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姓丁的名人有哪些?,第1张

古代姓丁的名人有:

丁 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 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 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 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 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 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 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善庆: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末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为其所筹建,今存其《丁文诚公奏稿》。

丁日昌:广东省丰顺人,清代大臣。历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督船政、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曾参与洋务运动,著有《抚吴公牍》。

丁汝昌:安徽省庐江人,清末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与日军的威海卫一役中,拒降而自杀身亡。

丁氏(宋)女。洪庆善妻。贤而有文,字画劲丽。

丁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始祖为丁公伋。

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当代丁姓的人口已达到470多万,为全国第48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

著名人物有东汉经学家丁鸿、丁恭、明朝画家丁云鹏、清时有丁宝桢、丁日昌、丁汝昌等。

我姓丁,人丁兴旺的丁、园丁的丁、丁香花的丁、甲乙丙丁的丁或一横一竖的丁。

丁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始祖为丁公汲。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当代丁姓的人口已达到576万,为全国第48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3%。

丁姓的来源:

源出一:第一支见诸于《姓氏考略》。周武王伐纣之时﹐就有了丁姓的诸侯。但这位丁姓诸侯的详细情况﹐却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①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②源于周朝遗民微子启的封地,属于以先祖字号为氏。周朝封遗民微子启于宋(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一带地区),建立了宋国,世人称其为宋丁公。

源出二:丁氏的第二支姓源来于姜子牙一族。

源出三: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于三国时期。

源出四:源于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源出五:源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改姓。

丁姓绝大部分是汉族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少数民族。

丁姓姓氏渊源:

1、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伋的谥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记载,姜太公之子伋,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氏,称为丁氏。

2、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武王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3、源于子姓,出自周朝对商朝遗民微子启的封地,属于以先祖字号为氏。

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一带地区),建立了宋国,世人称其为宋丁公。宋丁公的子孙以其字号“丁公”为氏,称为丁氏。

4、源于改姓,属于帝王赐姓%

丁姓,中华姓氏。源流较多,比较复杂。1源于神农氏,炎帝后裔。太公姜尚长子姜伋袭爵于齐,称丁侯。姜姓丁氏,后代以丁为姓。2轩辕黄帝后裔。三国时,吴国周匡因守卫粮食仓库着火,被吴王废周姓,改姓丁。而周姓乃周文王之后。黄帝之裔,还有一支是殷纣王长子微子启被周王封于祖地建宋国,为宋丁公。其后代有姓丁的。也有姓戴的、姓孔的等。3少数民族改姓丁的。顺便说一句,江南地区丁姓大多是周姓改的。

词语:丁敬(1695-1765)

注音:dīng/zhēng

jìng

(1695-1765)

释义:清代篆刻家。字敬身,号钝丁、砚林、龙泓山人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篆刻以汉印为基础,参以隶意,擅用切刀,方中有圆,朴拙苍古,为浙派“西泠八家”之首。著有《武林金石录》、《砚林诗集》等。

由上可以说明,丁在姓氏中读dīng或zhēng皆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4813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