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给女子的定情信物有哪些 古代人谈恋爱也很浪漫

古代男子给女子的定情信物有哪些 古代人谈恋爱也很浪漫,第1张

 虽说古代社会风气还不开放,男女之间很少有能够自由恋爱的,很多女子在出嫁之前,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另一半长什么样子。但是男情女爱是人之常情,爱情的发生是不分时候的,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两人两情相悦,惺惺相惜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现代男子会送礼物给女朋友一样,古代人也有定情信物,而且古代男子送给女子的定情信物很浪漫,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看看都有什么吧。

 古代男子送给女子的定情信物基本上都是一些珠宝首饰什么的,比如耳环、手镯、戒指、玉佩和发钗等,除此之外,同心结也是象征男女爱情的定情信物之一。

 发钗又叫搔头,是古代女子的日常用品,女子盘发都会用到发钗。但是据说发钗在古代还有一层很特别的寓意,那就是象征着男子的正室。不光男子会送女子发钗,女子也会亲手制作发钗送给心爱的男子。

 同心结一直都是古人表达爱情的信物,唐朝孟郊有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同心结作为定情信物,虽然并不贵重,但是胜在意义美好,代表着爱慕和思恋之情。

 至于玉佩,在古代更是很常见的定情信物,在一些古装剧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男子会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玉佩赠送给心爱的女子,以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

 耳环是古代女子会佩戴的饰物之一,耳环在古代还有个很文雅的名字叫做明珠;。男子送女子耳环,一来是表达爱慕之情,二来是将来男子外出不在女子身边的时候,女子可以睹物思人。古代虽然有很多约束人的教条规矩,但是古代人也有七情六欲,在男女情爱上,古人有许多我们想象不到的小浪漫和小巧思。

在《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里,鲁智深打死了镇关西郑屠后,逃到了代州雁门县,却意外发现了被他救过的金翠莲父女。金翠莲父女将鲁智深邀请到家里,买来菜蔬,烫上好酒。3 人正吃着,有人带着三二十人前来捉拿他们。

金翠莲父亲抢下楼去,消除了误会,转过头来对鲁智深介绍那人说:“这个便是我儿的官人赵员外。却才只道老汉引甚么郎君子弟在楼上吃酒,因此引庄客来厮打。老汉说知,方才喝散了。”

在这里,金翠莲父亲称呼自己的女儿为“我儿”,称呼女儿的丈夫为“官人”。

无独有偶,在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里,林冲带着娘子去岳庙烧香还愿,途中在大相国寺菜园见到鲁智深表演武术给众泼皮看,被迷住了。林冲便让女使锦儿陪同娘子前去岳庙,自己在大相国寺菜园原地等他们。

可没过多久,女使锦儿慌慌张张地回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林冲:“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在这里,女使锦儿称呼自己主人的丈夫为“官人”。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作者是明朝人,但这部小说反映的却是北宋时期的故事。因此,我们可以从上述文字推断出,在宋朝时期,人们已经习惯于将丈夫称为官人。

这种称呼不是无缘无故来的。这与北宋盛行的科举制度有关系。

众所周知,科举作为一种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发源于唐朝,但那时候读书人即使考中了进士,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当官,还要经过吏部考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比如,唐朝文学家韩愈考中进士后,曾经参加了3次吏部考试,都没有通过。后来,他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得以踏进官场。

宋朝时期,朝廷取消了吏部考试,又大大扩充了进士的名额。宋太宗在位22年,总共录取了近万名进士,平均每年录取进士450余人,是历朝历代录取进士最多的皇帝,远远超过了唐朝——唐朝每年录取进士少则几人,多则二三十人。

这样一来,天下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越来越多,通过这条道路进入官场,成为官员。社会上尊重读书人蔚然成风,以至于达官贵人争先恐后与新榜进士联姻。每到科举考试发榜之日,达官贵人全家出动,前往挑选新科进士作为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于是,诞生了一个成语“榜下捉婿”。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女子都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发奋读书,成为未来的官员,便将丈夫尊称为“官人”。这也是一种期许吧。

丈夫被尊称为官人,那么妻子又被称为什么呢?

在《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里,林冲在岳庙赶走欺负妻子的高衙内后,鲁智深也随之赶来帮忙。林冲说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在这里,林冲称呼自己的妻子为“荆妇”。荆是一种灌木,宋朝妇女多用其制作发钗,因而得名。这是一种谦称,与“糟糠”差不多意思。南宋陈亮在 《乙巳春与朱元晦秘书》写道,“男子不敢犯分以求,而荆妇心欲其夫转以为请,此於理宜可许也,愿便得之为祷”,也是将妻子称为“荆妇”。

与荆妇类似的谦称还有“拙荆”“拙内”“内人”“贱内”“浑家”等称呼,都有谦虚之意。如果是称呼别人的妻子,就不能这么叫了,得尊称为“娘子”——如果丈夫直接称妻子为“娘子”,那就是一种很恩爱和甜蜜的称谓了,恐怕只有读书人才会这么腻歪吧。

如今,人们对新婚夫妻分别尊称为“新郎官”和“新娘子”,就是从“官人”和“娘子”演化而成。怎么样,有意思吧?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老婆的称呼有很多种的说法,由于地位跟行业的不同,就连对这老婆的称呼也同样不同。但是大体分为梓童、娘子、夫人、拙荆、内人、贱内、太太、爱人这几个称呼。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还是习惯称呼为老婆。

其中梓童在古代称为子童,一般来说用于皇帝或国王对皇后的称呼,最早出现“子童”这个名称是在《全相平话五种》当中,而这本著作出现的年代大约是在南宋或者元初时期。毕竟在古代梓为木中之贵者,所以古人常常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最主要就是为了有子嗣继承自己的皇位。

娘子在宋代之前专门指未婚的少女,等到元朝的时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直接将已婚妇女称为娘子,而在明朝的时候有不一样了,人们习惯称**为娘子。

夫人意为"夫之人",这个词最早是诸侯之妻,等到唐朝的时候,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妻妾的称呼,现在一般用于正式场合尊称已婚或年长的女性。

拙荆是古人对于自己妻子的一个谦称,荆是一种灌木,在古代经常被用来制作妇女的发钗,所以被称为荆钗。由于古代的普通老百姓经常以荆枝为钗,粗布为裙,所以拙荆慢慢成为男人对自己妻子的谦称;内人指的是屋内之人,跟贱内以及拙荆同样是古代男子对于自己妻子的一个谦称。

太太这个称呼出自于《两般秋雨盦随笔·太太》,最早是对长辈妇女的尊称,后来慢慢成为上层社会官员富贵人家对自己妻子的一个尊称。真正开始流行并被大众给认可的是在民国的时候。当时但凡有钱有权的人家都会有几个姨太太,这使得太太这个词开始流传开来,但并不是特别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5870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