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大师 他们的足迹依然引导着我们
陈鲁豫:2010年的冬天好像格外漫长,格外寒冷,于是我们有些担心,担心那些为中华民族沧桑了一生的老人。
许戈辉:2011年的春天我们迎来了新的贵宾,不过也遗憾地发现,有些老朋友,我们再也不能一壶热茶偶尔相见。
窦文涛:在每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我们在为当年影响世界的杰出华人颁奖的时候,也总是会想起一些故去的大师,因为大师们的成就,也就是我们评选杰出华人的参照和标杆。
陈鲁豫:他们走远了,可能听不见我们的想念,但是我们依然要献上心中的敬意,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许戈辉:他们走远了看不见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不安,但是他们的足迹依然引导着我们,星星点点,清晰可见。
朱光亚“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元老
陈鲁豫:我们想起了朱光亚先生,这位“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元老,从年轻时起,他就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新的中国百废待兴的时候,他意气风发的回到了祖国,并且写下了那封著名的《致美国留学同学的公开信》,在信里面他写道“回去吧,让我们回去吧,把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年轻时的豪言壮语就这样陪伴了他整整一生。35岁,他已经置身于中国核子工业的最前沿,从此一生隐姓埋名,这一辈子他只喝醉过一次,那是在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后的庆功宴上,他这一生为国家奉献的太多,但在生活中他的要求总是很少很少,他总爱穿一件旧旧的军大衣,最爱听京戏,偶尔打一盘乒乓球,最喜欢喝家乡的排骨莲藕汤,对他来说这就是幸福。
吴阶平 老百姓称他为红色御医
我们也想起了吴阶平先生,老百姓称他为红色御医,他这一生为第一代国家***的身体健康做出巨大贡献,虽然被称为御医但是所有的病患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无论是谁写信求医问药,他都会亲自回答,每天摆在面前后后一摞病例,他都会仔细的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大家知道他爱打桥牌,喜欢体育运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一生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手上的手术刀疤加起来就两尺多长,他一生的生活规律非常精准,早晨5点半起床打球,正是因为这样的精准,才造就了他一生的拯救。
雷洁琼最喜欢做的职业是老师
我们想起了雷洁琼先生,她最喜欢做的职业是老师,105岁高龄,她还是北大德高望重的社会学博士生导师,在她的学生眼里,她总那样的和蔼可亲,他们知道,她喜欢吃咸鱼,喜欢吃腐乳。总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风趣,人们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瘦弱的老人,她曾经站立在百年中国所有的风口浪尖之上。她的生活也非常的简单,习惯很奇特,她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锻炼身体,她说只要脑子不坏,身体的机能不会有任何的问题,这一生她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她桃李满天下,对于她教过的学生来说,她就是最最出色的女人。
王越两次临危授命复办暨南大学
窦文涛:鲁豫说雷洁琼106岁,我再给大家说个108岁的,同样都是桃李满天下,但是我听到这位老先生名字的时候,我发现我从来没听说过他,其实这些年,我在我的生活经验里,越来越验证这么一件事,名气的大小,好像跟人的实力跟人的成绩,跟人的贡献不完全一致。同样是桃李满天下,为什么我在网上查这位老先生的事情,我很少很少能找到任何细节,他的名字叫王越,我过去在广州待过,我知道暨南大学是中国华侨的最高学府,很好很有名的大学。可是这所大学在历史上,因为种种原因,曾经两次停办,那么种种原因之下,又两次复办,两次复办王越老先生都是临危授命,二次出山。这就等于是接续中兴的大业,这位王越老人,任何对他的描述和继续我都能找不到,我所需要的任何故事,从他过去的学生的学业里,说出几个字,就说他的性格是宽厚,是儒雅。除此之外,我对他了解不到更多的细节,只是知道,有一次他没有那么儒雅。
那是在1958年,复办暨南大学的时候,他跟老师和学生一起挽起袖子,自己在学校里挖出一个湖,这个湖今日还在暨南大学是有名的风景,1978年暨南大学再次复办,那个时候王越老先生已经75岁了,75岁他为了劝说那些灰心的老师再回来任教,不要说三顾茅庐,五顾六顾七顾都有了,就一位、一位老师,到老师的家里,这就是当时75岁的一位老人,这就是我昨天晚上忙活了一夜,查到的王越老先生,仅仅记录下的一些事迹,难道他不值得我们的掌声吗?
钱长伟: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当然,另一位就非常出名了,钱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但是,中国有三个钱,是你拿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钱学森,钱三强,我今天要说的是“三钱”当中最后一位离开咱们的钱伟长,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奇才,他可以一边研究理论物理,一边研发高性能电池,同时还钻研汉字输入法,他可以同时是教授,院士,政协委员,校长,科学家,一大堆的身份。人家问他说你专精于什么,你的专业是什么,他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这话我也能说,但是,国家真需要我干什么的时候,我还真不会,但是钱伟长这个人很不一般,他早年是个偏科生,他青年的时候他是文史考一百分,数理化三科加起来他才考20,所以他最早学的是历史系,可是他读历史系的第二天,就发生了918,日本人的大炮,打到了咱们的土地上,钱伟长是拍案而起,说我要学物理,我要造飞机、造大炮、造坦克,国家现在需要这些。
后来他留美,留美在著名的导弹专家冯卡门博士的麾下进行研究,在这方面达到了世界顶尖的领域。他写的博士论文的题目,如果我看得懂一定告诉大家,但是我却知道,爱因斯坦在看了他这篇论文之后,叹息一声,说一直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问题,没想到是个中国青年帮着解决了。那个时候我们知道,他们在美留学的人,要参加祖国的建设,要回国,他刚刚回到中国的时候,钱伟长教授的工资是多少呢?按当时的价格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是买得起当时的一个暖水瓶,这个有争议,另外一篇报导说能买两个暖水瓶。
但是不管是一个还是两个,钱先生当时跟周围人讲,说我不缺钱,我就姓钱,所以他感兴趣的不是这些。他成为中国近代力学研究之父,就做出这么大的成就。后来他做了上海大学的校长,他这个校长他的住宅,他自己命了一个名字,叫乐夫楼,你看这个人还有乐观的一面,即便是后来政治运动受到冲击的时候,你把他下放到车间,他都能让工人气得发疯。别的工人干体力活,可是他用力学的杠杆原理轻松的挑起20公斤的搅拌棒,他还不用人力,这种乐观精神反映在他经常跟朋友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因此今天我觉得我们说到这些老人,也可以向钱老学习,不要悲泣就像是有老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吴冠中其画颠倒终生 其人不负丹青
许戈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今老朋友远去了,但是他们的精神依然像明灯一样指引着我们。我们想起了吴冠中先生这位卓越的绘画艺术大师,他通古今之变,呈中西之美,造就了中西文化融合的艺术高峰,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扣人心弦的风景。我曾有机会两次采访吴老,印象最深刻的是,80岁高龄了,老人家的眼神却像孩子一样清澈透明,脾气像小伙子一样刚烈耿直。他经常语出惊人,一句形式决定内容,又一句笔墨等于零。我知道,他不是在哗众取宠,因为他送给我的八字赠言凸显了他一生的追求,当时他用笔认认真真的写下“独立思考,推翻成见”。他有自己的风骨,曾经一把火烧毁了所有不满意的作品,他也早有深厚的考量,就在自己画的价格呈井喷之势,动辄就上千万元一幅的时候,却把绝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术馆,捐给了学校,捐给了国家。他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大师,其画颠倒终生,其人不负丹青。
梁从诫 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
我们想起了梁从诫先生,并不因为他系出名门,而是因为他做了中国民间环保的第一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放弃了自己多年的史学研究,毅然创办了自然之友,点燃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精神火种,一种深深的社会责任感,和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最好的诠释了先生十几年来的追求。我清楚的记得,在他朴素的办公室里,他一见面递上来的名片,是用废弃的复印纸的背面印成的。他还每每随身带着一个小布包,里边装着自家的碗筷自己的手帕,因为如果要是有需要,到外边去吃饭,他从来不肯浪费餐馆的一副筷子,一张纸巾。他也曾经骑着自行车去出席重要会议,被保安拦在了门外死活不让他进去,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哪有什么VIP级的人物是乘着两个轮子前来的?为了环保,他不惜和地方官员争得面红耳赤,为了环保他从来不在意台下到底有多少听众,他要说、要讲、要大声疾呼,因为他只在意到底有多少人付诸了行动,到底有多少问题得到了解决。我想说,他是真正的自然之子,就像他的母亲林徽因在他出生的时候,写给他的那首诗,“你是一束一束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陈鲁豫:大师就是一个时代,他们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最艰难也最为难的时刻,但是他们用才华,用人格,用毅力,穿越了历史的重重迷雾,为的是一个更好的家园,一个更好的世界,一个更好的明天,我建议我们全体起立,用掌声向他们表达我们内心最最崇高的敬意。
窦文涛:今天这个夜晚,丰富而动人,现在我们有请所有的获奖者、颁奖人和我们的贵宾一起上台来,接受全球华人对他们的祝贺。
陈鲁豫:我们也相约明年的此时此刻,一年的时间希望我们一起变得更好,我们的身体更好,心情更好,事业更好,家庭更好,让我们一起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许戈辉:我们也祝愿在未来得日子里,没有恐慌,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没有贫困,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为此做一点什么,我们一定能。
窦文涛:感谢北大的朋友们,感谢来自海内外的贵宾们,咱们预约一下,2011至2012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时候,咱们再见。
陈鲁豫:再见。
许戈辉:谢谢各位,祝大家晚安。
姓名:窦文涛
性别:男
出生地:石家庄
生日:8月21日
英文名:Window(中文名谐音)
星座:狮子座,又近处女座
身高:170厘米
血型:B
最喜欢的运动:不运动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跟妹妹在一起
最崇拜的一个人:不是一个人
最喜爱的书:读书
在广东电台供职七年之后,九六年初离开广州赴香港工作,加入筹划中的凤凰卫视。刚开始主持的常态节目是娱乐资讯节目《相聚凤凰台》,后担任过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的主播。从98年开始推出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独树一格,在众多海内外观众心目中留下长期印象,而文涛也由此开始为大家所熟知。
2003年又主持每周五播出的《文涛拍案》节目。这是个另类法制节目,以说民间传奇的风格讲述法制案件,从每周新闻出发,演播两岸三地乃至国际上的大案、要案、新案、旧案、奇案、名案。形式上基于原始素材运用多种影音及演播表现手法凸显情感元素,包括加入文艺性手法(如**片断、音乐电视等),被称为"感性法制节目"。
文涛至今在凤凰已经七年,以往参与过的常态节目还有访谈节目《明星三人行》、栏目剧《老窦一家亲》《老窦酒吧》、综艺节目《两极大碰撞》等。期间较为重大的特别节目还有许多,如《悼念邓小平特别报道》《香港回归60小时直播》《莫斯科中国申奥直播》等。
另外还有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广受好评的特别节目《海湾风云录》十八集,当时紧追战争局势,每日一集,形式上等于〈文涛拍案〉的进一步发挥,被行内人戏称为"战争文艺化",而主持人窦文涛也一度被戏称为"说书人"。不过文涛认为,他没什么成功的风格,只是个不得不以说话、做节目为职业,所以老爱琢磨这件事的人。
春节那天,窦文涛呆在北京,而此时,在凤凰台的电视节目中,窦正在对迈克尔·杰克逊的鼻子问题高谈阔论。离开北京,窦文涛在1月27号赶往成都,和王小丫一起主持“人日游草堂”活动。1月29号回到深圳,在接受完我的采访后,又于2月2号早上返回香港录节目。
这样的节奏,是他的日常。平日里,周一、周二,深圳和香港,窦文涛像钟摆一样准确地往返两次。早上离开香榭里花园的家,到罗湖关口搭上火车直奔红,从深圳到香港,他的上班途中耗时接近两个小时。
一个审美主义者的无处不在
工作以外,窦文涛身体力行地多多玩耍。采访这天,他刚刚挑染了一头金黄碎发,北京的朋友们由此称他“花花太岁”。
“我是一个什么都玩的人,但是我不滥,我总觉得凡是世界上的事,什么都不妨做一次。只要是有人觉得过瘾的事,我觉得一定有它的妙处,如果发现不了,一定是你的问题,审美能力的问题。”在深圳和香港来来往往,窦文涛从来不会“审美疲劳”。
每次在罗湖关口排队,他总是戴着一个大墨镜看周围的人。看他们的衣着和表情。讲起排队的经历,窦文涛马上来了《锵锵三人行》里的谈兴。“重阳节、中秋节,香港人过关特别多的时候,经常堵,一堆人。有的人特别着急;有的人明显在深圳有二奶,拿着给情人买的精致小礼物;有的深圳农民有特殊的证件,每天都要到香港种他的地。有吵架的、还有打架的,可以看人、可以看书、还可以听音乐,非常好玩。”
坐上从罗湖至红的轻轨,他看外面的风景。一路上有绿树婆娑,有碧海蓝天。到了公司,镁光灯一亮,他High到正点。
难得陈鲁豫和许戈辉回香港,三个人聚首,会像孩子一样雀跃。工作完毕,他看**。猫在公司旁边的“黄埔花园”**院,有时候可以连看三部,“看完了觉得这个世界享受不完,太美好了”。一有空,他就去逛HMV。从这个香港最好的连锁音像Mall,他把音乐和**一批批贩回深圳,塞进家里的HI-FI视听室。
他爱在香港购物。在尖沙嘴shopping,喜欢长长的海港城,还有Replay的专门店。坐在我对面时,他刚好穿了这个牌子。
他爱植物。采访的时候,刚落座,就招呼**拉开半遮半闭的窗帘,让我们看看深圳的阳光和植物。他说自己家里是个“树林子”。其实,他很像是这个林子里的花狸鼠,把能搬到的玩意儿都塞进窝里。
台里的部分节目在深圳制作以后,窦文涛在香港的时间,就只剩下每周两天录《锵锵三人行》了。在深圳,居家是窦文涛的常态,因为这里朋友不多,他也由此偷得独处的安闲。一个人隐居深圳,他也会闲逛。看见家后面有山,找了一天就去爬。深圳有几家餐厅和酒吧,窦文涛是常客。喜欢中信广场的“王子”餐厅,他说那禅意十足。
无论是罗湖关口,还是自家书房,窦文涛的能力就是随时随处发现乐趣,他的审美之心无处不在。他说:“人不能较劲。不较劲就是对一切都说好。我现在在哪,哪里就是一切都好。如果不好,一定是我的问题。”一个实用主义者的两两相忘
对于城市,窦文涛说自己是一个游客,他对城市的观感也同样是审美的态度。
窦文涛的眼睛里,“香港像个水晶球”,“深圳像个大公园”。
“从飞机上看香港,一座座玻璃建筑,显得很薄,漫射着通明灯火,直把云端照亮。”“深圳干净,植物好,空气好,天蓝,景观清新。”爬到家后面的山顶上,他发现“深圳原来是盆地里开出来的一个小城市,周围一圈山。肯定很少深圳人有这个感觉,他们太忙了。”
他拒绝比较这两个城市。他说:“人和城市的交往也是靠缘分,香港也会有特立独行的豪杰义士,但我没有碰到。朋友缘不在此地。我们的感知只是瞎子摸象,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我不认同排行。只要用美学的观点就没有高下,都是第一。比如香港大游行。内地见不着。一大帮人,各行其是。游行的游行,上班的上班,还有卖茶叶蛋的,各走各的路。这就是香港的景观。也不一定就比北京发达。”
窦文涛说自己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的游客心态源自现代社会的变化太快。他说:“上帝永远不会让人猜中她的变化。我从来不主动改变命运,但是我善于改变对不可改变的命运的态度。”
刚到香港时,工作很闲。窦文涛也不急,每天逛街。哪里有新货,哪里有打折,他每天通报给陈鲁豫和许戈辉。同时,还给自己发展了一套说辞:“困守香港,可以有几种心情的选择。争取什么,还不如善于欣赏自己现在所拥有的许多乐趣。一切都不会久长,就连现在最痛苦的时间也不会久长。总有一天,会忙到连逛街的时间都没有。”
曾经有两年时间,他在一个星期里往返深圳、香港、北京,过着同时在三个城市的生活。时空交错的日子里,他学会了忽略距离。他说:“天的安排自有妙处,有的时候不是你当时能体会到的。那两年,也许在工作上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守护神的用意是让你过一种生活,这个生活太好了,认识了很多朋友。我最好的朋友都在北京。”
窦文涛说自己是手艺人,干活拿钱,不用应酬,所以北京以外,他在深圳和香港没有朋友。因为对于他,“只有朋友和不认识的人,大部分都是萍水相逢,点头之交,过后不留”。所以,他说自己对深圳和香港都比较陌生,在这两个地方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与这两个城市都没有发生关系。但是对于他,即便是在罗湖关口,跟排队的人在一起和跟北京的朋友在一起,都一样找得到乐趣。
他说自己排队的时候开始也不耐烦,后来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跟朋友们呆着也是呆着,排队呆着也是呆着。既然总要排,那就换一种心境。能把罗湖桥头当成自家书房,不是一样吗?只要想法一改变,时间感马上就改变了。那么恶心的地方,都不见得比北京差。排队的时候,老想起苏轼的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到哪其实都一样,你的心是自由飞翔的。到哪里都能发现快乐。”
“讲到城市,其实道理是一样的。”罗湖的领悟,贯通于窦文涛对城市的观感。
“现代人的不平等心特别重,世界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不平等。到任何地方都应该像一个游客,游客的心情是平等的,无善无恶,只是发现他喜欢的,有特色的。我们对城市的评价很多时候加上了很多态度,功利的心。不要问一个城市有没有你喜欢的东西,应该问你在这个城市有没有发现你喜欢的东西。”
窦文涛的家,不在香港、不在深圳、也不在北京。家对于他,不是空间,而是时间。他的生活只在乎他的心境。尽管对于多数人,家只跟着女人走,但窦文涛说:“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这是窦文涛的快乐之道,但有人会问——你幸福吗?
一个平等主义者的此时此刻
对于窦文涛,香港是饭碗,深圳是房产,双城以外,还有北京,那里有最好的朋友。窦文涛眼睛里:“北京的阳光很硬,不像深圳的那么柔;北京的树挺拔,不像深圳的那么婆娑。”对于他,“北京的魅力在于品流复杂,心理人种丰富。怪人多,疯子、傻子多。不管什么嗜好的人,都能找到一个圈子同声同气。不像改革开放刚刚崛起的城市,到哪不是聊股票就聊房地产。没新鲜感。”
在北京,窦文涛最好的朋友是一位50多岁的画家。对于这份忘年交的重要程度,窦文涛说:“或许我不是一个广泛了解社会的人。但是他(她)是。”而他或者是她,又带给窦文涛更多的好友。窦文涛非常享受这种性情之交,所谓三五知己,把臂同游。那么,为什么不住在北京呢?搬到北京的鲁豫不是说,北京哪怕多呆一刻也是好的吗?
对此,窦文涛未置可否。他说:“也许有一天会搬到北京。现在隐居在深圳,一个人的好处是想干嘛就干嘛。”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窦文涛提起笔,在我的本子上写下四个字:“认取此刻。”
就在前一天唱歌的时候,窦文涛有些不好的心情,想到了这句话,写在了自己的手机里。“唯一真实的只有此刻。我是一个心里没有比较的人,我承认、选择此时此刻。唯一可以比较的只有缘。”此刻的窦文涛,在绿茶蒸腾着的青烟中。用“锵锵”的声音,讲着深圳、香港、还有北京。自闭着,还是在别处?在此刻,还是在彼刻?
采访结束后,茶馆的玻璃窗外,天色半明半暗,乌云中有一轮白日。窦文涛望着窗外,念叨着:“我在北京看见白日,我在成都看见白日,我在深圳又看见白日。”
窦文涛 年龄:四十八岁 身高:一米七
窦文涛“金话筒奖”的获得者,石家庄人,祖籍山东章丘,今年48岁,内地当红主持人,22岁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曾7年供职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主持少儿、新闻、娱乐、家庭类节目。
1996年,不满于现状的他辞职离开广州赴香港工作。遇到了恩师凤凰老板刘长乐。也就是在这时结交了两位美女主持许戈辉、陈鲁豫,至今3人交情不浅。
文涛在凤凰已经18年,主持节目给大家印象深刻的有《明星三人行》、《老窦一家亲》、《老窦酒吧》、《两极大碰撞》、《中华**环球大赛》、《海湾风云录》、《奥运连环阵》、《文涛拍案》等。
2012年11月,担任第四季《中国达人秀》观察员。2013年主持大型财经新闻故事秀《滔滔不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