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本名叫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写书的

琼瑶本名叫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写书的,第1张

姓名:陈喆

笔名:琼瑶

英文名称:Qiong Yao

生日:1938年4月20日

星座:金牛座

身高:155公分

学历:高中毕业

婚姻状况:已婚

最喜爱的季节:秋季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嗜好:诗词、小说、**

优点:感情细腻,文笔优美,诗词功底深

就职于:作家

籍贯:湖南省衡阳

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进入电视、**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中国台湾当代作家。原名陈喆,笔名琼瑶、心如、凤凰等。湖南衡阳人。她生逢战乱,1949年随家迁台湾,就读于台北师范附小及台北一女中。高中毕业后未能考取大学。16岁在台湾《晨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云影》。读高中时,先后发表200余篇文章 。1963年自传式长篇小说《窗外》出版,一举成名 。1963 ~ 1985年 ,共创作长篇小说 《幸运草》 、《烟雨蒙蒙》 、《 几度夕阳红 》、《彩云飞》 、《心有千千结》 、《在水一方》 、《月朦胧 ,鸟朦胧》 、《雁儿在林梢》、《碧云天》、《冰儿》等42部。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是她小说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她小说引人入胜的主要手段;具有浓郁诗意、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是她小说独具魅力的重要特点。因此她的言情小说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并有大量作品被拍成**、电视片。

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她创作颇丰,作品已有数十部之多。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1942随家人由成都迁回故乡湖南省,其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回四川 ;

  1947举家迁上海,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其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

  1949迁往台湾台北,父亲任教于台北师大历史系,母亲任教于建国中学 ;

  1959结婚 ;

  1963在《皇冠》杂志刊出小说《窗外》,不久后出单行本,为琼瑶出版的第一本书

  1964离婚 ;

  1965作品首度搬上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丝花》,《烟雨蒙蒙》,《哑女情深》;

  1968成立火鸟公司,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

  1976成立巨星公司 ;

  1979与平鑫涛结婚 ;

  1985出版《冰儿》,唯一没有父母亲角色的小说 ;

  1986推出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 ;

  1988首度返回大陆 ;

  1990出版《雪珂》,首部历史古装长篇小说 ;

匆匆太匆匆,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窗外翦翦风这好像是琼瑶的作品名作家·琼瑶

基本资料 姓名:陈喆 笔名:琼瑶 英文名称:Chiung Yao 生日:1938年4月20日 星座:金牛座 身高:155公分 学历:高中毕业 婚姻状况:已婚 最喜爱的季节:秋季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嗜好:诗词、小说、** 优点:感情细腻,文笔优美,诗词功底深 就职于:作家 籍贯:湖南省衡阳

人物简介 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进入电视、**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中国台湾当代作家。原名陈喆,笔名琼瑶、心如、凤凰等。湖南衡阳人。她生逢战乱,1949年随家迁台湾,就读于台北师范附小及台北一女中。高中毕业后未能考取大学。16岁在台湾《晨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云影》。读高中时,先后发表200余篇文章 。1963年自传式长篇小说《窗外》出版,一举成名 。1963 ~ 2008年 ,共创作长篇小说 《幸运草》 、《烟雨蒙蒙》 、《 几度夕阳红 》、《彩云飞》 、《心有千千结》 、《在水一方》 、《月朦胧 ,鸟朦胧》 、《雁儿在林梢》、《碧云天》、《冰儿》等42部。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是她小说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她小说引人入胜的主要手段;具有浓郁诗意、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是她小说独具魅力的重要特点。因此她的言情小说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并有大量作品被拍成**、电视片。

琼瑶身世 琼瑶的父亲陈致平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母亲袁行恕曾任台北市立建国中学国文教师。外祖父袁励衡为银行家,曾执掌交通银行。曾外祖父是翰林,伯父是宣统皇帝之师。母亲的胞妹袁静为作家。母亲的胞姐袁晓园为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汉语拼音发明人。琼瑶的妹妹陈锦春、妹夫陈壮飞,都曾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General Sciences Corp科技顾问公司共同创办人,被认为是华裔在美创业的先驱之一。 琼瑶也是作家金庸的远亲,金庸的堂妹为琼瑶的舅母。琼瑶的媳妇何琇琼是电视剧《又见一帘幽梦》艺术指导。

笔名由来 琼瑶出自诗经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琼琚:美玉美石之通称 匪:非

年历事迹 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她创作颇丰,作品已有数十部之多。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1942随家人由成都迁回故乡湖南省,其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回四川 1947举家迁上海,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其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1949迁往台湾台北,父亲任教于台北师大历史系,母亲任教于建国中学 1959结婚 1963在《皇冠》杂志刊出小说《窗外》,不久后出单行本,为琼瑶出版的第一本书 1964离婚 1965作品首度搬上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丝花》,《烟雨蒙蒙》,《哑女情深》 1968成立火鸟公司,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1976成立巨星公司 1979与平鑫涛结婚 1985出版《冰儿》,唯一没有父母亲角色的小说 1986推出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 1988首度返回大陆 1990出版《雪珂》,首部历史古装长篇小说

写作生涯 提及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爱情小说,琼瑶确实是一个横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实上,自她的处女作《窗外》在1963年发表后,便奠定了她在爱情小说的重要地位 琼瑶的小说可分为三期:早期小说包括1963年发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灵》和《白狐》,主要是由历朝历代中国民间传奇发展的古人爱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说由《海鸥飞处》开始,至《燃烧吧!火鸟》,主要是描写当代台湾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除《我是一片云》外,可说全是大团圆结局晚期则由八十年代创作出版《雪珂》开始,小说的背景搬回古代,内容企图处理变迁中都会男女的爱情观,并尝试脱离早期悲剧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乐故事 《几度夕阳红》是琼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当中时空交错,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征两条故事主线,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个故事是女主角梦竹的年轻时代,她和来自昆明的大学生何慕天相恋,因母亲反对而发生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梦竹嫁给了何慕天的好友杨明远,并定居台北小说的第二部则是梦竹女儿晓霜的

琼瑶是个女人

姓名:陈喆

笔名:琼瑶

英文名称:Qiong Yao

生日:1938年4月20日

星座:金牛座

身高:155公分

学历:高中毕业

婚姻状况:已婚

最喜爱的季节:秋季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嗜好:诗词、小说、**

优点:感情细腻,文笔优美,诗词功底深

就职于:作家

籍贯:湖南省衡阳

个人经历

  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进入电视、**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中国台湾当代作家。原名陈喆,笔名琼瑶、心如、凤凰等。湖南衡阳人。她生逢战乱,1949年随家迁台湾,就读于台北师范附小及台北一女中。高中毕业后未能考取大学。16岁在台湾《晨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云影》。读高中时,先后发表200余篇文章 。1963年自传式长篇小说《窗外》出版,一举成名 。1963 ~ 1985年 ,共创作长篇小说 《幸运草》 、《烟雨蒙蒙》 、《 几度夕阳红 》、《彩云飞》 、《心有千千结》 、《在水一方》 、《月朦胧 ,鸟朦胧》 、《雁儿在林梢》、《碧云天》、《冰儿》等42部。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是她小说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她小说引人入胜的主要手段;具有浓郁诗意、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是她小说独具魅力的重要特点。因此她的言情小说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并有大量作品被拍成**、电视片。

”心有千千结“的意思是:即使心里有一千个解不开的疙瘩,指心中有很多牵挂。

“窗外翦翦风”的意思是:窗外刮着轻微的风,但风带有寒意。

这首诗出自孔庆东《47楼207》中的一篇,据说是他一位同学在毕业纪念册上写的。其中每句话包含了一部琼瑶小说的名字。其中最后一句就是包含了《翦翦风》。

扩展资料:

孔庆东,人称“北大醉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坛主,新浪文化博客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曾被评为“北大十佳教师”之首。

《47楼207》记叙的是孔庆东在读硕士的时候所住北大47楼207的一些人和事。语言幽默又不轻浮,20个兄弟被他描述的个个都个性鲜明。

孔庆东的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愤世嫉俗,尤其是在《北大往事》中写了那篇有名的“47楼207”后,其文不胫而走,令无数英雄竞折腰。传媒称之为“继钱钟书以来真正的幽默”,学界誉之为“北大的马克·吐温”,让人好生羡慕。

概述 金庸(1924年2月6日——),原名查良镛(Cha Leung Yung、 Zhà Liáng Yōng),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金庸生平 金庸生于1924年,祖籍为江西婺源,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武侠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琼瑶 姓名:陈喆 笔名:琼瑶 英文名称:Qiong Yao 生日:1938年4月20日 星座:金牛座 身高:155公分 学历:高中毕业 婚姻状况:已婚 最喜爱的季节:秋季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嗜好:诗词、小说、** 优点:感情细腻,文笔优美,诗词功底深 就职于:作家 籍贯:湖南省衡阳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qiongyao 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进入电视、**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她创作颇丰,作品已有数十部之多。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1942随家人由成都迁回故乡湖南省,其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回四川 ; 1947举家迁上海,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其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 1949迁往台湾台北,父亲任教于师大国文系,母亲任教于建国中学 ; 1959结婚 ; 1963在《皇冠》杂志刊出小说《窗外》,不久后出单行本,为琼瑶出版的第一本书 1964离婚 ; 1965作品首度搬上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丝花》,《烟雨蒙蒙》,《哑女情深》; 1968成立火鸟公司,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 1976成立巨星公司 ; 1979与平鑫涛结婚 ; 1985出版《冰儿》,唯一没有父母亲角色的小说 ; 1986推出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 ; 1988首度返回大陆 ; 1990出版《雪珂》,首部历史古装长篇小说

  台湾女作家

  基本资料

  姓名:陈喆

  笔名:琼瑶

  英文名称:Qiong Yao

  生日:1938年4月20日

  星座:金牛座

  身高:155公分

  学历:高中毕业

  婚姻状况:已婚

  最喜爱的季节:秋季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嗜好:诗词、小说、**

  优点:感情细腻,文笔优美,诗词功底深

  就职于:作家

  籍贯:湖南省衡阳

  人物简介

  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进入电视、**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中国台湾当代作家。原名陈喆,笔名琼瑶、心如、凤凰等。湖南衡阳人。她生逢战乱,1949年随家迁台湾,就读于台北师范附小及台北一女中。高中毕业后未能考取大学。16岁在台湾《晨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云影》。读高中时,先后发表200余篇文章 。1963年自传式长篇小说《窗外》出版,一举成名 。1963 ~ 1985年 ,共创作长篇小说 《幸运草》 、《烟雨蒙蒙》 、《 几度夕阳红 》、《彩云飞》 、《心有千千结》 、《在水一方》 、《月朦胧 ,鸟朦胧》 、《雁儿在林梢》、《碧云天》、《冰儿》等42部。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是她小说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她小说引人入胜的主要手段;具有浓郁诗意、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是她小说独具魅力的重要特点。因此她的言情小说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并有大量作品被拍成**、电视片。

  个人自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745f601008teshtml

  笔名由来

  琼瑶出自诗经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琼琚:美玉美石之通称

  匪:非

  年历事迹

  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她创作颇丰,作品已有数十部之多。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1942随家人由成都迁回故乡湖南省,其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回四川

  1947举家迁上海,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其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1949迁往台湾台北,父亲任教于台北师大历史系,母亲任教于建国中学

  1959结婚

  1963在《皇冠》杂志刊出小说《窗外》,不久后出单行本,为琼瑶出版的第一本书

  1964离婚

  1965作品首度搬上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丝花》,《烟雨蒙蒙》,《哑女情深》

  1968成立火鸟公司,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1976成立巨星公司

  1979与平鑫涛结婚

  1985出版《冰儿》,唯一没有父母亲角色的小说

  1986推出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

  1988首度返回大陆

  1990出版《雪珂》,首部历史古装长篇小说

  写作生涯

  提及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爱情小说,琼瑶确实是一个横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实上,自她的处女作《窗外》在1963年发表后,便奠定了她在爱情小说的重要地位

  琼瑶的小说可分为三期:早期小说包括1963年发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灵》和《白狐》,主要是由历朝历代中国民间传奇发展的古人爱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说由《海鸥飞处》开始,至《燃烧吧!火鸟》,主要是描写当代台湾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除《我是一片云》外,可说全是大团圆结局晚期则由八十年代创作出版《雪珂》开始,小说的背景搬回古代,内容企图处理变迁中都会男女的爱情观,并尝试脱离早期悲剧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乐故事

  《几度夕阳红》是琼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当中时空交错,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两条故事主线,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个故事是女主角梦竹的年轻时代,她和来自昆明的大学生何慕天相恋,因母亲反对而发生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梦竹嫁给了何慕天的好友杨明远,并定居台北小说的第二部则是梦竹女儿晓霜的恋情,晓霜的相恋对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并在何慕天开设的公司任职,此后即是一连串的旧恨新愁的交织最后,霜晓与魏如峰有情人终成眷属,梦竹仍留在明远身边,何慕天隐居山上不问世事

  这部作品,内容和结构都类似电视连续剧的模式,亦即是情节复杂,高潮迭起;情感表达方式强烈而夸张;人物关系则因家庭夙怨而纠缠不清;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导致种种终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谜底的揭晓,及战乱,分离和重逢,这一切无疑是通俗剧的"基本元素"

  总括而言,在琼瑶的爱情王国,爱情是滋润女性自我并赋与活力的源头没有爱情,女性的自我就会枯萎凋零在这情况下,琼瑶的女性形象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事实上,在五四时代,"爱情"这个概念是一种公众性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对中国父权制度的反叛和挑战,但在琼瑶的言情小说里则完全属于私人领域,对爱情的描述也纯由女性的立场出发,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评为女主角面目苍白的理由;然而,这样一个梦幻世界推到了极致也有其意识形态上的助力,逆转了父权家庭中尊卑阶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拥有资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唤下,对一无所有的子女,特别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献这亦是言情小说的精神所在

  琼瑶作品集

  《窗外》

  《幸运草》

  《六个梦》

  《烟雨蒙蒙》

  《菟丝花》1964年夏于台北

  《几度夕阳红》1964年8月30日

  《潮声》1964年底

  《船》1965年7月15日於台北

  《紫贝壳》1966年6月29日深夜

  《寒烟翠》1966年3月18日于台北

  《月满西楼》1966年暮秋

  《剪剪风》1967年5月14日夜

  《彩云飞》1968年3月9日黄昏於台北

  《庭院深深》1969年3月25日黄昏於台北

  《星河》1969年12月廿日晚初稿完稿/12月26日修正完毕

  《水灵》1971年1月14日於台北

  《白狐》1971年8月14日

  《海鸥飞处》1972年3月20日午后於台北

  《心有千千结》1972年12月29日夜初稿/1973年1月3日夜修正完毕

  《一帘幽梦》1973年4月12日夜初稿於台北/1973年5月8日午后修正完毕

  《浪花》1973年4月12日夜初稿於台北/1973年5月8日午后修正完毕

  《碧云天》1974年1月9日夜初稿完稿/1974年1月29日修正完毕

  《女朋友》1974年5月初稿完稿/1975年3月7日再稿完稿

  《在水一方》1975年1月15日黄昏初稿完稿/1975年1月29日凌晨再稿完稿/1975年2月6日深夜三度修/1976年3月13日黄昏四度改定

  《秋歌》1975年8月13日夜初稿完稿/1975年8月21日夜初度修正/1975年8月28日二度修正

  《人在天涯》1976年3月5日夜

  《我是一片云》1976年4月8日黄昏初稿完稿/1976年4月15日午后一度修正/1976年4月22日晚二度修正

  《月朦胧鸟朦胧》1976年9月26日凌晨初稿完稿/1976年10月1日晚一度修正/1976年10月21日再度修正

  《雁儿在林梢》1976年9月20初稿完稿/1976年10月1日晚一度修正/1976年10月21日再度修正

  《一颗红豆》1977年11月27日深夜初稿完稿/1978年1月12日黄昏修正

  《彩霞满天》1978年4月17日黄昏初稿完稿/1978年5月11日黄昏初度修正

  《金盏花》1978年11月27日深夜初稿完稿/1979年1月17日初度修正/1979年2月16日二度修正

  《梦的衣裳》1979年5月15日夜初稿完稿/1979年7月22日初度修正

  《聚散两依依》1979年12月3日午后初稿完稿/1979年12月18日晚改写完稿/1980年4月24日最后修正

  《却上心头》1980年8月11日夜初稿完稿於可园/1980年8月27日夜修正於可园

  《问斜阳》1980年12月9日初稿完稿於可园/1981年2月23日黄昏修正於可园

  《燃烧吧!火鸟》1981年5月12日黄昏初台北可园/1981年8月4日深夜修正於台北可园

  《昨夜之灯》1981年11月30日夜初稿完稿於台北可园/1982年3月1日深夜初度修正於台北可园/1982年3月5日午后再度修正於台北可园

  《匆匆,太匆匆》1982年9月16日午后写於台北可园

  《失火的天堂》1983年6月14日凌晨初稿完成於台北可园/1983年8月28日深夜修正完成於台北可园/1983年10月4日夜再度修正於台北可园

  《冰儿》1985年7月4日初稿完稿於台北可园/1985年8月17日修正於台北可园

  《剪不断的乡愁》1988年10月15日写於台北可园

  《我的故事》1989年2月14日黄昏完稿於台北可园/1989年5月11日修正于长沙华天酒店

  《雪珂》1990年10月15日完稿於台北可园/1990年11月5日修正於台北可园

  《望夫崖》1990年12月21日完稿於台北可园/1991年1月31日修正於台北可园

  《青青河边草》1992年1月8日完稿於台北可园/1992年1月17日修正於台北可园

  《梅花三弄系列》:《梅花烙》1993年7月26日於台北可园、《水云间》1993年8月26日於台北可园/1993年9月3日修正於台北可园(《鬼丈夫》由彭树君执笔改写)

  《两个永恒系列》:《新月格格》1994年6月22日完稿于台北可园、《烟锁重楼》1994年8月10日完稿於台北可园

  《两个天堂系列》:《还珠格格I》1997年7月19日完稿於台北可园/1997年7月30日修正於台北可园、《苍天有泪》1997年10月14日完稿於台北可园/1997年11月5日修正於台北可园

  《还珠格格II》

  《还珠格格III天上人间》

  《又见一帘幽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955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0
下一篇2023-06-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