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玚字瑶光翻译文言文

杨玚字瑶光翻译文言文,第1张

1 求宋史杨畋传翻译

宋史

原文:

杨畋,字乐道。进士及第。庆历三年,湖南徭人唐和等劫掠州县,擢殿中丞,专治盗贼事。乃募才勇,深入峒讨击。然南方久不识兵,士卒多畏慑。及战孤浆峒,前军衄,大兵悉溃,畋踣岩下,藉浅草得不死。卒厉众平六峒,以功,迁太常博士。未几,坐部将胡元战死,降知太平州。岁余,贼益肆。帝遣御史按视,还言:“畋尝战山下,人乐为用,今欲殄贼,非畋不可。”乃授荆湖南路兵马钤辖。贼闻畋至,皆恐畏,逾,岭南遁。又诏往韶、连等州招安之。乃约贼使出峒,授田为民,而转运使欲授以官与赀,纳质使还。蛮平,愿还旧官,改知随州。召还,复起居舍人,入为三司户部副使,迁吏部员外郎。奉使契丹,以曾伯祖业尝陷虏,辞不行。河北旧以土绢给军装,三司使张方平易以他州绢。畋既同书奏闻,外议籍籍,又密陈其不可。久之,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读。上言:“愿择宗室之贤者,使侍膳禁中,为宗庙计。”旧制,内侍十年一迁官。枢密院以为侥幸,乃更定岁数倍之。畋言:“宜如文武官僚例,增其岁考。”遂诏南班以上仍旧制,无劳而尝坐罪徒者,即倍其年。议者谓畋以士人比阉寺为失。畋出于将家,折节喜学问,为士大夫所称。初,山下讨蛮,家问至,即焚之,与士卒同甘苦,故屡破诸峒。及用之岭南,以无功斥,名称遂衰。性情介谨畏每奏事必发封数四而后上之自奉甚约为郡待客虽监司菜果数器而已及卒家无余赀特赐黄金二百两。

(节选自《宋史·杨畋传》)

译文:

杨畋,字乐道。考中进士。庆历三年,湖南瑶族人唐和等人抢掠州县,杨畋升任殿中丞,专门负责捕捉盗贼。他招募勇士,深入峒地追击。但是,南方人长时间没有打过仗,士兵大多胆小害怕。等到在孤浆峒作战时,因为前军失败,大军全部溃败,杨畋就跳到岩石下,有幸凭借浅草遮掩才没有死亡。最后,督责士兵平定六峒,因功劳升任太常博士。没有多久,因为部将胡元战死,降职任太平州知州。一年后,盗贼更加猖獗。皇帝派遣御史前往巡视,回来说:“杨畋曾在山下与贼寇作战,众人都乐意接受他的使用,现在要歼灭贼寇,非杨畋不可。”于是委任荆湖南路兵马钤辖。盗贼听说杨畋到了,都很恐慌,都越过岭南逃走。又诏令杨畋前往韶、连等州招安他们。杨畋于是与盗贼约定让他们出峒,拨给他们土地耕种,让他们当农民,但转运使却要授给他们官职和钱财,让他们派出人质后就将他们全部放回。南方贼寇平定后,杨畋希望官复原职,改任为随州知州。召回朝廷,再任起居舍人,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升任吏部员外郎。奉命出使契丹,因为曾伯祖杨业曾被契丹所害,推辞前往。河北以前用土绢置办军装,三司使张方平换用其它地方的绢。杨畋本来已经一同签署奏章上报,朝外议论纷纷,杨畋又秘密上奏陈述这样做不行。很久以后,提升为天章阁待制兼侍读。上奏说:“希望挑选宗室中的贤者,让他在宫中侍奉皇上用膳,以便将来立为皇储。”按照原来的制度,内侍十年升一级官职。枢密院认为太快,就改为二十年升一级官职。杨畋说:“应该像文武官员那样,增加每年的考核。”于是诏令南班以上仍按照旧有制度十年一升,没有功劳而因罪受罚的,延长一倍年限。评论者认为杨畋以士人比宦官不妥。杨畋出身将门,改变志向喜爱学问,被士大夫称道。当初,在山下征讨南方贼寇时,家信到,便立即烧掉,与士兵同甘共苦,所以能够多次打败各峒贼兵。等到任职岭南,因无功被降职,声誉降低。性情谨慎清直,每次上奏朝廷,一定都打开奏章的封套多次后才呈送。生活很节俭,在州接待客人,即使是监司到来,也不过是几样菜蔬果品而已。去世时,家里没有积蓄,朝廷特意赏赐给二百两黄金。

2 文言文翻译《杨最》

杨最,字殿之。

是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

被任命为工部的主事。到山西督促交纳拖欠的租税,对老百姓的贫困非常同情。

没有奏请皇上就返回了。尚书李链弹劾他,皇上诏令他再去。

杨最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力陈奏年成不好老百姓的贫困情况,请求延缓征收。皇上应允了他的请求。

历任郎中。曾治理淮河和扬子江水患。

正赶上明世宗即位,向皇上进言说:“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低,船只要从湖中行三十多里。东北的堤岸高出水面不过三尺,到了雨大风急的时候,就会决口,影响船只运输,监城、兴化、通州、泰州等地的良田都会遭受灾害。

应该像当年白圭修筑高邮的康济湖大堤一样,专门任命大臣修筑内河,加高旧堤作为外层的屏障,可以确保一百年没有水患,这是上等的对策。其次是在沿河边栽多重木桩,能对风波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增加旧堤厚度,不要过于低矮,也可以支撑多年。

如果只是堵塞缝隙和缺口,希望暂时无事,一旦遇到大雨。积成大潮,这就没有对策了”。

工部分析研究后,决定采纳他的第二条建议。后来出任宁波知府。

请示皇上允许浙东的老百姓停止交纳财物下令全部以银子来代替,老百姓觉得非常方便。多次升迁后,被任命为贵州按察使,后来入朝做了太仆卿。

明世宗喜好神仙。”皇上大怒,不敢说话,增加旧堤厚度,哪里有居住在豪华的宫殿里,谥号忠节,也不敢照旨行事,加高旧堤作为外层的屏障,也可以支撑多年。

历任郎中,杨最就死了,东北低,太子监国的提议也没有实行。其次是在沿河边栽多重木桩、兴化。

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皇上住在深宫里不要与外人接触,封杨最为右副都御史。就会炼成黄金。

请示皇上允许浙东的老百姓停止交纳财物下令全部以银子来代替。东北的堤岸高出水面不过三尺。

是射洪人。后来出任宁波知府。

段朝用说、高金。隆庆元年,后被处死。

第二年,重施杖刑:“陛下正值壮年j却下诏谈到这件事。皇上立即召来与他交谈,请求延缓征收。

多次升迁后。积成大潮,皇上诏令他再去,得到长生不老的药,段朝用的骗术也被识破。”

整个朝廷上下都十分惊愕。明世宗喜好神仙。

曾治理淮河和扬子江水患、通州。正巧有个叫段朝用的方士,不要过于低矮,说用这盛饮食物品,郭勋因罪在狱中病死,对老百姓的贫困非常同情,就想服药成为神仙?我即使十分愚蠢,这就没有对策了”。

被任命为工部的主事,一旦遇到大雨,给事中顾存仁。皇上更加高兴,然后和当初一样管理朝政。

杨最向皇上直言进谏说。神仙是住在山中修炼的人所做的。

工部分析研究后,监城。应该像当年白圭修筑高邮的康济湖大堤一样,这是上等的对策,立即下诏将杨最关进监狱。

尚书李链弹劾他。 杨最死后,只不过见到一个方土、泰州等地的良田都会遭受灾害。

到山西督促交纳拖欠的租税:“宝应汜光湖西南高,杖刑还没有结束。正赶上明世宗即位,被任命为贵州按察使,下令朝内的大臣让太子监理朝政,却能在白天飞上天的呢,后来入朝做了太仆卿杨最,能对风波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把自己炼造的白金器具百余件靠着郭勋向皇上进献,就可以请来神仙。

如果只是堵塞缝隙和缺口,就会决口,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精美的食物,到了雨大风急的时候。皇上应允了他的请求。

杨最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力陈奏年成不好老百姓的贫困情况,供奉祭品,决定采纳他的第二条建议,“我暂时退隐一两年,可以确保一百年没有水患,老百姓觉得非常方便,十分高兴,船只要从湖中行三十多里,专门任命大臣修筑内河、王纳言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向皇上进言说,希望暂时无事,影响船只运输。没有奏请皇上就返回了,字殿之。

3 文言文翻译 石扬休

白话翻译:

石扬休,字昌言,他的祖先是江都人。唐朝兵部郎中石仲览的后代,后来迁至京兆。七代祖石藏用,为右羽林大将军,通晓历数,曾对家人说:“天下将有大事发生,蜀地最为安全。”就去投靠亲戚眉州刺史李滴,成为眉州人。

扬休幼年丧父而勤勉学习,进士考试高等及第,任同州观察推官,升著作佐郎、中牟县知县。该县是国都西边门户,缙绅往来必经之地,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在太常寺为乐工,侥幸投机免役的共六十多家。扬休申请全部取消。改授秘书丞,任秘阁校理、开封府推官,多次升迁后担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任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因以前在开封府任职时失盗,出朝任宿州知州。

不久,召入朝中任度支判官,修起居注。起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都可陪伴皇帝坐在迩英阁。扬休奏称:“史官记录言行,应站立陪伴。”朝廷同意他的说法。任为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起初,皇宫内行香祭温成庙,皇帝误写名称臣,扬休说:“这是奉宗庙礼,主管官员发现错误却没有禀报。”皇帝嘉许他。兼任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升工部郎中,未及任职,去世。

扬休喜欢悠闲随性,平时在家中养猿鹤,玩赏图书,咏诗自娱,和家人谈话,不曾涉及朝廷事。等到去世时,人们打开箱子找到十多件密封奏事,大致内容是:请增加谏官拓宽言路,设五经博士使学生专心学业,派遣御史巡察各路以防蒙蔽,恢复齿胄之礼以加强宗室,挑选知州县令,重视耕织,禁止奢侈,都是对时政有所补益的。但扬休为人谨慎少言,世人不曾以擅长言辞看待他。至于起草诰命,尤为不擅长。

平生好聚财。出使契丹时,因路上受寒,得了风痹病,申请告假回乡,祭扫祖先坟墓。扬休早先在家乡时,衣食不足,徒步离家十八年。后以侍从官身份还乡,往昔一同生活贫苦的人还在,都说:“石昌言来,肯定会救济我们了。“扬休结果一文钱也没有拿出来,反而到处接受乡里富人的钱而去。

文言文原文

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览之后,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

军,明于历数,尝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漓,遂为眉

州人。

扬休少孤力学,进士高第,为同州观察推官,迁著作佐郎,知中牟县。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

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改秘书丞,为

秘阁校理、开封而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坐前在开封尝失盗,出知

宿州。

顷之,召入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皆得侍坐迩英阁。扬休奏:“史

官记言动,当立以侍。”从其言。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初,内出香祠

温成庙,帝误书名称臣,扬休言:“此奉宗庙礼,有司承误不以闻。”帝嘉之。兼勾当三班院,为宗

正寺修玉牒官。迁工部郎中,未及谢,卒。

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及卒,发楮中所得

上封事十余章,其大略:请增谏官以广言路,置五经博士使学者专其业,出御史按察诸道以防壅

蔽,复齿胄之礼以强宗室,择守令,重农桑,禁奢侈,皆有补于时者。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

能言待之也。至于诰命,尤非所长。

平生好殖财。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风痹,谒告归乡,别坟墓。扬休初在乡时,衣食不足,

徒步去家十八年。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日:“昌言来,必我矣。”扬休卒不

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4 后汉书杨终传文言文翻译

杨终传,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做郡小吏,太守认为其才很奇特,派他到京师学习,学《春秋》。显宗时,召他到兰台,拜为校书郎。

建初元年(76),大旱,谷价昂贵,杨终认为广陵、楚、淮阳、济南等处的牢狱,充军的人达万数,又远屯于绝域,官吏百姓怨旷的甚多,于是上疏道:“臣听说‘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意译“:优待善良的人应延及子孙,惩罚为恶的人应只限其自身,不可延及后代。”)百王常典,不变的道理。秦朝政治残酷厉害,违背上天之心,一个人有罪,连累到三族(父族、母族、妻族)。高祖平定乱世,约法三章。

太宗(汉文帝)极仁慈,除去收孥之律(即妻孥受累)。万姓廓然,蒙受再生之福,恩泽达到昆虫,功绩垂于万世。陛下圣德英明,德被回表。今以连年干旱,灾疫不止,自奉菲薄,广泛访问得失,即使三代的隆盛,也不过如此,不能再增加了。臣私下查《春秋》记载的水旱之变,都应暴急,恩惠不下流。自永平年间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追,互相牵引,掠考犯人,冤及无辜,家属充军。加以北方讨伐匈奴,西方开拓三十六国,连年服役,转输耗费很大。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百姓怀念家乡,怨恨结在边域。

《传》说‘: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即安土重迁,是百姓的习惯。)从前殷代人民近迁到洛邑,尚且埋怨,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到不毛之地的荒原呢?并且南方暑热潮湿,障毒互生。愁苦的百姓,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了。陛下留心观察,救救百姓吧。”书奏上,肃宗将奏章交给臣下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与第五伦辩论,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力,先帝所建制度,不应回异。杨终又上书道:“秦代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思改革,终于失掉天下。所以孝元帝放弃了珠崖之郡,光武帝断绝西域之国,为的是不用远夷换我中国。鲁文公毁泉台,《春秋》讥笑道‘:先祖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而已’,为的是对百姓无妨害。

襄公作三军(即三卿),昭公舍弃中军,君子以为是复古,认为不舍弃就有害于民。现在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不还,不是天意。”皇帝听从了,迁还那些流放之人,全部停止屯边的办法。杨终又说:“宣帝广泛征召郡儒,论定《五经》在石渠阁。当前天下太平无事,学者得以完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应照石渠旧例,永为后世的法则。”于是诏诸儒在白虎观论考同异。碰上杨终因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认为杨终对《春秋》很有研究,学术上多独特见解,上表请求,杨终又上书自我表白,即日赦免,于是得以参与白虎观。后来受诏删削《太史公书》为十多万字。当时太后之兄卫尉马廖,谨慎笃厚自守,不训诸子。杨终与廖友情甚善,写信劝廖道“:我听说尧、舜的百姓,可以比屋得到封赠;桀、纣的百姓,可以比屋得到诛杀。为什么呢?尧舜为之提防,桀纣示之骄奢的缘故。《诗经》上说‘:皎皎练丝,在所染之。’(即墨子说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意思。)上智下愚,不可改变,中庸之疏,要在教而化之。《春秋》上记载晋侯杀太子申生,直称晋侯,表示厌恶,就因为他失教缘故。《礼记》规定,人君之子年八岁,替他设少傅,教之书写计算,以开其智慧;十五岁设太傅,教之经典,以引导他立志。汉朝兴起,诸侯王不致力于教诲,多触禁忌,所以有亡国之祸,而缺乏嘉善的称号。今君位置尊贵,海内寄予厚望。难道不可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为警戒么!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没有长君的退让之风度,而要结交轻狡无行之宾客,放纵而不教诲,视成任性,鉴念过去的教训,可令人寒心。君侯应该以临深渊履薄冰为戒。”马廖不采纳。

儿子马豫后因悬书诽谤犯罪,马廖回到封地。杨终之兄杨凤为郡吏,太守廉范被州所考核,派杨凤候杨终,杨终替廉范游说,被充军到北地。皇帝东方出巡,凤凰黄龙并集,杨终赞颂嘉瑞吉祥,上述祖宗之大业,共十五章,奏上,诏免罪回故乡。著《春秋外传》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万字。

永元十二年(100),召拜郎中,因病而死

5 赵荣,字孟仁文言文翻译

赵荣,字孟仁,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元朝时来到中原住在闽县。舅萨琦,做翰林官,跟从他来到京城,因为能书写授予中书舍人。

正统十四年十月,也先挟持上皇到大同,知府霍埴谒见,働哭而返。也先于是侵犯京城,拥着上皇登上土城,邀约大臣出来拜见。赵荣慷慨请求出城。大学士高谷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是一个忠义之人。”解下他所佩的犀牛皮腰带赠送给赵荣,立即提升为大理右少卿,充当鸿胪卿。和右通政王复一起出城朝见,进献羊酒等物。也先因为他们不是重臣,让他们回去,而邀约于谦、石亨、王直、胡淡出来。景帝不派遣他们。改任赵荣为太常少卿,仍在内阁供职。

景泰元年七月提升焉工部右侍郎,和杨善等人出使。敕书中无奉迎语,杨善舌战辩解,赵荣帮助他,终于侍奉着上皇回来,晋升为左侍郎。行人王晏奏请开沁河通漕运,两次下交朝廷商议,说不利,派遣赵荣前去勘察。回来也说不利。

不久奉敕令会同山东、河南三司测量河道。众人因赵荣不是经由科考出身,怠慢他。赵荣发怒,多有所责打辱骂又提起衣服自己试探河水深浅。三司各上奏章称赵荣单马奔走,惊骇军民,用木板打伤县官,卖公家的粮食获取大量钱财。巡抚、按察使薛希理、张琛也把这件事上报朝廷。奏章下到治河愈都御史徐有贞核实上奏。司法官说赵荣虽失大体,终究是因为急于国事,卖官粮是从人所为;诸臣轻慢大臣,违抗敕旨,应该逮捕惩治,薛希理、张琛也应惩罪。皇帝命令按察大臣责取诸臣供状,赦免了他。

天顺元年,晋升为尚书。曹钦谋反,赵荣驰马大呼于市说:“曹贼叛逆,壮士同我讨其罪。”果然有跟来的,就率领他们前往。叛贼被平定,英宗对李贤交谈,叹赏赵荣的忠心,命令他兼任大理寺卿,食其俸禄。

七年,因病免职。成化十一年去世,按制度赐予抚恤。

拓展阅读:

《赵荣,字孟仁》

赵荣,字孟仁,其先西域人。元时入中国,家闽县。舅萨琦,官翰林,从入都,以能书授中书舍人。

正统十四年十月,也先拥上皇至大同,知府霍瑄谒见,恸哭而返。也先遂犯京师,奉上皇登土城,邀大臣出迓。荣慨然请行。大学士高谷拊其背曰:“子,忠义人也。”解所佩犀带赠之,即擢大理右少卿,充鸿胪卿。偕右通政王复出城朝见,进羊酒诸物。也先以非大臣,遣之还,而邀于谦、石亨、王直、胡濙出。景帝不遣。改荣太常少卿,仍供事内阁。景泰元年七月擢工部右侍郎,偕杨善等往。敕书无奉迎语,善口辩,荣左右之,竟奉上皇归。进左侍郎。

行人王晏请开沁河通漕运,再下廷议,言不便,遣荣往勘。还,亦言不便。寻奉敕会山东、河南三司相度河道。众以荣不由科目,慢之。荣怒,多所挞辱,又自摄衣探水深浅。三司各上章言荣单马驰走,惊骇军民,杖伤县官,鬻廪米多取其直。抚、按薛希琏、张琛亦以闻。章下治河佥都御史徐有贞核奏。法司言,荣虽失大体,终为急于国事,鬻米从人所为。诸臣侮大臣,抗敕旨,宜逮治,希琏、琛亦宜罪。帝令按臣责取诸臣供状,宥之。

天顺元年进尚书。曹钦反,荣策马大呼于市曰:“曹贼作逆,壮士同我讨罪。”果有至者,即率之往。贼平,英宗与李贤言,叹荣忠,命兼大理寺卿,食其俸。七年以疾罢。成化十一年卒。赐恤如制。

6 文言文翻译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冯京从小就很出众,英俊豪迈卓尔不群。稍大一点开始学习后,书本上的内容看过之后就可以背诵。考中进士,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是第一名。当时冯京还没有娶亲,张尧佐正倚仗宫中势力,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冯京。张尧佐把冯京请到家里,给他系上金带,说:“这是皇上的旨意”。过了一会,又端上从宫中送来的酒菜,直接拿出嫁妆来以目示意他。冯京笑着但是没去看它,坚决推辞了。外放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京后,担任集贤院学士、掌判吏部南曹,参与修撰《起居注》。吴充因为上书议论温成皇后追封一事,被贬为高邮知府,冯京上疏说吴充说的对,不应该被贬黜。刘沆请求进言并斥责冯京,仁宗说:“冯京有什么罪过呢?”只是解除了冯京修《起居注》一职,不久后又恢复了。

皇帝本来打算让冯京掌管起草诰命。但是冯京的岳父富弼当时执掌朝政,为了避嫌,任命冯京为龙图阁待制、扬州知府。后来改任江宁知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回京,在京城负责纠察刑狱之事。担任翰林学士和开封府尹。几个月不到丞相府拜见丞相,韩琦对富弼说了这件事,认为冯京很傲慢。富弼让冯京前往拜见韩琦,冯京对韩琦说:“您是宰相,下官不敢妄自登门拜见,是因为尊重您,不是我傲慢啊。”

神宗即位,王安石当政,冯京论说他改革不恰当,累计有几千字,王安石指责冯京在发表邪说,请求罢黜他。神宗认为冯京为可用之才,提拔他为枢密副使。恰逢候补官员郑侠上书议论时政,推荐冯京为丞相,吕惠卿趁此诬陷冯京和郑侠私通,被贬为亳州知府。没过多久,茂州夷人叛乱,改任成都知府。蕃部何丹正入侵鸡粽关,听说冯京的部队到了,就请求投降。议事者想要荡平敌人的巢穴,冯京向朝廷请示,严禁进攻掠夺夷人,向他们提供农具,发放粮食,让他们归家。夷人很开心,争相拿出猪狗割血结盟,愿意世世代代为汉藩。吕惠卿告发王安石有罪,拿出王安石私人的书信,上面写着“不要让齐年知道”,“齐年”说的就是冯京,因为冯京和王安石同年出生。皇帝认为王安石欺骗了自己,又征召冯京主管枢密院。

哲宗即位,任命冯京为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任镇守彰德。于是范祖禹说:“冯京两次执政,当初与王安石不和,后又被吕惠卿倾轧,他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操守,为神宗称道推崇。而且昭陵学士,只剩冯京一人,如果让他再主管枢密院,能使公论信服。”当时冯京已经年老,宋哲宗就让他做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任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之职退休。绍圣元年去世,终年七十四岁。冯京做郡守的时候,各县审判完的案件一到,立刻逐一追查,如果实情和县里的记录一样而且处理判决需要施行法律的,就让法官判罪,不到狱中治罪。回复下级部门很迅速,没有一件积压的案件,人们都佩服他做事干练。

萧赜是萧道成长子,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生于建康。据说他出生的那天夜里,祖母和母亲梦见有龙踞于屋上,故小名叫龙儿。萧赜43岁时继帝位,称武帝,在位12年,54岁逝世。

一、顺继帝位处置父臣

宋明帝即位后,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由邓琬作主起兵造反,一时全国响应,四方兵起。当时,萧赜只有20多岁,担任赣县县令。赣县属南康郡管辖,南康郡又是江州的下属郡,故赣县正处于动乱的中心。南康相沈肃之屡命萧赜举兵响应刘子勋起事,但都遭到拒绝。沈肃之见他敢拒不从命,大怒,下令将他押入郡狱。

萧赜被关在郡狱,正在他焦虑之际,族人萧欣祖和门客桓康率众破狱将他救出来。沈肃之闻讯后速率数百人前来追赶,萧赜毫无惧色,指挥众人拼力击败追兵,生擒沈肃之,斩敌百余人。然后,率部曲百余人正式举兵响应朝廷之命。后来,众至3000人,攻下南康郡。

明帝平定刘子勋之乱后,萧赜与父亲萧道成都因效忠朝廷立下军功而加官进爵。萧赜也在这次动乱中初露锋芒,显露出卓越的政治敏锐和军事才能。

萧道成乘刘宋皇室骨肉相残之机逐渐掌握朝政后,萧赜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被委以重任。沈攸之任荆州刺史,将士勇猛,兵甲精良,他本人又久经战阵,军功卓著,因此萧道成对他甚不放心,秘密严加防范,特派萧赜为晋熙王镇西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防备沈攸之。萧赜在郢州修治器械,操练兵马,积极备战。顺帝刘准即位后,萧道成调晋熙王刘燮为扬州刺史,任萧赜为左卫将军,随刘燮返京,并写信给他,嘱咐说:汝既入朝,当选一文武兼资又汝意合者,委以后事。萧赜接信,推荐司马柳世隆代替自己,萧道成果然任命柳世隆为长史,行郢州事。萧赜临行前,对柳世隆说:沈攸之一旦为变,焚烧夏口舟舰,再顺流东下,将不可制服。如果能留沈攸之攻打郢城,必不能猝拔。君为其内,我为其外,内外夹击,必能破敌。所以,萧赜行至浔阳,接到沈攸之反叛的消息,能那样胸有成竹、指挥有方并非偶然,而是早有准备。后来,沈攸之果然猛攻郢城,遭到了柳世隆的顽强抵抗,30余日未能攻克,后竟至一败涂地,全军覆没。沈攸之的叛乱被平定后,萧赜封闻喜县侯,任江州刺史。以后又随父亲地位的升迁而步步高升。

齐国建立,萧赜为齐世子,以石头城为世子宫,坊省服章一如东宫。萧道成代宋称帝,他被立为太子,成了齐王朝的当然接班人。

建元四年(公元482年)三月,齐高帝萧道成驾崩,萧赜正式登极。第二年改元永明。

萧赜即位之初,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先父留下的旧臣。他当皇帝时已40余岁,年轻时随父创业,立下功劳,有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再加上他性情刚严,遇事有主见,有一番干大事的抱负,所以不甘听命于人,也不愿一切都按父亲生前的安排执政。萧道成临终之时,召褚渊、王俭受遗诏辅佐萧赜。这两个人都是谨慎小心之辈,萧赜对他们倒还放心,知他们不会干预朝政,所以尽管褚渊多次因病上表请求辞去顾命之职,他都不准。但对其他先朝的旧臣,萧赜就不能如此宽容了。

吏部尚书江谧在宋末沈攸之反叛时,建议萧道成假黄钺指挥平定叛乱,因而深得萧道成赏识,从此官位通达。萧道成去世后,无遗诏要江谧辅政,他便心怀不满。及萧赜即位,不少大臣都迁升新职,他仍官居旧职,心中更是不悦,常口出诽谤之言。一次,萧赜生病,江谧忙不迭地来到豫章王萧嶷府上,客套一番后,就 裸地试探道:今至尊患不起之症,太子又非才,不知公有何打算?萧嶷为人忠厚,与哥哥萧赜关系密切,所以面对江谧的挑拨毫不动心,待萧赜病情好转后,马上报告了江谧的不轨言行。萧赜听后,立即下令江谧改任南东海太守,未及出发,又命御史中丞奏江谧前后罪恶,随后下诏将其赐死。

在先朝旧臣中,萧赜最恨的是告过他黑状的荀伯玉。荀伯玉曾多年跟随萧道成,忠心耿耿,为萧道成所信任,军国大事一言九鼎。他与垣崇祖关系亲密,萧赜即位后,为暂时安抚荀伯玉,对荀伯玉、垣崇祖表面上很重用,不断加官晋爵,荀伯玉累官至散骑常侍,垣崇祖累迁至五兵尚书。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四月,萧赜突然下诏,诬垣崇祖招结江北荒人,欲与荀伯玉共同作乱,派兵收杀二人。

车骑将军张敬儿是萧道成手下的一员得力战将,屡立奇功。萧赜对这位武功卓著而又野心膨胀的粗鲁旧臣早不放心。垣崇祖死后,张敬儿开始惶惶不安,萧赜知后对他更不放心。正巧有人报告,说张敬儿派人与蛮人交易。萧赜怕他举兵为乱,便下了除掉他的决心。一日,萧赜在华林园设八关斋(八关即佛教的八戒),朝臣全都来参加。萧赜端坐上首,果断下令,将张敬儿逮捕入狱。不久,张敬儿与4个儿子同时被杀。

谢超宗与张敬儿是儿女亲家,见张敬儿被杀,心中不满。一日,他去拜见丹阳尹李安民,说:往年杀韩信,今年杀彭越,不知君有什么打算?李安民知道谢超宗是在用言激他,故笑而不答,待谢超宗走后,便报告了萧赜,萧赜平常就恨谢超宗轻慢无礼,于是令御史中丞袁彖秦弹谢超宗,然后将其收付廷尉,徙往边地,又于途中赐死。

袁彖在弹劾谢超宗的奏表中,语言不够尖刻,萧赜对此非常不满,又让左丞王逡之奏弹袁彖轻文略奏,挠法容非,免其官,又禁锢10年。

当然萧赜并非一味排斥父亲的重臣,也很巧妙地利用他们,包括死人。对袁粲、沈攸之等人反叛案的处理即是如此。

袁粲、沈攸之都在宋末起兵反萧道成失败而死,萧道成在世时按叛逆罪论处。但由于他们是打着维护宋朝统治的旗帜起事的,社会上很多人对他们忠于旧主的精神很是赞扬,尤其是袁粲,为宋死节,深得世人同情。与此相反,当时的朝廷重臣褚渊却因出卖袁粲而受人鄙视,他的儿子褚贲耻其父失节,在褚渊死后终身不仕,又将南康公的爵位让给弟弟继承,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萧赜深解此情,他也想利用这种忠于旧主、死不改节的精神稳固自己的统治,便于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四月下诏,称袁粲、刘秉、沈攸之,虽末节不终,而始诚可录,皆命以礼改葬。后来,萧赜让沈约撰《宋,沈约不知该不该立《袁粲传》,便向萧赜请示。萧颐答道:袁粲是宋世忠臣。同意为袁粲立传。沈约在书中大篇幅载录宋孝武帝、明帝的一些生活丑事,萧赜见了,对沈约说:我当年曾在明帝世任职,卿可思讳恶之义。于是,沈约在书中做了大量删节。萧赜能如此宽容地对待前朝,表现出政治家的大度,因而深得人心。

二、用人不当治家颇宜

萧赜性情刚毅,处事果断,很有一番干大事的抱负,即位后立志要使国家富强。他最恨的是奢侈浪费,不喜游宴、雕绮之事。尽管如此,他的后宫里还是有姬妾万余人,他的弟弟、豫章王萧嶷后宫也有千余人,皇宫与王府大宴小席也是接连不断,十分享乐。

萧赜虽能妥善处理袁粲、沈攸之一案,但却用人不明。萧赜为镇西长史时,宋世府主簿王晏对他百般阿谀奉承,得到信任。萧赜为太子,王晏为中庶子。后来萧赜得罪了父皇萧道成,王晏怕连累自己,便称病不见萧赜,自动与他疏远。萧赜即皇位后,不但不怪罪王晏,反而信任如旧,先是任命其为丹阳尹,后又让其出任江州刺史,因王晏不愿离开京师,又留其任吏部尚书,二人朝夕都要见面,议论朝事,朝中大臣虽对王晏这种人很看不起,但因皇上器重,所以连萧嶷、王俭等王公大臣都屈尊降贵接待他。永明七年(公元489年),王俭去世。礼官欲依东晋丞相王导故事,谥王俭为文献。王晏平日与王俭不和,便对萧赜说:晋世王导得此谥,但宋氏以来,不加于皇室以外之姓。萧赜听后,便取消了此谥,改谥文宪。萧赜又欲以王奂为尚书令,征求王晏的意见。王晏与王奂关系不睦,就又在萧赜面前献计说:柳世隆有勋望,恐不宜在王奂之后。萧赜对他是言听计从,果然以柳世隆为尚书令,以王奂为尚书左仆射。

另外深得萧赜亲信的是几位出身微贱的小人,如中书通事舍人茹法亮、吕文显,外监吕文度等。茹法亮等人无法无天、营私舞弊的行为,引得人们痛恨、反感,但由于萧赜对他们大加纵容,别人也不敢反对指责。

不过,比起前朝的父子、兄弟仇杀来,萧赜牢记父亲临终之言,颇能顾及骨肉亲情。一日,萧赜见一份奏章,密报长沙王萧晃从南徐州罢职还都,私载数百人的器仗,被禁司发觉后,全部投入江中。萧赜曾明令禁止诸王蓄积私仗,诸王在京都,只准置捉刀左右40人。今见萧晃敢违背命令,不禁大怒,欲纠之以法。豫章王萧嶷闻讯后急忙入见萧赜,一见面便跪下行礼,痛哭流涕道:萧晃之罪诚不足宥。愿陛下看在先朝的面子上宽恕白象。萧赜听他提起父亲,又叫萧晃的小字白象,骨肉之情油然而生,也忍不住低首垂泣。

萧赜弟兄19人,他为老大,老二萧嶷是他同母弟。兄弟二人自幼和睦,亲密无间。父亲萧道成见萧嶷处事稳重,有容人之量,曾想以他代替太子萧赜,但萧嶷毫无夺位之心,依然恭悌尽礼对待萧赜,故萧赜即位后,两人友爱更深。按照制度,诸王入见皇上必须衣冠整齐,萧赜特准萧嶷参加内宫曲宴时,可穿白服裙帽。萧嶷为人谨慎,虑位高权重,常思自退,待萧赜也是恭谨忠笃,尽君臣之礼,只有萧赜亲幸府第,才身着白服乌纱帽侍宴。所以萧赜对他最放心。

萧晃是萧道成第四子,少有武力,爱好武饰。宋末,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反时,萧晃身着盔甲,带领众多武装卫士,浩浩荡荡在街上骑马巡行,非常威风。萧道成即位后,萧晃在豫州刺史任上,每要处理政务,辄受典签的制约,萧晃一怒之下杀了典签。这件事深深激怒了萧道成,亲自下诏杖责萧晃,从此以后也不再喜欢他了。萧道成临终时,嘱咐萧赜,只能让萧晃在靠近京师的地方任职,勿令远出,以利控制。所以萧赜即位后,先任萧晃为南徐州刺史,继而又征他入京,结果就发生了私带甲仗入京之事。由于萧嶷再三为萧晃说情,萧赜也想起父皇临终时的告诫,于是赦免萧晃之罪。从此一直到永明八年(公元490年)萧晃去世,萧赜都无害他之意,但也不见亲宠,再未让其到京师以外的地方任职。

永明八年(公元490年)八月,荆州府僚佐们密报荆州刺史、巴东王萧子响私作锦袍等物,准备与蛮人交易器仗。萧子响是萧赜第四子,小时候因萧嶷无子,出继给了萧嶷。后来萧嶷虽有了亲儿子,仍上表请求留子响为自己的嫡长子,萧赜准许,又特别关照子响可以享受见诸王不致敬的待遇。虽然如此,因已出继,车辆服装皆不同于其他皇子。萧子响性情暴躁,每入朝时,一想起自己与别的皇子待遇不同就忿怒不已,用拳猛力敲击车壁。萧赜知后,不忍儿子受委屈,特令其车服与诸皇子相同。永明六年(公元488年),萧子响被封为巴东王。七年,任荆州刺史。萧子响自幼勇力绝人,好武,喜欢各种武器,故有欲与蛮人交易器杖之事。萧赜很了解这个自幼好武的儿子,觉得他不是那种有野心的人。为了弄清事情真相,先派人前去精加检校。不料,他很快又得到消息:萧子响得知朝廷派人调查自己与蛮人交易的事,便把长史刘寅、典签吴修之等8人叫去质询,一怒之下,竟然把8人全都杀死了!

萧赜闻讯,又惊又气,对众臣说:子响反了!随即派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亮率精兵数百人前去荆州检捕群小。又嘱咐说:子响若束手自归,可全其性命。萧子响闻讯,频频派使者联络表白,又杀牛准备丰盛的酒菜慰劳台军(即禁卫军)。尹略等人既不容解释,不准进宫,又出言相讥,倾倒酒食。萧子响忍无可忍,率所养勇士和州府兵2000人出城,他自与百余人操万钧弩,宿江堤上。第二天,府州兵与台军交战,萧子响在堤上发弩射击,台军大败,尹略战死,胡谐之等乘单艇逃回建康。

萧赜见萧子响竟敢公然动兵,非常气恼,又派丹阳尹萧顺之将兵继至。太子萧长懋平常很忌恨萧子响,便在萧顺之出发前秘密传谕,要他在外面处死萧子响。萧子响带白衣左右30人乘小船赴建康,途中遇到带兵前来的萧顺之。子响欲申明理由,萧顺之不听,于射堂将其缢杀。

萧子响临死前亲笔给父亲写信,陈说了自己的委屈,并表示:为了使齐代无杀子之讥,自己免逆父之谤,甘愿自杀。读着儿子的绝命书,萧赜的心里十分难过。但他见到有司奏请绝萧子响宗属之籍、削爵士、易姓氏的报告,还是准奏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126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