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有什么象征?

加拿大有什么象征?,第1张

红枫叶代表全体加拿大人民,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枫树是该国的国树,枫叶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征。

加拿大主要城市

一、渥太华(Ottawa)

加拿大首都,位于渥太华河南岸,与魁北克省隔河相望。共有居民七十多万,在这里能同时领略魁北克的法国风格和渥太华的英式情调。这座城市风景秀丽,气氛宁静,文化气息浓郁。秀丽的里多河横贯全城,为首都平添了几分秀色。渥太华的两所高等学府——渥太华大学和卡尔顿大学就位于里多河岸边,风光秀丽,学术成就卓著。此外,渥太华还有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如加拿大国立美术馆、国立航空博物馆、加拿大文化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构成了渥太华的又一人文景观。每年五月,渥太华都要举办郁金香节,届时能看到五颜六色怒放的郁金香。形态可掬的郁金香争斗艳,徜徉在郁金香的世界,让人如醉如痴。

二、多伦多(Toronto)

加拿大第一大城市,也是安大略省的省会。多伦多位于安大略湖以东,公路、地铁等交通设施都很完善。多伦多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其工商业和银行业都很发达,可谓是加拿大的银行总部之都。多伦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市政厅,也称多伦多大会堂,其半圆形的立式结构别具一格。标志性建筑之二是多伦多的电视塔,登顶远眺,都市风景一览无余,令人赏心悦目。文化艺术繁荣也是多伦多的一大特点。其高等学府有多伦多大学和约克大学,是北美的知名高校。

三、蒙特利尔(Montreal)

座落于渥太华和圣劳伦斯河交汇处,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人口约290万。作为魁北克省最大的城市,蒙特利尔的法语居民占多数,体现出独特的法国文化底蕴,被认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因此,在所有的北美大城市中,当属蒙特利尔的欧洲风情最浓郁。蒙特利尔的市旗图案是由四朵小花组成的,分别代表最早建设蒙市的英格兰、法兰西、苏格兰和爱尔兰移民。

四、温哥华(Vancouver)

座落于卑诗省西南部,是本省第一大城市,也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人口约150万。由于特殊的周边地理环境,形成了该市冬暖夏凉、四季宜人的舒适的气候条件,可称得上是全加拿大气候最好的城市。温哥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也使她成为加拿大西海岸最大的港口和国际贸易中心。温哥华还是加拿大西海岸的文化中心。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西蒙•弗雷泽大学是该市两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温哥华市内公园遍布,最负盛名的自然公园是史丹利公园,其象征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图腾柱是史丹利公园的重要景观。

五、魁北克市(Quebec City)

魁北克省的省会,是一座法兰西风味浓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北美洲所有城市中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迹保存名单的城市。走在鹅卵石铺成的旧魁北克城街道上,观赏着始建于17世纪的古老教堂和城堡,一种置身于历史的感觉油然而生。此外,国家战场公园、兵器广场、天主教圣主堂、小香兰区等也都是该市的旅游胜地。

六、卡尔加里(Calgary)

位于艾尔伯塔省南部,落基山脚下,是一座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石油工业和其也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这个城市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景气的经济带来了人才济济的局面,现在卡城的工程师、科学家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是全国最高的。卡城教育发达。幼儿教育系统十分完备,许多大公司直接提供幼儿白天护理服务。卡城使用双语教学,尽管其人口的绝大多数说英语。卡城的卡尔加里大学是加拿大的有名的大学。

七、艾德蒙顿(Edmonton)

艾尔伯塔的省府,是加拿大第五大城市,北萨斯喀彻温河横贯全城,也是北美大陆上最靠北的大城市之一,被称为“通向北方的门户”。石油的发现给艾德蒙顿带来了滚滚的财源,使其从一个农产品集散地一跃成为全加的富庶地区之一。艾德蒙顿的西艾商场号称北美最大的购物中心,其规模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文化方面,艾尔伯塔大学全国知名,艾尔伯塔博物馆、艾德蒙顿太空科学中心等也是重要的文化景点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年-1192年)是由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军队所组成的联军,为抢下被回教叙利亚的“萨拉丁”占领的耶路撒冷。但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在小亚细亚坠水而死,德军随即撤退。英法联军经海路到达圣地,前进到耶路撒冷。不久之后,英法联军的领袖发生纠葛,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因而下令撤回军队。由于兵力薄弱,无法有效攻击而决定撤退。此后,十字军国与并与埃及、苏丹、萨拉丁立约,准许朝圣者自由前往圣城

腓特烈一世 Friedrich I,绰号红胡子(Barbarossa),(约1122年—1190年6月10日)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德意志国王(1152年—1190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士瓦本公爵(称腓特烈三世,1147年起)和义大利国王(1154年—1186年)。他的父亲是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母亲是巴伐利亚的朱迪丝(属韦尔夫家族)。按亲属关系,他是皇帝康拉德三世的侄子。

国内政策

腓特烈一世像所有有才干的皇帝一样,试图在德意志境内驾驭桀骜不驯的诸侯。他在1158年颁布采邑法令,要求所有接受采邑者为皇帝服兵役。他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是把大的诸侯领地分割成多块,因此在1156年将奥地利从巴伐利亚公国分出来,使之成为独立公国。腓特烈一世企图把王室直辖的领地连成一片,并仰赖家臣进行统治。

[编辑] 对义大利的入侵

腓特烈一世对义大利的强烈兴趣使义大利事务成为他生命中最主要的部分。为了征服伦巴第诸城市,使这些富饶的地区成为帝国的税收来源,腓特烈一世长期执行侵略义大利的政策。他对义大利进行过5次军事入侵(1154年,1158年,1163年,1166年和1174年)。1158年腓特烈一世颁布所谓伦加利亚敕令,强行将伦巴第地区诸城市置於皇帝任命的市长管辖之下。这些城市中最强大的一个,米兰,拒绝服从命令,结果引起1158年腓特烈一世的入侵。日耳曼骑兵将米兰几乎彻底破坏。德国骑士的暴行使这些城市团结起来,他们与教宗联合,在1167年组成了伦巴第联盟。1176年,伦巴第联盟彻底打败了腓特烈一世,迫使他在1183年的康斯坦茨和约中取消了伦加利亚敕令的一切决定。不过腓特烈一世的义大利政策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安排儿子亨利与西西里王国的继承人康斯坦西娅结婚,霍亨斯陶芬王朝取得了对西西里的统治权。然而,正是西西里领地成为后来霍亨斯陶芬王朝与教宗残酷争斗的根源,这场争斗最终使霍亨斯陶芬家族被斩尽杀绝。

[编辑] 与狮子亨利的斗争

虽然腓特烈一世和他的帝国威名赫赫,但在业已形成诸侯割据的德意志,他的中央集权政策仍然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他的主要敌人和竞争对手是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亨利并在1156年兼领了巴伐利亚。1174年,由於狮子亨利拒绝参加对义大利的军事行动,腓特烈一世向亨利进攻并将之打败。亨利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剥夺,只保住了不伦瑞克和吕讷堡。但腓特烈一世并未将狮子亨利被没收的领地划入王室领地,而是将它们分给了其他公爵。从此这就在德意志成为一种惯例,即被没收的公爵领地只能短期为皇帝所拥有。

[编辑]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和腓特烈一世的去世

1189年,腓特烈一世在与教宗和解后,与狮心王理查和腓力二世·奥古斯都一起领导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然而,他毕竟未能到达圣地。他在小亚细亚的萨列法河中意外溺死。

腓力二世是1189年~1192年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领袖之一。欧洲的另外两位重要君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和英王理查一世也参加了这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毫无成果:腓特烈在小亚细亚渡河时淹死,腓力二世与理查矛盾明显而分道扬镳(腓力于1191年返回法国)。理查单独与穆斯林领袖萨拉丁议和后,在返回途中被新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的封臣、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俘虏。亨利六世后来成为腓力二世的重要盟友,他们在反对理查的问题上是意见一致的。腓力二世不断蚕食金雀花王朝领地的行为终于引起理查的反击:在佛兰德伯爵博杜安九世和纳瓦拉国王桑乔六世的支持下,理查一世在法国本土向腓力发起攻击。一时间腓力二世似乎腹背受敌,因为桑乔六世从南方侵袭法国。但是理查一世的运气很不好。在与腓力二世艰难地达成了一个为期5年的停战协议(1199年1月13日)之后,理查去围攻其宿敌利摩日子爵的领地沙吕斯堡。他在是役中被箭射中,不久因伤重去世。理查对腓力的战役没有取得任何重要结果。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3/Sceau_Philippe_Augustejpg

腓力二世的御玺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1/Couronnement_de_Philippe_Augustejpg

腓力二世的加冕式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1099年)共有两队。

十字军的正式组成是由两次宗教会议与两位宗教重要人物的号召行动所促成,会议为在意大利帕辰察与同年冬在法国克列芒(Clement)所召开的基督教会议,人物为主持会议的教皇乌尔巴诺二世(Urbanus II)与四处宣传打动人心的隐士彼得(Pierre l'Ermite)。圣地耶路撒虽早在7世纪初就已沦陷于阿拉伯人手上,但阿拉伯统治者都允许欧洲基督教徒来此朝圣,四百年间原本相安无事,真正起因为11世纪初圣地耶路撒冷被崛起土耳其人占领,迫害当地基督徒并禁止朝圣,诸多迫害消息已不断地被返回欧洲的朝圣者所陈述传播,1095年隐者彼得朝圣返欧后,带回了耶路撒冷主教向西欧教廷求救的呼声,彼得到处奔走呼号,而掀起收复圣地的热潮。

教皇乌尔巴诺二世在1095年11月在意大利帕辰察召开宗教会议,正好东正教的拜占庭皇帝派来特使在会议上痛陈土耳其西侵的压迫,于是教皇在会议上疾呼西欧应收复圣地并解叫同为基督教兄弟的危难,但对抗强大的回教势力必须有更多的团结势力,于是教皇在同年11月冬天在法国克列芒召开更大的基督教会议发表演说以号召更多响应者,此次参与会议多达数万人并且包含了各地大主教与封建贵族骑士与平民,造成贵族与平民间热烈响应,并且确立以十字记号为军队徽帜,制订大量徽章大量发放,十字军的名称由此而来。

克列芒会议虽然造成法国封建贵族与平民热烈回响,但教皇乌尔巴诺二世利用教廷权力解放了贵族庄园的农奴甚至罪犯,并且可免除隶属关系与罪行,使的欲响应的贵族骑士们暂缓发军,但任何理由已无法阻止这群宗教狂热份子, 第一队是由隐者修士彼德与贫穷骑士华尔脱所率领,此支十字军由二万名贫农、流民、罪犯与随军妇孺组成,称为“先驱十字军”。原本预定大军集合出发的时间是圣母升天日,也就是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这一年的2月份,就这一支队伍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征程,他们的领袖是法国亚眠修道院的隐士彼德。此支军队没有纪律,所经之地不仅强迫当地民众归依并以犹太人出卖耶稣致死为由在日耳曼境内大肆杀害犹太人,并因无后勤支援而对当地抢劫等暴行。先驱十字军途经日耳曼时还另外号召五千多人由日耳曼人农夫们组成的十字军,但军纪与武器装备低落,毫无地理知识,出征不久就经常迷途,饿死无数,并巳有好几千人病死于途中,又遭到匈牙利蛮族攻击,虽然到达君士坦丁堡也只剩下数千人,拜占庭方面赶紧提供船只送走这群失控的狂热分子,但他们不听劝告等候精锐后援,急着冲向土耳其人于是被土耳其人全部屠杀,彼得则在大军停留君士坦丁堡时候已折返欧洲。

另一队由欧洲法兰克、日耳曼贵族骑士组织为主力的十字军,这支十字军由相当复杂的势力组成,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法国国王菲力普一世、英国国王威廉二世都以国内不安定为由拒绝号召,但三位君主都受到教皇逐出教会(破门律)。因此组成十字军的力量皆由封建领主公爵率领,会集军队浩浩荡荡多达五十多万,,在西元1097年齐集君士坦丁堡,但是当时封建贵族毫无文化又野蛮,军纪荡然无存,沿途劫掠,进入小亚细亚苦战数个月,占领了叙利亚首都安提阿城市,然而土耳其随即增援二十万大军并进行包围,城内存粮已尽且拜占庭援军因误听十字军以败讯息而折返,但之后发生圣矛事件激起十字军的宗教狂热,经过了两年的苦撑被围困的安提阿得以解围。

1099年十字军休养整备半年后,南下进攻耶路撒冷,法提玛王朝阿拉伯守军虽然重创十字军攻势,但六月中旬几艘热内亚补给船带来补给而改变情势,十字军之中又传出显圣消息而士气如虹,最终攻克圣城耶路撒冷,大肆劫掠七天,军民不分包含妇孺皆被杀戮达7万多人,在血泊中收复了沦陷四个多世纪的圣地耶路撒冷。统帅戈弗雷以圣墓守护者之名摄政,实际上拥有国王权力,并击退埃及法提玛的反攻,稳定耶路撒冷政权。

十字军随即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并分封各领地给予有战功的将领,其后三个封建统治区为伊德萨伯国,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国。征服圣地后扩大战果取得地中海地区的港口雅法、泰尔、亚克、贝鲁特,则割让给威尼斯、比萨、热内亚作为代价,偿付这些意大利城邦的运输补给与支援援助。1100年戈弗雷以三十八岁去世,其弟包尔文继位,圣地因为需要防卫能力于是组成三种基督教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

1143年耶路撒冷国王传位第四代仅十二岁的包尔文四世,此时封建主互斗与内乱不已给予回教徒反攻机会。公元1144年,回教徒再度攻下伊德萨伯国,逼近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国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康拉德三世求援,1147年法德发动以保卫圣地为号召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年—1149年),1144年,于塞尔柱突厥人于占领爱德沙,逼近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为了响应耶路撒冷王国的请求,由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发起,从欧洲出发东征。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而回教徒则在埃及苏丹萨拉丁的领导下获得统一。西元1187年,在希丁之战苏丹萨拉丁所率领的回教徒击败了十字军,重新占领耶路撒冷。两年后,十字军国只剩下三个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要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并利用拜占庭国内的纠纷转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城三天。大战过后,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

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骗下,30,000名儿童组成了一支十字军(Children's Crusade,也称童子军),历史称之为儿童十字军。儿童十字军在法国马赛启程渡海,准备完成大人们未竟的事业。最终,这些孩子不是在风暴中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给贩卖到埃及。在德国,儿童也是受骗参军。大部份儿童因饥饿和疾病死在途中,其他则流浪乞讨。最不幸的几千个儿童被拐卖。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是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后一次十字军。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

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克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迈的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间,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掳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战争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适逢此时,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终打开了胜利之门。

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藉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年-12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为耶路撒冷第二王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

但此次不是战争的直接结果,而是埃及的苏丹与腓特烈二世缔结了十年和约,并把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相赠。1229年3月18日,腓特烈二世成为耶路撒冷的国王。

到1244年,花剌子模在埃及支持下重新占领耶路撒冷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1254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远征埃及。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十字军被由将领拜巴尔率领的奴隶骑兵(马穆路克)打败。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在曼苏拉(Mansura)被俘。

1250年,当时的苏丹被其马穆路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与他的士兵才能被释放回国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为报1250年兵败之仇,不听法兰西贵族及近臣的劝阻,领导雇佣骑士,进军突尼斯。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不久,全军染上瘟疫,一路上有大批士兵死亡,路易九世亦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十字军撤退而告失败收埸,此后,教宗曾多次号召组织十字军,都未能实现。十字军东征前后八次,历时近200年,原占领的领土,逐一被穆斯林收复,从北非、小亚细亚,一直到东南欧,都成了穆斯林的势力范围。1291年最后据点阿克城(今巴勒斯坦北部)被埃及占领,耶路撒冷王国灭亡,标志著十字军东征彻底失败。另一方面,十字军东征增进了西方基督教国家的团结,为13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启大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4941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04
下一篇2024-03-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