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手指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第1张

这篇课文详细的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说明了五根手指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课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观点。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扩展资料: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艺术趣味》《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

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笼,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

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会议》和《我的儿子》。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散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护生画集》(共9部)等。

《白鹅》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四年级课文、《竹影》被编入初中一年级课文,《手指》被编为初中、小学六年级课程。散文集《活着本来单纯》、《无用之美》丰子恺聊绘画,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参考资料:

——手指

自《你是我的荣耀》开播以来就论题不断好评不断。

播出6天后,连续获得5天的热度以及播放量的冠军,可见这部剧符合了绝大部分观众的口味,而且在第六天也早早的占有了榜首的方位。

假设说这部剧的火爆是因为尖端装备导致的“正常现象”,那么就真实疏忽了剧情中的爱好。

我们先简单回想一下电视剧中男女主角的人设;

由迪丽热巴扮演的女主角乔晶晶;

她是一位娱乐圈的明星,具有傲人的颜值以及财富,而且打一打游戏就能把财富赚到手,许多人将这种情况视为“希望”。

由杨洋扮演的男主角于途;

他是一位航天科研人员,高颜值、高智商、高学历,甚至随意一个游戏拿过来都比一般人玩得好,但是他没钱又显得很实践。

假设说乔晶晶是希望,于途是实践,那么希望与实践能够结合就是这世上最完美的作业。

但是这部电视剧却让你在品味喜悦的时分,无时不刻地在提示你痛苦一直伴随左右。

当你认为乔晶晶的日子夸姣时;

不要忘掉她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甚至爱情都无法自行分配,而且在作业方面也会晤临着严苛的比赛。

当你认为于途的作业“高大上”时;

却不曾知晓他们科研人员没有优厚的待遇,也相同没有肯定的自由,长期的加班以及日夜劳累都为他们的日子带来了许多费事。

所以人无完人,也相同没有完美的故事。

乔晶晶喜欢于途,从高中起就喜欢他,而且向于途表达,但是遭到了回绝。虽然被回绝,但是这份爱情却在心里埋藏了10年。

10年后的一个关键将两人再次紧紧地联络在了一起,爱情的火花在两人之间恣意地迸发着,二人好像又面临着一次香甜的表达。

但是,假设这次表达假设再次被拒,应该心爱乔晶晶仍是于途呢?

对于爱情,这种10年未变的爱情是香甜的、是值得赞颂的,但是这份香甜又在于途身上表现得危如累卵。

因为他的前辈关在因为劳累过度患癌住院,他与妻子那种即将生离死别在于途的眼中显得分外扎眼,让他对爱情从巴望变成了奢求;

不只关在提示了他,科研所的胡所长爱人也在探病时,表现出与胡所聚少离多的抱怨;

种种迹象表明,于途在爱情上的挣扎现已接近溃散。

另一方面,一想到乔晶晶埋藏了10年的爱情或许又要付诸东流,心中不免有些颤抖。

但是对待爱情,乔晶晶更加勇敢,不管成功与否都能勇敢地说出来。

于途在她的心中更像是星斗大海中那颗虽然不是最亮,但肯定是最招引她的星星。为了这颗“星星”,她能够不顾及自身被曝光的风险,一起去看**、去吃饭哪怕是吵架。

抛开这部电视剧的各项长处,我更倾向于剧情,因为剧中在爱情对立的设置上显得三观很正确,不是什么小三插足、拜金等等。

当然,这部剧的格式不只是谈情说爱,在爱情主线上还加入了热议论题,那就是娱乐圈与科研人员的收入不成正比的议题。

有数据显现,科研人员在2016年至2018年的年薪仅从9万增加至12万;

而在2018年范姓女演员被曝出偷税,罚款就现已几个亿;

这样的作业虽然凸显出来不公,但更加体现出科研人员一心为国的抱负。

单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像更该被心爱的应该是剧中的于途,因为他不只要为抱负的航天事业斗争劳累,还要为没钱给女朋友买礼物而担心悲伤。

你对这部剧的剧情怎么看?假设乔晶晶再次表达被拒,你觉得该心爱谁呢?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古往今来,美貌出众的女子大多命运多舛,并非东风无情,只能自叹命苦。

民国时期的上海滩,灯红酒绿,鱼龙混杂,帮派林立。其中不乏杜月笙、黄金荣这样的青帮大佬,更有周璇、王人美、阮玲玉这样的绝世佳人。

当时,上海媒体曾评选过上海滩十大美人,有着“冻龄女神”之称的蒋梅英名列榜首。

评选时,蒋梅英已经年近花甲,依然冰肌玉骨、秀色可餐,皮肤白皙光滑,吹弹可破。俨然和三十多岁的**毫无分别。“冻龄女神”因此而得名。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蒋梅英可谓是家喻户晓,当时风靡上海的“美丽牌”香烟,封面上印的就是蒋梅英。

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因为美貌,她吸引了无数的追求者,在其62岁那年,还有一位26岁的小伙倾心与她,正因为这个小伙,给她招来了杀身之祸。

01出身富家,旖旎美人

1913年,蒋梅英生于浙江镇海的一个富商家庭,后来随父母迁居上海。她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加之父母的悉心教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到了上学的年纪时,父亲将她送到了著名的圣玛利亚女中就读,女作家张爱玲曾就读于此。在学校里,蒋梅英饱读诗书,拥有了丰富的学识,相对于传统的大家闺秀,在她的身上,更增添了一份书香气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风靡校园的少女如出水芙蓉一般,出落得楚楚动人,令人心生怜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白富美”。

因为形象和气质俱佳,蒋梅英成为了一名模特。让她走进大众的视野中,源自于她代言了“美丽牌”香烟。她凭借着傲人的身姿和俊俏的脸庞,收获了无数男人的心。

后来上海滩出现了很多的旗袍美女画像,几乎都是在模仿蒋梅英。

这样一位旧上海标准的美人儿,引来了无数富家公子的追捧,但蒋梅英性格腼腆,骨子里是一个很保守的女孩,从不屑与这些富家公子来往,更不喜欢出入各式交际场合,很多追求者甚至一面难求。

0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与名利相比,她更向往着找一个有学问、有内涵的另一半,这样才会有共同的语言,过上她想要的生活。

在二十岁那年,在父亲的安排下,她认识了一个名叫周君武的男孩,他性格开朗,满腹经纶,两人算是情投意合,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蒋梅英婚后的生活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反而平平淡淡,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懂得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琴瑟和鸣,倒也其乐融融,并育有一儿一女。

随着儿女的出生,她很少在外面抛头露面,将精力放在了家庭上,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两人在一起生活了35年。

在其58岁时,丈夫因病去世,安葬好丈夫后,她选择一个人独自生活,并且从未动摇过。

由于多年家境优越,她很注意保养自己,即使快到了花甲之年,仍然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蒋梅英在经历丧夫后,又引来了很多的追求者,但她恪守妇道,对丈夫从一而终。

03岁月沉淀,孑然一身

在蒋梅英62岁时,有一位追求者很特别,他叫周荣鹤,年龄只有26岁。早在童年时,周荣鹤便迷恋上了蒋梅英,多年之后,他依然难以忘怀。

俩人一次偶然的邂逅,让周荣鹤隐藏在内心多年的情愫,终于可以得到释放,因为周荣鹤是负责蒋梅英家周围的一名片警,所以他更有机会接近蒋梅英。

随后,周荣鹤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蒋梅英果断严词拒绝。一是年龄相差太大,周荣鹤都可以做她的孙子辈了。二是她对周荣鹤毫无感情可言,思想保守的她更不可能接受这段恋情。

然而,周荣鹤经常以走访之名,来和她见面,蒋梅英本着息事宁人的想法,只能先应付着。令她意外的是,周荣鹤不仅趁其不备在背后抱住了她,并亲吻了她的脸颊。

这一过激的举动让蒋梅英大惊失色,急忙推开了周荣鹤,并将其赶出了家门。经历过这种事情,对蒋梅英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后来,蒋梅英将此事告诉了儿子,并在儿子的陪同下,她来到警察局报案,但是事件本身并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并保证以后不可能再发生,此事便不了了之。

蒋梅英将检举信又拿回了家,留作日后对付周荣鹤一个砝码。周荣鹤也害怕事情闹大影响了自己的仕途,便再也没有去打扰过她。

04红颜祸水,惨遭毒手

多年后,周荣鹤由于表现突出,连升多级,官至所长。

当年对蒋梅英所做的事,在他的心里难以抹去,生怕她向上级检举揭发。对于他来说,蒋梅英无疑是一个定时炸弹。

他找到了蒋梅英,并提出希望蒋梅英能替他保守秘密,并将当年的检举信交给他。蒋梅英见到他后,怒火中烧。并大声呵斥道:你来做什么?赶紧出去!

蒋梅英嗓门一高,周荣鹤有些心慌,他生怕将当年的丑事传出去,在慌乱之中,他捂住了蒋梅英的嘴,她越反抗,周荣鹤捂得越紧,渐渐地,蒋梅英不动了,再也不能说话了。

谁都没想到,因为长得漂亮,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损,令人惋惜。

最终,周荣鹤因为此事被捕,断送了其一生。

强扭的瓜不甜,感情是两情相悦的,如果总是一个人沉迷如此,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爱的那个人。

表白之后女生说很开心能被你喜欢,这个意思就是已经接受了你的表白,对方也是对你有点喜欢的,你能够向他表白,对方非常开心的。所以你可以努力的去追求了,好好经营爱情了就是幸福的了。

两个人在一起有爱,一定要主动一点,就这样才能把握住自己的爱情,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应该主动,尤其是男孩子,要主动一点,不然的话,很容易错过的爱情。

其实在感情中总是会有相对主动和被动的一方,产生这种偏向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性格使然,但更多的要看个人选择。

在感情中主动的人,可能爱得更多一些,也会更累一些。他们会在安静的时候,努力找话题来缓和尴尬的气氛;会在争吵中,主动服输,作出让步;会尽可能地满足对方的要求,他们常常因为害怕失去,而选择多付出一些。

在感情中被动的人,看似得到的更多,但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是不愿意付出,而是害怕付出后得不到想要的回应,这会让他们处于一个极度尴尬的境地。他们总是小心翼翼,不轻易交出自己的真心,爱得很谨慎,有所保留。不过,有句话说得对——“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确实被动的人在感情中会过得更轻松一些。

宫斗剧想必大家看得多了,皇宫里的女人都各有所长,却总是围着一个男人转,争奇斗艳,竭尽全力去讨好,尽管付出和给予的特别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那个被动的人,大家都在等着被爱,愿意主动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其实一开始就主动的人,常常会被潜意识地规定了做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主动那一方,而一开始就被动的人,很容易把对方的主动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然后坐等着对方的给予。若一个人在感情中长期处于主动的状态,那他总有一天会疲倦的;同样,一个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的人,习惯了别人的给予,很容易就迷失自己。

而真正的爱情不应该计较谁主动、谁被动的,一切都是感情使然,而非理智安排。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就应该主动去表白,不要觉得掉价,也不用担心会被拒绝,尝试过了就不会后悔,反而错过了才会后悔。

若两个人相爱了,最好能相互主动,这样的爱情才不会失衡。

肖邦

又名 :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职业 : 作曲

所属地区: 波兰

出生地 : 波兰

生日 : 1881年3月1日

人物介绍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波兰才子

一、又一个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挂着雪白薄沙窗帘的窗户,宽大的窗台上,倒挂金钟和天竺葵生气勃勃地开着花。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常用来敲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华沙。在十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当肖邦还很小,不会记谱时,他就能编出一些小品来,让老师为他写在稿纸上。后来肖邦在父亲教法文的华沙学会里学习了作曲和其它课程。当他十七岁时,终于离开学校献身于音乐。

二、“从一而终”的爱国音乐家

肖邦是终生献身于一种乐器的第一个作曲家。甚至连李斯特这位钢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转而为全部管弦乐队创作作品,因而当他的钢琴作品为管弦乐队重新改写的时候,它们听起来一样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并没有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他用钢琴比别的任何乐器都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不论肖邦的作品节奏是什么——是圆舞曲还是波兰的玛祖卡舞曲或是波兰舞曲——那旋律几乎总是用简单的ABA三段体歌曲形式。他的音乐同贝多芬的奏鸣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不同于莎士比亚的一出话剧一样。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两次成功的音乐会,然后想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上去求名。在华沙开了三次告别音乐会后,他就出发了。当他还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的老师和过去的同学们拦住他的马车并唱了一首为了向他致敬而写的大合唱。然后他们给他一个装满了故乡泥土的银制纪念杯,希望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故土。他虽然再也没有回来,但是永远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

三、巴黎岁月

肖邦到巴黎后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时兴的教师。他愿意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价格是最高的。他上课时象一个王子,总是戴着白羊皮手套,并且由一个仆人陪着,坐着一辆马车来到。 李斯特把他介绍给在乔治·桑的笔名下写作的著名小说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通过她,他被拉进以巴黎为家的艺术家们、作家们和音乐家们的欢快的圈子里去。可是降临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乐趣都永远不能使他忘记波兰的光荣和忧伤。 所有的肖邦的音乐作品都是他各种感情的短小音画。有一些是从他自己的生活中取来的——当他在玛佐尔卡岛上访问乔治·桑和她的女儿们的时候写的梦一般的夜曲和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圆舞曲——特别是降D大调的那一首,据说是在他注视着乔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后写的。但是他的音乐的更大部分都是从他对他的出生地的热爱里生长出来的。

四、波兰节奏

肖邦的许多最伟大的作品都是用波兰的两种古代舞蹈玛祖卡舞和波罗乃兹舞的节奏写成的。波罗乃兹舞是一种贵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们在国王宝座前面稳重而庄严地行进。肖邦用这种曲式创作了他的一些最宏伟的作品。玛祖卡舞是肖邦时常看见的,这是波兰农民们力图在朝气蓬勃的尽情欢乐中忘掉他们生活中的艰苦时跳的一种农村舞蹈。其节奏是每一小节三拍子,在最后一拍,跳舞的人们把脚后跟咔嗒一声碰在一起时加强了一拍。肖邦作了五十多首玛祖卡舞曲,并且在这一种节奏里,表现了从悲伤和神秘感到生活的欢乐等种种感情。肖邦伟大的《降b小调鸣曲》是建立在古老波兰的一首诗的基础上的,而他的四首《叙事曲》则讲述了波兰最伟大的诗人写的四个故事。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讲的是一个年轻的骑士对一位美丽而神秘的**的爱情。甚至他那些《练习曲》,也不仅是一些练习,而是一些音乐素描。所有想做钢琴名家的学生都想要学会的那首伟大的《革命练习曲》,是当肖邦听见波兰人一再起来反抗俄国,但一再被残酷镇压时写的。浪漫派大师舒曼曾这样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的音乐被人们热爱的原因也许是:它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有一次写道:“他在钢琴前坐下来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那些树还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 那带着“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态度、象天使一样有着一绺美丽的鬈发”的文雅的小音乐家成了巴黎客厅的宠儿。但是巴黎生活的经历毁坏了肖邦的健康,他变得敏感而易怒,在一次争吵之后,他同乔治·桑十年的友谊彻底崩溃了。

钢琴诗人

一、繁杂的曲名与潇洒的谱曲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为钢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钢琴独奏曲。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烦的是,他的作品大多只有体裁而没有标题,很多作品,即使标上调式和体裁及体裁编号,仍然难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后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时,往往以作品编号(Op )作为查找的主要根据,因为作品编号是不会出现重复和混乱现象的。

肖邦作曲时,基本离不开钢琴键盘。据当时的人所说,肖邦擅长在钢琴上即兴创作,而且有着一气呵成般的流畅,但当他落笔追思即兴乐念时,却异常费力,稿纸上往往留下很多涂改痕迹。许多已成之作,每经他本人演奏一次,就会出现一种有所改动的版本。可见肖邦对于作曲是十分情绪化的。

二、肖邦的信条:让人们去猜吧!

“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这是1831年12月,舒曼发表在《大众音乐报》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评论肖邦作品第二号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话。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乐评论文章。德国人对肖邦的了解,是从舒曼的这篇文章开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间,以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丽娜的小二重唱作为主题,写成了作品第二号——钢琴和乐队的变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国钢琴家尤里乌斯·克诺尔(1807—1861)在莱比锡布业公会音乐厅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第二号。舒曼评论这个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乌斯的名字作为笔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从巴黎写信给他的朋友沃伊切霍夫斯基说:“几天以前,我从卡塞尔收到一个热心的德国人写的一篇长达十页的评论,他在冗长的绪言以后一小节一小节地进行分析(作品第二号)。他认为按照正统的观点,它们不能算是变奏,而是一幅想象的图画。他说,第二变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罗在追赶;在第三变奏里,唐·璜亲吻着策丽娜,使马捷托看了呕气;在慢板第五小节的降D大调上,唐·璜和策丽娜在接吻。这位撰稿者大发奇想,实在可笑,他还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在《音乐杂志》(属于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好心的希勒是一个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对我十分关心,马上告诉菲梯斯的岳父说,他写那篇评论对我没有好处只有害处。”肖邦所说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时音乐学家,1806年他和《民族信使报》编者罗贝尔的女儿阿黛拉伊德结了婚。菲梯斯在1827年创办的《音乐杂志》是一种周刊。那么,写那篇评论文章的“热心的德国人”,应该就是罗贝尔了。 肖邦最反对用文字解释他的作品。伦敦乐谱出版商威塞尔(1797—1885)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给他的作品加上想入非非的标题,如《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2)标作“向莫扎特致敬”;

《引子和波罗乃兹》(作品3)标作“快乐”;《玛祖卡风格回旋曲》(作品5)标作“波西阿娜”;《三首夜曲》(作品9)标作“塞纳河流水潺潺”;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标作“西风”;《降E大调圆舞曲》(作品18)标作“邀舞”;《波莱罗舞曲》(作品19)标作“安达卢西亚回忆”;《b小调谐谑曲》(作品20)标作“地狱里的宴会”;《第一叙事曲》(作品23)标作“无词叙事诗”;《两首夜曲》(作品27)标作“哀怨”;《降b小调谐谑曲》(作品31)标作“冥想”;另外《两首夜曲》(作品37)标作“叹息”;《两首波罗乃兹》(作品40)标作“宠物”;而《玛祖卡舞曲》则统称为“波兰回忆”。 1841年,肖邦从诺安写给他的朋友丰塔那(1810—1869)的一封信中愤慨地说:“至于威塞尔,他是一个蠢才和骗子。你写信给他时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如果他老是因我的作品而赔钱,那是由于他不照我的意见,而加上愚蠢的标题所致。从我心灵里发出的声音,教我不能再送给他任何作品让他加上这些名称。你对他说话可以尽量讲得尖锐些。”

在肖邦看来,那位“热心的德国人”是和威塞尔同样愚蠢,同样可笑的。但这个德国人在文章中所描绘的“一幅想象的图画”,也许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步了舒曼的后尘;因为舒曼的文章里也谈到第二变奏“象一对情人(但不是唐·璜和他的仆人列波累罗)在追赶”,优美的降B大调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舒曼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学性的标题,如《狂欢节》(作品9)、《幻想曲》(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则对此深恶痛绝,他的《g小调夜曲》(作品15之3)原想注上“悲剧《哈姆莱特》观后感”字样,后来还是取消了,他说:“让人们去猜吧。” 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不把主观臆想强加给听众——这就是肖邦的信念。“让人们去猜吧”这句话,对于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义的。

hopin Frederic· Francois (1810-1849) Polish-born French composer and pianist of the romantic era His music, written chiefly for the piano,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Polish dance themes

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1810-1849) 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裔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他写的以钢琴曲为主的音乐以传统的波兰舞蹈主题为基础

作品:1《夜曲》No1

2《夜曲》No2

3《夜曲》No5

4《升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

5《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

6《叙事曲》霍洛维兹

7《降E大调回旋曲》 霍洛维兹

8《第二钢琴鸣奏曲》鲁宾斯坦

9《夜曲》OP9-1 傅聪

10《夜曲》OP32-2 鲁宾斯坦

11《夜曲》OP72-1(遗作)鲁宾斯坦

12《夜曲》OP72-1(遗作)傅聪

13《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鲁宾斯坦

14《喜悦》阿劳

15《革命练习曲》 No12 Maurizio Pollini

16《革命练习曲》 No12 李赫特

17《E大调练习曲》(离别) Op12 No3 李赫特

18《E大调练习曲》 (离别) Op12 No3 Maurizio Pollini

19《第1号练习曲 》OP10 No1 李赫特

21《夜曲 》No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umous Pires

22《第2号练习曲》Op10 No2 李赫特

23《夜曲》NO8 皮尔斯

24《第2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25《第3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98《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二-四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26《F小调幻想曲》舒拉切尔卡斯基

27《华丽大圆舞曲》拉赫玛尼诺夫

28《玛祖卡舞曲》NO1

29《玛祖卡舞曲》NO3

30《波兰舞曲第6号》英雄 作品第53号

31《圆舞曲第九号》李帕蒂

32《编号外圆舞曲1》阿劳

33《编号外圆舞曲2》阿劳

34《编号外圆舞曲3》阿劳

35《G小调波兰舞曲》Biret

36《军队波兰舞曲》Op40, No1 Maurizio Pollini

37《降B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

38《B大调夜曲》Op 32 No 1 拉罗查

39《帕格尼尼回忆变奏曲》傅聪

40《船歌》 拉罗查

41《降b小调波兰舞曲》(编号外) Biret

42《摇篮曲》拉罗查

43《第一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

43《第一钢琴叙事曲》霍洛维茨

43《第一钢琴叙事曲》基辛

44《第一钢琴叙事曲》波利尼

45《降G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

46《F大调第二钢琴叙事曲》 鲁宾斯坦

47《降A大调第三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

48《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

49《降b小调第二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

50《E大调第四钢琴谐谑曲》 波哥莱里奇

51《雨滴》前奏曲 阿格里奇

52《五首马祖卡》米凯兰杰里

53《前奏曲28号之24》阿格里奇

54《前奏曲op45》阿格里奇

55《升c小调第三号谐谑曲》波哥莱里奇

56《小狗圆舞曲》李帕蒂

57《波莱罗舞曲》乌戈尔斯基

58《华丽变奏曲》齐伯尔斯坦

59《第一钢琴奏鸣曲》齐伯尔斯坦

60《c小调即兴幻想曲》李云迪

61《降G大调第三号即兴曲》阿劳

62《圆舞曲作品69之2》Dinu Lipatti

63《夜曲作品27之1》巴伦伯伊姆

64《音乐会快板》阿什肯纳吉

65《引子和日耳曼主题变奏曲》瓦萨里

66《圆舞曲》Op 64 No2李帕蒂

67《“Hexameron”变奏曲》Ashkenazy

68《降A大调第一钢琴即兴曲》阿劳

69《幻想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70《塔兰泰拉舞曲》乌戈尔斯基

71《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7》Ivo Pogorelich

72《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2》Ivo Pogorelich

73《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6》Ivo Pogorelich

74《升f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75《第二号即兴曲》Claudio Arrau

76《马祖卡》作品63之2和63之3 Harasiewicz

77《夜曲》作品62之1 Harasiewicz

78《春天》科尔托

79《寂静的夜》科尔托

80《引子和Moore主题变奏曲》Vladimi&Vovka Ashkenazy

81《第16号夜曲》科尔托

82《第4号夜曲》科尔托

83《三首新练习曲》科尔托

84《练习曲作品25之7》波利尼

85《冬风练习曲》波利尼

86《蝴蝶练习曲》波利尼

87《帕格尼尼威尼斯主题曲》齐伯尔斯坦

88《c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89《英雄波兰舞曲》科尔托

90《夜曲》No1 Pires

91《夜曲》No9 Pires

92《夜曲》No13 Pires

93《夜曲》No15 Pires

94《马祖卡》作品33之4舒拉切尔卡斯基

95《夜曲》作品62之2舒拉切尔卡斯基

96《《唐璜》:让我们手拉手吧》舒拉切尔卡斯基

97《夜曲》作品27之2 舒拉切尔卡斯基

98《圆舞曲》作品34之3 拉赫玛尼诺夫

99《少女的愿望》 拉赫玛尼诺夫

100《第三钢琴协奏曲》基辛

101《第一钢琴叙事曲》米凯兰杰里

102《夜曲》第五首 Camille Saint-Saens

103《波兰舞曲》Op 53 Ignacy Jan Paderewski

104《第二号钢琴谐谑曲》霍洛维茨

105《五首马祖卡》2 Michelangeli

106《夜曲》作品37之2 Novaes

107《夜曲》No8 Barenboim

108《夜曲》No20 Barenboim109《第14首圆舞曲》编号外 基辛

108《圆舞曲“小狗”》陈萨

109《自然的行板和华丽的波罗乃兹》Idil Biret

董勇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个硬汉形象,但是他的婚姻有些不顺,因为自己的火爆脾气和前妻分手后,更是让他对爱情绝望,可是他最后又相信了爱情,现在也是过得幸福甜蜜,这一切都因为他的第二任妻子:郑佳艳。

兜兜转转,影视最爱

董勇一生也是回转于各种职业,最终还是选择了演戏。

1968年出生的董勇如今已经52岁了,回望他过去的生涯,也发生了很多事。在1978年的时候,他就从4800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被中央戏剧学院挑中的9个人之一,由此成为了一个小学员,也由此开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

虽然一开始主要是唱戏曲,但是他也爱上了这样的感觉。

因为每天都在唱戏中度过,他渐渐觉得有些枯燥乏味了,所以他开始把目光放在了影视界。过了段时间,由于剧团的不景气,更是让他确定了自己的新方向。由于一开始没什么背景,就先做了武打替身。

后来的经历也并不顺利,兜兜转转又跑去经商、拍广告,最后还是觉得还是演戏适合自己。

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圈子里,他还是一直默默无闻。

后来有一次在拍戏的时候,他和喜欢戏曲的李成儒结下了缘分,在他的大力推荐之下,他获得了《重案六组》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这个角色,让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也让他之后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在那之后,他凭借自己坚毅硬朗的形象和出众的演技,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

演艺路上一波三折不算,董勇的婚姻生活也不是很顺利。

暴脾气导致头婚失败

董勇这个人是暴脾气,遇事冲动爱发火,一个控制不住,就会和人杠起来。年轻时拍一部戏,因为剧组只给他准备了一套戏服。撕烂了、蹭脏了,就得现场停下来缝补清洗,整个剧组都得为这件衣服停工。

为此,董勇特别不满,于是就和服装组的工作人员起了冲突。到后来他才了解到,剧组制作费用很低,没有经费给演员准备两套戏服。

因为类似的事情,董勇吃过很多亏。跟头摔多了,他终于明白,遇事不能贸然地去指责别人,而是应该更多地去了解事情真相,考虑他人的切身情况。

董勇的这种暴脾气,在生活中相处起来,就像身边埋个雷,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外加他常年在外地拍戏,夫妻间聚少离多,因此他的第一段婚姻最终走向了覆灭。离婚以后,董勇心灰意冷,对婚姻彻底失去了信任,于是就一直保持着单身。

梅开二度,生活幸福甜蜜

在2014年,通过媒人介绍,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郑佳艳。就因为这次和妻子的相识,董勇现在很推崇媒妁之言。觉得媒人对两边都很了解,让自己找到幸福是有道理的。

他的妻子是一名教京戏的大学老师,比他小9岁,是戏曲方面的硕士研究生,还曾在董勇原单位杭州话剧院拿过金奖。京戏这一共同的背景让两个人很快的熟识起来,最后看对了眼走到一起。

2014年12月28日,在相识几个月后,两人在杭州举行婚礼。婚礼现场,他们大方的向来宾宣布,妻子已经怀有身孕。第二年,两人的爱情结晶诞生——是一个女儿。而电视屏幕上那个以硬汉形象示人的董勇,一下子变身“女儿奴”。

女儿刚出生的时候,董勇在女儿哭闹或者发出声音的时候,睡得很香;反而女很安静的时候,董勇一直睡不好,会经常的惊醒。

现在在家庭上,董勇为人夫,为人父,他很沉醉和满足。我也是由衷地祝福他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的俗语

俗语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那么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的俗语你知道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的俗语拓展热门篇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相寻死路。

生不认魂,死不认尸。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的俗语拓展最新篇养儿代老,积谷防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568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