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佛教寺庙为何叫“寺”?

解答|佛教寺庙为何叫“寺”?,第1张

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字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

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铡,包括僧房(居室)、香积厨(厨房)、斋堂(饭堂)、职事堂(库房)、荣堂(接待室)等。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

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由于“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天王殿

进了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在天王殿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天王殿中间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弥勒佛。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大殿

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为寺庙的主殿、正殿。“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配殿

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枷蓝殿与祖师殿。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 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除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效音、天鼓等十八位枷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法堂

大殿的后面为法堂,也叫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它是佛寺中仅次于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设法座。法座亦称狮子座,堂中设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师演说佛法之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像。法座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像。下设香案,供置香花,两侧列置听法席位。

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原名:王惠

艺名:阳光(其实是小名)

生日:阳历1982年8月20日

星座:狮子座

血型:o型

身高:168厘米

体重:48公斤

丈夫:聂远

专科/大学:中央戏剧学院

出生地:吉林省长春市

现居地:北京

个人才艺:唱歌、跳舞、骑马 更符合规范化

父母对你的期望:只要尽力了能做成什么样并不重要

最想实现的梦:希望自己有能力成为一个慈善家

自认是什么个性的人:开朗、幽默、有时又有点多愁善感

亲人、朋友、爱人三者在你心目中的排名为何:亲人、爱人、朋友

如何保养身材:运动、少吃

恋爱的守则:敞开心扉,真诚以待

光姐之最

最难忘的人:外公

最难以忍受的人:说大话、不讲信用、没礼貌、不环保

最得意的事:很多(有时候是个比较容易满足的人,这样活的会比较轻松快乐)

最快乐的事:旅游度假

最想去的地方:有古老文明历史的国家,例如:埃及

最喜欢的季节: 夏天

最不喜欢的季节:冬天

最喜欢的发型:长发

最喜欢的中国影片:我很欣赏林青霞和那个年代的武侠片,很惟美

最希望演什么角色:任何我没尝试过的都想

最喜欢的音乐类型:欧美

最喜欢哪一种类型的书:讲道理的和佛学方面的

最喜欢的食物: 水果

最喜欢的饮料:只要不是白水都行(千万别学我,我也在努力克服)

最喜欢喝的茶:普洱(受一个人的影响)

最喜欢吃哪一国菜:西餐(法国)

最喜欢吃的一道菜:爸爸妈妈做的菜有很多

最喜欢的颜色:紫色

最喜欢的歌星:张学友 & MARIAN CAREY

最喜欢的影星: 梁朝伟

数码情结

使用的MP3/MP4:苹果

电脑/笔记本的品牌:索尼

数码相机/摄像机的品牌:索尼

家有一宠

养过什么宠物:狗狗 龙猫

宠物的名字:保密

宠物的性别:儿子 女儿

影视代表作

2000年《八岁龙爷闹东京》饰猴儿

2001年《王中王》饰小八哥

2001年《情不自禁》饰女警察

2002年《少年王》饰白素

2003年《水月洞天》饰赵云

2003年《灵镜传奇》饰赵云

2004年《幻影神针》饰德妃/蓉妃

2005年《少年宝亲王》饰如花

2005年《我的武林男友》饰徐蓉蓉

2005年《李卫辞官》饰佟皇后

2005年《把酒问青天》饰杜芙

2005年《爸爸向前走》饰刘慧慧

2006年《八阵图》饰桃花

2006年《封神榜之凤鸣岐山》饰杨贵妃

2006年《戊子风雪同仁堂》饰乐小珊

2007年《褡裢王爷》饰媚娘

表示个人挺喜欢她。

牧羊座:在车田正美的火之刚阳世界里,温文儒雅的穆先生总是那样的智慧和冷静,给人一种“我是好人”的味道。然而当这种火气消失时,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冷气,温柔的微笑背后其实有一双忧郁的眼睛。

金牛座:豪迈的阿鲁狄巴是十二黄金圣斗士中最不缺乏阳刚气的男子汉。他有着浓眉大眼,憨厚的国字脸,和牛一样倔强威武的身躯,即使偶尔有代表爱心的捏花微笑也“微笑”的豪迈惊人啊。

双子座巨蝎座狮子座:不得不说要过这三人的关有着无限的挑战性。双子座撒卡与加隆兄弟拥有着接近神的力量,巨蝎座狄马斯的积尸气与狮子座艾欧里亚的光速拳。每一宫的守关者都是实力惊人的前辈。

处女座:又见沙迦飘扬的长发与手持的一百零八颗念珠,法相庄严肃穆。对于这位慈悲的战士,信仰天竺佛学却加入希腊女神座下的黄金圣斗士,再多在赞美都不能将他描绘出来,他是完美与永恒的化身。

天秤座:童虎,圣斗士中的老前辈,紫龙的师傅,在圣战中幸存的上代黄金圣斗士。从18岁开始长年驻守庐山五老峰瀑布前,无惧风晴雨雪,日夜看守着镇压冥斗士们的封印。就这样转眼243年,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原来在那被岁月摧残的躯体内,蕴藏的是借助龟息大法保存的无敌青春与美貌——261岁的美少年,呵呵,怕了吧。

天蝎座射手座:天蝎座米罗的深毒红针,射手座艾俄罗斯的黄金箭,汗……又是两大美貌高手,虽然明知道他们不会为难五青铜圣斗士,但还是让他们走个过场,登个台面。车田老师为了能让大家都出场还真是煞费苦心啊。

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觉对的邪恶,绝对的正义。或许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们对伪教皇撒加的忠诚,与他们对女神的忠诚是否源出一致。然而邪恶也好,正义也罢都不能损害他们战斗力分毫。摩羯座修罗黄金圣剑的锋利,水瓶座卡妙“曙光女神之宽恕”的觉得零度,还有双鱼座阿布罗狄的剧毒玫瑰,交织出最后的三度防线。传说中阿布罗狄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美少年。现在发现,这三人的美貌都达到了玫瑰红的地步。

  佛、法、僧

  佛教三宝(摘自 )

  三宝是佛教术语,指佛宝 (Buddha)、法宝 (Dhama)、僧宝 (Sangha)。

  (一)、佛宝

  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那么圆满佛道是什么呢?这又可分为两方面来说: 1 佛身 于无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万行圆满,获一切种智,具足一切胜妙功德的佛果者。此佛身有三:法身、报身、应化身。 法身是诸佛的清净无漏功德所依,为真如实相的理体,常住不灭。 报身是诸佛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显现相好庄严的身相。 应化身是诸佛以不思议神通力,为了因应一切众生的机缘,随类变化,示现六道,摄受一切众生于佛法生深信乐,逐渐证得道果的身相。 法身属于真身,而报身和应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现起的。 2 佛德 成就佛果的诸佛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无量心及寿命自在、神通自在等德相。综言之,即是智、断、恩三德。 智德,指佛的智慧圆满。 断德,指佛能断尽一切烦恼惑业。 恩德,指佛有救度众生的大愿大能。 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

  (二)、法宝

  诸佛之教法是为法宝,此亦有三个要素。 1 以涅盘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 世间种种的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而诸佛的教法就像甘露法雨,能除灭一切毒热尘秽,滋长一切善法种子,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盘解脱果实。 2 以三十七道品为方便。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正勤:已生之恶令断、末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善令增长、未生之善令生。 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七觉分:择法觉、精进觉、喜觉、除觉、舍觉、定觉、念觉。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共有三十七丈人道的修行方法,作前项清净法宝的方便助成,而能证得清净法身。 3 以八万四千法门为调伏众生的甘露法药 因为众生的根行不等,摄受的法门就有千差万别,但可概分为四悉檀教学法。 世界悉檀:即运用世间凡夫的思考方式、感觉、观念等解说佛法的知见,使一般世俗人也能随顺修行,如说持五戒十善可以往生善道,造五逆十恶便下堕三涂等。 为人悉檀:即依据众生各别的根机和能力,因材施教,令其生起善根,而逐渐的悟入佛法正知见。 对治悉檀:即针对众生的烦恼、应病设药,如对治贪欲修不净观,对治慎恚修慈心观,对治愚痴修因缘观,对治昏散修数息观,对治我执修界分别观,对治业障修念佛观。 究竟悉檀:即破除一切的言说、文字,直显诸法实相的理体,令利根众生顿悟第一义。 前三种为权教,后一为实教,循循善诱,成就了十二分教,使一切众生“闭恶趣门,开涅盘路”,得证解脱。

  (三)、僧宝

  依着上述诸佛之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是为僧宝。那么何谓出家沙门?何谓如实修行? 沙门,为梵语音译,原指一切出家修行的人,不论佛教或外道,都称做沙门,此处专指佛教的出家众为沙门。如,是契合。实,是真实。真实的教法,能契合真实的道理,依此修行,便能断一切诸恶,摄一切诸善,就是如实修行了。而僧宝也可略分为三种: 义僧:即诸佛如法而住于世间,随众生的机缘和悟境显现差别相,而其实相不可亲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不可思议,为一切众生的良佑福田。 贤圣僧:为见道位以上的贤圣。若在小乘,指证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大乘指初发心住以上的菩萨。 福田僧:指在凡夫位的出家沙门,虽然未证道果,但亦能庇荫众生,能给予众生安隐快乐,所以为众生种福田的处所。

  (四)、其它说法

  1 另外在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佛、法、僧三宝,涵义亦与上述说法相同: 佛宝:“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形容佛智、佛身、佛德。 法宝:“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形容法身体性为真如平等,不增不减,又具足无量恒沙功德,能满足一切净法,使众生获证涅盘,离苦得乐。 僧宝:“如实修行等”。指一切依法如实修行的贤圣僧与凡夫僧。 2 其次在现有的文字历史上,曾有释迦牟尼佛应化于世间,为一切凡夫众生亲见佛身;有佛所说的教法,及依法出家修行的僧,称之为“化相三宝”。 3 后来凡夫误以为佛已入灭,不再重履世间、便作种种的佛相,如木雕、泥塑、纸绘、石刻等,以供礼敬;结集佛的教法载于典籍,以供流布;依此典籍教制而出家,自行化他,使得正法常住于世间,称之为“住持三宝”。 然而,实际上三宝本就常住不灭,惟依众生根行机缘及证道的层次,其感得的三宝自然有所差别了。换句话说,化相三宝永远存在,住持三宝却有可能随着时代变迁而湮没,但如住持三宝中的僧宝有一人成佛,就成为化相三宝了。 1、佛法僧三宝有六种类别: (一)同体三宝,又作一体三宝。谓佛法僧名虽有三,然体性是一。即三宝同以净法界真如法身为其体。 (二)别体三宝,又作别相三宝、化相三宝。谓三宝之体相各别,非为一体。佛以三身佛为自性,五蕴之假者及法身亦随其所应,皆名佛宝;法以三乘无漏所摄之教法、理法、行法、果法等为自性;僧以三乘之圣众,具足理事之和者为僧宝。 (三)一乘三宝,谓一乘所有之三宝,即不定种性之方便所修。以究竟之法身为佛宝,一乘之法为法宝,一乘之菩萨众为僧宝。 (四)三乘三宝,谓通于以三乘之三宝为所归之体。即为三乘者所现之佛之三身为佛宝,三乘之法为法宝,三乘之众为僧宝。 (五)真实三宝,谓依三乘真实之教旨,而论同体、别体、一乘、三乘等所有三宝之实义。即以三身为佛宝,一切无漏之教、理、行、果为三乘之法宝,一切住向、住果、住道等三乘之圣众为僧宝。 (六)住持三宝,以舍利遗形及木像等为佛宝,以示住世不绝;以贝叶文字为法宝,即今之大藏经、一切经等,以示住世不灭;以剃发染衣为僧宝,以示流通佛法。 2、三宝威德: 三宝的威德十分殊胜,它能使一切众生远杂苦恼,破除邪见恶念,消减无始以来种种的我执习气,是世间的明灯,真正的皈依处。三宝的威德,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亦且不可拟议思量,其理有: 1 能破恶业障道 未皈依三宝之前,人生犹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导航的人和罗盘,必将漂流沉没,永远没有靠岸的时候。一切众生被烦恼系缚,流转于三界六道,无有穷尽,现在借着皈依三宝的胜缘,产生了防阻恶业的势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觉生起,分分除断烦恼,如舟船喜获导航人和精密的罗盘,终于安隐的航入港湾。 2 能获佑加持 因众生于生死中,常遭遇许多苦难,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贼所侵害,无法逃脱而心生恐惧,现在皈依三宝,依怙三宝功德的护佑加持,使苦难怨贼舍怨心顺,不复作出损害诸事,而令众生吉祥安乐。 3 能除邪见恶念 众生不能解脱的原因,是由邪见恶念不除,不断的造出新业,如贫苦的人又不勤奋营生,致贫上加贫,潦倒一生,而三宝是蔽衣内的明珠,适时解除危厄,令众生欢喜踊跃,重新振作,于是翻邪归正,断恶修善,达成转迷成悟的道果。 4 能消减我执习气 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因一念无明不觉,执取身心为我,复由此我执的起念造作,累积无量无数的习气,形成了六道轮转的势能,今由皈依三宝,而将此我执消溶,习气减除,使得身心清净,觉性显发。 3、皈依三宝: 所谓‘进入佛门,应先皈依三宝。’如前所述,三宝既是佛法的总纲,所以凡是修学佛法,应先皈依三宝。这就好比学生要到某个学校读书之前,必须先办理入学手续一样。从佛教的立场,皈依三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自称佛教徒,或已开始修学佛法,却不愿皈依三宝,就像是有了人身,却不承认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谓十足的大邪见,终将堕入三涂恶道中。因此进入佛门与皈依三宝,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宝,则必须心诚意正,坚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后发大誓愿,精进修行,如此才能与三宝的精神相应。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三宝,即佛、法、僧的总称。皈依后,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就好比一个学生,如果不曾办理注册手续,永远只是个旁听生。世间上的金银、真珠、玛瑙称为‘宝’,那是世间财宝: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宝,是出世的财宝。所以,我们学佛修行,首先应该皈依三宝,敬重三宝。 4:心态 从三宝的内涵及其威德来看,可知皈依三宝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从彻底的仰信出发,并深切体会三宝确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故在心态上,必须做到心诚意正,相信自身具足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时的至诚恳切,把自己的身心归向三宝、融入三宝,是十分重要的。 是故由信心生爱敬,由爱敬而皈依,“信解观察,供养皈依”,是上求无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无明痴暗的觉性作用。这个觉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么,由相信、认识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应当是如何呢?在《观无量寿经》上有提到: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是故,观十方诸佛成就的条件,必先由观自心佛性的成就开始,这才是皈依三宝的本意:皈依自性三宝。六祖坛经所谓“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即说自性中蕴含三宝的理,如一念迷,自性三宝不能显发,就是凡夫。一念悟,自性三宝全体显发,就是佛。因此一切修行均应“销归自性”,见性,即成佛道。 5:方式 在皈依的方式上,首应发大誓愿,然后精进修行。大誓愿即四弘誓愿,是依观察四谛的真实,怜愍一切,起大悲心: 1 众生无边誓愿度:观察世间诸苦的逼迫,欲令一切众生出离苦海,即“未度苦谛,令度苦谛”。 2 烦恼无尽誓愿断:观察诸苦都由烦恼所招感,欲令一切众生永断烦恼,同获解脱,即“未解集谛,令解集谛”。 3 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了自行化他,应遍学一切法门,即“未安道谛,令安道谛”。 4 佛道无上誓愿成:自行化他的究竟在于证得涅盘安乐的境界,即“未证灭谛,令证灭谛”。 此发四弘誓愿,又名发菩提心,若此愿心不发,则道业将不坚固,容易退失疑悔。依此大愿心的驱使,沉浸于“法”的喜悦中,精进修行五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 此五门足与三宝的精神内涵相应,成就了“修证三宝”—体证真如法性,得一切种智,为佛宝。具足万行法门,为法宝。清净自在,为僧宝。如此,才真正得到三宝的利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9840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5
下一篇2024-0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