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句子,怎样写?

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句子,怎样写?,第1张

1、这是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切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一群鸟飞过,湖面上形成了一片片涟漪。

2、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明镜,阳光一照,跳动起无数耀眼的光斑,一群鸟儿飞过,都没对湖面造成任何波动。

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倒映着一群鸟儿的飞翔途径。

4、一群鸟儿从南边飞来。它们一会儿贴着水面疾飞;一会儿直冲云霄,并发出响亮的叫声,好像是在交流一路上看到的好风景。

5、一群鸟儿从南边飞来,一会儿盘旋飞翔,百啭千鸣。宁静的湖水仿佛被群鸟的热闹吸引,泛起点点波纹,向鸟儿微笑致意。

1、石拱桥的桥洞象虹(比喻

2、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拟人 引用)

4、竹子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回文)

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偶)

6、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夸张)

7、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

8、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比 )

9、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反语)

10、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设问)

11、难道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反问)

1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

13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 设问)

14正当我返回的时候,天渐渐黑了。霎时间四面八方,电灯明亮,像千万颗珍珠,是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比喻)

15他们看见那些财主,往往垂着一尺长的口水。(夸张)

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排比、比喻)

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夸张)

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设问)

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比喻、排比)

21、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拟人)

22、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

修辞手法是从语言学角度来说的。在诗词中,巧妙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不但有助于提高诗词的艺术性,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更好地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在诗词中,常见修辞的有: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

一、比喻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不同事物的修辞手法。其审美效果主要体现在可以使诗歌具有形象性、含蓄性,同时,起到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审美艺术效果。例如“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在诗词中,诗人使用多种比喻使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如,李煜的《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愁”像春天江水那样滚滚东去、不可遏止。李煜在《清平乐》中写道:“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愁像是春天的青草到处蔓延。贺铸在《青玉案》中写道:“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愁用五种形象化的事物“烟”、“草”、“风”、“絮”、“雨”等来比喻,显示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

从方式划分,常见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几种。

 1、明喻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明喻是最常见的一种。所谓明喻,就是被比的事物和用来作比的事物都出现,并用喻词“象”、“好比”、“似”、“如”、“同”、“仿佛”等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明喻的诗词很多,下面举例说明:

《诗经·小雅·小雯》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曹植《白马篇》中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贺知章《咏柳》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白《横江词》中的“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秦观《浣溪纱》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李白《行路难》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隐喻

暗喻又称“隐喻”,它和明喻不同,明喻是用“象”、“似”、“如”、“同”等词作为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联,而暗喻却用“是”、“作”等这样的动词。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暗喻的诗词也是很多,下面举例说明:

中国最早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这两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诗人以“磐石”和“蒲苇”作比,喻体和比喻词之间无“象”、“似”、“如”等关联,却用“当作”这样的动词,这就是暗喻。《古诗十九首》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山河破碎风吹絮,身世飘零雨打萍”。李煜《乌夜啼》中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借喻

借喻又称曲喻。借喻是一种比隐喻还要隐曲的比喻,根本不露比喻痕迹,不仅喻体与本体之间没有“象”、“似”、“如”、“同”等词作为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联,甚至本体都不出现。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借喻的诗词也是很多,下面举例说明:

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中的“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诗歌表明是写松,其实借松的品格比喻王复的品格。

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用春日阳光下沐浴的小草喻母亲哺育孩子成长。

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写道:“千鎚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诗歌中,诗人借此表白自己为了清白操守而不惜粉身碎骨。

苏轼的《蝶恋花·代人赋》中的“天涯何处无芳草”,诗歌中,诗人借“芳草”劝喻这位“多情反被无情恼”的少年可以到别处去寻觅知己。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等。

  4、博喻

《修辞学》上说,所谓博喻(又称连比),比喻修辞手法一种,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描述一个本体。在诗文中,博喻不但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在古代诗歌中,博喻又有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多个喻体喻本体某个方面

用多个比喻来形容一个本体的某个方面。

如,苏轼的《百步洪》中的写道: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这几句就是诗人形容洪水往下奔泻的景象。诗人为了突出洪水倾泻的气势,就使用多个喻体。

第二,多个喻体形容本体的多方面

用多个喻体来形容本体的多个方面。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诗人使用“急雨”来比喻琵琶弹奏中的重弹,用“私语”比喻琵琶弹奏中的轻弹,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比喻弹奏中重弹和轻弹的交错使用,用“间关莺语花底滑”来比喻乐曲中流畅的境界,用“幽咽泉流水下难”来比喻乐曲中滞涩的境界等。这就是用多种比喻来形容琵琶弹奏时的各个方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632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0
下一篇2024-0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