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创立地点,时间,创立者,主要教义,传入中国时间

佛教创立地点,时间,创立者,主要教义,传入中国时间,第1张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佛教意为佛陀的教法。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上的很多人。但同时,佛教对人文社会也有着良好的影响。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十一页云:佛教云何?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于非佛教起佛教想故。如今有言:我说佛教,我闻佛教。彼于非佛教中,起佛教想。为欲遮止如是想故;及为显示佛所说者,是真佛教;余所说者,非真佛教,故作斯论。问:今时何故有作是言:我说佛教,我闻佛教?答:彼依根本,故作是说。谓今所说染净缚解生死涅槃因果等法根本,皆是佛所说故。有说:彼依相似而说。谓佛先依如是次第名句文身,为他演说;今亦复依如是次第名句文身而宣说故。有说:彼依随顺而说。谓佛先依如是随顺名句文身,为他演说;今亦复依如是随顺名句文身而宣说故。有说:彼依办事处同,故作是说。谓如佛边,亲闻法要,入圣得果,离染尽漏;闻今所说,亦办斯事。佛教云何?答:谓佛语言唱词评论语音语路语业语表,是谓佛教。问:何故佛教,惟是语表;非无表耶?答:生他正解,故名佛教。他正解生,但由表业;非无表故。有说:佛教,耳识所取。非无表业可耳识取,故非佛教。有说:佛教,二识所取。诸无表业,惟一识取;故非佛教。有说:世尊三无数劫,精勤苦行,求佛语表;今得成满。非无表故。谓佛世尊,昔于无量正等觉所,精勤苦行,求无上智,为他说法,依蕴界处,求蕴界处,展转相续,今得成佛,为诸有情演说法要,令舍生死,得般涅槃。此事皆由佛语表业。是故佛教惟佛语表。问:如是佛教,以何为体?为是语业?为是名等?若是语业;次后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伽他所说,复云何通?如说:欲为颂因,文即是字,颂依名转,造者为依。若是名等;此文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云何;谓佛语言,乃至语表;是谓佛教。答:应作是说:语业为体。问:若尔;次后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文身,乃至广说。答:后文为显佛教作用,不欲开示佛教自体。谓次第行列安布连合名句文身,是佛教用。问:伽他所说,复云何通?答:有于名转,有于义转。此中且说于名转者。有说:佛教,名等为体。问:若尔;此文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云何,谓佛语言,乃至广说;是谓佛教。答:依展转因,故作是说。如世子孙,展转生法。谓语起名,名能显义。如是说者;语业为体。佛意所说,他所闻故。如彼广说。 二解 发智论十二卷十五页云:佛教云何?答:谓佛语言评论唱词语音语路语业语表,是谓佛教。佛教当言善耶,无记耶?答:或善或无记。云何善?谓佛善心所发语言,乃至语表。云何无记?谓佛无记心所发语言,乃至语表。佛教名何法?答: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契经,应颂,记说,伽他,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

道家南北及其它浅谈闲谈

我在很久前就见到《性命法诀明指》(赵避尘先辈著)一书,读后有繁杂之感,且无重点可找。心中顿生疑惑,与道家龙门派经典著作《伍柳法脉》相比,有很大差距,与张苏晨老师的丹法有些相像。但《性命法诀明指》和张苏晨老师丹法都自称是道家北派。

后得遇真师,真师言:“现在的道家北派已逐渐走向支离、琐碎、执着、僵化之势”。一闻词语,如在我心上出。

我深思为何如此呢?随阅历增长,渐渐得出答案。

真正道家北宗龙门派在诸位大匠手里已有严格之次第,此次第并非人为之规定,完全是自然的,科学的层次。

“差毫发,不成丹”这是对南派的结论。这是千真万确的哦!南宗与北派绝不相同。但这句古语对北派也是适合的!道家宗旨,取外益内,特重色身。色身无非气脉。

北派脱胎于南宗,其实北派是南宗之折中,为何?真正南宗之法实行起来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工程,其条件和资格,三丰真人早已明言,只是大家不注意罢了:“福德须过三倍天子,智慧须过七倍状元,方可为之!”所以玉蟾真人有仙缘难遇之叹!既如此,南宗已难望其殿堂。到五祖玉蝉,创出北派。最初的就是最真的,玉蝉之法,乃是北派原始之法,也是最真之法,所谓正宗也!

玉蟾真人真大匠也,是南北两派的联系人!

胡海牙先生语:“世间一切事业若无真实传授之方法、事实之经验、精透之道理、博广之学问,兼及众美于一身之人材,则必不可以继承之而光大之。有志之士当勇担此重任也”。

此语正是说我玉蟾真人!

北派嫡传至清闵一得真人,我们才看出北派真实轮廓。闵真将北派理法,其秘密说出不少。闵真慈悲!我们从闵一得真人的著作,便可以以看出北派理法与南宗的联系。

北派入手须得玄关,得着真玄关,才入先天。在先天里盗夺采取,药物始真。南宗三家相见结丹之法,被北派折中为虚空采取之法,但此法专在尽己待人,所谓:“其要全在深耕一著,深耕功浅,得收无多,深耕功熟,得收盈仓,此是至理,幸勿自误”。

此着全在得着真实玄关后功深,才可以在虚空里盗夺采取。而此步在南宗里只是第三步结丹而已(一筑基,二得药,三结丹,四炼己,五还丹,六温养,七脱胎,八玄珠,九瑶池)。

从对比可以看出,南宗北派的顿渐之分。

结论,道家真正南宗三家相见是修命的真正顿法,北派清修也只是南宗之法无法实行的另辟蹊径而已,也是事物发展之必然。

当然我所述北派是脱胎于道家南宗的北派正宗清修之法,北派之前或与北派同时的清修之法不论的。

今有刘立先生《闵小艮道教思想泛言》一文,结论有闵真之法(也即北派)为道家修 真上乘之法,并与佛法禅宗相提并论,认为北派玄关一窍与佛法明心见性相同,这是错误的观点,后面会谈到。其实道家北派(包括闵真)和南宗以及禅宗比起来,也无非是自立苦修之渐法,所以在《天仙心传》里,有虚、寂、恒、诚之法则和劝戒也。

闵真之后,北派之理法已无大匠和真师。但却普及开来,因悟性和无真师之故,北派之法愈演愈繁,已逐渐走向支离、琐碎、执着、僵化。真正玄关和采取之秘已无人掌握和实行。

逐有赵避尘和张苏晨诸前辈之法,因悟性和无真师之故,赵避尘和张苏晨诸前辈之法,已无北派之精髓,入后天而不纯。籍于养生则可,用于修道似越走越远。

忆十七年前,我与张苏晨老师书信来往,执弟子之理。老师憨厚纯朴,虽距不远,因环境关系,未能拜见老师,今老师已去,不胜遗憾慨叹。书信来往请教中,即感老师丹法与北派不同,叩问其精要部分,也感觉老师回答模糊不清。当时手中正有清代黄元吉先生的著作《黄元吉养生静功心法注释》(由丘陵先生编注),一读之下,感觉超胜于张苏晨老师之法,故推荐与他,他看后欣喜若狂。由此可见,苏辰老师之法,也一般养生之静坐之法而已,用于了却生死的修道,有没有摸到先天的鼻孔,还大有商榷之处!但我也是其书信弟子,后来老师把他的理法整理成册,邮寄与我。

其实北派在得着真正玄关之前,有种种可变通的前行,究其前行的实质,也是后天的修为而已,使现有色身康强无病,然后才是清修法门的筑基功夫。现在人所谓的北派(包括现在流行诸多动静功法)其实俱在其前行的阶段打转而已!修道岂是易事!

北派的筑基功成的标准,应是齿落重生,发白反黑,阳关紧锁无漏。无此校验,说筑基已成,其实做梦而已!

苏辰老师之法虽于北派有差距,但老师憨厚质朴,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其法,与闵一得真人恒诚之劝戒不谋而合。现在人这样用功的有几人?都是玩弄聪明,说理者多,实行者极少。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一辈子就做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真妙言。无怪乎道家把真正修道有成之士称为真人。因为我们是假人,所以自欺,欺人,被人欺!一叹!一笑!

经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纵观北派理法前与后,真确言矣!

但后来也毕竟有有智之士。记得在很久以前的《气功》杂志里,有严天放先生的文章,他于《伍柳仙踪》(伍冲虚柳化阳师徒二人的合著)看出伍冲虚之理法有别于柳华阳理法,二人于阳生之初的阐述不同。华阳之法已杂入后天,进入养生的范围。师徒之间都有此差异,何况发展到现在的所谓北派?也已“流散无穷”而已。

天放先生终于与细微处得起真知,欲修道而了却生死,摸到先天的鼻孔。读到天放先生的文章即感耳目一新,捧读再三。天放先生所领悟处正是北派正传理法差入张苏晨老师和《性命法诀明指》理法歧途之紧要处!

天放先生不仅对北派真谛发生疑问,也能真正实践修证。放眼望去,未见几人。

当时年少,感觉天放老师真再来人,即寄书信问候请教,但书信石沉大海!转眼已是中年,天放老师可安好?

但必须注意,虽有天放先生这样才智英敏之士,悟性超人,但真正北派的关键诀窍,必须由有成就的老师亲口传授。在北派清修法的著作里,是得不到真诀的!

今有司马承桢真人修道的著作,流传于世,其理法简洁明了,未有龙虎铅汞之语。其理法堪为上乘(相对道家清修法门而言,较佛法禅宗犹是下乘),世人不可忽略,应大重视!!他与北派之法不同!

为何没有引起重视呢?不因他法,只因学人!

世人总是重远轻近,重死轻生,重神秘而轻平常,重繁复而轻简易!一叹!与道之先天纯朴越求越远!人之大病也!

北派为何讲究玄关和采取?

结论:北派之所以讲究采取,是因为北派脱胎于南宗,南宗正是于真鼎中采取先天一炁,以为我用。是因为白玉蟾是南宗五祖,是道家南北两派承前启后的人物。与此处应该明了,才会得着真诀!

就一己清修法门而言,包括所有家(儒释道等)的所有法,最上一乘,非佛法禅宗莫属!言下顿悟,必真有所悟;明心见性,定真有所见!

胡海牙先生语:“世间有‘明心见性’的功夫,以禅宗最为高妙洒脱,全真北宗以玄关一窍谓之,李道纯、黄元吉之中派又称为‘透中黄’,亦妙绝”。

我就北派最初还虚和佛法明心见性,有何区别,请教真师,真师答我:“最初还虚尚有功夫,尚欲磨练,不一定是佛法明心见性之境,若已达到真正还虚境界,庶几近之,但也还要细辨”。

北派玄关一窍就是佛家的明心见性吗?按真师教导和自己思考:也还要细辨!二者不能完全等同。

虽然白玉蟾真人创北派,将佛法禅宗理法融入其中,但其玄关一窍的功夫境界不一定就是真正禅宗大德明心见性之境,不能说其著作有禅宗的理论文字,就认为其见性已彻底。(这正是清修法门的顿渐之分)。

佛法禅宗之明心见性(顿悟)更直接更彻底。佛道二家只不过“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罢了。佛家禅宗大德讲法,未说一言,戒尺一拍即下座,接应学人扬眉弹指间就已心传,真“狮子吼也”!道家不及也!

道家北派见性之后,及紧接修命,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何?道家理念,最重物质色身,凡事不失于己,盗夺采取,取外益内。这就是道家北派的先修性,后修命,因为性不真,命也不聚。

当世圣贤南怀瑾先生,对北派理法,认识不清,对北派巨擎闵一得真人及著作颇有微词贬义!南怀瑾先生修色身所走之路,其实也道家清修法门借阴阳而修出阴阳之理路,以意生身为极顶,从《参禅日记》我们可以看出端倪。真令人一叹,圣人也有不可知!(南怀瑾先生对佛法藏密也了然于心。藏密有双修捷法,南怀瑾先生有无实修此法,不得而知!但须注意,藏密双修与南宗金丹大法,根本不同,藏密双修与南宗的三家相见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我问真师:什么是命功三乘?真师回我:下乘后天之先天,中乘先天之先天,上乘命立而性存。

命立而性存正是道家南宗三家相见身外阴阳的人元丹法,《金丹真传》安老师入室行功:“五月而体貌异,九月而得药,二年余而炼己还丹温养事毕”;孙教鸾真人入室行功:“粗备鼎炉琴剑,行未几,而体貌顿异,惠灵渐启,飘飘有出尘风味。迨年百有六岁,遂厌纷嚣,思超凡境,而余兄弟恳恳留也”,仙去时:“时危坐一榻,顶有白色,郁郁浮空,异香四彻,乡缙绅及士民,咸惊讶而罗拜焉!”

令人赞叹不已,此道家修命之妙。“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此佛家不及也!

补足命功,由命及性,自然明心见性——命立而性存。紫阳真人所以有《悟真外篇》,专述禅法!这是道家修命的高妙,聚得命真,也得真性,不参禅时已得禅妙!因为道体本来心物一元!

紫阳真大丈夫,于道家得南宗修命最上一乘,于佛家得禅宗见性最上一乘,“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其福德智慧丈夫行径有过于紫阳真人的吗??

紫阳真人是道家?是佛家?

人生有修真一事,世有佛道两家。佛重性悟,道重命有,二者互补其偏,此也是阴阳平衡之至理!

佛家由性而兼于命(六祖南派),道家命立而性存(紫阳南宗)。上乘顿法佛道两家都是南宗,下乘渐法佛道两家都是北派,真是巧合!

南宗以孙汝忠真人的《金丹真传》、紫阳真人的《悟真篇》等为正宗。

陈樱宁先辈顶紫阳真人的《悟真篇》为人元正传,对《金丹真传》很有微词,绝不认为二者是一脉相传。这是陈樱宁先辈的错误。前人已作古,对此根本错误,应纠正之。

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含糊和马虎!这里没有权威和人情面子!

陈樱宁先辈,于地元丹法曾做多次烧炼试验,但未遇真师,知之不彻。尤其人元之理法,只信两家之法,来识三家之秘。他知人元之法难行,不知他之法,行也无成——我闻真师如是。

此真有仙缘难遇之叹。

陈樱宁先辈的贡献在于:他给出道家三元丹法的事实和轮廓脉络,著书反复说明三元丹法确有其事。这也非常难得。

《金丹真传》它所述即是紫阳真人《悟真篇》之理法,只是到了《金丹真传》之后,将人元丹法条理科学化,层次系统化。其层次条理并非人为之故作层次条理,乃人元之学自然客观之条理层次(人元丹法本来具备的条理层次),孙汝忠以他科学的态度,将其和盘托出,其功莫大焉!也是人元之学历史发展之必然。

信手写来,从来不觉得有资格奢谈道家,以根性学养浅薄故,只是嚼真师之剩饭而已,所以浅谈闲谈而已。道家是中华民族的本位文化,像一颗璀璨的宝石。光芒难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已有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来研究品味我中华民族的道家文化。

每每读到道家的宣言:“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在我不在天”,流在身上的炎黄血,总是沸腾,世界上有谁敢喊出这样的宣言!

道无关文字,但文能载道。谨以此小文献给和我有共同理念的同好,让我们共同站在巨人的肩膀,去窥探生命的秘密,去征服现有人生的种种烦恼和不如意!(也可以QQ里交流探讨:59770499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8819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8
下一篇2024-0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