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与珍妃的介绍

西太后与珍妃的介绍,第1张

《西太后与珍妃》是易文执导,李湄等主演的剧情片,属于中国早期拍摄的反映清廷历史人物生活题材的**。讲述了在晚清,懿贵妃得干预朝政,设计把与她争宠的汉女牡丹春铲除。咸丰驾崩,懿拥同治为帝,借助旧情人荣禄的军力,排除异己,以西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同治英年早逝,西太后扶植内侄光绪为帝。国势日弱,光绪欲励精图治,西太后疑帝受其宠爱的珍妃唆使,双方势成水火。甲午战败,光绪锐意维新,却遭西太后禁于瀛台,珍亦被囚禁。其后,义和团作乱,触发八国联军入侵,西太后仓皇逃难,出走前逼珍投井自尽。

历史上,中国和美国一共发生过2次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领北京。侵略军在华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

二、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扩展资料: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

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乞和。11月,侵略军增至10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沙俄还单独出兵17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银4亿5千万两。《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二、抗美援朝的战争结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自1898年戊戌变法以来,一百多年过去了。一百年后,有一件事无论如何都值得拿出来,那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一场至今仍困扰着人们的堕胎改革。对我们来说,1898年维新运动的意义不在于志愿军有多勇敢,而在于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就失败了。

西太后是戊戌变法中的白脸,但也是一出大戏的主角,虽然有些好心人宁愿历史上没有这个老太婆。过去我们学康梁的作风,把西太后骂得体无完肤。最近,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很多电视剧里老太太脸都有点红了,我们《郑丹》的节目开始播了。当然,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她都脱不了颠覆罪魁祸首的帽子。然而100多年过去了,表演电视是一回事,学术研究是另一回事;对于后者,似乎应该换个思路思考一下。这也是一次法律改革。如果改革不是针对光绪而是针对西太后会怎么样?

现在,坚持西太平洋是死忠的人可能不多了。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她就相当开明。如果她当时站在沃恩一边,至少文同馆不能开放。她不仅同意开放文同图书馆,还派反对开放的沃恩去主持。结果,老人只好装病。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她实际上同意了1898年的改革运动。就连百日维新的各种倡议,也大多是她同意的。光绪要求朝臣呈上“新书”。她想要一切。她全部读完了吗?现在还不清楚,但至少她看过冯桂芬的《学校抗议》,赞。'

作为一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甲午战争的惨败对她的刺激不亚于南海女真人康有为,而不像陈那样冷酷无情。比如刘阿斗很开心,在破碎的山河前自得其乐,光绪有一幕“母子啼哭”。这位精通文学和笔墨的老妇人,可能思想不多,但却是个功利心很强的人。她确切地知道兴趣在哪里,什么在起作用。即使是对她有恶感的人,也不能否认她是一个聪明、古板、见多识广的人。甲午战争后,她很清楚,大清王朝没有变化,国家危在旦夕。其实她是和光绪分享的。

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不一定是生母),西太后(指住在西面宫殿的皇帝母亲)则是与东太后(指住在东面宫殿的皇帝母亲)相对应的称谓,一般来说东太后的地位高于西太后。

西太后还是一个专指: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908年11月14日晚,38岁的光绪皇帝躺在中南海瀛台冰冷寂静的汉元殿里,留给世人的只有悲伤和仇恨。世事如此巧合,就在他去世的当天下午,操纵晚清政权长达半个世纪的“太上皇”、政敌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一銮殿病逝。皇太后和皇帝在不到24小时内相继去世,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此对立和微妙,不仅在清朝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所以消息一出,立刻成为当时国内外的重要新闻,各种评论和猜测接踵而至。由于光绪皇帝生前的坎坷经历,人们的同情无疑大多站在他这一边,很多人怀疑他是被谋杀而死的。

1908年11月14日晚,一种恐怖的气氛笼罩着中南海瀛台,一座三面环水的孤岛。汉元寺光绪寝宫布满蜘蛛网,四面墙上的壁纸已经发黄脱落,墙角的墙砖呈青绿色,尾部有一股潮湿的霉味。窗户纸早已磨破,冰冷的湖风直吹进屋内,摇摆着光绪皇帝的**床帐,因年事已高几乎泛白,床前的方砖上残留着呕吐物;痰汤药的痕迹,虚岁刚满38岁的光绪皇帝载_,直挺挺地躺在一块坚硬的张骞板上,双目未闭,带着仇恨离开了这个世界光绪皇帝胸腹塌陷,但肩胛骨突出,肋骨支离破碎,眉头紧锁,嘴巴张开,青紫的脸和手臂泛着寒光,连办丧事的太监的脸也是死灰色,毫无生气。很明显,光绪皇帝是经过一番折磨才痛苦死去的。是谁让他死得这么痛苦?

袁世凯就是其中之一。袁世凯因在1898年政变中立功,在李鸿章病逝后接了他的班。后来,在慈禧太后的要求下,光绪皇帝授予他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要职,后来又任商务大臣、电务大臣、军训大臣等职。但与此同时,袁世凯也知道光绪皇帝因为1898年的政变对他恨之入骨。其实光绪皇帝下狱后,一直没有忘记袁世凯的背叛和出卖。八国联军进京时,他随慈禧太后逃到西安,每到一个地方休息,都会和宦官们玩大头游戏。游戏中,袁世凯的头像和名字被写在地上,每个人都可以画乌龟或小鬼。他们还对着这个图案打弹珠,直到打得面目全非,甚至还在上面吐口水,可见光绪皇帝有多讨厌袁世凯。而他在弥留之际,更是无言地噙着眼泪,还不忘用手指在空中划出“剁元”二字。袁世凯知道,如果慈禧太后死在光绪皇帝之前,可能会被斩首。于是以吃药为名,暗中毒死了光绪皇帝。宣帝溥仪还听说一个名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谈到了光绪皇帝的死因之谜。据老太监说,光绪皇帝死的前一天还好好的。他只用了一剂药就死了。后来他才知道,这药是袁世凯送的。

这种说法并没有被发现有什么确凿的证据,所以很多人还是说杀光绪皇帝的另有其人。

那就是像李和崔玉贵这样的宦官。李是深得慈禧太后宠爱的太监总管。慈禧太后曾经给过他二等高帽,黄马褂,不顾老祖宗的规定。然而,宦官在宗法制中的最高地位只有四级。李虽然只是个宦官,却能在朝野大权在握,是当时清朝炙手可热的特殊人物,甚至开创了清朝以来宦官执政的恶劣先例:光绪十二年,慈禧派他与淳亲王、北洋大臣李鸿章一起视察北洋水师,在旅顺、阿哈瓦、烟台等地参观角楼和水陆操练。李经常在慈禧面前说光绪的坏话,还经常多次辱骂和诋毁光绪皇帝。光绪皇帝掌权后,李秉承慈禧太后的旨意,与内外同僚官僚合作,安排亲信宦官监视光绪皇帝的言行,然后向慈禧太后报告,为“戊戌政变”的中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政变后,光绪皇帝被置于李的严密监视之下,李经常编造谎言告诉慈禧太后,这进一步加重了光绪皇帝对他的仇恨。

慈禧太后御前太监崔玉贵,也是深得慈禧太后宠爱的太监。他是杀害甄妃的直接凶手。光绪皇帝讨厌剥他的皮,生吃他的肉,就连珍妃的妹妹金妃也讨厌他。所以他们怕慈禧太后死在光绪皇帝之前。如果光绪皇帝重新掌权,他们就会被杀,于是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在慈禧太后死前杀了光绪皇帝。德龄,慈禧太后的皇太后,说,“经过几次思考,邪恶的李决定了的毒计光绪皇帝心里明白,一定是李在他的饮食中下毒,意图谋杀他”崔玉贵知道自己的罪过不可饶恕,所以手段更加狠毒。他曾秘密命令一个名叫宋的太监用一把锋利的剑刺杀光绪皇帝。

无论袁世凯还是宦官李、崔玉贵,都是在慈禧太后的暗示下,敢于向光绪皇帝发难。慈禧太后身体好的时候,经常说自己不能死在光绪皇帝面前,也几次强调自己的想法,说一定要保留清朝的祖制。我敢肯定,她这种冠冕堂皇的想法,已经成了她奸臣杀光绪皇帝的借口。

慈禧太后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曾讲述过光绪皇帝去世前的情况。他说:“我曾祖父最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他在礼部当大臣的时候,赶上了西太后和光绪皇帝去世。作为掌管礼仪和祭祀的最高官员,她不得不日夜守候在她生前下榻的乐寿殿外。北京的其他高层部长也不例外。就连光绪皇帝玉龙也不得不整天在这里侍候她,甚至帮她自己打扮。进进出出,大臣们都来不及打听她的消息,都慌慌张张的,就等着在屋里哭一场,好让他们在外面哀恸,发出哀嚎。太后西得了痢疾,所以从奄奄一息到奄奄一息花了很长时间。等了很久,大臣们都累坏了,就到处坐在台阶上,处境十分尴尬。

就在西王母临死前,曾祖父看到一个太监拿着盖碗从乐寿殿出来。出于职责,他问太监拿的是什么。太监回答说:‘是老佛爷给万岁爷的崩。’“塔拉”在满语中是酸奶的意思。当时光绪皇帝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之前从未听说过有什么急病。玉龙皇后总是在慈禧身边忙碌。然而,分娩后不久,光绪皇帝的死讯由皇后的太监小在太医院大厅宣布。然后这里的房间里传来一阵哭声,表示太后已经去世,整个乐寿堂的人一起痛哭,举行了有我曾祖父参加的悼念仪式。实际上,没有人能确切地说出西太平洋是何时以及如何消亡的。也许她真的活到了光绪去世,也许她早就死了,只是她没有秘密地把自己的葬礼送出去,直到光绪去世的消息公布,她才把自己的葬礼送出去。这成了千古之谜,在查太医院的任何档案里都不会有真实的记载。不过,光绪皇帝去世前,西太后给了我曾祖父一碗“崩腊”。这明显是一碗毒。"

悲惨的一生,凄凉的爱情,迷离的死亡,让历史上著名的悲情皇帝光绪皇帝引起了后人的关注和同情。他试图改革政治制度以增强实力,但最终还是被它所左右。他爱他的宝贝妻子,但这唯一的知己却被残忍地扔进了深井;最后,他带着一个自己也无法解开的谜团,悲伤地离开了人世。留给后人的,除了那些挥之不去的痛,就是一声沉重的叹息。

光绪,宣统,是谁的儿子?和慈禧的关系

光绪皇帝的父亲是道光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

光绪皇帝称帝时由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在血缘上算慈禧的外甥。

宣统皇帝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宣统与光绪皇帝是叔侄关系。宣统是慈禧的侄外孙。

扩展资料:

1、光绪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

2、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

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参考资料:

-溥仪

-爱新觉罗·载湉

醇亲王的儿子是皇帝,为什么他不当。还有他的儿子是什么皇帝

醇亲王奕譞的儿子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时,载湉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他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孙,其父为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其母为慈禧太后之胞妹婚叶赫那拉·婉贞。婉贞与醇亲王婚后不久,就生下了奕譞的长子爱新觉罗·载瀚。母凭子贵,婉贞很快就在醇亲王府中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奕譞也更爱这个嫡福晋了。可载瀚在两周岁时,就过早地弃世了。在同治十年(1871年),她又生下了奕譞的第二个儿子载湉。 同治十三年(1874年),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同治帝没有留下子女。并且同治帝是咸丰帝的独子,他去世后,咸丰一系也随之绝嗣。同治皇帝驾崩仅仅两个小时,事关清朝国运的紧急会议就在养心殿西暖阁按时召开了。参加会议的有同治皇帝的五叔惇亲王奕誴、六叔恭亲王奕欣、七叔醇亲王奕譞、八叔钟郡王奕詥、九叔孚郡王奕譓,还有奕劻、景寿等大臣。首先有人请为同治皇帝立嗣,并且提到了溥侃、溥伦两位人选。惇亲王奕誴就反对,他说了四个字:“疏属不可”。慈禧不失时机地表示首肯说:“溥字辈无当立者。”此时军机大臣跟慈禧太后发生了争执。慈禧太后说:“此后垂帘如何?”军机大臣中有人说:“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乞垂帘。”此后军机大臣的为奕欣的儿子载澄争取机会,但是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在选嗣君时,亲自指定醇亲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过继于咸丰帝,登基为帝。慈禧话音刚落,醇亲王奕譞一声哀嚎,瘫倒在地,大哭不止。亲贵纷纷伸手相搀,但谁也拉不动。年仅四岁的载湉被选定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半夜时分,紫禁城的全部正门次第打开,孚郡王奕譓率领内务府官员前往宣武门内太平湖东岸的醇王府,迎接新君主载湉进宫。初六日,就是慈禧太后宣布载湉嗣承皇位的第二天,载湉由醇亲王府邸乘轿前往皇宫,进了午门,到养心殿。向两宫皇太后请安,并在大行皇帝同治帝灵前祭奠后,便“剪发成服”,入继大统,做了皇帝。初七日,载湉奉慈安太后住居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俗称慈安太后为“东太后”;奉慈禧太后住居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慈禧太后为“西太后”。载湉住在养心殿。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实行垂帘听政。皇帝训谕称“谕旨”,皇太后训谕称“懿旨”。醇亲王王府原位于西城太平湖,载湉登位后,王府成为皇帝的潜邸(后称南府)。所以清廷另赐醇亲王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又称北府)。 清朝恭亲王的儿子和溥仪是什么关系?

清朝恭亲王的儿子是溥仪的堂叔伯。

恭亲王奕欣,道光帝六子;溥仪是道光帝的曾孙,恭亲王奕欣七弟醇贤亲王奕譞之孙,因此恭亲王的儿子就是溥仪的堂叔伯。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曜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扩展资料

亲属成员:

祖父母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醇贤亲王。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帝庄顺皇贵妃乌雅氏(1822年—1866年)所生,咸丰帝异母弟。

叶赫那拉·婉贞(奕譞嫡福晋):嫡祖母,慈禧太后之妹,光绪皇帝生母。

刘佳氏(奕譞侧福晋):五品典卫德庆之女。

嗣祖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清文宗咸丰帝。

-爱新觉罗·溥仪

明成皇后在李朝历史上,是位话题女王。

有人说她是李朝妖妇,堪比中国的“西太后”。也有人对她赞誉有加,认为她是在国家危难时,为了国家独立,敢于顽强对抗的新女性。那么,明成皇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她一生都在和公公李昰应,以及日本人斗争,最终结局是怎样的呢?

明成皇后本名闵兹映,出身于名门望族骊兴闵氏。说起来,闵兹映虽出生名门望族,但在她出生时,这个家族已经败落。不过受父亲影响,闵兹映幼年便随其读书,学了不少文化。

遗憾的是,闵兹映8岁时,父亲去世,她只得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极为窘迫。

当时,闵兹映的堂姐是权臣兴宣君李昰应的夫人,她对闵兹映非常同情,对她很是照顾,经常让闵兹映在她家玩耍。也就这样,闵兹映得以在堂姐家,见到堂姐的儿子李熙。

李熙本没有机会成为朝鲜国王,但由于他的上一任国王李昪没有子嗣,所以在李昰应的谋划下,李熙被推上了王位,成为朝鲜史上第26任国王。

李熙继位后,由于年纪尚幼,其父亲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成为朝鲜的摄政王。

李熙15时,已经到了迎娶王妃的年纪,李昰应决定为他挑选一位王妃,闵兹映成了王妃的不二人选。

李昰应选择闵兹映,其实并非因为她是妻子的堂妹。他主要还是看中了闵兹映父亲已去世,没有外戚干政的可能。同时,他觉得闵兹映性格柔顺,是个能听命于自己,不会去干政的人。

所以,闵兹映被李昰应选为王妃,并在他的安排下,闵兹映和李熙举办了盛大的婚礼,从此便被人称为“闵妃”。

然而,尽管闵兹映生得很有颜值,但李熙却对她非常冷淡,反而成天宠爱另一个妃子李尚宫。

闵兹映在备受冷落的日子里,并没有怨天尤人,她在这段日子里做了3件事:一是博览群书;二是以谨慎温顺的态度对待任何人,甚至在李尚宫生下庶长子李墡后,她还特意带了礼物去探望李尚宫;三是对支持李熙继承王位的赵大妃(李昪的王后)孝顺有加。

她的所做所为,成功地获得了宫中内外的同情和支持,就连李昰应的夫人也为她的遭遇不平。在她的交涉下,李昰应提拔了一部分闵兹映的亲戚,以此来安慰她的境遇。

贤名在外的闵兹映,终于得到了李熙的注意。由于她“颇通书史,饶权略,善伺王意”,这让李熙对她开始有了好感。到后来,竟完全被她吸引,再也不理睬曾恩宠有加的李尚宫了。

当时,李熙虽贵为国王,并已成婚,但所有的权力,还都集中在父亲李昰应的手中,李熙形同傀儡。

当时由于李昰应实行“闭关锁国”和驱逐洋教士等政策,遭到美国和法国的入侵。尽管最终为朝鲜国民击退,但李昰应却因此招致国民的不满,多地爆发了农民起义。

那些两班大臣和门阀贵族们也由于自身利益受损,暗中形成了反对李昰应的一股力量。

闵兹映也因为李昰应有心立李尚宫所生的李墡为世子,感到周口的地位受到威胁。因此,她暗中联络反对李昰应的贵族和士大夫势力,发动政变,成功地从李昰应的手中夺回了权力。至此,21岁的李熙总算得到了亲政的机会。

不过,由于李熙对闵兹映言听计从,再加上他生性怯懦,所以政权很快落到了闵兹映的手中。

闵兹映执政后,为了巩固地位,先是对李昰应的旧部做了大清洗。并大力培植心腹,同时将自己亲戚安插在重要的岗位上。随后,她又为了把才出生不久的儿子李坧立为世子,不断派人到清朝去斡旋,并对军机大臣李鸿章等人予以重贿,最终使李坧成功地被立为世子。

另外,为了缓解王室和百姓的矛盾,同时也为了获得外国的支持,她废除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并与日本开始友好往来。

除此外,闵兹映为了安抚民众,将李昰应的许多政策予以废除。为了得到士人支持,她又修复书院和万东庙。

另外,闵兹映还打开国门,向屡对朝鲜滋扰的日本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并积极编练新军。

尽管施行了许多新政,但由于闵兹映任人唯亲,对反对她的朝臣多有打压。再加上闵氏家族的人仗势欺人,利用权力强取豪夺、卖官鬻爵。这一切,都导致了朝鲜政治腐败不堪。

闵兹映不仅生活奢靡,还极为迷信,“每夜曲宴*戏,倡优、巫祝、工瞽歌吹媟嫚,殿庭灯烛如昼,达曙不休”。不光介优、巫祝们常利用得到的宠爱作威作福,国库里的钱,也很快被闵兹映挥霍一空,以至13个月都发不出军饷。

这样一来,便激发了国民和贵族的仇恨。

早先被驱逐的李昰应认为时机成熟,于是暗中联合对闵兹映不满的门阀贵族和两班大臣,发动了“壬午兵变”。闵兹映趁乱出逃,闵氏政权自此被推翻,李昰应重掌政权。

不甘心失败的闵兹映,暗中找到宗主国清廷,希望得到援助,并帮自己恢复政权。

虽说当时的清王朝也是内忧外患,但为了控制朝鲜,还是派吴长庆、袁世凯等人到朝鲜平定兵变。同时,将夺取政权的李昰应拘押回清廷,并帮助闵兹映夺回了权力。

不过,尽管清廷帮助闵兹映夺回政权,但她对清廷干涉内政颇为不满,再加上风闻清廷有意将朝鲜改为郡县,这更增加了她的担忧。所以,她打开国门,尽力引进欧美国家在朝鲜建医院、学校等,同时又暗中与俄国签定缔结通商条约,想以国际关系来牵制清朝。

清朝察觉后,为了牵制闵兹映,又将被拘押的李昰应放回了朝鲜。

此时,日本也对朝鲜发起了经济侵略,一方面低价收购朝鲜的农产品,另一方面又将国内的劣质商品倾销到朝鲜。这导致朝鲜的许多手工业纷纷倒闭,于是国民陷入更深的贫困中。

闵兹映却依然生活豪奢。上行下效,朝廷腐败变本加厉,社会矛盾也就更加尖锐。

终于,举国上下纷纷起义。

闵兹映眼见政权就要遭到颠覆,又故伎重演,向清廷求援。

一直想霸占朝鲜的日本,认为有机可乘,借口保护侨民,发兵上万人,入驻朝鲜,并突然宣称要帮助朝鲜改革内政。

无疑,闵兹映和清朝都不会同意日本的要求。

日军借机攻进王宫,再次推翻了闵氏政权,并扶持李昰应主持国政。同时日军又攻打了清朝的运兵船。这样引发了后来的“甲午战争”。

再次失势的闵兹映,为了能重夺政权。以高超的手段取悦日本人,同时又联合欧美国家,借助他们的实力牵制日本。

甲午战争后,清朝战败,与日本签定了《马关条约》。同时在日本人的干涉下,不得不放弃了对朝鲜的宗主权。

闵兹映担心会沦为日本殖民地,于是联合欧美和俄国,并公开表示,她和日本人势不两立,就算把部分国土丢给别国,也要向日本报仇。

随后,亲俄排日的闵兹映发动政变,解散了亲日内阁,并再次夺取了政权。

闵兹映的亲俄行为,及对朝鲜国内亲日派的极力打压,让日本人勃然大怒。日本人挑唆朝鲜军队发动兵变,于是军队联合日本浪人攻进王宫,挟持了高宗,随后又将化妆成宫女准备出逃的闵兹映抓住杀掉。

据史书记载,日本人对闵兹映实施了难以诉诸语言的兽行,随后将她乱刀砍死,并将她的尸体浇上汽油焚毁,然后将她的骨灰抛进了池塘。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因此才导致现在闵兹映的陵寝,只是一个衣冠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316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