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本名杨钊,唐朝蒲州永乐人。
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六月。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升任宰相,并不是丞相。
他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与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终使杨国忠灭门。
杨玉环、李隆基正式结合后10年,举世震骇的安史之乱爆发了,于是有了唐玄宗的仓皇出逃,杨贵妃的缢杀马嵬开元盛世彻底破灭。从此大唐帝国从强盛的巅峰跌落下来,蹒跚地迈入了多灾多难的中唐时期。
杨贵妃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瞩目人物,所以她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祸国妖姬。
视女人为祸水,是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时代的老调子。早在《诗经》中就有言“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的说法。在唐诗中,杜甫恐怕是较早论述贵妃之死的。其诗《北征》中的: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从此诗中可以看出杜甫是把杨玉环视为“祸国妖姬”来加以鞭挞的。
陈鸿的《长恨歌传》明确提出“惩尤物,窒乱阶”, 即把杨玉环作为万恶之源。刘禹锡的《马嵬行》中有“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直接称其为兴乱作怪、祸国殃民的妖姬。
像这样的观点不胜枚举,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人都没有去过多地责怪另一个当事人——唐玄宗,而是把所有的脏水都泼给了杨贵妃。可见这种观点代表了唐代官方的正统观点。
与“祸国妖姬”相接近的是刻画她的“骄奢*逸”的形象,典型莫过于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弟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无辜弱者。
当然也有些诗人是不赞成千刀万剐杨贵妃的。他们认为,杨贵妃只是唐玄宗的一个玩物,她死于马嵬坡就足以看出她是一个无辜受害的弱女子,她不应对政治担负任何责任。
李益《过马嵬》:
汉将如云不直言,寇来翻罪绮罗恩。托君休洗莲花血,留记千年妾泪痕。
很明显,诗人认为杨贵妃是无辜的,需要追究的是那些尸位素餐、 不敢直言的朝廷大臣。
李商隐更是直接地批驳了“祸国妖姬”的观念。其《马嵬》诗: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包括他的另一首《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同样可以看出李商隐指斥的对象是荒*失国的唐玄宗而不是杨贵妃。
其他还有罗隐的《帝幸蜀》、韦庄的《立春日作》都是为杨贵妃洗刷污垢的,伸冤鸣屈的。
专情女子。
还有部分诗人另辟蹊径,把杨玉环写成是一个“专情女子”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表明爱情是何等的忠贞、坚磐。这不是一个“专情女子”的形象吗?
看来对于这么一个女子,后人有着太多的解读……
在正史上没有具体的讲到她的体重,但相关的野史却有记载,杨贵妃她人长得挺高的,她身高是165厘米,放在现在也是一个不错的身高,但是她的体重却有60公斤。在唐朝以肥为美的时代不算胖。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双怀经过多年研究与梳理,发现在史料中的杨贵妃神采“纤秾中度”,胖瘦适中,丰而不满,艳而不妖。《长恨歌传》中载:“纤秾中度……如汉武帝李夫人。”王双怀据此推测,她的体重“大概在60公斤左右,身高165米,符合人体的黄金比例”。
资料拓展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参考资料:
从民间传闻和历史记载来说,杨贵妃大概是165米体重136斤,对于现代女孩子来说肯定是比较胖的,但是在当时是属于一个正常的体重。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和舞蹈家,还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性格婉顺,精通音律和擅长歌舞,当时唐玄宗的儿子一看到杨玉环就喜欢上了,并且请求赐婚,但是当时的唐玄宗也是非常想要得到这个美人,于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操作,终于把杨玉环名正言顺地封了妃子,而他的儿子为了好好的活下去,只能选择忍受这样的人生。
杨玉环不介意同时嫁给过父子,而唐玄宗也是非常爱杨玉环的,因为颜值,也因为杨玉环非常的有才,更何况唐玄宗也是一位老文青,《霓裳羽衣舞曲》便是玄宗为贵妃所做。当时杨贵妃被封为贵妃,皇后之位悬空,虽然她没有成为皇后,但是却如同皇后。
杨玉环也是非常聪明的,她和唐玄宗相处,总有办法让唐玄宗非常的开心。有一次唐玄宗和亲王一起下棋,杨贵妃看到唐玄宗快输了,于是便把怀中的宠物狗放出来,跑乱了一盘棋,一来这是一个很可爱的举动,二来棋局毁了,唐玄宗也没有输了这盘棋,也让唐玄宗有了面子。
在当时的唐朝不仅是以肥为美,而且主要是因为杨玉环真的长得很好看,才华与智慧并存说的也就是这样的美人吧。
虽然他们最后的爱情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局,但至少在过程中是快乐的,那也好比什么都没有的好。
出自安禄山之乱。
时值皇帝携贵妃逃亡四川,不幸玉环承受了本不该由她承受的苦难。于是,白居易感慨——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李隆基到达剑阁的时候,已经不是皇上了,却依旧思念着杨玉环。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扩展资料:
背景简介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
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安史之乱
杨贵妃之死真相
沈阳学者发现杨贵妃之死真相的史料
日本地震,所谓杨贵妃墓岌岌可危。中国沈阳一位学者听了日方文化界的惊慌,哈哈大笑。接着,出示了他在1983年发现的关于杨贵妃之死的珍贵史料。杨贵妃与唐玄宗临别都说了哪些话?玄宗又是如何回答的?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一句吾一门富贵倾天下,今以死谢又何恨也
让我们看到了重大义轻生死的杨贵妃。一句愿得帝送妾数步,妾死无憾矣
让我们看到了爱情至上的杨贵妃。那么,谁是这份史料的发现者?
沈阳学者发现杨贵妃之死真相的史料
日本大地震,山中县大津郡油谷町有人担心所谓杨贵妃墓了。我们也有人跟着忧心忡忡了,说是万一毁掉咋办?。
沈阳的一位七旬老者听了,轻蔑地一笑,他说:那是日本人的胡扯。什么山口百惠是杨贵妃的后裔,更是胡扯!。
说这话的老人,就是原辽宁省原图书馆副馆长韩锡铎先生。
那么,他有什么权力嘲笑日本的杨贵妃墓吗?
当然有!
正是这位古籍鉴定大师,在1983年发现了杨贵妃之死的最新资料。
在日本的传说中,杨贵妃在马嵬驿是诈死,然后逃到了日本。日本人说,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并没有被逼自缢身亡,真正死的是其替身侍女。杨贵妃在皇帝亲信的护送下,从海上乘船逃走,漂流到日本向津县半岛的唐渡口,不久之后因病身亡。当地人为了哀悼她,将她葬于二尊院。后来,杨贵妃托梦于唐玄宗。唐玄宗命人制作了释迦如来和阿弥陀如来两尊佛像,命陈安带到日本安放在杨贵妃的墓地。陈安多处寻找,未能找到杨贵妃墓地的下落,就暂时将两尊佛像安置于京都的清凉寺后回国。后来,人们得知杨贵妃漂流身死的地点是山口县,但清凉寺众僧对两尊佛像爱不释手,就又制作了完全相同的两尊佛像,并将新旧佛像各一尊分别安置在京都的清凉寺和山口县的二尊院。
关于杨贵妃逃到日本去的种种传说,根本顶不住韩老先生发现的资料中的一句话,这就是左右以帛缢之,陈其尸于寺门,乃解其帛。俄而气复来,其喘绵绵。遽用帛缢之乃绝看来,根本是不自缢而是左右以帛缢之遽用帛缢之乃绝
既然乃绝了,那还怎么逃向日本?
只因多看了一眼,韩锡铎颠覆了一个历史结论
韩锡铎,1940年7月生,辽宁省海城市人。1959年海城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64年分配到辽宁省图书馆工作。曾历任善本组长、特藏部主任、业务副馆长等职。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进行中国古籍的版本学、目录学、文献学及图书馆学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出版专著3部、主编书3部、参编多部、校点古籍书近20部。参加过中国书籍善本分目的全国总编工作,曾任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主编。是东北地区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学科带头人,也是这个领域少数的专家之一。
韩锡铎在辽宁省图书馆工作了36年,发现的珍宝数不胜数。仅2008年以来的三年中,他就以自己火眼金睛的惊人发现,一再震惊中外图书界。
2008年,他发现了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为北宋晚期本。2009年,这本佛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后,在2010年、2011年,他仍不时地发现价值一页一两黄金的宋版书,到目前为止已发现30多本。此外,还有珍稀本的大清一统志等。
关于杨贵妃之死的最丰富的资料,他是1983年发现的。
辽宁省图书馆的古籍文献,过了无数人的手,过了无数人的眼,很多问题解决了,也有很多问题悬而未解。唐代大诗人杜牧著的樊川文集夹注就是一桩疑案。这本书标明的是朝鲜刻本,注释却没有写署名,国内外研究一直认为这本书没有中国自己的刻本。而且,似乎还是个定论。而因为是朝鲜版,过去的研究者也都没细看这本书。
1983年,韩锡铎在整理古籍时,仔细看了这本书。翻到最后一页时,本来要合上书了,可是,他眼睛的余光在封底看到了书牌记。书牌记,相当于今天的版权页。这个书牌记,用的是中国明代正统的年号,也就是说它是依据中国明代的正统版编辑而成的。
他大为惊喜。
这个发现,意味着过去的所谓定论站不住脚了。樊川文集夹注现在不但有了,而且还是我国杜牧文集最早的刻本,比以前发现的正德刻本早了七十年。
韩锡铎对这本樊川文集夹注进一步进行研究。结果,他又发现了新大陆
过去,人们对杜牧诗注释的认识,只知道最早的是清代的冯集梧。可是,这本书的注释时却记载了南宋人无名氏作的注。而正是这个注释的引文的出现,在唐史研究中、在杨贵妃的研究中产生了石破天惊的效果。
生动形象的杨贵妃之死的现场再现
这位无名氏居然还在注释中引用了1000多字描写杨贵妃之死的材料。这也是过去从未见过的来自与唐朝相邻的宋朝的珍贵信息。
在卷二华清宫三十韵中,杜牧写道: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倾国留无路,还魂怨有香
在这一句的下面,无名氏做了注释,他引用了翰府名谈、玄宗编遗录中的一千余字,这段资料前所未见。文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杨贵妃之死前前后后的情形,玄宗的性格、高力士的性格、杨贵妃的性格全部凸现出来。
请看
玄宗一日坐朝,闻宫中奏霓裳曲,听之甚久,已而免首不适者。后刻朝起,愿近侍取笔,私书于殿柱,又命取纸副其上,意不欲人见也。高力士跪膝前请:臣晨侍立帝右,帝听宫乐何圣颜不怡之甚也?又宸翰亲书后楹,副以外封,不使人见,臣窃惑之,是以敢有请也
帝仰面长吁曰:非汝所知也
上谓力士曰:朕所书殿柱,乃半月后当有叛者而志之也。朕早来听宫乐知之也。吾忧边臣之将叛,天下之将乱也
力士曰:日近台谏继有封章,言渔阳事,陛下尚未处置,岂非此乎?上曰:天下精兵所聚无如渔田,朕旦暮忧之,事以胶固,无计可解
力士曰:禄山吐蕃奴也,无奇谋远略,其所以叛者,臣知之矣
上曰:汝无再言,令人愤然不乐
翌日,渔阳叛书至,帝及御前殿诏高力士护六宫,意留贵妃守宫。力士奏曰,陛下留贵妃消患乎?天下谓之如何也?帝许贵妃从驾。由承天门西去。至马嵬,前锋不进,六师回合,侍卫周旋。帝欲揽辔,近侍奏曰:帝且待之,恐生不测
力士前曰:外议籍籍,皆曰杨国忠久盗天机持国柄,结患边臣,几倾神器,至天步西游,蒙尘万里,皆国忠一门之所致也,是以六军不进。请图之
俄顷,有持国忠首奏曰:国忠谋叛,以军法诛之
帝曰:国忠非叛也
力士遽蹑帝足曰:军情万变,不可有此言
帝悟,顾左右曰:国忠族矣
不久,国忠弟妹少长皆为所杀。帝曰:一门死矣,军尚不进,何为也?力士奏曰:军中皆言祸胎尚在行宫
帝曰:朕不惜一人以谢天下,但恐后世之切讥后宫也
神卫军挥使侯元吉前奏:愿斩贵妃首悬之于大白旗以令诸军。帝怒叱元吉曰:妃子后宫之贵人,位亚元后之尊,古者投鼠尚忌器,何必悬首而军中方知也,但令之死则可矣
力士曰:此西有古佛庙,诸军之历由路也,愿令妃予死其中,贵诸军知也
帝曰:汝引妃子从他路去,无使我见而悲戚也
力士曰:陛下不见,左右不知,未为便也。愿陛下面赐妃子死,贵左右知而慰众军之心也
帝可其奏。贵妃泣曰:吾一门富贵倾天下,今以死谢又何恨也
遽索朝服见帝曰:夫上帝之尊,其势岂不能庇一妇人使之生乎!一门俱族而及臣妾,得无甚乎!且妾居处深宫,事陛下未尝有过失,外家事妾则不知也!帝曰;万口一辞,牢不可破,国忠等虽死,军师犹未发备,子死以塞天下之谤
妃子曰:
愿得帝送妾数步,妾死无憾矣
左右引妃子去,帝起立送之。如不可步,而九反顾。帝泣下交颐。左右拥妃子行速,由军中过。至古寺,妃子取拥顶罗掩面大恸,以其罗付力士曰:将此进帝
左右以帛缢之,陈其尸于寺门,乃解其帛。俄而气复来,其喘绵绵。遽用帛缢之乃绝。挥使侯元吉大呼于军中曰:贼本以死,吾属无患矣
于是,鸣鼓挥旗,大军以进。力士回奏,以妃子拥顶罗上进。视其泪痕皆若淡血,帝不胜其悲曰:
古者情恨之感,悉有所应,舜妃泣竹而为斑,妃子拥罗而成血,异矣
夫前军作乐,帝不乐,欲止之。力士曰:不可,今日之理,且顺人情
读罢这篇小文,唐玄宗的优柔寡断理胜于情、高力士的圆滑老练奸诈多谋、杨贵妃视死如归爱情至上,如影视一般清晰,真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白居易等人的遗憾,以及后世文学史家的幸运
那么,这段文字的真实性如何呢?
韩锡铎先生说:这要分析翰府名谈、玄宗编遗录这两部书
翰府名谈共二十五卷,是宋代刘斧撰。刘斧,大约是北宋仁宗至哲宗时人,生平不详。他的著作除翰府名谈外,还有不少传世的。但这部翰府名谈却早已失传了,只是在南宋曾髓编辑的类说中保存十二条,还有现存的永乐大典中保存一条,但都没有关于杨贵妃的这一条。玄宗编遗录是唐代陆贽撰的。这本书不见于新唐书、旧唐书的艺文志和经籍志,而见于宋史艺文志的传记类,著录为二卷。陆贽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有陆宣公奏议行世。和翰府名谈同样的命运,玄宗编遗录也失传了。
夹注引用书,很少有两个书名并列引用的。上面这段引文将两个书名并列,可能是这段故事同时见于这两部书。按说,两部书内容不可能会完全一致。那么,在一般的情况下,应当以年代最早的书为主,这就是玄宗编遗录。
南宋的无名氏在做夹注时,一定是看见了陆贽的玄宗编遗录。陆贽生于公元754年,他两岁时,即公元756年发生了马嵬之变。那么,在他有记忆时,他应该听得到关于这场震惊全国的事变的讲述,甚至是现场目击者的讲述。
这些细节在以往的书中都没有记载,夹注的上述引文则作了相当的充实。推敲起来这些充实的细节也不是荒诞不经,而是合乎情理可信的。如果说这些细节陆贽确实曾作过描述的话,那末应该说是历史的真实。当然,要寻究其历史的绝对真实性,那还要做进一步考证。
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在我们中国,千百年来,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以这个题材进行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几乎汗牛充栋,记载二人故事的稗官野史也几乎随处可见,甚至在正史中也有记载,比如新唐书、旧唐书。
翰府名谈玄宗编遗录记载杨玉环之死的上述文字,其史实轮廓与其他各种书的记载基本相同。但在细节上却是异常的丰富,比如杨玉环死前对李隆基说的一段话,还有她要求李隆基送她几步,还有缢而未死又再缢、拥顶罗上的泪痕皆若淡血等,则是其他各种书上所绝对没有的。最为细腻的描写李杨爱情的戏剧长生殿,还有以演义见称的隋唐演义,也都没有这些细节。
杨玉环与李隆基有多年的爱情生活,受到极其特殊的宠爱,她绝不仅仅是仰仗自己的天生丽质,而更多的还是智慧和情商。所以,一旦被迫走上绝路,在生离死别的关头,她绝不会是一般女人的哭哭啼啼,而一定是要有贵妃的不俗表现。在没有发现这些细节之前,历史学家、作家艺术家也只能是推测而已。
马嵬事变过去了五十年,白居易的长恨歌才问世。小陆贽18岁的生于公元772年的白居易,可能没有陆贽那样幸运,一来是年代毕竟太久了,二来朝廷对这个事件的封锁,所以,他只能写道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模糊程度。这不能不说是白居易的遗憾,也不能不说是长恨歌的遗憾。和白居易一样,清代的剧作家洪升也没有看到这份珍贵资料,因此,他的剧本长生殿也和长恨歌一样存在着遗憾。
也就是说,从韩锡铎先生往后,文学艺术家再以杨贵妃、李隆基的爱情题材进行创作,那么创作自由空间就要比白居易、洪升等人大多了。这些细节将会有助于表现杨玉环的性格,更能展示她对李隆基有一腔深沉的爱。事实上,近年来一二部电视剧,就吸收了这些资料。
如果要说价值,这些资料对文艺创作是起码的参照价值。它对史学研究的价值,也将越来越显示出来。我的这一发现,经常被专家就者们引用
韩锡铎老先生这样说。
谈到日本的杨贵妃墓,韩先生又一次笑了,他说:我发现的这份资料说明了一切。如果一定要我评论,我作为中国的学者,我只能对他们如此热爱中国文化的态度,说声谢谢
没有和李白在一起 看杨贵妃秘史的啵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杨贵妃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另有同名电视剧和**。 人物生平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 水),出生地为容州(今广西容县),祖籍陕西华阴。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璬家。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所以问杨贵妃是哪里人,有说陕西华阴,广西容县的,有说四川的,有说山西永乐的,莫衷一是。就我看到的《唐国史补》有言: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婚后本来生活幸福甜蜜。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此等手法与当年高宗朝武则天削发为尼后入宫如出一辙),(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具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这位以胖为美的杨贵妃,是最简单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用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4人。杨玉环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编辑本段]历史考究杨玉环的名字 她真叫玉环吗? 大名鼎鼎的杨贵妃,芳名是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对此,有一种不同的说法,郑嵎的《津阳门诗注》里说:“玉奴,太真小字也”。郑处诲和郑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进士出身,所以他们的说法都有可信的理由。当然,也可能这两个名字都属杨美人,一个是真名,一个是昵称。 不管杨贵妃叫什么,那个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欢。说他是老男人,一点不假,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杨氏才22岁,而他已经56岁了。老是老点,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够为所欲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么,而且也不管她嫁没嫁人,甚至都不考虑她嫁的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喜欢,便一定要夺过来。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听从妹妹玉真公主的建议,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对此,唐人李商隐有话要说。他在《骊山有感·咏杨妃》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看来寿王真是郁闷至极、尴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顾人伦,依然要夺子所爱,那就只能感叹杨玉环的美色太有诱惑力了。不过,根据常理推断,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可能不仅是贪图美色和床笫之欢,更是将她当作生活体贴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犹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侣。 如《旧唐书》所述:“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而《新唐书》里的评语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专房宴”的提示。后世诸多文学作品,极尽意*之能事,一味放大贵妃“以色邀宠”的本领,我以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当然,再老的男人,对美色还是很受用的,何况这位美人儿长得如天仙一般。
杨贵妃名叫杨玉,字玉环、号太真、小名玉奴、玉娘(公元719——756年)开元七年,六月一日生于蜀州,即今四川崇州。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的妃子。
(关于杨贵妃出生地颇有争议,有说生于四川崇州的、也有说生于山西永乐的、也有说广西容县的、还有说是陕西的,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01、壁垒森严尝禁果,颠沛流离长玉环。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在一个秋雾溶溶,秋风徐徐的水边小山岗上,柳树成阴、荷花盛开,长袖盛装的舞女在扭着轻盈的舞步、跳着优美舞姿的情景。
这是杨贵妃称赞舞女张云容舞技精湛而作的一首诗。可见杨玉环不但能歌善舞、精通各种乐器和算术,而且在文学上也有极高的水平。那么这样的一个多个方面都天赋极高的美女又是谁生的呢?
原来杨玉环的父亲叫杨玄琰,是唐宫里的一名乐器师。由于生得细皮嫩肉,英俊潇洒,宫中许多舞女都暗恋着他。其中有一位长得极其貌美的,叫“乐奴”的舞女,也时时对他频抛媚眼、暗送秋波。
俩人情投意合、两心相悦,一有机会就躲在那曲径通幽之处私会,竟也不顾那苍笞露冷、花径幽寒,两颗青春火焰熊熊燃烧的心,愣是烧毁了皇宫里禁锢爱情的枷锁。
不料过了些时日,那乐奴竟然就有了身孕,这下可好,直把个杨玄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直转。
对于那残酷的宫规,俩人是再清楚不过了,简直不堪设想。于是那杨玄琰只得拉着那美人的手,在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偷偷溜出了宫门,逃生去了。
往那逃呢?那杨玄琰在心中思前顾后、谟猷筹画,此人也是一个饱学之士,知道有一个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的所在。
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秀,且又是“山高皇帝远”,所以只有逃往那里可保无虞。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天府之国——蜀州。
夫妻二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四川、崇州。迫于生计,杨玄琰在县衙捐了一个七品官属下的司户之职。虽然收入微乎其微、仅仅谋了个温饱,但生活总算安定了下来。
公元719年,即开元七年六月一日,杨玉环出生在崇州这个美丽的地方。杨玄琰夫妇被惨淡的生活折磨焦头烂额,由于女儿的到来使得这个家有了生机,夫妻二人视女儿如掌上明珠,极其痛爱。
但是好景不长,一日,有一个扯篷拉纤、游手好闲之人,向知县告发了他俩人的来历。幸好这位知县素来看重杨玄琰为人,他暗中送信叫杨玄琰快逃,却等他走了之后才上门抓捕。
杨玄琰除了洛阳有两个弟弟外,就只有山西蒲州可去。如果再去洛阳等于自投罗网,所以只有去蒲州投靠同族兄弟。
没奈何,夫妻二人只好带着女儿重新踏上征程,又是一路担风袖月、风餐露宿,历尽艰难险阻终于逃到了蒲州老家。
02、风尘困痞投叔父,浮华浪子背玉环。
虽说同族兄弟们都很贫困,但那“本是同根生”之情,促使大家勒紧裤腰带鼎力相助。所以也很快安顿了下来。
小小杨玉环在这里度过了她那既艰辛又快乐的童年。生活虽然艰苦,但她的父母亲没有忘记对她早期的教育培养。
由于她父母亲都是音乐娱乐方面的尖子,使得她小小年纪就在音乐、舞蹈、乐器等方面有了坚实的基础。
在杨玉环十岁那年,她的父亲杨玄琰得了一场重病,不幸嗑然长逝。
母女俩遭受如此沉痛的打击,一时只觉得前途茫茫、不知所措。那生计并无任何可凭借,终日只知母女相抱以泪洗面,只恨那苍天无眼。
话说这杨氏宗族,原来也是颇有些来历的,其祖曾经也是封王封侯,显赫一时。杨玉环的高祖父杨汪曾经是隋朝的宰相,后来被李世民杀了。如今山西祖籍也只剩得个空空花架子而已。
在杨玉环的族兄中,有一个岁数比杨玉环大十几岁的,名叫杨钊的人。此人吃喝嫖赌、游手好闲,终日里无所事事,总是喜欢干一些移花接木、偷鸡摸狗之事。
但此人也有一个优点,他对于本族宗亲却是掏心掏肺、极为仗义,决无二话。
那杨玉环有两个叔叔,叫杨玄珪、杨玄璬,其中她三叔杨玄珪是从三品官,时任大唐皇宫光禄卿大夫。
那光禄卿又是什么官?光禄卿是管理皇宫膳食事务的官员。担任此等职务的人,只要脑袋灵光,油水倒是挺多的。
杨玉环的母亲迫于生计,只得叫年幼的杨玉环去投靠她的三叔。但是眼望长安,万水千山、云雾缭绕、烟尘茫茫,就像那“越人语天姥,云儿明灭或可睹。”如何又能轻易到达呢?
这时那杨钊却自告奋勇地说愿意送玉环前往。
原来一肚子花花肠子的杨钊,是想借此机会去洛阳族叔那里捞个美差,然后再徐图发展。不过这回要陪玉环去洛阳,却是真的。
杨玉环的母亲因曾在皇宫犯事却不能一同前往,留在了蒲州,后来由于思夫念女心切,终日忧思伤悲、郁郁寡欢,以至于得了一疾,追随其夫去了那蓬莱仙境。
十岁的杨玉环,五百多里的路程,小小年纪倍感艰辛。那杨钊身材高大,体格强健,还真多亏了他驮着走了许多路。自从这次后,杨玉环对这位大哥感激不尽。
那杨钊在洛阳住了些时日,逐渐熟悉了杨玉环的三个姐姐,她那三个姐姐正是含苞欲放、情窦初开的花样年龄,而那杨钊早已是勾引女人的情场老手。此时却和三姐杨玉瑶暗中私会,做下了那点事。
那杨玄珪原来也想弄个差事给杨钊这个堂侄。后来见他举止猥琐、行为龌龊,怕日后弄出什么事来,毁了自家前程,只得作罢。于是给了他几十两银子,把他打发回老家了。
不料从那以后,那厮每隔些时侯便来作客,无银就在那厮混,有银才肯走人,直把个杨玄珪弄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
却说杨玉环小小年纪就父母双亡了,虽然杨玄珪将她视同已出、并无两样。但终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岂是一样?父母双亡的惨痛在她那幼小的心灵刻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烙印。
俗话说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这话同样适合女性,那杨玉环经历了这些人生悲惨的磨砺后,变得格外坚强、刻苦,那乐器、舞蹈的技能日益精进,渐入佳境。
时间是最好的医生,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杨玉环慢慢忘记了心灵的创伤。这一年她十七岁,已是一个风韵天成的少女。
03、癞蛤蟆吃天鹅肉,俏儿媳睡公公房。
一日,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要结婚,她仰慕杨玉环天生丽质、能歌善舞,特地邀请杨玉环作为伴娘参加自己的婚礼。
“一枝寒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是日在婚礼上尽管杨玉环淡扫峨眉、不加粉饰,尽量不彰显自己,但那出水芙蓉般妖艳的脸蛋、映日荷花一样风姿,倾倒了在场的所有人。
那咸宜公主的母亲武惠妃越看越喜爱,于是撺掇唐玄宗欲将她收入,嫁给儿子李琩为王妃。
不料那三郎(唐玄宗)却有些心猿意马、心荡神驰,有心想将她收为己有,又怕触怒武惠妃,当此众目睽睽之下,一时也不好明说。只好答应武惠妃,为李琩纳妃。
将要出嫁的前两天,杨玉环的族兄杨钊却急急忙忙的来了。夜幕降临后,那杨钊来到杨玉环的闺房。
对她说:“玉妹,你母亲早已把你许配给我,你如今竟然要毁约离我而去?你将如何赔偿我的损失?”
说着顺手给了她一封信,说是她母亲留给她的遗书。杨玉环折开一看,果然是母亲的笔迹,那泪水就忍不住夺眶而出。
仔细看后,信中却并未明确说明将她许配给杨钊,只是叫她日后要报答杨钊的恩情。玉环正要再次询问杨钊时,那杨钊忽然吹灯,上前将她压在身子底下。
那杨玉环顾忌先前杨钊有恩于自己,不敢大声叫喊,怕坏了他的名声,也怕坏了自家的名声,只是小声警告和拼命挣扎。
但那一切都是徙劳,那杨钊牛高马大、身强体健,并不用费多大力气便已得逞。
俗话说“ 近水楼台先得月 ”,的确如此,你看,那杨钊这只癞蛤蟆不是轻而易举地就吃到天鹅肉了。
公元735年,十七岁的杨玉环嫁给唐玄宗之子李琩为妃,史称寿王妃。据说夫妻生活相当和美,并育有二子。
公元737年,李琩的母妃武惠妃薨。
由于武惠妃的离去,那唐玄宗终日郁郁寡欢,顿觉世间索然无味。那后宫三千佳丽竟无一人能中其意,原来那三郎喜欢曲线柔美、体态丰盈的美女。除了武惠妃,那就只有杨玉环拥有这种美妙的身材。
此时却有一位佞臣在唐玄宗耳边吹嘘寿王妃如何如何貌美,搔得那三郎心里发痒。于是那老儿想出一条“掩耳盗铃”之计,借口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祈福,下旨让儿媳寿王妃出家入道观当道姑。
两年以后,那 “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 的杨玉环被封为唐玄宗的贵妃。从那以后,那老儿就天天“ 芙蓉帐里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 啰。
那杨玉环得卧君王之侧,一时之间“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恩宠优渥甚厚,父母兄弟姐妹封王的封王;封侯的封侯;加官的加官;进爵的进爵。入则锦衣玉食,出则旗旄大纛。哎呀呀!真个是一女成就千秋万岁名。
04、昏庸无道采花忙,才子美女遂心愿。
却说那杨钊自从回到老家后,就被抓去参军屯田。成绩倒也不错,竟然弄了个小小乌纱帽戴在了头上。如今听说堂妹杨玉环当了贵妃,当即欣喜若狂、丑态百出。
于是就去游说当时的富贾鲜于仲通,要他准备一车名贵古玩、地方特产之类交付与他,一个月后包他升官发财、前程似锦。
那鲜于仲通听说杨贵妃是他堂妹,二话不说,便立刻照办了。
那杨钊押着一车宝贝,挨个送给了杨氏四姐妹。于是那杨贵妃就帮他往唐玄宗耳朵里吹了许多枕边风,自然那杨钊就被录用了。
官居“樗蒲文薄”(专管娱乐记分的小官)。从此这人得以日日侍从于那皇帝老儿的身边。
列位看官,可别小看了这个杨钊,此人除了会观颜察色、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吮痈舐痣之外,对于计算却是相当高明 ,唐玄宗看了他的记分薄后颇为赏识,又将他升了官。
过不数日,那杨钊诚恳地上书对圣上说他的名字“钊”字,又是“金”又是“刀”,对朝廷和圣上有忌讳,请求圣上另外赏赐一个名字给他。
唐玄宗龙颜大悦,在群臣面前夸他忠心耿耿,于是赐名“国忠”,当即赏赐“紫金鱼袋”一个,另外官升一级。此后杨国忠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直到取代李林甫成为右丞相。
唉!鼠辈营私舞弊、蝇营狗苟,却是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忠良血溅沙场、身首异处,偏是孤魂野鬼、湮没无闻。
天宝年间民间文坛到处传诵着李白、杜甫那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唐玄宗也读到了李白的诗。仰慕之余,当即下旨封李白为供奉翰林,并着其即刻进宫就职。
那供奉翰林又是什么官呢?其实供奉翰林并不算什么官,只是属于皇上的私人御用文人而已。不过皇上若是外出游玩,或者有事要办,那就要紧跟着皇上的屁股的。
那唐玄宗虽然既昏庸又荒*,但是却精于书法,酷爱音乐,在文学造诣上还是可以忝列“文人”之门墙的。对于李白之才,唐玄宗相当敬重,每逢外出游乐总是带上包括李白在内的一大群各种各样的人才。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李白在那队伍中就像鹤立鸡群一样,格外引人注目。那纵横万里、汪洋恣肆的才华,那飘飘欲仙、气若游龙的神态,倾倒了包括杨贵妃在内的所有人。
说起杨贵妃和李白,他俩却是四川老乡,那时李白住在江油,杨贵妃住在崇州,并不是很远。他们俩人的父亲又都在官府做事,父辈自然是互相关照。
不过杨贵妃那时才穿开裆裤,不过才四五岁的光景,如今斗转星移、时过境迁,那杨贵妃却是印象模糊,而李白当年已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却是记忆犹新。
唐玄宗对李白总是礼让三分,而那杨贵妃却是格外的关照。
一日,那三郎与贵妃筹备歌舞 《儿裳羽衣曲》 ,却嫌歌词不好,叫李龟年手持“金花笺”传李白立刻写一份诗词送来。
当时李白喝得醉醺醺地躺在床上。听得是皇上传旨,索取要与贵妃歌舞吟唱之词,当下不敢怠慢,揉着惺忪的睡眼写了三首描写杨贵妃美貌的 《清平调词》
李白素来不喜欢阿谀奉承,这三首却在大夸杨贵妃如何如何貌美,明显的在溜须拍马。除了的确爱慕杨贵妃的娇艳外,此时的他还是真想升官。
唐玄宗得诗后龙颜大悦,杨贵妃唱着赞美自己的诗词,自我陶醉、飘飘欲仙。从此对李白的才华又生出几分爱慕。
一日,杨贵妃思念三个一起长大的堂姐姐,奏明皇上后便将三位姐姐一同接进宫来拉呱。
不料那三郎看见三个明媚鲜姘的大姨子就在眼前,一时手舞足蹈、乐得忘乎所以。
并不允许姨姨们未尽兴就回,在那后来的一个月日子里,那三郎就像蜜蜂采花蜜一样,这朵吮吮,那朵吸吸,忙得不亦乐乎,直把个杨贵妃恨得牙痒痒的。
那三郎把那 “云鬓花颜金步摇”,“缓歌慢舞凝丝竹” 的杨贵妃忘了个一干二净。关起门来,尽情地享受着野花的香味。如今是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就是杨贵妃当时的真实写照。那玉环由怨生恨,由恨生悲,由悲生狠。
心中骂道:“好你个臭三郎,我把一片真心都给了你,你却如此腌臜我的一片冰心!你既不仁,休怪我不义。你玩你的连环游戏,我玩我的梦中情人,咱俩彼此彼此,互不相欠。”
当晚午夜时分,贵妃娘娘女扮男装,悄悄来到了那醉鬼李白的卧房。自古美女爱才子,天性使然,这原本就是无可厚非之事。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李白也一样,虽然算不上什么大英雄,但也是个男人,自然也是过不了杨妃这如花似玉的美人关。
没过多久,李白被“赐金遣返”。原来李白为人狂放不羁、蔑视权贵。
有一次唐玄宗观景兴起,叫他临场发挥赋诗一首。那李白有了这个“鸡毛令箭”的机会,便得理不饶人了,当即叫杨国忠丞相磨墨,叫高力士脱靴。
那杨国忠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货色。那高力士也是皇上身边的贴身内侍,当此众目睽睽之下竟受如此羞辱,岂肯善罢甘休?
于是此二人的爪牙耳目,就二十四小时全程搜罗着李白的一举一动。杨妃私通李白,自然瞒不过杨国忠和高力士的眼睛。
只是此二人都是杨贵妃的党羽,事关贵妃,却是不敢明说,只好偷偷在皇上面前对李白别的行为上横挑眉毛、竖挑鼻子,想尽一切办法把李白赶出宫门。
李白出宫后,怀念杨玉环,写了 《长相思》 两首诗用以寄托相思之情:
列位看官,念了这首诗你一定会说,那第一句“长相思,在长安”,明明杨贵妃在洛阳,怎么说在长安呢?
那么为什么白居易 《长恨歌》 明明是说唐明皇呀,却把帽子戴在“汉皇”的头上,第一句却是写 “汉皇重色思倾国” 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你总不能为了说个痛快,连颈上人头也不要了吧?好歹也得来个“指桑骂槐”或者“指东道西”呀。自己颈上人头可是只有一个的呀!
哈哈,那李白为了回味那销魂的时刻,竟然把云雨过后的棉被卷起留着,三年舍不得睡,怕把那香味睡没了。
05、有眼无珠认儿狼,香消玉殒死他乡。
安禄山,公元703年出生,辽宁朝阳人氏,父亲是个胡人,母亲是一个巫婆。由于他父亲早逝,童年生活极度贫困。
此人生得脑满肠肥、膘肥体壮,有几斤蛮力。外表看似憨态可掬,其实心性特别狡黠。善于投人所好、曲从拍马、卑诌足恭。靠结交权贵,布施贿赂而扶摇直上。
为了博得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欢心,安禄山可谓想尽一切办法,经常装傻充愣或者用各种各样的办法逗唐明皇夫妇开心。
初见杨贵妃之时,明皇向杨贵妃介绍安禄山,说他因为为人忠厚朴实,作战英勇顽强,且屡战屡胜,所向披靡。因为战功赫赫,被守备张守珪认作干儿子了,这样的好儿郎也是我们大唐的好儿子。
不料那安禄山听后,立即跪在杨贵妃的面前说道:“母妃在上,儿臣恭祝母妃、父皇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杨贵妃一怔,不由得“咯咯”大笑。那安禄山比杨贵妃整整大了十几岁,如此诙谐幽默岂不好笑。那唐明皇哈哈大笑,当即默认了这个干儿子。
此后如此这般厮见多次后,那干儿子和父皇、母妃就相当亲切了。每逢安禄山进宫,都以拜见母妃为由而自由出入内宫,无人敢拦。
一日,杨贵妃忽发奇想。因古时但凡过继儿子都必须弄个“洗儿礼”,以求除旧迎新、福寿绵长。
杨贵妃因那安禄山过继还未行“洗儿礼”,此时忽然心血来潮、耿耿于怀,竟把那诺大的干儿子扒个精光,亲自给以盥洗。
洗过后用锦绣襁褓包裹,并用“八扛舆”抬着周游整个皇宫。一时之间,整个皇宫笑声震天,都说皇儿“洗儿礼”已成。那唐明皇看后也是乐不可支,吩咐高力士把贵妃、干儿子一并重赏。
那杨贵妃也并不是爱上那肥猪一样的安禄山。由于唐明皇当时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那落日余晖又能有多少温度呢?自然房事已经力不从心。
而那安禄山却是行伍出身,生得牛高马大、膘肥体壮,那种事情倒是可以拿到满分的。杨妃只不过把他当成一种工具而使用罢了。
安禄山并没有什么大功,唐明皇却不惜血本地往他那欲壑难填大肚子里拼命地塞各种荣耀。
公元751年,唐明皇在洛阳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府第,美其名曰“亲仁坊”,下旨“但穷壮丽,不限财力”。府内竟连厨房、马厩都用黄金装饰,真可谓穷奢极侈、穷尽古今未有与之可相匹敌者。
那干儿子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三十多万。不少忠臣义将纷纷上书警示唐明皇。无奈那老儿看着憨态可掬的干儿子,一厢情愿地相信他的“忠诚”。
公元755年,安禄山扯起“清君侧”大旗,率领三十万大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往洛阳杀来。
公元756年,猝不及防的唐明皇带着杨贵妃往四川仓皇出逃。行至马嵬驿时,忽然暴雨倾盆、天寒地冻,全军将士处在饥寒交迫之中,一时之间群情激愤、怨声四起,停止不再前行。
禁卫军统帅陈玄礼找随行的太子李享商议如何破局,经李享同意,杨国忠被乱刀砍死。但是士气仍然未定,军士集体要求赐死祸国殃民的杨贵妃。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那唐明皇被逼无奈,只得让杨贵妃自缢于马嵬驿后面的梨树下。年仅三十八岁。
任是 “春风桃李花开日”还是“秋雨梧桐叶落时” 再也看不见那“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俏佳人了。
后人往往对杨贵妃切齿痛恨,骂她秽乱春宫、近狎邪僻,“狐媚偏能惑主”,“致吾君以 聚麀之诮” ,其实女人又有什么错呢?
她杨贵妃一不干政、二不工谗,她只是深沉地爱着她所心仪的男人。难道喜欢自己看上的男人也有错吗?
不许女人喜欢男人,难不成却要女人喜欢女人吗?那唐明皇贵为天子,他想聚麀,岂是杨贵妃一小小弱女子所能反抗的?她还要不要命?
那唐明皇有眼无珠、昏庸无道,任人不知择贤而从,理应自食恶果,却让杨贵妃做了替罪羊。
真是一朝不慎嫁三郎,泪眼婆娑也枉然。无可奈何,姻缘天定,红颜薄命,此事自古亦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