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写作特点及风格是什么?

余华的写作特点及风格是什么?,第1张

余华的写作特点:

1、苦难意识

余华小说所刻画的苦难世界中,人们在生存困境和精神异化的双重压迫下,呈现出贫困与饥饿、暴力与死亡交织的生存状态。

2、宿命现象

宿命以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余华小说中人物的生死遭际。余华通过对宿命现象的大量演绎揭露了宿命的渊源和内涵,当人的欲望、罪恶、贫瘠和荒诞成为无以挣脱的命运枷锁时,如何实现对宿命的超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余华的写作风格:

余华是先锋派小说家,其创作风格是较为独特的,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美学风格被其彻底否定,取而代之的是对现实世界异于常人的认识和感知。

余华写作的语言特色

余华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不断从音乐作品中汲取营养,用音乐语言特点来丰富自己的小说创作,从而使自己的小说语言充满了音乐节奏与韵律,句子韵味十足、朗朗上口,这与余华的音乐素养、音乐爱好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中“我跟在村里几个孩子后面奔跑,脚下是松软的泥土与迎风起舞的青草”,其中的“跑”“草”就是押韵,使语言叙述体现出一种婉转跌宕的回环美。在余华小说中,依稀、迷茫、抖擞、荡漾、软绵绵、乱糟糟、急匆匆、兴致勃勃、气喘吁吁等节奏感强且富有声律美的词语比比皆是。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着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

  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的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余华并不算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加在一起亦不超过80万字。他是以精致见长,作品大多写得真实和艰苦,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密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及文本真实。余华曾自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活着》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面,他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向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力万钧、富于**感官和想象的感觉。

余华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960年4月3日

职业: 作家

主要成就: 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世事如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5293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