歌谣、谚语多达数千条,尽管岁月流逝,但它们仍像“乡巴佬”登上了“大雅之堂”,以其璀灿夺目的光彩与“阳春白雪”相媲美。如“老鼠爬竹筒,永远爬不通”、“枇杷好吃核成堆,杨梅好吃树难栽”、“练武不练功,老来一场空”、“老实不吃亏,调皮没便宜”。这些谚语大部分都是义乌先民的杰出创造,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许多义乌谚语都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读来耐人寻味。如“小侬手多,老侬口多”、“好愁不愁,愁个六月无日头”等,乡土味够浓吧?“要眠不怕麻车水碓,肚饥不嫌冷饭无菜”、“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不怕困难重重,只怕站着不动”,这些谚语一定程度上流露出了义乌人创业不怕艰辛,永远坚定信念的义乌精神。

  如今,在义乌这座魅力四射的国际化新都市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义乌人的目光,他们千方百计想通过各种渠道学说义乌土话、了解义乌的风土人情。这些谚言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音符,向所有的“新义乌人”打开了一扇扇亮堂的窗口,读起来心里也会感到暖融融、美滋滋的。

  “生定的性,钉定的秤”,义乌人有着“一日省一把,十年买匹马”的远大志向,相信所有和义乌这座城市有缘的人,都能亲身体验到这种乐观的情怀。 (胡友大)

  稿约:方言是独特而隽永的地方文化。“普及普通话,传承义乌话”,已成为越来越多义乌人的一种共识。“义乌方言趣话”栏目,旨在以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形式,为读者介绍义乌方言的独有韵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87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