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若菩提》2-曹德旺先生的发家史

读《心若菩提》2-曹德旺先生的发家史,第1张

摘录:曹德旺先生的发家史

1“我要自己出去闯天下。”声音大得,连我自己也吓了一跳。我激动地说:“我要出去一。 我不想老了以后像爸爸一样!

”和父亲一起做生意的几年磨炼,让我想了很多。父亲烟推的被收缴,更激发了我外出天下的决心。在我看来,父亲虽然聪明,也会做生意,但做的都是小本生意。 所做的事,政府不认可不支持,根本没有前途可言,我还年轻,不能重走父亲的老路。 独立出去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做政府允许做的事,而且学要会赚钱的生意。

做什么呢?种白木耳。那时候是见很多人都在做,政府也不反对。钱从哪儿来?风英进门时带来了些许嫁妆。我同她商量,把嫁妆卖了,又借了一些钱,凑了几百元,开始种植。我种得很用心。

2 当时促成我想去修车,其实不是为了赚钱、,只是自己经历了从贩白木耳被扣,来工地被烧,突然间感到这是天在亡我,既然我要亡了,就帮他们渡过这个难关吧!这是初衷。

我修车,没有收修车费。从刚开始摸索着修到成为一个修车的行家里手,我只用了整整28天的时间。这28天,我没有离开过修车棚一步吃的喝的,都是来修车的民工顺手给的。就像“桃花源”里的那些人样,“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我不知道救济的物资到了很多,也不知道赔偿的款早已到达,更不知道营部所有的民工都拿到了救济物资及赔偿金。一直到有一天,营长、教导员盘点物资及赔偿金时、反复核对名单,才发现少了一人。遂问通讯员:“曹德旺跑去哪里了,为什么没有来领?”通讯员挠挠头。“曹德旺?哦,我知道了,就是那个在路边修车的人。他的修车工具还是你让我去港头借来的。那以后就一直在那里修车。这几天还好是他帮忙,不然的话就麻烦大了“去,立刻把他给我找来。”

3可不知为什么,从到食堂的第一天起,我就发现他们每天都在吵架,和民工吵,他们之间也吵。吵什么? 仔细听听,我明白了。其实,主要矛盾只有三个。 一个是没有供应足够的热水……(到任何地方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和其他炊事员比起来,其实,我只是多了个换位思考,多了点将心比心。

解决第三个矛盾费了些周折。民工营房内从家中带来的粮食、地瓜等会莫名其妙地变少,为什么?大白天,人人都在工地干活,屋里的粮食又怎么会被偷呢?

5在06工地,我待了两年的时间。这期间,我一直在连部食堂里,做得很开心。期间,营长曾经想把我调到营部小食堂去,我不干,营长问我为什么。我同营长说,我是农民,为农民服务,只做一点点的小事,农民们都很感激我,今天你给我一把花生,明天他给我一把炒豆,我干得很开心。你们是官,你们的伙食费都是有限的,没有津贴。分菜的时候,一样分你们会有意见;给你们多分些,其他干部会有意见,我也不会做这种事。营长听了我的话,也没再勉强我。过了段时间,大坝准备合龙。高山营承接合龙口任务。为保证按时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高山营从四个连队抽调最得力干将,组建了大坝合龙突击连。我被抽调,成为食堂的采购员。( 生存之道 )

6“您是福州人?”我用福州土话问。

是的,我是连江人。”也许是听到乡音,与他的距离感立刻缩小

许多。我用福州话告诉他,这井里的水虽然冰甜,但水里有血吸虫,不能直接饮用。

“我太渴了,只要有水喝就行,有没有血吸虫都没有关系。”

“您等等,坐在这树下先凉一下。我房间里有泡好的凉茶,我去

端来给您喝。”说着,我站了起来,将蒲扇递给他,然后朝不远处的农场宿舍楼跑去。在宿舍里,我泡了一大茶缸凉茶,原是准备下年出工时喝的。其实,我不让他喝生水,并不是因为水里有什么血吸虫,而是我知道大暑天走了那么长的路,一身汗后,如果猛喝生水,人定会生病。 (将心比心)

7他将我这一全副武装后,我整个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满意地 点点头:看来,钱胆衣威,俗语说的“人靠衣装马靠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山兜农场的销售人员,也是农场的门面,出外销售,和人打交道,模样儿还是很重要的。从那以后,外出的时候,再累也要穿戴齐整,打扮和自己的身份相当。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着

8希望场领导能处理那几个干部子女。可是,干部们却不愿意,一边表扬我,一边敷衍我,说什么反正也没有造成损失,都是孩子,算了。

个没有组织纪律的企业不会发展

个不会发展的企业不是久留之地!

我琢磨着…1976年春节,我回到福清高山。春节期间,有几人拎着礼品到家里来拜年,说是福清龙田人。龙田镇紧邻高山算是邻居。领头的那人见面就夸我做果苗做得非常大,是苗木界的把手。

8不会吧,40%!疯了!花一倍的价钱来挖墙脚,我是什么呀,不过是一个卖树苗的。这还了得,我的情况, 福清人都知道了,钱赚太 多,是要拿去枪毙的!(赚该得的钱) 不行,我得想个法子把他们打发掉。喝茶喝茶。”我说,“谢谢你们大老远地来看我,不过,大春节的,不提这事吧?

“也好,老曹你春节期间想一想,我们给的条件,很优惠哦。”

9因此, 我的目标很明确 ,说服高山公社的领导,提供资金,提供土地,办一个玻璃厂,同时,解决老吴和小林的户口问题。

只是在当时,办工厂都是国家的事,工厂也大多在城市里办。社办企业,虽然在七十年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我一个农业人口想办工厂,谈何容易。

我决定先找公社企业办主任方仁钦谈谈。

那时的农村,执行的政策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适当集中”。公社办的各类企业多了,管理这些企业的政府机构也应运而生。在县里,叫多种经营办,在公社就叫社队企业办或乡镇企业办。在当时,乡镇企业多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或者开些小手工作坊之类的店面。

10旧剧场原为城隍庙,现在又成了我们的等建处。办公室设在前厅的二楼,里面办公人员只有6人:主任方仁钦,老吴、小林和我,还有筹建处成立后配备的会计和出纳切都模仿国营企业的管理条例,这也为后来高山异型玻璃厂的连年亏损埋下了伏笔。 (我原以为是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连年亏损是我没想到的)

曹德旺是干汽车玻璃行业的。

曹德旺不仅在1976年开始在玻璃厂当采购员,而且在1983年他承包了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随后在1987年,他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成功上市,并且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

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

1985年,将主业迅速转向汽车玻璃,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

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国内A股。是中国第一家引入独立董事的公司。是中国股市一家现金分红是募集资金高达22倍的上市公司。

曹德旺的福耀集团:

国内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产品“FY”商标是中国汽车玻璃行业迄今为止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自2004年起连续两届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福耀产品被中国质量协会评选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福耀集团董事会是“十佳董事会”,福耀玻璃股票为上证50指数样本股、《新财经》“漂亮50”、“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等等。

福耀集团多年来一直是最具成长性的50家蓝筹A股上市公司,同时还具有“中国最佳企业公民”的称号。

从商30年,曹德旺的成就足以令中国所有企业家侧目。福耀玻璃占据国内市场70%以上份额,全球市场30%份额,给宾利、宝马、奔驰、奥迪、通用、丰田等世界八大汽车厂供货。2011年福耀玻璃占有率排名世界第二,2012年估计会升到第一。

曹德旺是中国企业家中的异数。30年来,他专心在汽车玻璃一个领域,没有做过房地产、互联网、矿山,没有做过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临近退休,也没有用自己庞大的资金,以及修炼成精的眼光和判断力去做眼下最热门的PE,为自己的百亿身价继续添砖加瓦。

企业家是当下社会镁光灯追逐的真正明星,他们出席各种论坛、颁奖典礼、发布言论,颠倒众生;他们参加各种俱乐部,呼朋唤友,互通有无。这里面从来看不到曹德旺,他甚至不和这些企业家、经济学家深度结交,坦言“没意思”。

人物荣誉:

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2020年11月,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15日,入选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拟表彰名单。

2020年12月18日,位列《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第8位。

2021年2月4日,入选“中国捐赠百杰榜”课题组发布的十年致敬人物。

2021年4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曹德旺以41亿美元财富位列榜单第705名。

曹德旺的学历是初中毕业水平。

9岁才上学、14岁就被迫辍学的曹德旺,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经年累月一日两餐食不裹腹,在歧视者的白眼下艰难谋生,尝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那是精神和肉体蒙受的双重苦难,但他并未逆来顺受,而是不断地与命运抗争。

自我评价:我做福耀做得很辛苦,如今曹晖进来福耀接班,负责公司的全面运营,我的任务完成一部分。我没有完成的任务是如何保证这家公司不会迷失,如何保障员工利益,保障股东的利益。我想这需要用10年的时间,从2010年开始算起。到时我彻底放手。我做怕了。

社会评价:从商30年,曹德旺的成就足以令中国所有企业家侧目。福耀玻璃占据国内市场70%以上份额,全球市场30%份额,给宾利、宝马、奔驰、奥迪、通用、丰田等世界八大汽车厂供货。2011年福耀玻璃占有率排名世界第二,2012年估计会升到第一。

曹德旺是中国企业家中的异数。30年来,他专心在汽车玻璃一个领域,没有做过房地产、互联网、矿山,没有做过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临近退休,也没有用自己庞大的资金,以及修炼成精的眼光和判断力去做眼下最热门的PE,为自己的百亿身价继续添砖加瓦。

他早年因为生活困窘,初一没读完就开始讨生活,读书情结只好在讨生活之余继续保持:四五十年中,他无论多忙,每天必抽两个小时读书看报。他的成功也是他将社会的"无字书"和纸上的"有字书"紧密结合的产物。

玻璃大王曹德旺他的通讯地址是哪里的:1、福建玻璃大王叫曹德旺。

2、曹德旺于1946年5月出生,是福建省福州福清市人,是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1976年在玻璃厂当采购员,在1983年承包了这家玻璃厂。随后在1987年,曹德旺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在曹德旺的带领下成功上市,并且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

3、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有时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作有机玻璃。

在我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这片土地还仍然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土地,很多人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昂首挺进奋发图强,挖掘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这个年代对于有心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无疑是充满了机遇的时代,正是有了这些机遇,经过数十年改革开放,不少人才能脱离贫困变得富裕起来,我们的新中国才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少人回顾这些人的创业史,心中都会有些不屑,总觉得只要自己上自己也能办到,因为在这些人眼中,成事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外界所给予的帮助,尤其是改开初期,他们总认为没有政府扶持等因素这些人也是万万成功不了的。

然而很明显,这种想法当然是漏洞百出,而且事实上就有这么一名企业家以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大家,努力才能塑造成功。

这名企业家就是曹德旺,也许有些抱有反对意见的人就会反对这个答案了,因为曹德旺的发家在他们的眼中并非是无中生有,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曹德旺的亲哥哥曹德淦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也就是公务员。所以在外人的眼中,曹德旺的成功必然和哥哥曹德淦的身份不无关系,想必曹德淦靠着自己身份的便利为弟弟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然而,曹德旺本人就反对过这种观点, 他表示在他创业的道路上,从来没有让哥哥插手过 更是从未借用过曹德淦的政治资源。

如今发展到世界级名企的福耀玻璃集团,完全是自己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拼搏而来的。

这样的发言一发表,就遭到了很多网友的反对,在这些人的眼里,白手起家是不可能做到他这样的水平的。

事情就不得不从曹德旺的童年开始说起,曹德旺出生在一户商人家庭中,在曹德旺刚出生的时候,他的家庭条件确实还算比较优渥。

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家百货商店的股东,手上也赚了一点钱,然而那个年代是战争年代,所谓的商人压根儿就没有多少立足之地,他的父亲也是如此,为了躲避战乱,他们家决定迁回福建省福清市。

然而这么一迁就出了大问题,他们家全部家产所寄放的另一艘游轮直接沉了,一家人直接就变得一贫如洗,从此只能过起了贫困的生活。

可以看出,曹德旺的童年自然也是过得十分艰辛,由于家里分文不剩了,14岁的曹德旺不得不辍学开始在外面打工,原本是一名小少爷的他开始受尽了生活的折磨,甚至经常连饭都吃不饱,这样的童年自然和白手起家相差不远。

由于家中没有任何的余粮,曹德旺不得不走上街头赚钱养家,等他到了30岁的时候,他几乎做遍了市面上所有能见到的生意。

幸好曹德旺耐得住性子存钱,到了三十岁这一年,他手头上积攒了五万元人民币,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这样的经历无疑使得曹德旺也对商业产生了颇深的认识,并且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经营手段。

这种靠个体经营做生意的模式,他的哥哥曹德淦自然是帮不上忙 ,而等到曹德淦成了万元户,曹德淦的影响还反而未必比自己高呢,所以让哥哥帮助自己这种说法自然是捕风捉影。

或许人们是只看到了曹德旺后来的成功,而从未想过这段艰难的岁月只能由他一个人来拼搏,而曹德旺也确实相当努力,每天起早贪黑做生意,才有了如此多的积累。

到了1976年,一直在外做个体户的曹德旺还是感觉个体户要继续经营下去还是太累了,于是他加入了一家当地的玻璃厂,成为厂里的一名采购员。

不过对于玻璃厂的生意,很多人包括曹德旺自己都不怎么看好,因为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这个年代,中国自产的玻璃质量确实比国际上其他公司要差上不少,所以在市场上几乎是无人问津。

转眼就又过了7年,这家地方工厂也确实如大家所想的那样,经营不善快要倒闭了,在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曹德旺却嗅到了当中的商机,站了出来。

这个时候中国已经在推行改革开放了,曹德旺坚信,只要能够改善玻璃质量的问题,那就一定能够让这家工厂起死回生,因此他取出了自己的一部分积蓄,投资到了这家工厂,成为了一名承包人。

光有工厂没有技术和产品自然也是一点用都没有,在承包了玻璃厂之后,曹德旺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商业特长,他让玻璃产经营范围从原来的普通玻璃变更为了 汽车 玻璃,而这一手就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出现在 汽车 行业的第一波商机,同时也成就了后来的福耀玻璃集团。

当然,这也同时多亏了他顶住了外界的压力,将这家持续亏损的玻璃厂继续营业了下去。

其实曹德旺的哥哥曹德淦也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加入到福建省政府中去的,此时完完全全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是必然不会发生任何后来人们所猜测的那种事了。

可以说曹德淦对曹德旺的事业几乎是毫无帮助,甚至完全比不上曹德旺请来的那些技术方面的专家,毕竟后者是实打实地为他突破了不少技术难题的阻碍。

这时候的工厂要想转型做 汽车 玻璃,其实还是有一些难题的,比如说当时国际上的 汽车 玻璃几乎都被日本等国家给垄断了,曹德旺丝毫没有任何的机会。

不过,曹德旺心里明白,要想赢得这场技术竞赛,他就必须投入金钱去开发属于中国自己的生产技术,为此,曹德旺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与时间,势必要将这门技术摸清吃透。

而这样的举动就使得后来这家玻璃厂越做越大,甚至如今无数豪车都竞相使用曹德旺生产的玻璃,中国玻璃也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曹德旺的工厂更是节节高升,后来还成功上了市。

从家中一贫如洗到如今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创造了无中生有的奇迹,不可为不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本人更是笑逐颜开,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打拼而来的。

说起曹德旺名下福耀玻璃集团的成功,当中有着政策的扶持,也有不可多得的机遇,不过万万不可或缺的,还是曹德旺本人对于事业的一种上进心。

为了赚钱,他能够起早贪黑去做一笔又一笔的小生意,卖过烟丝、拉过板车,这些毫无疑问对他后来从商创业的成功做出了最大的铺垫,或许,倘若当年没有跌倒过谷底,他还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少爷。

如今能够成为制造业巨头,或许诸多方面都缺一不可,不过对于曹德旺来说,他始终最在乎的还是自己创业的那种拼搏劲, 所以他才能自信满满地说自己从未借用弟弟的政治资源

可惜的是,到了今天,往事已成风,不少人都忽视了曹德旺本人的性格和经历,单单以他弟弟的地位以及曾经受到的帮助来对他进行说道,这种盲目自大无疑是阻碍走向成功的毒药。

据悉,曹德旺的发家史其实也是非常励志的,从小辍学没有读过什么书,但这依然不阻碍他成功,在饱尝人间疾苦之后,曹德旺做起了玻璃买卖,从此发家。

曹德旺从小生活贫困,年轻时修过车买过烟丝等等,后来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创立了一家玻璃公司,没想到这个玻璃公司竟成就了他的一生。

据悉,曹德旺14岁时被迫辍学,在街上卖烟草、贩卖水果、以及修自行车,多年来他食不果腹,尝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这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但他没有屈服,而是不断地与命运抗争。1976年,曹德旺开始在福州福清高山镇特种玻璃厂当采购员。他的工作是为这个乡镇企业推广被称为“大陆货”的水表玻璃。

简介:

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这个每年都亏损的小乡镇工厂。1985年,该公司迅速将其主营业务转移到汽车玻璃上,彻底改变了100%依赖进口的中国汽车玻璃市场的历史。1987年,付瑶玻璃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国内a股。这是中国第一家引入独立董事的公司。它是中国股票市场上唯一一家现金股息为融资额22倍的上市公司。

从2001年到2005年,曹德旺带领福耀的团队奋力拼搏。花了几年时间,花费了一亿多元。先后在加拿大、赢得两起反倾销案,震惊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8186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7
下一篇2024-03-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