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c的蒙娜丽莎怎么样,相比海王星

qdc的蒙娜丽莎怎么样,相比海王星,第1张

之前qdc出过限量版的2SE但是只在日本出售,蒙娜丽莎这一款是在海王星的外观跟音质上有很大改变,蒙娜丽莎外观使用黑色很耐看,壳体里面加了金箔有加亮点很吸引眼球,音质上在海王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低音单元,让听感更舒适,价位也很合适,更推荐入手蒙娜丽莎

优点:

1 佩戴舒适 2 可以听一个小时以上 3 可以防水

缺点:

1 降噪能力太差 2 低频没质没量 3 泛音太重 4 人声的解析太差,乐器解析一般 5 比较容易坏

铁三角ATH-LS70iS入耳式耳机听感很好,采用双动圈单元设计,低频深度下潜,高频则是通过坚固的碳膜以及不锈钢与耐用树脂制成混合声音得以再现,平衡度高,能够真实地还原本来的声音。

qdc双子座入耳式耳机

推荐的这款入耳式耳机音质效果非常好,虽然双子座不算是最能囤积单元的耳塞,但是单元多并不意味着声音好,而qdc双子座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其听感让很多人都非常感到震撼,可以说,双子座声音表现的水准在多单元动铁耳塞中算是顶级的。

威士顿W60入耳式耳机

威士顿的这款耳机有金色、银色和红色三种配色可以选择,采用了精确的声学对称,能够被动降噪,所以在嘈杂的公交车上也能为你提供清晰的音质。另外,它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远离,因此佩戴舒适,值得推荐。

最近听大耳多,切换到随身耳塞模式很不习惯。QDC几乎全系都听过,但都只属于1-2耳朵的程度,几个印象大概是:做工非常“国际大厂”、设计非常“私模定制”、调音非常“娄氏铁味”。这次的魔圈算是到手听得最仔细的一次,因此还是留一篇作印记。

以前觉得对小耳塞定性异常简单,1-2耳朵足矣,现在发现越是小耳塞,给它定声音越要仔细——越“小”的声音,越有“精细”的区别,反过来说,听得越细、发现的差异点越多越大。经过150h的煲机+各种对比听,终于对它的声音比较熟悉了。当然,现在写任何器材都不会去看别家的文字了,只从自己的感知角度去描述,是一种“自私”,也是一种“负责”。

参考的耳塞是12999的索尼IER-Z1R和7880的Oriolus白鹂,前端是乐彼P6。

QDC越来越懂发烧市场,从外观即可看出:一体化的实木面板壳工艺依然是国产顶端水准、8芯铜银混编线材+DM 3合1插头也是国产主流高端耳塞的标配。外观做工上没啥可挑的,只是个人并不太习惯这种“过于专业”的类私模设计。和之前玩fitear的感受一样,哪怕是基于大量的耳印数据库采集以及人体工学优化,但还是无法解决人耳左右耳道不对称的生理差异问题。本人左耳耳道略小于右耳,戴魔圈左边正好,右边不牢,调整较麻烦,只能两者同时稍稍拔出一些,以保证气密性的对称和低频相对均不漏音。相比之下老人家的浅入耳、“非人体工学设计”的公模更好戴些,隔音效果并未差太多。

魔圈用了多单元,不过不再是动铁,而是一枚10mm的复合动圈单元加一枚8mm的高频动圈单元,其中的复合单元分别用了石墨烯振膜和镀钛同轴振膜。三单元动圈印象里只有JVC FXT100和UM 3DD。既然是多单元,那么思路基本不会变——先各司其职,负责某频段的高素质表现,再和谐共鸣,把分频衔接问题尽可能做顺畅——这次外面板不做小开关变成了“小窗户”的秘密也在这里,所谓的“壳体外调音”。

之前接触过的QDC都有明显的“娄氏铁味”:中频发干、结像幼细,低频偏硬、高频发刺,过于注重呈现细节但忽视了整体乐感,所以并不太感冒。其实魔圈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这一问题——三单元的动圈居然能有“铁味”。从解析力看,魔圈表现对得起价格,一耳朵即是中高端耳塞的信息量。之所以会有“动铁感”,主要还是结像的细碎感,这点只要对比Oriolus的圈铁即可全然听明白。拿白鹂来说,其人声的水润度其实是不如黑黄鹂LTD的,可对比魔圈依然显得润泽,毛刺打磨得很干净,换成魔圈就有扎耳朵的一些小碎片出现,这种尖刺感可能会让不少人觉得解析力够强、高频够亮,而我只能说魔圈的高频细节是足够多的,但密度和延伸感还有提升之处,这里拿Z1R来说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2783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