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在哪些方面与太阳类似,又有哪些不同?

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在哪些方面与太阳类似,又有哪些不同?,第1张

质量恒星的标准:质量超过太阳质量7-8倍及以上的恒星。

在星际空间里存在着许多稀薄的物质,主要是气体和尘埃,逐渐它们形成星云,星云中主要的物质是氢,其次是氦等。

图1大质量恒星的生命史

随着外界扰动的推进,星云会逐步向内收缩并且分裂成更小的团块。这样的过程经历几次后,就会形成很多致密、密度巨大的核。由于密度巨大且能量巨大,这些核会逐步升温,而核的内部逐渐发生核聚变,没有大的变动的话,恒星就算诞生了。

图2恒星表面温度和光度的关系

而恒星内部核聚变成为主要能源发展阶段的时候,就是恒星的主序阶段了。处于主序阶段的恒星,叫做主序星,相对稳定。

质量在太阳质量7-8倍及以上的,会逐步进入红超巨星阶段。反之,会进入红巨星阶段。

图3红巨星生命史过程中亮度和表面温度的关系

因为恒星膨胀,能量分布密度也就随之下降。但红超巨星的半径和红巨星的差距进一步增大,就导致红巨星的表面温度下降的幅度也远不如红超巨星。能量密度下降幅度没有那么大,就导致红巨星光度急剧增加,而红超巨星并不会。

图4大质量恒星和中小质量恒星生命史异同

大个头还是更沉稳一些,嗯。

大质量的恒星,会逐步形成轻质量元素在外、重质量元素在内的结构,核心主要是铁。再往后,核反应的速度就大幅度下降了,这就导致大质量恒星的铁核会向内坍塌,外层部分被向外抛射。这个过程时间短暂,但能量巨大,我们称之为超新星爆发过程。

爆发后,膨胀的星云会逐步形成新一代恒星的原材料。

而小质量恒星就不同了,会逐步坍缩和暗淡,直至死亡。

大约459亿年前,一团氢分子云迅速坍塌,形成了金牛座T星,这边是太阳的襁褓阶段。

因为太阳是黄矮星,按照计算,寿命大约在100亿年-115亿年,所以目前的太阳正处于壮年时期。

而根据超级计算机的计算结果看,太阳在红巨星阶段大约会有10亿年时间,根据第2条里提及的理论,太阳的表面光度会大幅度提升,可能会有如今的几十到上百倍。

恒星是依靠自身核聚变可以发热发光的天体(多指恒星的主序星阶段),不过由于恒星的质量大小不一,恒星自身的演化过程也很不相同。

根据自身质量的不同,恒星又可以分为很多种类,质量在太阳质量的8%到50%之间的恒星是红矮星,这是恒星的质量最小的一类,发光发热都不强,我们在地球上无法用肉眼看到任何一颗红矮星;质量在太阳的50%到80%的恒星是橙矮星,这类恒星发出的光辐射也不强,基本上也无法用肉眼看到;像我们的太阳这样的,质量在太阳的80%到140%的恒星是黄矮星,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夜空中的黄矮星也非常有限;以黄矮星更大一些的是蓝矮星,更大的还有巨星、超巨星和特超巨星,它们的演化方式和最终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红矮星和橙矮星由于质量较小,内部的氢核聚变相对比较温和,因此这类星体的主序星阶段都比较长,有的红矮星寿命甚至长达万亿年,橙矮星也可以长达几百亿年,当它们内部的氢核聚变结束之后,基本上表现为一个渐渐熄灭的过程,内部也不会形成白矮星之类的天体,当其冷却下来之后,会直接形成一颗黑矮星。

像太阳这样的黄矮星,以及天狼星这样的蓝矮星,当内部的氢元素聚变燃烧得差不多的时候会发生氦闪现象,其外层物质开始向外扩散成为红巨星或者黄巨星,当其主序星阶段之后,其核心位置会形成一颗白矮星,白矮星体积不大,只有地球这么大,不过密度很高,一立方厘米的质量在100公斤到10吨之间,总质量和太阳的质量差不多,由于白矮星不再进行核聚变,所以起温度会慢慢下降,最终会成为一颗黑矮星,不过这个降温过程会长达200亿年,因此无论是红矮星和橙矮星还是黄矮星与蓝矮星,其形成黑矮星的时间都要比宇宙的年龄138亿还长,所以天文学家认为宇宙中至今还没有形成一颗黑矮星。

原始质量在太阳的8到30倍的恒星,在主序星阶段的末期会发生超新星爆发,这一时刻恒星会变得非常明亮,多数会超过整个星系的亮度,之后星体的核心形成一颗中子星,中子星的体积很小,通常只在8-30公里之间,但它的密度比白矮星更大,每立方厘米的质量约在8000万到20亿吨之间。

原始质量大于太阳30倍的恒星,到了主序星阶段的末期,也会发生超新星爆发,但是它并不会形成中子星,而是会形成黑洞,黑洞的质量通常在太阳的三倍以上。

不管大小恒星的生成都是起源于一坨巨大的分子云。分子云本身的引力会导致从弥漫状态渐渐向中心聚集,如果受到天体事件的扰动,比如超新星大爆炸、天体大碰撞等引力波的扰动,这种聚集就会加快。

随着收缩越来越紧密,中心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中心的引力会越来越大,坍缩的速度成数量级加快,终于温度和压力达到了临界点,引发了这坨收缩越来越紧密巨大分子云中心的氢核聚变,一个恒星胚就诞生了。

这种中心核聚变的膨胀张力与引力巨大的压力相抗衡,会有一段拉扯过程,最终这个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当量会与恒星的质量压力取得一个平衡,这个恒星的主序星阶段就形成了。

所有恒星的形成都大致如此。恒星的主序星阶段最长,约占恒星寿命的90%时间段。

恒星质量应该符合一定的范围,质量太大或太小都无法成为恒星。最小的恒星质量应大于太阳质量的7%,达不到这个质量,中心引力压力不足以引发核聚变,所以形成不了恒星;最大的恒星质量不超过300个太阳质量,质量太大,中心核聚变的张力和收缩的压力就很难取得平衡,恒星很难稳定下来,中心的引力抓不住外围的气体物质,质量会损失很快。

恒星的寿命与质量成反比,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比如目前已知最大质量的恒星叫r136a1,是太阳质量的265倍,寿命只有300万年,现在已经170万岁了,还有约130万年就会寿终正寝。

我们太阳是一颗黄矮星,像太阳这样质量的恒星寿命一般在100亿年左右;而比太阳小的红矮星一般都有几百亿年到上万亿年的寿命,由于它们寿命特长,至今在宇宙中还没有发现任何垂死的红矮星。

太阳现在的年龄约50亿岁,再过约50亿年就会寿终正寝。届时太阳中心的氢元素消耗殆尽,全部聚变成了氦,氢核聚变停止,维持压力平衡的核聚变张力消失,外围的巨大压力开始急剧向中心挤压,巨大的压力导致了氦核的聚变。

这时中心热力膨胀力大大增大,巨大的热力催动了外围的气体膨胀,太阳变成一个红巨星,半径扩大了200~300倍,吞噬了水星和金星,地球或被吞噬或被烤焦。最后,中心所有的氦都聚变成了碳,聚变停止,中心急剧收缩,成为了一个只有地球大小的白矮星,重力达到每立方厘米1~10吨。

这时的引力已经不足以聚集外围的气体,这些外围的气体就渐渐飘散到太空,成为新的星云。

硝烟散尽,一个白色炽热小小的白矮星出现在深邃黑暗的太空中,然后慢慢冷却变成一个黑矮星。

比太阳质量大7倍以上的恒星,死亡后就会发生超新星大爆炸,中心残留部分会收缩为直径只有10~20千米的中子星;而大于太阳质量29倍的恒星死亡时超新星大爆炸后,中心残留部分会形成一个黑洞。

大质量天体会发生超新星大爆炸以及变成中子星或者黑洞,是因为在恒星中心完成氦核聚变成碳后,不会像太阳一样停止下来,由于其质量导致的巨大的压力,还会使核聚变一直轮换下去,一直到26号元素铁为止。由于铁特别的稳定性,聚变就停止了,巨大的压力将外围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中心坍缩,遇到坚硬的铁壁被同样速率反弹回来,就发生了超新星大爆炸。

这个高压高温的瞬间,会聚变产生一些更重的元素,如金银等,人间财富就是这么来的。

当留下的质量大于14个太阳质量时,就会压缩成一个中子星。中子星是处于中子简并态的特殊天体,中子简并压抵消掉了重力压力,所以就维持了星球的平衡。如果大爆炸后遗留的质量大于太阳的2~3倍,中子简并压就无法抵消更大的引力压力,就会继续收缩,所有物质坍缩到史瓦西半径以内,就无限的向中心那个奇点坠落,最终成了一个黑洞。

而红矮星由于质量很小,不足以引发氢核聚变完成后的氦核聚变,就不会变成红巨星,而渐渐冷却成一个黑矮星~死星。但红矮星的寿命很可能要超过宇宙寿命,它的死相如何,谁也看不到。

这就是不同质量恒星演化过程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没研究过这种问题,但凭借一点粗浅的认识猜测一下。

相同的应该是前期过程,这里面应该是物质渐渐的聚集,等到引力足以导致核聚变开始释放能量的过程。这里应该是过程相似。

不同的应该是两点:

1、大质量恒星应该是聚集得更快,因为引力大物质多,核反应也快,所以物质消耗也快。

2、大质量的恒星在后期有可能生成比较重的元素,等到铁元素开始参与聚变,就是这个恒星死亡的开始。

小质量的恒星可能无法生成较重的元素,消耗慢,可能以恒星状态存在时间更长。个头大死得快。

主要亮星排行表

NO 名称 英文星名 所属星座 视星等 距离(光年)

太阳 Sun -2672

1 天狼星 Sirius 大犬座 -146 86

2 老人星 Canopus 船底座 -072 80

3 南门二 Rigel Kentaurus 半人马座 -030 43

4 大角星 Arcturus 牧夫座 -004 30

5 织女星 Vega 天琴座 003 25

6 五车二 Capella 御夫座 008 40

7 参宿七 Rigel 猎户座 012 700

8 南河三 Procyon 小犬座 038 11

9 参宿四 Betelgeuse 猎户座 050 500

10 水委一 Achernar 波江座 046 80

11 马腹一 Hadar 半人马座 061 330

12 牛郎星 Altair 天鹰座 077 16

13 十字架二 Acrux 南十字座 080 450

14 毕宿五 Aldebaran 金牛座 085 60

15 角宿一 Spica 室女座 097 350

16 心宿二 Antares 天蝎座 096 500

17 北河三 Pollux 双子座 114 35

18 北落师门 Fomalhaut 南鱼座 116 22

19 天津四 Deneb 天鹅座 125 1800

20 十字架三 Mimosa 南十字座 125 500

21 轩辕十四 Regulus 狮子座 135 70

22 弧矢七 Adhara 大犬座 150 600

23 北河二 Castor 双子座 158 50

24 十字架一 Gacrux 南十字座 163 80

25 尾宿八 Shaula 天蝎座 163 300

26 参宿五 Bellatrix 猎户座 164 400

27 五车五 Elnath 金牛座 165 130

28 南船五 Miaplacidus 船底座 168 50

29 参宿二 Alnilam 猎户座 170 1300

30 鹤一 Al Nair 天鹤座 174 70

31 玉衡 Alioth 大熊座 177 60

32 天枢 Dubhe 大熊座 179 70

33 天船三 Mirfak 英仙座 180 500

34 天社一 Regor 船帆座 182 1000

35 箕宿三 Kaus Australis 人马座 185 120

36 弧矢一 Wezen 大犬座 186 2800

37 海石一 Avior 船底座 186 80

38 摇光 Alkaid 大熊座 186 150

39 尾宿五 Sargas 天蝎座 187 200

40 五车三 Menkalinan 御夫座 190 60

41 三角形三 Atria 南三角座 192 100

42 井宿三 Alhena 双子座 193 80

43 孔雀十一 Peacock 孔雀座 194 300

44 军市一 Mirzam 大犬座 198 700

45 星宿一 Alphard 长蛇座 198 110

46 娄宿三 Hamal 白羊座 200 70

47 北极星 Polaris 小熊座 202 400

48 斗宿四 Nunki 人马座 202 200

49 土司空 Diphda 鲸鱼座 204 60

50 参宿一 Alnitak 猎户座 205 1300

51 202 α UMi 北极星(勾陈一)

52 202 σ Sgr 斗宿四

53 204 β Cet 土司空

53 205 ζ Ori 参宿一

54 206 α And 壁宿二

55 206 β And 奎宿九

56 206 κ Ori 参宿六

57 206 θ Cen 库楼三

58 208 β UMi 帝

59 208 α Oph 候

60 209 α2 Cru 十字架二-2

61 211 β Gru 鹤二

62 212 β Per 大陵五

63 214 β Leo 五帝座一

64 217 γ Cen 库楼七

65 22 γ Cyg 天津一

66 221 λ Vel 天记

67 223 α Cas 王良四

68 223 δ Ori 参宿三-A

69 223 α CrB 贯索四

70 223 γ Dra 天棓四

71 225 ζ Pup 弧矢增二十二

72 225 ι Car 海石二

73 226 γ1 And 天大将军一

74 227 β Cas 王良一

75 227 ζ UMa 开阳-A

76 229 ε Sco 尾宿二

77 23 ε Cen 南门一

78 23 α Lup 骑官十

79 231 η Cen 库楼二

80 232 δ Sco 房宿三

81 237 β UMa 天璇(北斗二)

82 239 ε Peg 危宿三

83 239 α Phe 火鸟六

84 24 ε Boo 梗河一

85 241 κ Sco 尾宿七

86 242 β Peg 室宿二

87 243 η Oph 宋(天市左垣十一)

88 244 α Cep 天钩五

89 244 η CMa 弧矢二

90 244 γ UMa 天玑(北斗三)

91 246 ε Cyg 天津九

92 247 γ Cas 策

93 249 α Peg 室宿一

94 25 κ Vel 天社五

95 253 α Cet 天囷一

96 255 ζ Cen

97 256 δ Leo 西上相(太微右垣五)

98 256 ζ Oph 韩

99 258 α Lep 厕一

恒星的演化大体可分为如下阶段:一、主序是以前的阶段--恒星处于幼年时代。二、主序是星阶段--恒星处于壮年期。三、红巨星阶段--恒星处于中年期。四、白矮星阶段--恒星处于老年期。大多数恒星的一生,大体是这样度过的。

我们首先来看恒星的一生:

恒星的诞生

在星际空间普遍存在着极其稀薄的物质,主要由气体和尘埃构成。它们的温度约10~100K,密度约10-24~10-23g/cm3,相当于1cm3中有1~10个氢原子。星际物质在空间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通常是成块地出现,形成弥漫的星云。星云里3/4质量的物质是氢,处于电中性或电离态,其余约是氦以及极少数比氦更重的元素。在星云的某些区域还存在气态化合物分子,如氢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等。如果星云里包含的物质足够多,那么它在动力学上就是不稳定的。在外界扰动的影响下,星云会向内收缩并分裂成较小的团块,经过多次的分裂和收缩,逐渐在团块中心形成了致密的核。当核区的温度升高到氢核聚变反应可以进行时,一颗新恒星就诞生了。'

主序星

恒星以内部氢核聚变为主要能源的发展阶段就是恒星的主序阶段。处于主序阶段的恒星称为主序星。主序阶段是恒星的青壮年期,恒星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占整个寿命的90%以上。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向外膨胀和向内收缩的两种力大致平衡,恒星基本上不收缩也不膨胀。恒星停留在主序阶段的时间随着质量的不同而相差很多。质量越大,光度越大,能量消耗也越快,停留在主序阶段的时间就越短。例如:质量等于太阳质量的15倍、5倍、1倍、02倍的恒星,处于主序阶段的时间分别为一千万年、七千万年、一百亿年和一万亿年。

目前的太阳也是一颗主序星。太阳现在的年龄为46亿多年,它的主序阶段已过去了约一半的时间,还要50亿年才会转到另一个演化阶段。与其他恒星相比,太阳的质量、温度和光度都大概居中,是一颗相当典型的主序星。主序星的很多性质可以从研究太阳得出,恒星研究的某些结果也可以用来了解太阳的某些性质。

红巨星与红超巨星

当恒星中心区的氢消耗殆尽形成由氦构成的核球之后,氢聚变的热核反应就无法在中心区继续。这时引力重压没有辐射压来平衡,星体中心区就要被压缩,温度会急剧上升。中心氦核球温度升高后使紧贴它的那一层氢氦混合气体受热达到引发氢聚变的温度,热核反应重新开始。如此氦球逐渐增大,氢燃烧层也跟着向外扩展,使星体外层物质受热膨胀起来向红巨星或红超巨星转化。转化期间,氢燃烧层产生的能量可能比主序星时期还要多,但星体表面温度不仅不升高反而会下降。其原因在于:外层膨胀后受到的内聚引力减小,即使温度降低,其膨胀压力仍然可抗衡或超过引力,此时星体半径和表面积增大的程度超过产能率的增长,因此总光度虽可能增长,表面温度却会下降。质量高于4倍太阳质量的大恒星在氦核外重新引发氢聚变时,核外放出来的能量未明显增加,但半径却增大了好多倍,因此表面温度由几万开降到三、四千开,成为红超巨星。质量低于4倍太阳质量的中小恒星进入红巨星阶段时表面温度下降,光度却急剧增加,这是因为它们外层膨胀所耗费的能量较少而产能较多。

预计太阳在红巨星阶段将大约停留10亿年时间,光度将升高到今天的好几十倍。到那时侯,地面的温度将升高到今天的两三倍,北温带夏季最高温度将接近100℃。

大质量恒星的死亡

大质量恒星经过一系列核反应后,形成重元素在内、轻元素在外的洋葱状结构,其核心主要由铁核构成。此后的核反应无法提供恒星的能源,铁核开始向内坍塌,而外层星体则被炸裂向外抛射。爆发时光度可能突增到太阳光度的上百亿倍,甚至达到整个银河系的总光度,这种爆发叫做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后,恒星的外层解体为向外膨胀的星云,中心遗留一颗高密天体。

金牛座里著名的蟹状星云就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超新星爆发的时间虽短不及1秒,瞬时温度却高达万亿K,其影响更是巨大。超新星爆发对于星际物质的化学成分有关键影响,这些物质又是建造下一代恒星的原材料。

超新星爆发时,爆发与坍塌同时进行,坍塌作用使核心处的物质压缩得更为密实。理论分析证明,电子简并态不足以抗住大坍塌和大爆炸的异常高压,处在这么巨大压力下的物质,电子都被挤压到与质子结合成为中子简并态,密度达到10亿吨/立方厘米。由这种物质构成的天体叫做中子星。一颗与太阳质量相同的中子星半径只有大约10千米。

从理论上推算,中子星也有质量上限,最大不能超过大约3倍太阳质量。如果在超新星爆发后核心剩余物质还超过大约3倍太阳质量,中子简并态也抗不住所受的压力,只能继续坍缩下去。最后这团物质收缩到很小的时候,在它附近的引力就大到足以使运动最快的光子也无法摆脱它的束缚。因为光速是现知任何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连光子都无法摆脱的天体必然能束缚住任何物质,所以这个天体不可能向外界发出任何信息,而且外界对它探测所用的任何媒介包括光子在内,一贴近它就不可避免地被它吸进去。它本身不发光并吞下包括辐射在内的一切物质,就象一个漆黑的无底洞,所以这种特殊的天体就被称为黑洞。黑洞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对黑洞的研究在当代天文学及物理学中有重大的意义。

科学家发现,在木星和土星的表面散放出来的能量比它们所吸收的能量要多,这就意味着木星和土星也可以发光,只是它们发出的是远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而已。

当然还需自己了解,如想知道得更详细的话请你看一下有关书籍!采纳我吧!^_^^_^

找到“世界之最”词条恒星一段,最接近楼主描述的应该是“天狼星”吧?

3.恒星

最亮的恒星:天狼星A(太阳系外)

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

最亮的超新星:金牛座超新星

引力最强的星体:黑洞

最古老的恒星:黑矮星(人类了解范围内)

自转速度最快的星体:脉冲星

已发现质量最大的恒星:R136A1 (是大犬座VY的两倍)

已发现体积最大的恒星:大犬座VY(直径约28亿千米,与土星轨道直径相当)

多说几句,其实错误和不严谨的地方很多。

最亮的恒星应该做目视亮度最亮的恒星……如果这还算小错误,一般读者也能理解,后面问题就大了。

最亮的超新星没有说明目视亮度还是绝对亮度,即便按照目视亮度理解,也应该限定时间。再者,超新星以年份命名,星座命名是不规范的。比如此例,应该改为1054超新星,或者1054A。

黑洞、脉冲星两项也非常显著的问题,其一,他们压根不是恒星,其二,它们是一类天体的总称,黑洞的质量可以很小,而脉冲星也可以因为能量辐射而逐渐减慢自转的速度。

黑暗星除了存在上面的问题之外,其一是按照目前宇宙演化的时间压根形成不了黑矮星,其次宇宙早期形成的恒星必然包含各种不同质量的天体,现在依然在发光的红矮星、橙矮星,凭什么说他们的没有黑矮星古老?

区区几条列项,不过二百字,能写出的问题却比原文字还长很多。我能够理解这本书需要无所不包,自然各方面的能力会平均一些,但是科普出版物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就我天文爱好者的观点,是不能够让人接受的。

天文学家目前已知的10颗最大的恒星。

参宿四

参宿四在10月到3月的夜空中很容易看到,它是最著名的红色超级巨星。这部分是由于参宿四距地球大约640光年,与名单上的其他恒星相比非常接近。它也是所有星座中最著名的星座之一——猎户座的一部分。已知其半径是太阳的一千倍以上,这颗大质量恒星的半径在950和1200之间太阳半径(天文学家所使用的单位距离来表达恒星的大小等于当前太阳的半径),预计随时会变成超新星。

大犬座VY

这个红色的超级巨星是所有星系中已知的最大的恒星之一。它的半径估计是太阳半径的1800到2100倍。以这个大小,如果放在我们的太阳系,它将接近土星的轨道。大犬座VY位于大犬座方向,距离地球约3900光年。它是出现在大犬座的众多变星之一。

VV仙王座A

这颗红色超巨星据估计大约是太阳半径的1000倍,目前被认为是银河系中最大的恒星之一。位于仙王座方向的VV仙王座A,距离地球约6000光年,实际上是一个双星系统的一部分,与另一颗较小的蓝星共享。星星名称中的“A”被指定为这对星星中较大的一颗。虽然它们以一种复杂的舞动形式彼此环绕,但还没有发现VV仙王座A的行星。

仙王座

这个位于仙王座的红色超级巨星大约是我们太阳半径的1650倍。它的亮度是太阳的38万倍,也是银河系中最亮的恒星之一。由于其颜色略带红色,人们给它起了个绰号“赫歇尔的石榴石之星”,以纪念1783年观察到它的威廉·赫歇尔爵士,他的阿拉伯名字Erakis也为人所知。

麒麟座V838

这颗红色变星位于麒麟座方向,距离地球约2万光年。它可能比仙王座或VV仙王座A都要大,但是由于它离太阳的距离,以及它的大小在跳动,所以很难确定它的实际大小。在2009年的最后一次爆发之后,它的规模似乎变小了。因此,它的范围通常在380到1970太阳半径之间。哈勃太空望远镜记录了几次尘埃从麒麟座V838移开的情形。

WOH G64

这个红色的超级巨星位于多拉多星座(在南半球的天空中),大约是太阳半径的1540倍。它实际上位于银河系外的大麦哲伦星云中,这是一个离我们约17万光年远的伴星星系。

WOH G64周围有一个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厚盘,它可能是在恒星开始垂死挣扎时被驱逐出去的。这颗恒星曾经是太阳质量的25倍以上,但当它快爆炸成超新星时,开始失去质量。天文学家估计它已经失去了足够多的组成物质,足以构成3到9个太阳系。

V354 Cephei

比WOH G64稍小,这个红色的超级巨星是1520太阳半径。仙王座V354距离地球约9000光年,位于仙王座。WOH G64是一个不规则变量,这意味着它的脉动是不规则的。仔细研究这颗恒星的天文学家已经确认它是仙王座OB1恒星群的一部分,仙王座OB1恒星群包含了许多热的大质量恒星,但也有一些更冷的超级巨星,比如这颗。

RW Cephei

这是另一个来自北半球天空中的仙王座的入口。这颗恒星在它自己的邻近区域可能看起来不是那么大,然而,在我们的星系或附近没有多少其他恒星能与它相比。这个红色超级巨星的半径大约是1600太阳半径。如果它位于我们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太阳,它的外层大气将会延伸到木星的轨道之外。

KY Cygni

虽然KY Cygni至少是太阳半径的1420倍,但一些估计认为它更接近于2850倍太阳半径(尽管它可能更接近较小的估计)。KY天鹅座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不幸的是,目前还没有这颗恒星的图像。

KW Sagittarii

这颗红色的超级巨星代表人马座,其半径是太阳的1460倍。射手座距离地球约7800光年。如果它是我们太阳系的主要恒星,它将远远超出火星的轨道。天文学家已经测量出人马座的温度大约在3700 K(开尔文,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基本单位,单位符号为K),这比太阳表面的5778 K要冷得多。

不是,太阳只是中等恒星,这个量级的恒星最终只能变成白矮星,大的恒星有很多,晚年可变为中子星甚至黑洞。

已知的最大恒星是大犬座的VY Canis Major,直径是太阳的1800~2100倍,超越土星轨道,质量约为30~40倍太阳质量,光度也有太阳的50万倍之多。

还有其它的,如Sirius 天狼星(大犬座α)

Pollux 北河三(双子座β)

Arcturus 大角星(牧夫座a)

Rigel 参宿七(猎户座β)

Aldebaran 毕宿五(金牛座α)

Betelgeuse 参宿四(猎户座α)

Eta Carinae and Nebula 船底座伊塔星和星云 Antares 心宿二(天蝎座α)

V382 Carinae 船底座

V382 V838 Monoceretis麒麟座

V838 V509 Cassiopeiae仙后座

V509 Mu Cephei 造父四(仙王座μ)

KY Cygni 天鹅座KY

V354 Cephei 仙王座

V354 Binary Star VV Cephei 仙王座VV双星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9432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