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的身体特征&功能

狮子的身体特征&功能,第1张

有爪 由皮肤上的毛扎散热。 皮肤上没有毛孔,经舌头散发体热。 无尖锐突出的前齿。 尖锐突出的前齿可以撕裂肉块。 有发展完善的唾液腺可事先消化水果谷类。 口中只有细小的唾液线(无需事先消化水果谷类)。 碱性唾液;有许多酵素唾液素可事先消化谷类。 酸性唾液;无酵素唾液素不可事先消化谷类。 有平坦之后臼齿可磨碎食物。 无平坦的后臼齿磨碎食物。 胃酸较肉食者少二十倍。 胃中有强烈之胃酸来消化坚硬之肉类骨头等。 肠道是身上的十二倍长。 肠道只有身体的三倍长,故能迅速将易腐败的肉类排出体外。 公狮经常在晨曦和傍晚时分吼叫,主要是宣示 。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的群居品种,狮群 (pride) 由三头到三十多头不等,由一头公狮或两头兄弟领导。领袖的产生是通过血腥的打斗,失败的一方往往严重受创,胜方更会把败方的子女全部杀死,绝不心软。领导权最长可达四年,但往往不到两年狮群便会易主。 胜利的回报是可以坐享狮群狩猎的成果,和跟狮群内母狮交配的权利。 狮子是夜行动物,通常白天会懒洋洋地躺卧睡觉。狮子每天花超过八成的时间睡觉,而且睡得很酣,旁边的四驱车不停地转也不会弄醒它们。 头高:17 - 25m (雄性)

14 - 17m (雌性)

肩高:12m (雄性)

1m (雌性); 体长:25 - 33m (雄性)

23 - 27m (雌性); 重:150 - 250kg (雄性)

120 - 180kg (雌性)。 雄性平均 12 年

雌性 15 - 16 年。雄性较短寿因为经常参与激烈打斗。 主要是中型至大型的动物,但需要时小动物都不会放过。它们亦喜欢坐享其成,夺走鬣狗和猎豹辛苦打猎得来的食物。 狮子进食时是不会咀嚼的,它们最多可一餐内吞下 43kg 的食物,不过通常吃了 8-9kg 后便饱饱了。 狮子正常是不会吃人的,它们亦晓得最好不去碰人类的牲畜,只有当狮子饥不择食或因老弱不能打猎时才有可能攻击人。例如在坦桑尼亚便曾发生因人类滥捕羚羊等动物,夺去本来是狮子的食物,弄得一头饿得发荒的狮子竟然闯入民居吃了一名十岁小孩,据说这头吃人狮还在屋内睡到天亮才离去,懒得理会躲在邻房小孩的家人。 至于野外露营遇袭事件亦极之罕见,但确曾发生。1974 年肯亚便曾发生狮子闯入营帐吃人事件,但说来奇怪,当时并不只一个营帐,吃人狮子偏偏选中一位经常野外打猎的游客来吃,也许是因果循环吧。当时在其他营的游客一直在旁听着狮子吃人的声音,对当晚的事一定刻骨铭心。 狮子的交配过程也许会把人吓坏。在母狮大约每两年才有约一个星期的 期内,公狮会形影不离伴在母狮旁边,最高纪录是一天内跟母狮交配超过 100 次。交配的过程也是充满 ,公狮会骑在母狮身上,边交配边咆哮,兴起时还会张口咬母狮的颈部,不过还是会就著,不会弄至颈破血流的。据说母狮在交配时会很痛,但不痛它又不会排卵,为了培植下一代母狮可谓含辛茹苦。 怀孕期一般是 100 至 114 日,母狮生产时会独自离群,一胎诞下两至四只狮子仔。狮子仔出生时只有 1-2kg ,不懂走路,要由母狮用那张能撕肉碎骨的大口温柔地叼著它们走。狮子仔三星期大左右开始学走路,六至七星期大便能自由走动。狮子仔在约六个月大时断奶,之后便开始了最艰辛的岁月。因为成年的狮子在抢食时是不会留情的,不时发生狮子仔因未能抢得食物而饿死的情况。 狮群易主可算是「狮子界」最血腥的事了,不单被逐的公狮往往身受重伤,就连它的骨肉也会被新主人赶尽杀绝,母狮在这种情况是不会出来保护骨肉的。这种野蛮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新主人借此加快母狮下一个 期的来临(其实这并不是狮子独有的行为,例如斑马群易主也有相似情况发生)。

参考: wildnaturego2cinfo/wildlife/lion

公老虎和母狮子杂交的后代叫虎狮兽,公狮子和母老虎的后代叫狮虎兽。 公老虎和母虎狮兽的后代将叫虎-虎狮兽,公老虎和母狮虎兽的后代将叫虎-狮虎兽。 而公狮子和母狮虎兽的后代将叫狮-狮虎兽,公狮子和母虎狮兽的后代将叫狮-虎狮兽。 依此类推,假如多米诺骨牌一路倒下,是不是还会出现更为绕口的“狮——狮-虎狮兽”和“虎——虎-狮虎兽”出现呢? ……也许,一批“怪兽”将在未来集体亮相?只是现阶段,大批怪兽的制造尚处于实验阶段。 “我们培育的狮虎兽和虎狮兽,已经创造了世界纪录,下一步,我要让老虎狮子再和狮虎兽和虎狮兽生产下一代。然后,下一代再产生下下一代。” 说这话的赵云华,是深圳野生动物园高级畜牧师,她研究老虎和狮子的杂交,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怪兽”生产者。 12月18日,记者采访她的时候,赵云华自豪地介绍说,她培育的2只虎狮兽已经存活超过7个月,“健康状况良好”。 据介绍,目前,两只虎狮兽食欲良好,每天能进食35公斤左右的牛肉、羊肉、兔肉,还有部分鸡蛋、牛奶。虎狮兽兄妹的体长约有70多厘米,虽然妹妹比哥哥的体型要稍小一些,但也有30多公斤,而虎狮哥哥则有35公斤。如今,两只虎狮兽与自己的非洲狮妈妈生活在动物园专门修建的“虎狮庄园”。 此前长沙一只虎狮兽保持着206天的国内虎狮兽存活纪录。现在,赵云华培育的虎狮兽正在把这个纪录不断地刷新。据悉,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有资料可查的仅存的2只虎狮兽。此外,赵云华还同时培育了3只狮虎兽,同样“情况良好”。 虎狮兽比狮虎兽更难成活 雄虎与雌狮的结晶,叫“虎狮兽”;雄狮和雌虎的结晶,则叫“狮虎兽”。 “这些小怪兽全都是自然交配。” 赵云华介绍,自己培育杂交怪兽的想法开始于10年前。1995年春节,深圳动物园展出了一只从法国高价租来的狮虎兽“莉莉”。“莉莉”是世界上第一只狮虎兽,“享年”20 岁,为培育它法国人花了上亿美元。 她介绍,狮虎兽或者虎狮兽之所以稀罕,是因为老虎是“丛林之王”,而狮子是“草原之王”。双方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又不是同类,当然谈不上交配。 “资料显示,狮虎兽的受孕率为1%—2%,成活率为50万之一。至于虎狮兽的存活率更是微乎其微,目前全世界存活的狮虎兽不超过10只,而虎狮兽国外自1837年就有繁殖的报导,但近两年之内尚没有存活报导。” 为了挑战法国“莉莉”,赵云华在1996年开始尝试将数只4个月龄左右的东北虎幼崽与非洲狮幼崽进行合群饲养。 在深圳野生动物园的“狮虎山”放养狮虎共12只(其中东北虎5只,非洲狮7只),白天他们把群狮群虎放到散放区供游客观赏,晚上收回到内舍并在此投食,每日喂食一次,每周停食两天。群狮群虎自幼在一起生活,经历了体成熟、性成熟。 其中,同为9岁的公虎“苏民”和母狮“明明”日久生情,于今年1月跨越种族障碍成功交配。 5月12日,母狮明明产下2只虎狮兽。 杂交怪兽的品性未见异常 杂交产生的虎狮兽或者狮虎兽,和它们的父母比起来,脾气性格有什么不同? 赵云华介绍,这两只幼龄虎狮兽融合了父母双亲的特征。体型、头型、耳、眼、鼻、嘴、背脊部的深色线纹,明显表现出母狮的特征;毛色、头部花纹、耳背侧白色斑纹、尾巴上的环形条纹,明显表现出虎的特征,而脸颊、腿部和身体两侧花纹既有像虎的数量不同的条形纹,也有像狮子的少许不规则的斑点纹。 据介绍,由于染色体的不匹配,会影响到杂交怪兽的体型。狮虎兽会得“巨大综合症”,大于父母一倍;虎狮兽会得“矮小综合症”,它比其父母中的任何一个都小许多。 “以我的经验,虎狮兽长大后更像狮子,而狮虎兽则更像老虎。”赵云华说。 其他方面,赵云华说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因为杂交幼兽尚小,它的叫声是更像狮子还是更像老虎,或者是融合了两者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办法分辨。 下一步开始虎-狮虎兽培育 赵云华介绍:“在混血猫科动物中,不育经常发生,但也不是永远一成不变。资讯表明——雄性是不育的;解剖证实了这种说法,但雌性的虎狮往往是可以孕育出下一代。” 她介绍,印度加尔各答动物园一只雌虎狮兽“茹弟拉林”曾与一只名叫“旦波波塔”的雄狮子配对成功,随后在它死之前生育了七只狮-虎狮。 沙母巴拉保护区的雌 狮兽“诺艾尔”也有生育记录——她与一只雄性黑龙江东北虎(西伯利亚种)养在一起,并在1983 年9月16 日生出了一只极端稀罕的虎-虎狮。 小虎-虎狮被命名为“纳撒尼尔”,并且长得相当大,比得上一只小狮虎。作为四分之三老虎的“纳撒尼尔”的斑纹比它的母亲更黑暗,而且外表也没有长鬃毛的迹象。后来纳撒尼尔因为癌症扩散死掉。年仅八岁。 赵云华坚信:作为雌性的杂种是可以生育的。 “极少可能的情况是虎狮-狮虎(虎狮父亲/狮虎母亲),这种情况由于虎狮的尸体极端稀奇而未能得到证实,雄性杂交种的生育力也未得到证实。资料显示,似乎较有可能的组合会出现于老虎与狮虎之间的交配生出‘虎-狮虎’。” “我不怕伦理非议” 面对外界的“伦理质疑”,赵云华说:“我不愿意谈那些。我不怕伦理非议。这种争论是无止境的。我现在搞的研究,科学界没有一个人在做。克隆过去也是争论,但是现在看也没啥!” 她认为,这种杂交研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讲,这种物种间杂交后代是比较基因组学及基因功能研究的绝好材料”。赵云华相信,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是如何进化的,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基因在生命体中的角色、功能和地位。对科学的发展意义非同凡响。” 链结:国外虎狮繁殖记录 1837世界上第一只虎狮记录——Jamnagar(印度的州) 公主赠给维多利亚皇后的一只虎狮。 1920 年代未至1930 年初,伦敦动物园繁殖并饲养了一只虎狮。 1936 和1968之间,英国曼彻斯特的玻利维动物园一直有虎狮。 1971年加尔各答动物园出生一只雌性的虎狮“茹弟拉林”。 1974 年3月8日加尔各答动物园另一只雌性的虎狮“蓝尼”出生。她是由一只印度虎和一只非洲雌狮交配生育出来的。在外表上,她的大小和外形方面都很像一只雌狮,但是长著一个较小的头和颚。她的皮毛比较明亮并且有淡淡的斑纹。 1978年耶诞节沙母巴拉保护区出生了一只雌 狮——“诺艾尔”。她同时拥有虎狮和狮虎2000年耶诞节,澳大利亚国立动物园收集到一对成年虎狮双胞胎。根据相关资料记录,这对虎狮健康良好的活到16岁。 来源:北京科技报;作者:杨猛 转自中新网  发送给好友列印 关闭窗口

狮子(学名:Panthera leo;英文名:Lion):简称狮,中国古称狻猊。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狮子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有“草原之王”的称号,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野生非洲雄狮平均体重240千克,全长可达32米。狮子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或茶色,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也出现于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其他温血动物。分布于非洲草原、亚洲印度。在野外狮子活10到14年,圈养下更长寿,一般达二十余年。狮子是大型猫科动物,科学家根据其进化轨迹得出结论,该物种起源于约12万年前。英国《BMC进化生物学》杂志刊登的这项最新成果由英国、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他们从分布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古代狮子标本中取样,包括已经灭绝的北非巴巴里狮、伊朗狮等。研究人员对它们进行了基因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现有的亚洲狮、非洲狮进行比对,得出了现代狮子的进化路线图。

狮子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狮子的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母狮的耳朵基本是短短的半圆,而美洲狮的耳朵则比较长,耳尖也比较尖。狮子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强壮,它们的爪子也很宽。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肉食,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其他温血动物。

狮子是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狮的体型巨大,公狮身长可达260cm,体重200-300KG,母狮也有200cm,体重160-180KG。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长,颜色越深的家伙或许在母狮眼里是英武挺拔的帅哥,常常更能吸引‘女士们'的注意。狮的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我注意到有些人因为名字里都有个“狮”字,就把美洲狮和母狮搞混在一起。其实单从外观看就能有所区分,母狮的耳朵好像是个短短的半圆,而美洲狮的耳朵则比较长,耳尖也比较尖。另外,狮属于猫科动物中的豹亚科,而美洲狮则为猫亚科,两者相差颇远。狮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强壮,它们的爪子也很宽。狮的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

生活在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雄狮鬃毛更加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们的体型也最大,不过在人类用猎枪对它们特殊关怀下,这两个亚种都相继灭绝了。位于印度的亚洲狮体型比非洲兄弟要小,鬃毛也比较短。它们也处在灭亡边缘。

狮过去曾生活在欧洲东南部、中东、印度和非洲大陆。生活在欧洲的狮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生活在亚洲,尤其是印度的狮差点在20世纪初被征服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宛如抽风般猎杀殆尽(完全显示了人类类似‘穷鬼乍富'后的猥琐!),幸好一向将狮奉为圣兽的印度人最后保住了它们,将它们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吉尔国家森林公园内。那里的狮如今已繁衍了大约300-400头左右。在生活在西亚的亚洲狮因偷猎而灭绝后,吉尔国家森林已成了亚洲狮最后的栖息地……

生活在非洲的狮如今基本分散在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南非以北的大陆上,在这里的广阔草原、开阔林地、半沙漠地区生活,并在肯尼亚海拔5,000米的高山中也有发现。

狮的亚种较多,人类学界也对狮的亚种做出了不同分类,本站目前暂时以 Lioncrusher's Domain的十三种分类法为准注(1)。目前已有两个亚种被人类灭绝:

Plleo:巴巴里狮子,生活在北非,于1922年灭绝。

Plmelanochaita:开普狮或好望角狮,生活在南非开普省,于1865年灭绝。

与其他猫科动物最不同的是,狮属群居性动物。一个狮群通常由4-12个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以及1至6只雄狮组成。这几个雄狮往往也有亲属关系,例如兄弟。狮群的大小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往往比较大,因为那里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狮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但大部分狮群维持15个成员左右,小一些的狮群也很常见。一个狮群成员之间并不会时刻待在一起,不过它们共享领地,相处比较融洽。例如,母狮们会互相舔毛修饰,互相哺育和照看孩子,当然还会共同狩猎。

狮群中的狩猎工作基本由女性成员完成。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可能出击,不过夜间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风对狮捕食来说一般没多少影响,不过要是遇到大风天,它们可能就会占了便宜,因为风吹草动制造的噪音会掩盖住这些女性猎手靠近的声音。这些巾帼英雄们总是协同合作,尤其是猎物个头比较大的时候。这些女士们总是从四周悄然包围猎物,并逐步缩小包围圈,其中有些负责驱赶猎物,其他则等着伏击。尽管这招看着厉害,但实际上它们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如果狩猎地比较容易藏身,它们才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饱了,它们能5、6天都不用捕食。

狮群中男士很少参与捕猎,当然,基本只负责“吃”。这也不能怪它们的大男子主义和懒惰。要想在开阔的草原上把夸张的鬃毛和硕大的头颅隐藏起来,还真是不容易,与其让它们在外面四处惊吓猎物,还不如回家闲待着呢。

不过尽管不事生产,雄狮仍然受到母狮的尊重,于是捕猎回来的战利品通常先由雄狮享用,等它们用膳完毕才是地位最高的母狮,最后才是孩子们。

狮通常捕食比较大的猎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马,甚至年幼的河马、大象、长颈鹿等等,当然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等等也不会放过。有时它们还会仗着自己个头大,顺手抢其他肉食动物的战果,比如哪只在错误时间出现在错误地点的豹,甚至为此不惜杀死对方。另外,它们还会吃动物腐尸。

狮群中的母狮基本是稳定的,它们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个狮群。当然狮群也会接纳新来的母狮。但公狮常常是轮换的,它们在一个狮群通常只待两年(然也有长达六年的记录),要么是被年轻力壮且更有魅力的男性赶走,要么是自己腻歪了,离家出走以寻找新恋情和家庭。还有,刚成年的青少年雄狮也会被狮群实施强制独立制——赶走(我突然想到,汗,不负责任的猜测哈,之所以会强制年轻雄狮独立,而不是母狮,恐怕有个原因是……因为母狮才是狮群中的捕食劳动力,没有哪个傻瓜把劳动力赶走,而过多的公狮留在狮群,除了消耗更多的食物外没别的用处,所以只好把游手好闲的年轻懒汉赶走了事……嗯,再有……每个公狮都是这么过来的,当媳妇熬成了婆……呃……:这么一来,草原上就会多了一堆无家可归的雄狮,这里有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依然散发着魅力的壮年冒险家,还有被人打败赶走的老头子。这些流浪汉有时独自行动,黯然生存,有时干脆组成男性互助小组,在其中的成员征服了另一个狮群前,它们就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好哥们,在草原上四处游荡,追踪迁徙的猎物群。听说还有些雄狮本事和魅力大到能控制附近的其他狮群,能同时维持两个“家”。唉,这个,貌似,不怎么厚道呀……汗……

狮群中的男性成员当然也不完全是白吃白住,它们除了承担一半繁衍后代的任务(哼!),还要和草原上游荡的流浪汉们做斗争,这不但关乎自己在狮群中的地位,包括交配权,还涉及它的后代的性命。因为胜利者常常杀死狮群中无力自卫的孩子,逼迫狮群中的母狮愿意和它婚配。

狮群的领地范围大小不等,例如在卡拉哈里沙漠(看到这个名字有谁想起过什么么?**《上帝也疯狂》呀!!)的狮群可能会搞到119-275平方公里的领地,而在内罗毕国家公园里生活的狮群,顶多能抢到31平方公里就不错了。最大的领地能超过400平方公里,边界用排泄物划分。有时相邻狮群间的领地有时会交叠,不过它们很少以暴力解决这种问题。真是讲理的好动物。

狮群中的母狮可能会在任何时候进入婚配状态,而且母狮们这点上总有同步性,这种奇特有趣的现象科学家们还没能透彻了解其背后的机制。不过这保证了狮群中的孩子们年龄基本相当,每个妈妈都能给不同的孩子哺乳,当有些妈妈出去捕猎,剩下的妈妈就会义不容辞地担当所有孩子的保姆。而且没生育的母狮也会负起照看狮群孩子的责任,为它们舔毛,并陪它们一起玩耍。

母狮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每次可能有1-6个宝宝(通常是2-4个)。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身上带有赭石色的斑点,特别是腹部和腿上。宝宝们在四周大的时候开始尝试吃肉,通常是妈妈回吐给它们,半消化的肉食。长到6、7个月的时候,它们就基本断奶了,这时候身上的斑点也慢慢消失。不过有个别家伙直到成年都一直带有这种斑点,虽然很不清晰。孩子们一般会随着妈妈长到2岁左右,这时候男孩们就面临严酷的独立问题了。而要到性成熟,女孩们得长到2-3岁,男孩子们则要5-6岁,那时候青年独立团也在外混了好几年,已经强壮到能和其他狮群的男性打架了~~ 不过70%-80%的孩子都活不过两岁。这取决于食物情况,当然,还有雄狮杀手。如果挑战成功的雄狮要杀死的幼子超过6个月大,这时它们的妈妈会尽力带着它们逃离狮群。圈养下的狮寿命超过30年。

狮最大的“天”敌当然还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人类(完全没有武器的人类恐怕连一只暴怒的家猫都无法战胜!)。而且他们的猎杀绝大多数和生存毫无关系,只是为了满足不正常的杀戮欲。正是在它的驱使下,非洲的两个亚种莫名灭绝,亚洲狮则几近灭亡。如今这种非正常行为终于少了很多。不过非洲狮如今还要面临栖息地丧失和疾病的困扰。爆发在草原上的传染病能在很短时间内夺去数万头动物的性命,例如肺结核和猫艾滋(FIV)。印象里兽医界已经有了猫艾滋的疫苗,不过不知道是否都能适用,效果如何。

亚洲狮也面临栖息地的问题。300多头亚洲狮一起挤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确实压力很大。据说人们有计划将一部分亚洲狮迁移到其他保护区,为的是一旦出现疾病爆发或其他灾难,还能有其他狮群幸存。不过在这个人口压力巨大的国家,实行如此计划确实也具有一定难度。根据现有状况,亚洲狮被列入CITES附录I,众非洲亚种则列入附录II。

狮子一般以食肉为主。

一、外貌特征

狮子是唯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狮的体型巨大,公狮身上可达180厘米,母狮也有160厘米;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一只成年雄狮体重在200公斤以上,只有少数非洲巨兽如河马和大象,才不是它们追捕的对象。狮子的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

二、生活习性

一个狮群主要由互相之间有亲缘关系的雌兽组成。地形和猎物的多少决定一个群的大小,一个群可以由3至30只狮组成。雄兽在一个群内只待一段时间,此后它往往去找另一个群。虽然如此在一个狮群中雄狮的地位比雌狮的高。

一般在一个狮群中只有一只成年的雄狮,幼狮在狮群中一般待三年,此后雄性的青年被驱逐出群,而雌兽则留在群内。年轻的雄狮组成不稳定的小群过着游荡的生活,直到它们自己成为一个狮群的首领。

一般它们要到六岁或更老才能达到这个地位。往往一个狮群的领导地位会被另一个雄狮占据,一般当老的雄狮老了或虚弱了时,就会有年轻的雄狮向它挑战,战败的雄狮不是死亡就是逃亡。

假如新来的雄狮战胜,它一般将它前任的幼兽杀死,这样雌兽就比较容易和它交配了。一个狮群的领地面积从20到400平方千米不同。

一个领地的大小与狮群的大小和领地内猎物的多少有关。狮群一般用粪便、尿和从远方就听得见的呼叫声来标志它们的领地。也有的狮群没有领地而过着游荡的生活。

扩展资料:

虽然雄狮在一个狮群中占最高的地位,但只有在一只雌兽同意的情况下它才能与它交配。假如雌兽愿意,它就趴到地上,让雄兽跨上。从雌兽对雄兽的态度上一般可以看得出雄兽在群中的地位有多高,以及它是否在下一次角斗中会被驱逐。 

雌兽的怀孕期一般是四个月,此后它生二至四只幼兽。幼兽的体重一般是1。5千克。幼兽不但可以在它的母亲身上吸奶,而且可以在群中的每只雌兽吸奶。

对幼兽的抚养是整个兽群的任务。幼兽的吸奶期是四个月,此后它们还跟着母亲约两年。雌兽一般在三年后,雄兽在五年后性成熟。

狮可以活20年。一般只有雌兽会活这么长。雄兽一般在此之前就会被一只年轻的雄兽杀死或驱逐,它们一般不会再找到一个群,往往饿死。

狮子古称狻猊,被人称为万兽之王,是一种生存在非洲和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豹属之中最著名的一种,现存中是和老虎并列的两大猫科动物,其雄性的鬃毛是其特征之一,过去它分布在多个洲,但因为人类的开发,现代的狮群生存环境与分布已经大大缩小了。

狮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

狮子是非洲顶级的食肉动物。野生雄狮体重138-275公斤,全长可达32米。雌狮体重85-182公斤,全长可达27米。

狮子毛发短,体色有浅灰、**或茶色,雄狮还有很长的鬃毛,颜色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雄狮的浓密鬃毛不但是第二性征,也是专为战斗演化而来的结果,厚重的鬃毛可以保护脆弱的喉部与颈部,在打架时不会被对手轻易伤到该处。

一个狮群可以由3至50只狮组成,一般在一个狮群中只有一只成年的雄狮,除非在挑战狮群上一任首领雄狮是两只以上一起时才会有两只以上的成年雄狮。

而这两只以上的雄狮能共享狮群中的雌狮,但这样的案例极少见;至于未成年的雄狮在狮群中一般待三年就会被驱逐,以防其挑战生父的狮王地位,而雌狮则可留在群内。

自文明起源以来,狮子的形象就被用来象征威严、敬畏和吉祥平安。根据一些传说,白狮是来自上帝的使者,并确保和平与繁荣。

扩展资料:

狮子是以雄性为主的群体,,是一夫多妻制,雄狮王主要负责保护领地、食物与驱逐侵略者这类战斗工作,也有最优先享有食物的权力,雌狮主要负责猎食与照顾幼狮,落单的流浪雄狮不得以只能亲自猎食。

雄狮在一个狮群中占有保护者的位置,但只有在一只雌狮同意的情况下它才能与它交配。假如雌狮愿意,它就趴到地上,让雄狮跨上。从雌狮对雄狮的态度上一般可以看得出雄狮在群中的地位有多高,以及它会否在下一次角斗中被驱逐。

雌狮的怀孕期一般是三个半月,一次生二至四只幼崽。幼崽能找狮群中任何有奶水的雌狮吸奶而不限生母,抚养幼崽是狮群所有母狮的责任,狮王不负责抚养幼兽与管理狮群,除了战斗以外几乎什么事都不用做。

幼崽的吸奶期是六个月,此后它们还跟着母亲约两年。雌狮一般在三年后,雄狮在五年后性成熟。亦曾有研究指,雄狮跟雌狮成功交配出来超过一岁的小狮子在三只里只有一只可以活过20年。

所有狮群皆由雌狮负责猎食工作,还待在狮群里的年轻雄狮也会参加狩猎,但它们的鬃毛容易被猎物看见,因此不太容易成功。

占据狮群的雄狮王不参加狩猎,因为雄狮王负责保护狮群与赶走抢食者,如对抗豹、斑鬣狗,甚至鳄鱼,以维护狮群在食物链中的地位;以保护食物而言,一只雄狮王登场时的威吓力与霸气远胜一群雌狮,换言之一大群鬣狗等抢食者可能不太怕一群雌狮,但是会怕单枪匹马的雄狮王。

——狮子

狮子的特征和特点:狮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雄狮有鬃毛,而雌狮没有。狮子拥有猫科动物中最大的头骨和肩高,雄兽普遍的要大于雌兽。狮子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或茶色。雄狮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长,颜色越深的的雄狮,常常更能吸引母狮的注意。

另外狮子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

狮子栖息环境

狮子原来分布于除了热带雨林地区以外的非洲各地、南亚和中近东地区,现在除了印度的吉尔以外亚洲其它地方的狮子均已经消失,北非也不再有野生的狮子,狮子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因此可以算是非洲的特产。

过去除寒带、亚寒带外,狮子在所有的生态环境中都有,今天它们的生存环境大大地缩小了。它们比较喜欢草原,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也可能在灌木、旱林和半沙漠中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8963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1
下一篇2024-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