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仙座流星雨---2008年8月12日午夜11时开始至13日凌晨
英仙座流星雨可说是最有名的流星雨之一,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每年固定时间稳定出现,是最活跃、最常被观测到的流星雨,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今年8月12日晚11时开始至第二天凌晨,它将为公众奉献一场精彩纷呈的夏夜星空大戏,人们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流星从天空划过的美丽景象。
狮子座流星雨---2008年11月17日晚到18日凌晨
一年一度的狮子座流星雨将于11月18日再次光临地球。近年观测表明,狮子座流星雨迸发时常见特别明亮的火流星,这些流星在夜空中拖着长长的尾迹,非常美妙。天文爱好者可选择在视野开阔、人烟稀少、灯光暗淡的地点,在晴朗的夜空里进行观测。最佳的观测时间为17日晚到18日凌晨,17日太阳落山后,天文爱好者便可进行观测。
双子座流星雨---2008年12月7日到17日,15日凌晨达到极盛
就如贺岁大片一样,双子座流星雨一般都会在岁末如期而至,今年这一“大片”的上映档期将从12月7日一直持续到17日。其中在15日凌晨该流星雨达到极盛,每小时理论流星数最多可达到120颗左右。观测双子座流星雨很简单,只要找一处空旷的地点就可以,观测时视野可锁定在天顶附近。而且,双子座流星雨的平均速度为35公里/秒,这和狮子座70公里/秒的速度比起来,慢了不少,这方便了人们观测,尤其适合照相。
除了这四大流星雨外,2008年其他适合国内公众观测的流星雨还有:4月天琴座流星雨、5月宝瓶座流星雨、10月天龙座流星雨和猎户座流星雨等。
大概方位在东偏北一点,水平高度40度左右。
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是与周期大约33年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有关的一个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的得名是因为这个流星雨辐射点的位置在狮子座。在2009年,这个流星雨的尖峰时间在11月17日(世界时),每小时的数量可能高达500颗,尚不足以成为流星暴(每小时超过1,000颗流星的大流星雨)。
地球经常会通过彗星残留下来的流星体质点溪流,在这种溪流里包含了许多固体的流星体颗粒,而这些颗粒是彗星在接近太阳到木星轨道之内后,被太阳加热使冰冻的气体蒸发而连带被喷射出来的,且典型的颗粒不大于尘埃的大小。
流星主要的来源是流星体与空气分子摩擦并汽化的尘埃,并且这些微小的碎屑与大气层内单独的原子碰撞会造成空气的游离。当空气的分子重新结合时,温度会降低并释放出光子。较大的颗粒会与较小的颗粒流分离,形成火流星或是火球,并在大气中留下发光的轨迹。
狮子座流星雨以有许多如此明亮的流星而著名。彗星每次回归时都会在相似的轨道上留下许多的流星体,它们的差异是受到木星的扰动造成的(完整的说明请参考McNaught & Asher (1999))。
历次回归的尾迹一起组成流星体的溪流,可是古老的尾迹已经不能产生壮观的流星雨(每分钟只有几颗流星),因此虽然每年的11月17日都有流星雨,但每年的流星数量都会变化。
换言之,越年轻的尾迹在太空中有着越高的粒子浓度,当地球经过时也越容易形成流星暴,相较于周年的背景流星(每小时1到2颗)和流星雨背景(每小时数颗),每小时可以计量到超过1,000颗以上的流星。
扩展资料:
出现原因
流星通常是单个零星出现的,彼此间无关,出现的时间和方向也没有规律,平均每小时可看到10条左右,称为偶现流星(又称偶发流星)。
有时候在天空某一区域某一段时间内流星数目会显著增多,每小时几十条甚至更多,看上去就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特别大的流星雨又称流星暴。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的结果,这种成群结队的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大名鼎鼎的“狮子座”流星雨并不是“狮子座”上的流星雨。“狮子座”上即使有流星雨,在地球上凭肉眼也看不到。“狮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颗叫作“坦普尔·塔特尔”的彗星所抛撒的颗粒滑过大气层所形成的。
因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与“狮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来就好像流星雨是从“狮子座”上喷射出来,因此被称为“狮子座”流星雨。
通常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关。彗星是太阳系内一类奇特的天体,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表现为一颗彗核,直径几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由于彗星核物质的气化会形成巨大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将融化其灰尘微粒中的冰物质,这些灰尘微粒多数比沙粒大。对于多数近距离接近地球的彗星,它们将在大气层中燃烧并形成陨石。流星群便起源于彗星散射出来的物质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
彗星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的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流星雨。
参考资料:
在天文学中,沿着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多,大大超过通常偶然出现的流星数,就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在发生流星雨时,可高达每小时十几条到几十条,但在发生流星暴雨时,可高达每小时几千条乃至几万条。 流星雨主要是由慧星引起的。当某彗星绕太阳运行经过其轨道近日点(距太阳最近点)附近时,受太阳热辐射作用,慧星温度升高后喷发出的大量碎块随着慧星的运行而在其轨道上形成碎块密集区,当地球穿过该区域时受地球引力作用,大量碎块高速进人大气层并发生激烈摩擦,温度急剧升高而使碎块烧毁并发出明亮光线。当流星的辐射点(所有流星运动轨迹反向延长线的交汇点)处于某星座天区时就称为某星座流星雨,如狮子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等。 我国古籍中对流星雨有很多记载。《竹书纪年统笺》中关于“帝癸十五年,夜中星殒如雨”的记载说的是公元前16世纪商朝出现的一次流星雨,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录资料。《春秋》记载了鲁庄公7年(公元前687年)的一次流星雨:“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星殒如雨。”这是关于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宋书》记载有发生在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二月乙末(公元433年4月9日)夜晚的一次流星雨:“有流星大如桃,出天津,”入紫宫。须臾有细流星或五或三相续,又有一大流星从紫宫出,人北斗魁。须臾又有一大流星出,贯索中,经天市垣,诸流星并北行,至晓不可称数。”这是关于宝瓶座η流星雨的观测记录。 很多天象的出现时间,方位可根据推算事先预测出来,但现代科学对流星雨的大小及准确时间的预测水平尚不能令人满意。1799年、1833年和1866年地球上都出现过狮子座流星雨,根据坦普尔--塔特尔慧星相隔大约33年回归(绕太阳运转1周)的规律,人们曾预测1899年流星暴雨会再次光临地球,并将超过1866年而与1833年那次相媲美甚至超过之。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只出现了每小时仅4O颗的零星小雨。对1998年的狮子座流星雨,人们预测其极大的中心时间在北京时间11月18日01时,此时辐射点在中国西部很低,东部稍高。适逢阴历月底,没有月光干扰,在后半夜,可以观测流星雨的后半期,是难得的观测良机。然而当人们如期仰望天空时,却只见流星不见雨,流星雨已于17日11时左右发生过。据分析,可能是受到大行星万有引力的影响,慧星的碎块密集区发生偏移而使流星群的轨迹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准确地预报流星雨,需要天文学家在探索流星群力学和物理机制的工作中做出更大努力。 流星雨是天赐美景,可令世人大饱眼福。流星雨对地面上的人们不会造成直接危害,因为香星轨道上形成的碎块密集区中的固体颗粒体积很小,当它们以每秒几十千米的高速度闯入地球时在离地面数十千米以上的大气层中就会摩擦烧毁。不过,流星暴雨对地球大气层中航天飞行器的安全构成威胁。每次流星雨到来之前都令有关人员大伤脑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