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中国的近代时期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有着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的美誉。 萧红可以说是当时一位独具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她的作品中当中包含着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以及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
萧红的作品多有自叙传的色彩,她的创作方式更是在当独树一帜,不以寻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的写作,而是以一种极为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述她所熟悉的一切,于是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也许是因为老天给了她出众的才华,就未再次眷顾她,给她幸福的人生。她的一生一直处于劳苦奔波之中,辗转于多位男性之间,也没有获得苦苦追求的爱情。
萧红年幼时便丧母,是在祖父的抚养之下长大的。然而自从她最亲的祖父去世之后,对于家庭就再无所留恋的。初中毕业之后,不顾家庭反对就与男友私奔到北平,后来遭遇男友的抛弃。她回到了故乡与曾经父亲为她包办的婚姻对象居住在了一起,并且怀孕了,然而再度被抛弃。
后来由于水灾泛滥的缘故,旅馆把萧红赶了出来,她无处可居,无可奈何之下就写信给了曾经相识的好友报社记者的萧军。不久之后,萧红生下了孩子,因无力抚养就送给了他人,但孩子早夭折了。后来他又与萧军结婚同居在一起,怀孕之后两人又分手了。
挺着大肚子的萧红在绝望之中遇见了端木蕻良,温柔体贴的端木蕻良给了萧红一种久别的温暖,漂泊多年的她太渴望这一份稳定的爱情了,刚处不久之后就结婚了。萧红一开始以为自己遇到了良人,然而相处下来并非如此,端木蕻良的依赖性太强,什么事都要萧红来办理,这些琐事让萧红十分的厌烦。不久之后遭遇日军轰炸,便开始了逃亡之路,萧红生下一子,孩子还是早夭了。后来两人逃到香港,但是当香港沦陷之时,端木蕻良抛下了萧红独自逃跑。
后来萧红因为病重被送进的医院,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是骆宾基陪伴了她度过了最后的时光。拥有惊世才华的女子,却在31岁时离开了人世。一生才华,却一世飘零。
萧红离开萧军后,嫁给了端木蕻(hong)良。
端木蕻良本名曹汉文,毕业于清华大学,端木蕻良是曹汉文发表文学作品时用的笔名。
端木蕻良才华横溢,21岁就发表了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端木和萧红萧军是东北同乡,萧红比端木蕻良大一岁。
端木蕻良是在左翼作家一次聚会上,结识了萧红,这时的萧红,在文坛上已是声名鹊起。初次相见,端木对萧红的印象很好: “她身个不很高,可是穿上旗袍和高跟鞋,就显得很修长,体态气质颇有苏州女子的韵致。”
因同为东北作家,端木和萧红萧军开始交往,并成为亲密无间的好友。上海沦陷后,左翼作家们流落到了武汉,胡风拟复刊左翼作家刊物《七月》,萧军邀请端木加入,不久后端木来到武汉萧军住处,寄居在二萧家里。
与粗放狂野的萧军不同,自幼受过良好教育的端木蕻良谦恭儒雅,语气柔和,心态细腻,更对萧红性格。端木蕻良和萧红,在很多问题上有着共同的看法,对于萧红作品,端木蕻良不会如萧军那样贬低,反倒赞不绝口,端木认为萧红作品超过萧军。每次二萧发生分歧或者争吵,端木蕻良都会以朋友的名义支持萧红。
萧红在萧军多年软硬暴力下,早已对和萧军失望和疲惫,端木的到来,萧红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她开始对端木蕻良产生好感。这最终给了萧红对萧军提出分手的勇气。
1938年萧红和萧军在将要去往的目的地上,再次发生争执,萧红对萧军提出分手。萧军没有太在意,自顾自去了西安,萧军熟悉萧红依赖自己的秉性,他认为即使二人分开,萧红也不会有什么转变。但萧军很快发现,曾经百依百顺,打骂不走的萧红,这一次没有跟随他的步伐。
萧军离开后,萧红黯然神伤,端木蕻良陪伴她度过了这一时期。一个月后萧军返回武汉,发现萧红和端木蕻良异常亲近,他大为恼火,声称要和端木蕻良决斗。萧军拎了个棍子,整日跟在萧红和端木身后,萧红倔强脾气上来,对萧军不留情面下了逐客令。
萧军见无可挽回,带着不甘心去了兰州,萧红和端木蕻良感情迅速升温,开始同居。
端木蕻良以朋友的身份插足,使端木和萧红周围的人议论纷纷,大多数人不看好这段婚姻,为了平息人们的猜测,端木决定给萧红一个正式的婚礼仪式。几个月后,端木蕻良和正怀着萧军孩子的萧红,在武汉举办了婚礼。
在婚礼上,被问及二人的婚姻,萧红说:
此时的萧红,已经没有了当初反叛封建家族,抵制包办婚姻的锐利。她只是需要一个寻常老百姓式的家庭,做一个平凡具有烟火气妻子。萧红对婚姻要求仅为“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即可。
婚后萧红生产一子,不知何故夭折,这成了萧红历史一个未解之谜。萧红和端木结婚一个月后,萧军亦登报结婚,娶了认识一个月多月年仅19岁的妻子,据说萧红看到消息后心痛难忍。
萧红和端木蕻良婚后,因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二人再次产生矛盾。端木蕻良虽然生性温和,但优渥的家庭成长环境,使端木蕻良不太会关心人。端木蕻良和萧红婚姻期间,最为被人诟病的是在危难之际,两次“抛弃”萧红。
二人婚后不久,日军迫近武汉,萧红端木决定离开武汉去往重庆,萧红萧托左联罗烽买票,罗烽只买到了两张船票,只能给他们一张。端木拿着二人唯一的一张船票,跑去重庆,留下大肚子的萧红独自留在武汉,萧红为了去重庆寻找端木,晕倒在码头上。
端木蕻良对萧红的第二次“抛弃”,是二人避居香港,战火纷飞中,萧红因肺结核住进医院,在萧红生命最后时光里,身为丈夫的端木蕻良,无声无息失踪了十八天。
端木蕻良这两次“逃兵”行为,被后人屡屡诟病,端木在以后的岁月里,也很少为自己辩解,这在其他人看来,是端木心虚和内疚的表现。萧红对端木言行,更是把端木钉上耻辱柱。在重庆期间,因船票一事,萧红对端木心生怨恨,人前不再维护二人和谐关系和端木形象,她把端木当做隐形人,表示自己独来独往。萧红在香港养病期间,把和端木在一起,表述成“是一种无法说出的痛苦。”
萧红离世后,萧军和陪伴萧红生命最后一程的骆宾基,不约而同把攻击矛头,对准端木蕻良,他们认为端木对萧红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骆宾基在《萧红小传》里,认为萧红是端木蕻良气死的。骆宾基对端木极端仇视,在这本书中因不愿提到端木的名字,甚至以T君替代端木的名字。骆宾基甚至否认萧红和端木蕻良的婚姻关系,认为二人仅是同居。
至于萧军,更是以端木为终身痛恨对象,一生对端木攻击不断。萧红生前,其本人对端木的评价也多有不好,萧红对聂绀弩说,“端木是胆小鬼、势力鬼、马屁鬼,一天到晚都在那里装腔作势。”骆宾基在《萧红小传》提到萧红曾说:“她和T君是不承认有同居的关系……”
对于众人的责难,端木蕻良极少辩解,这种沉默无形中坐实了众人的攻击,但萧红的研究者章海宁却说:
“端木是个了不起的男人,负责任的男人。我们不太了解这些事实。”
亲自去医院探望过萧红的柳亚子,被端木细心照顾萧红情形感动,“感其挚爱之情,不能弥忘”,写下“文坛驰骋联双璧,病榻殷勤伺一茶”相赠。更有后世研究者研究说,端木曾因为萧红呼吸困难,用口给萧红吸痰。
关于萧红和端木蕻良、骆宾基三个人之间恩怨纠葛,错终复杂的关系,迷雾重重,疑点纷出,各说各理,似已成为历史上难以解开的疑案。
1939年日机对重庆狂轰乱炸,为了萧红的身体和写作,也为了自身安全,二人决定离开重庆,端木蕻良辞去了复旦大学正式教授聘书。端木本想去桂林,萧红则要求去香港,端木听从了萧红。
1940年1月,萧红与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往香港。在香港前期,萧红与端木蕻良生活相对安定,这是萧红又一个创作高峰期,这一时期,萧红发表人们熟知的小说《呼兰河传》《小城三月》《马伯乐》。
到香港后,萧红得了那年代难以治愈的肺结核。
这一年中秋,又一个挖墙脚的隔壁老王骆宾基出现了,这位老王居然还是东北老乡。骆宾基因避难来到香港,他在举目无亲,生活无助情形下,无奈向端木蕻良求助。端木让骆宾基帮忙照顾病中的萧红,此后骆宾基走入了萧红的世界。
在骆宾基照顾萧红期间,给了萧红唯一婚礼仪式的端木,在萧红病重时,消失了十八天。十八天后,端木回来了,告诉萧红是为了她凑钱治病,但是却没有凑到钱,随后端木以筹钱为名,再次离开。
关于这段历史,有不同的解释,骆宾基认为端木蕻良抛弃了萧红,出于自私,端木自己突围逃离。1980年6月25日,美国学者葛洪文当端木面询问这个事情,已是古稀的端木蕻良大哭,最终什么也没说。2009年11月,章海宁面对端木遗孀钟耀群时,再次问及这一事情,钟耀群犹豫了很久说,端木对自己提到过,当年他安置萧红进思豪大酒店休养,却发现了萧红与骆宾基的私情,并因此愤而离去。过了些时间,又因放不下萧红返回。
据说这就是端木蕻良当年离开萧红的真相。但此时萧红已经离世67年了,骆宾基已离世15年了,端木也已离世13年。
1942年1月18日,在病床上一直病恹恹的萧红,忽然有了气力和精神,萧红意识到自己是回光返照,时日无多。她要来纸笔,一笔一划写道:
1942 年1 月22 日,萧红离开了这个爱恨交加的世界。
这一年,萧红31岁。
萧红把《商市街》版税留给弟弟,把《生死场》版税留给伤害过自己的萧军,把《呼兰河传》版税留给刚认识44天的骆宾基。
萧红一生都在追求爱和自由的路上,她说: “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萧红的遗愿:身后要能看到大海。
端木蕻良把盛有萧红一半骨灰的花瓶,埋进香港背山面海的浅水湾,并题写了“萧红之墓”,把盛有另一半骨灰的花瓶,埋在圣士提反女校后面,能看到大海的土崖下,满足了萧红身后看到大海的遗愿。端木自己则留下一缕萧红的头发,这缕头发,五十年后被端木捐献给了萧红的故乡呼兰县,呼兰县以此建立了纪念萧红的墓冢。
1985年,73岁的端木,回到当年与萧红举行婚礼仪式的武汉大同酒家,凭吊那段刻骨铭心而又物是人非的过往时光。
1987年,端木蕻良携妻子钟耀群给逝去45年的萧红扫墓。伤感之下,端木蕻良写下《风入松·为萧红扫墓》一词:
“生死相隔不相忘,落月满屋梁,梅边柳畔,呼兰河也是萧湘,洗去千年旧点,墨镂斑竹新篁。
惜烛不与魅争光,箧剑自生芒,风霜历尽情无限,山和水同一弦章。天涯海角非远,银河夜夜相望。”
这是一首勘与苏轼悼念亡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相比一首词,哀婉、深情,思念无限。
萧红一生都在寻求男人对自己的爱,却忽略了爱着自己的人,正是身边最近的丈夫。
1996年10月5日,端木蕻良去世,按其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洒在了香港圣士提反女校后山下,陪伴着54年前去世的萧红。
粗犷的文字,配合着充满感情的笔调,展现了那个贫穷年代思想的麻木,物质的缺乏,以及人性的残酷。
通过对人们生活的叙述,描绘了近代中国最悲惨的年代: 农民蝼蚁似地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食粮,养出畜类,勤勤苦苦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威力下面。
没有人想过生来是为了什么,活着又是为了什么?生得卑微,活着苟且,准确地概括了那些人的一生。 活着,从来不知道活的意义。死了,也从没知道生命的限度。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抽了一下。伟大的母性和生命诞生的奇迹,却和牲畜的生殖混为一谈。可怜的女性,在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下,她们只不过是从出生 走到死亡的自然群体。生命对于她们,已经没有了意义。习惯被欺压,习惯被当成一个生殖工具,习惯了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她们不敢,同时也没有想过与这个时代抵抗到底。仿佛生来就是活着,而活着就是要承受这些无理的委屈。怨天怨地怨命,却没有怨男性,她们是典型的奴隶社会的奴隶,思想是奴隶,又怎么会去思考活着的意义呢? 她们在无知无觉的物化状态中,虽生犹死地听命于天,直到生命被耗尽,走进坟墓,一生的痛苦没有任何的代价 。
"哭声刺心一般痛,哭声方锥一般落进每个人的胸膛。一阵强烈的悲酸掠过低垂的人头,苍苍然蓝天欲坠了!"哭贫困农民的悲苦,哭女性的贬低,哭时代的麻木,哭中国当时状况的落后。我想萧红写下这句话时,内心涌现一阵强烈的悲酸,同时又为她本人的命运前程感到忧虑吧!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歧视,让她感到迷茫苦闷了吧!也激发了她的反抗了吧!
“这自然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这是鲁迅对萧红《生死场》的评价,也正如鲁迅所说,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面对后来日军的侵略,才会有那么勇敢地反抗,捍卫国家的土地。 尽管时代有很多不足,但还是不得不感谢时代,造就了英雄,创造了现在。
萧红观察到并写出了当时中国人的劣根性,鲁迅笔下恨铁不成钢的中国人同样如此,这也许是鲁迅愿意指导帮助当时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萧红的根本原因吧。
生与死,不应该是麻木的,更应该深入去探讨。活着,不应该只是活着,还要有意义的活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