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时各个民族的习性

春节时各个民族的习性,第1张

白 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布朗族--春节期间开展托球活动,活泼有趣。参加者围成圆圈,先由一人将一只用竹片做成的小球托上空中,然后按顺序接球,并用手心将球托向空中,接不到球的人,要罚唱一首歌。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藏 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春节期间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藏历新年--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盛行。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农民新年)。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心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兴,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人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用“花枝招展”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春节时,人们身着盛装,一对对兴高采烈地玩跷跷板,彼此一起一落,谁在空中做的动作优美,弹得高,谁就领先获胜。

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傣 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初一这一天,举行传统的“打土块”活动。他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这一天,年过花甲的老者也要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去大显身手。

侗 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春节时,盛行爬山比赛。谁先爬到顶,谁就得到姑娘或小伙子的礼物。姑娘赠送自己刺绣的侗锦,小伙子献出精致的竹盒、斗笠,这项活动往往持续半月之久。

独龙族--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下旬举行,具体日期由各个家族自己卜卦决定,节期长短也视准备的食物多寡而定。由于独龙族没有文字,过去邀请客人过年节,就只好用刻木或结绳作"请柬"。一个家族决定哪一天过节后,计算出离过节还有几天,如果以刻木记日,就在特制的木板上刻上几格,每一格代表一天,然后剖为两半,一半自己留着,一半送给客人。以后双方每过一天就削去一格,削到剩最后一格时,就知道第二天要过节了。如果用结绳记日,离过节还有多少天,就结多少个结,然后将结绳送给要邀请的亲友,自己留一条,每过一天解一个结,解到最后一个"结"的时候,就知道是过年了。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哈萨克族--春节期间喜爱开展“姑娘追”活动。这种活动风趣动人,也是男女青年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京 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壮族--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斤重,小的有二、三两。除此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粽子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蒙古族--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拉祜族--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满族--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畲族--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粘粘(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古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土家族--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带关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彝族--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1936年春,中国,云南,中甸地区。 蓝天、白云、雪山、牧场……中甸地区一年一度的春季赛马节正在纳帕海的草甸子上紧张激烈地进行着。 领先的是中甸土司勒仓多吉的女儿卓玛,紧跟其后的是名叫扎西平措的年轻人。扎西骑术更胜一筹,最终获得胜利。就在土司多吉给扎西颁奖的时候,扎西突然抽出弯刀挟持了多吉,逼他交出马贼首领“虫草老爹”。多吉对此并不知晓,拒不承认是自己所为。 卓玛不顾叔父桑吉的阻拦,只身前往九龙湾匪寨营救父亲,也落入马贼之手。第二天,虫草老爹的尸首被扔到山寨外,临时大头领索朗执意要杀死多吉为老爹报仇,但扎西却认定此事另有隐情,他说服众人释放了多吉和卓玛。扎西的行为赢得了卓玛的好感,为日后二人的感情打下了基础。 中甸国民政府县长王大隆要求召开传统的“春云会议”,决定是否狙击过境的红军。会上,多吉和活佛力排众议,决定放过红军。 扎西与死去的虫草老爹感情深厚,一心要找出真凶。此外,扎西身上还有另一段仇恨,那就是他的阿妈和外公十年前在金沙江边惨遭杀害,他之所以投靠虫草老爹,甘当马贼就是要为阿妈和外公报仇。 桑吉的儿子达瓦是昆明军官学校的学生,休假时带着美国教官康威回到家乡中甸。康威对卓玛一见钟情,但卓玛心里却惦念着扎西。 扎西获知杀害阿妈的仇人乃是哈巴雪山马贼首领格赞,于是前去寻仇。格赞正在狙击一股红军侦察小分队,扎西的到来,意外地救了这支红军队伍。 红军连长柳志洪在纳西族地区白水台养伤,得到东巴经师和中祥和他的女儿和梅的救助。扎西来到白水台,和梅分外高兴,当年扎西流浪到白水台时,正是和梅救了他,因此二人是青梅竹马。和梅深爱着扎西,但扎西却始终把她当妹妹看待。 为了治疗柳志洪的腿伤,扎西带他前往中甸城求助于天主教堂的神父。但刚来到城外,便被桑吉手下的民团抓捕,投入大牢。 桑吉执意要处死扎西,因为正是他让自己的阴谋破了产——原来,桑吉与索朗合谋害死了虫草老爹,他们一石二鸟的计划就是要让桑吉当上土司,而索朗当上九龙湾大首领。 卓玛得知扎西被捉,冒险将其救下放走。扎西刺杀桑吉失手负伤,被和梅流浪歌手伦布救回白水台。伦布本来是个会唱弦子的马脚子,因为深爱和梅而自愿留在了白水台。 木里土司的孙子仁巴切喜欢卓玛,于是向多吉提亲。多吉应允,但卓玛却不同意,她带着仁巴切前往白水台去见扎西,阴差阳错间,仁巴切意外打伤了和梅,致其失忆。 扎西控制了索朗,并杀进桑吉府报仇。然而,卓玛的出现却意外地打乱了扎西的计划,对峙之中扎西挟持卓玛逃进了巴拉格宗大峡谷。 桑吉让索朗率领民团士兵进攻巴拉格宗,扎西因寡不敌众悲壮跳崖。卓玛万分悲痛,她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扎西。 索朗设下圈套,“意外”地救下了遭到桑吉暗杀的多吉,从而赢得了多吉的信任,很快被任命为民团司令。 卓玛跟随父亲多吉巡视领地来到了白水台,当和梅得知扎西的死讯时,痛不欲生,几番寻死。 扎西跳崖未死,在巴拉村长者斯那老爹的救治下活了过来,通过斯那老爹的感召,他认识到了爱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而仇恨只能让自己失去更多。 浴火重生的扎西要去土司府向卓玛表达爱意,却被桑吉再次捕获,幸好斯那老爹将他救下。他来到白水台,得知心灰意冷的和梅不知所终,痴情的伦布尾随而去。扎西认为是自己耽误了和梅,只好将对卓玛的爱暂时放在一旁,也踏上了寻找和梅的路。 和梅准备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卡瓦格博神山,飞来寺的女尼将她救下。在女尼的感召下,和梅顿悟自己的真爱原来是伦布,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多吉逼迫卓玛嫁给索朗,卓玛坚决不从,在婚礼上逃走,投湖自杀。此时,扎西也来到土司府寻找卓玛,他被索朗抓住,眼看就要死于非命。桑吉不愿看到索朗坐大势力,救下了扎西。 中甸彻底被索朗掌控,桑吉失望之下,被迫与阿墩子土司府的女土司娜仁茨姆成亲,欲图东山再起。 1943年,参加了飞虎队的康威意外在中甸碧塔海的草甸坠机,当地傈僳族民众把他当做了白魔鬼,幸好碧云寺的女尼将其救下。这个女尼不是别人,正是消失多年的卓玛,原来卓玛并未投湖,而是管家隆多用生命将她藏了起来。 与此同时,扎西已经成了一个马锅头,他率领马帮在崎岖的山路上救下了汉族僧人一通和尚,扎西和马脚子们的善良赢得了一通的尊敬与感激。 已经成为土司的索朗为了恢复其贵族地位,独霸康南地区,不惜与日军勾结。他带人前去抢掠坠机上的物资,为了保护康威,卓玛不顾危险亮明了身份。 索朗要将康威与卓玛一起抓走,幸好活佛出现,阻止了索朗的不义行为。 一通原来是日军的间谍,被派来与索朗联系。但他在扎西等人的感召下放弃了军国主义思想,跪倒在活佛面前,交待了日军与索朗勾结的阴谋。 当年奉命杀死扎西阿妈和阿公的马贼格赞告诉卓玛,扎西乃是多吉的私生子,与卓玛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深爱着扎西的卓玛得知真相,痛不欲生。 扎西再次见到卓玛,勇敢地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然而,卓玛把真相告诉了他,他如遭雷击,几欲寻死。命运弄人,两个相爱的人却无法相守。 在卓玛的鼓励下,扎西振作精神,联合桑吉击败了索朗,并以多吉儿子的身份当上了中甸地区大土司。然而这并不能让他快乐,因为他心里仍然深深地爱着卓玛。 为了保家卫国,扎西组织民团以及物资上前线抗击日军侵略。 为了帮助康威重返蓝天,卓玛违心答应了木里土司仁巴切的求爱,条件是让仁巴切捐献一架飞机。 扎西只能忍痛看着妹妹卓玛嫁给仁巴切,就在这时,飞来寺的女尼在和梅的搀扶下来到了中甸。这个女尼原来是卓玛的阿妈金安拉姆,她说当年多吉深爱着一个名叫曲美的平民女子,金安拉姆为了报复而与他人偷情生下了卓玛,也就是说卓玛并不是多吉的亲生女儿。 扎西与卓玛这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大婚过后,扎西带领民团踏上了抗日的征程。

你自己慢慢看吧 反正就是这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64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