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含有"军"字的诗,最好有全诗的解释

有没有含有"军"字的诗,最好有全诗的解释,第1张

十五从军征

作者:两汉乐府 年代:汉 体裁:乐府 类别:未知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

①阿:发语词。 ②冢:高坟。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 样子。当归客打听家中有什么人的时候,被问的人不愿明告,但指着那松柏成 林荒家垒垒的地方说:那就是你的家。言外之意就是说你自己去一看就明白了。 以下便是到家后的事。 ③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④植物未经播种而生叫 “旅生”。旅生的谷与葵叫“旅谷”、“旅葵”。 ⑤贻:送给。

品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 深重苦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家累累”,院舍荒芜,连 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 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 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 层次。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 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 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如作者选取了象 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 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作羹、“不知贻阿谁”的 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望”这一动作,更写出了 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

作者介绍

王磐(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有《王西楼乐府》。

解题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朝天子》,曲牌名。

注评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锁哪:也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锁哪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咏物以讽人才得以成立。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锁哪。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又因为宦官出行,到处搅扰,不分军民,所以军和民都愁且怕。○宦官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那里:同“哪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连词,连接两个名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更有假传圣旨的情况,则宦官的作恶更甚一层。批判的锋芒也更深一步。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岂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

译文

喇叭锁哪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简析

好的咏物诗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咏物维肖,即咏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让读者相信确实是所咏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为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三是咏物和寄托的关系要处理好,即“不即不离”。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王磐的这首《朝天子·咏喇叭》,不难发现它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首先看它咏得像不像。小令第一层说喇叭、锁哪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显然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锁哪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哪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锁哪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锁哪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锁哪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不难看出,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

再看它是不是有所寄托。我们知道这首小令是诗人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显然是有所寄托。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寄托是否成功。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_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通读全篇,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它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分明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分明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著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著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

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

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了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背景介绍:纳兰性德是明珠的长子,1682年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算起来纳兰性德27岁,正值年轻气盛之时。但是全词读起来,却不让人轻松,却是个得了痨病的年轻男子,有抱负志向有心无力似的。也难怪30岁就英年早逝了。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查资料得知榆关乃是山海关,“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颇有些激动的,甚至有些豪迈的情趣。

夜深千帐灯,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蓝的发黑的夜空下,一个个帐篷里透出的暖色调的**油灯,在群山里,一路绵延过去。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不过为什么不是万帐灯呢?我认为万字更体现诗人豪迈,直抒胸意的特点。而千字用在这里,既有壮观的意思,又不夸张,也表明作者是个谨慎,内向的人。如果是李白估计就用万字了。

风一更,雪一更。一更是指时间,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对仗工整。风雪夜,作者失眠了,于是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观察这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的感觉到了风雪异乡旅客的情怀。

总的来说,写的很传神动情,可是状观处体现不出作者的大气魄。可能和他宦官家庭出身,父亲谨慎为官的教育有关。

回答者:洛淘淘 - 助理 三级 2-15 22:2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回答者: 杨俊1981 - 举人 五级 2-15 22:22

十 五 从 军 征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于是,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老兵,“道逢乡里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阿谁?”“乡里人”答道:“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

老兵家中的情况究竟怎样呢?其心情又是如何呢?“兔从”四句承接上文加以描绘。老兵到家后所目睹的景象是:兔子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兔”与“雉”(野鸡),均系动物,一在“狗窦”(下方),一在“梁上”(上方);“旅谷”、“旅葵”,均系未经种植而自生自长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台上)。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造成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无人。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造成的呢?对此,诗未明言,这又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这几句诗仍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而更令老兵悲哀的还在于:他以“旅谷”煮饭,以“旅葵”做羹,未用多少时间就做好了,却不知道将饭与羹送给谁,也即无亲人与之共享了。这正是“舂谷”四句所表现的。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还是他孤身一人。这不仅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学生劳动表现评语(精选50句)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评语吧,评语有助于提高被评价对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要怎样才能写得出好的评语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学生劳动表现评语(精选50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劳动表现评语1

 1 课堂上,从不轻易举手;班级里,你满腔热情,却从未启齿表白。在学习上也较努力,你的作业整洁,但是离理想的成绩还有一定的距离,关键还是你不够多问,若能敞开心扉,融汇在集体的海洋中,你将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2 乐弦:这学期的你又进了一步:你尊师守纪、团结同学,学习认真,成绩优异,能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老师希望你能花点时间静心练好字,让你的作业更漂亮一些。记住《青蛙看海》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山顶!

 3 马迪:活泼大方的你,聪明善良,能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你热爱劳动,讲究卫生,能坚持每天搞好班级卫生,并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且这学期你的学习也向前迈了一大步,如果能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且持之以恒,你将更优秀!

 4 你是一名诚实、进取、拼搏的好学生。成绩还有提高的空间,你要关注学法,提高效率,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望你多参加班级活动,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5 海峰:这学期你是我班进步最大的。瞧,你的字写得那么工整,和上学期有天囊之别,你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了吧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朝着目标勇往直前,你就一定能取得胜利!祝你在新年“更上一层楼”!

 6 你团结同学,热爱集体,老师布置的事情,能默默地记在心里,积极去做,不用老师操心。希望你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不要被网络的虚幻所迷惑,我相信你定能战胜自己,努力学习老师与父母期待着你的进步!

 7 你尊敬老师,关心班集体,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起好带头作用,让老师感到欣慰。学习上能尽力完成作业,只是成绩还不尽人意,希望你一定要认真分析学习现状,打破学习瓶颈,尽快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争取全面发展。

 8 你是个善良的小朋友,对于别人的困难,你总热心帮助;你又是个积极能干的小男子汉,对于班级的事情,你总积极参与;你又是个聪明好学的小学生,总是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只是,你有时会有些放松,字还不够漂亮,老师希望你在下学期表现得更好!

 9 你是一个守纪、肯学、求上进的学生,上课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因而成绩徘徊不前,还需付出很大努力。命运是自己决定的,它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希望你能紧紧抓住现在的学习机会,做自己命运的掌舵人。

 10 你热爱集体,遵守纪律,是一个可爱的学生,但是你还没有将父母的期望变成自己的动力,常常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你渴望学习成绩的进步,但又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希望你好好的努力,知难而进,将玩耍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在新的学期赶超现在的自己。

学生劳动表现评语2

 1、在学校生活中,她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她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捐赠活动,拿出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向云南灾区和玉树大地震中受灾的同学捐款,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她善于团结同学,对同学以诚相待,凡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都会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热心相助。每当同学有不懂的问题,她总能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因此被同学们称赞为热心的“小老师”,是同学的好朋友。

 2、她全力承担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及时把同学们的想法告诉老师,把老师的要求传递给同学们,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作为一名班干部,她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对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是老师的好帮手。作为学习委员的她,她积极协助老师工作,是老师信得过的`得力助手。除了学习外还有很多工作是繁杂的、琐碎的。她总是不厌其烦,多次亲力亲为地教学生整理内务,搞好卫生。有时忙的错过了吃饭时间,她也没有半句怨言,始终面带微笑。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3、杨俊同学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思想品德好,集体荣誉感强,积极配合班主任与其他班委开展工作,主动积极,任劳任怨,工作出色,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工作能力,深为同学信服,为人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有理想,有抱负,渴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渴望自己的人生能与祖国、民族、人民融为一体。学习上勤奋刻苦,肯钻好思,有较好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优异,每次考试均保持年级前10名,2014年秋季学期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还能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有较好的审美能力。身体健康,心智强劲,符合优秀学生干部的标准。

 4、李红梅同学有理想,有抱负,渴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渴望自己的人生能与祖国富强、民族强盛、人民幸福相融合。品性纯正,为人友好热情,团结同学,能捐助、关心他人的困难,思想品行好,集体荣誉感强,兴趣广,目标高。学习上勤奋踏实,极有钻劲,思维活跃,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优异,每次考试均保持年级前10名,语文学科突出,并从初中至今一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优干”。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有着健康较高的审美能力。身体健康,心智强劲,符合优秀学生干部的标准。

 5、黄涤生同学为人正派友善,思想品德好,关心他人,乐于助人,集体荣誉感强,目标高,胸襟广。有理想,有抱负,渴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渴望自己的人生能与祖国富强、民族强盛、人民幸福相融合。学习上认真刻苦,勤思好问,积极肯钻,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优异,每次考试均保持年级前10名,并对数学、物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劳动认真积极,有着健康较高的审美能力。身体健康,心智强劲,符合三好学生的标准。

 6、廖迎旭同学品行端正,为人友善,团结同学,乐于助人,非常善于与人交流,思想品德好,集体荣誉感强,他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热情周到的工作风格,颇受学生好评。他爱好广,目标高,有理想,有抱负,渴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学习刻苦勤奋,肯钻好思,积极拼搏上进,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优异,每次考试均保持年级前10名,从初中至今多次荣获校级“三好学生”,深受同学的敬佩。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有着健康较高的审美能力,身体健康,心智强劲,符合三好学生的标准。

 7、何潇逸同学担任高2014级1班班长,有理想,有抱负,渴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渴望自己的人生能与祖国富强、民族强盛、人民幸福相融合。积极配合班主任并带领班委开展工作,认真负责,严于律己,颇有班级威信,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工作能力。学习上认真刻苦,积极思维,极有钻劲,有较强的理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好广泛,成绩优异,每次考试均居年级之首,期末成绩居全县前10名,并从初中至今一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优干”。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有着健康较高的审美能力。身体健康,心智强劲,符合优秀学生干部的标准。

 8、该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课外活动,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经过同学们投票,选举为本学期的三好学生,并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学习。

 9、你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你渴望学习成绩的进步,为此一如既往的坚持着自己刻苦努力、奋发图强的求学原则,所有这些努力也最终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在同学中展露头角。但是不要因为有一点成绩就止步不前,要紧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要你持之以恒,我相信,成功的花朵在汗水的浇灌中会更加鲜艳。

 10、 这一年里,最令老师欣慰的是你知错能改,上进心强,在认识到自己的马虎、粗心后能马上改正,还加入了少先队。现在思维活跃的你,书写和以前一样工整,学习自觉主动,成绩有了进步。希望能戒骄戒躁,遵守纪律,做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学生劳动表现评语3

 1 一分汗水,一分耕耘;一分辛劳,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哪有各方面的进步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你,已经懂得了这个道理;我相信,明天的你,会付出得更多。当然,你将来得到的回报自然也会更多。

 2 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可能经历风雨和坎坷。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不折不挠的心,就随处可见人生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3 你很有上进心,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各科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成绩比较优秀,自学能力较强。希望你更加大胆地工作,严于自律,成为表率,带动其他的同学,共同进步。

 4 今天是一面镜子,照着你的表现,照着你的未来。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头吗

 5 你是一个守纪、肯学、求上进的学生,为人谨慎,心性坦荡。沉稳深刻、思维严密是你的优点。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思想日臻成熟,心理趋于稳定。希望你继续努力,总结方法,提高效率,日积月累,你一定会达到希望的目标。

 6 聪明的你,已经懂得了脚踏实地地学习的重要。老师为你高兴,同时也希望你能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扬长避短,让学习成绩的不断进步成为你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

 7 你已经站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为了实现心中的远大目标,你正努力拼搏着。胜利属于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人!胜利一定属于你!

 8 这学年即将过去了,因为你不断进取,勤学苦练,所以,你的成绩一次比一次优秀。相信新学期的你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9 当你成功的时候,不要因为成功而得意忘形;当你失败的时候,不要因为失败而丧失对成功的追求。

 10 你能写会画,班级的墙报中有你倾注的心血。儒雅的你,上课总是全神贯注,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书写总是工工整整。美中不足的是你的成绩不够稳定,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希望你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奋图强,争取大幅度提高成绩。

 11 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热爱学习吧,因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源泉。

 12 “真人不露相”这句话用在你身上最合适了,在你不爱说话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勤奋,努力,上进的心,再加上你的聪明,才智,你学什么东西都特别快。加油吧,你将会是个很有出息的男孩!

 13 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希望你把握住今天,把握住人生,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的美好明天。

 14 看得出你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你的辛勤劳动,一定会换来丰硕的成果。

 15 老师看到了你的成绩,也为你感到高兴。可是,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你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16 今天,你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成绩面前,你有新的目标吗在荣誉面前,你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了吗记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7 有了百折不挠的精神,有了勇往直前的拼搏,你就能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并且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18 你是一个开朗可爱的孩子,尊敬老师,与同学相处愉快,热爱学校生活,集体荣誉感强,遵守学校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喜欢参加课外活动,自觉锻炼身体,爱劳动,有责任心,班干部工作认真,能协助老师管理班级,有上进心,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学习较主动,能吃苦,成绩优良,老师希望以后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

 19 你活泼好动,很顽皮,爱说话。有时上课不够留心,还有些小动作,作业很马虎,有时分辨不出写了些什么字,和同学要好好相处,不要太小气了。当然你也有你的优点如:在田径赛上,为班级争得荣誉。不过老师更希望你能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

 20 能坚持参加晚自修这点做很好,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这也做的不错。不过你身上也有很严重的错误:上课喜欢讲话,影响到课堂的秩序。这个坏毛病一定要改正,不要因为这个毛病影响了你的学业,也影响到你自己在老师同学眼中的形象,更影响到我们班级的声誉。老师希望在下个学期你会变得很好!

 21 看你作业认真,字写得漂亮,的确是一种享受,说明你有着认真的态度。老师一直认为上课好讲话的同学一定不会是你,但为什么又偏是你如果能把这种态度用到课堂上,那么所有的同学包括老师一定会对你另眼相看,那时的你一定是很优秀的,我期待着你以后有好的表现。

 22 你生性好动,聪明活泼。上课的状态不太好。作业的书写不够整洁。学习投入的有效时间还不够。乐于接受老师交给的任务。把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希望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好身体。

 23 运动场上你奔跑如飞,为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但在运动场外你却给表现不大好,有时还有违规的行为。老师知道你爱玩好动,这不是缺点,不是过错。错的是你在不该玩的时候玩,为此你也受了不少批评。老师希望你在假期好好思考,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非常好好好努力吧!

 24 课堂上的不注意听课,时常做小动作。作业没能认真对待,简单的字都写错,学习上怕吃苦,懒动脑,所以没能进步。同时你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性格过于固执。课间你常和同学打闹,多危险啊!多么希望你今后能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努力学习。

 25 你聪明好学,诚实纯朴,优点很多,前途无量!希望你不要满足今天取得的成绩,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奋斗,把心中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26 你已经站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为了实现心中的远大目标,你正努力拼搏着。胜利属于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人!胜利一定属于你!

 27 赵贝贝:这学期的你继续保持了好学上进、不甘落后的精神,并且能和同学们友好合作,搞好班级团队工作,是老师的小助手。希望你以后不骄不躁,争取百尺竿头,更进

 28 吕金剑:帅气阳光的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上课发言积极勇敢,声音响亮。不过打开你的作业本,就有点不乐观了:你的字可没有你的人帅哦!练好字是你的第一任务!其次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29 你是个聪明学生,认真学习,作业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不断进步。你热爱集体,关心班级,字写得还不够端正美观,如果你今后上课时能始终如一的认真听讲,做作业不粗心大意,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师一定能看到一个更出色的你。

 30 在美国社会中流转着一句名言: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已,谁还会信任你呢老师想把这句话送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启示,其实你是个很不错的孩子,要对自己有信心,大胆展示自己,不断地锻炼己。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一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 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这着实、妙!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 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 “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赏析二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意思:

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旁边, 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 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 哪里还能再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 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作尘埃, 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十五从军征

作者:两汉乐府 年代:汉 体裁:乐府 类别:未知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

①阿:发语词。 ②冢:高坟。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 样子。当归客打听家中有什么人的时候,被问的人不愿明告,但指着那松柏成 林荒家垒垒的地方说:那就是你的家。言外之意就是说你自己去一看就明白了。 以下便是到家后的事。 ③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④植物未经播种而生叫 “旅生”。旅生的谷与葵叫“旅谷”、“旅葵”。 ⑤贻:送给。

品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 深重苦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家累累”,院舍荒芜,连 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 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 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 层次。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 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 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如作者选取了象 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 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作羹、“不知贻阿谁”的 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望”这一动作,更写出了 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

作者介绍

王磐(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有《王西楼乐府》。

解题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朝天子》,曲牌名。

注评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锁哪:也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锁哪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咏物以讽人才得以成立。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锁哪。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又因为宦官出行,到处搅扰,不分军民,所以军和民都愁且怕。○宦官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那里:同“哪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连词,连接两个名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更有假传圣旨的情况,则宦官的作恶更甚一层。批判的锋芒也更深一步。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岂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

译文

喇叭锁哪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简析

好的咏物诗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咏物维肖,即咏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让读者相信确实是所咏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为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三是咏物和寄托的关系要处理好,即“不即不离”。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王磐的这首《朝天子·咏喇叭》,不难发现它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首先看它咏得像不像。小令第一层说喇叭、锁哪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显然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锁哪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哪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锁哪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锁哪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锁哪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不难看出,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

再看它是不是有所寄托。我们知道这首小令是诗人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显然是有所寄托。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寄托是否成功。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_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通读全篇,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它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分明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分明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著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著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

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

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了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背景介绍:纳兰性德是明珠的长子,1682年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算起来纳兰性德27岁,正值年轻气盛之时。但是全词读起来,却不让人轻松,却是个得了痨病的年轻男子,有抱负志向有心无力似的。也难怪30岁就英年早逝了。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查资料得知榆关乃是山海关,“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颇有些激动的,甚至有些豪迈的情趣。

夜深千帐灯,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蓝的发黑的夜空下,一个个帐篷里透出的暖色调的**油灯,在群山里,一路绵延过去。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不过为什么不是万帐灯呢?我认为万字更体现诗人豪迈,直抒胸意的特点。而千字用在这里,既有壮观的意思,又不夸张,也表明作者是个谨慎,内向的人。如果是李白估计就用万字了。

风一更,雪一更。一更是指时间,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对仗工整。风雪夜,作者失眠了,于是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观察这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的感觉到了风雪异乡旅客的情怀。

总的来说,写的很传神动情,可是状观处体现不出作者的大气魄。可能和他宦官家庭出身,父亲谨慎为官的教育有关。

回答者:洛淘淘 - 助理 三级 2-15 22:2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回答者: 杨俊1981 - 举人 五级 2-15 22:22

十 五 从 军 征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于是,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老兵,“道逢乡里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阿谁?”“乡里人”答道:“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

老兵家中的情况究竟怎样呢?其心情又是如何呢?“兔从”四句承接上文加以描绘。老兵到家后所目睹的景象是:兔子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兔”与“雉”(野鸡),均系动物,一在“狗窦”(下方),一在“梁上”(上方);“旅谷”、“旅葵”,均系未经种植而自生自长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台上)。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造成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无人。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造成的呢?对此,诗未明言,这又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这几句诗仍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而更令老兵悲哀的还在于:他以“旅谷”煮饭,以“旅葵”做羹,未用多少时间就做好了,却不知道将饭与羹送给谁,也即无亲人与之共享了。这正是“舂谷”四句所表现的。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还是他孤身一人。这不仅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一口吃不完一只饼,一锹掘不出一口井。

一片磨子当场“锻”(断)。

一顿吃伤,十顿吃汤。

一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

一只刺捕(昆虫名)害一镬羹。

一排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日三大笑,有病也会好。

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

一艺不通一世穷。

一千银子坐吃两年半,坐吃山空海也干。

人在苦中炼,刀在石上磨。

人到四十五,还是出山虎。

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

力是活财,用脱了再来,三天早起当一工,三个黄昏抵半工。

三好搭一好,三坏搭一坏。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小水不防,大水难挡。

手脚勤快样样有,好吃懒做样样无。

不要看红灯花轿,要看老来收梢。

不吸烟,不吃酒,病魔见了绕道走。

不吃苦,不赚钱,坐吃三年海也干。

不怕无能,只怕无恒。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公鸡斗,头对头;夫妻吵,勿记仇。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打架不能劝一边,看人不能看一面。

回答者:杨俊1981 - 状元 十五级 11-10 10:28

一、气象谚语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朝虹雨,夕虹晴。

有雨山戴帽,没雨山没腰。

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二、农业谚语

春雷响,万物长。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麦怕清明连夜雨。

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

三、卫生谚语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四、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

五、学习谚语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学习谚语 一口吃不完一只饼,一锹掘不出一口井。

一片磨子当场“锻”(断)。

一顿吃伤,十顿吃汤。

一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

一只刺捕(昆虫名)害一镬羹。

一排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日三大笑,有病也会好。

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

一艺不通一世穷。

一千银子坐吃两年半,坐吃山空海也干。

人在苦中炼,刀在石上磨。

人到四十五,还是出山虎。

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

力是活财,用脱了再来,三天早起当一工,三个黄昏抵半工。

三好搭一好,三坏搭一坏。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小水不防,大水难挡。

手脚勤快样样有,好吃懒做样样无。

不要看红灯花轿,要看老来收梢。

不吸烟,不吃酒,病魔见了绕道走。

不吃苦,不赚钱,坐吃三年海也干。

不怕无能,只怕无恒。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公鸡斗,头对头;夫妻吵,勿记仇。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打架不能劝一边,看人不能看一面。

回答者:余墨书香 - 举人 五级 11-10 11:07

一、气象谚语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朝虹雨,夕虹晴。

有雨山戴帽,没雨山没腰。

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二、农业谚语

春雷响,万物长。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麦怕清明连夜雨。

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

三、卫生谚语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四、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

五、学习谚语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学习谚语 一口吃不完一只饼,一锹掘不出一口井。

一片磨子当场“锻”(断)。

一顿吃伤,十顿吃汤。

一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

一只刺捕(昆虫名)害一镬羹。

一排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日三大笑,有病也会好。

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

一艺不通一世穷。

一千银子坐吃两年半,坐吃山空海也干。

人在苦中炼,刀在石上磨。

人到四十五,还是出山虎。 一口吃不完一只饼,一锹掘不出一口井。

一片磨子当场“锻”(断)。

一顿吃伤,十顿吃汤。

一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

一只刺捕(昆虫名)害一镬羹。

一排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日三大笑,有病也会好。

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

一艺不通一世穷。

一千银子坐吃两年半,坐吃山空海也干。

人在苦中炼,刀在石上磨。

人到四十五,还是出山虎。

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

力是活财,用脱了再来,三天早起当一工,三个黄昏抵半工。

三好搭一好,三坏搭一坏。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小水不防,大水难挡。

手脚勤快样样有,好吃懒做样样无。

不要看红灯花轿,要看老来收梢。

不吸烟,不吃酒,病魔见了绕道走。

不吃苦,不赚钱,坐吃三年海也干。

不怕无能,只怕无恒。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公鸡斗,头对头;夫妻吵,勿记仇。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打架不能劝一边,看人不能看一面。

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

力是活财,用脱了再来,三天早起当一工,三个黄昏抵半工。

三好搭一好,三坏搭一坏。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小水不防,大水难挡。

手脚勤快样样有,好吃懒做样样无。

不要看红灯花轿,要看老来收梢。

不吸烟,不吃酒,病魔见了绕道走。

不吃苦,不赚钱,坐吃三年海也干。

不怕无能,只怕无恒。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公鸡斗,头对头;夫妻吵,勿记仇。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打架不能劝一边,看人不能看一面。

回答者:gnwjy3339018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1-10 12:20

可以激励人

回答者:mabinnan - 试用期 一级 11-12 23:09

谚语是老百姓总结的通俗易懂有很深道理的句子。

谚语对生活、工作、做人等方面起指导性作用。它是哲学的简体,让人更容易明白和接受。给人们以启发。

所以,谚语对生活有启发、指导和警示的作用~

回答者:狐仙给你卜卦 - 试用期 一级 11-16 15:00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25、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26、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27、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28、饱暖思*欲——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欲之心。

29、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30、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31、杯酒释兵权——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3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33、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34、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35、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3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37、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38、表壮不如里壮——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3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40、冰炭不同炉——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41、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42、兵败如山倒——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43、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4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45、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46、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47、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48、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49、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50、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51、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52、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53、不登大雅之堂——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54、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55、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56、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57、不敢越雷池一步——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58、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59、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6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61、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62、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63、不能赞一词(辞)——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64、不念僧面念佛面——不看僧面看佛面。

65、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66、不期然而然——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67、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6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6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70、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71、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72、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73、不问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74、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75、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76、不以规矩,不能方圆——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77、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78、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7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80、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81、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无耻到极点。

82、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83、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84、不知者不罪——罪:责备,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85、不自由,毋宁死——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86、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87、布袋里老鸦——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88、步步生莲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89、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9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91、河东狮子吼——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92、河海不择细流——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93、河水不洗船——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94、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95、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96、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97、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98、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99、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34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8
下一篇2024-0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