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校门口成为大型“表白”现场,你对这一幕有何感触?

高考结束,校门口成为大型“表白”现场,你对这一幕有何感触?,第1张

高考结束后校门口成为大型表白现场,我对这一幕觉得非常的感同身受。很多高中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都会想要对心仪已久的女生进行表白,而作为男生在向他人进行表白的时候,应该先了解一下女生对男生是否有好感。如果明明知道女生对男生没有任何的好感,再向别人告白以后还会引起女生的反感,也并不会让两个人成为情侣。而且高中生在高中时期谈恋爱也都很难走进婚姻生活。

高中生在高中时期选择谈恋爱,应该知道彼此都已经面临着走进大学校园生活。如果两个人考取的大学并不是同一个地方,即使选择短暂的在一起谈恋爱,也只是浪费两个人的感情,所以倒不如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他的事情当中。高中生在高考完过后为了放松自己,可以和家人一起出门旅行,等到大学校园生活当中再考虑谈恋爱。

虽然说父母也都比较支持孩子在高中时期可以谈恋爱,能够理解当代的一些小孩子,都会容易出现早熟的现象。但是如果让孩子过早的接触谈恋爱,当孩子在没有经历过感情的时候,也根本就没有办法体会爱情当中的酸甜苦辣。有很多家长不敢让孩子谈恋爱,也是因为害怕孩子受到伤害以后,会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情。任何一个父母都是出于保护孩子着想,并不希望孩子的心情因为受到他人的影响。

即使高中生在高中时期没有谈恋爱,那么走进大学校园时,大学生一定要在校园里面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这样才能够不枉费青春异常,在大学校园里面谈恋爱和走进社会当中接触到的人群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人认为校园时期的恋爱是最纯真美好的,因为彼此不用在乎世俗的眼光,两个人真心喜欢,就一定能够走下去。

失恋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都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每一个人的感情都会遇到许多的波折,正因为这些苦难,才会让我们认识到爱情的重要性,在河南郑州一高校内设失恋博物馆,有同学们带着上百件物品前来参展,该学校的心理咨询主管胡老师表示,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如何来处理生活之中的失恋,用这种方式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告别,以此来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而这件事情也在网上引起热议,很多人的青春都有美好的回忆,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有很多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但是这些大学生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在处理个人感情方面很容易出现分歧,甚至有的一些人采取极端的做法,大学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递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怎样来应对人生之中的失意和困难。

在面对失恋一定要怀着一个豁达的心态。爱情这个东西让人捉摸不透,有的人把它看得非常重要,最终导致自己无可自拔,有的人却把它不当作一回事,结果一直没有收获到真正的爱情,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爱情观念,在爱情面前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把握青春,如果两个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也要放开自己的心胸,做到互相祝福,这才是爱情,应该有的样子。

青春总是让人难忘的,思念也会让人感到痛苦,但是人生还有许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所以千万不能在思念中不能自拔,学会微笑的面对自己的生活,忘掉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人的一辈子都会错过许多人也会遇到许多人,我们一定要做到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认真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在春季,广场上空飞舞着无数风筝,煞是好看;到了冬天,同学们在每到周末,在这里都会举办周末文化广场活动,特别是艺术学院举办的“同唱一首歌”,虽然不如央视的“同一首歌”,但在整个河南省高校都很有名气。2002年河南大学90年校庆时,央视“同一首歌”走进河大园,河大师生与诸多明星同台放歌,现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大礼堂前东西干道,东部分称为“东辰路”,西部分叫做“西月路”。“东辰路”是一条法国梧桐成行的大路,到了夏天,绿树成荫,叶儿婆娑,漫步其间,感受河大浓厚的人文气息;“西月路”东北侧,是一个小花园,造型别致,层次感强,和它作邻的是一个总体造型为飞机状的十号楼——尚学楼,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分为三部分的理工综合楼——荟学楼。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继承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的优秀成果,其风格中西合璧,表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学校厚重的历史及冼练凝重的风貌。建筑群从整体到局部,均是中国近代优秀建筑的代表作品,不愧为国家之瑰宝。

河大的“埃菲尔” 提起巴黎,很多人眼前都会浮现塞纳河南岸埃菲尔铁塔的神姿。如果说,埃菲尔是巴黎的象征,那么河南大学大礼堂可不可以说就是河大的“埃菲尔”呢?作为河大的灵魂性标志建筑,古朴典雅的大礼堂青砖灰瓦,虽没有皇家宫殿的金碧辉煌,但它的雄浑厚重和泱泱气质,却昭示出一种大家风范。历经71年的风雨沧桑,这里依旧是河大园里最美的风景。2000年大礼堂前落成的中心广场,与大礼堂和谐统一、浑然一体,给人以宏大的气魄和一种古典之美。广场上忘情的舞者,慈祥的老人,嬉戏的孩子,以及匆匆的过客都给大礼堂增添了无限的生气。这里是河大园的中心,是河大跳动的心脏。

年过古稀的守望者

大礼堂于1931年破土动工,1934年12月28日落成,2005年12月28日年过古稀之年的大礼堂已经71岁了。71年,25415个日日夜夜,大礼堂承载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历史的沧桑给了大礼堂太多的沉重。

在大礼堂建设之前,仅有一个大席棚是河大学子唯一的集会场所,遇上雪雨天便无法使用,于是身为建筑学家的许心武校长提出了建筑大礼堂的设想。为此特成立了由许校长和河大老师组成的“大礼堂建筑委员会”。历时3载建成了规模宏大、设计精美,可容纳3000余人的大礼堂,而当时的河大师生只有500多人。岁月沧桑,风云变幻。1985年9月25日是一个让河大人欢欣鼓舞的日子,河南大学建校73周年庆祝大会在大礼堂隆重举行。这是以恢复河南大学校名为契机而举行的盛典,值得所有的河大人骄傲,面对历史的曲折和考验,“铁塔牌”河大人依然以豁达的心胸和非凡的气度,自强不息,薪火相传。93岁高龄的许心武先生也参加了73周年校庆盛典,坐在自己亲自主持设计和建造的大礼堂内,怎能不为自己的杰作感到欣慰,又叫人如何不钦佩这位老校长的非凡的气魄和远见。

大礼堂是宫殿式建筑,中西合璧,风格独特,分上下两层,楼上楼下坐位3004个,1934年12月28日落成那天开始,便成了河大人重要的活动场所。那时东北大学学生来河南大学借读,晚上就睡在大礼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冼星海的“上海救亡演剧队”和河大的“大众剧社”、“怒吼歌咏队”在大礼堂舞台上演出的救亡话剧河抗日歌曲,把开封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高潮。12月日军的铁蹄践踏黄河流域,河大人开始了长达8年的颠沛流离办学历程。大礼堂2880个钢架座椅被日军拆去用于生产军火,雄伟的大礼堂成了日军养马的马厩。在艰苦的流亡岁月里,河大没有沉沦,她在风雨中成长。1942年3月10日,河南大学改成国立河南大学。其间教育部考绩,河大名列第二,上课总时数为全国之冠。1944年的综合评估,河南大学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全国国立大学第六名,在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值得自豪的一页。1946年3月,河大在和煦的春风中准时开学,历尽磨难的河大人看到像铁塔巍然屹立的大礼堂是何等激动和骄傲。大礼堂舞台上又上演了《原野》、《裙带风》等话剧,在歌咏队《团结就是力量》、《兄弟开荒》和《祖国进行曲》等歌声中,河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又轰轰烈烈地展开,“要面包,不要炮弹;要民主,不要独裁;要自由,不要迫害”,河大人又临危而上,再次历经血与火的洗礼。

历史虽然给了我们一些壮志未酬的遗憾,也给了我们许多成功的欣慰和“欲上青天揽日月”的遐想,这是河大人发自心底的声音。大礼堂的舞台是浪漫与理性交融的世界,是最让河大人留恋的舞台,她让河大人欢呼,让河大人感动。大礼堂更是河南大学峥嵘历史的见证,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设计的科学巧妙,设施的完善,时至今日在全国高校的著名建筑物中仍毫不逊色。

71年来,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积淀的雄伟壮观的大礼堂,与河大荣辱与共,支撑着一代代的河大为实现河大的复兴孜孜不倦的努力。今天的大礼堂风采依旧,河大人有理由相信一定可以再创辉煌!

“建筑同时还是世界的年鉴,当歌声和传说都已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这句话,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用在大礼堂身上都同样切题。

“特罗卡德罗广场”上跳动的旋律

大礼堂广场是河大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最频繁的地方。这里激情飞扬,精彩不断,充满活力。每天的清晨6:40,国旗班的人都要在这里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催人振奋的《义勇军进行曲》之后,晨练者的舞姿伴随着欢快明亮的音乐彰显着生命的活力和不老的青春 。这时浑厚的朗诵声从大礼堂的墙根传来,广场上匆匆赶往教室的同学此时也川流不息。

这还算不上精彩,这里是河大的露天剧场,有“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的倾情演绎,有“沟通无限”的真情流露,还有“星登陆”校园先锋的活力四射。这里是河大的舞台,河大人是真正的舞者,浓妆淡抹的“周末文化广场”,火热的“校园歌手大赛”以及异彩纷呈的“社团巡礼”。

静止的景致永远因人而生动。广场上的静是相对的,动却是永恒的。曼妙的歌舞,沉重的签名仪式;欢欣鼓舞的庆祝大会,牵动人心的募捐义演。这里是河大人来到大学的第一站,也是在母校逗留的最后一站。广场上跳动旋律从不间断,这里传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动听。]

河大人的“埃菲尔”之恋

在河大的校友录上,一位署名为白明星的老校友这样表达他心目中的大礼堂:大礼堂当然是每个河大学子心目中永恒的记忆。虽然有时只是在梦中,但我还是敏锐地感觉到了那份宗教式的尊崇和向往。她古朴而不笨拙,典雅而不拒人于千里之外,每一个河大学子心目中的大礼堂,尽管各不相同,但在质的层面,或许都是河大学子追求的极致。有时候,我会很奇怪地想,铁塔和大礼堂,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倒也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河大的精髓:如果说铁塔是每一个河大人津津乐道的河大精神的依附,或许要靠成千上万的河大人走向社会去磨砺去缔造;那么,可不可以说,我们的老校长——许心武老人留给我们的大礼堂,就完全可以看作是所有的河大师长们赋予后来人的一份厚重的礼物。她是那么庄严肃穆,又是那么兼容并包;她是那么含蓄,又是那么的充满活力,气宇轩昂,一如那些满腹经纶、学贯中西,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的老人。

一位03届毕业生在她的《最难舍,大礼堂》中写道:第一次看到大礼堂,我怔住了,好一座宫殿式建筑,不张扬,不喧嚣,庞大而不臃肿;飞檐层脊,错落有致,别有韵味;铅灰色调,冷静而庄严……我恨不得用小时、分钟甚至秒来计算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再不管什么韵味,什么精当。

每年的金秋九月,大礼堂看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河大人在这里聚集,在六月离别的日子里,还是在广场,它又送走了一届届的河大学子。一点都不用惊奇新区的毕业生会分批来到老区,穿上学士服,在大礼堂前合影留念。“难舍啊难舍,最难舍是大礼堂”这是即将离开母校的河大人最真切的呼唤。有人说它像母亲一样,亲切、慈祥。心情浮躁的时候看看大礼堂,它会让你慢慢的平静,它的厚重、敦实,会让人感到踏实。河大人不敢想象河大园里没了大礼堂会是怎么样的,它在河大人心中的地位是任何建筑都无取代的。

大礼堂是唯一的,永远的,是河大人永远的“埃菲尔”之恋。

不变的“埃菲尔”情怀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诚如校训所言,一代代河大人追求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是的,河大在发展,河大人也一直在变,而那种亲切的“埃菲尔”情怀始终未变。大礼堂是河南省54所高校中第一处“省宝”古迹,也是全国高校少见的标志性建筑。2005年11月学校停止使用大礼堂,有人说大礼堂成了“摆设”。

“我们那时候,每逢周末,大礼堂里会连续放一天的**,很精彩,”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系的孙老师说,“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放4部**。”这是让现在的河大人很羡慕的,而如今,大礼堂里真的静了。今年的第21届“校园歌手大赛”首次亮相大礼堂广场,虽然没有大礼堂内绚丽灯光下的温暖舒适,但青春的激情驱散了冬日的严寒,比赛精彩依旧,大礼堂的台基是河大人心中永远的舞台,就算有一天,大礼堂真的不能用了,河大人对她的感情也不会改变,这里一直都会是河大人拍照留念最美丽、最壮观的背景,河大人会以一种开放的眼光看待大礼堂,珍惜这一份珍贵的建筑遗产,大礼堂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河大精神的凝聚,历史让河大人经受了太多的磨难,也让河大人更加坚忍不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河大人是当之无愧的,有大礼堂作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665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0
下一篇2024-0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