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孟婆当小弟结局到底写了个啥

我给孟婆当小弟结局到底写了个啥,第1张

男主一直在阴间陪伴着孟婆,帮助孟婆收那些鬼魂。

《我给孟婆当小弟》主角只是个普通小白领,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女人告诉白领,活不过23岁,必须完成女人交给的任务,赚取功德值,才能活下来,从此踏上了贼船。最后留在阴间陪伴孟婆,帮助孟婆收鬼魂

《我给孟婆当小弟》是作者七麒倾力创作的一部,文风幽默风趣,人物塑造的也很逗比。

奈何桥上的孟婆到底是谁?在地府究竟处于什么地位?

据说人死后都会经过黄泉路,黄泉路上有一条河名叫忘川,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名叫奈何桥,桥边有个石头名叫三生石,记录了你的前生今世,过了奈何桥会看到一座土台名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位老妇人,这个老妇人就是孟婆。当人们走过奈何桥,站在望乡台上最后一次回顾自己的一生,再喝下孟婆盛的孟婆汤,从此忘却这一生的所有。

孟婆,中国迷信传说之中的人物。孟婆的原型是风神,后来演化为地狱的神祈。孟婆在中国地狱系统的身份,是非常高的,高到超过十殿阎君的地步。中国原来的冥神,没有十殿阎王,而是神荼和郁垒。他们是两兄弟,死后被女娲封为冥府之神。后来,泰山神,即东岳大帝的信仰崛起,成为新的一代冥神。十殿阎罗是佛教的神祈,原型是印度教的土地神。孟婆信仰比阎罗信仰要晚,至明朝才出现。

据传说而言,孟婆汤的做法是先取在十殿判定要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

凡是预备投生的鬼魂都得饮下孟婆的迷魂汤,如有刁钻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脚底下立刻就会出现钩刀绊住双脚,并有尖锐铜管刺穿喉咙,强迫性的灌下,没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

那这位不分昼夜始终不停的熬制着孟婆汤的老婆婆,到底是谁呢?孟婆在地府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

说法一:孟婆生于汉朝,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孟婆在世之时,从不会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世人向善。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世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驱忘台,熬制孟婆汤,以让世人忘却前世所有的一切。

说法二:孟婆不是老婆婆,而是一位美女,还是一位与月老有过爱情的一位妙龄女子。因月老的离去,孟婆心死轻生到阴间,阎王爷判决她去转世投胎,她却怎么都不愿忘记这段情、不去轮回,苦苦哀求,最终在阎王爷身边当了这份让世人不再受情欲之苦、熬制忘情水的差事。

其实按照她的职务来看,她的地位并不高,最起码应该是受阎王管理的,如果这个人是冤死的,说不定阎王还会放他还阳,所以孟婆官职不大,但是非常重要!

十个斗的人和十个簸箕的是上天注定的姻缘,他们要受好几世磨难不能相守,才可以换来下一生缘份,而且即使离去也不必再喝孟婆汤,这样就可以生生世世都记着对方,不再分离。 科学分析:十个斗和十个簸箕的人是完全的互补型性格,一个刚一个柔,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互相吸引互相拿对方没辙。在一起是十全十美(民间也有这种古老的说法)

下面是几个都几个簸箕人的性格和命运的解释(不一定真,但古书都是这么解释的):

0个斗(10个簸箕):

直率,与人为善,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不善于耍花样。运气中。爱一个人很爱,恨一个人很恨。

婚恋最佳搭配:1个斗、6个斗、9个斗

1个斗:

(左手)坚定,心理素质好,是做大事的材料。但有时一意孤行,容易遭受挫折,不过,失败之后总能东山再起。在爱情上热烈似火。

(右手)性格独立,有领导能力,个别时不择手段,最终注定是成功者。大众情人型。

1个斗时运并不佳,必须靠个人的奋斗取得成就。

婚恋最佳搭配:2个斗、7个斗、10个斗。

2个斗:

(同一只手)性情温和,人际关系良好。有时缺乏远见。在坎坷之时有贵人相助。

(两只手)性格开朗,好奇心超强。做事往往欲速不达。

2个斗颇有异性缘,却总是难见中意者。适合在演艺圈发展。

婚恋最佳搭配:1个斗、8个斗、9个斗。

3个斗:

(同一只手)头脑聪明,做事努力,多为中层领导。但又是家庭型,一生一世对恋人和配偶好。

(两只手)属于全能潜质,只要有机会和足够的时间,能胜任各种工作。感性和理性相配适度,少见的指纹,运气极好的。完美配偶型。

婚恋最佳搭配:4个斗、6个斗、7个斗、9个斗。

4个斗:

(同一只手)表面明朗,内心孤独。以个人为中心,完美主义者。爱情多波折。

(两只手)低调。通情达理,有才有貌,深得周围人喜欢。爱情一帆风顺。

适合在有关文字的领域发展。

婚恋最佳搭配:3个斗、5个斗、8个斗。

5个斗:

(同一只手)个性强,对现状永不满足,因此很多事不如意。与1个斗、2个斗、3个斗、4个斗的人合作,才能万事顺利。在爱情上要求不高,一点点温柔即可满足。

(两只手)善良,更多为别人着想。温顺,耐力好。运气中上。在爱情方面,喜欢沉湎于异性偶像。

婚恋最佳搭配:1个斗、2个斗、3个斗、4个斗、7个斗。

6个斗:

(左多右少)有野心,喜欢想入非非。少时不顺,青年之后好运一路飙升,令周围人羡慕。故乡之外为理想发展地。对异性的要求是矛盾的,最低又最高。

(左少右多)经常感情用事。自信和自卑同样强烈,成功需外力协助。爱情平稳,缺乏波澜壮阔的高潮。一生幸福。

(左右相等)还算开朗。爱幻想。内心多虑,缺乏安全感。实际上,此类指纹运气佳,多是杞人忧天。在爱情上失意多于得意。

婚恋最佳搭配:3个斗、6斗、9个斗、10个斗。

7个斗:

(左多右少)内向型,脾气不太好。为了自己的目标能够持之以恒。未来功成名就,不过不适合做王,只适合做相。切记要在恋人和家庭方面多投入一些。此类指纹的女性在爱情上渴望王者(英雄),配偶往往平凡,不过一生平安幸福。

(左少右多)敏感型,对很多事了如指掌,只是不愿意表达。个别时狂热。骨子里对人友善,却总是被人误解。遇到不合适的异性二人矛盾不断,遇到合适的异性一拍即合。

婚恋最佳搭配:1个斗、3个斗、8个斗。

8个斗:

(左多右少)看似平和,实则挑剔。时而快乐时而忧郁。好运气总是在期盼中不来,无意中却得到多多。感情丰富,身体健康。在爱情上是不现实的人。

(左少右多)自尊心强,有志气。性格双重。和周围人比起来,运气总是不佳,不过只要努力,最后你的成绩注定超过那些运气更好的家伙。对爱情最执着。

(左右相等)善良。中年之前运气不佳,需1个斗相助才能变背运为幸运。在爱情方面幻想多于行动。

婚恋最佳搭配:2个斗、4个斗、7个斗、10个斗。

9个斗:

(左多右少)热情,积极,理解力超强,善于变通,有活动能力,富于同情心。不喜欢追人,喜欢被人追。

(左少右多)理想远大,与现实距离最远。最适合做情人。

婚恋最佳搭配:2个斗、3个斗、10个簸箕。

10个斗:

善良、固执,外表坚强,内心柔弱。多在艺术上有成就。运气中上,不过呈上升趋势,一直到老。厚情薄命,情痴型。

婚恋最佳搭配:1个斗、6个斗、8个斗。

其实这些都是作为参考,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可以照顾好自己的人,放手去爱,不要犹豫。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里,孟婆是地府中专司掌管将生魂抹去记忆的阴使,关于孟婆的由来,民间出现最多的通常有三种说法:

  一说鸿蒙初开,世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间即所谓的阳世,地即为阴曹地府。三界划定,无论天上地下,神仙阴官,俱都各司其职。孟婆从三界分开时便已在世上,她本为天界的一个散官。后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无数,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来到了阴曹地府的忘川河边,在奈何桥的桥头立起一口大锅,将世人放不下的思绪炼化成了孟婆汤让阴魂喝下,便忘记了生前的爱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个轮回。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典籍里,颇有中国传统思想中“人死如云散”,“一死百了”,“莫记已死之人恩怨”之类的意味。

  二说所谓的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长城之后,眼见长城之下尸骸无数,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尸骨。为了能忘记这些痛苦万分的记忆,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记记忆的孟婆汤。后来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动地,就免了她的轮回之苦。让她在奈何桥畔熬制孟婆汤,让参与轮回的阴魂们忘记前世的一切。即所谓:“前世已了,今生善恶唯本心所念。”之意。这一说从元朝开始广为流传,到明清时期多见于文人笔记之中,亦是至今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在关于孟婆的诸多传说中,倒是这个说法颇具某种现实主义色彩。

  三是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驱忘台。

  在这个传说里,孟婆其实不是什么老奶奶一类的人物,是一位绝世美女,孟婆初制孟婆汤的原因是为了忘记自己的过去,孟婆的唯一记忆是给在奈何桥上来来往往的幽魂送上一碗孟婆汤

  还有一种说法也是生于鸿蒙初开,为十二祖巫之一的后土,后土娘娘是十二祖巫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一个拥有善良之心,不喜杀戮得人。巫妖大战之时,双方死者众多,后土娘娘不忍心看他们灰飞烟灭,便以身化作六道,转为轮回。鸿钧不忍心看其魂飞魄散,便将她的一魂二魄摄来,变作后土娘娘之身,让其在奈何桥前熬制孟婆汤,给那些投胎之人喝下,忘掉前世今生的记忆。孟婆虽只有后土娘娘一半不到的法力,但是她拥有可以与功德圣人相比的护身功德。她将三分之一的功德给了巫族,让巫族可以万年不灭,但是谁知最后一次巫妖大战巫族便将功德用掉二分之一,而之后的大巫蚩尤又将后土娘娘所给予的大量功德全部消耗,而导致巫族灭亡。

编辑本段

孟婆的传说

  在《阎王经》中说,鬼魂在各殿受过刑罚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转押至第十殿,交付给转轮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这里来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驱忘台下灌饮迷汤,让鬼魂们忘却前生。在民间传说中,传本道:阎罗殿长回生草,却灵性而生,化身一女子,因看透人间沧桑,生于一姓孟的人家,没有取名字,所以街坊叫她孟丫头,后来孟氏长大,大家叫她孟姑,嫁一秀才,秀才十年寒窗,三年乡试,三年科考,竟然中了榜眼,弃妻而去,却不想孟姑天生法眼,已经识得人之三本,就在她丈夫的腋下点了炙了三下,要丈夫离家前答应,三年科考后一定回来,却不想丈夫三年未归,三魂六魄本散,另去攀龙附凤之日,做了野鬼孤魂,被牛鬼收去,抓到阎罗判官那里被数落,大声喊冤,阎罗发现生死簿上没有此人的名字,问不清原由,就榨尸粉末,叫其不得超生,恰恰这牛鬼本是50年阴阳一换,正好轮到了孟姑家的那头老黄牛,也是机缘巧合,前一年孟姑用法眼给这牛指了明路,竟然成了鬼界18魔之首的牛鬼,所以,牛鬼怕牵扯老主人,到人间抓魂的时候顺路告诉了孟姑,孟姑竟然让牛鬼押自己来找阎罗,阎罗不肯放,说已经碾成碎末,孟姑将真相和盘脱出,原是她下的咒在这秀才身上,阎罗看她有着等法术,查了她三世前生,才知道本是女娲造人的回生草,却被遗漏天机,这神草可治人回魄收魂,不长于天下,不长于地上,已经绝迹,却在地府的奈何桥留了最后一株,并且成精,看透太多轮回转生,哀气震天,爱痛不断,仇恨相加,终于洗了草命做了人形,只为苍生少点痛苦,阎罗问孟姑,如何处置自己的丈夫,孟姑拔下一根青丝,泡汤给秀才喝下,然后推他出了奈何桥,说从此他再也不记得以前的事情,阎王知道她私放了寡情的丈夫,大为恼火,扣了她三十年的阳寿,叫她在奈何桥前,永世不得超生,每天拔自己的头发入汤,凡投胎的鬼,必须喝下,忘记前世的恩恩怨怨,自此,盘古开天地后,人清命淡,不见前世,在来生,仇人可以成为朋友,夫妻不再反目,父子可以成为兄弟,姐妹可以成为夫妻,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落得无伤无痛,短了三十年阳寿的孟姑,也变成了孟婆,一碗孟婆汤,断了多少人鬼未了情。

编辑本段

孟婆汤的传说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碗忘川水煮孟婆汤"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相传孟婆汤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

  凡是预备投生的鬼魂都得饮下孟婆的迷魂汤,如有刁钻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脚底下立刻就会出现钩刀绊住双脚,并有尖锐铜管刺穿喉咙,强迫性的灌下,没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

编辑本段

玫瑰与孟婆

  这是个发生在距今三千五百四十四年前的古老东方国度中国的一个故事,佛祖的众多徒弟中有着这样的一对男女……

  男的性格热情;正如名字一样:爱人!女的性格温柔,也如名字一般:情人!

  一天,他们一起研究佛理的时候;在一个小山中发现了两朵含苞待放的鲜花,因为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花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他们都很好奇。男的想去摘来看看,一不小心被鲜花的刺刺到了,鲜红的血既刻流了出来;女的见了很心痛的拿起他的手,不经意的流下一滴眼泪,却和男的手上的那一滴血同时掉下,分别掉在那两朵鲜花中……

  他们都是佛教徒;他们不可能在一起所以他们微笑和分开了;男的走向天上;女的走下地底!再回来他和她都有了更好的名字。。。男的把名字变为:月老,他希望女的不要记得他,他的工作却是让一对对人们记得彼此;用他手中的那一条小小的红线;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一条条小小的红线其实是他的的一滴滴鲜红的血。。。。女的把名字变为:孟婆,她希望男的忘记她,而她的工作比较幸运是熬汤,就是俗称的“孟婆汤“用她的一碗碗我的“孟婆汤”让一对对的的人忘记彼此,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一碗碗“孟婆汤“其实是她的一滴滴的眼泪……

  当爱人和情人在一起时,造就了爱情。爱情一定要有鲜花,所以那两朵花都是,虽然他们离开后开出来花的花一朵是红色一朵是白色,红颜代表热情的爱人,白色代表温柔的情人;但它们有一个一样的名字——玫瑰花。

编辑本段

来历

  孟婆娘家姓孟,孟婆一生没有嫁人,故而没有夫家姓。孟婆的名字已经被所有人的都忘记了,包括她自己。那年代的名儿,男的大都是刚、勇、强、富什么的,女的就顺了花季,杏、莲、梅、桃、春,这样想来,孟婆也就不计较她曾经的名字是什么了。

  孟婆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煲得一手好汤,远近闻名,喝过她的汤的人都纷纷赞不绝口,说这汤敢称天下第一汤。名声传远了,连皇帝也要喝孟婆煲得汤了,喝了一次后不过瘾,竟生了要将孟婆留在宫中只为他一人煲汤的念头。孟婆虽没有念过书,但也懂得“伴君如伴虎”“自由可贵”的道理,所以委婉推却不成后,说出宁死不从的话来。皇帝一生气,孟婆归了西。据说,孟婆遇害的那天,六月天里雪纷纷扬扬,下到半夜没停。

  且说孟婆到了阴间后,阎王念孟婆一生勤恳、乐于助人,再加之为屈死,又想到阴间每每来了魂魄还阳后大都还记得上辈子的事儿,这样凡间便乱了套,一会儿出个奇人,一会儿来个怪道。故派孟婆在奈何桥畔开个店,招牌就用“孟婆汤”,过了桥的人必先喝一碗孟婆的汤方可继续前行。阎王退下所有随从,对孟婆说:此汤是一定要喝的,如若有人没喝,必会造成人间大乱。这罪,可不是一般的轻了。孟婆念着阎王错爱,谨遵王讯。阎王又给了孟婆一小包药粉,感概一声,说道:凡人都有几世几辈的轮回,上辈子的恩怨喜悲不能带到下辈子,你把这忘忧粉放到汤里,喝过的人就会忘记从前的一切。孟婆唯唯而诺,退下。

  奈何桥畔生意很好,每日络绎不绝。从桥这边过去的,都是阴差到阳界去抓人或办事。从桥那边过来的,都是阳寿已尽,来阴间报道的。在阳间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孟婆的汤煲得很好也都知道孟婆屈死的事情,虽讶异着孟婆将店搬到了奈何桥畔,却也没有多问,过得桥来坐下歇脚时喝上一碗,然后前行。

  孟婆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每日里煲汤。原料还是最先那一锅里的,往后汤少了添水便是。偶尔人少时,孟婆也会感叹一番,忘记过去究竟是好还是坏,孟婆也不知道,只是这汤孟婆从没自己喝过一口。

  几千年的光阴水流一般过去,孟婆还是每日里煲汤,闲下里想想几千年前的事儿。毕竟上了年纪,孟婆记性有些差了,虽然谨记阎王的叮嘱,但难免会有疏忽。没有喝孟婆汤的人再投到阳间,便传开人死到阴间必先喝孟婆汤,忘记前世一切的消息。这以后,再有人从奈何桥上来,虽大部分人都自愿喝汤,却也有个别宁死不喝的了。

  孟婆清楚的记得那是阳间的中秋节,孟婆坐在奈何桥上看月亮。银盘儿似的月亮饱满明亮,映得桥下的水都格外的清粼。孟婆正手执阴间发的月饼,素馅儿,一口一口细细品味着时,隐约着从桥那头走来一个女子。年轻女子二八年华,生的杏眼粉腮,甚是美丽。此刻,那女子摇摇晃晃地走上桥,眼中含着泪水,路过孟婆也没搭理,阴差押她坐在孟婆的店中。孟婆轻叹一口气,盛了一碗汤放在姑娘面前。姑娘杏目瞪圆,两行清泪扑愣愣滑下面庞。“孟婆婆,我实在不能喝这个汤啊。”姑娘开口。孟婆没有言语。“婆婆。”姑娘咚地跪下:“我与李郎情意真切,立下生死誓约。今日她娘嫌我家贫困,栽赃于我,我唯一死表明清白,临死前李郎赶到,我答应他投胎后再去与他续缘。婆婆,我真的不能忘记从前啊。”

  说完,泪如雨下。孟婆眼角也湿润了,她一生没有婚配,羡慕那些有情有义的小儿女家。此刻,孟婆真是为难呀。不喝,阎王会怪罪于她,再说阴差在旁,她孟婆也没法变通。喝吧,这小儿女已是阴阳两隔,若能投生重逢自是最好不过了。想至此,孟婆心里这个悔呀,早知当初不熬这个汤,让自己也跟着痛苦。阴差一把拎起哭倒在地的女子,二话没说,一人撬开她的嘴,另一个提碗灌下。孟婆还没来及阻止,一碗孟婆汤生生地灌进女子的口中。再看姑娘,此时两眼发直,泪痕还在脸上,口中喃喃地唤着李郎。

  这件事让孟婆揪心了好一阵子,情绪也低落许多。这一日,阴差又带来一个壮汉,身上脸上全是血。孟婆暗自吃惊,盛汤放在他面前。壮汉大手一挥,说道:他奶奶的,这汤俺不喝。瓷碗打碎在地,汤水也洒光。阴差上前按住壮汉,斥道:你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壮汉起身挣扎,与阴差打成一团,桌椅全成了他们打斗的工具,砸碎的砸碎,摔坏的摔坏。孟婆站在一边,没有害怕,没有慌张,经过这几千年,孟婆早就处惊不变了。壮汉总是受过伤的,很快处于下风,被阴差擒住。奶奶的,老子不喝,老子要记住血海深仇,老子还要报仇!壮汉大声呼喝,挣扎片刻,瘫软下来。静静的,孟婆收拾着打翻的器具。隐约地听到极压抑的哭声,细细传来。再看壮汉,泪流满面,自古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流血不流泪。这壮汉哭的如此伤心,比女人的哭更惊人心魄。孟婆一把拉起壮汉,轻轻说:冤冤相报何时了。罢了,罢了……壮汉恸声说:你有所不知,那狗官为占我妻,乘我不在家时杀我爹娘,毁我娘子,我娘子自杀后,狗官还要将我置于死地,可怜我那刚三个月的孩儿啊,还没出生就与她娘同归。孟婆闻言大惊,继而悲怒万分,这可恶的狗官下得阴间必是要遭剐刑的。壮汉还是将孟婆汤喝了,喝之前他跪下冲着前方磕了三个响头,喃喃道:爹娘,娘子,对不起……

  …………

  孟婆一日比一日不能忍受这份差事了。她一闭眼就看到冤屈的眼神,看到无奈的眸子,听到悲戚的哭声,听到哀哀的求恳。孟婆想,原来以为人间最是愁苦多,到了阴间应该清静应该无嗔了。想不到,死后依然魂魄忧怨,这人间的恶人造了多少孽呀。孟婆又开始怪自己,逼着相知相许的有情人下辈子各分东西,逼着身负血债的人无法清洗,逼着没尽忠孝的孩子重生后仍未尽孝,逼着恶人从恶后仍不思悔改。

  阎王观察着孟婆的变化,一日他将孟婆招了去。孟婆跪倒在地,肯求阎王不要再让她做这个孟婆汤。阎王没吭声,闭目沉思。半晌缓缓说道:孟婆,你在阴间已有几千年,你应该知道我们对待魂魄是不应该带有人间感情的。人间的一切都随他们来到阴间而不复存在了,喝下孟婆汤,他们就等于再世为人,空白一片。这没有什么不好呀。孟婆低声说道:阎王说的道理,我孟婆虽未读过书但也明白。只是,确有不该忘前世的例外。我一生没有婚配,不晓得人世间的爱情,却也懂得恩情。倘若全都忘记,是否有些残忍呢。阎王摇头,再摇头。沉声说:孟婆,这是阴间的规定。没法变通,只能如此。孟婆沉默片刻,仿佛做了一个决定,她抬头望向阎王,说道:那好,我也和他们一样,喝孟婆汤。阎王大惊失色,质问孟婆:你知道,你喝了孟婆汤会有什么下场吗?孟婆摇头。会变成一个什么记忆什么思想都没有的人,也不能再投胎转世。阎王拍拍座椅的扶手,吁出一口气,又说:现在你知道了吧。孟婆眼中渐渐浮上泪水,几千年堆积的泪水,顺着孟婆的脸缓缓滑下:像现在这样观人痛苦,莫如我就做个痴呆。我,决定了。说罢,转身离去。

  这天晚上,异常的安静,没有人来喝孟婆汤。孟婆打开窗,迎一地月光洒在店内,银白色混着河边垂柳的阴影,让店里的气氛安谧和详。孟婆就着月光在河边洗发,映着河水将缠了几千年的银丝一根根梳理整齐,盘向脑后,再插上一支钗。换上干净的外衣,当胸围了一块暗色的围裙。这是她做姑娘时的打扮。一切妥当,孟婆舀了一碗孟婆汤。汤色纯净,香气四溢。孟婆凝神看了片刻,微笑着自语:这是我孟婆煲了几千年的汤呀。说罢,一仰脖,汤被喝光。确是好汤,香而不腻,浓而不稠,闻之提神,饮之余味。

  从此后,孟婆忘记了所有的事情,也不再知道任何事情。她只是每日里在奈何桥畔煲汤,休息时凝目望着桥下的流水。阴差悄悄议论孟婆是不是真喝了自己的煲的汤,怎么好像不是痴呆的样子呢?是与不是,谁又知道,谁又分的清。

  这样,光阴随着奈何桥下的流水静静的、无声的,带着孟婆的目光向前游走。一晃,又是几千年。

葛生不喝迷魂汤得返生

  从前有一歌妓叫兰蕊,她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妹妹玉蕊。玉蕊和葛生相恋至深,但因为葛生很穷,娶不起玉蕊,后来兰蕊因病而死,葛生则因无力与玉蕊相守一生而殉情。

  葛生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罗王看他死得无辜,就判他投生为人。葛生闻令后,便准备再去投生。

  葛生一个人呆呆地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攀满萝藤的棚子底下。只见好几百个男男女女,争先恐后的抢那付瓢杓,急急忙忙的向炉头舀水来喝。

  葛生因为走累了,觉得口干,便也想上前去饮用那瓢里的水。这时,有一女子从棚子后面走出来,葛生仔细一看,竟然是兰蕊。

  兰蕊问他为何来此,葛生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兰蕊知道后,便轻轻地对葛生附耳说道:

  “你难道不知道这里是孟婆庄吗?还好今天孟婆去给寇夫人祝寿,命我暂时掌管瓢杓。要是你和那些人一样,也喝了这瓢里的迷魂汤,你就返生无路了。”

  葛生一听,不禁感到庆幸。后来,在兰蕊的指点下,葛生寻得旧路,重返人世。

孟婆庄上喝茶美女相伴

  另外,在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解》的“孟婆汤”中,也有一段关于鬼魂被灌迷魂汤的描写:

  人死之后,首先经过的是孟婆庄。众役卒押送鬼魂从孟婆庄的墙外走过,至阎王殿去接受审问。判定后,则将生前旦录入转回册中。凡是被判转世投胎的鬼魂,就再从孟婆庄走回去。

  孟婆庄的门口有一个老婆婆站在那儿招呼来者,步上阶梯,进入里面。

  庄内全是雕梁画栋、朱栏石砌;屋内,触目皆是精致华丽,有珠玉做成的帘子,厅中还有一面玉雕的大桌子。

  待来者入屋后,老婆婆便叫出三个女孩子来,这三个女孩子分别是孟姜、孟庸与孟戈。三人都穿着红色的裙子和垂着绿袖的上衣,个个如花似玉、貌赛天仙,而且轻声细语地呼唤郎君,还以手拂净席子请来者坐下。

  来者坐下后,丫鬟便送上茶水。三个美女环伺在侧,皆以纤纤玉指亲奉送茶,玉环叮叮脆响,阵阵奇香袭人,在如此情境中,实在很难拒绝不喝。

  才一接过茶杯,便觉目眩神驰,轻辍一口,只觉清凉无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饮而尽。喝到底忽见有一匙左右的浊泥在杯底沉着,待抬眼一看,发现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为僵立的骷髅头。

  走出门外一看,原先的雕梁画栋尽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并忘却生前一切事物。

  就在惊慌失措、痛苦不已的当头,忽然大哭堕地,成了一个甚么都不知道的小婴孩。

文/无际张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兄台近日可好,我是李白,可曾记得?

今日我们来把酒言欢,君可有金樽以醉明月乎?

君尽举杯,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有一位义结金兰的好兄弟,想必您并不陌生。我这兄弟淳朴善良,忠勇憨厚。他就是八戒。

八戒这一生可太苦了,我这位仁兄想念一名女子整整两世,但愿他下一世能够无忧无虑,不被儿女私情所牵挂啊!

如果我不说,您定以为八戒所爱之人是那皎洁月亮里的嫦娥上仙,那您可就大错特错了。您定猜不到,我这仁兄思念至极的女子可是何人。她就是那奈何桥边的孟婆。他们的故事说来也实数心酸呐……

来来来,将进酒,君莫停,请君为我侧耳听……

八戒兄上一世可是那玉皇大帝的得力干将天蓬元帅。他可是逸群之才,玉树临风啊。还记得那时候他总是一身银白色铠甲,气宇不凡呐……

然而,天蓬兄作为一位上仙却千不该万不该爱上了那奈何桥边的女子孟婆。传说那女子有惊世的面容,长的慈眉善目,还有颗赤子之心。天蓬听闻这传说后,自此便一蹶不振,大失往日的风采。

天蓬兄只是耳闻孟婆姑娘的种种事迹,却从未一睹她的风采。终究,他还是没能抗住日日夜夜的思念,便求玉帝赐他一死。哪知玉帝老儿并不懂得天蓬的苦闷,拒绝刺死天蓬。

作为上仙生命又没有尽头,又怎能见的了孟婆?天蓬没法,只能想出一计来求得一死。

天蓬开始调戏嫦娥上仙,捉她的玉兔,偷看她洗澡。终于,天蓬的计策成功了。嫦娥实在忍受不了天蓬的戏弄,将天蓬上告到玉帝那里,玉帝老儿怎能忍得了这等大罪,便一气之下刺死了天蓬元帅。所有人都以为堂堂天蓬元帅原来是好色之徒,可除了我又有谁知,天蓬兄是个痴情男儿!

天蓬历经千辛万苦,死后终于有机会走向那奈何桥,只为见孟婆一面。

据说那奈何桥可通神、通仙、通天国,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狱。天蓬走近奈何桥,只见桥边长满了彼岸花,红的炽烈,高高耸立着,妖娆的朝着月光生长。桥头还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想必这就是那三生石吧。

天蓬的魂魄依旧是银白色铠甲着身,气宇不凡。走到奈何桥边时,天蓬由心一惊,这世间果真还有这样惊世容颜的女子,邪气的面容却不失清新脱俗的气质。由不得天蓬思索太久,孟婆就自然而然的给他递了一碗汤,就是那著名的孟婆汤。听说饮后重新投胎便不会再有前世的记忆。

天蓬怎会饮了这汤,于是他拒绝喝下这孟婆汤。孟婆也是个倔强的女子,怎能忍的了这般挑衅。于是孟婆拔剑相向。

“还真是个坏脾气的姑娘!”天蓬微微一笑,邪气的说道。

“少废话,不守规矩者,魂飞魄散。”孟婆冷语道。

只见孟婆那红黑色长裙随风飘起,精致的脸庞却冷漠不堪,芊芊手指紧握金**剑柄直指天蓬。

两人随即交战,孟婆的剑法快似闪电,迅捷无比,招数更是惊奇,直指天蓬要害。而天蓬只是挡防却不进攻。

当孟婆用剑刺透天蓬的铠甲时,天蓬开口:“慢着,可否听我一絮,再杀我也不迟。”

孟婆没再动手,默认的听着天蓬讲。

天蓬兄说道:“孟婆,你可知我为何来到这里?”

孟婆:“还有为何,寿命已尽,来此岂不应该?”

天蓬:“你可知神仙寿命永无尽数?”

孟婆:“那又如何?关你何事?”

天蓬:“我乃玉皇大帝的左手右臂天蓬元帅是也,你可认得?”

孟婆:“认得,那你为何来此?”

天蓬:“我此行,是专程为你而来。我求玉帝刺我一死,只为见你一面,我只想告诉你,我日日夜夜思念你,食不能寝夜不能寐,你可曾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可知?”

孟婆:“那又如何?你依旧要从这奈何桥走过,你依旧要转世到你的下一生。我孟婆,只能在此,固守奈何桥,永生永世……”话毕,孟婆神情哀怨。

天蓬:“我深知,我不求你随我天涯海角,我只求你一件事,便是不要让我饮这孟婆汤。今生见你一面足以,但来生,我想依旧能够记得你……”

孟婆:“你可知相思之苦有多痛?你不曾怕?并且,我有心上之人,只是爱而不得,你也不曾想要放弃?”

天蓬:“我不怕,一切都只是我自愿而为,即使错了也是我咎由自取。可问姑娘,心上人为何人?”

孟婆:“既然如此,你走吧,速速过这奈何桥去吧,只当我没看见。”

孟婆收起手中的剑,那金**雕刻着火烈鸟的剑柄与银白色刻满彼岸花的剑鞘严丝合缝的叠在一起,别在腰间,简直是飒爽英姿,仪态不凡。

天蓬缓缓的走过奈何桥,只听到孟婆轻声说了一句:“我的心上人名叫齐天大圣……”

天蓬顿了顿,低着头接着向前走。齐天大圣……天蓬默默记在心里,他想要有机会看看这齐天大圣为何人,竟让孟婆这般痴情。

天蓬走过奈何桥便投胎转世。

这一世,他就成为了八戒。八戒遇到唐僧时,已经有了师哥,八戒叫他猴哥。

八戒随猴哥和师傅还有后来遇到的沙僧一同踏上了去往天竺的路上。九九八十一难,差一难都无法取到真经。

他们走到西梁女国时,唐僧被女儿国国王看中,要以身相许。而此时琵琶洞的蝎子精趁机将唐僧抢了去,经历殊死搏斗后成功将唐僧救出。

看到猴哥的英勇不凡的身手,八戒才得知原来猴哥就是孟婆口中的齐天大圣,原来猴哥并不只是只被五行山压了五百年的破猴子,原来猴哥真的神通广大!

此刻,孟婆为何只为齐天大圣动心,八戒已然全部明白了。

八戒从未告诉过猴哥自己深深爱着孟婆,八戒表现的喜欢所有美色来掩盖他爱着孟婆的事实。

八戒问猴哥:“猴哥,你可知道那奈何桥边的孟婆?”

猴哥:“当然知道,那个女人,疯婆娘一个,叫我下去过好几次。我才不要走一遭奈何桥,还是阎王爷跟我关系好,为我通融过多次,才能让我逍遥自在到今日啊!”

八戒:“猴哥,你可想过儿女情长?”

猴哥思索许久说到:“没有,不敢想,也不能想,我命中注定是要陪师傅取经的,不想因为这些对不起哪个姑娘。以后,这种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八戒心想,如果猴哥没有这些执念该有多好,他便能与孟婆双宿双飞,逍遥自在。如果孟婆没有这些执念该有多好,他们便能举案齐眉。这经为何就非取不可?这奈何桥为何就要永生永世守护着?这坚持到底是对的还是错了?

八戒好想问一句:我既爱而不得心生悲痛,你们如此固执己见错过彼此就能够开心吗?

我的好兄弟,其实是最痴情的汉子呀。唉,只怪世事无常,天不随人愿呐!

言已毕,君可满意?

八戒兄是没错啊,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才是人生的意义啊。

想当年老夫我也曾是叱诧疆场的英雄好汉,而如今一介布衣又何足挂齿?可如今的生活才是我所追求的啊。话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天下又与我何干?

当年安史之乱,我首当其冲,冲上前线,跟敌人奋战,我不畏生死,但求青史留名。

老夫亲手手刃了安禄山和史思明那两个狗贼。当时战情至今记忆犹新,安禄山脾气暴躁,要说我能获胜也实数庆幸。那老贼蛮横无理,心狠手辣,他能战败也是必然,他定然要死于他那暴躁的性格,也是中了老夫之计啊。史思明这个老贼,颇有心机,阴险狡诈,以他的军略战术定是要败给我手下任何一个要将,但他竟使尽手段,联合各帮各派,封他为归义王,开始大肆侵虐我国黎民百姓,老夫见到民不聊生之状便发誓一定要让这狗贼死于葬身之地。可不料,史思明还是由于他的部署不佳谋略不够死在了我一个手下手里。没能亲手手刃他颇有遗憾,不过这老贼死的也是大快人心。

安史之乱长达整整八年,那八年我呕心沥血的在疆场奋战。我至今都记得起在战场上那刀光血影。那轰轰的炮声响彻云霄,遍地的尸骨惨不忍睹,硝烟中弥漫着鲜血的味道。

记得战争前挚友汪伦曾问我:李白,你可真心非上战场不可?我答,非去不可。我知道他不想让我上战场,我知道他怕我一别就是永远。怎奈何当年的我只一心要保家卫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于我情谊,我一直放在心底。可今日,我已然后悔投身于战场……

我那么全心全意的保家卫国,可唐玄宗却被奸人古惑,竟不记旧情,我胜利归朝后对我百般刁难。既没有得到任何的功名利禄,还污蔑我统领军队只是想要夺他皇位。奸人联合一起,想要玄宗赐我一死,而我一气之下辞官而去,从此浪迹天涯也不再关心朝政。

唐玄宗个瞎子,竟能受奸人古惑,分不清是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过老夫也想的开,哪里有什么仇怨,只管仗剑走天涯便也是一件妙事。

奸臣当道,妖言古惑,贪污受贿,老夫一心为朝,衷心耿耿,却还是没得到好结果。妄为玄宗一世英名,却还是听信了奸人妖言,着实伤透了老夫的心啊!

如若玄宗能够信任老夫,老夫必将贪官受贿之人一一列举,铲除奸凶。如若玄宗能够看清奸佞,没收贪官家产,剔除佞臣官位,将财产收回国库,减轻百姓赋税,缓解百姓之苦,这才是使百姓安康的上上策之举啊!

奈何,奈何,奈何老夫以是一介布衣,所言之策皆是无用之言啦!

也罢,也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也许人生的意义正如八戒兄所说及时行乐,哪管其他才是真谛呀!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老夫自此便要逍遥人间,做个游侠,以酒为性,以诗为乐。一介布衣又何妨?

文中如若有冲撞古人的地方,还请各位古人多多担待。

我给孟婆当小弟秦十月是秦明月。他是地府中专司掌管将生魂抹去记忆的阴使,常驻在奈何桥边,这部网络小说是由作者七麒所创作的一本奇幻类小说,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深受读者喜爱和追捧的言情小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7033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