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她会被后人唾弃?

吕雉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她会被后人唾弃?,第1张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可以说是一个极有能力与手腕的女子,但其在历史上的风评却并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原因一:女子掌权

吕雉作为刘邦的皇后,在刘邦死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掌控了汉朝的大权,并大封诸吕杀害了不少刘姓皇族。要知道在中国的古代是一个男权的社会,但凡女子当权的时候,难免都会受到抨击,吕雉如此,武则天也是如此。作为曾经执掌大权的女子之一,吕雉的名声在后世的读书人口中自然就好不到哪里去了。

原因二:杀害功臣

在历史上杀害功臣的皇帝大多骂声不少,刘邦、朱元璋就是其中的典范。而吕雉作为刘邦的政治盟友,在刘邦诛杀功臣的整个过程中,吕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彭越的死,与吕雉直接的相关,是她与刘邦配合,安排人员诬陷彭越谋反,从而使得刘邦诛杀了彭越。、

而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更是吕雉亲自出手,联合萧何,将韩信骗进皇宫之后杀害。一个杀害功臣的皇帝尚且在历史上多有骂名,更何况类似吕雉这样后宫干政,直接插手到了诛杀功臣的事情之中。这样的情况下,吕雉在历史上没有好名声,就很好理解了。

原因三:惨绝人寰的人彘

当然使得吕雉最为后人诟病的还是她的狠辣,吕雉的狠毒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人彘事件。

刘邦的晚年宠幸戚夫人,意图废掉吕后儿子的太子地位,改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当时的吕后惶惶不可终日,多方求告,最终还是张良给出了办法,吕后请到了商山四皓,从而才得以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然而这件事情使得吕后一直怀恨在心,当刘邦死后,吕后开始了她对戚夫人的报复。她将戚夫人斩断四肢,挖掉眼睛,割掉舌头做成人彘,这样的狠毒就连吕后自己的儿子看过之后都给吓疯了。对于狠毒的人,特别是超过常人理解范围内的狠毒的人,一般人是绝对没有好观感的。

也正是因为这几方面的原因,才使得吕雉在历史上并没有落下什么好名声。

吕雉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因为她一有气魄,二有政绩。

在中国历史上,喜欢玩玩权力、搞搞政治的女人为数不少,皇家宫廷中总是不乏一些热衷于干预朝政的女人。但真正玩出点名堂搞出点气候的,择其要者,不过如吕雉、武则天、慈禧太后等寥寥两三个而已。吕雉可以说是兼有武则天和慈禧太后的作为,因为她在儿子惠帝在位期间,整整七年都在与慈禧太后一样“垂帘听政”,等到惠帝去世,她就正式与武则天一样“临朝称制”。什么叫做“称制”?在古代,皇帝之言一曰“制书”,一曰“诏书”。比如圣旨前面总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称制”实为天子的特权。吕雉称制,也就是掌天子之权、行天子之事。所以吕雉虽然不曾拥有皇帝的名义,但她实际上已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的女皇帝。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她列了一个《吕太后本纪》,甚至用“高后”纪年,而那个“有名无实”的汉惠帝,司马迁反倒不愿劳神费力为他作传。要做到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人,成为这样一个改变历史的“有实无名”的女皇,没有宏大的气魄能行吗?

在吕雉垂帘听政和临朝称制的15年之中,天下安定,战乱不起,盗贼不生,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简直就是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几乎可以与杜甫《忆昔》中所描写的“开元盛世”相提并论。《史记·吕太后本纪》说:汉惠帝和吕太后在位时,黎民百姓脱离了战国时期的战乱之苦,君臣都希望在“无为”的原则下休养生息,所以汉惠帝垂衣拱手,吕太后代行天子职权,不出门户而发号施令,天下安然无事。刑罚很少使用,而罪犯却越来越少。老百姓一心务农,自然也就丰衣足食了。

像这样的一个既有宏大气魄又有良好政绩的太后,照常理说,应当被誉之为天纵奇才、英明神武,应当被视之为“圣主”、“明君”。不过吕雉可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实际上,甚至在她尚未去世之时,吕雉就已经背上了邪恶之名。这恶名,当她在世时便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令她身边的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她去世之后,则有如附骨之俎,无从摆脱,令她千秋万代永世不得翻身。两千年多来,中国历史对吕雉的评价一直是固定不变的;汉代以降,对吕雉进行笔诛口伐声讨的文字历代都有所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吕雉几乎已经成了邪恶的代名词。

这是什么缘故?

是因为吕雉的“独裁”么?但是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帝王,没有一个不是独裁者。是因为吕雉的“篡权”么?但是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开国皇帝和为数不少的野心家,也都是篡权者。为什么那些独裁者和篡权者都可以逃脱谴责,而唯独吕雉却无法避免?这种奇怪之极的事情大约有三个原因:性别、姓氏、性格。

首先是由于吕雉的性别。吕雉是女人。尽管中国的男人不见得各方面都比女人强,事实上懦弱无能一如女子的男人还多如牛毛,但是越是无能的中国男人似乎就越是看不起女人,而越是能干的女人似乎就越是被中国男人所非议。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女人就只能是男人的天然的附庸和工具,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天经地义的秩序。因此,牝鸡司晨、女人乱政乃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最为深恶痛绝的现象之一。

其次是由于吕雉的姓氏。吕雉姓吕。这是打娘胎里就注定了的。不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妻从夫姓”、“夫唱妇随”……,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设计出来的天经地义的人伦秩序。现在这个名为“吕雉”的女人,居然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想要反过来把刘氏的江山改姓为“吕”,这岂非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行为?

第三是由于吕雉的性格。吕雉的性格一方面是“刚毅”。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女性形象大相径庭。在汉语中,“女强人”至今还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吕雉的性格还有一方面是“狠毒”。古往今来,伟大的政治家少有不狠毒的,但是,人们也许能够接受男人的狠毒,却不能容忍女人的狠毒。更为无法容忍的是,吕雉的心狠手辣几乎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她究竟是如何背上恶名的?

《史记·吕太后本纪》说:“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佐高祖诛大臣”毫无疑问乃是吕雉的专长,韩信、黥布(即英布)、彭越被诛,吕雉都参与其事。至于“佐高祖定天下”一般说来是将士谋臣们干的事情,好像与吕雉无关。但是不然。吕雉自有她的独特方式来辅佐刘邦。

吕雉进入历史的视野,是她和刘邦有了联系之后。吕雉的父亲吕公,跟沛县县令有些交情,经常到沛县做客,后来为了躲避仇人,干脆把家也搬到沛县来了。本县的豪绅和官吏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照例都去送礼祝贺。一般的小吏送礼金都不满一千钱。刘邦当时是沛县的小小亭长,气派却着实不小,明明身上不名一文,却偏偏要在名贴上写着“贺礼一万钱”。名贴递了进去,吕公看了大吃一惊,赶紧到门口迎接,一见到刘邦的相貌,顿时肃然起敬,领他到堂上去坐。刘邦也不谦让,自己就径直坐了上座。酒宴结束时,吕公将刘邦留下,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看相,一生阅人无数,却从未见过像你这样的贵相。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希望你好自为之。我有个亲生女儿,愿意做你的小妾,希望能够一辈子伺候你。”吕公回家后,宣布今天为女儿物色到了女婿,此人就是泗水亭长刘季。吕老太太老大不高兴:“你以前总说我们女儿与众不同,一心想要把她嫁给贵人。沛县县令要求娶她,你都不同意,怎么现在就稀里糊涂地许配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你们女流之辈所能了解的。”其时刘邦已经四十出头,早已与曹氏成婚多年,而且已经有了长子刘肥。这个吕雉,居然也就毅然决然心甘情愿甚至痛痛快快地嫁给了刘邦。吕雉这个女流之辈,看来的确非比寻常,与众不同。

吕雉的这种简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行为,有三种解释的可能:一、尽管也是一个女流之辈,吕雉却十分了解父亲此举有深意寓焉,因为她一向非常信任父亲相人的才能,于是顺从了父亲的安排。二、吕雉曾经听到关于刘邦的种种奇事,例如一条蛟龙盘旋在刘太婆身上,使她怀孕,生下刘邦;又如酒店的老板每每在刘邦醉倒酣睡之际,看到刘邦的背上有一条龙。根据这些传闻,加上父亲的看相,吕雉断定刘邦决非常人,于是同意嫁给刘邦。三、司马迁说,吕雉“为人刚毅”,那么她一定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不妨设想,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其实是吕雉自己“巨眼识英雄”,早已相中了刘邦,然后让父亲吕公出面向刘邦提亲。这种设想并非毫无道理,甚至十分的合情合理。吕雉之发现刘邦,一如后来卓文君发现了司马相如、红拂女发现了李靖。卓文君、红拂女的所作所为,吕雉当年已经捷足先登了。所以吕雉也是一个见识非凡的女中豪杰。只是吕雉的行为,比文君和红拂更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和妖异的气氛。这种色彩和气氛使人觉得,吕雉不仅具有一个女中豪杰的特点,而且同时具有一个女巫的特点。因为下面将会看到,吕雉本人似乎也会看相,甚至比看相更为高深,能够“望气”。既然持有这种巫师般的特异功能,则发现刘邦实属理所当然之事。

吕雉嫁给刘邦后,两人的感情似乎不错,很快有了一双儿女,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这几年来,吕雉也不过是吃糠咽菜,种田务农,操持家务,蹉跎岁月。刘邦也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地混着日子,心安理得地做着亭长,似乎早已把“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豪言壮语抛到脑后。吕雉看在眼里,决定及早促使刘邦觉悟发奋,于是心生一计。

刘邦任亭长,平时也没什么大事,常常回家帮吕雉种地。吕雉自然对刘邦回家的时间了如指掌。一天,吕雉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间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讨水喝。那老头一边喝水一边端详着吕雉说:“夫人乃是天下贵人。”吕雉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老头看了惠帝说:“夫人之所以显贵,正是因为有这孩子。”再看鲁元公主,也是贵人之相。老头刚走,刘邦前后脚就来了。吕雉立即把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刘邦赶紧追了上去,问那老头。老头说:“刚才给您夫人和孩子看了相,他们都像您,您的相貌真是贵不可言。”刘邦向他道谢:“假如真像您说的那样,我将来决不会忘了您的恩德。”后来刘邦果然显贵了,那老人却已不知去向,再也找不到了。这无名老人看相的一幕,必是吕雉所导演无疑。本来,吕雉自己或吕雉的父亲吕公已经为刘邦看过相,早已预设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再设计一个神秘的无名老人,其目的无非是再次提醒刘邦觉悟自己的使命而已。

刘邦私自放走了前往骊山服役的囚徒,随即亡命江湖,有一阵隐藏在芒、砀一带的深山大泽之中。吕雉每次带人去找刘邦,总是一找就找着了。刘邦很是奇怪,问是怎么回事。吕雉说:“你所藏的地方上面常常笼罩着一股云气,我看准了云气,跟着云气走,就往往能找到你。”刘邦听了非常高兴。所谓“云气”云云,显然也是吕雉耍的一个花招。因为当时刘邦与沛县的联系全是通过樊哙,而樊哙则是吕雉的妹夫,有了樊哙指引,还怕找不着刘邦吗?再者,秦始皇巡游东方意图镇压“天子之气”一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吕雉于是因势造型,就地取材,顺手望空抓来了一团云气便罩到刘邦头上。既有女巫吕雉的花言巧语在先,不由得刘邦不将“东南有天子气”的说法和自己联系起来。

至于“赤帝之子斩白蛇”的传说,似乎也可以归之于吕雉的手笔。刘邦确实在道上斩杀了一条白色大蛇,但是把白蛇看作“白帝之子”,这种解释却不是刘邦本人做出的。或许正是吕雉串通刘邦身边的亲信,如樊哙和夏侯婴等人,编造出这样的神话。

总之,吕雉在刘邦崛起之前,曾经多次装神弄鬼制造声势,意在坚定刘邦的信心,促成刘邦的自觉,让刘邦觉得自己确实是个不平凡的人。而那些追随刘邦的人,也对他日渐敬畏起来。沛县的一些“少年”、“壮士”,听到刘邦的这些奇事,也都想去归附于他,这些人后来成了刘邦夺取天下的中坚力量,裂土封侯者不乏其人。男人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信心,革命从来离不开大量的宣传。这两个道理,吕雉都认识得极为深刻,把握得十分到位。有了吕雉暗中主持和策划的宣传,刘邦在沛县的声望和影响也就逐渐上升,直到他被推为“沛公”为止。刘邦既然以沛公的名义举事,吕雉于是可以退居二线耐心等待了。打打杀杀的事情,自有那些男人们去承担。然而吕雉对早年刘邦的帮助,恐怕并不比萧何和曹参来得小。

吕雉当年对自己的赏识、激励、造就之功,刘邦是心领神会的。因此,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刘邦对吕雉相当的信任也相当的放任。这种信任和放任主要表现为三件事情:一、立吕雉的儿子刘盈为太子;二、吕雉可以先斩后奏,诛杀韩信;三、夫妻分工:刘邦常年在外征战,关中后方的事情,表面上是托付给萧何,实际上是托付给吕雉。

根据此消彼长的自然法则,一个精明强干、为人刚毅、颇有丈夫气概的女人,在女性魅力方面不免有所缺乏,势必不能长久赢得丈夫的欢心,更何况吕雉的丈夫是那个向来“好酒及色”的刘邦!当刘邦定天下、即帝位之后,吕雉随即感到自己作为刘邦的政治伙伴的重要性便有所降低。当刘邦迷上柔情似水、能歌善舞的戚夫人之时,吕雉更是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其严重的伤害。当刘邦打算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之时,吕雉马上发现自己的地位其实岌岌可危,随即意识到应当勇敢地起来保护自己。

一个女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保护自己?首先必须尽可能地巩固自己既有的地位。于是吕雉不惜劳动张良,不惮设计骗局,务必要在刘邦去世之前,竭尽全力地阻止更换太子,千方百计地保住“太后”的位置。费尽了千辛万苦,此事终于圆满解决。这时吕雉的思想又前进了一大步:为了一劳永逸地巩固自己的地位,最佳的选择就是尽可能地手握权力。于是吕雉越来越迷恋权力,越来越渴望扩展权力的范围。然而为了最有效地巩固自己的地位,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权力,首先又必须尽可能地消灭一切异己的力量。

从刘邦病危直到他去世的那段时间,盘旋在吕雉脑海中的正是这个问题。她想得如此专注投入,以至于把刘邦的遗体和后事遗忘在一旁,过了四天还没有发丧。吕雉秘密招审食其前来商量:“那些将领们先前同皇帝一样,都是普通百姓出身,后来他们向皇帝北面称臣,还常常为此心怀不满,闷闷不乐,如今却要他们事奉年轻的新皇帝,估计他们更不会心甘情愿。看来不把这帮人统统杀掉,天下就不会太平。”郦商听到了这个消息,赶紧去找审食其,说:“我听说皇帝已经驾崩四天了还不发丧,太后想要诛灭所有的将领。要是真的这么做的话,天下就危险了。如今陈平和灌婴统率着十万大军镇守荥阳,樊哙和周勃统率着二十万大军平定燕、代,他们要是听说皇帝驾崩后将领们都遭杀戮,必定联合起来,回军进攻关中。那时大臣们在朝廷叛乱,诸侯们在外面造反,覆灭的局面只是翘足而待的事情了。”审食其进宫去将郦商的话告诉吕雉,吕雉这才勉强压制内心的冲动,回心转意,为刘邦发丧,大赦天下。

然后惠帝即位。惠帝只是一个为吕后随意操纵的傀儡皇帝,在位七年后就去世了。吕雉掌握了七年的大权,政治经验益发丰富,比起当年刘邦去世时的冲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惠帝发丧期间,当年的女巫摇身一变,成了戏子。吕雉只是一味干嚎,没有眼泪。张良的儿子张辟强当时年方十五岁,却已瞧出其中的蹊跷,对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么一个儿子,如今唯一的儿子去世了,她却只是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其中的缘故吗?”陈平问:“什么缘故?”张辟强说:“这是因为皇帝没有年纪较大的儿子,太后怕镇压不住你们这班大臣。如果丞相提请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辖南北两军,并且让吕家的人都入宫做事,执掌大权,这样太后才会心安,你们也才能避免祸患。”陈平就按张辟强的建议做了,吕雉果然十分满意,这时她哭起来才显得有些悲痛了。

新皇帝年幼,朝廷所发号令,一概出自吕雉。吕雉行使皇帝之权以后,独断专行,大张旗鼓地封诸吕为王。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便从此开始。

可是这个小皇帝虽然是孝惠帝的儿子,却不是孝惠皇后所生。皇后当年是假装怀孕,把后宫嫔妃所生的一个婴儿抱来冒充自己的儿子,杀了他的母亲,立他为太子。惠帝去世后,这个太子被立为新皇帝。后来小皇帝稍微懂事了,无意中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便扬言以后要报仇雪恨。吕雉担心他将来作乱,先是把他秘密地囚禁起来,对外声称皇帝得了重病,随后就想废掉他。吕雉对群臣说:“凡是拥有天下治理万民的人,必须能够像上天一样覆盖万物,像大地一样容载万物。皇帝以愉悦仁爱之心去安抚百姓,百姓才能高高兴兴地来侍奉皇帝,这样上下心情舒畅,感情融洽,天下才能大治。如今皇帝久病不愈,以至神志失常,不宜再把天下托付给他,应该另外找人替代他。”群臣谁敢不从?纷纷叩头如捣蒜:“太后为了天下百姓,对安定宗庙社稷考虑得如此深远,我们愿意俯首听命。”于是吕雉便废了皇帝,最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他杀了。然后又立了一个皇帝,然而不再改称元年,因为吕雉自己一直就在行使皇帝职权。

这绝不是吕雉第一次杀人,也绝不是吕雉最后一次杀人。在吕雉垂帘听政和临朝称制期间,与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张自己的权力同时进行的,就是不遗余力地排除异己、消灭敌人。

敌人都是谁呢?这是一目了然的。在吕雉看来,凡是反对吕氏家族的人,或者说反对诸吕封王的人,一律都是她的敌人。而最反对诸吕封王的,自然是刘氏皇族了。吕雉前后一共害死了三个赵王:刘如意,刘友,刘恢。比如刘友。刘友的王后是吕家的女儿,刘友不喜欢她,而宠爱其他姬妾。那吕家女儿怀恨在心,恼怒而去,到吕雉那里诽谤刘友有谋反罪,诬蔑刘友说过这样的话:“吕氏怎么能够封王!等太后百年之后,我一定要尽诛他们!”吕雉闻言大怒,当即发令召刘友来京。刘友来到京城后,吕雉把他晾在官邸中不予接见,并派卫队将他围困起来,不给饭吃。刘友的臣下有暗中送饭的,一经发现,立即下狱。就这样将刘友活活饿死。死后只许以平民之礼,将他随便葬在长安城外的乱墓之间了事。

齐王刘肥也差点送命在吕雉手里。惠帝二年,刘肥进京朝见。一日,惠帝和齐王在吕雉面前设宴饮酒。惠帝因齐王是自己的哥哥,就按照家庭的礼节,请他坐在上首。吕雉见了很不高兴,命人倒了两杯鸩酒,摆在齐王面前,让齐王站起来敬酒为她祝福。齐王站了起来,惠帝也跟着站了起来,端起酒杯,打算和哥哥一起向吕雉祝福。吕雉慌了,连忙起身打翻了惠帝手中的酒杯。齐王这才察觉酒中有鬼,便佯醉离席而去。后来经过打听,证实果然是鸩酒。齐王惊恐万分,唯恐不能从长安脱身。有人建议道:“太后心里只有惠帝和鲁元公主。现在大王拥有七十余城,而鲁元公主才几座食邑。如果大王能够献出一个郡的封地给太后,作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太后一定高兴,而大王您也就高枕无忧了。”齐王便向太后献上城池,并尊鲁元公主为齐王太后。吕雉这才放过刘肥而不杀。

然而吕雉的头号大敌,毫无疑问,自然便是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了。既然刘邦已死,吕雉便可以毫无顾忌地随心所欲地实施她的报复行为。

吕后下令将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使者去了好几次,也没能将赵王召来。最后赵王的丞相周昌对使者说:“赵王年幼,当初高帝将赵王托付给我,听说太后痛恨戚夫人,要把赵王召去一起杀害。所以我不敢让赵王去送死。况且赵王也在患病,不能奉诏前往。”吕雉大怒,先将周昌调离赵王身边,再派人去召赵王。赵王不敢对抗太后,只得应诏前来。惠帝知道太后痛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将他迎进京城,和赵王一起进宫,一同饮食起居,企图保全赵王。吕雉摩拳擦掌,虎视眈眈,却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赵王年幼贪睡,不能早起同去。吕雉获知赵王独自在家,立即派人送去鸩酒。当惠帝赶回来时,可怜的赵王早已被毒死。接着,吕雉便开始对付戚夫人。砍去她的手脚,挖去她的眼睛,熏聋她的耳朵,灌哑她的嗓子,把她扔在厕所里,管她叫“人彘”。“彘”也就是猪,当时的厕所是和猪圈连为一体的。所谓“人彘”,也就是把戚夫人和猪关在一起。惠帝偶然见到这个怪物,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惠帝当场放声大哭,回去一病不起,卧床一年有余。然后惠帝派人对母亲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你的儿子,实在是没有脸面再来治理天下了。”从此惠帝整日沉湎于酒色,不问朝政。

孔子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愿孔子的诅咒降临于吕雉!当吕雉发明了“人彘”这种惨绝人寰的酷刑之时,她便已经注定要背上永远无法摆脱的邪恶之名。的确,这时吕雉的面孔不但狠毒,不但残酷,不但丑陋,而且明显地透出一股邪恶的气息,时隔两千余年,那股邪恶的气息还令人不寒而栗。

吕雉处心积虑,惨淡经营了整整15年,一边打击刘氏,一边扶植吕氏。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眼看就要令刘氏江山易姓,便在这时,吕雉死了。

临死之前,吕雉告诫吕产、吕禄:“当年高帝曾与大臣们订立白马之约,约定‘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如今吕家的人被封为王,大臣们一定心中愤愤不平。现在我要死了,皇帝又年轻,恐怕那些大臣们会趁机作乱。你们务必要牢牢掌握兵权,保卫皇宫,千万不要为我送丧,不要被他们所控制。”

大约是由于吕家的精华已经全部集中到了吕雉身上,吕氏家族除了吕雉一人,只有她的妹妹吕媭还稍微有点见识,有点水平,其他诸吕都是一些无能之辈。

吕禄、吕产把持兵权,控制关中,准备发动叛乱,颠覆刘氏天下。但是内惧周勃、刘章等人,外惧齐、楚的军队,彷徨徘徊,犹豫不决。周勃用陈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计策,通过吕禄的一个信得过的朋友,劝说吕禄交出将军印信,把军队还给太尉。吕禄派人将这件事报告吕家的老人,他们有的认为这样做有利,有的认为这样做不利,意见不一,未能决断。吕禄便去请教姑姑吕媭。吕媭听说吕禄打算交出军队,大惊失色:“你身为将军,竟然放弃军队,我们吕家将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吕媭说完,发狠地将家里的珠玉珍宝统统扔到院子里,说:“现在已经不必再替别人收藏这些东西了!”然而吕禄实乃不折不扣的双料白痴,还是将兵权交给了太尉周勃。吕禄被哄,吕产则被杀,南北两军都控制在刘党手中。吕雉花了十五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局面,不过几天时间,便已土崩瓦解,有如摧枯拉朽。

一场噩梦终于结束了。

陈平,其实是一个品行不端的小人、反复无常的政客、不择手段的谋臣、几乎毫无政绩可言的宰相。然而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却为陈平书写了一篇堪称辉煌的墓志铭:“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这自然是由于陈平晚年积极参与诛吕运动了。仅仅是参与保全刘氏江山这一件事情,就足以令司马迁对陈平刮目相看了。陈平的身上充满了道德的污点,然而仅仅由于参与了诛吕运动,陈平生平似乎总算有了一次站到“正义”立场上的机会,这就足以令后人对陈平的所有污点都视而不见忽略不计了。由此看来,其实是吕雉的恶名成全了陈平的令名,陈平的那篇冠之以“荣名”的墓志铭,几乎可以说是吕雉亲手雕刻上去的。

对照陈平的“荣名”和吕雉的“恶名”,令人思虑万千,惆怅不已。

汉高皇后,姓吕名雉(音:zhì,ㄓˋ)(前241年-前180年)。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秦始皇嬴政时期的仲父吕不韦的族人。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又称为汉高后、吕后、吕太后。同时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

结发刘邦

遇人不淑

立为皇后

连累入狱

颠沛流离

 

人质生涯

夺嫡风波

执政时期

吕后驾崩

吕雉作为刘邦的皇后,在刘邦死后长期执掌汉朝大权,大举杀害许多刘姓皇族。 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但如果女性掌权,难免受到谴责。 吕雉如此,武则天也如此。 作为曾经掌权的女性之一,吕雉的名声在后世的读书人口中自然无处可去了。 历史上杀害功臣的皇帝多是骂人的话,刘邦、朱元璋就是其中的典范。 吕雉作为刘邦的政治盟友,在刘邦惩罚功臣的过程中,吕雉发挥了重要作用。 

彭越的死与吕雉有直接关系,她与刘邦联手诬陷彭越谋反,让刘邦诛杀彭越。 而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吕雉亲自出手,与萧何联手,将韩信骗进皇宫杀害。 杀害功臣的皇帝在历史上还骂了不少,何况吕雉这样的后宫从政,直接出手惩罚功臣。 在这种情况下,吕雉在历史上没有好名声,所以很理解。 从温良恭谦到残暴,吕雉的性格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完全出自刘邦之手,刘邦的无情让吕雉彻底死在心里。

吕雉作为刘邦的皇后,在刘邦死后长期执掌汉朝大权,大举杀害许多刘姓皇族。 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但如果女性掌权,难免受到谴责。 吕雉如此,武则天也如此。 作为曾经掌权的女性之一,吕雉的名声在后世的读书人口中自然无处可去了。 历史上杀害功臣的皇帝多是骂人的话,刘邦、朱元璋就是其中的典范。 吕雉作为刘邦的政治盟友,在刘邦惩罚功臣的过程中,吕雉发挥了重要作用。 

彭越的死与吕雉有直接关系,她与刘邦联手诬陷彭越谋反,让刘邦诛杀彭越。 而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吕雉亲自出手,与萧何联手,将韩信骗进皇宫杀害。 杀害功臣的皇帝在历史上还骂了不少,何况吕雉这样的后宫从政,直接出手惩罚功臣。 在这种情况下,吕雉在历史上没有好名声,所以很理解。 从温良恭谦到残暴,吕雉的性格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完全出自刘邦之手,刘邦的无情让吕雉彻底死在心里。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美人总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后世的谈资。甚至历史还会把一个国家的覆灭怪罪到一个女人的身上,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美貌有的时候的确是一种武器,令人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十二星座对应的大美人,你是哪一个呢?

白羊座:虞姬

生当作人雄,死亦为鬼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虞姬因为项羽而被后代的人们所熟知,虞姬拔剑自刎,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大王的软肋。这样敢爱敢恨,勇敢果决的女子,像极了白羊座率性而为,敢做敢当的性格。不怕死,勇敢而无畏。

金牛座:吕雉

众人皆说吕雉狠毒,对戚夫人下狠手。但是当初是谁不顾一切的跟着籍籍无名的刘邦,并伴他身旁为他劳心费力。最后得了江山,竟然就忘了曾经的情谊。都说金牛物质,其实只要金牛认定了一个人并非是只看钱不看情的星座。但如果自己的付出换来的是对方的冷漠和背叛,那么金牛一旦认真起来也是很可怕的,金牛座的记仇真的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忘的。

双子座:李师师

李师师因其美貌和才情,在当时深受各路公子和王宫贵胄的追捧。李师师并非只有美貌,他的才情也是当时人们喜欢他的重要原因。哪怕只是一个女子,但是对各种领域都有所涉猎,就像是双子座一样。永远不掩饰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永远在探索,永远让人捉摸不透。

巨蟹座:萧皇后

萧皇后是一个特别有魅力,有母性光辉的女性。当时已经四十八岁的萧皇后,仍然能让三十多岁的李世民为之倾心。就是因为萧皇后的柔情,和母亲般的关怀和爱。哪怕历史改朝换代,但是萧皇后却总是能伴君左右,真的非常不一般。

狮子座:卓文君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司马相如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卓文君舍弃大**的身份,和他当街卖酒,但当他到了京城后却不想再和卓文君在一起。一般的女子一定会怨声载道,但是卓文君没有。就像狮子座一样,因为骄傲在身,他们才不会像怨妇一般。只回了他的信,让他清醒一点,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他的付出,不要做忘恩负义的人。

处女座:西施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是一个忍辱负重,身上肩负着国家使命的女性。所以西施必须小心翼翼,必须谨言慎行,他的一举一动都需要仔细思量。处女座也是如此,能够注重所有细节,并且完成得非常圆满,也只有追求完美的处女座能够做得到了。

天秤座:杨玉环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杨玉环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美貌让他成为了皇帝的爱人,但是却没能给他完美的结局。杨玉环非常的随心,随性,甚至还会和皇帝发脾气。天秤座就是这样活在当下的存在,他们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注重当下的自己。

天蝎座:妲己

妲己的妩媚相信大家在影视作品里已经有所耳闻,天蝎座也是这样魅惑,摄人心魄的存在。他们的身上天生就有一种性感的荷尔蒙,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不由自主地被控制,不管是身体还是灵魂都想要献给他们。

射手座:王昭君

昭君出塞的典故大家都清楚,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勇气去塞外看一看的。王昭君偏偏可以,不惧艰险,不害怕未知。就像是射手座一样,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向往,想去体验,想去经历。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

摩羯座:褒姒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褒姒一笑。褒姒冷若冰霜,就像是冰山上的雪莲,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不爱笑,不喜欢表露心情。就像是摩羯座一样,把所有的情绪都说给自己听。和褒姒如出一辙,但是越是冰冷,却越是让人想要逗他笑,哪怕代价是如此庞大。

水瓶座:李清照

李清照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词人,但其实这是一位非常有思想有才情的女性。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完全不向命运低头。就像是水瓶座的性格一样,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要自己争取属于自己的一切。

双鱼座:貂蝉

闭月羞花的貂蝉,游离在不同的男人中间。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的确如此。貂蝉的温柔和美貌让男人为之沉迷,就像是双鱼一样。他们柔情似水,百炼钢也成绕指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1222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