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日志

我的扶贫日志,第1张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日志吧,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志吧。日志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扶贫日志,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扶贫日志1

 作为区检察院一位临近退休的机关干部,能够被组织派来主持化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担任“第一书记”,我既意外,又自豪,还有沉甸甸的责任。童家镇化溪村是一座交通便利、风景宜人、民风淳朴的村庄,在这里,我与镇、村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细数这段时间以来的扶贫工作,虽已疲惫不堪,但也收获满满,扶贫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

 按照区检察院的统一部署,四位院领导带领八名干警组成扶贫攻坚小组,加班加点,紧张有序地推进化溪村扶贫攻坚工作。四五月的南方,正值雨季,村里昼夜温差比较大,空气湿度也很大。我带领镇、村帮扶干部一同走村串巷,马不停蹄的奔走在乡间田野,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家庭人口、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倾听贫困户心声。我们都是晚上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白天集中汇总问题。从社情民意的摸底到精准识别的完成,从帮扶政策的宣讲到帮扶措施的落地,从各类台账的完善到一件件惠民为民的小事,帮扶干部真心扶贫,真正扶贫的行动感动了贫困户,也感动了我这位“第一书记”。

 在走访过程中,我了解了贫困户生活生产的实际困难,并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比如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要求镇村按照程序尽快将其纳入低保体系;对因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要求镇村给予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对于低保户中,生活越加困难的家庭,要求镇村提高救助标准;我还联系了我市部分知名的企业家、有爱心的成功人士,请他们加入扶贫队伍,为扶贫工作出钱出力。

 在贫困户张福塘家中,我了解到他家共有五口人,张福塘自己有肾病,每年看病检查的花费一万之多。家中还养育着正在上学的三个孩子,现在一家老小仅通过妻子周伏英的微薄收入度日。得知了他家有三个人已经按规定领取了低保、粮补等政策性补贴后,我告诉张福塘,三个小孩读书要继续好好读下去,我们帮你申请教育扶贫政策,有1500元的补贴。另外,再帮你申请就业扶贫政策,在化溪村周边进行环境清洁工作,每一季度有1200元,这些都可以增加你的家庭收入。

 在贫困户张明家中,我了解到了他家仅有自己一人,无子无女,因多年前的车祸导致手和腿均有残疾,我告诉张明,现在你虽然享受了低保,但是不能光吃政府的救济,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脱贫,他欣然接受了的建议。为此,我们帮他申请了就业扶贫政策。

 在贫困户彭凤花家中,了解到该户仅有母女两人,女儿还在读技校,家里缺少劳动力。我告诉彭凤花,不要担心以后的生活没有着落,我们扶贫工作就是为了让你们过得好一点,我们为你申请了产业扶贫,通过蔬菜合作社带动你就业,帮助你增加收入。

 在农户刘金凤家中,我看到她家就只有她一人,女儿已经出嫁了,随着刘金凤年纪愈大,生活可能会越来越困难。我告诉她,我们为你申请了保障扶贫,随着你年纪增大,可以安排你进入养老院,由政府来保障你安享晚年。

 通过这段时间的扶贫攻坚工作,我对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有了更深的感触。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体验着乡村的宁静,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嘱托融入角色,真情扶贫,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倾听贫困户的呼声。在这里,不是让大自然来洗涤我的尘垢,也不是让幽静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而是,如一把火,一盏灯,让这黯然的乡村明亮起来,活跃起来,如同一双力量之手,希望之帆,打开一条脱贫的康庄大道。

 当然,扶贫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比如台账还不够完善,贫困户对帮扶干部、帮扶措施还不太清楚,少数贫困户对帮扶工作还不太理解,存在“等靠要”的心理,所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帮扶干部继续努力,将扶贫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确保化溪村41户贫困户如期全部脱贫,确保圆满完成好扶贫攻坚的政治任务。

我的扶贫日志2

 根据镇政府统一安排,我们老师也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为了及时摸清贫困村民情况,我们一行7人于12月9日上午9点从学校出发,自己包车,带着菜来到了我的娘家----山岚(南阳镇百羊村二组),乘车急驶在209国道,同事们兴高采烈,还时不时夸奖说去我家乡的公路还很好,我告诉他们:“等到了支线上,你们就要抓好扶手,小心颠簸。”车刚在支线上绕了三个弯,从当阳来的新老师就说:“快到了吧?!”,我安慰她说:“莫急,等走完这村级公路,再走一段组级公路才会到。”她只好央求司机“转弯时你开慢点,我要吐了。”“我已经很慢了,只有30码呀。”司机回答说。

 和我们同去的还有司法的冯同志,她可是下队的行家,她向同事们介绍了关于这次扶贫的要求及政策,同事们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虚心的向她请教了许多有关问题,包括下去怎么称呼村民们。

 坐了1小时38分中的车,下车就到了组长家。组长叔叔是个热心人,他早把结对扶持的村民集中在他家,宣传了政策,要求村民积极配合我们行动。然后我们各自跟着结对扶贫村民到了他们家。我要扶持的阮代智很积极的指着他的田说那是他中的小麦,麦子长得还不错,就是面积小了点,我和他在田间合了影,按照上级要求,并征得他的同意,我拍了他的房子外景,还有厨房、卧室和水源,仔细观察,发现他家收成并不怎么好,包谷就那么几串挂在墙外面,油菜籽仅仅一袋子最多七八十斤,土豆、红薯等杂粮粗粮也不多。我提议看看他的猪,他的老婆倒是很乐意,打开卷门一看,2头大白肥猪倒是气派,每头大概都有二三百斤吧,可他们却说都留着过年杀的。

 我熟悉山岚,顺着路线跟着同事们去了其他几家,一路看着,询问着,了解各户贫困户明年的打算,如何在3年内甩掉贫困,有劳动能力的计划增加种植包谷,发展养殖,同时在农闲时出门打工,孩子们年轻有点文化,可以一直在外打工,多条路并行,战胜困难,争取走上富裕之路。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日志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 阮永平

 根据镇政府统一安排,我们老师也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为了及时摸清贫困村民情况,我们一行7人于12月9日上午9点从学校出发,自己包车,带着菜来到了我的娘家----山岚(南阳镇百羊村二组),乘车急驶在209国道,同事们兴高采烈,还时不时夸奖说去我家乡的公路还很好,我告诉他们:“等到了支线上,你们就要抓好扶手,小心颠簸。”车刚在支线上绕了三个弯,从当阳来的新老师就说:“快到了吧?!”,我安慰她说:“莫急,等走完这村级公路,再走一段组级公路才会到。”她只好央求司机“转弯时你开慢点,我要吐了。”“我已经很慢了,只有30码呀。”司机回答说。

 和我们同去的还有司法的冯同志,她可是下队的行家,她向同事们介绍了关于这次扶贫的要求及政策,同事们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虚心的向她请教了许多有关问题,包括下去怎么称呼村民们。

 坐了1小时38分中的车,下车就到了组长家。组长叔叔是个热心人,他早把结对扶持的村民集中在他家,宣传了政策,要求村民积极配合我们行动。然后我们各自跟着结对扶贫村民到了他们家。我要扶持的阮代智很积极的指着他的田说那是他中的小麦,麦子长得还不错,就是面积小了点,我和他在田间合了影,按照上级要求,并征得他的同意,我拍了他的房子外景,还有厨房、卧室和水源,仔细观察,发现他家收成并不怎么好,包谷就那么几串挂在墙外面,油菜籽仅仅一袋子最多七八十斤,土豆、红薯等杂粮粗粮也不多。我提议看看他的猪,他的老婆倒是很乐意,打开卷门一看,2头大白肥猪倒是气派,每头大概都有二三百斤吧,可他们却说都留着过年杀的。

 我熟悉山岚,顺着路线跟着同事们去了其他几家,一路看着,询问着,了解各户贫困户明年的打算,如何在3年内甩掉贫困,有劳动能力的计划增加种植包谷,发展养殖,同时在农闲时出门打工,孩子们年轻有点文化,可以一直在外打工,多条路并行,战胜困难,争取走上富裕之路。

我的扶贫日志3

 今年3月,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我与花坪镇落水坪村5组的一户人家结成了"亲戚",记得我第一次去到村里时,村书记就说:那是全村贫困户中最远的一户啊,公路都没通到屋,怎么让你一个年轻小姑娘去那么远。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想到帮扶的艰难、责任的重大,真是万般情绪涌上心头。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种先入为主的畏难情绪,我第一次去帮扶户家中时,总感觉路很难走,还记得当天下着毛毛雨,因为路程太远,所以我们单位的精准扶贫工作小组组长陪我一起,我们顺着一条并不宽敞的土公路走了很久,蜿蜒的公路一直延伸到了大山深处,感觉怎么都走不到尽头。而当我们终于到达他们家后,映入我眼帘的是很有年代感的土木建造的房子和旁边低矮的茅草房,据后来的了解,家中的房子还是74年以前修建的。当时家中只有一个年纪超过70岁且听力有障碍的老奶奶,我瞬间就蒙了,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因为听不到,第一次的交流显得特别费劲,我凑到她的耳边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聊过之后我很迷茫,因为总是我问东她说西,我知道不是老人家故意如此,确实是听不到,所以只得草草的结束了我们的第一次交谈。后来,我前后5次去到了他们家中,通过与她的儿子交谈,知道奶奶的老伴儿已于一个月前过世,家中还有奶奶的儿子和上初中的孙女儿。我向他们详细的解释了很多扶贫相关的政策,了解了他们家的一些需求和具体的扶贫发展计划。可能是去的多了,我和奶奶之前有了一些小小的默契,开始懂得彼此要说的一些话。在我第四次去到他们家时,奶奶请我给她拍一张寿像,因为腿脚不便,且距离乡镇较远,奶奶担心自己的身体不好,想要置办一个寿像。老人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我自然是欣然应允,当时就向她保证,等下次带着相机去给她拍照。回城后,我去到单位对面的照相馆,请教老师傅怎么照寿像,老师傅说怎么不带着老人过来照,一定会拍的很好。我给他讲了这个情况,师傅当即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这个扶贫工作真是做的很到位,放心,我一定好好教你,到时候你把拍好的照片带回来,底色我来给你调,包老人家满意。我按照老师傅给我说的一些注意事项,在第四次去到奶奶家时,借了单位的相机给奶奶拍好了照片,还记得当时奶奶高兴的像个孩子,来来回回换了几套衣服让我帮她选,一边拍还一边问我照的怎么样,我说您放心,我一定给您拍的特好看。

 7月12号这天,单位有同事说趁着这几天业务工作不是太忙,去帮扶户家里看看吧,我想着得把给奶奶洗完裱好的`照片送过去,顺便还得看看他们异地搬迁的房子建得怎么样了,于是一拍即合,决定第二天出发。13日一早,我们一行人踏上了行程,到达村里时已经快到中午,经过商议,我们根据路线分了两班,我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去到落水坪村5组帮扶户家中。

 经过了一段长途跋涉,到达扶贫户所在的组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因为我们的帮扶对象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同事想了想说:"我们一起先去山上吧,这会儿天阴沉沉的,看来是要下大雨了,等会儿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再去你那家"。达成一致后,我们通过山间小路上了山,去到了同事的帮扶户家中。刚刚坐下,大暴雨就来了,外面大雨如注,而我们坐的地方,一直飘着小雨,我第一次真实的见到了书中所说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情景。与此同时,这户人家的贫困情况也出乎我的意料,房子很老旧,目光所及之处,看不到一点现代化的东西,但是看得出来主人家很勤劳,无论是家中喂养的猪和鸡,还是一路走来看到的玉米地,无不告诉我们,这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妇女的代表,淳厚朴实,勤俭持家。我就在这种意境里,伴随着雨声,听同事和主人家亲切的拉着家常。

 坐了一个多小时,眼看着雨小些了,我们决定下山,走的时候,同事给主人家塞了两百块钱,我看到她瞬间就红了眼眶,一直说不能要不能要,自己一个残疾人,还不了恩情,能有人这么关心一下她就很好了。同事一直说,我们能够通过精准扶贫认识,也是一种缘分,帮扶一家亲,你就收下吧,自己留着买点小东西,以后我有时间,就会来看你,我们也从旁帮着劝她,推了很久她才收下。

 下山的时候,原来走的那条路已经不能走了,我们决定从另外一条路走到公路边。雨还在下,这时,我的这位同事把自己带着的雨伞让给了同行的另一位同事,他说,起码我年轻些,淋一下没事。我们一行三人顺着被茅草遮盖着的很窄的小路慢慢的下山,说是路,其实宽度仅够一个人穿行,左边是一个高坎,右边是长长的茅草,间或还有许多带刺的树枝,长这么大我是第一次走这么险的路,感觉双腿都在抖,鞋子一直打滑,有些地方甚至一踩就陷下去了。走在我前面的同事,不时提醒我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遇到下不去的地方,会伸手拉我一把。走到公路边时,他说了一句:这种天气的话,她根本出不了门。我慢了一拍才明白过来他说的是那个帮扶户。我的这位同事,在单位多年从事着劳动仲裁工作,也许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平时显得有点不苟言笑。因为工作中的交集不多,仅仅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见到了问个好,然而这次下乡,我却看到了不同于工作中的另一个他,关心他人,敢于担当,既能耐心的陪着帮扶户拉家常,又能在险境时照顾身边的人,给予我们足够的安全感。

 一路磕磕绊绊,我们终于在二十分钟后下了山,虽然带着雨伞,可我们的裤子和鞋子已经完全像是在水里泡过一样。同事已经全身湿透,决定在公路边等我们。我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到我的帮扶户家里,因着前面的山路,我突然觉得现在走的这条路很平坦,连着步伐都轻快许多。在又一轮大雨中,我们终于走到了我的帮扶户家里。奶奶看见我很是高兴,一直说这么大的雨怎么过来了,看看衣服都打湿了,这时的我们因为经过了那条茅草齐腰深的羊肠小道,浑身已经湿透,裤子都能拧出水来,我和同事站在大门口,决定不进去了。奶奶说什么都不肯,喊来她的孙女儿,要她给我们找替换的衣服。同行的同事说,她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一眼就认出你了,看得出来很高兴。因为奶奶听不见,我只好跟小妹妹说,上面还有人在等我们,而且我们浑身湿透,还是不进来坐了。我拿出用塑料口袋包好的照片拿给奶奶看,问她满意不满意,奶奶看了照片脸上笑开了花,说是照的很好,比她自己好看多了。看着老人家开心的笑脸,我的心里也很开心,连带着被雨水淋湿后的不适感都消退了许多。

 告别了热情的奶奶一家人,我们踏上了回城的路,在离奶奶家不远的地方,我去看了下他们家房子的建设情况,房子已经基本建好,相信不久后他们就可以搬进新房子里了。

 从组到村的主公路上,连着几处都因为下午的暴雨发生了滑坡和塌方,我们一路惊险的走到主公路后,不禁为住在山里的人家担忧,如果这样连日的暴雨,村民出行势必有安全问题。

 坐在回城的车上,我不禁想到了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有位扶贫干部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在祖国欣欣向荣的今天,怎么还有这么多贫困的老百姓"?我想,成为贫困户的原因有很多,也许有的人是因为不思上进,但通过这几个月我自己实地的与他们接触,看到更多的,都是一群辛苦劳作、自力更生的可爱的人们。自然环境的恶劣、交通的不便、技术的落后、思想的守旧、甚至疾病等等,都是掣肘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们,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迷茫过、恐惧过,但我们从没退缩过。我们有面对艰难和困苦的决心,也有改变和被改变的勇气。

 在我看来,党中央自上而下开展的扶贫工作,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引导我们的干部职工真正的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这样一来,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眼里变得鲜活、变得动态,不再是从书中或电视里面看到的那样,冰冷而不真实。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明白他们的所需所想。在繁重的农活之余,在每一个琐碎的日常之后,他们也需要倾诉、需要表达、需要有人给他们讲一讲外面的世界,也许只是亲切的与之拉拉家常,都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从他们最需要的小事做起,这样才能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乘着精准扶贫的快车,与他们一起早日实现脱贫梦想。

我的扶贫日志4

 阳春三月,大别山到处山花烂漫,春意盎然。而地处深山里的岳西县青天乡三槐村却是乍暖还寒,寒气袭人。

 3月17日,根据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部署,我和局机关10多名职工,新年后又一次来到青天乡三槐村,深入到各自结对贫困户家中开展"二清楚二明确"活动,即弄清楚家庭状况、弄清楚致贫原因,明确脱贫路子、明确脱贫时间。

 上午10点,我们一行刚到三槐村部,就和等候在这里的村干部与结对户热情地打招呼,相互问长问短,村部顿时热闹起来,一股暖流流淌在大家的心中。

 接着,我们在村会议室召开了简短的见面会,简要地总结与通报了去年来的结对帮扶情况。会上,乡党委书记说,三槐村在县人社局的帮扶下,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都有显著提升;各帮扶干部对贫困户的脱贫、发展一直倾力支持。我代表局党组向结对帮扶贫困户讲述了20xx年所做的帮扶工作,并简要地介绍了20年的计划安排,把我们所做的和准备做的事情,明确告诉大家,让大家清楚明白。这次走访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每个结对干部个人捐资700元,由村两委统一准备了米、油等生活用品,向结对户送上一点心意。

 随后,我们在各自结对贫困户的引导下,深入到他们家中走访慰问。虽然山中坡陡路滑、崎岖难行,但大家精神饱满,亲自背着大米、拎着食用油,步行数公里的山路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实地了解致贫情况,商议具体的帮扶措施。

 三槐村掌形组王贻海户是我的结对户,全家3口人,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靠他做建筑砌匠的一点工资和一点茶桑收入,收入微薄。他家致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上大学,入不敷出,开支较大,家庭很贫困。我和乡党委王书记步行4里多山路来到他家,看到我们来后,王贻海同志热情地接待我们坐下。我向他详细询问了家里情况,认真听听他们有什么具体要求。我很高兴地听说孩子学习很上进,家里目前虽然较困难,但孩子毕业后,就会负担减轻。看到他家空闲地较多,我建议他们今年多养几头黑猪,多种点土产品,我帮助销售,一起共同渡过眼前的困难。王贻海告诉我,今年他准备搞种养业,养殖3头有机黑猪,利用猪粪养泥鳅;准备开挖一口渔塘。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感觉到他家致富很有希望。我当即表示,帮他一起联系项目,让他好好谋划清楚报到村里,叮嘱他保重身体,有什么要求及时和我联系,我会尽力提供帮助的。不知不觉已到中午,老王热情地留我们吃饭,看到他们忙前忙后,不忍多打扰,就告辞返回了村部。回来的路上,踏着新铺的泥土,吃力地爬上山坡,我看到老王家房顶上飘出袅袅炊烟,心里感到暖暖的,心想:春天已经来了,收获硕果的金秋还会远吗?

**《迟来的告白》片长106分钟,该片由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担任专业指导,李彬担纲导演,伊珊担任总制片人,董波、罗米、乔立生、王志鹏、韩福利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退伍军人余穆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来到边远山村邓氏村,成为一名扶贫志愿者,帮助村民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该片已入围2019第三届平遥国际**展“从山西出发”单元。

扩展资料

《迟来的告白》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有理想有担当、小人物大情怀的扶贫英雄形象;探索了企业转型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可能性。

剧中创造性地将当代青年三观转变融入到脱贫攻坚中,展现了年轻干部在伟大的脱贫攻坚中成长、成熟的过程;展示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责任担当。

影片主题鲜明、立意新颖,紧扣脱贫攻坚主旋律,是当下反映脱贫攻坚主题的一部好作品。

—迟来的告白(**)

特征如下:

1、使用“上级要求”、“重要指示”词汇强调对上级指示的执行。

2、强调“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贯彻落实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使用温暖的语言,关注扶贫对象的生活状况,传达出扶贫工作的关爱和温情。

扶贫个人先进 事迹 在整个扶贫建设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扶贫个人先进事迹典范,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扶贫个人先进事迹典范

他1978年参加工作,服过兵役,曾在高峰乡、县纪委、碧城镇和县审计局等地工作过,历任碧城镇纪委书记、副镇长,县审计局党组书记,经过党组织多年培养 教育 ,党性强觉悟高,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 经验 ,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他都以良好的个人素质、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好口碑。他就是县审计局的副处级职级干部x

_

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下基层

2010年12月,x_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己经51岁了,但他退岗不退心,不摆老资格,不摆领导架子,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工作几十年,干累了歇一歇的想法,仍然满怀激情投身工作。面对县审计局一线业务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无条件服从局党组安排,主动分担工作任务,先后担任新农村驻村工作指导员、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护林防火包保联系点工作队员。2015年9月,精准扶贫工作正式启动,县审计局负责挂点黑井镇复隆村委会,黑井镇离县城较远,复隆村委会村落零散、山高坡陡,精准扶贫工作战线拉得又长,因xx同_大怕他吃不消,局里在决定派驻人选时,反复斟酌,迟迟定不下来,他知道后,主动找到局领导承担了这项工作任务,为局领导解决了难题,保证了局里其他工作顺利开展。从此,他开始了两点一线的驻村扶贫工作,奔忙在黑井复隆村各个村落,周末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象一头勤勤恳恳、默默无闻、鞠躬尽瘁的“老黄牛”精心耕耘着自己的土地。

情系群众,真心实意助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他深知这项工作责任重大,也深知这项工作的难度。从2015年9月至今,驻村工作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仍然坚守在扶贫一线,兢兢业业落实好国家这项惠民好政策,没有叫苦叫累,没有向组织提条件、讲理由,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听取村委会干部情况介绍,查阅大量资料,走村入户与结对户交流,了解当地的生活习俗和村民经济来源,认真倾听结对户心中的困扰和期许,并将这些情况详细记录在驻村 日记 上。在驻村走访期间,他了解到复隆村委会辖区有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570户人,共识别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其中县审计局挂包26户,计划2017年全部脱贫。复隆村委会7个自然村没有一个村通水泥路,其中阿瓦村直接不通路,下雨时,农户出行深一脚浅一脚、泥滑路烂,人背马驮成了当地主要的运输工具,道路不通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这些情况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次找到局领导反映情况,通过局里协调,最终将阿瓦村列入通村公路项目,并于2016年4月打通了这条“致富路”。他看到复隆村因无垃圾池,村民到处乱倒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他建议争取资金修建垃圾焚烧炉,村委会班子采纳后,他又积极回局里争取资金5000元,并协助村委会到相关部门争取部份资金,修建2个垃圾焚烧炉,方便村民处理垃圾,使村容村貌得较大改善。“农村要致富,抓好教育是关键”,他一直坚持这个观点,村里有孩子考上大学,他比谁都高兴。当他了解到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大学 毕业 后,一直在家待业的情况,他亲自到家做思想工作,鼓励这名孩子参加公务员和事业人员考试,并动员局包户干部为这名孩子购买相关考试书籍。

履职到位,事无巨细亲自抓

2017年6月,按省委统一安排和部署,为实现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实现“零错评”、“零漏评”、“零错退”,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的要求,各地对贫困户开展动态管理工作,x_分在伏井旧地基片区,当时正处在农忙季节,这项工作又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只能利用晚上到各村组召开户长会和党小组会,每次他都及时赶到主持开会,有一次散会后己经夜深了,突然大雨如注,村组长担心他冒雨摸黑回家不安全,挽留他在村里住下,等第二天再返回村委会,可是第二天己经约好到另一村子开会,他担心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进度,委婉地谢绝村组长的挽留,村委会干部只好跟着他冒着风雨连夜赶回村委会,在返回的路上,皮鞋变水鞋,裤脚变泥管,个个都淋成落汤鸡,但他仍然兴致勃勃的给大家讲笑话,为大家加油鼓劲,为大家解乏。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对各个环节工作严格把关,对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公平公正,保证了复隆村委会动态管理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复隆村有几个村山高坡陡,局干部职工进村入户走访结对户时,x_每次都陪同我们前往走访,在爬山涉水途中,走在山间羊肠小道上,我们走着都心里直打颤,问他怕不怕,他开玩笑说习惯了。实际上,由于年龄大身体不好,每次进村他都走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走到村里。

在阿瓦通村公路建设、村间道路硬化、村活动室建设和伏井村活动室建设期间,为尽早解决村民出行难、无活动场所的问题,他没少跑工地现场,有时一天跑上两三次,村干部和其他驻村干部看他整天风吹日晒,气色也不好,关切的问他累不累,劝他休息几天,他总是说:“村干部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只要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做点实事,再苦点累点不算什么,要是天天过安逸日子不管事,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安逸了。”目前,这些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特别是阿瓦通村公路建成通车,解决了阿瓦村117户446人的安全出行,结束了人背马驮的历史,为整村产业扶贫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出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带病工作,情牵两地无怨悔

参加驻村扶贫工作两年来,复隆村委会7个自然村曲折坎坷的小路上,x_不知走了多少遍,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流了多少汗水,村里哪里有个沟,哪里有棵树,哪个结对户家有多少口人,情况如何,他都记得一清二楚。但却与家人聚少离多,家里的事情,他一样也没能帮上,全部交给了老伴,小女儿住院分娩,他仅仅在产后回家看了一眼,又返回村里继续投入工作。小外孙想爷爷时,总是打电话盯瞩爷爷要注意身体,别忘了吃药。每次爷爷匆匆回家,小外孙总是眼泪汪汪地恳求爷爷不要走。但每个阶段的走访问卷,县审计局挂包的26户基本上都由他一人完成,有时候调查问卷表内容实在太多,村委会干部建议他向单位领导汇报,让领导安排几名年青干部下来帮帮忙,但他总是说审计任务繁重,局里根本抽不出人来,自己晚上多抽出时间加加班就行了。为完成工作任务,有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挑灯工作到午夜12点多,完全忘了自己已经是个58岁且身患糖尿病多年,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的人。每次回单位,我们都感觉他又瘦了一圈,单位组织职工体检时,他的体重让人心疼,1米68的人才有48公斤。尽管如此,他不顾大家的劝说和关心,仍然坚守在驻村扶贫岗位上,直到药物无法控制,他才请假住院治疗,但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倔强的他又及时回到工作岗位。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同样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x_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工作业绩得到全局职工,黑井镇党委政府领导、村委会领导、村民小组长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致好评,得到驻黑井镇扶贫工作全体队员的肯定,他2015、2016连续两年被评选为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员的先进性,他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干工作、 爱岗敬业 作奉献。

 扶贫个人优秀事迹典范

实现全面同步小康是当前一项神圣的政治任务,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她义不容辞地就接手了扶贫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积极投身于全县扶贫攻坚的热潮。

注溪村位于天柱县北部,总面积932平方公里,龙江河穿村而过。全村辖14个自然寨,41个村民小组, 239户贫困户,872人贫困人口,主要以农业为主。

作为基层扶贫干部的她,时刻都提醒自己,虽然岗位非常普通,它却是神圣的、光荣的。必须要尽自身所能,一定要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做出表率。为了解结对贫困户,她利用平时下村工作及节假日的时间,坚持每周入村到户,深入村居小巷,查看“五脏五乱”情况、基础设施状况;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 种植 情况,养殖业发展情况;深入院落查看环境卫生、家畜家禽 饲养 、消防安全隐患;深入家中查看灶台、门窗、床铺及生活,认真对全村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摸底。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找到了注溪村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和制约注溪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心中对注溪村的扶贫工作便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工作思路和相应的脱贫规划。

艰辛的付出换得满满的幸福

回想这半年与贫困群众的亲密接触,她的心有一种酸楚,也有一种甘甜。杨先进是她帮扶的其中一个贫困户,今年55岁,无妻无儿女,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去山上采集药材到集市上销售,基本上只能维持平时必需的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开支。由于是单身汉,没人管着他,引导他,生活没计划,家里一贫如洗。第一次到杨先进家了解到情况时,看到他那脏乱贫困的生活状况,心情顿时狠狠地揪了起来。杨先进住在公路边上一个不到12平米歪歪斜斜的茅皮棚里,站在公路边都能从壁缝中看见他那走动的身影,至今她还清晰的记得,当她坐在满是灰尘的灶台边,穿着一身几个月没洗过的油而发亮的衣服,脏兮兮的手里端着一碗饭,低着头吃的正香,灶上的锅里煮着没有油荤的小白菜。铺在地上几块板子的“床”上,睡得发黑的被子堆成一团,刚下过雨的天气,屋里还有漏雨的痕迹和夹杂潮湿的霉味……。那种情况真让她内心一阵酸楚,心里便想着一定要从生活上帮助他,习惯上纠正他,思想上开导他。回到乡里后立即写了申请,并与村两委沟通协调,为他争取了特殊的民政救济大米、被子、衣服等生活必需用品。同时,乡政府相关领导也亲自到他家实地踏查,确定其为一级危房后,帮他选址建房,以解决他的居住问题。在乡党委政府帮他建设房子的期间,她时常到他家中给他做思想工作,激发他的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时常以他身边的人、周围的邻居、村里的能人为例,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清楚认识到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实现脱贫梦。

几个月后,杨先进如愿的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砖房,再去看望他时,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看着他穿的那身干净的衣服,饱满的精气神和灿烂的笑容,心里十分高兴,久违的幸福与自豪油然而生。看他的厨房,油缸里有油、米缸里也是满缸的米,心便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当她问他最近吃肉了没有,他开心的说道:“吃啦,柜子里还有咧”。听到这句话,她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她知道,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以前跟他说的话他听进去了。

1月26日,气温骤降,迎来了今年第一场雪,交通受阻,她和乡里的4个同事不顾雪天路滑,第一时间步行赶往注溪乡注溪村,去看望自己包扶的贫困户,为他们送去过冬的棉衣棉被。一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怀着急切的心情,来到杨先进家中,看到他穿着两件薄薄的单衣,双手发抖,鼻涕直流,顿时,她的心碎了。他在用颤抖的双手接过被子时,激动万分,情不自禁的连声说道:“下这么大的雪,大老远跑来看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辈子俺算遇上好人啦!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这个冬天再不怕夜里冷了,***好啊,***的干部好啊……,要不然在这个岁数我哪还能住上新房,穿上新衣服,盖上新被子,我们的政府好,是好政府。”临走时还拉着她的手,非要送她一包炒好的花生米。

每到一个贫困户家中,送去棉被的同时,总是详细了解他们近期生产生活状况,特别询问了其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把党的扶贫政策给他们讲解,贫困户们抱着手中的棉被纷纷表示感谢,说道“龙妹你不仅帮扶我们发展生产、修桥铺路,更在寒冬季节送来棉被给我们御寒,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真诚的心赢得真挚的情

在她的备忘录里,有一个叫丽丽的姑娘,丽丽姑娘是她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龙大姐的女儿,通过和龙大姐的交谈中,知道丽丽的生日是阴历12月8日,今年18岁,在县城职校念书。于是,她便记在心里,并悄悄地在手机做了日程上的安排。她18岁生日那天,碰巧在天柱有个会议,便向龙大姐电话致歉,并和龙大姐商量后给她补过一个生日。后来,到了丽丽生日那天,天空晴朗,她有幸请到吴增朝书记和另外几个乡领导及同事一起提着生日 蛋糕 去给丽丽过生日。丽丽收到礼物后开心极了,她由衷的道出了一句肺腑之言:“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也没有谁送过生日礼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听了她那稚嫩真诚的话语,心里就好像那冬日的阳光一般,感到无比的温暖与幸福。

在进屋后,龙大姐把她的亲人介绍认识,并让丽丽叫她“姐姐”,她真诚的感受到她们没把一行当外人,她心里很高兴。寒暄中,她才知道丽丽的大舅、二舅等亲戚也来了几个,她深知,龙大姐邀请他们来,是对我们的尊重,把一行当成了上等的嘉宾,当成她的贵客、亲人。同时,为了款待一行,她爱人还特地请假回来陪一行喝酒,交换发展产业脱贫的意见,产业脱贫的共识便在那喜庆的氛围中达成。

虽然给丽丽过生日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对于贫困群众而言,诸如此类的行动却如同照进他们内心的一缕缕阳光,给他们无限的温暖和关怀。在帮扶龙大姐一家的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只有用真诚的心才能赢得真挚的情,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风雨过后见彩虹

众所周知,扶贫工作艰苦,任务繁重。但她不怕,并且在思想上就已做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现回想她的扶贫工作历程,从初来乍到至精准扶贫工作层层推进过程中,徒步翻山越岭、进村入户、早出晚归,由开始的疲劳到后来的习以为常;虽心有余悸,但有苦有乐。一次次的和贫困群众敞开心扉聊天,一个个乘着点点繁星、踏着月光前行的夜晚让她终身难忘;他人漫步于花前月下之时,她还走在崎岖的乡村山道上;别人进入甜甜梦乡之时,她还在整理各种档案材料,为贫困户的帮扶 措施 、脱贫计划进行设想。虽然工作异常艰辛,有的时候还遇到部分群众不愿意配合工作,在那种情况下有时真的让人有灰心丧气的瞬间想法,精神上感到受挫,思想上感到受打击。但转念想到贫困群众那一户户贫困无奈的家庭,一声声质朴的话语……她知道她所做的工作,群众其实都看在眼里,刻在心坎上,记在他们的人情日记中。

在她帮扶的对象中,有一户是最另人伤脑筋的,本来已经为他定好帮扶措施、为他争取来的政策项目都说好了,结果他又突然变卦,提出另外的要求,去他家还吃闭门羹。想起她自己不辞艰辛多次去他家走访,为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却得到这样的结果,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觉就像是喝下了一大口烈酒,一股辛辣味直冲脑门,她暗暗流了伤心的泪水。但是冷静下来转念一想,没有不对的群众,只有不对的工作 方法 ,群众还不满意是工作方法、工作态度有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沟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她决定再次登门做工作。耐心地听他倾诉,跟他说起工作的诸多难处,在 笔记本 上一一给他算账,讲解政策,最终,他理解了她,接受了她,支持了她,家庭收入不断提高,后来还多次留她在他家吃饭。

在对他的帮扶中,她再次体会到和群众沟通的重要性,工作不仅要耐心、细致地给贫困群众讲解,还要认真倾听贫困群众的想法,有时候他们只是缺乏一个倾听者,当他把他内心的烦闷、苦楚说出来,你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后,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找到帮扶措施的切入点,帮扶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在未来的路上,她将迈着铿锵的脚步,一如既往的在扶贫艰辛的道路上绽放着青春激情的花朵。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典范

xx,中共党员,2001年2月担任河南省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表彰,1998年以来连续四届被选为信阳市人大代表,期间8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xx年被县评为“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xx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员”;xx年被县评为“十佳优秀***员”;2014年被县评为“最美村干部”、“优秀人才”,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位于乡政府西南8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8个村民组,402户,1462人,是张老埠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68人,外出务工人数 600多人;2016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57户,141人,县对口帮扶单位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企业为国源超市。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桥头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57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6万元;新修村组道路45公里,落实项目资金120万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实项目资金60万元;新建生产桥2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x_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5年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莲藕种植,使桥头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桥头村圣岗组贫困户杨运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三,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当莲藕基地落地桥头村时,杨运田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田不肯放松,汪书记通过反复与杨运田算经济账,他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杨运田除了可以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报酬,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100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现在见到杨运田他很有信心的说:“我2016年就能脱贫了”!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 文章 ,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60万只,总收入1500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x_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朱圩组的贫困户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13岁的孩子在小学就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 儿童 ,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采取袁江海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袁江海家帮助照顾卧床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袁江海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帮助,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袁江海介绍在村旁边的水泥零售店,帮助装卸水泥,他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汪书记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发展莲藕种植业和养殖业。

扶贫个人先进事迹典范相关文章:

1 青年岗位典范事迹材料

2 五好文明家庭先进事迹

3 文明学生典范事迹

4 廖俊波同志生平事迹

5 扶贫领导发言稿

你想问的是送给扶贫领导锦旗好不好吧?好。

送给扶贫领导锦旗,不仅是群众对扶贫干部的充分认可,也是对干部的鞭策,能够起到让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进行工作。

锦旗是用彩色绸缎制成的旗子,授给各种竞赛中的优胜者,或者送给团体或个人,表示敬意、谢意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61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