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六十代横纲白鹏简介

日本第六十代横纲白鹏简介,第1张

  白鹏 翔 (はくほう しょう)

  所属部屋 : 宫城野

  本名 : ムンフバト�9�9ダヴァジャルガル

  しこ名履歴 : 白鹏

  生年月日 :1985年3月11日

  出身地 : モンゴル�9�9ウランバートル

  身高 : 1920cm

  体重 : 1550kg

  生涯战绩 : 350胜131败21休(43场所)

  幕内战绩 : 256胜83败21休(24场所)

  幕内优胜 : 6回

  十両优胜 : 1回

  殊勲赏 : 3回

  敢闘赏 : 1回

  技能赏 : 2回

  金星 : 1个

  得意技 : 右四つ�9�9寄り

  初土表 : 2001年三月场所

  新十両 : 2004年一月场所

  新入幕 : 2004年五月场所

  新三役 : 2005年一月场所

  大関升进 : 2006年五月场所

  横纲升进 : 2007年七月场所

  最高位 : 横纲

  横纲是日本相扑的最高称号,以下九个级别依次为大关、开齐、小结、前头、十两、幕下、三段、序二段和序之口。一旦晋升为横纲,就不能再轻易输掉比赛,如果比赛成绩下降,就会被劝说退役。白鹏翔在刚刚结束的夏季赛事上获得15战全胜的佳绩,并连续两个赛季第三次获得冠军。5月28日横纲审议委员会与会者全体一致决定推荐白鹏晋升横冈,从而结束了四年以来由朝青龙一人独霸横纲称号的局面。朝青龙与白鹏翔在去年3月上演的“千秋乐”大决战,让人至今记忆犹新。此前两人皆是13胜1负,那场决战将决定谁将成为该月的幕内优胜。最终虽然还是经验老道的朝青龙获得了胜利,但白鹏翔从那一战起就异军突起、势不可挡。

  无论是号称史上最强横纲的朝青龙,还是新诞生的横纲白鹏翔,都并非日本生人,而是蒙古人。前者原名达格瓦多杰,后者原名达瓦扎勒格尔,从来自夏威夷的曙太郎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非日本籍的横纲之后,日本本土力士就再难获得横纲头衔。可以说,有“日本国技”之称的相扑运动,其处境是相当尴尬的。据说,当日本本土力士和非本土横纲在决战的时候,很多观战的日本人都相当矛盾,一方面他们赞赏横纲的绝技、希望看到不败的横纲神话,另一方面他们又都为日本本土选手加油鼓劲,希望他们能够击败横纲。今天,随着白鹏的晋升,日本相扑将进入两位非本土横纲双雄对决的时代,不知日本人心理又会怎么想呢。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古老而优秀的民族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的明确记载。

众多史籍和出土文物表明羌族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早进入农牧兼营,且以养羊业著称于世的民族。

古代羌人并不是单一的民族,中国西北部的甘、青地区有众多的部落土著民族,这就是历史上统称为“羌”的民族。

徐中舒在《羌族史》序言中指出:“羌族是古代西戎牧羊人,分布在中国西部各地。

他们原来就是一个农牧兼营的部落,按《说文·羊部》解释:“‘羌’、西戌牧羊人也。

从人,从羊;羊亦声。

”《风俗通》又释:“羌……主牧羊,故‘羌’、从羊、人,因此为号。

”《后汉书·西羌传》还释:羌,“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畜牧为主。

”《羌族史》叙:“实际上羌和姜本是一字,‘羌’从人,作为族之名,‘姜’从女,作为羌人女子姓”。

故章太炎《西南属夷小记》称:“姜姓出于西羌,非西羌出于姜姓”,这说明羌、姜是兴起中国西部最原始的部落之一。

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记载表明,殷商时期,羌人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已经是十分活跃了。

当时奴隶制的殷王朝经常俘虏羌人去当奴隶,可是在殷王朝中却有羌人的首领作官。

公元前1088年之时,周武王以周人为主并联合了羌、蜀、卢等部组成军事联盟,推翻了暴虐的殷纣王朝。

殷商时,羌人活动在西北和中原地区。

大都在河(黄河)、湟(湟水)、洮(洮水)、岷(岷江上游)一带,而以黄河、湟水、赐支河为中心。

公元前5世纪中叶,羌人在与秦人频繁友好的往来和相互影响的基上,开发山林,发展生产,河湟地区出现了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戎分布极广,名称亦繁,至东周以来,以“羌”泛称的诸戎大量涌进中原地区。

公前4世纪末叶,秦献公时起,一部分羌人开始向西南及西北大迁徙,有迁到岷江上游,大渡河和安宁河流域,有的则迁往青藏高原。

公元前206年,汉代封建王朝强盛。

汉武帝时,在甘肃走廊设立了河西4郡,此时仍居在西北的羌人有许多逐渐向内迁徙,附居塞内而与汉族错居,从事农业生产者亦日益增多,私有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地走了封建制度的轨道。

此时羌人,有先零、研种、烧当、封羊、勒姐、女若、广汉、武部等部。

各部落统治阶级互相掠夺。

从汉武帝时起,羌人大量地内附定居,以后逐渐被当地汉族同化。

隋唐以来,岷江上游一带的羌人,处在汉族人民和兴起于雅鲁藏布江域的吐蕃人之间,成为汉族地区和吐蕃联系的纽带,中原的盐、茶、布、生产工具与边区的马匹、药材、皮毛的交易有了很大的发展。

由于政治、经济联系较为密切,这些地区的羌人,从唐朝起就有很大一部分要求“入籍”,成为唐朝管辖的地区,而另一部分则处于吐蕃政权的统治之下,定居岷江上游部分地区。

岷江上游的羌人,据《四川古代史》载,系秦汉及其以后时期从河湟一带迁来的羌人与当地原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今羌民族。

汉代以后,西北部的羌人经过两次较大的迁徙,来到岷江上游地区。

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次是隋唐时期,当时岷江上游已定居着被称为西山(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诸山的统称)诸羌人的羌人部落。

隋唐时期由于吐蕃王朝向东扩展,河湟一带的羌人相继内迁,其中一部分到了岷江上游的茂州一带,这些人逐渐成为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主体民族。

说到岷江上游羌人的来历,在羌族人民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远古时候,羌人曾有一次大迁徙,其中一支后来定居于岷江上游。

此时,羌人的祖先遇到一支“戈基人”;他们身强力壮,羌人与“戈基人”作战,屡战屡败,准备弃地远迁,幸而在梦中得到神的启示,才用坚硬的白云石和木棍作武器,并在颈上系羊毛线作为标志,终于战胜了“戈基人”。

此后,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羌人为报答神恩,奉白云石为最高天神,这种习俗相传至今。

这段传说,实际说明了羌人历史上迁徙的一段真实历史。

这个传说和史书记载及考古资料结合起来印证,就知道氓江上游的羌人最迟在汉代就已定居于此。

岷江上游地区是古代一些民族往来的走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岷江上游和杂谷脑河沿岸,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来又在茂县、汶川等地发现和出土了完整的彩陶等器物,它们与陇西、陇南的马家窖文化类型的器物相似。

据1976年在茂汶县发掘的石棺葬墓及出土文物考证,羌人的先民在秦汉时就已居住、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并已由游牧转为定居生活。

据《羌族简史》叙,从隋唐至宋代,我国境内的羌人,除在岷江上游还有一些聚居的村寨,继续保持着羌人的基本特点外,其它地区的羌人,大都发展为藏缅语系的各族或者先后融合于汉族及其它民族之中。

同源于古代氏羌集团的羌族,崇拜牦牛的同时,也崇拜白石。

四川境内岷江上游阿坝藏族自治州所属的茂县、汶县、理县、黑水一带羌族地区,其民居房顶女儿墙正中或转角处砌筑的塔子“纳萨”顶上,多置有五块、七块、九块不等洁白的石英石。

羌语称之为“阿渥尔”的这些白石,既是色调灰暗的羌族碉房的一种耀眼的装饰。

更是当地羌族群众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物,是神灵的化身,是各种神灵驻足人间的居所。

而中间最大的一块,即为神圣无比的天神“阿爸木比达”的象征。

羌族群众热衷于将白色石块作灰色住居醒目的装饰物,这与羌族源远流长的尚白心理不无关系。

而在洁白的石块上面赋予崇高的神性加以崇拜并形成普遍信仰,这又与广泛流传于羌族中的《羌戈大战》史诗大有关系。

《羌戈大战》是一部描述羌族初期形态的英雄史诗,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史诗以神奇的色彩、高昂的格调描述了有人和神共同参与的羌人与戈基人大战的始末,赞美了羌族祖先的英雄形象及光辉业绩。

生活在岷山草原一带的羌人,突然惨遭从北袭来的魔兵——戈基人的烧杀掳掠,羌人原来的九支宗系被戈基人四处冲散,各自逃生。

曾经得到太阳神传授本领的大哥阿巴白构只得率其子孙避于祈尕山中。

本来通晓天事、神事、人事的阿巴白构,由于逃生途中将羌文经典不慎遗失并被白毛公山羊偷吃了,因此一时“天事人事都茫然”。

此时,戈基人又尾追不舍,羌人只好与戈基人血战于祈尕山间。

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之下,羌人的兵马损失大半,阿巴白构射出的支支神箭,也未能阻止戈基人的猛烈攻击。

羌人惨败的哀号声惊动了始祖木姐,木姐见其子孙遭难,立即从空中抛下三块白石,指令三块白石变成三座雪山,阻挡住戈基人的追击,使羌人得以脱险。

羌人脱险后,在木姐的指引下,来到热滋大草原重建家园,子孙不断繁衍,牛马不断发展,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三年过后,戈基人又来侵犯,阿巴白构只得又率众与其血战于苏脱山上。

由于势均力敌,双方难分胜负。

此时,天神对这场战争进行干预。

由于从不敬神的戈基人偷吃了填满天界的牛而触怒天神,天神便给羌人以白云石、藤条作武器,而将白雪团、麻秆给了戈基人,让双方对打。

结果,戈基人被打败并“大部摔死岩下边”,羌戈大战以戈基人惨败逃亡、羌人获胜重建家园而告终。

为报答神的恩惠,羌人欲向神献祭,但不知神为何物。

民众领袖问:“我们祖先打灭戈基人用何武器?”众答曰:“用坚硬之棍打胜,用白石打灭戈基人。

”领袖云:“白石打灭戈基人,即报白石可也。

”众人称善,各觅一石而返。

于是乎白石便被赋予神性,成为天神阿爸木比达的象征。

文明造就了自由,野蛮造就了苦难;自由孕育着理智,苦难酿造了信仰。

正像希伯来人面对无边无际的磨难和无法逃避的死亡而把求生的希望、幸福的幻想、炽热的情感异化为对万能之主耶和华的信仰一样,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获得天神启示和帮助的羌民族,也自然而然地将生存的欲望、幸福的幻想和炽热的情感异化为对天神阿爸木比达的信仰,将无形的天神以及众多神灵转化为有形的白石并加以虔诚的崇奉,从而形成广泛的白石崇拜现象。

而羌族传统民居建筑上面摆置的象征天神阿爸木比达的白石、实际也就是白石图腾崇拜的一种遗迹。

和岷江上游的羌族群众一样,居住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属冕宁、越西、甘洛一带的藏族群众,也热衷于以白色的石块装饰自己的住居。

用作住居装饰的这三块、五块或七块洁白的石块,被按照大小顺序依次平放在屋脊上,有的也被置于大门的门楣或前墙的窗楣上。

这些白石,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同时也是崇拜的对象。

因此,新居落成时,要请祭司主持专门的宗教仪式,置放这些白石,使之由普通的只有装饰作用的白石,演化成为神圣的具有一定神性的灵物。

这些已经具有神性的白石,除了平时不许随便触摸、乱搬乱动,有求于它时,还需宰杀专门饲养的牛、羊、猪、鸡等制作供品进行祭祀。

说到 与白石的关系,广泛流传于当地藏族民间的神话故事是这样说的;很古很古的时候,宇宙混湘不开,世界万物皆无,惟东方白地出现一片白海和一块白石,天神纽姆阿布见到以后,便吹了一口神气,化作一只白鹏,飞往白石上栖息。

天长日久,白石便怀孕,生下一只猿猴。

之后,这只猿猴又生下了他们的直系祖先。

从此,他们世代崇奉白石为神,并且自称为“布尔日一尔苏”,意即、“‘白石之后”或“来自于白石的人”。

将白石装饰于住居之顶,并赋予神性加以崇拜,这一古 俗由来已久。

羌族、藏族有关神话故事对此的解释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这些神话故事的产生时代均十分久远,也就是说,羌族、藏族白石崇拜观念的产生及其崇拜习俗的形成,至少可上溯至这两个民族形成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而这个时期,正是图腾崇拜盛行的时候,所以,和羌族的白石崇拜一样,冕宁、越西、甘洛一带藏族传统民居上面所装饰的白色石块,也是图腾崇拜的遗迹。

佛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一书关于图腾本质的讨论,引用法国人类学家雷诺归纳的图腾信仰之十二个特征,第十个特征是:“图腾动物能够保护和警示它的部族。

”佛洛伊德也认为:“图腾总是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其守护者;它发布神谕,虽然令人敬畏,但图腾能识得且眷怜它的子民。

”由于图腾具有保护部族成员的作用,信仰它的人们自然也就会视之为保护神,虔诚相信它的神威和力量,毫无保留地置身于它的保护之下,并将图腾象征物或佩带在身上,或安置在家中,以求随时得到图腾的有效保护而免于遭灾罹难。

于是,图腾保护意识又与避邪灵物信仰相互混融,相互揉合,并逐渐演化为人们心目中的避邪灵物,从而将镇压、驱除、威慑、抵御一切侵扰人们日常生活秩序、危害人们耕耘劳作的邪恶污秽的殷切希望,寄托在这些图腾象征物上。

纳西族传统民居宅院大门左右两侧作为董神、塞神象征的锥形石头,羌族碉楼上面作为天神阿爸木比达象征的数块白色石英石等等,除了是一种保存于民居建筑的图腾遗迹,同时,也是由图腾象征物转化为避邪灵物的实际例证。

这种例证。

在别的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也多有遗存。

原名:Monkhbatyn Davaajargal

四股名:白鹏 翔

爱称:dabua

出生月日:1985年3月11日

出生地:蒙古国·乌兰巴托

身高:192cm

体重:160kg

BMI:4340

所属部屋:宫城野部屋

得意技:右四つ、寄り、左上手投げ

头衔:横纲

最高位:第69代横纲

生涯战绩:921胜191败21休(85场所)

幕内战绩:826胜143败21休(66场所)

横纲成绩:632胜73败(47场所)

优胜:幕内最高优胜34回、十两优胜1回

幕内在位:66场所

横岗在位:47场所

大関在位:7场所

三役在位:7场所(关协5场所、小结2场所)

年间最多胜:8次(历代1位)

2007年(74胜16败)、2008年(79胜11败)、2009年・2010年(86胜4败・历代1位)、2011年(66胜9败)、2012年(76胜14败)、2013年(82胜8败)、2014年(81胜9败)

连续6场所胜利:88胜(2010年3月场所~2011年1月场所・历代1位)

通算(幕内)连续越利记录:50场所(2007年1月场所~继续中・历代3位)

幕内连续10胜以上胜越:50场所(2007年1月场所~继续中・历代1位)

幕内连续12胜以上胜越:22场所(2008年7月场所~2012年3月场所·历代1位),17场所(2012年7月场所~继续中・历代2位)

连续幕内优胜:7回(2010年3月场所~2011年5月场所・与朝青龙并列历代1位)

全胜幕内优胜:11回(历代1位) 序号连胜数时间终止力士备注1632010年1月场所14日目~2010年11月场所初日稀势の里2010年3月场所~9月场所4场所连续全胜优胜2432013年3月场所初日~2013年7月场所13日目稀势の里2013年3月场所~5月场所2场所连续全胜优胜3332009年1月场所11日目~2009年5月场所13日目琴欧洲2009年3月场所全胜优胜4302009年9月场所7日目~2010年1月场所6日目把瑠都2009年11月场所全胜优胜5252007年3月场所千秋乐~2007年7月场所9日目琴光喜2007年5月场所全胜优胜6242014年11月场所7日目~连续中  2015年1月场所全胜优胜7232010年11月场所3日目~2011年1月场所10日目稀势の里  同上表,20以上连胜7回、30以上连胜4回、40以上连胜2回。

2010年7月14日,白鹏获得第35连胜,列历史第4,相信他将来还有机会打破前辈们的记录。

2010年7月名古屋场所结束,达成47连胜,列历史第3,并连续三次以全胜战绩优胜,成为日本相扑史上第一位连续三次以全胜优胜的选手。

2010年相扑九州场所的第二日白鹏被日本出身的相扑选手稀势の里推出场子,至此白鹏的连胜纪录已达到63连胜,这是日本相扑史上第二并且是很难超越的纪录。比赛刚结束台下掌声和叹息声同时响起,观众为稀势の里叫好的同时替白鹏可惜,再有7次胜利就能成为日本相扑史上连胜最多的选手。赛后白鹏可惜的心情溢于言表并说“主要是想赢的心理太强,导致了自己的疏忽,会继续努力。”

2015年1月场所,15天的比赛中全胜优胜,打破了大横纲大鹏保持了44年之久的生涯32次优胜的纪录,成为历代第一人。

1、木鼓舞

木鼓舞是谷江方白(苗语汉音,或译反排)苗族的祭祀性舞蹈。以木鼓为唯一的伴奏乐器,鼓手敲击,形成复杂多变的舞调。节奏为四、六拍。以胯为支点,头、肩、手、腰、腿 、脚扭摆、甩动、踢蹬,转体自然,常以急速逆转形成强烈对比。

木鼓舞的最大特色是狂,处处强调动作的粗犷奔放,洒脱豪迈,如狂飚林柿,飞瀑坠崖。木鼓舞所表现的是苗族祖先迁徙途中披荆斩棘,勇住直前的艰难历程与精神。舞者多为青年男女;围鼓而舞,且舞且旋。人多则内外数圈,女在内,男在外。且疲者可下场休憩,新来者可随时加入。

2、古瓢舞

“古瓢舞”是流行于丹寨县雅灰地区苗族村寨中带有祭祀和自娱性质的最古老、最原始的舞蹈。古瓢舞用古瓢琴伴奏而得名,古瓢琴用松木雕成,状似家用水瓢,琴的面板有四个音孔,一根音柱,音柱由板面直插入共鸣箱。古瓢琴既是男青年们舞蹈时手上的道具,也是舞蹈中的唯一伴奏乐器。

3、踩鼓舞

“踩鼓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同时也是祭祀舞蹈。伴奏的乐器为铜鼓和木鼓。舞者一般围成圈,内圈女性,中心置一大鼓,由一至二人手持鼓棒击鼓,舞者面向圈内,随鼓点节奏,缓慢变换不同的舞步,双手自然摆动,闻鼓而舞。

4、板凳舞

“板凳舞”是苗族纯自娱性酒后热情奔放的、寓体育运动于舞蹈的形式之一。由一人或数人持板凳相击为鼓点,众人围于外而舞。鼓点多采用4/4、3/4拍节奏,众人时而聚拢,时而散开,且舞蹈动作较大,显得粗犷、豪放、激扬,表现了苗族人民豪放、热情好客的气质。

5、苗族芦笙舞

“芦笙舞”是黔东南苗族中带有祭祀和自娱性质的最普及的舞蹈,男女老少都会,并由此而形成苗族人民独特的生活美学观念。那些能歌善舞的男女青年被看作是智慧聪明的,反之则认为没有出息。

6、多耶舞

多耶是一种大型的歌场对唱舞蹈。侗语“多”有唱、舞等含意,“耶”是一领众和的歌曲。多耶是数十上百男女青年围在一个场中的对歌舞蹈。早在宋代,就曾有“辰、沅、靖州……。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前导之”的记载。

7、赐鱼舞

赐鱼舞是在“拾官人”活动中所跳的一种原始渔猎舞蹈。装扮原始人者手持一夹着腌鱼的木棍冲着看热闹的某一人跳着武术性的原始舞蹈。这人就必须走进场来与原始人同舞,双方舞到脚步、头姿、手势相合时,“原始人”夹的腌鱼正好落到对方口中为止。

这时“原始人”又去夹鱼赐与另外的人。若双方步调不一致,一场赐鱼舞要很久才能结束,因此。很多侗寨绝大多数青年男子都会跳这种武术性的舞蹈。

8、狮子舞

是侗族人在春节期间举行的一种舞蹈活动,主要分庆贺舞、戏狮舞和绿狮舞三种形式。庆贺舞是舞狮队在节庆之日舞着狮子挨门贺喜。狮子到达一家门前,主家用竹竿举着鞭炮鸣放迎接。狮子随即在门前跳着喜庆舞。主人赐红包钱,狮子以嘴含之,然后致谢。伏地叩拜,后退三步告辞。另去别家庆贺。

9、龙灯舞

是正月举行的一种庆贺活动。舞龙身者脚步一致,手势谐调,与舞龙头者动作吻合,使所舞的龙跟着龙宝进行飞舞翻腾各种动作,到各家门前庆贺。

10、侗族芦笙舞

芦笙舞跟笙曲一样多已消失,现流传的主要分表演性舞蹈和赛场狂欢舞两类。表演舞蹈舞主要表现在脚步变化多样,在笙曲由一个音段转到另一个音段时,上身与头部和持笙的手及臂部随着一个右摆的舞姿变化。

这种笙舞主要是笙队自己在舞笙吹奏或在进行曲中缓步入场的芦笙舞蹈。芦笙的狂欢舞蹈是在赛笙坪上举行的大型性芦笙舞蹈。这种芦笙舞蹈节奏强烈,动作迅猛,感情奔放,犹如雷鸣电闪、狂风卷刮,气氛如火,十分热烈。

扩展资料:

民族舞蹈发展历程(原始阶段):

一、原始舞蹈

原始舞蹈是“劳动者的动作的单纯的再现”.《尚书》中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意思是拍打着石刀、石斧之类的劳动丁具作为伴奏.化裴成各种野兽的人群翩翩起舞。

《吕氏春秋》中也有一段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舞者拿着牛的尾巴,跺着脚边舞边唱。舞蹈实际上是原始人类劳动场面的虚拟性再现。亦见于彩陶盆上的原始集体舞。

二、巫舞

“巫”字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是一个人展开双手,各执牛尾而舞的样子。据说夏禹曾亲自编舞。到商代.成汤也善跳巫舞.宫廷流行“巫风”。春秋战国时期.楚地巫风极盛.美丽的女艰扮演成云神、水神、山神等,载歌载舞,场面宏大而隆重。

-民族舞蹈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古老而优秀的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的明确记载。众多史籍和出土文物表明羌族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早进入农牧兼营,且以养羊业著称于世的民族。

  古代羌人并不是单一的民族,中国西北部的甘、青地区有众多的部落土著民族,这就是历史上统称为“羌”的民族。

  徐中舒在《羌族史》序言中指出:“羌族是古代西戎牧羊人,分布在中国西部各地。他们原来就是一个农牧兼营的部落,按《说文·羊部》解释:“‘羌’、西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风俗通》又释:“羌……主牧羊,故‘羌’、从羊、人,因此为号。”《后汉书·西羌传》还释:羌,“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畜牧为主。”《羌族史》叙:“实际上羌和姜本是一字,‘羌’从人,作为族之名,‘姜’从女,作为羌人女子姓”。故章太炎《西南属夷小记》称:“姜姓出于西羌,非西羌出于姜姓”,这说明羌、姜是兴起中国西部最原始的部落之一。

  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记载表明,殷商时期,羌人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已经是十分活跃了。当时奴隶制的殷王朝经常俘虏羌人去当奴隶,可是在殷王朝中却有羌人的首领作官。公元前1088年之时,周武王以周人为主并联合了羌、蜀、卢等部组成军事联盟,推翻了暴虐的殷纣王朝。

  殷商时,羌人活动在西北和中原地区。大都在河(黄河)、湟(湟水)、洮(洮水)、岷(岷江上游)一带,而以黄河、湟水、赐支河为中心。

  公元前5世纪中叶,羌人在与秦人频繁友好的往来和相互影响的基上,开发山林,发展生产,河湟地区出现了农业。春秋战国时期,戎分布极广,名称亦繁,至东周以来,以“羌”泛称的诸戎大量涌进中原地区。公前4世纪末叶,秦献公时起,一部分羌人开始向西南及西北大迁徙,有迁到岷江上游,大渡河和安宁河流域,有的则迁往青藏高原。

  公元前206年,汉代封建王朝强盛。汉武帝时,在甘肃走廊设立了河西4郡,此时仍居在西北的羌人有许多逐渐向内迁徙,附居塞内而与汉族错居,从事农业生产者亦日益增多,私有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地走了封建制度的轨道。此时羌人,有先零、研种、烧当、封羊、勒姐、女若、广汉、武部等部。各部落统治阶级互相掠夺。从汉武帝时起,羌人大量地内附定居,以后逐渐被当地汉族同化。

  隋唐以来,岷江上游一带的羌人,处在汉族人民和兴起于雅鲁藏布江域的吐蕃人之间,成为汉族地区和吐蕃联系的纽带,中原的盐、茶、布、生产工具与边区的马匹、药材、皮毛的交易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政治、经济联系较为密切,这些地区的羌人,从唐朝起就有很大一部分要求“入籍”,成为唐朝管辖的地区,而另一部分则处于吐蕃政权的统治之下,定居岷江上游部分地区。

  岷江上游的羌人,据《四川古代史》载,系秦汉及其以后时期从河湟一带迁来的羌人与当地原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今羌民族。汉代以后,西北部的羌人经过两次较大的迁徙,来到岷江上游地区。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次是隋唐时期,当时岷江上游已定居着被称为西山(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诸山的统称)诸羌人的羌人部落。隋唐时期由于吐蕃王朝向东扩展,河湟一带的羌人相继内迁,其中一部分到了岷江上游的茂州一带,这些人逐渐成为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主体民族。说到岷江上游羌人的来历,在羌族人民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远古时候,羌人曾有一次大迁徙,其中一支后来定居于岷江上游。此时,羌人的祖先遇到一支“戈基人”;他们身强力壮,羌人与“戈基人”作战,屡战屡败,准备弃地远迁,幸而在梦中得到神的启示,才用坚硬的白云石和木棍作武器,并在颈上系羊毛线作为标志,终于战胜了“戈基人”。此后,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羌人为报答神恩,奉白云石为最高天神,这种习俗相传至今。这段传说,实际说明了羌人历史上迁徙的一段真实历史。这个传说和史书记载及考古资料结合起来印证,就知道氓江上游的羌人最迟在汉代就已定居于此。

  岷江上游地区是古代一些民族往来的走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岷江上游和杂谷脑河沿岸,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来又在茂县、汶川等地发现和出土了完整的彩陶等器物,它们与陇西、陇南的马家窖文化类型的器物相似。据1976年在茂汶县发掘的石棺葬墓及出土文物考证,羌人的先民在秦汉时就已居住、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并已由游牧转为定居生活。据《羌族简史》叙,从隋唐至宋代,我国境内的羌人,除在岷江上游还有一些聚居的村寨,继续保持着羌人的基本特点外,其它地区的羌人,大都发展为藏缅语系的各族或者先后融合于汉族及其它民族之中。

  同源于古代氏羌集团的羌族,崇拜牦牛的同时,也崇拜白石。

  四川境内岷江上游阿坝藏族自治州所属的茂县、汶县、理县、黑水一带羌族地区,其民居房顶女儿墙正中或转角处砌筑的塔子“纳萨”顶上,多置有五块、七块、九块不等洁白的石英石。羌语称之为“阿渥尔”的这些白石,既是色调灰暗的羌族碉房的一种耀眼的装饰。更是当地羌族群众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物,是神灵的化身,是各种神灵驻足人间的居所。而中间最大的一块,即为神圣无比的天神“阿爸木比达”的象征。羌族群众热衷于将白色石块作灰色住居醒目的装饰物,这与羌族源远流长的尚白心理不无关系。而在洁白的石块上面赋予崇高的神性加以崇拜并形成普遍信仰,这又与广泛流传于羌族中的《羌戈大战》史诗大有关系。

  《羌戈大战》是一部描述羌族初期形态的英雄史诗,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史诗以神奇的色彩、高昂的格调描述了有人和神共同参与的羌人与戈基人大战的始末,赞美了羌族祖先的英雄形象及光辉业绩。生活在岷山草原一带的羌人,突然惨遭从北袭来的魔兵——戈基人的烧杀掳掠,羌人原来的九支宗系被戈基人四处冲散,各自逃生。曾经得到太阳神传授本领的大哥阿巴白构只得率其子孙避于祈尕山中。本来通晓天事、神事、人事的阿巴白构,由于逃生途中将羌文经典不慎遗失并被白毛公山羊偷吃了,因此一时“天事人事都茫然”。此时,戈基人又尾追不舍,羌人只好与戈基人血战于祈尕山间。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之下,羌人的兵马损失大半,阿巴白构射出的支支神箭,也未能阻止戈基人的猛烈攻击。羌人惨败的哀号声惊动了始祖木姐,木姐见其子孙遭难,立即从空中抛下三块白石,指令三块白石变成三座雪山,阻挡住戈基人的追击,使羌人得以脱险。羌人脱险后,在木姐的指引下,来到热滋大草原重建家园,子孙不断繁衍,牛马不断发展,出现一片繁荣景象。三年过后,戈基人又来侵犯,阿巴白构只得又率众与其血战于苏脱山上。由于势均力敌,双方难分胜负。此时,天神对这场战争进行干预。由于从不敬神的戈基人偷吃了填满天界的牛而触怒天神,天神便给羌人以白云石、藤条作武器,而将白雪团、麻秆给了戈基人,让双方对打。结果,戈基人被打败并“大部摔死岩下边”,羌戈大战以戈基人惨败逃亡、羌人获胜重建家园而告终。为报答神的恩惠,羌人欲向神献祭,但不知神为何物。民众领袖问:“我们祖先打灭戈基人用何武器?”众答曰:“用坚硬之棍打胜,用白石打灭戈基人。”领袖云:“白石打灭戈基人,即报白石可也。”众人称善,各觅一石而返。于是乎白石便被赋予神性,成为天神阿爸木比达的象征。

  文明造就了自由,野蛮造就了苦难;自由孕育着理智,苦难酿造了信仰。正像希伯来人面对无边无际的磨难和无法逃避的死亡而把求生的希望、幸福的幻想、炽热的情感异化为对万能之主耶和华的信仰一样,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获得天神启示和帮助的羌民族,也自然而然地将生存的欲望、幸福的幻想和炽热的情感异化为对天神阿爸木比达的信仰,将无形的天神以及众多神灵转化为有形的白石并加以虔诚的崇奉,从而形成广泛的白石崇拜现象。而羌族传统民居建筑上面摆置的象征天神阿爸木比达的白石、实际也就是白石图腾崇拜的一种遗迹。

  和岷江上游的羌族群众一样,居住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属冕宁、越西、甘洛一带的藏族群众,也热衷于以白色的石块装饰自己的住居。用作住居装饰的这三块、五块或七块洁白的石块,被按照大小顺序依次平放在屋脊上,有的也被置于大门的门楣或前墙的窗楣上。这些白石,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同时也是崇拜的对象。因此,新居落成时,要请祭司主持专门的宗教仪式,置放这些白石,使之由普通的只有装饰作用的白石,演化成为神圣的具有一定神性的灵物。这些已经具有神性的白石,除了平时不许随便触摸、乱搬乱动,有求于它时,还需宰杀专门饲养的牛、羊、猪、鸡等制作供品进行祭祀。说到藏人与白石的关系,广泛流传于当地藏族民间的神话故事是这样说的;很古很古的时候,宇宙混湘不开,世界万物皆无,惟东方白地出现一片白海和一块白石,天神纽姆阿布见到以后,便吹了一口神气,化作一只白鹏,飞往白石上栖息。天长日久,白石便怀孕,生下一只猿猴。之后,这只猿猴又生下了他们的直系祖先。从此,他们世代崇奉白石为神,并且自称为“布尔日一尔苏”,意即、“‘白石之后”或“来自于白石的人”。

  将白石装饰于住居之顶,并赋予神性加以崇拜,这一古老习俗由来已久。羌族、藏族有关神话故事对此的解释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这些神话故事的产生时代均十分久远,也就是说,羌族、藏族白石崇拜观念的产生及其崇拜习俗的形成,至少可上溯至这两个民族形成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而这个时期,正是图腾崇拜盛行的时候,所以,和羌族的白石崇拜一样,冕宁、越西、甘洛一带藏族传统民居上面所装饰的白色石块,也是图腾崇拜的遗迹。

  佛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一书关于图腾本质的讨论,引用法国人类学家雷诺归纳的图腾信仰之十二个特征,第十个特征是:“图腾动物能够保护和警示它的部族。”佛洛伊德也认为:“图腾总是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其守护者;它发布神谕,虽然令人敬畏,但图腾能识得且眷怜它的子民。”由于图腾具有保护部族成员的作用,信仰它的人们自然也就会视之为保护神,虔诚相信它的神威和力量,毫无保留地置身于它的保护之下,并将图腾象征物或佩带在身上,或安置在家中,以求随时得到图腾的有效保护而免于遭灾罹难。于是,图腾保护意识又与避邪灵物信仰相互混融,相互揉合,并逐渐演化为人们心目中的避邪灵物,从而将镇压、驱除、威慑、抵御一切侵扰人们日常生活秩序、危害人们耕耘劳作的邪恶污秽的殷切希望,寄托在这些图腾象征物上。纳西族传统民居宅院大门左右两侧作为董神、塞神象征的锥形石头,羌族碉楼上面作为天神阿爸木比达象征的数块白色石英石等等,除了是一种保存于民居建筑的图腾遗迹,同时,也是由图腾象征物转化为避邪灵物的实际例证。这种例证。在别的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也多有遗存。

  白鹏 翔 (はくほう しょう)

  所属部屋 : 宫城野

  本名 : ムンフバトダヴァジャルガル

  しこ名履歴 : 白鹏

  生年月日 :1985年3月11日

  出身地 : モンゴルウランバートル

  身高 : 1920cm

  体重 : 1550kg

  生涯战绩 : 350胜131败21休(43场所)

  幕内战绩 : 256胜83败21休(24场所)

  幕内优胜 : 6回

  十両优胜 : 1回

  殊勲赏 : 3回

  敢闘赏 : 1回

  技能赏 : 2回

  金星 : 1个

  得意技 : 右四つ寄り

  初土表 : 2001年三月场所

  新十両 : 2004年一月场所

  新入幕 : 2004年五月场所

  新三役 : 2005年一月场所

  大関升进 : 2006年五月场所

  横纲升进 : 2007年七月场所

  最高位 : 横纲

  横纲是日本相扑的最高称,以下九个级别依次为大关、开齐、小结、前头、十两、幕下、三段、序二段和序之口。一旦晋升为横纲,就不能再轻易输掉比赛,如果比赛成绩下降,就会被劝说退役。白鹏翔在刚刚结束的夏季赛事上获得15战全胜的佳绩,并连续两个赛季第三次获得冠军。5月28日横纲审议委员会与会者全体一致决定推荐白鹏晋升横冈,从而结束了四年以来由朝青龙一人独霸横纲称的局面。朝青龙与白鹏翔在去年3月上演的“千秋乐”大决战,让人至今记忆犹新。此前两人皆是13胜1负,那场决战将决定谁将成为该月的幕内优胜。最终虽然还是经验老道的朝青龙获得了胜利,但白鹏翔从那一战起就异军突起、势不可挡。

  无论是称史上最强横纲的朝青龙,还是新诞生的横纲白鹏翔,都并非日本生人,而是蒙古人。前者原名达格瓦多杰,后者原名达瓦扎勒格尔,从来自夏威夷的曙太郎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非日本籍的横纲之后,日本本土力士就再难获得横纲头衔。可以说,有“日本国技”之称的相扑运动,其处境是相当尴尬的。据说,当日本本土力士和非本土横纲在决战的时候,很多观战的日本人都相当矛盾,一方面他们赞赏横纲的绝技、希望看到不败的横纲神话,另一方面他们又都为日本本土选手加油鼓劲,希望他们能够击败横纲。今天,随着白鹏的晋升,日本相扑将进入两位非本土横纲双雄对决的时代,不知日本人心理又会怎么想呢。

表演了,日本相扑协会宣布,将举办为期两天的比赛,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文化计划的一部分。为了向海外游客介绍这项博大精深的日本传统运动,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相扑大赛将于8月12日至13日在两国国技馆举行,在奥运闭幕式之后,紧接着给世界各国人民奉献相扑的视觉盛宴。

比赛期间,赛场上的公共广播将以日语和英语进行广播,由相扑运动精英幕府分部的摔跤手进行比赛。该协会预计每天约有7000名观众,该协会表示,轮椅使用者可以进入观看区域。

相扑冠军白鹏表示,今年的奥运会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他的父亲吉格丁·蒙克巴特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为蒙古搏斗。日本大相扑界史上最多43次冠军的蒙古国出身横纲力士白鹏已取得日本国籍,父亲曾代表蒙古获墨西哥奥运会自由摔跤银牌。白鹏表示:“”我想在东京观看伟大的成就(在奥运会上),希望相扑能够进入奥运会。”这位34岁的相扑巨星在也将在东京奥运火炬接力中奔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723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4
下一篇2024-0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