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国科学家商讨,为什么新冠病毒可能重命名?

部分中国科学家商讨,为什么新冠病毒可能重命名?,第1张

                                                                                                                            新冠病毒命名之“二重曲” 

从2019年12月至今新冠病毒已经历潜伏——爆发——顶峰——渐趋消亡几个阶段。关于新冠病毒的命名问题,可谓是一波三折,颇为不易。最初将其命名为2019-nCOV。2020211,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其命名为COVID—19,即为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的缩写。当天,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CSG)又建议将2019~nCOV命名为SARS-COV-2,即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注意:建议的命名中出现了"SARS")。2020年2月18日多位中国专家联名在《柳叶刀》线上平台发刊,强烈建议将新冠病毒改名为HCoV-19,此文一出,立马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质疑,有人反对。

关于为何要修改SARS-COV-2,我国科研人员作出如下解释:(1)SARS是一种疾病名称,新冠病毒以SARS-COV-2命名意味着它将导致SARS类似疾病,而很明显,新冠病毒所致疾病在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等方面与SARS都并无多大关系,以此命名难免会使对此方面知识不足的科学家及大众产生误解,错误的认为此次的新冠即为SARS重现,从而导致民众恐慌导致社会动荡。(2)此次新冠疾病仍未控制住,有专家预测病毒可能会演变为低致病性,高传播性的冠状病毒,这意味着病毒将会长久传播下去,而以SARS-COV-2命名病毒,会使民众产生较大恐慌,导致疾病流行国家的旅行投资行业遭到长久打击,使国家经济发展遭阻。(3)人们还可能认为新冠病毒结束后与SARS一样消失,降低警惕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新冠病毒英文全称是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缩写是NCP。

新冠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该病毒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且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首先累及到肺,表现在肺脏里面有实变,有大量的渗出,有炎症细胞因子的侵润,和炎症细胞大量的浸润等。同时,在小的支气管里看到很多分泌物,堵塞了小气道,影响了气体的交换。电镜下肺里还能够看到病毒颗粒。同时用核酸检测方法,发现病毒核酸。

免疫系统受累比较重。临床上可以看到白细胞少、淋巴细胞减少和病情的进展甚至死亡有非常明确的相关性。免疫力低了,非常容易出现细菌、真菌的感染。

新冠病毒命名过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在武汉出现后,外界对这种病症的称呼各不相同,外界有传闻称新型冠状病毒已被命名为SARI。针对病毒的命名,世卫组织新型传染病和动物传染病代理负责人科霍夫表示,世卫组织现在没有时间讨论病毒的命名,待有时间会进行这项工作,称之为2019-nCoV。

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的英文名为“SARS-CoV-2”。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是同一类,但不是同一种。

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报道说,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主席约翰·齐布尔表示,他们是根据基因测序等方面的分类学研究提出这个名称,“这一名称与SARS疾病之间没有关联”。

2021年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当天起,把最早在英国、印度等国发现的新冠变异病毒的名称改用希腊字母命名,主要是为了避免对相关国家造成污名化。

以上数据来源于有来医生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毒命名为COVID-19,一般来说CO的意思是冠状、VI代表着病毒、而D是疾病的缩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属于是一种乙类性传染病,一般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人体的呼吸道飞沫和通过人与人密切的接触来传播,对于一些密封的环境,或者是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会经气溶胶传播。对于一些传染源出现无症状感染时,也会成为传染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469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