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乡手抄报关于三和里面有光

可爱的家乡手抄报关于三和里面有光,第1张

三合镇位于肥西县南端的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丰乐河与杭埠河在此交汇,经新河向东流入巢湖约15公里。北距合肥40公里,上派镇24公里,南距庐江县32公里,西距舒城县3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714~11716,北纬3130~3132。总面积29平方公里,市区15平方公里。它管辖着4个居民委员会和2个行政村(阳坡和下拐)。1985年,总人口为15,796人,其中11,611人为非农业人口。该路段地理位置为三河镇,位于合肥、鲁安、巢湖,与舒城、庐江两县相邻的古镇1(16张)属合肥肥西县。此地原为巢湖高州,古称鹊岛、鹊尾(岛)、鹊岸等。但由于沉积作用逐渐变成了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岔河,明清时三河镇所在地(详见《附录》中《三河镇历史变迁考》)。隋唐至清代,均属泸州府合肥县,1949年1月25日解放,设三河市(县级)。1950年4月撤市设区,隶属肥西县。1956年,三河镇(区级)重建,直属县。编辑此部分的位置优势。肥西县最大的港口三河是巢湖西岸的水陆交通枢纽,是全县最大的港口。水路经过丰乐河、杭埠河、舒城、鲁安县,还有巢湖和长江。通往合肥、上派、庐江、舒城的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天都有几十辆国营和个体客车从三河开往上派和合肥,客运由原来的水路改为公路。1985年,镇北横跨丰乐河的公路桥建成通车,汽车可以开进镇里,公路货运量逐渐增加。典型的水乡古镇外环两侧是三大洲,三条河流贯穿其中,通过桥梁相互沟通(清《安徽通志》)。街道沿着河流两岸蜿蜒曲折,全长约3公里。房子大多是明清建筑,街道都是青石板铺的。它们简单而优雅,但是狭窄。上世纪70年代,中街、南街铺了5800平方米的水泥路面,部分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1985年,在南街修了一条古街,在镇北的杨坡尾建了一条新街。20世纪70年代后,镇上新建了20多栋建筑,包括三河中学教学楼、供销大楼、**院等。修建了自来水厂,铺设了8000多米的管道。1979年冬,杭埠河被人工改道至镇东,镇内洪水减少。但老路污染严重,急需治理。三河古镇的滨水民居唐宋以后,三河周围的沙滩上逐渐建起圩田,绵延数十里,成为鱼米之乡。三河镇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以大米市场为主的繁荣的商业港口。清嘉庆《合肥县志》记载:三河为三市之獠牙之地,稻谷汇聚,陆,刘三河为三河,江面宽阔,枝津相回,万船可潜。根据1933年的统计,三河港的大米平均年产量为100万石,居巢湖所有港口之首。此外,舒城西山出产的竹、柴、炭等林产品——山货,沿杭埠河分布于此。来自峡江(上海、南京)的日用品也被批发并流向农村,使三河成为巢湖西岸和大别山东麓的重要商品集散地,被称为取之不尽的三江。清光绪《舒城县志》年记载:三合镇百货大楼交通是陆县南部的一个大都市。1938年夏,日军侵占三河

工业,解放前有纺织、卷烟、碾米、食品等工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30多家工厂相继建成。较大的工厂有:酒厂、羽扇厂、棉纺厂、毛巾厂、仪器厂、药厂、碾米厂、印刷厂、造船厂、油毡厂、造纸厂、工具厂、机针厂等。生产近百种产品,其中20种出口国外。著名产品有巢湖甜酒、羽毛扇、红牡丹牌毛巾、万工牌钢丝钳等。全镇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2所。三和中学创建于1941年,原名淝南中学,是该县最早的中学之一。20世纪70年代,建起了有24间教室的教学楼,这是这个县最大的教学楼。文化设施包括文化馆、鲁剧团、影剧院、**队、广播电台等。医疗机构包括一所镇医院,有150名医务人员和100张病床。此外,还有9个街道和村卫生室。春秋时期著名的古战场是吴楚交战的地方。055-79000喜鹊岸之战就诞生在三河古镇这里。南北朝时期,此地是战略要地,多次发生战争。明末,张农民起义军攻占三河,缴获三百多艘两桅巨船,建立水军。清末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占三河,将其作为皖北重要据点,周围建有九大根据地,储存粮草军火,支援天京、庐州。1858年11月(咸丰八年十月),太平军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聚集于此,歼灭湘军专家李、曾国藩他的弟弟。它叫做三江源的小胜利在历史上。文物古迹:老鹊亭、大王庙、铁佛寺、李钟吾(李)庙、万年台等。已经不存在了。除了现存的几条古街,还有太平军的遗迹城垣、城隍庙、古迹、三仙桥等。1951年,三合镇出土了两尊太平军铜炮,现藏南京太平天国陈列馆[1]。三河是安徽省中部的商品走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水陆通衢、车船汇聚、百货商场、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1949年建立,人口56万。被誉为皖中商品走廊,是中国典型的水乡古镇。21世纪的三河正在创造新的辉煌,21世纪的三河旅游业正在展翅。开放和谐、美丽神奇的三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三和镇“十五”期间,旅游业被确定为三河经济的主导产业。根据高起点、新思路、大投入、创一流,我们将坚持高起点计划,把三和带进合肥美国旅游经济发展圈。高标准建设,打造合肥顶,安徽精品旅游产品;优化旅游环境,把三河建成最适宜人居的小镇;壮大旅游产业,让旅游产业成为三河的支柱发展经济,努力打造旅游名镇的形象经济强镇、生态新城、历史名镇。世纪之交,千年之交,改革开放的三江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三江。三河人民热情好客,珍惜友谊,渴望海内外朋友来三河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享三河之乐美国的经济起飞。在这部分编辑古镇历史。太平天国三河古镇农民战争中,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歼灭湘军精锐的李部。1858年夏(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清咸丰八年),太平

太平军指挥官吴定贵依靠砖垒顽强抵抗,在歼灭敌军千余人后退入城内继续抵抗。湘军大举入侵,吴定贵频频碰到苏北前军长陈玉成。陈玉成闻讯后,决定带领部队一路前往援助,奏乐后,军长李秀成随他而去。11月7日,陈玉成赶到三合镇西南30里的金牛镇;14日,李秀成赶到三合镇东南25里的白石山。两军,号称十万大军,带着几十个营,把项撤退。面对太平军的强大援军,李拒绝退守桐城。15日夜,他派出7个营,分左、中、右三路,夜袭金牛镇,企图侥幸取胜。陈玉成抓住了项的有利战机又以少量兵力正面迎战,而主力则抄从项的左翼美国军队。第二天早上,雾太大了,近得看不见。陈玉成迅速击溃左路湘军,乘胜追击切断中、右路,将敌人困在烟囱(墩)一带。李秀成火速出征,吴定贵也从镇上出击。三支太平军相互配合,分头穿插,歼灭敌人。明知李s旅被围,他率4营前来救援,连续命中数十次,却无法突破太平军的包围圈,只好退守营地,固守城墙。此时太平军已多路逼近,镇守基地的湘军毫无斗志,7个营寨很快被攻破。李突破后,陷入泥沼,被太平军杀死(自杀)。17日、18日,太平军将其余各营逐一击破,部全歼李。三江之战,太平军集中优势兵力,包围分割,消灭强敌。陈、李南压,连舒城、桐城,逼一、即围攻安庆,返回湖北。一战后,湘军元气大伤,多年不敢在东方犯罪。[1]编辑本段古镇名人1957年,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和李政道博士获得了诺贝尔奖,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杨振宁是合肥人,他的叔叔s家在三河。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年轻时,他随母亲罗来到三河。十几岁时,杨振宁跟随父亲学习。在七七事变1937年,全家从北平避难到合肥,杨振宁入读合肥庐州中学一年级。开学不久,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轰炸,学校迁到了三合镇(大约11月上旬飞机。杨振宁去三河学习了一段时间。1938年1月,杨随父亲来到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河菜以徽菜为基础,集百家之长,是中国烹饪的一朵奇葩,享誉中外。传统的宴会-;88个座位和84个座位都传递着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名菜如三和脆皮鸭,米粉虾和豆腐面条鱼汤都显示了水乡的魅力。三和小米饺子。至今仍保存着明清歌谣《左传昭公五年》首:一个人可以我不忍心在三河街度过这个世界,其他人可以我不忍心在大河里淘米和洗菜。[1]编辑此段三河古镇的主要特产油纸伞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2009年,三和古镇油纸伞制作技术荣获芜湖中国第八届国际旅游商品交易会。三河古镇油纸伞是油布伞的传统技艺。油纸伞的原料是竹子、桑皮纸和桐油。一把伞从切割到制造,要经过60多道工序,使用几十种工具,光零件就有30多种。在所有的过程中,目前只有少数过程,如钻孔,可以使用电动工具,这是出于手工过程,wh

在精美的伞面上,用刷、喷、画等多种手法描绘上官镇的山水、花卉、山川,为三河古镇油纸伞锦上添花,更加美观大方。伞用的是三河古镇的景色,故名三河古镇伞。三河古镇的油纸伞上画着八个景点,桥,流水,人通过印染、裱糊、手绘、印刷等手段,表现民居、徽派院落、花卉、山水、仕女等。有大红、枣红、和平蓝、墨绿、粉红、橙等20多个品种,具有外形美观、选材考究、设计精美的特点。编辑此节三河民俗三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南北文化。时至今日,每逢春节至元宵节,人们仍自发举行龙灯游戏、旱船斗、河蚌舞等活动,尤其是挨家挨户拜年的习俗问候并要糖果。每个月的第一天早上,孩子们聚集他们的伙伴拿一个袋子去要糖果。不管他们是否认识,只要说一句新年快乐!恭喜发财,每个人都能得到很多糖果。新年过后,他们可以把糖果卖给小商店,放一些烟花,他们会很高兴。在端午节,人们包粽子,玩龙舟。中秋节还在玩火。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保持淳朴的民风。编辑此段落八古山水三河镇,有2500多年的历史,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贯穿其中而得名。以三河古镇为特色,汇聚了丰富的文化景观,形成了独特的八古江淮地区的景观,即古河道、古桥、古集市、古街、古民居、古茶馆和古战场。历史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家云集之地。它清澈透明,清澈如镜,俯瞰水面,在水中游泳,岸边垂柳,水中云朵,都历历在目。从小南河码头出发,可以乘坐游船,沿河泛舟。你可以欣赏河两岸的风景,欣赏小桥流水人家洗去城市的尘埃。三和镇连片的飞檐走壁、雕梁画栋的古民居,是皖中地区罕见的晚清建筑。白色的船坞墙,双坡屋顶覆盖着小绿瓦。雕花绘色的梁椽,黑漆金色的店招牌匾,门楣上悬挂的八角灯笼,长满青苔的幽深一人巷,无不透露着浓郁的古韵。在那里可以我不禁感到怀旧。古街从古码头开始,沿着小南河,向南延伸2公里。路面由大块青色石块铺成,首尾相接,线条清晰。历经千百年风雨,人在压力下行驶,石头表面非常光滑。街道宽三米,两边店铺鳞次栉比。大部分是清明时期的建筑。三河路是江南水乡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它吸收了南北菜系的优点,融合了徽菜、川菜和淮扬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菜系风味。色香、味醇、价实,受到南来北往旅客的青睐。既有高端的美食,也有普通的地方菜。客人吃的满嘴都是油和液,满嘴都是香味,让人回味悠长。不管你是读书人还是农民,在这里都可以玩得很开心。三河的古称阙竹,也是著名的酿酒之乡。太平天国国王陈玉成在这里全歼了李部湘军,取得了辉煌的三江胜利,其中透露出喜鹊朱十里闻酒香

您是想问爱家乡爱祖国绘画作品名称叫什么吗?爱家乡爱祖国绘画作品名称叫《童心向党——爱祖国,爱家乡》,《童心向党——爱祖国,爱家乡》作者徐依菲,描述了出生的地方,湖南长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这里有诗人杜牧留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千古名句的爱晚亭,表达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画家乡地图寻亲男子终于找到家人

 画家乡地图寻亲男子终于找到家人,受孙海洋寻子成功的影响,4岁时就被拐的小伙李景伟,凭儿时记忆手绘家乡地图寻亲。在被拐33年后他终于找到家人。画家乡地图寻亲男子终于找到家人。

画家乡地图寻亲男子终于找到家人1

 12月27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了河南开封兰考县37岁男子李景伟4岁被拐,30多年后凭记忆画家乡地图寻亲的事情。12月28日晚,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李景伟已和之前报道中的疑似生母DNA比对成功,并将于近日在河南兰考认亲。

 李景伟手绘的家周围的地图

 12月27日上午,帮助李景伟寻找家人的四川志愿者甘彪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透露:“他已与疑似生母沟通,回忆了一些当年的事情,身上的疤痕位置也符合。他的记忆是没错的,画的房子等完全是一模一样,家里的位置基本对得上。”

 12月24日下午,李景伟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他记得自己四岁左右被邻居(光头)从家中带走,乘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河南的养父母家,由于担心忘记家乡的模样,便每天回忆并画出来。李景伟说:“这件事放在心中这么多年,成了一个心结。看到郭刚堂、孙海洋他们都寻找到了自己的孩子,我也希望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画家乡地图寻亲男子终于找到家人2

 受孙海洋寻子成功的影响,4岁时就被拐的小伙李景伟,凭儿时记忆手绘家乡地图寻亲。

 12月28日,李景伟奇迹般等来了好消息!经DNA比对,在被拐33年后,他终于找到家人。

 一万二千多个日夜的思念和寻找,终于可以画上暖心而圆满的句号。

 “我父亲名叫黎德华,而我唯一喜欢的偶像是刘德华,我现在姓李,本姓为黎。我觉得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李景伟说。

 李景伟的亲生母亲杨惠兰(化名),在二十来岁时经历儿子被拐之后,这些年她仿佛被命运不停捉弄,丈夫、大儿子、怀有身孕的儿媳、女儿和11岁的孙子相继因故离世。

 “老天爷终于睁眼了,让我找到被拐的儿子。”这名57岁的农妇,在电话里失声痛哭。

  4岁被拐

 家住河南兰考的李景伟,受孙海洋寻亲成功影响,凭记忆手绘地图在网上寻亲。

 在李景伟的记忆里,他是4岁时被邻居诱拐,之后几经转手,最终被拐卖到了河南兰考。

 “我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到底是36岁还是37岁,因为我不确定自己是哪年出生的。”李景伟说,大概在1988年,他4岁的时候,一个光头邻居把他从家中哄骗到了后山的公路,交给了几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几个年轻人把他带到镇上住了两天之后,又把他交给了四十来岁的一男一女。

 当时从家里出来没多久,他就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但是他并没有哭闹。

 后来,中年男女在商场里给他买了新衣服,带着他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了河南兰考的一户李姓人家。

 李景伟养父母家里当时并不富裕,而且家里已经有3个女儿,“他们就是一直想要个儿子。”李景伟说,因为从小就知道自己被拐,他坚信有一天终会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他害怕忘记父母和家乡的模样,就每天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并在地上画出来。

 时隔30余年,李景伟已经记不清家里到底有什么人。“以前我记得我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但是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我们只是白天在一起玩,晚上他们并没有在家里过夜,我推测他们只是邻居家的小孩。”李景伟说,因为当时太小,自己、父母以及村庄的名字,他都想不起来了。

 “我的脸型、眼睛和额头像父亲,嘴唇像母亲。”在李景伟的记忆中,有一次父亲和人打架,一只眼睛被打出了血。

  绘图寻亲

 李景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在兰考已经成了家,也有了孩子。看到郭刚堂找到了失去多年的儿子,孙卓一家人团聚,他也希望有一天能与亲生父母重逢,回到自己的家。

 “现在姐姐们和养父母都不知道我寻亲的事,只有我老婆知道,她很支持我。”李景伟说,他曾经也试图从养父母口中了解一些家乡的情况,但每一次都是一无所获,在邻居口中也没有得到更多消息。最终他选择亲手绘出自己的家乡,通过网络寻亲。

 在李景伟的印象里,当年家里房子是土墙草顶的构造,房子周边有条排水沟,房子的一侧有灶台。走进房门,左手边立着一把木梯子,有一次他还从梯子上摔了下来,至今左下巴还留有明显的月牙状疤痕。李景伟回忆,正堂屋里有一个木柄的石磨,而堂屋的左边则是卧室和仓库。

 “院子很大,因为院外有水塘,家人担心有人掉进水里,所以在水塘边修了一段护栏。”李景伟说,院子是水泥硬化的地面,院子里有一个用来磨豆子的小石磨,院外隐约有间木头做的大房子,里面住着一位老爷爷。

 “我家在山谷里,后山高处有公路,村庄往下一公里左右有一条宽约七十米的大河。山后公路上经常有大货车翻下来,我爸都会帮别人捡掉落的香蕉和油桶。”李景伟努力搜寻着记忆中家的样子。

 “我很清楚地记得,天冷的时候,妈妈会在炉子上给我烤橘子吃。”李景伟说,从小到大他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亲生父母,但效果甚微。

 他担心亲生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等不到相认,他才决定拿起笔凭记忆画出了家的样子,希望以这种方式获得一些家乡的信息,找到亲生父母。

 “无论怎样我都会找下去,哪怕只见一眼,我也知足了。”他说。

  梦实现了

 12月26日晚,李景伟在网络上的不断发声终于得到了回音。

 “已经八九不离十了,现在兰考警方已经去云南走访了。老家的邻居也和我联系了,说现在家里的情况和我画的几乎一样,只是老屋塌了。”李景伟说,他已经和母亲视频通话,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求看他下巴的疤痕,并且母亲说他的疤痕是从梯子上掉下来落下的,这和李景伟的记忆是完全符合的。

 “父亲还是没有等到我们相认的那天,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李景伟说,父亲叫黎德华,这和他唯一喜欢的偶像刘德华名字相同。

 “我现在姓李,本姓为黎,父亲又和偶像的名字相同,我觉得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李景伟难掩心中的激动。从李景伟传来的其父亲生前照片不难看出,无论是脸型还是眉眼,都极为相像。

 在李景伟的模糊的记忆中,曾有一个小女孩常在家里陪他玩,邻居告诉他,小女孩其实是他的小姑,后来被人拐卖到了安徽,现在也已经找到。

 李景伟称,无论是邻居的描述还是母亲对往事的诉说,都和他的记忆吻合,最后就是等待DNA的比对结果。

 28日,河南警方告诉李景伟,DNA比对成功,恭喜他终于找到亲人。同时,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在其官方抖音号上发布视频,祝贺手绘家乡地图寻亲的李景伟终于寻亲成功,团圆行动也将再次迎来团圆时刻。

 李景伟本人也通过抖音传递寻亲成功的喜讯,并感谢广大公安干警,媒体朋友和志愿者团队以及关心他的全国网友。视频背景音乐是他最喜欢的明星刘德华的《今天》,他的心情正如歌中所唱:“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李景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将择日前往河南认亲。

  “老天开眼”

 现年57岁的杨惠兰,是李景伟的亲生母亲,她于多年前从云南昭通带着儿女来到河南周口安家落户,这里与儿子景伟所生活的兰考县相隔大约200公里。

 命运仿佛冥冥之中自有注定,让这对在云南失联的母子,于千里之外的河南再次相遇。

 28日晚上,听闻被拐33年的儿子找到的消息,电话那头的杨惠兰久久难以平静,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为了找儿子,自己眼泪都快哭干了,现在找到了心里就踏实了,“前几天公安部门在做DNA比对,我两三个晚上都睡不着,生怕不是自己的孩子,到时候空欢喜一场。”

 杨惠兰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景伟所画的那幅寻亲地图她看到了,和自己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地图里面的那个鱼池是当年他爸爸和几个叔叔一起准备养鱼的,后来鱼没养成,水就放干了,景伟嘴上的那个疤也是当年在木梯磕的,非常明显,如今的景伟长相和他父亲年轻时一模一样。”

 回忆起景伟当年被拐的情形,杨惠兰介绍说,“当天景伟的弟弟生病,我就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一个名叫火魁娃(音译)的光棍当时在我家玩,家里只有景伟在,就被他拐走了。”杨惠兰称,这个人此前一直在村里逛悠,自从景伟不见了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

 “我们当时在云南盐津、四川筠连等地找了两三年,一直无果。”杨惠兰说,前几天她和景伟视频聊天,景伟还说自己长这么大,究竟是哪天生日都不清楚,“他是六月初十的生日,属老鼠。”

 在经历孩子被拐后,杨惠兰这数十年来的生活十分不易,而命运还不停地捉弄这名苦命的农村妇女。

 “我二十来岁时儿子景伟就被人拐走了,前些年我的大儿子、儿媳和大女儿在钱塘江被潮水卷走丧命,儿媳妇当时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去年,我11岁的孙子又不慎掉到井里死了。”回想起往事,杨惠兰伤心地痛哭。

 “如今,老天爷终于睁眼了,让我找到被拐的儿子。”杨惠兰说,现在她和儿子景伟之间离得近,她期待一家团圆的时刻,她也希望公安部门能够早日抓到当年拐走儿子的人贩子,将他绳之以法。

画家乡地图寻亲男子终于找到家人3

 说到人口拐卖大家一直都是深恶痛绝,人贩子为了一己之私,硬生生拆散原本应该幸福美满的家庭,让这些丢失孩子的父母永远生活在悲痛之中。

 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刑侦手段愈发高明,技术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为这些孩子加上了一层保护网,不会再轻易出现被拐卖的现象。

 **《失孤》的原型郭刚堂和孙海洋,相继找到失散多年的孩子后,对于那些从小被拐卖,或者诱骗到其他的地方的孩子,也都纷纷加入到寻找自己原生家庭的队伍中。

 即使这么多年过去,有些早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儿时的记忆也愈发模糊,相信在广大网友的帮助下,都可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2021年12月23日,李景伟向河南电视台求助,声称自己从小就被拐卖到河南省开封兰考县,希望大家能帮他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李景伟今年37岁,在广东佛山从事销售工作,从小到大一直记得自己是被拐卖到兰考的。长大后虽然也想试着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却总觉得希望渺茫。

 最近在看到许多丢失的孩子都被找到之后,他终于鼓起勇气,趁自己还记得当年的一些事,决定试一试。于是找到了记者,希望他们也能帮帮自己。

 据李景伟回忆称,自己是1988年被拐卖的。那一年他大概四岁,当时是一位邻居将他从家里骗出来,带到了后山的公路上。

 那里有几个年轻人在专门等着,这几个人把他带到了镇上。两天后,一对中年男女把他买了下来,然后在商场替他卖了件新衣服,紧接着就带他一起上了火车,坐了整整一天一夜,到达了河南开封兰考县,把他交给了现在的父母这里。

 为什么李景伟能有这么清晰的记忆?就在他刚被邻居带到后山公路边时,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但当时因为害怕那些人打他,他始终不敢哭闹,只能默默的记着他们做的每一件事。

 来到兰考县这户人家后,李景伟发现,他上边有三个姐姐,养父母也不是很富裕,也只是一心想要个儿子,所以才托人买下他。

 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李景伟已经在兰考成家,并且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他对于小时候生活的场景却一直记忆犹新。他画出了被拐前生活的地方,就是下面这个地形图,并且还做出了说明。

 李景伟向记者介绍到:家里住的房子是那种土坯房,房顶有茅草覆盖,进去之后,左手边有一个梯子,有一次自己贪玩,还曾在上边摔下来过,到现在下巴还留有伤疤。

 院子里还有一个石磨,家门口前边有一个水塘,再往前是一片水田。房子的右侧是一片梯田,田间还有水牛等,在梯田后边有竹林,还有一种和橘子差不多样子的水果叫广柑。每到冬天的时候,他都会和妈妈一起围着火炉烤火,听妈妈讲故事。

 他们家住在山谷里,后山有一条高速公路,他当年就是在这里被带走的,这条路经常有大车经过,他的亲生父亲常常会去捡一些从大车上掉下来的香蕉、油桶之类的东西。

 在问到是否还记得父母的长相时,李景伟表示具体不是很清楚了,只是说自己的眉眼、额头与父亲相似,嘴唇与母亲相似。

 对于一个只有四岁的孩子来说,能记得起这么多关键信息,实属不易。按照他所描述的情景,能大概确定范围,就是四川、重庆等地。因此,记者找到了四川泸州广播电视的主播了解情况。

 根据李景伟的地图中所展现的信息,这位主播将他的生活地最终锁定在了宜宾、泸州这两个地区,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不能下定论。

 李景伟在发出寻亲视频后,许多四川那边的志愿者也纷纷加入其中。有一位叫甘彪的志愿者,来自四川邻水,对他描述的各个地方特征表示十分熟悉,两人在交谈过程中,甚至可以通过邻水方言交流。这也再一次缩小了他的寻亲范围。

 截止目前,依旧没有李景伟亲生父母的消息。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么多的线索提示下,只是时间问题。问到李景伟如果将来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会说些什么?

 李景伟泪眼朦胧,表示他们现在年纪也应该很大了,只是想看看他们,摸摸他们的脸,不想留下遗憾,也能了却自己多年来的心结。网友看到这一幕也是纷纷落泪,如若不是被拐卖,这么低的要求都不能实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617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