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曹操》中的故事

隐藏在《曹操》中的故事,第1张

记得小学时曾听过这么一首歌,在那时这首歌红遍大街小巷,乃至到了今天,只要有人提起“东汉末年”四个字,一定会有无数人默默接上一句“分三国”。没错,就是那首歌就是林俊杰的《曹操》。

《曹操》,由林俊杰作曲,林秋离填词(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但如果我说出他的其他作品,例如《听海》、《剪爱》、《江南》等等,是不是突然觉得好厉害?我在看到的时候惊呆了……)。一直以来大家可能对歌词的理解就是,这首歌写的是曹操一个人而已,一场全程带特写的独角戏,其实不然,最近我重新听这首歌时突然从歌词中寻到一个隐于暗处的人,是谁?我们先来看歌词: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啰嗦

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的摸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我们并不从头开始讲,先从中间切入。曹操出现的第一个场景,是“独自走下长坂坡”,这里要提一下,长坂坡发生的事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而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曹操南征荆州,刘备逃往江陵,曹操派遣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急袭江陵,在长坂坡追上了刘备,抓住了刘备的两个女儿,夺走了刘备的物资,但还是让刘备给跑掉了。

下一句“曹操不啰嗦,一心要那荆州”,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据《三国志》记载,在刘备开始逃亡之前,当时的荆州之主刘琮就已经向曹操投降:

也就是说,在曹操追击刘备时,荆州已经是曹操的囊中之物了,怎么可能还“一心要那荆州”呢?而且还为了荆州追击刘备?这时候曹操明显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得到荆州后并没有留在襄阳稳定局势,而是一路狂奔一日一夜直追刘备,这种急躁,完全不符合曹操的行事风格。这只能说明,曹操很心急,心急的不是拿下荆州,因为荆州已经到手了,他最心急的,是抓刘备。

没错,隐藏在这首歌背后的人就是刘备!“长坂坡”、“荆州”,无一例外都与刘备有关,曹操和刘备之间究竟有什么纠葛?歌词中已经暗示:“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明明是“儿女情长”,这里却提到“青梅煮酒”的典故,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曹操爱上了刘备,只有这样才解释得通曹操的反常!我可不是胡说,甚至正史中的种种蛛丝马迹都印证了我的想法。

曹操与刘备的初次交手,是插手袁术和袁绍两兄弟的争斗:

徐州那一次相遇,曹操对刘备的态度却很奇怪。

徐州陶谦害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曹操为报家仇而征讨徐州,陶谦向田楷求援,刘备也跑来帮忙,后来因为吕布在曹操后方作乱,于是曹操虽然没有打下徐州也不得不退兵。而刘备也顺势留在了徐州,后来陶谦病逝,刘备成为徐州之主,而曹操也平定了叛乱,并且迎天子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在这一年,曹操居然为刘备上表封侯:

这简直太奇怪了。曹操和刘备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的交情,反而是战场上的对手,甚至刘备还是阻碍曹操报杀父之仇的人,曹操怎么会那么好心?

有人说曹操这么做是为了让刘备对付袁术,但毫无必要啊,难道曹操不这么做,刘备和袁术就打不起来了吗?不可能不打起来,袁术称帝,刘备是汉室宗亲(这也是他前期最大的资本),这是他绝对不能忍的,袁术也必定要抢徐州,两个人从一开始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曹操完全没有必要示恩于刘备,除非曹操完全没有把阻碍自己报仇的刘备当作仇人,因此才做个毫不费力的顺水人情给刘备。

事实上陶谦为什么会死?史书上说是病死的。为什么陶谦死后徐州落到了刘备手里?这是徐州各大势力的选择。那是否有这么一种可能:陶谦,是被刘备害死的,刘备是在精密的谋划下才轻而易举得到了徐州?如此一来,刘备就间接为曹操报了杀父之仇,曹操投桃报李也无可厚非。当然,这个猜测毫无根据,也许曹操另有他的想法也未可知,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更奇怪了。

刘备得到徐州后,吕布前来投奔。之后吕布趁刘备防御袁术时猛地反叛,夺得了徐州,抓住了刘备的老婆孩子,几次战斗后,刘备向吕布求和,要回了老婆孩子。刘备回到小沛后,整顿军队,得兵万余人,吕布终究无法忍受,再次攻打刘备,刘备无奈,只能投奔曹操。

这时,曹操面临一个选择:是否接受刘备?曹操手下的人并不赞成接纳刘备,《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而曹操的回答是:“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在这里,曹操对刘备的态度是暂时不杀,以后再杀。

但事实上从《三国志·先主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不仅不杀刘备,反而对刘备非常之好,不仅将他封为豫州牧,还让他到小沛去收拢自己的部队,给他钱粮和士兵去对付吕布。

后来吕布和袁术结盟,再次攻打刘备,曹操派夏侯惇去救刘备。注意,曹操之前给自家人的说法是刘备暂时不能杀,同时也默认了刘备确实有威胁自己的实力,但在吕布攻打刘备时,曹操却没有在一旁看戏,不仅派遣了夏侯惇去救,更在之后亲自帮助刘备围剿吕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曹操一开始就要打吕布的话,派出的就不应该只是夏侯惇一支部队,说明曹操根本没有攻打吕布的打算,只是为了帮助刘备。之后的围剿或许有新账旧账一起算的意思,但也没有将吕布赶尽杀绝的想法,从吕布求饶后曹操的犹豫就可以看出:

但刘备插嘴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丁原)及董太师(董卓)乎!”曹操点头,杀死了吕布。

这里有一点非常奇怪,在曹操犹豫是否杀死吕布时,开口的不是曹操的谋士,却是刘备,这难道说明刘备的见识比曹操的谋士更高,反应更快吗?不,这说明刘备此时和曹操的关系已经很近了,而这也体现出这次攻打吕布,刘备是有话语权的,在决定战败者吕布的死活时,刘备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这样的举动对曹操来说仿佛非常自然,如果关系没有那么亲近,如果曹操对刘备有所猜忌,刘备一定不敢开口,事实证明那时他们的关系已经非同一般。

这次战役后,刘备跟着曹操回到许都,而曹操和刘备简直只能用情好日密来形容,《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刘备)从曹公还许。表先主(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曹操对刘备几乎是形影不离,这和当初只是暂时不杀刘备的态度大相径庭,发生这样的变化只有一个可能——刘备完全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曹操。

说起刘备的魅力,其实被我们大大地低估了。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我们一点一点来分析: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喜欢打猎、演奏音乐、穿漂亮衣服。这就体现出他的爱好非常广泛,不仅热爱体育锻炼,又有艺术修养,对于穿着也有着极高的审美。不仅如此,刘备“身长七尺五寸”,汉尺一尺约为231cm,一寸约为231cm,但在东汉末年,尺的长短有所增加,一尺约为24cm,所以刘备的真实身高应该是一米八左右。他话少,为人非常有礼貌,一般不发脾气,喜欢结交朋友,身边也从来不缺少朋友。

一个一米八的大帅哥,性格也好,高审美,高情商,懂音乐,会打仗,这样的人恐怕正对上了“马上诗人”曹操的胃口,即使是不怎么爱读书这一点缺憾,对曹操来说反而更亲切。原因是,曹操小时候几乎和刘备如出一辙:

《三国志·武帝纪》中的记载是:“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而《三国志》裴松之的注中引用《曹瞒传》的内容也写道:“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由此可知,曹刘二人爱好相似,性格互补,再加上刘备高大帅气,富有人格魅力,曹操喜欢上刘备也完全情有可原。

后来,当时的车骑将军董承,也是汉献帝的舅舅,找到了刘备,说自己受汉献帝的衣带密诏,要诛杀曹操,请求刘备的帮助,但刘备没有答应。

建安四年十二月,曹操和袁绍已经在官渡对立起来了,大战将起,就在这样的时期,曹操和刘备一起吃饭(根据前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来看,这应该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常,很平常的两个人吃吃饭聊聊天,说不定他们天天都是如此),不知道曹操怎么了,突然就很自然地向刘备表白了:“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这一表白可把刘备给吓到了,自己寄人篱下,突然主人家对自己说:“这世上只有你我二人最是相配,其他人算什么东西。”这是一个什么暗示?这明显是要把自己给收用了啊!这还得了!吓得刘备手里的筷子和勺子都掉了。

刘备回去之后,马上联系董承,同意诛杀曹操,我估计他心里想的是:“不行,再这样下去,我可就要被曹操给……我不能坐以待毙!”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曹操的心估计真的被刘备迷得神魂颠倒了,在袁术想要投奔袁绍时,曹操竟然派刘备前去拦截,刘备心说:“哎呀,本来是想冒险杀你来着,你既然放我走了,那我赶紧跑吧!”马上就反叛逃走了。曹操醒过味来,连忙派刘岱、王忠去追,结果被刘备击败,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的注引用《献帝春秋》的记载,刘备在打败刘岱和王忠后还进行了嘲讽,大概意思是:“像你们这样的废物,来一百个我都不怕,除非曹公亲自来,则鹿死谁手尤未可知。”言下之意,“曹公和你们这些废物比起来,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和他谈笑风生!”

随后,刘备便打算投奔袁绍。

这时候,曹操正在官渡与袁绍对峙,在查出董承与刘备等人的衣带诏密谋后,马上决定向东去追击刘备。建安五年正月,曹操出击,几乎所有人都不赞成,他们一致认为当前的大敌是袁绍,现在袁绍近在眼前,就这样去追刘备,要是被袁绍抄了后路,不就都玩完了吗?曹操的说法是:“刘备是个人杰,此时不追击,必定留下后患,袁绍反应慢,肯定会错过这个机会。”这里需要划重点的是:刘备此时已经是彻彻底底地背叛了曹操,并且曹操还查出了刘备早就暗中图谋自己的性命,这根本是完完全全的小人行径,但在此时此刻,曹操的第一句话竟是夸刘备是个“人杰”!曹操对刘备绝对是真爱啊!

之后,果然曹操亲自出马效果就是不一样,不仅打败了刘备,还俘虏了刘备的老婆孩子以及猛将关羽。但刘备还是跑掉了,跑到了袁绍那边,追也追不上了。

后来,刘备也许是因为太了解曹操,知道袁绍水平差曹操太多,就打算离开袁绍,于是建议袁绍南连刘表,袁绍于是派刘备南下。曹操派蔡阳攻击刘备,但被刘备击败。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第一时间调转枪头,南下攻打刘备,但此时的刘备已经和刘表搭上了线,得到了更多兵力,屯兵新野,并在博望大破夏侯惇和于禁。曹操虽然击败了袁绍,但北方未稳,就放弃继续攻打刘备,转而着手稳定北方的局势。

但这并不代表曹操就把刘备给忘了,在曹操平定北方局势后,第一件事,就是挥兵南下,攻打荆州。夺取刘表的荆州或许是一个目的,但另一个目的,绝对是刘备。一心要拿下荆州的曹操不仅看中的是荆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他的眼中还有刘备,这个知己,这个冤家,所以他才会紧咬着刘备不放。然而最后我们都知道,在赤壁,曹操败了,灰头土脸地回到北方。自此刘备风生水起,曹操却少有动作。

曹操和刘备的蜜月期,是围剿吕布时和围剿吕布后的这段时间,他们发现彼此是如此的相似,在曹操看来,这天下只有刘备和曹操算得上英雄,即使孙权,曹操也看不上眼,只是评价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始终把他当成一个晚辈看,即使优秀,也只是优秀的晚辈,不是英雄。曹刘是知己,正因是知己,所以更知对方容不得自己,如歌中唱道:“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曹刘二人最大的矛盾也就在于“说不清对与错”。在曹操看来,天下已不再是刘家的天下(而是我的天下);而在刘备看来,天下仍然是刘家的天下(更是我的天下)。括号外的矛盾并不影响他们成为知己,但括号内的矛盾却注定他们成为仇敌。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两个英雄,注定是两个人的寂寞,说不清到底是谁对谁错。

  刘备是一个坚韧不拔的英雄。

  说刘备是英雄,许多人可能难以接受。因为在一般人心目中,刘备是很窝囊的。他的本事,一是会跑,二是会哭。这是《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印象。其实这是误解。首先,刘备并非只会跑,只会哭,他还会别的。其次,在那个时代,会跑会哭也不丢人,并不能证明这人就窝囊,就不 是英雄。刘备会跑,曹操就不会跑?曹操狼狈逃窜的记录也不在少数。刘备会哭,曹操就不会哭?曹操号啕大哭的故事也史不绝书。怎么就没有人说曹操窝囊?可见不能这样简单的看问题。跑,要看为什么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就跑得有道理。哭,也要看为什么哭。为朋友的情谊而哭,就哭得不丢人。刘备的跑和哭,就多半是这种情况。

  当然,相对曹操而言,刘备要跑得多一点,哭得多一点,因为他更弱小。刘备出道的时候,除了两个忠心耿耿的兄弟——关羽和张飞,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一文不名。他没有自己的军队,或者说虽然有,也很可怜。刘备初起兵的时候,也是靠财团资助。中山王国(在今河北省定县)的两个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多与之金财”,让他招兵买马。但刘备参加讨伐黄巾的战争,最后也只得了个“安喜尉”的官职。安喜尉就是安喜县(故治在今河北省定县东)的县尉,是个副县 级的公安局局长,可见人马不多。所以刘备经常要向别人借兵。他那两员大将关羽和张飞也等于是光杆司令,只能自己去逞匹夫之勇。

  刘备也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好不容易有那么一两块地盘很快又会失去,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五易其主,四失妻子。从初出江湖到赤壁之战,刘备可谓半生颠沛流离。《三国演义》讲,有一次,刘备曾在酒后悲愤地说:“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这话虽然是演义,却也在理,可以看作他的心里话。

  刘备还没有什么像样的战功。什么“温酒斩华雄”,什么“三英战吕布”,都是罗贯中帮他打的。实际上,赤壁之战前,刘备在战场上每每是落荒而逃,“先主败绩”的记录屡见不鲜。《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征讨他的时候,他认为曹操正在和袁绍作战,不会来打他。等到他亲眼看见曹操的旗帜,便吓得掉头就跑,完全不顾部下死活(见麾旌,便弃众而走),哪里像个英雄?当然,刘备也不是一次胜仗都没打过,史书上也有“数有战功”的记录,但那都是些小仗。事实上,诸侯混战的时候,没有一个军阀是被他消灭的,刘备的战功实在乏善可陈。

  这样的人当然也不会有多大的名气,袁术就曾经极为不屑地说:“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这话是袁术对吕布说的,见于《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和《后汉书•吕布传》。还有一件事情也能说明问题。据《后汉 书•孔融传》,孔融任北海相的时候,被黄巾军包围,无可奈何,派太史慈向当时官任平原相的刘备求援。刘备惊讶地说:“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耶?”马上派出三千救兵。这段话在《三国志•太史慈传》里,是“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三国演义》也这么说。但我以为,《后汉书》的“惊曰”比《三国志》的“敛容答曰”要准确,而且“惊”的背后是“喜”,即“惊喜”。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刘备确实没有名,又很希望有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要啥没啥的刘某人,一个到处求人的刘玄德,所到之处却备受欢迎和款待。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曹操,曹操让他做豫州牧,表他为左将军,“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刘备被曹操打败,投靠袁绍,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父子“倾心敬重”。袁绍和曹操是当时最牛的人,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不把刘备放在眼里的,只有一个袁术。

  那么,刘备为什么会受此待遇呢?

  解释只有一个,就是袁绍、曹操,还有陶谦他们,都认为刘备是英雄。

  曹操曾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也说过“刘备,吾俦也”(刘备,是我的对手啊!)看来,曹操是把刘备当成了自己的对手,一个足以与自己抗衡的人物。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总结“刘备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义”。

  《三国志•陈登传》说,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曾经和刘表一起讨论天下英雄,说到陈登。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陈元龙(陈登字元龙)架子大,不讲礼貌。鄙人到下邳见元龙,元龙半天不和鄙人说话,然后自己去睡大床,让我睡小床。 刘备说,足下素有国士之名,可惜并无国士之实。现在天下大乱,帝王失所,大家都希望足下“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然而足下怎么样呢?“求田问舍,言无可采”,这正是元龙所不齿的,他为什么要和足下说话?这也就是碰上元龙了,还算客气。如果是小人我,恨不得自己睡在百尺高楼,让足下睡在地上,还说什么大床小床!这就是辛弃疾词“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出典。

  《三国演义》读多了,总认为刘备是个忍气吞声的窝囊废,其实不然。实际上,刘备也是个豪气冲天的性情中人,也有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的时候。比方说那个“督邮”,就是刘备打的,不是张飞打的。当然,由于势力小处境差,常常要投靠他人,刘备不可能像曹操那样“笑傲江湖”。同样,由于性格的原因,或者斗争的需要,刘备沉默寡言(少语言),不动声色(喜怒不形于色),不像曹操那样高谈阔论,眉飞色舞,肆无忌惮地表现出英雄本色。但这不等于说刘备就不是英雄。在他那沉默寡言不动声色甚至忍气吞声的背后,仍然荡漾着一股英雄气。这种英雄气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骨子里的。

  刘备的“英雄”,表现为他的坚忍不拔。刘备起兵以来,一直不顺,可以说是“人不窝囊事窝囊”,几乎没过过一天舒心的日子。但我们何曾见过他垂头丧气?只见他屡败屡战。他先是参加讨伐黄巾军的战争,当了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安喜尉,结果被自己一顿鞭子打没了。后来因为和黄巾军打仗“力战有功”,好不容易熬到一个正县级的高唐令(其间丢官一次),又被黄巾军打败,只好去投靠公孙瓒。碰巧陶谦病故,托他代理徐州,却又被吕布驱逐,只好去投靠曹操。以后,又投靠过袁绍和刘表。可以说,赤壁之战前,刘备一直寄人篱下,而且频繁地更换投靠对象,不断地在敌我友之间周旋。换了别人,尤其是那些以英雄自许的人,恐怕早就不耐烦了,甚至早就自杀了。然而刘备却一直隐忍了下来。他甚至短时间地依附过吕布。《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说,当时吕布的部下也看出刘备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便对吕布说,刘备“反复难养,宜早图之”。可惜吕布不听,后来果然死在刘备手上。但是,换一个立场,所谓“反复难养”,不正说明刘备有英雄之志和英雄之魂,因此才不会长时间地甘居人下吗?

  据《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袁绍对刘备有一个评价:“刘玄德弘雅有信义。”这个评价,应该说是准确的。袁绍到底是袁绍,他也并非总是看不清问题。但这个评价,和前面的说法是矛盾的。一个“反复难养”的人,难道可以说是“弘雅有信义”吗?其实这要看对谁。对于投靠对象,刘备确实“反复难养”;对于依靠对象,刘备就“弘雅有信义”了。为什么呢?就因为刘备是一个有英雄之志的人。有英雄之志,就不会甘居人下,也必须不断地调整策略,寻找机会,因此“反复难养”。同样,有英雄之志,就必须团结同志,凝聚力量,也就必须“弘雅有信义”。其实,我们只要指出一个事实就够了:关羽和张飞,可都是当时一等一的人才。而刘备呢?不但一无所有,而且半生坎坷,很长时间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然而这两个人却一直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忠贞不渝,至死不悔,关羽甚至还来了个“千里走单骑”。为什么?就因为刘备“弘雅有信义”。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刘备和关羽、张飞,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关羽和张飞,对刘备则名为事之如兄,实际事之如君。可见维系三人友谊的,就是英雄之义。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这三个人“寝则同床”时,他们的太太在哪里?

  应该说,刘备的能力是不如曹操的,甚至是远远不如。《三国志》里陈寿评价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刘备的能力不如曹操,所以他的基业也就较小。诸葛亮说“先帝每称操为能”,也证明了刘备自己知道曹操能力太强,自己比不上。事实上,刘备这辈子只怕一个人,那就是曹操。前面说过,刘备当年在徐州的时候,曹操去征讨他,他说曹操不会来的,没事儿,大家在这儿坐着,后来人家说你看曹操来了,旗子都看见了,刘备一看见曹操的旗帜掉头就跑,老婆孩子都不要了——他就怕曹操。

  但是,“怕”就能说刘备不是英雄吗?当然不能。古人语“不以成败论英雄”,当然更不能以能力论英雄了。

1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称如果刘禅不行,诸葛可以取而代之。

2煮酒论英雄

三国时,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刘备恐曹操生疑,每天浇水种豆;曹操闻知后,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之大惊失箸。

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雷雨大作,刘备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此时关羽张飞赶到,乃借以脱身。曹操当时是以试探的心理来设宴的,而刘备则诚惶诚恐,希望不要引起曹操的怀疑。

刘备的故意掩饰,使曹操放松了警惕不再疑心刘备,刘备后来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大败曹操,打破了行将大一统的局面,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三国。

3髀肉复生

出自《九州春秋》。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

据记载: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刘表见了,询问何因,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时光飞逝,人即将步入垂老,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

4桃园三结义

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

扩展资料: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益州;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称他为蜀汉先主。

《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1、陶宗仪:备又非人望之所归。周瑜以枭雄目之,刘巴以谁人视之,司马懿以诈力鄙之,孙权以猾虏呼之。

2、杨璟:昔据蜀最盛者,莫如汉昭烈。且以诸葛武侯佐之,综核官守,训练士卒,财用不足,皆取之南诏。然犹朝不谋夕,仅能自保。

3、孙承恩:贤矣昭烈,宽厚弘毅。崎岖立国,仗信履义。推诚任贤,肝胆孚契。顾命数词,可训后世。

4、何良臣:剑用则有术也。法有剑经,术有剑侠,故不可测。识者数十氏焉,惟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超之出手法,其五家之剑庸或有传。此在学者悉心求之,自得其秘也。

5、王夫之:刘先主以汉室之裔,保蜀土,奉宗祧,任贤图治,民用乂安,尚矣。

6、毛泽东曾多次谈论刘备,他认为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刘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56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0
下一篇2024-0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