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志摩看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从徐志摩看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第1张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郭沫若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以及在诗文、戏剧、史学、考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早有定评,自不待言。而徐志摩由于某些政治和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被当作革命文学运动的反对者而予以否定的。他的诗歌在解放后除了于个别评论文章中略见一鳞半爪外,直至1981年才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第一次印成集子发行。

徐志摩的诗歌出现在"五四"之后的中国诗坛上,时间大约为1922年。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的飞机不知何故(有一说是因浓雾所致)撞到了济南的开山上,人机俱毁。是时,年仅36岁。

徐志摩曾和胡适、陈西滢、闻一多等人一起创办过《新月》诗歌月刊。闻一多先生关于新格律诗的"三美"理论,被公认为是"新月派"诗歌特色的标志。徐志摩对闻一多十分尊崇。在《猛虎集序文》里,他坦诚地告白世人:"这五六年来,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响。"十年的时间,对于一位诗人和作家来说,确乎太短暂了,而他竟留下了大量的著译,单单诗歌就有近150首之多!这些诗歌不论在当时,还是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给我国新诗的发展以很大的影响。

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曾向港英当局举报并最终破获了一起毒品走私案件。他怒目黑暗腐朽的社会,同情人民遭受的苦难,却找不到出路,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他赞美列宁,认为"他的精神竟可以说是弥漫在宇宙间,至少在近百年内是不会消灭的"。但又声称"我不希望他的主义传布。我怕他。……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他欢呼升起在冬宫的红旗,讴歌"那红色是一个伟大的象征,代表人类史里最伟大的一个时期;不仅标志俄国民族流血的成绩,却也为人类立下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榜样。"(《落叶》)转而,他又抨击十月革命,呼吁"青年人,不要轻易讴歌俄国革命,要知道俄国革命是人类史上最惨刻苦痛的一件事实,有俄国人的英雄性才能忍耐到今天这日子的。"(《列宁忌日-- 谈革命》)徐志摩思想上的矛盾导致他的诗作形成了一种多面体的结晶。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为此争论不休,因为毁誉双方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许多证据。

鲁迅先生有段为人熟知的名言:"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切。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于说梦的!"① 今人重新审视古人,不是看他说的、写的、做的是否符合当下的政治标准和社会需求,而是看他对所处时代和整个历史做了些什么。用化学分析的手段做文学鉴定,于判断文学遗产的取舍是极为有害的,那将使今天的学术研究趋于简单化、庸俗化、泡沫化,最终沦为过眼云烟。

我赞成这样的观点:不能在新月派、徐志摩、徐志摩的诗歌之间划上等号。新月派是由一群作家、理论家在其文章、诗作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艺术风格,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学流派。这个流派本身也是复杂的,其主要成员的政治态度亦不完全一致,并且不断分化,最终道路各异。徐志摩虽是新月派的骨干,但他有自己的生活理想、处世态度、文学主张与创作道路。他既不等同于闻一多,也不是胡适的附庸。徐志摩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对社会、政治、人生、理想的态度,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能够代表新月派诗歌的整个发展过程的。对他的诗歌,最好还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具体分析,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不要以偏概全,再犯"捧杀"和"骂杀"的旧疾。

内容复杂 思想矛盾

徐志摩的诗歌共有四本,即《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以往论及徐志摩的诗歌,多半是仅对其艺术技巧作部分肯定,而对其内容则往往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实际上,徐志摩诗歌的内容也很有细加分辨的价值,不少诗的思想性还是值得肯定的。譬如:

干什么来了?

这"大无畏"的精神?

算是好男子不怕死?--

为一个人的荒唐,

为几元钱的奖赏,

闯进了魔鬼的圈子,

供献了身体,

在乌龙山下变粪?

--《俘虏颂》

诗中嘲笑、讽刺那没有头脑、糊里糊涂替主子卖命送死的俘虏,锋芒实指那些不顾人民死活,一味用士兵的躯体和生命去争夺自己的地盘,谋取私利的各地军阀,反内战的立意显而易见。《大帅》一诗,更是直截了当地揭露了军阀的凶残暴虐:"大帅有命令:以后打死了的尸体再不用往回挪(叫人看了挫气),就在前边儿挖一个大坑,拿瘪了的兄弟往里掷,掷满了给平上土,给他一个大糊涂,也不用作记认,管他是姓贾还是姓曾!也好,省得他们家里人见了伤心:娘抱着个烂了的头,弟弟提溜着一只手,新娶的媳妇到手个脓包的腰身!"剪取这样一幅凄惨可怖的画面,诗人多少也表露出对不断挑起战祸,陷民众于水火之中的官僚、军阀的憎恶,对违反人道主义的暴行的愤恨。

徐志摩先后留学过美国和英国。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繁华的物质生活,上流阶层富有闲散的生活景况,英国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唯美主义的文学作品,都给年轻的徐志摩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理想的狂热触发了他创作的欲望,"诗情真有些象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以后,他在《诗刊弁言》中阐述对诗的认识时说,"我们信诗是表现人类创造力的一个工具,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我们信我们这民族这时期的精神解放和精神革命没有一部象样的诗式的表现是不完全的。"也许正是抱着这种希求,同时受国内"五四"爱国运动浪潮的激荡,他满怀英国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挥一挥衣袖",悄悄地告别使他深深眷恋的康桥,欣然登程返回祖国。

对于徐志摩的思想核心,似有必要剖析一下。他宣称"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这并不高深,这只是说我只知道个人,只认得清个人,只信得过个人。我信德谟克拉西的意义只是普遍的个人主义;在各个人自觉的意识与自觉的努力中涵有真纯德谟克拉西的精神;我要求每一朵花实现它可能的色香,"② 不难看出,这种思想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个人主义。"徐氏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们的性灵。他的理想是个人的性灵得到最大自由的发展。(对爱、自由的追求和美的享受都包括在内)。"③ 据此,我们也有理由断言:徐志摩的人道主义也是资产阶级的。注脚就是他的"宣言"。

"五四"之后的中国,一方面是中国***领导的革命斗争运动风起云涌,各种流派的文学社团大量产生,一方面是广大人民仍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景况十分悲惨。严酷的现实与诗人那玫瑰色的理想世界形成了尖锐的对峙。他失望、忧愤、痛心疾首。《先生!先生!》、《谁知道》、《灰色的人生》、《叫化活该》(见《志摩的诗》)等一些作品就深切地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他清楚地看到: "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

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

"可怜我快冻死了,有福的爷!

大门外西北风笑说:"叫化活该!"

--《叫化活该》

面对形容惨淡的底层民众,目睹人民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诗人精神感到十分压抑、愤懑。他要呐喊,要开放他的"宽阔的粗暴的嗓音,唱一支野蛮的大胆的骇人的新歌",要鼓励读者"到民间去,听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灵魂的呻吟"。由于理想的狂热、爱的深沉,随之而来的失望的痛苦也就特别强烈。这使得徐志摩在直面人生,用"半干的墨水"移情寄慨时,总是同情多于批判,伤感多于愤怒,忧叹多于呐喊,颓唐多于昂奋,诗稿多呈"残破的花样"。在他眼里,"民族的破产,道德,政治,社会,宗教,文艺,一切都是破产了的。"绝望、残毁、荒唐、沉沦、惆怅、凄冷、徘徊、破碎这些字眼大量出现于他的笔下。他伤心"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他诅咒"谁敢说人生有自由,星光在天外冷眼瞅,人生是浪花里的浮沤";他忽而高呼,要用"自剖的一把钢刀","劈去生活的余渣,为要生命的精华",忽而又流露出厌世遁世的情绪,宣扬"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都将"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散见于徐志摩诗集里的这些"残破的花样",反映了诗人头脑中的矛盾,思想上的混乱。对处在三座大山重压下的祖国和民众,他怀有怜悯心。《庐山石工歌》附录中就有这样的记叙:"那时我住在小天池,正对着鄱阳湖,每天早上太阳不曾驱净雾气,天地还只暗沉沉的时候,石工们已经开始工作,浩唉的声音从邻近的山上度过来,听了别有一种悲凉的情调。……尤其是在浓雾凄迷的早晚,这悠扬的音调在山谷里震荡着,格外使人感动,那时痛苦人间的呼吁,……那浩唉的声调至今还在我灵府里动荡,我只盼望将来有音乐家能利用那样天然的音籁谱出我们汉族血赤的心声!"

徐志摩热爱弥尔顿、拜伦、耶稣、尼采、甘地、罗兰、托尔斯泰和哈代。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的"永恒的是"(Everlasting Yes)的哲学观点特别为徐志摩所推崇。他说:"我想望着一个伟大的革命。因此我在那篇《落叶》的末尾,我还有勇气来对付人生的挑战,郑重的宣告一个态度,高声的喊一声:Everlasting Yes!"Л·契尔卡斯基在其论著《中国新诗》中,对此有一段评论,他说:"'永恒的是'的思想是卡莱尔在《旧衣新裁》一书中提出来的。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宗教唯心主义的'衣裳哲学',这种哲学认为,整个世界和全部历史表现为种种外部的衣着、标志,其后掩盖着神的永恒本质。《旧衣新裁》的"永恒的是"一章表达了成为诗人极端的个人主义表现的饶有兴味的思想。"针对徐志摩的"宣告",Л·契尔卡斯基分析道:"徐志摩如此拚命抓住卡莱尔的名言不放的原因也就在于: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永恒的是'与这位英国哲学家描写的'黑暗的沙漠'无大差别,这句名言成了这位中国诗人的灵魂的屏障,他的护照和进攻武器。"对照这些材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徐志摩在不少作品里都渗进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为被压迫者呼号,为寻求自由、爱、美而歌唱的内容。尽管他信奉的哲学观点是错误的,出发点也多半源自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立场,但他的这部分诗歌对帮助后人认识、了解当时的社会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是不应忽视,也不能抹煞的。作为一个资产阶级诗人,尤为难能可贵。当然,徐志摩还算不上一位坚定的民主战士,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也没有给他安上政治的显微镜,帮助他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洞察到社会痼疾的病根。他虽然有感于军阀混战,人民涂炭的残酷现实,却找不到真正的出路。无怪乎他的诗常常发出无病呻吟、人生无常、世事无望的悲鸣,消极、颓唐、绝望的情绪时有所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倾向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西窗》一诗,甚至明显地影射刚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苏联,攻击创造社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这样的诗虽然在徐志摩笔下为数寥寥,却也多少说明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政治上的偏见、立场上的动摇。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除去这些政治诗,徐志摩还有一些被公认为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抒情短章,如《沙扬娜拉》、《车眺》、《再别康桥》。这部分诗歌的共同特点是:文字清雅秀丽,意境幽谧恬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请看: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寥寥四句,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用"水莲花"比附素以贤惠闻名于世的日本女子,美丽动人,形神贴切;用"不胜凉风"来描绘告别之际躬身还礼的日本女郎,更增添了这形象的温柔和娇羞之态。那一声声轻柔甜润的"珍重",悱恻动人地蕴藉着友人们(或许是情人)因愉快的相会,而带来的依依惜别之情。小诗没有正面塑造人物形象,没有具体叙述活动场面,也没有什么更多的故事内容,仅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普通的告别语,就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确实不同凡响。最后,诗人摹日语"再见"之音道了一声"沙扬娜拉",再度渲染了这似水的柔情,吟咏出一个意蕴幽深的回音。那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也是一首流传很广、久唱不衰的抒情歌谣。美丽的康桥(即剑桥),曾在诗人的生活中占据过重要的地位。他的人生观、艺术观、创作欲望都是在这里形成的。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不仅在他"心头荡漾",更有一种梦幻般神奇的力量,催使他神思飞扬,异想"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烂里放歌"。与众不同的是,诗人别离如此钟情的康桥,既不是"泪洒相思地",也不是慷慨陈辞,放歌而去,只是像来时一样,悄然无声地走了。唯余一片淡淡的云彩裹藏着诗人无限的柔情,默默地飘浮在异国他乡的天际。这是多么缥缈、超脱的意境啊!难怪他后来的妻子陆小曼说他"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味。"

还需指出,徐志摩也写过一些无聊、颓废、色情的诗。如《猛虎集》第一首《我等候你》,描绘的是一个痴情的男子等候情侣赴约时的内心活动,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

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

叫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

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

打死可怜的希冀的嫩芽,

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

妒与愁苦,生的羞惭

与绝望的惨酷。

毋须多作剖析,这种情调很不健康,也不是一个真正想追求幸福、美满爱情的男子应有的。到此为止,这首诗已不能称之为优雅的小夜曲了。可接下来的内容更是糟糕,诗人肉麻地表白:

痴!想磔碎一个生命的纤维/ 为要感动一个女人的心!/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 她的一滴泪,/ 她的一阵心酸,/ 竟许一半声漠然的冷笑,/ 但我也甘愿!即使/ 我粉身的消息传给/ 一块顽石,她把我看作/ 一支地穴里的鼠,一支虫,

我还是甘愿!

如此庸俗低下、自作多情的唠叨,既无意境,亦无美感,唯一可见的,倒是诗人日趋枯窘的思想,日渐消沉的意志。这也说明,一个诗人,不管他有多么娴熟的艺术技巧,多么睿敏的创作灵感,一旦在尖锐激烈的社会矛盾中失去方向,畏缩退避,躲进象牙之塔,鼓吹为艺术而艺术,沉溺在个人感情的小沟里孤芳自赏时,就必然陷于迷途而不能自返,再不会写出什么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来。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徐志摩也摆脱不了它的制约。

徐志摩好像一颗彗星,伴随着一道亮光就迅速而永久地消逝了。他的夭折对中国新诗坛究竟是福是祸,历来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对此,捷克的汉学家普契克有一段评论很有意思,特辑录在此,也许对我们的研究工作不无补益。普契克写道:"谁知道他能成为什么人,能干出什么事情?但飞机中途失事,遇雾撞到了山上,于是这位未来能够给当代中国以语汇和韵律的人就什么也没有留下。他是唯一能建树这样的功勋的人。也许他的遭遇总的说来不是一件不幸?也许命运比我们对一个如此早逝的人的痛惜更为明智?因为谁能知道,从水上飘浮的柳絮,溪上小桥的绿影到马达轰鸣的工厂这段漫长的道路,一个人有没有力量走过?走过之后,能不能依然是位诗人?他有没有力量去征服十八世纪?从描写情人的扇子的格律诗,到刻划为了糊口而一天十二小时用瘦弱的肌肉同整个世界进行英勇超人的斗争的人力车夫,他能不能一越而过?……

(徐志摩擅长写)需要用语言表达一种情绪,即当一个人看到土地开始散发芳香,在废墟里,在草丛的荫影下出现一些僻静的角落,从那里传出切切的私语和朗朗的笑声时,他所感受到的情绪。(但时代)还需表达出另一种情绪,即游行队伍的天崩地裂般的呼喊声。但是这一切他不愿照老样子去写。他应该找到新的形式、新的语汇、新的形象。"④

瑕瑜互见 面貌各异

作为一位新月派的著名诗人,徐志摩尊崇闻一多关于诗歌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观点。他熔铸中国古典诗词、散曲、民歌的精华,兼取欧洲浪漫派诗人的风格样式,积极、认真地在现代白话格律诗的原野上耕耘,形成了一种新颖、独特、清新的诗风。崇拜者,叹服那情感炽热、韵律谐和、文采照人、意味隽永的诗句,誉其为"一手奠定文坛的健将";反诘者,则揭其生搬硬套、晦涩模糊、支离破碎、矫揉造作的痼弊,贬其为诗坛"小丑"。

平心而论,徐志摩的诗确实存在着过于雕琢形式,刻意追求技巧的唯美主义倾向。且越至后期,越趋于极端。如何看待这种特别强调艺术的现象,是分析、研究其诗歌艺术风格的关键。

艺术品的产生,本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创造艺术品,自然就得讲究艺术性,力争使作品的内在思想和表现手法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特别是文学作品,较之其他艺术样式更为直接、详尽地传递着作家的思想感受,记录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因此,在肯定文学作用的前提下,注意提高文学技巧和形成风格流派,不仅无可非议,而且是理直气壮的。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强调过头就容易走向反面。孤立地谈艺术,将艺术凌驾于思想内容之上,甚至认为追求艺术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最终和全部的目的,这就在客观上把严肃的创作活动变成了一种文字游戏。结果,势必降低、削弱以至完全改变了作品的社会价值。所以,我们通常是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这个提法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不从作家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本人遭遇出发,简单笼统地予以肯定或否定,不仅毫无说服力,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例子:蜚声世界文坛的俄国诗人普希金曾是一个渴望战斗的鼓手。他的《自由颂》响彻愤慨的吼声:

唉,无论我朝哪儿观看,

到处是皮鞭,到处是锁链,

还有致人死命的法律的羞辱,

和奴隶们的吞声饮泣;

到处都是被偏见的浓雾

笼罩着的邪恶的权力。

然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观点的人,常常爱引用他的另一首诗以为佐证,

不是为了生活的骚扰,

不是为了私欲,

也不是为了战斗,

我们生来是为了灵感,

为了甜蜜的声音和祈祷!

稍一推究两诗形成的历史背景,便不难明白其原委:普希金写后一首诗时正受到沙皇和宪兵司令的特别"保护"。普列汉诺夫据此论证:凡是在艺术家和他们周围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地方,就会产生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⑤ 我体会普氏的意旨是:在大夜弥天、风雨如磐的险恶环境中,诗人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标语牌,有时可能是言不由衷的,骨子里或许含有不与统治者合作的内蕴。如果确是这样的话,那么其进步性就不当被漠视。自然,这种软性抵抗难免流于消极。请看徐志摩后期的一首诗,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看她们的翅膀,

看她们的翅膀,

有时候纡回,

有时候匆忙。

…… ……

雁儿们在云空里彷徨,

天地就快昏黑!

天地就快昏黑!

前途再没有天光,

孩儿们往哪儿飞?

…… ……

--《雁儿们》

该诗样式别致,格调殊众,艺术上颇有特色。二、三两句采用叠置的手法,同样的内容,音值却增长一倍,语气加重,印象亦深,与后两句诗互为照应,融洽得体,不仅能吟咏,也很好看,不失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诗歌体裁。可惜的是,这首身段美丽的小诗,思想性却十分贫乏。看来看去,只见些许淡淡的、莫名的惆怅织在字里行间。"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也只有那么一点微波似的轻烟似的情绪。"(茅盾语)

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样式,都是人们为了多层次地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它们的作用是相近的。然而,各种艺术都自身的局限性,没有一种艺术能够完全取代另一种艺术。就说"诗"与"歌"吧,这两个词常常联合使用,足见它们的关系之亲密。但细论起来,还是各有讲究的。诗是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段,将热烈跳荡的情感编织成思维形象,以引起阅读者心灵上的波动与共鸣,达到怡情寄慨的目的。歌则依靠高低、长短、强弱有机组合的旋律音响构造出听觉形象,即使没有歌词,单凭旋律,听众也能从中感受到某种情绪氛围,获得美的享受。闻一多强调诗要具有"音乐美",乃是借用音乐的术语,把单纯词、复合词、词组看作"音节",要求在一首诗中,每一行音节的数量变化要有规律可循,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诵耐听,富有音乐性。这个理论高出前人,自有其价值。但是,"诗"与"歌"毕竟各自为一门艺术,不承认这点,漠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创作中就会走弯路,事倍功半。著名的《伏尔加船夫曲》沉雄浑凝,蕴含着俄罗斯民族对沙皇统治的深深不满,是一首富于反抗精神的纤夫之歌。徐志摩模仿它写了一首《庐山石工歌》,除了"鄱阳湖低庐山高","电闪飞大雨暴,天昏地黑上山去"几句话外,通篇就是"浩唉"的语气词堆砌。虽然作者饱蘸浓墨,精心设计,大量地使用了感叹号,仍不能产生类似《伏尔加船夫曲》那样粗犷激越的艺术感染力。因为船夫曲中的"嗨哟"通过不同音色、不同节奏、不同音量的对比交替,一下子就能强烈地震撼听众的心灵。而《庐山石工歌》中的"浩唉",没有模进、变奏、转调、加花这些音乐特有的艺术手段作支撑,仅靠感叹句或三节一句、两节一行的不断反复,仍然是静止的文字,无法达到音乐那样具有强烈动感的效果。难怪不少人认为,《庐山石工歌》还不如它的附录来的动人哩。以此为鉴,多少也能看出,即使是诗这个比较讲究形式和技巧的文学品种,光有激情和技巧,轻视思想性的凝练与开掘,同样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艺术品。毋须否认,徐志摩对白话诗技巧的探索、创新,还是很有成就的。这首先表现为他的诗形式多样,风格清新。《一条金色的光痕》用的是硖石土白,与诗中农妇的形象相吻合,读来淳朴感人,乡情浓郁。《毒药》、《白旗》有感于时事,觉得负载不堪忍受,人的天性遭到滚油般的煎熬,面对恶毒的红尘世界,诗人也报以利刃、狞笑和毒药。两诗都是散文体,自由的体式与充实的思想内容十分协调,相得益彰。《谁知道》以坐车人与拉车的"褴褛老头"对话的方式,为那个像夜一样暗沉沉、黑黢黢、遍地是坟,人鬼不分的社会镌刻了一幅肖像。坐车人慌乱、惊恐的心情同拉车人呆滞、麻木的神态互为反衬,对比强烈,气氛阴森。全诗不拘格套,句子或长或短,韵脚时有时无,完全服从内容需要,毫无雕琢之痕,较好地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其他形式的还有《庐山石工歌》为号子风;《梅雪争春》、《人变兽》都是四句一段,每行字数相等的方块诗;甚至阶梯式、民歌体、自由体、无韵诗等都在他笔下出现过。从题材、体裁上分析,有颂歌、牧歌、打夯歌、风景诗、恋曲、打油诗、讽刺诗、抨击词、忏悔录、悼亡辞……无论那种题材、体裁的诗,徐志摩写来均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时见佳作,如有神助。这对一个创作时间仅十年,学诗起步又很晚的人来说,堪称一绝。

感情奔放,多用口语,是徐志摩诗歌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吟诗赋曲,古往今来皆视为雅事,故列位于"六艺"之首。即或有几位感时伤事、愤世嫉俗的士林豪杰,临到落笔成文之际,一腔怒火怨气,也都化为雅丽的辞章,绝少有以野语村言入诗的。纵观徐志摩的诗,清丽恬淡、雍容典雅、晶莹蕴藉、浓妆淡抹等抒情小品,固然琳琅满目,而嘲讽讥刺、冷峻犀利,以至凄声哀鸣、恶毒诅咒、歇斯底里的诗作,也屡见不鲜。

写诗要有激情。没有激情的人作不出好诗,更不可能成为优秀诗人。徐志摩的感情岂止丰富,诗兴勃发时就像"山洪暴发,不分方向地乱冲","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其结果,自然形成了瑕瑜互见,良莠交织的"残破的花样"。这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有着他那样经历的诗人来说,是非常自然,不足为奇的。问题是,今人目睹他留下来的"残破的花样",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从其诗作的文本原义出发,根据"五四"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联系新文学的成长道路,对徐志摩和他的诗作给出公允的评价,这该是毋须多证的题中应有之意吧。

问题一:关于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赏析 木兰词

作者: 纳兰性德

拟古决绝词谏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

无疑,该阙词章与白氏《长恨歌》皆涉及唐玄宗和杨玉环那段毁誉参半的爱情故事。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废国。

从感情的意义上来看,虽然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无奈将杨贵妃赐死马嵬坡,从此生死诀别、阴阳永隔,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七夕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用情深远的爱情故事,试问谁人不动容?

当然,我们已无法考证这段真挚爱情故事是否属实,权且和纳兰一样,首先肯定这段风流佳话。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句词,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叫人感慨万千。

初见,爱恨情愁的开始。刚登场的意气风发,初相遇的情不自禁,都只开了个头。大好河山似锦前程,要怎样去指点激扬?偶然遇见或刻意安排,将有怎样一段波澜不惊或铭心刻骨的故事?未知的前方是若隐若现的风景,充满期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一切都将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鲜状态,那些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朝气蓬勃,那些羞涩的欲言又止有许多种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

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悲画扇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谁能抵挡光阴的利箭?华年易逝,姹紫嫣红只付与了断井残垣,刻骨铭心只能只归了风轻云淡,相看两不厌产生了审美疲劳,卿卿我我变成了相顾无言。春风十里后来却是冷月无声,雄姿英发后来只能遥想当年,仙葩美玉后来成了水月镜花。

初见时人面桃花的惊艳,来年却是物是人非的落寞。长生殿里的信誓旦旦,却变成了马鬼坡前的“江山情重美人轻”。初见时回眸一笑的百媚,已变成此恨绵绵的哀怨,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隔了江山。朱丽叶与罗密欧一见倾心,却得知他是仇家之子,惊问:“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他们之间,隔了生死。《罗马假日》里的公主和记者浪漫邂逅而相恋,最终却不得不回到各自的世界,再见时只能恪守身份默默无言,他们之间,隔了世俗。《半生缘》里,曼桢和世钧18年后重逢,都知道再也回不到从前,他们之间,隔了流年。

小时候听故事,总是急着问:“后来呢?”后来,原来并非全然美好。人生是一场盛筵,初见总是琳琅满目热气腾腾,之后酒冷茶凉。悲伤的,不顶这残羹冷炙,是这似水流年。

问题二:人生只如初见时的经典诗句与赏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也许就不会遇上别人,我们也许可以一辈子在一起了。你的眼睛里不会有别人,你的心里不会有别人,我只在你的眼里看到我的倒影。人生若只如初见,就不会有岁月的波澜曲折,情意如初,幸福与温暖会绵延长远,少了岁月见的心灰意冷,无尽悲凉。 人生若只如初见”出自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词》,全文如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问题三:寻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全诗及赏析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 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参见《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讲解”。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 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连起来就是: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讲解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

问题四: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诗词原文和解析? 清代,纳兰性德的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

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满天的星辰,都在你面前失色,我的世界没有我,全部是你。

年少的意气风发,最初的感动和梦想,在时间的浸润下渐渐磨灭;一见如故的亲切,山盟海誓的诺言,只剩下一个依稀的背影。朋友是用来出卖的,情感是用来遗忘的,美丽是用来摧毁的,忠诚是用来背叛的……金甲的战神披着天边的彩霞在故事中定格成永恒的记忆,即便是猜得中绚烂的开头,又有谁见到了那早已注定的结尾?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流年似水,世事难料。许多既定的开始都有一个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才耐人寻味,不管是喜的还是悲的,是自己期待的还是自己拒绝看到的,矛盾和落差给这个世界太多的美丽。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份美丽定格在回忆中。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美丽的远去背影。完美的弧线,会诉说着对昨日的依恋。也许,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有过误会,有过得失,你就会想起初见时的美丽。或者,那天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故地重游,突然发现多年未见的一个人,一下子就回到了初见的情景,初相遇,那是怎样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感情呢?!

深情的怀旧,原是美好的恍惚,记得的也是幸福,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繁花盛开。

温柔与感动,渴盼与甜蜜,原来只是初初相见。潮生潮灭,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所以,如果不能继续,那么,宁愿切断所有退路。愿一切只若初见时般美好。

埂见惊艳,再见依然。但愿再次见到你的时候,还有初见时那份心情。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情生情死,乃情之至。不是吗?

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只要你我都记着:初见时彼此的微笑……

问题五:“人生若只如初见”有什么含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通本做“雨罢”。娱园本做“语罢”。)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该诗被收录于《饮水词》)

编辑本段出处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柬友》全篇。 “故心人”也有作“故人心”的,这是清人集纳兰词时刻版错误造成的,流传至今已造成许多文章引用错误,最为广泛。“故心人”有典故,下方有详细介绍。

编辑本段人生二句

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后来产生怨恨、埋怨,没有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人生在世就应该像刚出生的宝宝那样,没有怨恨和嫉妒,与人无争,无需为任何事情去烦恼)”。 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与合德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编辑本段等闲二句

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这两句诗中蕴含着有两个典故,出处就在谢�x的《同王主簿怨情》: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荼蘼,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谢�x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其中还用到悲团扇的典故。谢�x诗的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也有版本作故人心,后来基本被确定为故心人,这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一语之所本。两个版本在意思上的差别倒也不是很大,大略是说你这位故人轻易地就变了心,却反而说我变得太快了--当然也可以作其他的解释,但大体都还是围绕着这层意思的。

编辑本段骊山二句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 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参见《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讲解”。

编辑本段何如二句

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连起来,意中人相处若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又怎么会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编辑本段讲解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

问题六:林徽因散文《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写作背景以及经典语段的赏析,谢谢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该是多么美好?

她依旧是红粉帐里的豆蔻女子,踏着英伦的风韵,写着中华的诗歌,在中国文坛上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关爱,她,依旧是她――林徽因。

――题记

林徽因之生平篇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是著名女诗人、作家、建筑学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参与设计者、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她,出生于名门之家,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大家闺秀典范的教育,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凭借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她曾游旅英美,在领略西方艺术真谛之后更是写的一手新诗,赢得当时文坛的一致好评。

她是建筑史研究中卓有建树的学者,卷起袖子就可以赶图设计新房舍。她骑得骡子,住得鸡毛小店,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她不顾重病在身,经常颠簸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在荒寺古庙、危梁陡拱中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

她也是三个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一个是与徐志摩共同出演的爱情感伤片,浪漫诗人对她如痴如醉,;一个是和梁思成的妻子,并和梁思成喜结连理,恩爱白头,建筑学家丈夫视她为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和灵感的源泉;另外还是一个悲情故事的女主角,逻辑学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时间“逐林而居”,将单恋与怀念持续终生。

林徽因与徐志摩之浪漫篇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Γ�字�┥�,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真”、“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她,就是这样一个倾倒众人的才女。与徐志摩的相遇,便是一段浪漫爱情的开始。

初次看到他的名字,是在我的外国文学史课堂上,当张粉阁老师讲到徐志摩苦苦追寻的梦中“情人”时,提到了这个名满文坛的现代才女。

与徐志摩初见,当时她仅年芳二八,是最美的豆蔻年华。她身着素衣,芳容楚楚,青春、纯洁的形象从此便成了这个浪漫诗人永恒的主题。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她就一直成为诗人无数次理想诗化的女子,一个脱离了现实只存在梦幻之中的女子。徐志摩单恋上她,为她写作无数动人心弦的情诗,甘做她裙边的一株杂草。1922年,“林徽因在英,与志摩有论婚嫁之意,林谓必先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后始可……”(陈从周《徐志摩年谱》)。

如果时间定格在这里,一切该是多么美好?

她依旧是出水芙蓉般清丽的纤衣女子,他依旧是那浪漫奔放的现代诗人。她为他作画,他为她写诗,诗画相和,执手相随。

他为她写诗到: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

问题七:删除用户信息中e-mail地址 在右面的个人中心里,点修改个人信息,把email里的文字删除 确定就行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情书都是为独一无二的人写的,写给独一无二的人看的。如下是励志为大家整理的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希望能帮助到你。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篇1

 《朱生豪情书全集》

 1932年秋,之江大学四年级的学长朱生豪在“之江诗社”认识了一年级的学妹宋清如。相识十年,书信十年,朱生豪的情书都是这十年里写给宋清如的。至1942年,两人结婚,夏承焘为新婚伉俪题下“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个大字。

 朱生豪写这些情书的时候,一定是准备用长长的一辈子照顾宋清如的,可是让人悲伤的是,新婚仅两年后,朱生豪就病逝了。

 他死后,宋清如痛不欲生:

 "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

 朱生豪走的时候,宋清如还很年轻,可是她再未爱上任何人。那人生还剩下的五十三年,她是怎么度过的呢先生留下的情书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初读朱生豪的情书只觉得文句天真可爱,可是了解他们的故事,想象宋清如在朱生豪走后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一遍遍读这些书信的情形,再看朱生豪的情书,就体会到一种极致的深情,不管是朱生豪对宋清如的,还是宋清如对朱生豪的。

 表白情书句子:

 比如这些句子,死别之后再读来,岂能不落泪

 1、因此即使山海隔在我们中间,即使我们将绝无聚首的可能,但使我们一天活着,则希望总未断绝,我肯用地老天荒的忍耐期待着和你一秒钟的见面。因为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终有一天会分手,因此在我们尚在一起的时候就得尽可能地相爱着,我们的爱虽不能延长至于永劫,但还可以扩大至于无穷。

 2、接到你的信,真快活,风和日暖,令人想永远活下去。世上一切算得什么,只要有你。

 3、但愿来生我们终日在一起,每天每天从早晨口角到夜深,恨不得大家走开。

 4、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可是这雨好像永远下不住似的,夜也好像永远过不完似的,一滴一滴掉在我的灵魂上,无边的黑暗、绝望,侵蚀着我,我做着噩梦。

 5、只有你好像和所有的人完全不同,也许你不会知道,我和你在一起时较之和别人在一起时要活泼得多。与举世绝缘的我,只有你能在我身上引起感应。

 6、我找到了你,便像是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没有你,即使我爱了一百个人,或有一百个人爱我,我的灵魂也仍将永远彷徨着。

 7、顶好口袋里塞满糖,一个人走到一处幽静的地方,坐下来想生世中一切曾经过的悲哀,以及将来的可能的悲哀,一直想到自己完全溶入悲哀之中,而哭了起来,然后突然收住泪立起来,把糖塞在口里,唱着歌一路回去。一个浪漫的人,笑与眼泪是随身的法宝,你如不会哭,至少还够不上浪漫。

 最打动我的是那些有点天真调皮、有点痴傻呆萌的句子。以前总是奇怪,我和熊猫先生向来刚强独立的两个人,怎么谈了恋爱像是变回了孩子,说着幼稚的话,做着幼稚的事,变成了两个幼稚鬼,却两不生厌。

 这些句子带着天真的深情,心领神会之后,不禁莞尔。

 8、想把你抱起来高高的丢到天上去。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9、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10、不许你再叫我先生,否则我要从字典中查出世界上最肉麻的称呼来称呼你。特此警告。

 11、今天中午气得吃了三碗,肚子胀得很,放了工还要去狠狠吃东西,谁教宋清如不给信我。

 12、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

 13、你骂我,我会嬉皮涎脸向你笑;你捶我,虽然鸡肋不足以当尊拳,但你的小拳头估量起来力气也无多,不至于吃不消;你要看我气得呕血,也许我反会快乐得流眼泪。

 14、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15、我今年已用了七十八个钢笔尖,十三瓶墨水。我爱你。

 16、我渴望拥抱你,对你说一千句温柔的蠢话,然这样的话只能在纸上我才能好意思写写,即使在想象中我见了你也将羞愧而低头,你是如此可爱而残忍。

 17、竭着一个黄昏一个半个下午的时间把它们抄完,好似从头到尾温习了一遍甘美的旧梦。我觉得你确实有诗人的素质,你的头脑跟你的心都是那么美丽可爱。

 18、如果我想要做一个梦,世界是一片大的草原,山在远处,晴天在顶上,溪流在足下,鸟声在树上,如睡眠的静谧,没有一切人,只有你我,在一起跳着飞着躲着捉迷藏,你允不允许因为你不允许我做的梦,我不敢做的。

 19、我不是诗人,否则一定要做一些可爱的梦,为着你的缘故。我不能写一首世间最美的抒情诗给你,这将是我终生抱憾的事。我多么愿意自己是一个诗人,只是为了你的缘故。

 20、我把我的灵魂封在信封里,你去旅行的时候,请把它随身携带在口袋里,挈带它同去玩玩,但不许把它失落在路上。幸亏世上还有一个你。我弱的厉害,你不要鄙夷我。

 21、凡未认识你以前的事,我都愿意把它们编入古代史里去。你在古时候一定是很笨很不可爱的,这我很能相信,因为否则我将伤心不能和你早些认识。

 22、天冷下雨,没有东西吃,懒得做事,只想倚在你肩上听你讲话。如果不是因为这世界有些古怪,我巴不得永远和你厮守在一起。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篇2

 《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好哇,李银河”王小波每次给李银河写信总是这样开头。

 李银河认识是王小波,是因为王小波的小说《绿毛水怪》,当时他们的朋友圈都在传阅这本小说的手稿。李说,看完觉得投缘,“我就觉得早晚一定会跟这个人发生点什么。”

 看王小波的情书,你会发现他爱得很谦卑。因为当时李银河大学毕业,先到《光明日报》当编辑,后到国务院研究室工作,前程似锦,还发表了文章而小有名气。而初中毕业的王小波当时在一个全都是老大妈和残疾人的街道工厂当工人,尚没有发表过任何东西,默默无闻。

 王小波长得不好看,被李银河嫌弃,被岳母娘嫌弃,据说还被男同性恋嫌弃。

 据说,当时为了帮李银河做男同性恋调查,小波由“线人”带着去男厕所,结果经历了一个令他很失落的情形。他刚一进去,每个隔间都探出一个头来,后来又全都缩回去了。他问那个线人:“这是怎么回事”线人说:“没看上你呗。

 知道了他们的这些故事,再读那一句“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更觉深情。

 1980年,两人结婚。

 1996年10月,李银河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王小波送李银河赴英国,在机场临别时,他用力搂了一下她的肩膀作为道别。可没想到,此一别成永别。1997年4月11日,45岁的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篇3

 1、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

 2、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3、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4、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5、别怕美好的一切消失,咱们先来让它存在。

 6、你的名字美极了。真的,单单你的名字就够我爱一世的了。

 7、我真不知怎么才能和你亲近起来,你好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我琢磨不透,追也追不上,就坐下哭了起来。

 8、静下来想你,觉得一切都没好得不可思议。以前我不知道爱情这么美好,爱到深处这么美好。真不想让任何人来管我们。谁也管不着,和谁都无关。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还有在我安静的时候,你就从我内心深处浮现,就好像阿芙罗蒂从浪花里浮现一样。

 9、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10、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11、你知道我在世界上最珍视的东西吗那就是我自己的性格,也就是我自己思想的自由。在这个问题上我都放下刀枪了–也就是说,听任你的改造和影响。你为什么还要计较我一两次我无心的过失和对你的伤害呢

 12、你好!作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到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只唱不完的歌

 13、你别怕,真的你谁也不要怕,最亲爱的好银河,要爱就爱个够吧,世界上没有比爱情更好的东西了。

 14、你真好,我真爱你。可惜我不是诗人,说不出再动人一点的话了。

 15、我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就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你说,和我好么

 16、我和你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17、习惯多么可怕,就像人习惯空气,鱼习惯水,而我习惯爱你。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篇4

 《沈从文家书》

 王小波对李银河的爱是谦卑的,但是论起在爱情里的卑微,谁也比不过沈从文。沈从文爱上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可沈是湘西来的“乡下人”,自卑内向;张却是才貌俱佳的名门千金,光彩夺目。

 初期沈从文顽固地爱沈从文,张兆和顽固地不爱沈从文。

 沈从文殷勤地写情书,甚至一天写好几封。但当时张兆和追求者甚众,常常一连收到几十封情书,她很烦别人老给她写信,所以概不回信,沈从文的也不例外。沈从文急了向张兆和的闺蜜王华莲打听,王说,如果都要回信,那张兆和就没有时间读书了。

 所以对于后来张的第一封回信,沈从文异常珍视。张允和在《从第一封信到底一封信》里提到:

 “1969年,沈从文下放前夕,站在乱糟糟的房间里,“他从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对我说:‘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举起来,面色十分羞涩而温柔接着就吸溜吸溜地哭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儿哭得像个小孩子又伤心又快乐。”

 婚后沈从文终于娶到心心念念的女神。婚后小夫妻感情如胶似漆,写信以“三三”、“二哥”亲昵互称。

 张兆和担心着:“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为了这风,我很发愁,就因为我自己这时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有了风,还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么支持的。”

 沈从文安慰说:“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好!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总想到你。”

 表白情书句子:

 1、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2、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

 3、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

 4、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5、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那么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

 6、三三,我今天离开你一个礼拜了。日子在旅行人看来真不快,因为这一礼拜来,我不为车子所苦,不为寒冷所苦,不为饮食马虎所苦,可是想你可太苦了。

 7、居然夜下来了,多多少少恢复到廿八年前在小船上桐油灯下为你写信的'心情。只是当时身边不远是三个老少船夫,船却停靠在乱石堆叠的寒江边,岸上只一二家小小茅棚。

 8、我每天可以写四张,若写完四张事情还不说完,我再写。这只手既然离开了你,也只有那么来折磨它了。

 虽然才子佳人像人们期待地那样终成眷属。可是这段感情是不对等的,始终是他爱她多一些。张兆和真的会因此幸福吗我很怀疑。

 我总觉得,他们结婚是因为沈从文情书轰炸追得太猛,让天下人都知道他在痴恋张**,又有校长胡适、各路朋友、张兆和家人助攻,张兆和被这段感情裹挟,被逼得无路可退,所以才松了口。浪漫的沈从文和务实的张兆和结合,婚姻渐渐有了裂缝,

 张兆和自己说: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情书再动人,两人终非良配。

 可是谁又能说什么呢,沈从文如果没有娶到他的“三三”,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快乐吧。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篇5

 《爱眉小札》

 说到情书,是撇不开多情的徐志摩的。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八卦,知道的人就更多了,他们相爱的时候,一个是有妇之夫,一个是有夫之妇,他们的结合顶着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两人结婚请梁启超证婚,梁启超非要行训斥礼才肯答应,梁启超证婚的言辞极严厉: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而陆小曼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爱人,她挥霍无度,打牌、抽鸦片、频繁流转于社交场。徐志摩只得多处兼职任课赚钱供她花销。

 由于与陆小曼分居两地,徐志摩需要经常上海、北京两地奔波,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节约路费,他常常会选择乘坐别人的免费飞机。当时飞机不算普及,安全性也不如现今,陆小曼虽然思想时髦前卫,但也不放心徐志摩坐飞机。

 对于她的担忧,徐志摩只得安慰她说:“你也知道我们的经济条件,你不让我坐免费飞机,坐火车可是要钱的啊,我一个穷教授,又要管家,哪来那么多钱去坐火车呢”陆小曼只得说:“心疼钱,那你还是尽量少回来吧!”

 徐家也不喜陆小曼,徐母生病,徐父都不让陆小曼回家探望,陆小曼在徐家的地位还不如已经和徐志摩离婚的张幼仪。

 可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真实的人生里,爱情不总是幸福欢喜的,爱人也不总是完美可爱的。想爱的爱了,需要承受的痛苦也只能一并承受了。

 表白情书句子:

 1、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2、你真的不知道我曾经怎样渴望和你两人并肩散一次步,或同出去吃一餐饭,或同看一次**,也叫别人看了羡慕。

 3、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4、我一想起你,我唯一的宝贝,我满身的骨肉就全化成了水一般的柔情,向着你那里流去。我真恨不得剖开我的胸膛,把我爱放在我心头热血最暖处窝着,再不让你遭受些微风霜的侵暴,再不让你受些微尘埃的沾染。

 5、为什么你不等着我在你身边的时候生病这话问的没理,我知道我也不一定会得侍候病人,但是我真想倘如有机会伴着你养病,就是乐趣。

 你枕头歪了,我可以替你理正,你要水喝,我可以拿给你,你不厌烦我念书给你听,你睡着了我轻轻的掩上了门,有人送花来我给你装进瓶子去,现在我没福享受这种想象中的逸趣,将来或许我病倒了,你来伴我也是一样的。

 6、眉眉,这怎好我有你什么都不要了。文章、事业、荣耀,我都不要了。诗、美术、哲学,我都想丢了。有你我什么都有了。抱住你,就比抱住整个的宇宙,还有什么缺陷,还有什么想望的余地

 你说这是有志气还是没志气你我不知道,娘听了,一定骂。别告诉她,要不然她许不要这没出息的女婿了。

 7、即使眉你有一天(恕我这不可能的设想)心换了样,停止了爱我,那时我的心就像莲蓬似的栽满了窟窿,我所有的热血都从这些窟窿里流走

 8、听着:你现在的选择,一边是苟且暖昧的图生,一边是认真的生活;一边是肮脏的社会,一边是光荣的恋爱;一边是无可理喻的家庭,一边是海阔天空的世界与人生;一边是你的种种的习惯,寄妈舅母,各类的朋友,一边是我与你的爱。

 9、眉,你这回真不能再做小孩了,你得硬一硬心,一下解决了这大事免得成天怀鬼胎过不自然的痛苦的日子。要知道你一天在这尴尬的境地里嵌着,我也心理上一天站不直,哪能真心去做事,害得谁都不舒服,真是何苦来

 眉,救人就是自救,自救就是救人。我最恨的是苟且,因循,懦怯,在这上面无论什么事就是找不到基础的。有志事竟成,没有错儿。奋勇上前吧,眉,你不用怕,有我整个儿在你旁边站着,谁要动你分毫,有我拼着性命保护你,你还怕什么

 10、你要告诉我什么,尽量的告诉我,像一条河流似的尽量把他的积聚交给天边的大海,像一朵高爽的葵花,对着和暖的阳光一瓣瓣的展露她的秘密。你要我的安慰,你当然有我的安慰,只要我有我能给,你要什么有什么。

 11、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无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整齐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美,有我独到的领略。

文学史上著名的表白情书 篇6

 《两地书》

 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也是一段佳话,鲁迅与包办婚姻的妻子离婚,娶了小自己17岁的学生许广平。这本书是鲁迅和许广平的书信往来,你绝对可以看到一个和教科书里完全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但这本情书和谁的都不一样。鲁迅自己都说:“《两地书》其实并不像所谓‘情书’,一者因为我们通信之初,实在并没有什么关于后来的预料的;二则年龄、境遇都已倾向了沉静方面,所以绝不会显出什么热烈。”“其中既没有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

 也许和性格和年龄有关,他们的结合是基于灵魂和思想的高度契合,这本情书多数时候“只谈时事,不谈风月”,关于情爱的话很少很少,最初的通信更是完全不带恋情,全是社会人生诸问题的请益与教导,后来则是生活琐事的交流,几乎没有什么海誓山盟的内容。

 但他们的爱就像一朵缓慢绽放的春花。这一点,可以从两个互相的称谓和自称看出踪迹。许广平最开始自称“一个受教的小学生许广平”,后来到“小鬼许广平”。

 最有意思的是三个称谓:

 一个是“白象”,“白象”最早是林语堂谈及鲁迅时的一个说法,大象多是灰色的,白色的很少,所以意谓稀有、另类,许广平用英文简写戏称他象兄;

 一个是“H`M”,这两个字母是“害马”的简称,许广平在驱逐校长杨荫榆的学潮中被开除,杨荫榆开除女师大学生会干事许广平等六人的布告中,曾有“开除学籍,即令出校,以免害群”之语,许、鲁用此为戏称。

 一个是“小刺猬”,许广平收到鲁迅的一封信。信上什么也没有说,就画着一只小刺猬拿了一把小雨伞,从此之后,许广平就获得了“小刺猬”这么一个名字。

 最后的最后,鲁迅叫许广平“小刺猬”,许广平叫鲁迅的“小白象”,所以很多人说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是小白象和小刺猬的爱情。

 谁能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还有这么一面呢。可惜编撰的过程中这两个亲昵的称谓被删改了许多,让原本就不风月的通信内容更加不像情书。

 但正是因为两人的书信往来,文字含蓄深沉,所以偶尔在句里行间捕捉到的柔情,就更加动人。

 表白情书句子:

 1、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2、滔滔不绝很容易,可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里交谈。

 3、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思想的内幕,便使我自信我决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么样的人了,我可以爱!

 4、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心平气和,度过豫定的时光,不使小刺猬担忧。

 5、听讲的学生倒多起来了,大概有许多是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邪(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厦门,和HM相见。

 6、看现在的情形,我们的前途似乎毫无障碍,但即使有,我也决计要同小刺猬跨过它而前进的,绝不畏缩。

 扩展:感人的表白情信

XXX:

 今天是情人节。我的最爱——你和儿子都还在老家,不在我身边,想你们想得要命!多少年没写过情书了,今天下午工作也没什么心思,突然很想给你写一封情书。呵呵!中年男人同样拥有初恋般的激情,先自我臭美一下。

 亲爱的,上午来报社经过光华门时,我透过车窗目光久久凝望着那个以前我们住的地方。那是我们爱的小家的最初所在的地方,破旧的老房子,三家人合租,空间狭小,条件简陋。但你毫不嫌弃。日子过得是那么快乐幸福。

 从和你在一起的那一刻起,我就发誓今生今世要好好疼你、爱你,永不变心。我给你取名疼疼,也是为了表达永远疼你、爱你的承诺和感情。

 在那里,你亲自学习做饭做菜,还买菜谱,从那以后,我就觉得你做的菜最好吃,一直到现在都最喜欢吃你做的菜,炒土豆丝、青菜蛋汤、西红柿蛋汤、红烧排骨、红烧鳊鱼鲫鱼、大白菜烧肉片……百吃不厌。

 在那里,夏天的晚上我们经常一起坐在席子上吃西瓜,一人一半,拿个勺子。没有空调,也没觉得有多难受,西瓜是那样的甜。

 XXX

 XX年XX月XX日

;

李白是古今诗坛巨星,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李白的诗词歌赋跌宕起伏,不拘一格,气势磅礴,难以用语言形容。如果要总结评价李白的诗,你会发现所有的形容词在李白的诗中都黯然失色。

然而,诗人的一生和生活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风光是短暂的,痛苦永远在他心里。他总是在隐居和做官的矛盾中受困和挣扎。思考并坚持还是改变对坏人的喂养方式?随波逐流还是日月同行?诗人徘徊在精神和现实的十字路口这些切割越来越复杂,使得诗人呈现给当代和后代的是另一面。

我:我鄙视权贵,但我热衷名利。

诗人李白刚一进社会大门,就成了公务员,成了“小官”。当文学作品中出现“小官”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真的很小,只是个小干部,说不定连“科级”都算不上!但是,如果你今天看到一群公务员报考,你会觉得:多少人在为铁饭碗而战!能进入公务员行列,应该和李白的富贵关系不大。毕竟李白有超人的天赋。那时候认识一些字的人很难找。更不用说才华横溢的文采了!

当了几年公务员后,年轻的李白打破了他的铁饭碗,辞去了工作。之后,他不带剑离开了四川,开始了他的流浪之旅。在旅途中,李白一边写诗,一边欣赏壮丽的山河。在许多诗歌中,他表达了对权力和财富的蔑视。他的歌词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比如“名利双收,汉江要向西北流”“丝绸城虽美,我宁愿早点回家”。

然而诗人其实是在寻找更大的政治出路。戴寿山《孟少府徙答》年,李白道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敢言,求皇帝之术,励精图治,乐于助人,使桓盖大片,海郡清明。总的来说,我有管仲、晏婴这样的政治才能,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皇帝治理天下,使国家富强稳定!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李白早年曾前往戴天寻找赵昆。他想加入这位擅长制定经济政策的著名隐士,向他学习王霸之道和帝王之术。希望有一天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得到皇帝的赏识,治理国家,大有作为。

想当官没什么丢人的,想当大官也不是罪;当了大官,造福了社会,造福了人民,就应该永远受人尊敬!

做官也好,做小市民也好,做浪漫诗人也好,都应该具备言行一致的品质。过度的反向包装会让人觉得这个人虚伪高尚!

二:收起骄傲,扬起眉毛。

在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的骄傲,那就是“一生骄傲,一生痛苦。他的善良和慷慨是多么可爱啊。”牛可以吹,但脖子不能一直粘着。诗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挤进上流社会,为了出名,甚至奉承高官。为了得到韩朝宗的赏识和推荐,当时年事已高的李白对韩进行了热情的奉承。“你不需要封万户侯,但我希望你知道汉景州。”你真的得到了万户侯的称号。会拉韩朝宗吗?我没有实现被推荐的愿望,但是我的正直被自己低估了!

诗歌一个个心情复杂的诗人,成了权贵家的女婿。他们唱道:“啊,我怎么能向地位高、官位高的人庄严地鞠躬呢?他们永远不会有一张诚实的脸。”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其中两次是朱门世家被长辈推举为宰相。用鲁迅的话说,这是做女婿买房的行为。但是,诗人虽然当了女婿,吃饭问题也要解决了,却没有分到什么房子。

这在当时是被鄙视的行为。社会对父亲收养的女婿的歧视在中国由来已久。其实这主要是对贫困的歧视!秦汉时期,如果边境有军事需要,丈夫首当其冲,被赶到前线炮击。即使在当今文明社会,“倒插门”的称谓也会造成人们的自卑心理!

李白进入大唐前副丞相许家中,第一次成为许的孙女、女婿。李白独自生活了十年。

第二次,他去了唐朝前宰相宗初科的家里,成了他的孙女、女婿。宗科之所以成为历代首辅,不是因为他才华出众,也不是因为他相貌出众,而是因为他姑姑太强势,在宗科来月经的是武则天。前首相官位很高,但人品极低,负面评价超过五星。后来,这个野心勃勃、一厢情愿的古老家族被唐玄宗抛弃了。那时候正经人都不想和宗族来往,更别说结婚了!然而,我们骄傲的诗人却投身其中!诚信又缺失了!

后来李白被唐玄宗录用,被称为“翰林学士”。道士推荐给皇帝的。清代的洒脱活动大多集中在诗词中,向达官贵人鞠躬则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诗人要这样做n次,还好最后会有回音。但诗人两次被宰相家收养,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大部分都是生前指出的,背后也有一些不解和非议。

从李白传世的画像中,我们可以欣赏和想象出这位诗人优雅、俊朗、瑰丽,绝非庸俗。皇太子的老师何第一次见到诗人时,叹了一口气,称他为“谪仙”。“这不是凡人,是神仙!”他马上摘下金饰,邀请诗人到餐厅喝酒。

这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是如此迷人和熟练,但他也打过一些仗。像“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把自己放在剑锋里,杀在红尘里”这样的诗句,绝不是诗人的幻想、妄想或吹嘘,而更像是一种直言不讳的表白。没有实践,就很难用如此豪迈、生动、血性的诗句来记录这段经历!

后人总结唐朝的辉煌,说唐朝有三样独一无二的东西,是后人无法扛起的:张旭的草书;裴敏的击剑;李白的诗词歌赋。唐朝第一剑客是裴将军,即裴_。天生有诗才的诗人,不仅擅长诗和酒,还擅长剑术。当时有一篇文章说李白的剑术“天下第二”。我觉得很难验证是否真的是第二种。但可以肯定的是,诗人的剑法可以杀人!有的同学甚至把自己放在李白门下,把他当师傅,不是学诗,是学剑术。由此可见,李白的剑术应该是相当高超的!

阳郡太守陆调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曾是斗鸡人,我也扩武陵浩。”邀请掩盖组织,哦,怕吃亏。你开千人,鞍马轻松。我赶到清仙台,离开北门。“李白与一些以斗鸡为业的混混发生冲突。那些坏小子找了一帮当地的社会大哥来打李白。面对一群挥舞菜刀棍棒的鬼神,李白的剑法令人应接不暇。他突然感到巨大的压力,生命危在旦夕!幸运的是,当时和李白在一起的陆貂冲出了包围圈,向警方报了案。政府人员的到来消除了李白的厄运!

李白的遭遇与《北米涅尔》相似,但绝对不同。和李白一起出川的青年吴之琏,和李白私交很好。他们一路喝酒唱歌,疯了一样去了湖南。据考证,在与一个地头蛇的战斗中,吴稚晖牺牲,李白痛哭流涕,葬于洞庭湖旁。

为什么优雅的诗人如此热衷于战斗?也许他是自立剑术的高手,也许他拒绝在别人面前示弱,他的气势在他的血液里涌动!

四:同样的事件经历,但言语矛盾[/s2/]

公元744年,身居高位两年的李白辞掉唐玄宗,离开长安,依然过着没有羁绊的自由生活。做官的经历说明诗人不适合从政,当时的政局也不需要他。就算有,也不一定有什么成就!属于诗人的,应该是宫外的广阔天地!

唐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爆发了一场有预谋的叛乱。北部边境的两位将军背叛政府,率军攻打长安。失去了英雄气概的玄宗李隆基害怕被刀枪刺伤,带着家人来到巴山蜀水。但仍不知所措的李白显然吓坏了,不敢再四处走动,跑到庐山南麓躲避战火。慌了,那些平时用来抚慰心灵的东西都不见了!“宝书玉剑架上,金鞍马散故人”!

李白在庐山逗留的时间不长,却发生了一件事:他接到王林的邀请,要去幕府。所谓幕府,就是做顾问和参谋。然而,为国捐躯的李白,依然快乐地起舞。

王林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委以重任,坐镇湖北荆州,负责征兵和储存后勤物资。本应尽职帮助皇帝三弟的李林,擅自率军到经济发达繁荣的江淮东部地区,占领了江苏的几个重镇。其实他的东征之行是有分裂天下,以山为王的意图的。当时中央政府和江淮很多地方官员都很警惕。然而天真的诗人依然才华横溢!

进入幕府的昏昏欲睡的诗人激动地写了一组诗《王东巡歌》,并给予李一博热情的赞美:“群臣不救豫州,先贤自远方来”,“见浮江日如蛟龙出峡”!同时还不忘浪漫地夸道,“试借王的玉鞭,命荣禄坐琼宴。南风把胡琛吹走,向西吹到长安,又吹到日本。

诗人有一个浪漫的幻想,一边喝酒一边指挥叛乱,但是这个幻想当然没有实现,但是吃瓜的厄运真的来了!

王林的一系列猖狂和软硬兼施的行为最终害死了恒皇帝。最后王勇的军队被政府军打败,李林自己也死了。诗人李白是起义军的一员,被判“流放”。老诗人只好踩着油门把夜郎赶出去。好在诗人去云贵高原之前,遇到了国家大赦,一切顺利。

李白评价自己对李林幕府的忠诚。他在给好友魏良宰的诗中说:“水军半夜来,浔阳已满。空名弄巧成拙,逼他上船。给500金,扔掉。”大意是:半夜王勇大军进旬阳,“光棍”的名声伤了我。他们想利用我的“光棍”名声壮大自己,于是威胁要强迫我入伙,给我520金作为工资,我像一团烟一样扔了!

李白说他不在乎王勇给他的钱,但这符合诗人视钱如粪土的性格。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李林一伙胁迫他,他还是会想起他的诗《咏史诗》。魏良宰当时是江夏总督,掌管一个地区,是公权力人物。李白给了社会质疑他的机会。

当时的诗人王维也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胁迫,沦为傀儡政府。安禄山参加狂欢节的时候,王维的诗是这样的:千家万户愁,野烟生。百官何时回天?秋天的蝗虫在宫殿里离开天空,在绿色池塘的头上演奏管弦乐!悲伤,愤怒,对王者的渴望,一目了然。安史之乱平息后,王维的伪政府罪行没有被追究,但这首诗还得到了唐肃宗的称赞。

诗人用诗来宣泄情感,用诗来抒发情怀。不管是不是被胁迫,他们都能在诗歌里说实话。

做错了就要敬礼承认,而不是想方设法逃避批评指责。只能逃一时,逃不到最后!其实李白不一定要清白。当时和现在的人都知道,他的政治敏感度很低,报效国家的激情,动机很纯粹。他在幕府的时候只是个花瓶,没有客观的犯罪事实。他只是站错了边,走错了方向。

分析和触摸李白的另一面,会让人认识到诗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欲望,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但是,我们很难停止对李白诗歌的喜爱。他生活中所有的惆怅都掩盖不了他诗歌中永恒的光芒。

看得出来,你很矛盾,也很焦急。

刚看了你的资料,发现你是百度的新手,这是你的第一个问题,可见你有多想知道自己怎样做才不会后悔。

通过你的叙述,可以很深切地感觉到你是一个心思很干净、做人比较正派的大男孩,属于性情中人。

怎么说呢?因为家庭的优裕,你应该从小被保护的很好,你的父亲应该属于儒商的类型吧。呵呵,我猜应该是这样。

到了大学毕业还只有一个割舍不下的女孩,你很晚熟哦。感情的事,顺应自己的心吧。

这是一个物质的世界,你爱过的女孩对你态度的转变,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但她没有错,大部分的人都得为了物质生活而奔忙(当然你例外,所以你无法切身体会这一点),他们有的时候为了物欲甚至要违背一些道德。

不过,有一点要恭喜你。你已经感觉到了,这样的女孩要不得,这样的想法是比较理智的,希望你坚持自己看人的原则。

但你还是怕割舍了会有遗憾和忧伤。这则证明你真心爱过,所以不忍割舍,即使她变了,你还是有点固执的追忆着她过去的单纯与美好。

当然,我不会建议你接受她或者放下她,这是你自己的事,我相信答案已经在你心里了,不是吗?之所以要问问别人的想法,因为还有犹豫。

建议你看看 纳兰容若 的词传,还有 仓央嘉措 的诗传(新华书店有卖的)。他们是世间少有的至情至性的男子,读读他们的诗词和经历,你对爱情的看法会有不同的,你对初恋的问题也应该豁然开朗。

徐志摩说:“纳兰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烟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虽然他们的情至美至纯,人间罕觅,但要相信,美好的人间,会有真爱的。

说了这么多,你不一定会释怀,但应该能够安安静静想一想吧。

请你相信,时间会冲淡一切,当你不再遗憾和忧伤的时候,会因为认识了她而心满意足。

你会遇到很多好女孩的。

祝你幸福!

最近重温了一遍《人间四月天》,看到徐志摩一脸深情的向订过婚的林徽因表白时,我老公不仅肉麻的直哆嗦,工科直男出身的他发出灵魂三问;

梁思成不是对手?他哪点比的上梁思成?!

为林徽因和他的未来闯出一条血路?他做了啥?是好好赚钱了还是替心爱的女人解决了来自环境的压力?!

包办婚姻是不道德的,那他觊觎老师的准儿媳,给好朋友戴绿帽子就是高尚的?!

最后,老公给了他一个评价,在堪比娱乐圈的民国文化圈,徐志摩是“最才的子,最渣的男”

我望着面无表情点评电视剧的老公,沉默的送上热烈的掌声。

我因为《人间四月天》而把《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看了一遍,因为我太想知道这个终身活在梦里的大诗人到底拥有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里面隐隐约约的出现三个人,他的前妻张幼仪、白月光林徽因、爱妻陆小曼。这本书集结了1925年开始追求朋友之妻到机毁人亡时写给陆小曼的所有信件。

01吃了败仗的拿破仑

徐志摩喜欢才貌出众、与自己个性契合的女子,并极为热衷于欣赏、赞美与追逐她们。1920年,他遇到了年方二八,美艳如花的林徽因,那个时候他是一位有着一个孩子的有妇之夫。

接下来,更像是一场闹剧。

徐志摩抛妻弃子、争做离婚第一人,在报纸上刊登离婚公告,并附上一首送给张幼仪的诗,诗名叫《笑解烦恼结》,挣脱婚姻枷锁的徐志摩心花怒放、满怀希冀、扬眉吐气的赶回伦敦,却发现早已冷静下来的林徽因随着父亲悄悄回国,等满腹愁苦、尴尬难堪的他赶回国时,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缔结了婚约。

电视剧里,徐志摩说:“梁思成不是对手。”

现实中,徐志摩也没把二人的婚约当一回事,梁思成和林徽因谈恋爱的时候,他不请自来,二人约会变成三人堂会,饶是谦谦君子梁思成也架不住他这样理所当然,挂了一张纸条“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

情人要单独相处。

徐志摩只得茫然若失,悻悻而归。

即使这个时候,他还是怀抱希望,托大诗人泰戈尔牵桥搭线,直到小情侣双双赴美留学。很多年后,他这样写信告诉陆小曼当时的心情:

“我倒想起去年五月间那晚我离京向西时的情景……怪不得我,你知道我那时怎样的心理,仿佛一个在俄国吃了大败仗往后退的拿破仑,天茫茫,地茫茫,心更是茫茫,叫我不掉眼泪怎么着?”

他自始自终都没明白,自己到底败给了梁思成哪一点。

02骑着瞎马的孤勇者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浑身别扭。

古人云“发乎于情,止乎于礼”

老话说的好“朋友妻,不可欺”

这两条徐志摩都没做到。

在林徽因那里吃了败仗的徐志摩很快找到了慰藉,好友王庚美艳的妻子--陆小曼。徐志摩在1924年写道:

我跨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明星一般的陆小曼瞬间把诗人迷的颠三倒四,郁达夫曾说“志摩热情似火,小曼温柔如棉,两人碰到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哪里顾得了伦教纲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

当婚外情暴露出来后,徐志摩一边出国跑到张幼仪那避风头,空留陆小曼一人在北京应对整个社会的谴责,一边靠一封封情书维系这段见不得光的感情,生怕再像追求林徽因那样,陪了夫人又折兵。他在信里说:

“顶要紧的是你得拉紧你自己,别让不健康的引诱摇动你,别让消极的意念过分有压迫你,你要知道我们一辈子果然能真相知真了解,我们的牺牲,苦恼与努力,也就不算是枉费了。”

他大声在信里疾呼“感情是我的指南,冲动是我的风”

结果可想而知,两个人,一个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一个甘愿从此跌落神坛,两人伤害了一群人,终于走上婚姻的殿堂。

徐志摩原本打算请梁启超做致辞来充当门面,这位当了一辈子反封建斗士的老人,望着眼前这个爱徒、这个觊觎儿媳的男人、这个把自己生活过的一团糟的年轻人霍然站起,宣讲了他有史以来“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的证婚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数落完新郎徐志摩后,紧接着,望着台下瞠目结舌的宾客,梁启超开始数落起当天的新娘陆小曼来。

“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梁启超曾说:“徐志摩这个人其实聪明,我爱他不过,此次看着他陷于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

参加完二人婚礼后的当晚,他写信给女儿梁思庄说:“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苦痛更无限,所以想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棒,盼望她能有觉悟(但恐极难),免致将来把志摩弄死。”

一语成谶。

03当理想照进现实

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的结合本身上就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悲剧。

当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以结婚收尾,徐志摩信心满满,在给恩厚之的信上开心的说“我毕竟胜利了,我击败了一股强悍无比的恶势力,就是人类社会赖以为基础的无知和偏见。”

语气多么孩子气。

现实中,他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徐志摩是独生子,陆小曼是独生女,两人在蜜罐子娇生惯养长大,既不会操持家务,更不懂仕途经济,当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徐志摩为了陆小曼和父亲闹僵后,在徐母灵堂前哭了一夜的徐申如彻底断了徐志摩的经济来源。

如果说徐志摩在第一段婚姻里对张幼仪刻薄寡恩,那么,他对自己选择的陆小曼,则是无怨无悔、极负责任。

三十而立,徐志摩要自己养家了。陆小曼曾经是京城名媛,后来嫁给王庚后又是出了名的阔太太,来到上海后,成了轰动十里洋场的交际花,打牌跳舞、喝酒唱戏、作画会客,甚至还吸食大烟,用纸醉金迷的生活来掩盖婚后的幻灭。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陆小曼一个月要花500左右的大洋,按照当时的购买力来估算,相当于现在的4万元人民币。为了赚钱徐志摩到处兼课,与朋友、前妻合伙做生意,甚至为了几厘钱的中介费在信里左催右催,这段时期徐志摩的信是越来越颓败,日记也是一天比一天阴沉,作品也是越来越少,直至没有。写给陆小曼的信件里提到的更多的是钱、孩子、求你来北京。

是的,求你来北京。

为了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徐志摩软磨硬泡、软硬兼施、连哄带骗,先搬出朋友的指责,后搬出亲友的疑惑,一会说北京如何好,一会说自己如何可怜,几乎是见缝插针,无所不用其极,但是陆小曼不为所动,为什么呢?

因为北京有个林徽因,上海有个翁瑞午,前者她不想见,后者她离不开,徐志摩渐渐的感觉到帽子的颜色不大好看了,大概的感受到当年王庚的心情,光顾四周,曾经嫌弃的前妻事业风生水起,父亲与他也反目成仇,林徽因也和梁思成有了孩子,连王庚都升了陆军中将,而自己呢,理想的爱情破灭,连衣服上的窟窿都要靠胡适的老婆江冬秀缝补。

如此悲凉,可怜至斯。

直至毁灭。

张幼仪曾有觉悟“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林徽因也曾一阵见血“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陆小曼更有痛彻心扉的感悟“照理讲,婚后生活应过得比过去甜蜜而幸福。实则不然,结婚成了爱情的坟墓。徐志摩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所憧憬的爱最好处与可望而不可及的境地,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爱。一旦与心爱的女人结了婚热情没有了,生活变变成白开水,淡而无味。”

三个女人都爱他,也都看透了他

可是,他谁都没懂,包括他自己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胡适评价他说“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一直以来,一首《再别康桥》以及他的爱情故事,让他拥有无数的粉丝;在这个爱情不再神圣的时代,更让他成为网红。陆小曼,书香门第,画家、才女、名媛。认识徐志摩前,由父母包办,嫁给陆军中将王庚。她和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她在自己四十岁生日时,为纪念徐志摩出版了《爱眉小札》。这本书已成为研究徐志摩和陆小曼一生宝贵的资料。

1《爱眉小札》的诞生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对原配张幼仪,徐志摩的态度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但徐志摩并不喜欢她,这对于追求灵魂自由的徐志摩来说是种折磨,也才有后面的林和陆。与林徽因相识是在英国留学时,一见钟情,但徐志摩未能如愿。也因此受到老师梁启超的批评,他却解释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恋爱受挫后遇到陆小曼,彼此倾心。从道理上讲,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应该是他真正恋爱的开始。

陆小曼在这本书的《序》中是这样说关于两人的相识:

她被徐志摩“倾心相向的真情感动”而走入恋爱,也同时“跌入烦恼与痛苦之中”。她是有夫之妇,为解决相爱带来的“问题”,徐志摩暂去欧洲游学避开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两人的信件就是后来的《爱眉小札》(即情书)。

他们的婚姻遭到父母和社会的反对。首先是父亲徐申如。他坚决不同意儿子娶陆小曼,认为陆小曼品行轻薄,觉得儿子大逆不道,有辱门风。其次是梁启超。在徐和陆婚礼上,梁启超为证婚人。他在祝词中说,徐志摩性情浮躁以致学问方面没有成就,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警告陆小曼认真做人,尽妇道之职;希望他们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梁启超的话表达出对爱徒的关心、爱护和不满,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流看法,但却有失公允。

首先,徐志摩是个婚姻受挫且努力寻找自己幸福的人,与张幼仪是包办,追求林徽因不成,才追求陆小曼,这是他的权利,何罪之有?其次,那个时代文人的包办婚姻太普遍,只是他们处理包办婚姻的方式不同罢了。如鲁迅和他的原配夫人朱安是包办婚姻,鲁迅冷落了朱安一生也没提离婚,后来在46岁时娶了许广平。鲁迅把朱安变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存在,造成了朱安一生的悲剧,是不是就是正确的?张恨水的第一段婚姻是包办婚姻,徐大毛是个一点也不懂他的女人,但他也只能把妻子当做母亲送给自己的礼物,在终身无爱的情况下,只尽了赡养的义务。这样的婚姻是不是幸福的?胡适和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包办婚姻,他因为怕老婆而出名,不敢提离婚,硬是把包办婚姻过成了美满婚姻。这样的婚姻是否该是榜样?徐志摩离婚再娶看起来好似“放荡不羁”“性情浮躁”,但是否多少也算是有始有终,不误他人!

所以《爱眉小札》表现的,不是如何对抗当时的阻力,而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爱情。因此下面所谈无关对错,无关道德,无关他人眼光,只谈面对爱情的态度。

2《爱眉小札》这样面对爱情

中国人比较含蓄,不善于表达。在面对爱情(或者亲情友情)时,往往代之以行动。这是一种表达方式,却不是最好方式。《爱眉小札》真是一本难得的爱情课本,教我们怎样经营属于自己的爱情:

爱情需要表白,更要善于表白。 我对你的爱,你一定要知道!徐志摩旅欧期间,从火车启动那刻起,基本保持每天一封信。这股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从奉天烧到天津,从哈尔滨烧到满洲里,从西伯利亚烧到柏林伦敦。喝茶逛街看戏,工作学习访问,相思成灾。他把自己每一刻的思念都告诉她。他在信中说“恋爱本是光明事,为什么要这样子偷偷的!”在他那里,爱情是美好的感情,不要遮遮掩掩羞于启齿。

你看他的甜言蜜语翻着花样。“我心头只是一片柔,你是我的!我依旧将你紧紧的抱搂;除非是天翻,但我不能想象那一天!”“啊,我的龙,你知不知道你的爱正在含着两眼热泪在这深夜里和你说话,想你,疼你,安慰你,爱你?”“自从你我相识后,你教会了我什么叫爱情,从那爱里我才享受了片刻的快乐——一种又甜又酸的味道儿,说不出的安慰!”

爱情要全心投入,对等付出 。徐志摩写信说:“眉,你懂得不是,我们买东西尚且要挑剔,怕上当,水果不要有蛀洞的,宝石不要有斑点的,布绸不要有皱纹的,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件事实,如何少得一个完全,一定得整个换整个,整个化入整个,像糖化在水里,才是理想的事业”。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你,你是否时刻在想念我?我每天都有给你的信,你快给我写信吧,哪怕一个字也好!我疑心你不爱我,你爱我几分,你要把你的爱告诉我!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一刻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内心就一刻不安。寄出的信要有回音,“投入”就要“回报”,单相思不是爱情。要得到对方的爱,就要付出你的真心,给与你的爱。

爱情是精神交流,灵魂契合 。“我不愿意替你规定生活,但你得咬紧牙齿暂时对一切的游戏娱乐应酬说一声再会,你干脆的得谢绝一切的朋友。你得彻底的刻苦,你不能纵容你的whims(一时的兴致,任性)……。“眉,我没有怪你的地方,我只要你的思想与我的合并成一体,绝对的泯缝,那就不易见错儿了。我们得互相体谅,在你我间的一切都得从一个爱字里流出”。“我不仅要爱的肉眼认识我的肉身,我要你的灵眼认识我的灵魂。”“眉,你得引我的思想往更高更大更美处走,假如有一天我的思想堕落或是衰败时就是你的羞耻,记着了,眉!”

爱不只是卿卿我我,更是精神的交流。爱会剥去一切不属于它的物质和精神。陆小曼遇到徐志摩时感慨“恨不相逢未嫁时”,徐志摩死后,她写下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从此拒绝一切交际。

3 《爱眉小札》的启发

《爱眉小札》教我们认识爱情,更给我们启发。遇到你的真爱情,自要这样经营。

爱情贵真不要虚假。徐志摩说,“论精神我主张贵族主义,论物质我主张平民主义”。精神第一,爱情第一。家世、名誉、地位统统不重要。爱情真挚,志趣相投,心心相印。以此来论,泰国旅游时将怀孕妻子推下山崖企图杀人谋财的丈夫失去人性,这样的婚姻充斥着企图,起初就没有感情可言。同样,攀附豪门、索要彩礼以金钱利益为目的的婚姻,又何谈爱情呢?凡是不以真挚感情为基础的婚姻都是虚假的。 当一份感情到来时,我们首先要剥离表面的掩盖,确认它的真实性。

爱情宜求同存异。徐志摩和陆小曼门当户对。门当户对是家庭,经济、性格,学历,思想的匹配。这个问题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双方差异过大,矛盾就多,婚姻就容易出问题。自由恋爱也会忽视这个问题。曹云金唐菀,王宝强马蓉,他们当初的相识相恋是否也有此问题,否则为何就连离婚也离得难堪呢。所以, 当面对一份感情时,请分析你们的匹配率的高低。

学会经营很重要。徐陆两人性格差异是很大的,但他们懂得经营。如果说《爱眉小札》是经营爱情,那他们婚后也在经营。为了家庭,徐志摩身兼多种工作,在不同的城市间奔波,陆小曼不断改变自己。曹云金唐菀,韩国双宋等一批短婚姻及一些僵尸婚、离婚都属经营不善的婚姻。爱情和婚姻需要经营。经营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要懂得关心,有善良心,包容心、责任心等,培养自己爱的能力和经营的能力。用离婚解决感情问题决不是好办法。因此, 当你真正面对爱情并走入婚姻时,请学会经营。

总之,面对一份真感情,重要的是真诚勇敢的态度和经营的能力。善于表白,努力付出,灵魂一体是最好的态度。能获真爱,懂得经营,具有爱的能力和经营爱的能力。

相信:纯真的爱情定是始于颜值终于灵魂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31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