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坐姿的图片有哪些

瑜伽坐姿的图片有哪些,第1张

一、简易坐

简易坐是一种舒适安全的坐姿,适合瑜伽初学者。这个坐姿有利于膝盖、脚踝等关节的健康。它能增强两髋、两膝、两踝的灵活性,补养和加强腿部神经系统,减轻或消除风湿和关节炎。

练习方法:

1、坐在地上,双腿伸直。

2、弯曲右小腿,把右小腿放在左大退下。

3、弯曲左小腿,把左小腿放在右小腿下。

4、双手自然放在双膝上,掌心向下,头、颈、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二、金刚坐

金刚坐,又称“正跪坐式”或“钻石坐”,是练习者要掌握的另一个重要姿势。如果其他坐姿坐久了感到腿麻痛难忍,即可换成跪坐,可以缓解疼痛。此外,这个坐姿还能帮助肠胃系统及消化系统顺畅排气,强健脊椎周围核心肌群。

练习方法:

1、双膝并拢跪地。

2、臀部坐在双脚脚后跟上。

3、放松肩部,收紧下巴,挺直腰背。

4、双手平放在大腿上。

三、半莲花坐

半莲花坐式瑜伽中最好的坐姿,是从简易坐向莲花坐的过渡形式,适用于柔韧性还不够好的人。从瑜伽的角度来看,这个坐姿极适宜呼吸、调息练习和冥想。它能放松脚踝、双膝和双腿肌肉,锻炼膝关节,防止老年脱臼、关节炎和风湿痛。

练习方法:

1、坐在地上,双腿伸直。

2、弯曲左小腿,将左脚放于右大腿上。

3、弯曲右腿并把右脚放在左大腿下。

4、腰背挺直,双手放在双膝上,保持自然呼吸。

四、全莲花坐

全莲花坐式瑜伽中最重要和最有用的体位法之一,是最佳冥想坐姿。莲花在梵文中象征着纯粹的美。这个姿势极为适宜做呼吸、调息练习和冥想,对患有神经和情绪问题的人有益。此外,还能调整骨盆位置,防止内脏器官下垂,美化腿部线条,使双腿更加灵活、柔韧。

练习方法:

1、以半莲花为起始动作,挺直腰背。

2、将右腿绕过左小腿外侧,搭放在大腿根部。

3、双手放在双膝上,保持自然呼吸。

五、至善坐

至善坐被认为是瑜伽中重要的坐姿之一。瑜伽认为人身上有七万二千条经络,我们的生命之气就在这些经络里流通,而至善坐有助于清理这些经络,使之畅通无阻。经常练习至善坐,能补养和增强脊椎的下半段和腹部器官,还能防止和消除两膝和两踝的僵硬、强直等。

练习方法:

1、双腿并拢伸直,保持背部挺直。

2、弯曲左小腿,将脚跟放在会阴处,左脚掌紧靠右大腿。

3、弯曲右小腿,把右脚脚跟放在左脚脚踝上,右脚脚掌则放在左腿的大腿和小腿之间。

4、保持双肩的放松,双手放在双膝上,掌心向下。

六、英雄坐

倘若练习者觉得盘坐比较困难,那么英雄坐坐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能减少腿部脂肪,缓解膝部因通风和风湿症而引起的疼痛,促使形成正确的足弓度。它还能按摩盆腔器官和强健脊椎,使心里宁静平和,如果在饭后练习,它还可以加强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练习方法:

1、双膝并拢跪地,双脚分开与臀部同宽。

2、臀部坐在两脚之间的地面上。

3、脚后跟加紧臀部,挺直腰背,双手搭放在大腿上。

七、狮子

练习狮子坐时,双脚脚踝交叉,脚跟抵在肛门下,能很好地锻炼脚踝关节,且对脊柱根部的脉轮有着很好的刺激作用。练习时,尽量把舌头伸出,双目凝视鼻尖,以加强注意力。

练习方法:

1、跪坐,左右脚脚踝交叉,将脚跟抵在肛门下方。

2、双手放在双膝上,挺直腰背。

3、张大嘴,伸出舌头,双目凝视鼻尖,用嘴呼吸数秒后,闭嘴。

八、吉祥坐

这个坐姿可以很好地活动髋关节,增加跨步的柔韧度。当双膝及大腿完全着地时,对瑜伽中的大多数体位都有帮助。

练习方法:

1、坐在地上,双腿向前伸直。

2、屈双膝收回双腿,双脚掌相对,双手交叉抓住双脚尖,腰部挺直。

3、双腿放松,上下弹动膝盖。

4、用双手的力量向下按压双膝,尽量把大腿平放在地上。

九、成就坐

瑜伽认为人体有若干个能量中心,完成此坐姿时,脚跟位于本质轮上,通过脚对本质轮的刺激,可以把生命的能量从低点引到高处。

练习方法:

1、坐在地上,弯曲左小腿,左脚的脚跟顶住会阴。

2、弯曲右腿,将右脚的脚跟放在左脚上,并尽量贴近会阴部,下颚内收,凝神意想眉心。

十、散盘坐

散盘坐能够加强两膝和两踝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在生理方面,可以改善或增强性功能,是强化会阴部脉轮练习的一种有益坐姿,特别适合初学者掌握和学习。

练习方法:

1、坐在地上,双脚并拢伸直,身体保持挺直。

2、弯曲左腿,将脚跟靠近会阴处,左脚掌靠近右大腿,脚背触底。

3、弯曲右腿,右脚放于左脚前方,脚背触底,双脚在一个水平面上。

古代大宅门口放石狮子是从唐代开始兴起的,因为狮子在佛教当中是有着瑞兽之称,在佛教里面有着崇高的地位。于是信奉佛教的人便把石狮子放在门口,作为镇宅神兽,祈求平安

狮子是在非洲才有的,中国第一次有关于狮子的记载是在汉朝,狮子作为西域进贡的宝物和犀牛等一起送进中原,当时的狮子并没有什么地位。而从唐代以来,特别是武则天上位以后大兴佛教,狮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才改变了。信奉佛教的信徒们开始用石狮子放在门口镇宅,慢慢的不信佛的人也开始跟风用石狮子镇宅,于是便会看见稍有一些地位的人门口都有石狮子的现象

唐朝看门的石狮子一般都是威风凛凛行走或是站立着的,代表一切污秽邪恶都不能近身。而在宋朝之后,石狮子的形态一般都是坐着的了,并且人们会把石狮子和绣球铃铛相结合,并且还增加了母狮和小狮玩闹的形象,而这些都有不同的吉祥意义。绣球铃铛代表了吉祥,而母狮和小狮代表着共享天伦之乐。宋朝的石狮形象后来都作为人们家门前镇宅神兽的形象了

并且人们都觉得在老虎和狮子当中相比狮子能够被驯服,而老虎是作为万兽之王是不容易被驯服的。所以要成为镇宅神兽,肯定选择更听话的狮子。并且从风水上来讲,狮子属阴,不适合放在屋内,适合放在屋外。而老虎这种阳物更适合放在自己屋内,有驱鬼避邪的作用。所以狮子就因此被一直当作守护千万家大门镇宅神兽。

狮吼观音(梵名Simhanada-avalokitesvara)为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是为降服一切龙魔所生的病苦,使三界众生脱离苦海所化现的观音。具有极为威猛的力量,汉译亦名骑吼观音、狮子吼观音。此观音与阿摩提观音一样,都是以狮子为坐骑。在印度、中国都有流传,与阿摩提观音可能有关。

狮吼观音身白发光,头戴阿弥陀佛冠,发顶髻,三目两臂,左手持莲花,右手持念珠或结与愿印,身后并有三叉戟,三叉戟上卷蛇,足右屈左伸,以自在坐骑在白狮子身上。其右手持念珠与愿印,表示能解除三界众恶之意,并常赐给三界众生慈悲;左手持莲花,表示自身无垢。

修持狮子吼观世音,除能获得观音菩萨的共通的功德外,并能够解救毒龙所致的各种疾病,如麻风病等,获得调服龙王恶法及水魔的功德,赐给众生幸福安乐。所以藏传佛教地区过去在麻风病的传播区,僧俗供奉此尊的很多。

狮子的生活习性:

1、狮子通常群居生活,一个狮群约有8到30个成员,平均为17头。其中往往包含连续的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幼仔。

2、狮群会尽量避免与其它狮群遭遇,雄狮通过咆哮和尿液气味标记领地。雄狮将尿液排在灌木丛、树丛或者地上,或者在经常行走的通道上留下这些刺激性气味的标记宣示它们的领地范围。

3、狮群中,雌狮们是主要的狩猎者。尽管狮子在奔跑的时速高达每小时六十多公里。

狮子的外型特征:

狮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雄狮有鬃毛,而雌狮没有。狮子拥有猫科动物中最大的头骨和肩高,雄兽普遍的要大于雌兽。雄兽的头体长一般在35-38厘米, 雌兽一般在28-32厘米。

亚洲狮体长16-25米,雄狮一般体重170-250千克,雌狮体重90-170千克。脖子上虽然也长有长长的鬃毛,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长毛,毛皮较其非洲近亲蓬松。亚洲狮的雄狮脖子的鬃毛较非洲狮少,背毛较厚、体毛丰满。幼狮有斑点,毛色以棕黄为主。雄狮及雌狮的腹部都有明显折叠的皮肤。

巴巴里狮子雄性体长235-28米,雌性体长235-25米,最大的达325米;尾长75厘米,体重270-300千克。是狮子中的第二大亚种。毛色发灰,皮毛长而蓬乱。雄狮的鬃毛遍及头颈、蔓延到后背膀和腹部。雌狮和幼狮的颈部、前腿后侧、腹部上也长有长毛。

扩展资料

狮子的物种特性:

狮子属群居性动物,单只狮子能很好的生存,例如塔母、柳瓦夫人等母狮和流浪公狮都是独自生活,但单只狮子无法抵御同类狮群,也不能占领有利地域。一个狮群通常由4-12个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以及1至2只雄狮组成。

狮群的大小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往往比较大,因为那里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狮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但大部分狮群维持15个成员左右,小一些的狮群也很常见。一个狮群成员之间并不会时刻待在一起,不过它们共享领地,相处比较融洽。

狮群狩猎成功率达到25%以上,单狮也能达到15%。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可能出击,不过夜间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风对狮捕食来说一般没多少影响,不过要是遇到大风天,它们可能就会更容易捕捉到动猎物,因为风吹草动制造的噪音会掩盖住这些雌性猎手靠近的声音。

这些雌狮们总是从四周悄然包围猎物,并逐步缩小包围圈,其中有些负责驱赶猎物,其他则等着伏击。这招很厉害,使得它们的成功率超过20%以上,但是根据食物密度来算,成功率远小于虎的10%。如果狩猎地比较容易藏身,它们更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饱了,能5、6天都不用捕食。

-狮子

-巴巴里狮子

-亚洲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2097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