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口多吗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口多吗,第1张

人口:约18万人

人口密度:76人/km2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_ 宜宾_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总人口1883万人,彝族占37%。属乐山市管辖。

区号:0833

拼音:Mabian Yizu Zizhixian

代码:511133

邮编:614600

区划:2005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民建、荣丁)、18个乡(劳动、建设、石梁、_坝、民主、老河坝、下溪、苏坝、烟烽、袁家溪、沙腔、三河口、雪口山、镇江庙、大竹堡、梅子坝、高卓营、永红)。

县人民政府驻地:民建镇

民建镇属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北部与劳动乡接壤,南与建设乡连界,西与雪口山乡、沙腔乡毗邻。幅员面积816平方公里。马边河呈“S”形穿城而过,形成河谷地带,民建镇即依河谷平坝而建。距乐山中心城区160公里,距省会成都340公里。海拔540米,年平均气温17℃。辖区内有建设街、中坝街、新建街、西街、滨河路、滨河大道、华西大道、东光大道、光明大道、鄢家巷。有长120米、宽20米北门钢筋水泥平板大桥,长160米、宽12米南门大桥。有北门环城花园、西门花园、南门花园。马铜路、马新路、马美路、马水路、绕城路贯穿全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初步形成了“城在森林中,水从城中绕,家在花园里”的园林式县城格局。建有红牌坊工业园区,东光、光明农副产品加工区,城区商贸中心和东光、中坝农贸中心。全镇辖张坝、民建、城南3各社区,7个居民小组。辖张油房、东光、红旗、永乐、光明、西城、兴隆、建新、天星、灯杆堡、水碾坝11各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其中纯彝族聚居村2个、组17个。全镇总户数11175户,其中非农业户5946户,总人口369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437人。人口出生率97‰,人口自然增长率812‰。境内聚居着汉、彝、苗、回、壮、瑶、土家等民族。境内地势相对较缓,多属于平坝和二半山区,平均海拔750米,年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约300天。现有耕地15398亩,退耕还林13742亩。主产玉米、水稻、黄豆等农作物。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是全县茶叶主产区之一。全镇有公办幼儿园2所、公办小学13所、公办中学2所,在校学生4784人;公办医疗卫生单位6个,床位172张,医务人员207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1个。全年粮食总产6325吨,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全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757元,比上年人均净增270元。全年出生人口326人,占计划任务的905%。

历史文化

马边从汉代起,先后属南安县、 道县、马湖县、犍为县地域。北宋开始设寨,属屏山县,清代升为马边厅。1914年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归嘉定府管辖。1984年4月,建立马边彝族自治县,隶属乐山地区,今乐山市。

民族宗教

马边彝族自治县有彝族人口5万多,还有苗族及少数散居的回、壮族。

自然气候

马边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由于地形的特点,立体气候明显,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和名贵土特产资源。气候冬暖夏凉。

地形地貌

马边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马边河纵贯全境,乡镇、村寨沿河座落,犹如串珠摆布,整个马边河流域是一个以山高、坡陡、谷深、切割大为特征的山区县。其中最高处的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海拔4040米,最低处海拔448米。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43个。

经济商贸

马边设立自治县以后,经济社会有较快的发展。目前,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已被乐山市列为乐山大佛_峨眉山_黑竹沟四大旅游景点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130万亩,森林覆盖率408%,盛产茶叶_竹笋_酸梅_中药材等。绿茶历史悠久,享誉川内外,“白岩迎春”_“龙湖雪梅”_“永山玉叶”等多次荣获中国西部名茶“陆羽杯”_“甘露杯”金奖;竹笋被誉为小山珍,已有清水笋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酸梅富含柠檬酸_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份,已销往宜宾五粮液酒厂,成为“青梅果酒”的原料。药用植物1619种,是全省中药材基地,目前大宗出产的中药材乌梅_天麻_黄莲_黄柏等。

交通建设

改革开放30周年来,马边彝族自治县交通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截止目前,建成二级客运站点一个,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共建成大小桥梁28484延米/105座;县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00957公里, 公路网密度为042公里 / 平方公里。其中:省道103线马边境内(马铜路、马美路)8557公里;县道3条74公里;乡道13条110公里;通村路102条427公里,硬化8条41公里;专用道12条313公里。不通公路的村由改革开发前的193个减少到现在的26个,客运班车实现乡乡通。

马边兰花

在兰花界的句俗话:“国之春剑在蜀,蜀之春剑在马边”。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处云雾山区,兰花品种异常丰富,春剑、春兰、莲瓣兰、四季兰、寒兰、建兰、墨兰、兔耳兰、虎头兰、丝茅兰等等,品种繁多,争奇斗艳,叶美花丽,沁人心脾。

马边大风顶兰园兰花珍品众多,奇花纷呈,其中珍奇品种有:春剑类:奥迪牡丹王、桃园三结义、皇梅、云梅、万寿锦荷、银丝雪玉、绿丝缟、红荷蝶、神州奇梅、马边奇蝶、神剑、西蜀道光、牙黄素、宽板素、马边荷素、马边雪玉、马边绿素、金边、银边、蓝边、缟艺,矮奇种等; 莲瓣兰类:大唐凤羽、粉荷、汗血宝马、玉兔、黄金海岸、丽江星蝶、桃园蝶、奇花素、滇梅、苍山奇蝶、玉狮子、丹心雪梅、龙 女、剑阳蝶; 春兰类:领带花、天彭牡丹、貂婵; 四季兰类:光登梅、峨眉弦、君荷、仙山牡丹、圣火、大荷素; 蕙兰类:国色牡丹、金丝缟。

休闲娱乐

特色小吃:

彝族风味肉(冻彝族风味肉冻,这是彝族地区较为讲究的一种菜肴。它采用猪蹄和肘子制做而成。一般做法是将肉放入锅内煮软后捞起,剔去骨头并将肉宰碎,放上木姜、生姜、花椒等佐料,有的还放橘子皮,或鸡蛋之类的东西,然后放回锅里煮上一阵,以便使佐料渗入肉中,最后放入木钵内,放上一夜即成)。

坨坨肉 (在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坨坨肉最有名,彝语称“乌色色脚”, 意思是猪肉块块。“坨坨肉”顾名思义,其外观如“坨坨”。彝族是将坨坨肉放在簸箕里,一块肉就有一个拳头大小。彝族人以坨坨肉让人感到了他们的待客的热情和大方,也看到他们粗犷豪放的一面。坨坨肉的特点是肥肉不腻,瘦肉脆嫩,肉质香鲜可口,坨坨肉味显特别,又是天然少污染的民族特色食品。在讲究吃的今天,坨坨肉显现出猪肉的原汁原味,体现了彝族传统的饮食文化,这在中华民族的烹饪百花园里如一缕清风,一朵奇葩)。

臼捣仔鸡凉辣汤 (将宰割好的仔鸡放进火塘烧熟,洗净后剔出骨头(或连骨)放入石臼舂捣,直至舂烂捣融。个别地方用刀剁碎不用杵臼。仔鸡肉臼捣好后,根据仔鸡大小,将一定数量的红辣椒或烧熟的青辣椒、花椒、木姜子和大蒜放入石臼舂细,并加上盐末兑上适量的冷开水或无污染的高山泉水,搅拌均匀即成)。

烤小猪 (烤小猪,是一道彝族独具特色的风味菜。选用20-30斤重的仔猪,杀后去毛,去内脏并洗净后架在火上翻烤。烤好的小猪,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具体吃法可将小猪切成“砣砣”,抖以佐料食用。也可将整个烤猪放在一个大盘内,另放几碟蘸水或其他佐料,然后各人拿刀,自割自吃)。

火烧洋芋(火烧洋芋是大、小凉山彝族农家百吃不厌的一种最常见的吃法,一般取洋芋数斤,煨酸辣汤一罐,将洋芋在火塘子母火中烧熟,即烧即食,人称“三吹三打 ”(因洋芋从火中取出后,人们一般都要吹打几下灶灰,故有此戏称)又因洋芋物美价廉,既可当饭,又可当菜,可尝鲜,奕可饱食,所以,无论罗列桌上珍肴或是野饮烧烤,砣砣肉和火烧洋芋基本上是“形影不离”,成为小凉山彝族饮食文化中能吊得起胃口的名牌产品)。

圆根酸菜(它和贵州的酸菜、四川的泡菜相比,独树一帜,自成风味,是彝家老少皆喜的佳肴。在单调的腊肉汤、洋芋汤、鸡汤、鱼汤中放进少许圆根酸菜,真叫画龙点睛。成为驰名大小凉山的各种酸菜汤,让人赞不绝口。如今,古老彝人的圆根酸菜焕发出新的生机,已形成商品步入市场)。

此外:马边抄手,麻辣烫,烧烤,火锅,狼牙土豆等正宗川味小吃也别具特色。

娱乐场所:滨和路KTV一条街,三九广场,西门花园。

购物场所:华西大道,新建街

医疗教育

学校:民建小学,光明小学,东光小学,荣丁小学,马边中学,张坝中学,马边一职中,荣丁中学,石梁中学。

医院:马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园,妇女儿童医院

城市建设

2009年该县为把中心城区逐步建设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管理有序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充分发挥县城的中心作用和主导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县的整体形象,让全县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经马边县委、县政府研究,今年拟投入43亿元,启动入城通道建设、东光新区开发和修建连接桥、东光花园建设、东光农贸市场建设、光明与东光片区绿化亮化,旧城改造、修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修建廉租房及经济实用房、开发光明新区、修建滨河路等11个城市建设项目。 马边的城,由3平方公里向10平方公里拓展,形成了一座独具山水特色、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观光城。

马边名人

贺昌群

(1903—1973)四川省乐山市的马边彝族自治县人,1938年任浙江大学教授,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员。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30年代初受日本和西欧汉学的影响,开始研究中西交流史和敦煌学。抗战时期致力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贺昌群认为,自秦汉以来,古代西城是中国、印度、波斯等几种文化的大熔炉,研究西城,可以探得这几种文化的线索;汉唐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特别是唐代文化;是含有世界性国际文化汉唐两代,实为铸成中国民族性的两大时代。贺昌群研究文学,很重视客观史学,力求通古今之变,从中发现中国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希望通过史学探讨,寻找一条富国强民之路。贺昌群的著作很多,已发表的论著有200多篇本。

李伏伽

193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四川马边县人,曾任中学教师、校长,报社记者、副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乐山专署文教科长、峨眉县副县长,乐山专科学校教务长,乐山市文教局副局长,乐山市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四川乐山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四川省政协委员、诗词学会副会长。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资源与旅游开发

马边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乐山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乐山跨越式发展的后劲所在。有磷_铅锌_铜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磷矿储量248亿吨,列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是乐山市磷化工基地。水能资源可开发32万千瓦,是乐山市两河流域开发的重点区域。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能巨大。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黄莲山万亩人工林和石梁大佛(宋代)_明王寺(明代)_荣丁东皇殿及佛殿(明代)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不少可供漂流的河段。其中马边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万公顷,主要保护大熊猫_金丝猴_珙桐_水青树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区内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至高山草甸森林生态系统,主峰海拔4042米,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43个。目前,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已被乐山市列为乐山大佛_峨眉山_黑竹沟四大旅游景点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130万亩,森林覆盖率408%,盛产茶叶_竹笋_酸梅_中药材等。绿茶历史悠久,享誉川内外,“白岩迎春”_“龙湖雪梅”_“永山玉叶”等多次荣获中国西部名茶“陆羽杯”_“甘露杯”金奖;竹笋被誉为小山珍,已有清水笋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酸梅富含柠檬酸_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份,已销往宜宾五粮液酒厂,成为“青梅果酒”的原料。药用植物1619种,是全省中药材基地,目前大宗出产的中药材乌梅_天麻_黄莲_黄柏等。

水文

县境内有大小河流 226 条,水能理论蕴藏量 506 万千瓦,可开发利用 30 万千瓦。马边河全长 200 公里,马边境内 118 公里,常年平均流量 7952 立方米/秒,总落差 645 米。

马边特产

天麻

天麻属兰科,一种多年生的食菌草本植物,靠其溶菌酵素溶解吸收密环菌而生长。高0、5-1、3米,全株不含叶绿素,所以不呈绿色。没有根,地下块茎肉持肥厚,呈椭圆状,横生;地上茎直立,表皮黄赤色。节上长有叶片退化的膜持鳞片,互生,下部抱茎。每年夏季开花,淡绿**,或肉**,唇瓣白色,由多数花组织穗状总状花序,排列稠密,整个花冠好似一个歪壶的形态,显得极奇特。蒴果长圆柱状,淡褐色。 它性喜阴湿,生长在中山地区的腐殖质肥厚的林下,或向阳的灌丛中及草坡上。由于采收的季节不同,冬至以后挖采的叫’冬麻’,坚实肥壮,质地最佳;立夏以前挖采的叫’春麻’,体质轻松泡,质次。经沸水煮透或蒸透后干燥的块茎,呈略扁的长稍圆形,皱缩而弯曲,表面为淡黄棕色,半透明,质坚实光润,断面似角质。天麻的劣较多,常见的有以马铃薯、大丽菊、紫茉莉等植物的干燥块茎或根,冒充天麻。

丰水梨

丰水梨果实圆形略扁,个大(单果重200至300克,最大750克),皮黄褐色,果面粗糙,肉脆质细,汁多味甜,清香,皮薄芯小,可食率高,品质上乘, 质优价宜。

竹笋

竹笋功用竹笋是禾本科多年生植物竹子的嫩茎又称毛笋、毛竹笋等。主要产于我国南方一种普通的蔬菜。竹笋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冬季采摘的冬笋,春季采摘的春笋,以及夏季采摘的鞭笋。其中以冬笋的质量最佳,春笋次之鞭笋最差。中医学认为,竹笋性甘、寒;入胃、大肠经。其具有清热化痰、利水消肿、润肠通便等功用,还有不少食疗方。

绿茶

马边绿茶历史悠久,享誉川内外,“白岩迎春”_“龙湖雪梅”_“永山玉叶”等多次荣获中国西部名茶“陆羽杯”_“甘露杯”金奖。

酸梅

富含柠檬酸_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份,已销往宜宾五粮液酒厂,成为“青梅果酒”的原料。

旅游资源: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位于乐山市马边县境内,距乐山市167公里,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邻美姑,南接雷波,呈一狭长地带,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370公里,总面积3016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71952公顷,占902%;森林覆盖率82%。区内有四条马边河的主要源头溪流;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相对高差3000米左右,地势陡峻,山高路险,平均坡度36°。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区内物种十分丰富,已知主要植物有51种132属24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珙桐、桫椤、连香树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篦子三尖杉等;己知主要陆栖脊椎动物有25目75科26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约32只)、四川山鹧鸪、牛羚等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熊猫、白鹇等28种。是一个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保护区地处我省彝族聚居中心地带,具有浓厚的彝族风情。1997年以来,已接待中外专家、学者到保护区参观、科考15次100余人,现日接待能力达200人次。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原生植被保存完好。区内有大熊猫、小熊猫、水鹿等2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离异兽;有连香树、珙桐、银鹃树等珍贵树种,尤其是有活化石之称的珙桐成片生长达万亩以上,举世罕见。

荞坝镇古镇

在马边县城以东34公里,与屏山县的中都古镇接壤。由于屏山至沐川间有座海拔2千多米的五指山的阻隔,古代由屏山新市、云南绥江一带到乐山成都,就经过中都荞坝这一条古道。 古代的荞坝繁荣过。如今走进古镇,就见一里长街古色古香。街上的人行道是红砂石,街沿砌的也是红砂石。古镇的老人讲,荞坝过去住着向、王两姓的人家,因家族矛盾相互争斗,古街便由向王两家各占一段成了“上半截街”和“下半截街”。由于两姓争强,各自打点门面,又修祠堂、庙宇,使古镇上下两段有不同的建筑特色。

马边明王寺悬像

马边明王寺,坐落在马边县建设乡永乐溪后村,离县城六公里,始建于明代成化初年。据《马边厅志略》载:由于整个寺庙处在五座大山之间,旧称“五龙山牛望寺”,后经弘治年间重修殿宇,打造佛像,初具规模,改称“明王寺”。该寺鼎盛时期为清道光年间,占地约五亩。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岁月剥蚀,现仅剩佛殿和三清殿等三百零八平方米的建筑。 钟鼓楼、天王殿、佛殿及后面的三清殿均为木结构建筑,殿内的神像已经损毁很多。在正殿的屋梁上,高过头顶的石佛,全部悬托在梁架上,离地面两米多高。正殿后面的三清殿里还有十一尊这样的悬托石佛。 据考证,这种悬托于大殿半空的佛像,在佛教寺庙中极为罕见。由于这些佛像悬在空中,人的视力的高度很难达到,加上岁月的剥蚀,石佛像显得有些模糊,让人很难辨别。几百年来,明王寺虽然香火不断,但直到最近,这群石佛中还有彝族佛像的秘密才被人发现。 一九九五年,由于明王寺三清殿十二尊悬托石佛被盗,后被马边公安机关从井研县追回,并将佛像存放在该县文化馆。最近文化部门准备将佛像请回明王寺,当人们用清水清洗佛像时,无意间才发现掩藏其间的彝族石佛秘密。 在正殿和三清殿的十五尊悬托石佛中,有十一尊佛像与其他佛像不同,其佛像的光头前方有一小撮“天菩萨”,与彝族“天菩萨”极其相似;这些佛像服饰的花纹图案,与彝族男子服饰的花纹图案极为相似;这些佛像是赤足踩在祥云上,与彝族人在艰苦条件下赤足求生存的生活状况也极为相似。这批彝族悬托佛像坐落在正殿有四尊,三清殿有七尊。 明王寺示建于明代,当时该地区属彝族活动区域。但佛像中为何出现彝族造型,这些造型与彝族神话有何关系,以及这批佛像在大小凉山彝族历史与佛教文化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黄莲山万亩人工林

石梁大佛(宋代),相传说是乐山大佛的兄弟。

荣丁东皇殿及佛殿(明代)还有不少可供漂流的河段。

马边旅游资源具有规模大、品质高、景源密集的特点,是乐山旅游发展后劲所在,尤其是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峨眉山——乐山大佛——黑竹沟形成旅游资源集团,有机融入省市旅游发展板块。

2021年1月,国家民委命名马边彝族自治县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0年12月,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公布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马边彝族自治县上榜。

柳岩在某节目中,自曝去年被分手了,还用了半年的时间去想为什么,结果没想明白。

她说头一天还是欢声笑语的,第二天突然被告知,说的时候还带有哭腔。当时的柳岩觉得莫名其妙。旁边的人问她当时就同意了吗柳岩的表情亮了,她笑着说感觉自己像魔鬼一样。

后来,隔了一个多月,对方就找了新的女朋友,而且不是只是找一个安慰,一直都很好。这一点一直都没有告诉柳岩。柳岩坦言当时愤怒到极点,俩人之前的感情很好,被分手的时候尽量做到体面。可对方怎么会那么快呢况且他不是那样的人。她觉得分手没关系,但是不能一个月就新找了女朋友。

后来柳岩还和他探讨这个问题,很认真的问他如何做到一个月又找到了真爱对方的回答令她愤怒,前男友反问她什么是真爱哪有这么多真爱结果柳岩就说:“我跟你就是真爱。”前男友就说他也觉得是。但有的时候不见得是不是跟真爱有关,可能她就是一个合得来的伴。

其实,早前柳岩在多个采访中谈到自己的爱情观,还是受到不少网友的称赞的。柳岩认为自己还是很传统的,她觉得霸道总裁是不尊重女性或者觉得女性是可以物化的,女孩子自爱的方式就是你自己就是霸道总裁,可以掌控人生掌控事业。能够很清楚的知道想要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另外,柳岩觉得不喜欢就拒绝,不要暧昧。 明明不喜欢,就不要给任何暗示,拿别人当备胎,这样浪费别人的时间和情感,是很不道德的。

松口山川灵秀,有狮(山)象(山)守水口之赞。由于风景优美,故素有“松口八景”或“松口十景”之说,但众说不一。如今可供游览的松口名胜古迹按景区划分,把各处的旅游景点简略介绍。

1、凉伞岌景区

狮象把水口

凉伞岌附近的梅江河两岸,沿江南北各有一个小山包。在元魁塔顺江而下约1公里处眺望酷似狮、象扼守着松口的大门,此处是松口的一个景观。狮子伏于南,叫狮山。象在北岸(溪北)北鼻伸向江心,叫象山,狮象协同把守梅江水,李二何赞“狮象滩头浪滚雷”,何等壮丽。

元魁塔

元魁塔由邑人李二何倡建筑于明末,公元1619年动工,历十年始竣工。李二何亲自题刻门联门联,门联仅数字描绘塔的形象而又表达了李二何自已的抱负。塔高九层,高约五十多米,耸立于岌顶,以悬崖作基座,以潭水作基脚,崖高塔更高,雄伟秀丽,游者不绝。元魁塔是粤东一胜景。广东省邮局于1982年以十大名塔作邮资票花,元魁塔为其中之一。

元魁塔下,称塔下潭。当江水涨满,崖下江水满潭,水涨时卷起千堆雪,汹涌澎湃,万马奔腾,景色极为壮观。

谢逸桥纪念碑

谢逸桥纪念碑建在元魁塔附近。1905年,爱国侨贤谢逸桥,谢良牧昆仲协助孙中山筹组中国革命同盟会,成为首批会员。逸桥被派遣回粤东开展活动,发展组织。逸桥先生,爱国爱民爱家乡,在他逝世后人们在此立碑纪念。

赤面石

凉伞岌正面,峭壁悬崖,呈赤褐色,长数里,称“赤面石”,是“丹霞地貌”。悬崖山顶,却又绿树成阴,更描画了凉伞岌的雄伟壮丽。此地还是古战场遗址。

2、铜琶桥景区

磐安桥北,有历四百年风雨的世德堂,再北走,有孙中山视察松口的住地爱春楼,磐安桥西有松口最古老的石拱五龙桥,附近有一座五显宫。现分别叙述如下。

磐安桥

磐安桥建于松源河进入梅江的出口处,用花岗石条砌成,全桥有8墩9孔,每孔由9条各长8米,宽厚各近半米的花岗石条排列而成。81条巨重的长石条,在当时只能手提肩挑的生产力下,怎样才能从河面抬上6米高的桥墩上,而且整齐得线缝直对呢?现在桥面铺了水泥,到桥底下才可以观看这巧妙的工艺。这些花岗石建材,一般产自邻县大埔,人力运送,艰苦也是难以想像的!建桥费用由华侨谢益卿、谢梦池父子首倡,张榕轩、张耀轩兄弟赞助而建成。

世德堂

世德堂建于明末,距今四百多年,规模巨大,至今保存完好,是客家三堂四点金式,三围城的半围龙屋,此屋有72个天井,24个门楼,二百余间房子,里面分为各个独立住宅区,有门相通,正堂上中下3个大厅连成一体,可摆150张桌,供千人就餐。外围二层,设有岗楼,。这又是抵御外侵,可以节节退守的军事堡垒。此屋蕴藏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是研究客家建筑文化的活教材,吸引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考察参观。

爱春楼

爱春楼是清末华侨巨商谢逸桥、谢良牧兄弟故居,兄弟俩协助孙中山推翻封建王朝立功至伟。孙中山先生于1918年5月末,专程到松口视察,看望谢氏兄弟,住在爱春楼。他亲为爱春楼题一副对联:“博爱从吾志,宜春有此家”和“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题词给谢氏兄弟。

五龙桥

五龙桥(俗称五显宫桥)为清康熙九年李椅所建,是松口最早的石拱桥之一,桥长17米,宽3米,为双层上下单孔,建筑至今三百多年半个世纪,就读学生数以万计数。它又是获得孙中山《旌义状》的梁密庵祖居地。

仍完好无损。

五显宫(显光寺)

五显宫,建于康熙九年,年久失修崩塌,1980年后,华侨捐资重建,现仍存刻有“五显大帝”的石香炉为古物。五显宫门前约100米处,有一棵古老的木棉树,树中又长出一棵榕树。更显得古老的风貌。

下店竹林胜景

磐安桥与新铜琶桥(1969年建的公路桥)处的松源河道中有一块长约1公里宽约50——200米的中心坝。中心坝土质肥沃盛长竹子,丰水期间这里坝成了“湖心岛”。湖心岛北面是新铜琶桥,南临梅江。人们站在松源河与梅江河交汇处磐安桥上观景,湖心岛上一望无际的竹林郁郁葱葱,风吹竹林绿波荡漾;江河两岸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古今民居夹在绿树丛中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江中舟楫往返倒影江心,风景如画。一幅诗情画意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吸引了众多游客留步拍照留念。

3、松口镇景区

明末,李二何携太子到松口,筑一简易行宫,对外称“书院”。院前有一桥,太子登岸经过,现叫“灯笼桥”实是“登龙桥”。书院正门前登十一级台阶,书院显得雄伟巍峨。书院前筑一门楼,左右置大石鼓。进外大厅,两侧有门卫室。过长廊、登几级台阶,进中大厅,厅后有正门、两侧门。再进长廊,又一内大厅,厅后也设一正两侧的门。

古街道

松口建镇较早,于今还保留了各时期的街道建筑。梅东桥下,沿江一带的大街,便于货运,商业繁荣,店铺多二三层的沙灰木楼,街道则于民国初年扩宽,是改良式的明清建筑。在大街北侧,还保留着小街小巷、石板地,如世德新街,基本上是原来的明清街道。上世纪30年代初,华侨投资家乡建设,在火船码头一带建了一批钢筋水泥店铺。其中火船码头附近,华侨廖舫州、钟成材等投资建“骑楼式”的欧陆南洋风格的店铺,很有特色,可说这时期的代表。

中山公园

1933年,为纪念孙中山到松视察而兴建中山公园。现进门,建一座孙中山的石雕像,园内有一“密庵亭”亭内保存孙中山在民国初签发给梁密庵的《旌义状》,还有抗战重庆政府首脑林森、蒋介石等手迹,是其他公园罕有的。还建一“洛阳桥”,纪念抗日烈士李蔼的,雅致美观。园内绿树成荫,游人众多。公园侧面还有座民国初年建的松口图书馆。

金山顶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中学老校背,是金山顶。松口老“八景”、“金山晚眺”的金山。而今建了一个“晋康园”,自然景观已为人工景观所代替了。晋康园中休憩的人甚多。

承德楼

承德楼名满松口,是一座堂皇富丽的客家三堂四点金殿堂式建筑,保存尚为完好。它建于1908年,历时十年始建成,用银18万光洋,建成的此屋有48厅,18天井,108间,是一座两层楼房,正堂石柱高6米,雕梁画栋。屋后果园,仍保存几棵桂绿荔枝,品味俱佳。承德楼名望高,还在于它提供松口中学作教室宿舍半个世纪,就读学生数以万计数。它又是获得孙中山《旌义状》的梁密庵祖居地。

温氏精庐

温氏精庐是1907年松口同盟会为培养军事人才创办的“松口体育传习所”旧址。学校当时招收嘉应五属学生120人,培养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饶辅庭、林修明、周增等人。温氏精庐还是清末翰林,《嘉应州志》主篇温仲和故居。温仲和的儿子温靖侯是孙同盟会粤东的***。

甘露亭

甘露亭在松口上行2里许,海运未通前,外出的第一站。亭筑于河岸上大榕树旁,迎来送往者,多在此品茗、谈叙别情,行人挑夫在此歇肩,喝大碗茶,纳凉,是人们休闲的好地方,既热闹,也幽静。所以说“廿露纳凉”又说“廿露品茗”。廿露亭临梅江,南岸有松口老八景的潭头垂钩,圳头的竹林,溪南的隍渡口,以及远望在南岸的元魁塔和宝盖寺。松口八景,甘露亭观其中之一。于今梅江上再架三座大桥,甘露亭观景,既秀丽又壮观。旁边有一棵长在梅江北岸边的古榕,这棵古榕有300多年的历史。

刘隍唤渡

梅东桥南端随江下行几十米,有一水圳,据传是刘龚时的“护城河”,溪南学校,有说是他驻地,下走几十步是刘隍渡口。刘龚在此过渡,溪北上岸地,叫登岸楼。刘隍渡口,古榕浓绿幽静。当夜深入静,游人唤渡,高亢回旋,震汤江水,盘回榕林,有如天籁,加上纪念“刘龚皇帝”,情影交融,更为感人。现在已没有渡船了,但美景还在,而且建一“居士林”,养心修性,为刘隍增色。

马房坪

马房坪,传说是刘龚驻军筑房牧战马的地方。现虽无遗迹,却是清雍正翰林、乾隆时任监察御史的丘玖华故里,曾以“一本参二相再本御九卿”闻名以时,赞为铁笔御史。现在还传着他少年《告倒狗臣公王》的故事。马房坪也是丘茹雪女士的故里。马房坪人丘秉敏与德国姑娘结婚,生一女,名茹雪。茹雪头发全黄,肤白如雪,混合东西人种之美。小时在家上学,人人喜爱。1957年在日本与蒋伟国结婚,1962年生一子蒋孝刚。而今丘如雪(邱爱伦)故居保存完好。

馒头庵

松南馒头坑里,有一馒头小丘。林木茂密,流泉淙淙,在山谷里筑一庵,名福缘,俗称馒头庵。庵场雅致,清静舒适、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此庵远近闻名。

4、仙溪景区

仙溪村离松口镇约4公理,它南向五指峰北倚鳌头峰,山清水秀,钟灵毓秀。村中美景引人入胜,蜚声遐尔。清朝乾隆年间,精通勘舆术的嘉应州州官王者辅曾慕名前来游览观赏,他盛赞这里是个风景秀丽、地杰人灵的地方。古今文人墨客多到此游览。

元代“鲤鱼形围龙屋”

仙口村现还保存一座宋末元初建造的“围龙屋”,屋名叫“围里”,它是一座鲤鱼形的两层楼房。据传,松口梁氏开基祖松冈公从福建宁化迁居松口时曾住在这里。此屋结构独特,大门像城楼。它建在二丈高的河岸上,防御能力很强。因年代久远,现只留下一半没倒塌的还有人居住。

仙口塔

仙口塔(又叫文魁塔)建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地处仙溪村境内的松源河西岸。它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五屋古塔,木质楼梯可通达顶层。塔周围树木成荫,花果飘香,风景幽雅。登上顶层可饱览松源河沿岸的客家民居和附近的仙溪桥及沿河的竹林秀景。据说,旧时村民为了村中多出文人特集资建塔,以前村中学子考取了功名、学位之后,都要到塔前焚香谢恩。自此塔建成之后,村中考取功名的人逐年增多,据知,科举时代村中曾有人考取了进士、举人、秀才,民国年间,仙口村有四人出国留学,四人当过县长,出了三位将军。至今为止,约2000人的仙口村,考上大学的有百余人,这些人中有大学校长、教授、高级工程师、作家、记者、医生、书画家等。

仙口竹林

仙口丝竹(竹林)。它在仙溪桥上面的松源河畔,河岸两边左边有一段约1公里长的地带长满密密麻麻的楠竹,竹子条条长达数丈,岸上竹林密布,河中水流淙淙。人们站在电站的拦河大坝上眺望竹林和村口的古塔,景致优美壮观。

5、云梅景区

云桥夜月

松口八景,只“云车夜月”在深山中,而且夜间欣赏。在那月明星稀,月光照在峥嵘的龙山虎山和云车桥上,清静的隆文水里又影出一云车桥一龙虎山和一轮明月。天上一轮月,水中一轮月,桥在月色反射下,水上水下,又成一园月。形成四面险山,三轮明月的奇景。慕名前来观赏的人很多。前泰国总理他信的母亲的祖居屋就在该处。

吴兰修故居

吴兰修是云车桥石阙里人,清嘉庆年间中举人。他致力于研究学问,攻诗文、擅算学,精考据,著述甚丰,是我国南汉史著名专家。广州四大书院诸生研习经史的“学海堂”特聘吴兰修为第一任学长。现他故居里,还保存他的墨宝等遗物。

6、松南景区

横西古榕

横西古榕,树身粗根扎地,群枝指空,龙腾虎跃,绿荫大地。经考证,古榕树侧,是叶剑英亢帅的父亲赞祥公经营“致和”商号旧址,叶帅童年生活的地方。榕树北面“孔圣棚”,是叶帅启蒙的学堂。榕树下的横西小学,是叶剑英东山中学毕业教一年书的“新群学校”。

三斤狗故居遗址

三斤狗是松南小黄沙石壁渡人。年老贫困,一个除夕半夜,他出南洋的儿子回来了。喜出望外,不觉天将亮了,他又发愁,拿什么敬祖公。他的儿子拿出三大笸箩花边(银元)代替三牲。一进祠堂,众人吃惊,忙笑脸相迎:“三伯公,恭喜恭喜;”都向三斤狗讲好话。三斤狗笑道:“我长得真快,上夜三斤狗,下夜三伯斤(百斤)。”众人也附和“对对”,围着他转。三斤狗建了座大屋,后来被一场火烧掉了,遗址今存。

丹竹窝电站

丹竹窝栏江筑电站,梅江出平湖,横山添景色,沿岸亮明珠。

7、松东景区

青龙寺

松东中井村有座寺庙叫青龙寺,它座落在崇山峻岭中的青龙岗上,有300多年历史。寺前右侧有座山,形似白虎。此处青山绿水风景宜人。青龙寺曾是大革命时期松东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管辖九乡。1950年,中央慰问团曾到这里慰问。

梯级电站

松东是的几村庄都是山区,有三井、三塔、三畲等高山深处的村落。从三井、三塔流出的溪水,到中江村合成一条介溪河注入梅江。当地政府利用这条小河建起了大大小小十座电站,形成梯级。值得游览的是塔礤角的第一、二站。这里的水流和岩石让城里人看看,确实耐人寻味。涧田村口有两棵300多年的古橼树和山门晨天然石笋奇观。还有待开发的南山里风景区。

松口古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经过“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评审委员会初评、公众投票及专家终评,从20多个省区市申报的近百条街道中脱颖而出的10条街区入选第五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广东省松口镇松口古街榜上有名。

这1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分别是广东省广州市沙面街、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河南省濮阳县古十字街、江西省铅山县河口明清古街、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水街、广东省珠海市斗门镇斗门旧街、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永宁老街、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松口古街、江苏省泰兴市黄桥老街、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上下正街。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化报社、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自2008年启动至今,已评选出50条历史风貌保护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故宫博物院院长、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此前的专家评审会上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走过的5年历程,尤其是权威、公正、公开的评选机制,及其广泛倡导民众参与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现在城镇化速度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又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尚存不多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介绍正确的保护理念和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导向作用非常大。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_ 宜宾_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总人口1883万人,彝族占37%。属乐山市管辖。

区号:0833

拼音:Mabian Yizu Zizhixian

代码:511133

邮编:614600

区划:2005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民建、荣丁)、18个乡(劳动、建设、石梁、_坝、民主、老河坝、下溪、苏坝、烟烽、袁家溪、沙腔、三河口、雪口山、镇江庙、大竹堡、梅子坝、高卓营、永红)。

县人民政府驻地:民建镇

民建镇属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北部与劳动乡接壤,南与建设乡连界,西与雪口山乡、沙腔乡毗邻。幅员面积816平方公里。马边河呈“S”形穿城而过,形成河谷地带,民建镇即依河谷平坝而建。距乐山中心城区160公里,距省会成都340公里。海拔540米,年平均气温17℃。辖区内有建设街、中坝街、新建街、西街、滨河路、滨河大道、华西大道、东光大道、光明大道、鄢家巷。有长120米、宽20米北门钢筋水泥平板大桥,长160米、宽12米南门大桥。有北门环城花园、西门花园、南门花园。马铜路、马新路、马美路、马水路、绕城路贯穿全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初步形成了“城在森林中,水从城中绕,家在花园里”的园林式县城格局。建有红牌坊工业园区,东光、光明农副产品加工区,城区商贸中心和东光、中坝农贸中心。全镇辖张坝、民建、城南3各社区,7个居民小组。辖张油房、东光、红旗、永乐、光明、西城、兴隆、建新、天星、灯杆堡、水碾坝11各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其中纯彝族聚居村2个、组17个。全镇总户数11175户,其中非农业户5946户,总人口369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437人。人口出生率97‰,人口自然增长率812‰。境内聚居着汉、彝、苗、回、壮、瑶、土家等民族。境内地势相对较缓,多属于平坝和二半山区,平均海拔750米,年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约300天。现有耕地15398亩,退耕还林13742亩。主产玉米、水稻、黄豆等农作物。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是全县茶叶主产区之一。全镇有公办幼儿园2所、公办小学13所、公办中学2所,在校学生4784人;公办医疗卫生单位6个,床位172张,医务人员207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1个。全年粮食总产6325吨,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全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757元,比上年人均净增270元。全年出生人口326人,占计划任务的905%。

历史文化

马边从汉代起,先后属南安县、 道县、马湖县、犍为县地域。北宋开始设寨,属屏山县,清代升为马边厅。1914年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归嘉定府管辖。1984年4月,建立马边彝族自治县,隶属乐山地区,今乐山市。

民族宗教

马边彝族自治县有彝族人口5万多,还有苗族及少数散居的回、壮族。

自然气候

马边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由于地形的特点,立体气候明显,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和名贵土特产资源。气候冬暖夏凉。

地形地貌

马边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马边河纵贯全境,乡镇、村寨沿河座落,犹如串珠摆布,整个马边河流域是一个以山高、坡陡、谷深、切割大为特征的山区县。其中最高处的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海拔4040米,最低处海拔448米。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43个。

经济商贸

马边设立自治县以后,经济社会有较快的发展。目前,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已被乐山市列为乐山大佛_峨眉山_黑竹沟四大旅游景点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130万亩,森林覆盖率408%,盛产茶叶_竹笋_酸梅_中药材等。绿茶历史悠久,享誉川内外,“白岩迎春”_“龙湖雪梅”_“永山玉叶”等多次荣获中国西部名茶“陆羽杯”_“甘露杯”金奖;竹笋被誉为小山珍,已有清水笋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酸梅富含柠檬酸_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份,已销往宜宾五粮液酒厂,成为“青梅果酒”的原料。药用植物1619种,是全省中药材基地,目前大宗出产的中药材乌梅_天麻_黄莲_黄柏等。

交通建设

改革开放30周年来,马边彝族自治县交通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截止目前,建成二级客运站点一个,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共建成大小桥梁28484延米/105座;县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00957公里, 公路网密度为042公里 / 平方公里。其中:省道103线马边境内(马铜路、马美路)8557公里;县道3条74公里;乡道13条110公里;通村路102条427公里,硬化8条41公里;专用道12条313公里。不通公路的村由改革开发前的193个减少到现在的26个,客运班车实现乡乡通。

马边兰花

在兰花界的句俗话:“国之春剑在蜀,蜀之春剑在马边”。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处云雾山区,兰花品种异常丰富,春剑、春兰、莲瓣兰、四季兰、寒兰、建兰、墨兰、兔耳兰、虎头兰、丝茅兰等等,品种繁多,争奇斗艳,叶美花丽,沁人心脾。

马边大风顶兰园兰花珍品众多,奇花纷呈,其中珍奇品种有:春剑类:奥迪牡丹王、桃园三结义、皇梅、云梅、万寿锦荷、银丝雪玉、绿丝缟、红荷蝶、神州奇梅、马边奇蝶、神剑、西蜀道光、牙黄素、宽板素、马边荷素、马边雪玉、马边绿素、金边、银边、蓝边、缟艺,矮奇种等; 莲瓣兰类:大唐凤羽、粉荷、汗血宝马、玉兔、黄金海岸、丽江星蝶、桃园蝶、奇花素、滇梅、苍山奇蝶、玉狮子、丹心雪梅、龙 女、剑阳蝶; 春兰类:领带花、天彭牡丹、貂婵; 四季兰类:光登梅、峨眉弦、君荷、仙山牡丹、圣火、大荷素; 蕙兰类:国色牡丹、金丝缟。

休闲娱乐

特色小吃:

彝族风味肉(冻彝族风味肉冻,这是彝族地区较为讲究的一种菜肴。它采用猪蹄和肘子制做而成。一般做法是将肉放入锅内煮软后捞起,剔去骨头并将肉宰碎,放上木姜、生姜、花椒等佐料,有的还放橘子皮,或鸡蛋之类的东西,然后放回锅里煮上一阵,以便使佐料渗入肉中,最后放入木钵内,放上一夜即成)。

坨坨肉 (在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坨坨肉最有名,彝语称“乌色色脚”, 意思是猪肉块块。“坨坨肉”顾名思义,其外观如“坨坨”。彝族是将坨坨肉放在簸箕里,一块肉就有一个拳头大小。彝族人以坨坨肉让人感到了他们的待客的热情和大方,也看到他们粗犷豪放的一面。坨坨肉的特点是肥肉不腻,瘦肉脆嫩,肉质香鲜可口,坨坨肉味显特别,又是天然少污染的民族特色食品。在讲究吃的今天,坨坨肉显现出猪肉的原汁原味,体现了彝族传统的饮食文化,这在中华民族的烹饪百花园里如一缕清风,一朵奇葩)。

臼捣仔鸡凉辣汤 (将宰割好的仔鸡放进火塘烧熟,洗净后剔出骨头(或连骨)放入石臼舂捣,直至舂烂捣融。个别地方用刀剁碎不用杵臼。仔鸡肉臼捣好后,根据仔鸡大小,将一定数量的红辣椒或烧熟的青辣椒、花椒、木姜子和大蒜放入石臼舂细,并加上盐末兑上适量的冷开水或无污染的高山泉水,搅拌均匀即成)。

烤小猪 (烤小猪,是一道彝族独具特色的风味菜。选用20-30斤重的仔猪,杀后去毛,去内脏并洗净后架在火上翻烤。烤好的小猪,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具体吃法可将小猪切成“砣砣”,抖以佐料食用。也可将整个烤猪放在一个大盘内,另放几碟蘸水或其他佐料,然后各人拿刀,自割自吃)。

火烧洋芋(火烧洋芋是大、小凉山彝族农家百吃不厌的一种最常见的吃法,一般取洋芋数斤,煨酸辣汤一罐,将洋芋在火塘子母火中烧熟,即烧即食,人称“三吹三打 ”(因洋芋从火中取出后,人们一般都要吹打几下灶灰,故有此戏称)又因洋芋物美价廉,既可当饭,又可当菜,可尝鲜,奕可饱食,所以,无论罗列桌上珍肴或是野饮烧烤,砣砣肉和火烧洋芋基本上是“形影不离”,成为小凉山彝族饮食文化中能吊得起胃口的名牌产品)。

圆根酸菜(它和贵州的酸菜、四川的泡菜相比,独树一帜,自成风味,是彝家老少皆喜的佳肴。在单调的腊肉汤、洋芋汤、鸡汤、鱼汤中放进少许圆根酸菜,真叫画龙点睛。成为驰名大小凉山的各种酸菜汤,让人赞不绝口。如今,古老彝人的圆根酸菜焕发出新的生机,已形成商品步入市场)。

此外:马边抄手,麻辣烫,烧烤,火锅,狼牙土豆等正宗川味小吃也别具特色。

娱乐场所:滨和路KTV一条街,三九广场,西门花园。

购物场所:华西大道,新建街

医疗教育

学校:民建小学,光明小学,东光小学,荣丁小学,马边中学,张坝中学,马边一职中,荣丁中学,石梁中学。

医院:马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园,妇女儿童医院

城市建设

2009年该县为把中心城区逐步建设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管理有序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充分发挥县城的中心作用和主导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县的整体形象,让全县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经马边县委、县政府研究,今年拟投入43亿元,启动入城通道建设、东光新区开发和修建连接桥、东光花园建设、东光农贸市场建设、光明与东光片区绿化亮化,旧城改造、修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修建廉租房及经济实用房、开发光明新区、修建滨河路等11个城市建设项目。 马边的城,由3平方公里向10平方公里拓展,形成了一座独具山水特色、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观光城。

马边名人

贺昌群

(1903—1973)四川省乐山市的马边彝族自治县人,1938年任浙江大学教授,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员。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30年代初受日本和西欧汉学的影响,开始研究中西交流史和敦煌学。抗战时期致力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贺昌群认为,自秦汉以来,古代西城是中国、印度、波斯等几种文化的大熔炉,研究西城,可以探得这几种文化的线索;汉唐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特别是唐代文化;是含有世界性国际文化汉唐两代,实为铸成中国民族性的两大时代。贺昌群研究文学,很重视客观史学,力求通古今之变,从中发现中国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希望通过史学探讨,寻找一条富国强民之路。贺昌群的著作很多,已发表的论著有200多篇本。

李伏伽

193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四川马边县人,曾任中学教师、校长,报社记者、副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乐山专署文教科长、峨眉县副县长,乐山专科学校教务长,乐山市文教局副局长,乐山市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四川乐山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四川省政协委员、诗词学会副会长。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资源与旅游开发

马边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乐山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乐山跨越式发展的后劲所在。有磷_铅锌_铜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磷矿储量248亿吨,列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是乐山市磷化工基地。水能资源可开发32万千瓦,是乐山市两河流域开发的重点区域。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能巨大。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黄莲山万亩人工林和石梁大佛(宋代)_明王寺(明代)_荣丁东皇殿及佛殿(明代)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不少可供漂流的河段。其中马边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万公顷,主要保护大熊猫_金丝猴_珙桐_水青树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区内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至高山草甸森林生态系统,主峰海拔4042米,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43个。目前,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已被乐山市列为乐山大佛_峨眉山_黑竹沟四大旅游景点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130万亩,森林覆盖率408%,盛产茶叶_竹笋_酸梅_中药材等。绿茶历史悠久,享誉川内外,“白岩迎春”_“龙湖雪梅”_“永山玉叶”等多次荣获中国西部名茶“陆羽杯”_“甘露杯”金奖;竹笋被誉为小山珍,已有清水笋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酸梅富含柠檬酸_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份,已销往宜宾五粮液酒厂,成为“青梅果酒”的原料。药用植物1619种,是全省中药材基地,目前大宗出产的中药材乌梅_天麻_黄莲_黄柏等。

水文

县境内有大小河流 226 条,水能理论蕴藏量 506 万千瓦,可开发利用 30 万千瓦。马边河全长 200 公里,马边境内 118 公里,常年平均流量 7952 立方米/秒,总落差 645 米。

马边特产

天麻

天麻属兰科,一种多年生的食菌草本植物,靠其溶菌酵素溶解吸收密环菌而生长。高0、5-1、3米,全株不含叶绿素,所以不呈绿色。没有根,地下块茎肉持肥厚,呈椭圆状,横生;地上茎直立,表皮黄赤色。节上长有叶片退化的膜持鳞片,互生,下部抱茎。每年夏季开花,淡绿**,或肉**,唇瓣白色,由多数花组织穗状总状花序,排列稠密,整个花冠好似一个歪壶的形态,显得极奇特。蒴果长圆柱状,淡褐色。 它性喜阴湿,生长在中山地区的腐殖质肥厚的林下,或向阳的灌丛中及草坡上。由于采收的季节不同,冬至以后挖采的叫’冬麻’,坚实肥壮,质地最佳;立夏以前挖采的叫’春麻’,体质轻松泡,质次。经沸水煮透或蒸透后干燥的块茎,呈略扁的长稍圆形,皱缩而弯曲,表面为淡黄棕色,半透明,质坚实光润,断面似角质。天麻的劣较多,常见的有以马铃薯、大丽菊、紫茉莉等植物的干燥块茎或根,冒充天麻。

丰水梨

丰水梨果实圆形略扁,个大(单果重200至300克,最大750克),皮黄褐色,果面粗糙,肉脆质细,汁多味甜,清香,皮薄芯小,可食率高,品质上乘, 质优价宜。

竹笋

竹笋功用竹笋是禾本科多年生植物竹子的嫩茎又称毛笋、毛竹笋等。主要产于我国南方一种普通的蔬菜。竹笋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冬季采摘的冬笋,春季采摘的春笋,以及夏季采摘的鞭笋。其中以冬笋的质量最佳,春笋次之鞭笋最差。中医学认为,竹笋性甘、寒;入胃、大肠经。其具有清热化痰、利水消肿、润肠通便等功用,还有不少食疗方。

绿茶

马边绿茶历史悠久,享誉川内外,“白岩迎春”_“龙湖雪梅”_“永山玉叶”等多次荣获中国西部名茶“陆羽杯”_“甘露杯”金奖。

酸梅

富含柠檬酸_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份,已销往宜宾五粮液酒厂,成为“青梅果酒”的原料。

旅游资源: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位于乐山市马边县境内,距乐山市167公里,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邻美姑,南接雷波,呈一狭长地带,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370公里,总面积3016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71952公顷,占902%;森林覆盖率82%。区内有四条马边河的主要源头溪流;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相对高差3000米左右,地势陡峻,山高路险,平均坡度36°。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区内物种十分丰富,已知主要植物有51种132属24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珙桐、桫椤、连香树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篦子三尖杉等;己知主要陆栖脊椎动物有25目75科26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约32只)、四川山鹧鸪、牛羚等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熊猫、白鹇等28种。是一个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保护区地处我省彝族聚居中心地带,具有浓厚的彝族风情。1997年以来,已接待中外专家、学者到保护区参观、科考15次100余人,现日接待能力达200人次。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原生植被保存完好。区内有大熊猫、小熊猫、水鹿等2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离异兽;有连香树、珙桐、银鹃树等珍贵树种,尤其是有活化石之称的珙桐成片生长达万亩以上,举世罕见。

荞坝镇古镇

在马边县城以东34公里,与屏山县的中都古镇接壤。由于屏山至沐川间有座海拔2千多米的五指山的阻隔,古代由屏山新市、云南绥江一带到乐山成都,就经过中都荞坝这一条古道。 古代的荞坝繁荣过。如今走进古镇,就见一里长街古色古香。街上的人行道是红砂石,街沿砌的也是红砂石。古镇的老人讲,荞坝过去住着向、王两姓的人家,因家族矛盾相互争斗,古街便由向王两家各占一段成了“上半截街”和“下半截街”。由于两姓争强,各自打点门面,又修祠堂、庙宇,使古镇上下两段有不同的建筑特色。

马边明王寺悬像

马边明王寺,坐落在马边县建设乡永乐溪后村,离县城六公里,始建于明代成化初年。据《马边厅志略》载:由于整个寺庙处在五座大山之间,旧称“五龙山牛望寺”,后经弘治年间重修殿宇,打造佛像,初具规模,改称“明王寺”。该寺鼎盛时期为清道光年间,占地约五亩。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岁月剥蚀,现仅剩佛殿和三清殿等三百零八平方米的建筑。 钟鼓楼、天王殿、佛殿及后面的三清殿均为木结构建筑,殿内的神像已经损毁很多。在正殿的屋梁上,高过头顶的石佛,全部悬托在梁架上,离地面两米多高。正殿后面的三清殿里还有十一尊这样的悬托石佛。 据考证,这种悬托于大殿半空的佛像,在佛教寺庙中极为罕见。由于这些佛像悬在空中,人的视力的高度很难达到,加上岁月的剥蚀,石佛像显得有些模糊,让人很难辨别。几百年来,明王寺虽然香火不断,但直到最近,这群石佛中还有彝族佛像的秘密才被人发现。 一九九五年,由于明王寺三清殿十二尊悬托石佛被盗,后被马边公安机关从井研县追回,并将佛像存放在该县文化馆。最近文化部门准备将佛像请回明王寺,当人们用清水清洗佛像时,无意间才发现掩藏其间的彝族石佛秘密。 在正殿和三清殿的十五尊悬托石佛中,有十一尊佛像与其他佛像不同,其佛像的光头前方有一小撮“天菩萨”,与彝族“天菩萨”极其相似;这些佛像服饰的花纹图案,与彝族男子服饰的花纹图案极为相似;这些佛像是赤足踩在祥云上,与彝族人在艰苦条件下赤足求生存的生活状况也极为相似。这批彝族悬托佛像坐落在正殿有四尊,三清殿有七尊。 明王寺示建于明代,当时该地区属彝族活动区域。但佛像中为何出现彝族造型,这些造型与彝族神话有何关系,以及这批佛像在大小凉山彝族历史与佛教文化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黄莲山万亩人工林

石梁大佛(宋代),相传说是乐山大佛的兄弟。

荣丁东皇殿及佛殿(明代)还有不少可供漂流的河段。

马边旅游资源具有规模大、品质高、景源密集的特点,是乐山旅游发展后劲所在,尤其是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峨眉山——乐山大佛——黑竹沟形成旅游资源集团,有机融入省市旅游发展板块。

2021年1月,国家民委命名马边彝族自治县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0年12月,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公布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马边彝族自治县上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026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31
下一篇2024-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