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诗歌

顾城的诗歌,第1张

顾城写的诗歌有《给安徒生》《答案》《我唱自己的歌》。

1、《给安徒生》。

金色的流沙,湮没了你的童话,连同我——无知的微笑和眼泪,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当我回来的时候,眉发已雪白,沙漠却变成了,一个碧绿的世界,我愿在这里安歇,在花朵和露水中间,我将重新找到,儿时丢失的情感。

2、《答案》。

这是最美的季节,可以忘记梦想,到处都是花朵,满山阴影飘荡,这是最美的阴影,可以摇动阳光,轻轻走下山去,就被叮当作响,这是最美的酒杯,可以发出歌唱,放上花香捡回,四边都是太阳,这是最美的太阳,把花印在地上,谁要拾走影子,谁就拾走阳光。

3、《我唱自己的歌》。

我唱自己的歌,在布满车前草的道路上,在灌木的集市上,在雪松和白桦树的舞会上,在那山野的原始欢乐上,我唱自己的歌。我唱自己的歌,在热电厂恐怖的烟云中,在变速箱复杂的组织中,在砂轮的亲吻中,在那社会文明的运行中,我唱自己的歌。

我唱自己的歌,既不陌生又不熟练,我是练习曲的孩子,愿意加入所有歌队,为了不让规范的人们知道,我唱自己的歌。我唱呵,唱自己的歌,直到世界恢复了史前的寂寞,细长的月亮,从海边向我走来,轻轻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你唱自己的歌。

诗的名字是《门前》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须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给他 

我们不走了,我们需要 

土地,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用木鞋挖着 

泥土,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 

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扩展资料

顾城早期的童话诗语言简洁,具有孩童语言的特征,空灵纯净,句式通常很短,意境十分优美,精细的艺术感觉将一切声色光味都混合成一个奇妙的世界。孩子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意象,顾城的诗歌中的孩子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所指。

这样的诗歌意象的营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同为艺术门类中的不同样式,表演艺术中的意象营造有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顾城在诗歌的内容上,写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童话元素;在技法上多采用拟人态;在写作视角上是童年视角;而在在艺术风格上单纯明丽出自一颗童心。

顾城的诗句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诗固然离纷纭复杂的社会人生的表象远了一些,但他贴近的是安静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恰是诗的最为真实的,也是最好的状态。顾城的诗言简易读,没有意象、语言及形式上的障碍。

顾城的诗歌一般句式十分简短,语言不生僻,一般都是司空见惯的词语,文字纯净简单。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诗人构建了一个清新流丽的童话世界,用诗人独有的想象力,打破了现实世界给他的束缚,实现了在心灵上的自由。

在《北方的孤独者》和《爱斯基摩人的雪屋里》顾城不仅在艺术世界中参悟婚姻和爱情的真谛,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倾其一生去追求,甚至为了心中的真爱不惜与世俗为敌,向道德开战。

参考资料

门前_

顾城经典诗歌赏析

远和近

顾城

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远和近赏析

(注:这是顾城写于1980年6月的一首小诗。顾城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的一个著名诗歌流派--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类诗歌,从形式上看追求整体象征,其意象多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从内容上看追求自我价值,常有对历史、传统的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整体上朦胧诗正因为其意象本身的不透明性及组合时的片段性,而产生众多空白点和不确定性,也给读者预留了众多的想象的空间和思考余地,让人常读常新。它以平凡简单的意象,朴实平易的语言,简短的诗行结构,给读者展现出最大的想象空间,赋予诗歌以无限的张力。)

对顾城的这首《远和近》的解读历来存在普遍争议,很多人直喊读不懂,而那些略微捋出些头绪人又往往只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诸如单纯从爱情、哲学、历史反思的角度去解读,结果往往顾此失彼。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却又不单单是写爱情的,更蕴含了诗人强烈的精神寄托和追求。下面就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此诗:

一、单纯而复杂的特殊感情:

从诗行建构来看,顾城这首《远和近》,仅两节6行24个字,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你”字却独占一行,这不得不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我觉得”也独占一行,在形式上与第一行“你”呈现一种呼应,同时暗示了“我”的一切内心活动和感觉都是以“你”为中心的,“我”从你的动作和飘忽的眼神中读出了“你”的内心。

上节主要客观描述“你”的举动,展示的是“你”的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世界;下节主要描述“我”对“你”的举动的内心感受,是完全自主的、“我”的世界,也可以说是“我”对“你”的世界的一种主观介入。而诗的基本功能是“主情”、“言志”,因而很明显,下节才是诗歌的重点。整体来看,“你”的举动是通过“我”的眼睛才得以展示出来的,是“我”的看赋予了“你”在这首诗里的所有举动。这一方面表现了我对你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在乎,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尊重。试想如果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人,“我”能如此在乎吗因而说这是一首表达恋情的诗,充斥于其中的感情既单纯又复杂。

二、两种距离的悖反:

在这首诗中,远与近既是物理距离,也是心理距离,物理距离可以衡量,具有固定性,而心理距离确实模糊的,不可度量的,作者把这两种不同性质,也不可比较的两种距离放到一起做比较,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谬,一种悖反。然而这也正是诗意的体现之处,因为诗意往往是从违背常理的地方开始。这种悖反的另一表现是,这远与近的对比对象“我”和“云”是异质的,不对等的,“我”是客观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人,而“云”是飘渺的、虚幻的自然物。

按常理,“你”与“云”的距离当然要比与“我”的距离远,然而“你”却让“我”觉得“你”与“我”的距离更远,这是物理感觉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偷换。“你”面对“我”是那么的神秘莫测,让我捉摸不透;而当面对“云”,面对自然时确实那么的坦露无疑,感觉“你”“我”间永远都有一道无形的隔膜,阻隔着我们心灵的交流。

全诗重复运用了两个副词,“一会”的重复使用表现出你眼神的飘忽不定,似躲闪,又似刻意;“很”包含越来越的意思,重复使用则使得距离的差异感更强烈,也更清晰,带给诗无穷的余韵。

三、灵与肉的永恒冲突

用意象抒情诗现代诗的一种传统,在这首诗中,“云”是中心意象,是诗眼,它象征着别处的、梦幻的生活;“我”象征着现实真切的生活。而人总会对现实心存不满,认为美好的永远都在远处。就像诗中的“我”和“云”,象征着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歌德说过,每个人都有两种精神:一个沉溺在爱欲之中,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面,另一个则猛烈地要离去尘面,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灵与肉的冲突时诗歌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因而在这首诗歌中,可以说“你”看“云”实际是在看自己内心的某种幻想,而“我”却是在看你的举动,所以“我”是在看“你”看云,所以事实上“你”就是我内心的某种幻想,“你”就像一个还没有受到任何世俗污染的纯人、真人,是我永远的梦幻和追求。

综上,这首诗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但又不单单是表现爱情,还蕴藏着作者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揭示出人世间一个永恒不变的矛盾冲突,即灵与肉的冲突和对立。

出自:顾城[近代诗人]《一代人》。

原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全诗只有两句,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眼睛、光明。正因如此,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深思的魅力。两句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蕴含着奇妙的合理性。

《一代人》是朦胧派诗人顾城于1979年在北京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流传较广。它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写作时间

这首诗作于1979年4月,发表于《星星》1980年第3期,后收录于作者诗集《黑眼睛》。文化背景

西班牙诗人洛尔迦在《西班牙宪警谣》一诗中写道:“在这白金的夜里,黑夜遂被夜色染黑。”作者顾城可能受到此诗影响而写了此诗。

时代背景

从作者的生活历程看,“文化大革命”是顾城写下这首诗的背景,尽管事实上文革政治运动早已淡化,但是在经历过得人的脑海里,“文化大革命”依然是一个现在进行时,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

全诗只有两句,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眼睛、光明。正因如此,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深思的魅力。两句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蕴含着奇妙的合理性。

这种相悖的逻辑正是这短短两句诗的精华所在。这种相悖是在两个层面上的。

第一个层面是诗歌整体的意象呈现方式与人们日常经验中它们的呈现方式相悖。这主要集中在眼睛的意象上。在茫茫的黑暗里,眼睛是唯一的明灯。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然而,诗中的眼睛却是“黑色的眼睛”

。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这感受是撕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这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恐惧。而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那个时代的背景。

第二个层次的相悖是诗歌内在的相悖。这主要集中在“光明”这一意象上。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深沉的黑夜,诗人要寻找光明。

诗人正要用那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这是诗人奏响的反叛黑夜的一声号角。这个层次也是这首诗歌的主旨所在:诗人不仅要反思黑夜般的过去和倾诉心中的苦痛,更要寻觅。

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1987年之后是其诗歌创作的后期。出国后的顾城几乎停止了对自己诗歌的任何抄整工作,他也越来越感受到写诗对他而言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纯自然的生命现象。

他的诗会随手写在任何地方,旧报纸上,废纸上都可以见到,他自己1992年在德国时说过:“我在岛上写得非常好,有时间便能写,总是有感觉的”,“但保留就有些无所谓了,也没地方放”。他也曾说自己的诗十有八九都是“写了就没了”的。

诗人自认为这个时期的作品才是他最好的作品,最有感的作品,他在自己人生最后的这段岁月里完全是处于“无我”的状态,完全独立自己于时世之外,跟从的是梦、是思、是灵感,诗歌语言及其意象有一种破碎之美,从其表象上又好像回到了刚开始写诗的状态,只是少年时他在建立童话世界,现在,他在建造一座更奇幻的梦幻城堡。

然而,不论如何分期,童话之美,一直贯穿他的整个创作,这点是我们在阅读和分析顾城作品的时候不能放弃的。即便是后来,他依然是以儿童的眼光在打量这个世界,只是那时他已经有了一个成人的身躯和沉重的心,他对童话之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乃至于成年后还执着于去一个小岛上建立自己的乌托邦。

出自近代诗人顾城的《一代人》,是一首只有两行的小诗,作于1979年4月,发表于《星星》1980年第3期,后收录于作者诗集《黑眼睛》。全诗原文如下: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一代人》是朦胧派诗人顾城于1979年在北京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流传较广。它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作者顾城是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顾城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在《一代人》这首诗中,黑夜与光明形成的色彩反差里,所有的情绪都通过黑色的眼睛来表达。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能表现出那个黑暗的社会里,顾城渐渐成长成为一个坚强的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的不屈与探索精神将支持他通过扭曲的黑暗社会,寻找到属于他的人生乌托邦。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充分地体现了顾城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意象的营构上匠心独具。诗人采用了与生活中生命感受密切相关的意象,用出人意料的组合表达了他对世界、生活、生命的新鲜体验。

短短的两句诗,概括出了一代人的心理历程,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有力地证明了诗是精粹的艺术。它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凝炼和艺术表现上的高度提纯,使它具有小说、散文等文体所不能有的力度和容量。

参考资料  -一代人

1、《远和近》

现代 顾城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2、《偶然》

现代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3、《错误》

现代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过客。

4、《小巷》

现代 顾城

小巷,又弯又长。

没有门,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5、《重量》

现代 韩瀚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6、《弧线》

现代 顾城

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我整理的顾城的现代诗歌,希望大家会喜欢!

  我唱自己的歌

 在热电厂恐怖的烟云中

 在变速箱复杂的组织中

 在砂轮的亲吻中

 在那社会文明的运行中

 我唱自己的歌

 我唱自己的歌

 即不陌生又不熟练

 我是练习曲的孩子

 愿意加入所有歌队

 为了不让规范的人们知道

 我唱自己的歌

 我唱呵,唱自己的歌

 直到世界恢复了史前的寂寞

 细长的月亮

 从海边向我走来

 轻轻地问:为什么

 你唱自己的歌

 土地是弯曲的

 土地是弯曲的

 我看不见你

 我只能远远看见

 你心上的蓝天

 蓝吗真蓝

 那蓝色就是语言

 我想使世界感到愉快

 微笑却凝固在嘴边

 还是给我一朵云吧

 擦去晴朗的时间

 我的眼泪需要泪水

 我的太阳需要安眠

小贩

 在街角

 铺一张油布

 前边是路

 他们很灵敏

 是网上的蜘蛛

 他们很茫然

 是网中的猎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87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