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节日描写都有什么特点

红楼梦中的节日描写都有什么特点,第1张

  《红楼梦》所处的那个时代,没有法定节假日这一说。所谓法定节假日,是现代国家才出现的概念,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时代,节假日是民俗的范畴而非由成文法律规定———当然也可以视为一种习惯法。

  本质上说,我以为节日生日是一样的,都是有着很浓的人格化因素在里面。历史学家蒋廷黼说过:“在中国,较大的节日都是关于人的节日。”其实全世界都差不多:有些节日是关于宗教人物的,如圣诞节、佛诞节;有些是关于传说中的文化人物的,如端午节、七夕节;有些是现实中对某种人伦价值强调的节日,如中秋的团圆、重阳的尊老;还有在中国帝制时代,某个人私人化的节日会成为全民的节日,如皇帝的生日是天长节———因为他的生日已被政治化,自然不属于私域。

  《红楼梦》中写节日和生日最多,有除夕、元宵这样的大节日,有花节这样的小节;有丫鬟们过的生日,也有贾宝玉、王熙凤这样重要人物过的生日。从中可以窥见贾府诸多人事瓜葛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或制度背景。就拿第五十三回贾府的除夕大宴会来说,首先是准备宴会的政治条件,贾蓉从朝廷领来了皇帝赐予的祭祖银两。贾珍说:“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咱们哪怕用一万两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又体面,又是沾恩锡福的。”然后需要预备的是聚会的经济成本:乌庄头几千里外来送租子。政治经济两方面条件具备了,贾府的大家长贾母,才能带着一干老少祭祖。

  可见,在《红楼梦》时代,节日的政治性涵义是寄托在民俗中间的,也就是说,朝廷不会重新单选一个日子来彰显其政治意图。因为在中国,从周代开始,尤其经过董仲舒等人“天人合一”学说的弘大,植根在农耕社会的民俗和政治几乎可以天然一体。因此我们看到历代王朝更替,很难有专门的“建国日”,他们占了前朝的龙庭,正式改正朔必定是新年的开始。袁世凯所谓做了83天皇帝,实质上只是筹备时期,他没等到第二年春节正式祭天登基就呜呼了。

  现代国家肇始,新政权的建立标志不可能是皇帝的祭天即位,而是催生新政权某一重要事件发生的那天。如美国的7月4日,法国的7月14日,民国政府武昌起义的那天:10月10日。可以说,中国古代新朝廷不管受胎于何时,其诞生日必定和民间公认的新一年开始时间重叠,而现代国家理念被广泛接受后,受胎日便成为诞生日。

  也就是说,有的现代节日依然具有浓厚的人格化因素,如国家的诞生或受胎的那天便是他的生日。其他的节日如劳动节、妇女节、儿童节、教师节等等,都是政治化的节日,因此容易获得法定的地位。而民俗的节日,因为已经和政治剥离,它纯粹成为民间自娱自乐的特定日子了,便没有了法定的地位———除非是哪个政府也很难否定的极其重要的民俗节日,必须给予尊重而赋予法定地位,如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以及中西方合流的元旦。

  因此,当一些文化、民俗专家在纷纷撰文,认为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却不能放假,而“五·一”却有长假不太合适时,我总是阅后一叹:这些人不是很懂得政治和文化的区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387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5
下一篇2024-02-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