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十1)
=30÷5
=6(只)
答:平均每人折6只。
分析:小小和4个好朋友,一共是4十1=5个小朋友,共折了30只船,求平均每人折几只,是把30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除法口诀公式为: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非零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若ab=c(b≠0)。
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
除法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乘法单位元为1对任意非零实数a,一定存在实数b,使得ab=1,这里b记作a⁻¹,称为a的乘法逆元,容易证明这个实数b是唯一的。
那么对于x/y的运算定义为xy⁻¹,即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价于乘以这个非零数的乘法逆元。什么几分之几的,平均分几份之类的,这是给小学低年级小朋友便于理解给出的直观解释,并不是除法定义。
除法运算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例如:8÷4=2。
2、被除数÷商=除数,例如:8÷4=2→8÷2=4。
3、除数×商=被除数,例如:2×4=8。
4、带有余数的情况: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其中,余数小于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扩展资料:
根据除法的意义,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利用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可知,如果除数为0,则:
1、当被除数不为0(例如3÷0),由于“任何数乘0都等于0,而不可能等于不是0的数(例如3)”,此时除法算式的商不存在——即任何数的0倍都不可能为非零数;
2、当被除数为0,即除法算式0÷0,由于“任何数乘0都等于0”,于是商可以是任何数——即任何数的0倍都等于0。
为了避免以上两种情况,数学中规定“0不能做除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