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以色列

世界以色列,第1张

国名:以色列国 (The State of Israel)

独立日:约公历5月。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以色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公历,但是民族节日均采用犹太历。因此,每年的独立日不一定是公历的5月14日。

大屠杀纪念日:根据犹太历法确定的,按照公元纪年则每年有所不同。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地为白色,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蓝白两色来自犹太教徒祈祷时用的披肩的颜色。白色旗面正中,是一个蓝色的六角星,这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象征国家的权力。

国徽:为长方形盾徽。蓝色盾面上有一个七杈烛台,据记载此烛台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点燃祭坛的物件。烛台两旁饰以橄榄枝,象征犹太人对和平的渴望。烛台下方用希伯莱文写着“以色列国”。

国歌:《希望之歌》

国家政要:总统希蒙·佩雷斯 (Shimon Peres),2007年6月当选;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 ,2006年1月,沙龙 病重住院后暂时代行总理职权,4月,被任命为临时总理,5月宣誓就任;工党主席、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 (Ehud Barak) ,2007年6月任职;利库德集团主席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Benjamin Netanyahu) 。 为中东和平献身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以色列历任总统和总理

自然地理: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部,北与黎巴嫩交界,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东面是约旦,西濒地中海,南连亚喀巴湾,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属地中海型气候。

人口:625.9万(2000年统计,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犹太居民),其中犹太人占76.7%,阿拉伯人、德鲁兹人及其他人占23.3%。希伯莱语为国语,与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犹太教为国教,居民中约85%信奉犹太教,13%信奉伊斯兰教。

犹太新年哭墙祈祷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 (Jerusalem),未得到普遍承认。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它的政府所在地仍在特拉维夫。”[ 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有争议,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它所占领的一切阿拉伯领土,包括阿拉伯的耶路撒冷(指东耶路撒冷)”。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仍把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耶路撒冷市人口约63.4万(2000年)。 空中俯瞰以色列 哭墙

港口城市海法标志性建筑

“船型大厦”

简史: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 公元前63年罗马人入侵,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亡欧美各国。 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帝国占领,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居民的绝大多数。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成立了“世纪犹太人复国主义组织”。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1月2日发表《贝尔福宣言》。

以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

阿克有5000多年历史,是世界

最古老城市之一

表示主张“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犹太人之家”。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 大批移居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2005年9月,以色列国防军在原加沙定居点附近的以军总部举行告别仪式并降下国旗,宣告以色列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 以色列:建国60年的奇迹与困惑

巴以争端的主要问题 巴以问题由来与现状

2005年巴以关系回顾 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 戈兰高地及叙以和谈

以色列的核状况 以色列的隔离墙

以色列计划与巴勒斯坦实行以“土地换定居点” 以色列政府证实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 剑拔弩张的平静

奥尔默特称以准备在边界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

月光下的耶路撒冷老城

政治: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对政治问题表决,批准内阁成员的任命并监督政府工作,以及选举总统和议长。议员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竞选。以色列没有宪法,只有议会法、总统法和内阁法等基本法。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能基本上是礼仪性的。议会有权解除总统职务。内阁向议会负责。

前进党赢得以色列大选 巴拉克当选工党主席 以色列议会选举制度 以色列三大政党 利库德集团

经济:50多年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9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 6万美元。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雅法老城 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公园

耶路撒冷老城

圣墓大教堂

旅 游 胜 地 死 海

外交: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维护与美战略盟友地位;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力图实现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拓展与非洲、亚洲各国的关系。

与中国关系: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003年12月,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7年1月,奥尔默特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05年11月,以色列政府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05年1-9月双边贸易总额达2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7%。 中国北京市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国名:以色列国 (The State of Israel) 独立日:约公历5月。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以色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公历,但是民族节日均采用犹太历。因此,每年的独立日不一定是公历的5月14日。 大屠杀纪念日:根据犹太历法确定的,按照公元纪年则每年有所不同。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地为白色,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蓝白两色来自犹太教徒祈祷时用的披肩的颜色。白色旗面正中,是一个蓝色的六角星,这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象征国家的权力。 国徽:为长方形盾徽。蓝色盾面上有一个七杈烛台,据记载此烛台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点燃祭坛的物件。烛台两旁饰以橄榄枝,象征犹太人对和平的渴望。烛台下方用希伯莱文写着“以色列国”。 国歌:《希望之歌》 国家政要:总统希蒙·佩雷斯 (Shimon Peres),2007年6月当选;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 ,2006年1月,沙龙 病重住院后暂时代行总理职权,4月,被任命为临时总理,5月宣誓就任,2008年9月辞职 ;工党主席、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 (Ehud Barak) ,2007年6月任职;利库德集团主席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Benjamin Netanyahu) 。 为中东和平献身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以色列历任总统和总理 自然地理: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部,北与黎巴嫩交界,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东面是约旦,西濒地中海,南连亚喀巴湾,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属地中海型气候。 人口:625.9万(2000年统计,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犹太居民),其中犹太人占76.7%,阿拉伯人、德鲁兹人及其他人占23.3%。希伯莱语为国语,与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犹太教为国教,居民中约85%信奉犹太教,13%信奉伊斯兰教。 犹太新年哭墙祈祷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 (Jerusalem),未得到普遍承认。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它的政府所在地仍在特拉维夫。”[ 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有争议,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它所占领的一切阿拉伯领土,包括阿拉伯的耶路撒冷(指东耶路撒冷)”。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仍把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耶路撒冷市人口约63.4万(2000年)。 空中俯瞰以色列 哭墙 港口城市海法标志性建筑“船型大厦” 简史: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 公元前63年罗马人入侵,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亡欧美各国。 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帝国占领,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居民的绝大多数。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成立了“世纪犹太人复国主义组织”。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1月2日发表《贝尔福宣言》。 以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阿克有5000多年历史,是世界最古老城市之一 表示主张“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犹太人之家”。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 大批移居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2005年9月,以色列国防军在原加沙定居点附近的以军总部举行告别仪式并降下国旗,宣告以色列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 以色列:建国60年的奇迹与困惑 巴以争端的主要问题 巴以问题由来与现状 巴以冲突大事记 2005年以来以色列对加沙的地面进攻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军事打击的背后 巴以之间的历史恩怨 2005年巴以关系回顾 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 戈兰高地及叙以和谈  以色列的核状况 以色列的隔离墙 以色列计划与巴勒斯坦实行以“土地换定居点” 以色列政府证实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 剑拔弩张的平静  奥尔默特称以准备在边界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 月光下的耶路撒冷老城 政治: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对政治问题表决,批准内阁成员的任命并监督政府工作,以及选举总统和议长。议员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竞选。以色列没有宪法,只有议会法、总统法和内阁法等基本法。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能基本上是礼仪性的。议会有权解除总统职务。内阁向议会负责。前进党赢得以色列大选 巴拉克当选工党主席 以色列议会选举制度 以色列三大政党 利库德集团 以色列前进党 经济:50多年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9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 6万美元。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雅法老城 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公园 以色列巴哈伊圣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耶路撒冷老城圣墓大教堂 旅 游 胜 地 死 海 外交: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维护与美战略盟友地位;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力图实现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拓展与非洲、亚洲各国的关系。 与中国关系: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003年12月,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7年1月,奥尔默特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05年11月,以色列政府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北京市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中国成为以色列第二大货物进口来源国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

一位以军退役上校曾对笔者说过,“以色列虽小,但却是中东地区的超级大国。”

这话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弹丸小国,国土面积不足15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也不过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00余万,长期处于大它几百倍的阿拉伯世界包围之中,战略环境极为恶劣,但它却在同周边国家战争中屡战屡胜。探讨以色列国防军“打得赢”的奥秘,原来它有五大法宝。

“安全第一、和平第二”的国防观

“宁可打出安全的和平,也不要苟合的和平”,是以色列独树一帜的国防观。以色列国防部总司长阿莫斯·亚龙说,“以色列很小,输不起一场战争。历史上德国、法国、日本等很多国家都失败过,但它们能生存下来,而以色列如果战败则将是灭亡。因此,我们要生存就必须强大。我们要是显出半点软弱的话,我们的邻国马上就会把我们消灭。”

前国防学院院长雅德林少将说:“以色列必须奉行安全第一、和平第二的方针,安全重于和平。先有安全,后有和平。”

这一国防观使以色列国防军和广大国民具有高度统一的国防危机意识。以军从来没有和平时期的概念,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的实战和战备两种状态中。以军前总参谋长摩西·亚龙说:“在以色列,你分不清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和平;哪里是前线,哪里是家园。”

这一国防意识渗透于整个国防教育体系之中,其中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在以色列找不到战争博物馆,只有“大屠杀”纪念馆,让子孙后代感受没有安全而几乎被灭绝的历史惨剧,而不是为先人靠战胜夺取的荣誉树碑立传。

大卫旗下的最新型F-16I双座型战机

全民皆兵、平战一致的作战体制

以色列是一个真正实现了全民皆兵的国家。走在以色列大街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是三多。一是穿军装的人多,二是挎枪的人多,三是女军人多。

以色列宪法规定,年满18岁的男女青年必须服兵役。在以色列,“每一个公民都是士兵,每一个士兵都是公民”。男子服义务兵役年限为4年,而后转入预备役,直至年满41岁。女子服义务兵役为3年,而后转入预备役,直至年满34岁。预备役期间,每年有一个月战备值勤。以色列人戏称自己是“11个月不在岗的士兵”。每一个犹太国民生命中都有当兵的经历。以色列国防军优良的作战素质正是产生于国民高度军事化的土壤之中。

以色列常备军的规模并不大,只有186万人。但它的战争动员能力极强,可一次动员60万人投入战斗。以色列预备役部队的作战素质和承担的作战任务与现役部队区别不大,而且平战转换十分灵活和快捷。

以军的战争动员能力已经达到在发生战斗情况18小时内,全体预备役军人领取武器,完成集结;24小时内,预备役部队机动到位;36小时内,预备役部队投入交战。

在1973年发生的“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能转败为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它对后备役兵力资源的迅速动员而取得的。在形势最为危急的戈兰高地上,第一个预备役旅从下达动员令到投入交战的时间是8个小时,所有参加戈兰高地作战的预备役部队部署到位是10个小时。在戈兰高地上挡住叙军4个装甲师凌厉攻势的正是以军的一支预备役装甲旅。据前以军36师师长哈科恩准将介绍,在戈兰高地上常驻兵力5000人中,有三分之一是预备役军人。以色列民族不愧为是一个枕戈待旦的民族。

不讲形式、只重实效的军事文化

访问过以色列军队的人常说,以军的作风是比较稀拉的,尤其不注重军容风纪和外交礼仪。

实际上确实如此。上班时间,国防部大院的草坪上躺着三三两两休憩的男女士兵,营门哨兵没有正规的军人姿态,总部办公区接待室内的女军人几乎个个都与素不相识的来访者俏皮地打着招呼,陆军总司令与代表团的陪同官在来访者面前漫无正经地调侃,彼此称兄道弟。这种景象无论如何不能使人们在头脑中把他们同一支在战争中常胜的军队统一起来。然而就在这种看似随便、不讲军容风纪的表面现象背后,是一种注重作战实用、不讲形式主义的务实作风。

看机关,以色列国防部是一个不大的院落,总部首长和机关的办公条件简陋得令人吃惊,国防部总司长、陆军总司令的办公室面积均没有超过30平方米。

看院校,以军的军事教学很少是纸上谈兵。在国防学院的讲坛上,没有历数以军百战百胜的夸夸其谈,而是把“赎罪日”战争这个以军由于放松安全警惕而在战争初期陷于被动而险遭灭国的战例拿出来,作为教学的典型战例,引发学员在败战中创新思维。

看部队,炮兵出身的36师师长会操作全师所有轻重武器,他带笔者一行巡视戈兰高地看地形,不带任何参谋人员,不做任何事先安排。在高地上,师长亲自展开地图,找几块大石头压在上面,把车上的天线杆卸下来作教鞭,自己在图上现场标示,进行实地战例讲授。

看士兵,以军素有单兵素质世界第一的美誉。笔者亲眼目睹一位年仅20岁的女中士接待外军高级代表团,熟练使用4门语言:英语、法语、希伯莱语和阿拉伯语。她先后到过10多个国家,获得两个学位。

看练兵,以军训练完全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在一次有外国军事观察员观摩的军事演习中,以军演习部队未等观摩人员就位,也未向首长报告,就按点开始,令各国观摩人员愕然。而当演习坦克进入射击位置连发三弹命中目标后并未继续前进,而是倒车后退,隐蔽、观察。这种不注重形式、不讲排场、不论等级、只求实效的军事作风,也许正是以色列军队作战效能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反映了这支军队具有一种先进的军事文化。

先发制人、境外制敌的战略方针

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南北最长处470公里,东西最宽不过135公里,最窄处只有15公里。没有战略纵深是以色列国家安全的致命弱点。

以军36师师长指点着戈兰高地上3个小山包对笔者一行说:“这3个高地对我们来说生命攸关。你们中国是一个大国,在你们那里是战术性的东西,到了我们这里就成为战略性的了。”

有鉴于此,以色列军人虽然总是自称他们的军事战略是防御性的,但全都不讳言他们的作战行动是进攻性的。以军的作战指导思想早就实行“先发制人”的原则,非常突出空军的“战略长臂”作用,认为作战行动必须建立在空军、装甲兵和情报3大支柱的支撑上,实行前出防御,强调早期预警、外线进攻、速战速决,把战争引向敌国领土。

以人为本,精兵简政的建军思想

在历次阿以战争中,以军武器装备的总体技术水平并不明显高于阿拉伯军队,地形上也不占优势,而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数量上却常常只是敌人的几分之一。以军在这种险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之一,就是拥有精英型的高质量军队。

由于国家视安全为生命,政府则视军人为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尽可能地把社会精英人士吸引和保留在军队之中,是以色列政府建军思想的核心。正如第36装甲师师长在介绍以色列先进坦克梅卡瓦III型的技术改进时说:“坦克的任何一部分模块都是可以搬动和改进的,但人是不能替换的。”

以色列全社会不仅形成了尊重军人、以当兵为荣的社会氛围,而且国家也从各个方面提供优厚的待遇,保障军人的利益,维护军人的权益,给军人以很高的荣誉。同时,国家和军队十分珍惜每一位军人的生命安全,为了换取一位以色列士兵的生命,以军不惜用几十名甚至上百名敌方战俘做交换。由此极大地激励了以色列军人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官兵中蔚然成风,身先士卒成为以军军官不成文的条令。以色列驻华武官拉米上校在2002年围攻伯利恒巴勒斯坦激进分子战斗中,其旅长指挥位置前出于一线的连长战位。按他的话说,军官身先士卒已经成为以军各级军官最看重的价值观。他说,他唯一在战场上撤掉的一个连长,就是因为他的指挥位置老是落在士兵的后面。

以军把选拔军官视为军队建设头等大事。以军军官自上尉以上都是职业军官,每一级的提拔都有严格而公正的程序。由于军官采取任期制和流通制度,每一个任期都在4年以下,任期结束都要由直接领导写出评语,每一级的晋升都要求获得所要求的若干任职岗位的全优成绩,同时,还需要有本科学历要求和相应层次军事院校的学习成绩,最后由军官评估委员会作出决定是否晋升使用。军官的任命还采取对外公示的方式,有一个月的公示期,公示期满无异议者才可晋升。

在严格、公平的竞争机制下,最优秀的军官得到提拔,每一支部队就这样有了信得过的主心骨

北京-特拉维夫行程推荐

第1天北京-特拉维夫LY0096 2200-0310 1从北京机场飞往特拉维夫。注:以色列要求第二天凌晨至少提前三个小时到特拉维夫机场接团,并入住特拉维夫酒店休息。特拉维夫是以色列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是以色列的经济中心。

参观特拉维夫,曾格夫街,拉宾广场,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地中海边的雅法,以色列艺术家居住的地方。沿着地中海海滩散步。晚餐后在酒店休息;第三天特拉维夫-凯撒利亚-海法-拿撒勒-太巴列早餐后游览地中海边的凯撒利亚,这是十字军的城堡。之后去了海法参观了大同寺和花园,被视为巴格达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再现。爬上卡梅尔山欣赏海法市。午饭后,我去了圣母玛利亚的家乡拿撒勒,参观了上帝的好消息教堂。

之后,跟随耶稣的脚步穿过迦南,参观耶稣的水与酒之地和天主教婚姻教堂。留在太巴列。

第四天太巴列耶路撒冷早餐后游览太巴列。太巴列是加利利湖边的一个小镇,风景优美。参观加利利湖周围的太巴列城;景点包括五饼二鱼堂、八福堂、迦百农、耶稣受洗的地方。乘船游览加利利湖。之后,我去了耶路撒冷住下。

第五天耶路撒冷死海埃拉特(车程4小时)当天,我去了死海。死海其实是一个内陆盐湖,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10倍。即使不擅长游泳的人也可以在水面上自由漂流,死海的湖水对皮肤也有显著的美容作用。客人可以享受死海漂流的乐趣和死海黑泥浴。午餐后,前往红海度假胜地埃拉特。留在埃拉特。

第六天埃拉特耶路撒冷早餐后,前往被称为红海棕榈泉的埃拉特,这是中东最著名的度假胜地。在这里,你可以参观海洋公园(自费)、潜水和冲浪(自费)等。欣赏迷人的风景。下午去耶路撒冷住下。第七天耶路撒冷-特拉维夫-北京LY095 2335-1500 1早餐后游览耶路撒冷老城区,包括苦路、哭墙、圣墓教堂、伊斯兰圣殿山。参观伯利恒的圣诞教堂、圣加利利教堂和杰罗姆的圣经解释研究。登上橄榄山欣赏耶路撒冷全景,参观万国教堂、克什米尔花园、耶路撒冷新城、国会大厦和钻石中心。

然后去特拉维夫,吃完饭带去机场。

(注:以色列要求提前三小时到达机场。)第8天,北京抵达北京,结束了愉快的旅程。以色列全景(自驾)8天D1:12月21日北京-特拉维夫()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集合,乘坐以色列航空公司航班前往以色列特拉维夫。

注:以色列安检极其严格,大家需要耐心等待;住宿飞机(LY096 PEK-TLV 2220-0325)飞机餐D2:12月22日,特拉维夫-内坦亚凌晨3点左右,我们抵达以色列本古立昂国际机场。办理入境手续后,大家到机场赫兹汽车租赁公司办理租车手续;然后开车去内坦亚住五星级酒店休息。

我们的酒店就在美丽的海滨旁边,我们很幸运,可以一个人看地中海的日出。非常好看!离海边不远的礁石上有无数只海鸥在翱翔,十分壮观!早餐后,前往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和地中海边的雅法,那里是以色列艺术家的聚居地。雅法老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早在2000年前就成为地中海重要的港口城市。

特拉维夫始建于上世纪初,是由来自俄罗斯的移民在雅法东北郊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50年,两镇合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工业城市。站在雅法老城的最高点,特拉维夫尽收眼底。返回特拉维夫市中心后,参观拉宾广场。你可以漫步在地中海海滩,欣赏凯撒利亚的日落。

住宿:Netanya酒吧自助餐D3:12月23日,特拉维夫~阿什克伦(57 km) ~(内盖夫)~埃拉特(306KM)沿着地中海海岸线出发,经过阿什克伦到达内盖夫沙漠,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沙漠。一路上可以和羚羊亲密接触,拍照留念。你可以参观以色列的共产主义公社;埃拉特,以色列的红海旅游胜地。

了解一下Etla,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滨海旅游胜地,它是以色列南部唯一的出海口。埃拉特,以色列最南端的城市,也是埃及和约旦的边境城市,也被称为珊瑚城。这里一年四季阳光明媚,是世界上最好的潜水地之一。在埃拉特北部,你可以自费骑骆驼去沙漠。埃拉特以其奇特的岩石和丰富的矿物质而闻名。红海清澈凉爽的海水是喜欢水上运动的人的天堂。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蓝天吸引了许多喜欢大自然的游客。在埃拉特海滨,我们仰望三个国家的海岸:埃及、约旦和沙特阿拉伯。

晚上,大家可以逛逛埃拉特的夜市,或者去酒吧吃宵夜。

住宿:D4埃拉特酒店早、晚、早餐:12月24日埃拉特~马萨阿德(214 km) ~死海~伯利恒(巴勒斯坦)-耶路撒冷(326KM)酒店享用了丰富的自助早餐。去犹太人的圣地马萨阿德国家公园(不含缆车费)。在死海恩格迪西南20公里处,一座光秃秃的深红色石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周围的岩壁陡峭,而山顶像刀削一样被削去,形成平坦宽阔的高原。这是岩石城堡-Masaadeh。去了世界海拔最低的地方之后,也是地球的肚脐死海。享受死海的漂浮。

死海其实是一个内陆盐湖,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10倍。即使不擅长游泳的人也可以在水面上自由漂流,死海的湖水对皮肤也有显著的美容作用。客人可以享受死海漂流的乐趣和死海黑泥浴。去后三教圣地,《人生50个要去的地方》第七大名城:耶路撒冷。在到达耶路撒冷之前,我们特意设计了一趟巴勒斯坦伯利恒之旅。我们把车开到高高的墙上;当你进入安检口,你会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巴勒斯坦,!这里的警察。出租车都是不同的衣服和颜色。我们首先参观了耶稣诞生的马槽教堂,然后参观了巴勒斯坦的城市和广场。

然后通过安全通道回以色列;开车去酒店休息;今天是平安夜,我们特意在酒店安排了一场平安夜派对,庆祝我们安全抵达世界圣地。在表演和狂欢之后,每个人都休息一下。住宿:耶路撒冷早、中、晚酒店自助餐D5:12月25日全天游览耶路撒冷。早餐后,你将开始体验圣城的神圣与沧桑。今天的旅游极其丰富!日程很紧。走在耶路撒冷老城,仿佛重温了《圣经》年的故事。走过老城北端雄伟的大马士革门,就像走进了几千年前的历史。在那里,任何一块砖头或泉水都可能引发一个圣经故事。

参观:哭墙,苦路,圣墓教堂,圣殿山(无清真寺)。登上橄榄山看圣城,金色日出下的老城区尽收眼底金顶岩清真寺,被灿烂的日出照亮,是穆斯林的圣地;30米高的犹太哭墙是实心的白色石砖,是犹太教的圣地;下午参观耶路撒冷新城:议会大厦、万国教堂、克什米尔花园、大屠杀纪念馆。

住宿:耶路撒冷早餐,午夜和晚上酒店自助餐D6:12月26日,耶路撒冷~约旦河~戈兰高地~加利利~太巴列(198KM)早餐后,跟随耶稣的脚步来到加利利湖,参观拿撒勒天主教堂,耶稣喝水成酒的地方,婚姻教堂的五饼二鱼堂,八福堂,耶稣受洗的地方。

诸如此类,直奔戈兰高地就像在蛋糕上跳舞,充满了冒险、刺激和浪漫。 戈兰高地位于约旦河谷东侧,面积约171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悬崖多,壁陡,易守难攻。在戈兰高地上开车,除了要掌握最详细的交通地图之外,连绵起伏的道路,完善的交通标志,远处白色的雪山,周围绿草如茵的高地,都会让你在开车时感到无比的轻松愉快。

乘车进入戈兰高地后,你会看到叙利亚的旗帜和勤劳善良的叙利亚人民;因为我们已经开进了叙利亚领土;抵达太巴列。游览太巴列市,游览加利利湖畔:住宿:太巴列早中晚酒店自助餐D7:12月27日太巴列~海法(70km) ~内坦亚~特拉维夫(95km) ~北京()早餐后,这里被誉为美丽的海岸,是以色列最大的港口,与海法隔地中海相望。

海法背对着卡梅尔特山,在所罗门的诗中赞美它的美丽。参观被视为巴格达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再现的大同寺和花园。继续沿路前往美丽的海滨城市内坦亚,欣赏罗马帝国时期建造的港口遗迹。如果天气好的话,你可以在地下欣赏海边最完美的日落!夜幕降临,享用完地中海晚餐,去机场退房,办理登机手续。(LY095 TLV-PEK 0045-1630)早中晚酒店自助晚餐特价餐D8:12月28日特拉维夫~北京下午安全抵达北京国际机场。旅行圆满结束,沙洛姆!飞机餐

  以色列国 (The State of Israel)

  独立日:5月14日(1948年)。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以色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公历,但是民族节日均采用犹太历。因此,每年的独立日不一定是公历的5月14日。

  国庆日:5月14日(1948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地为白色,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蓝白两色来自犹太教徒祈祷时用的披肩的颜色。白色旗面正中,是一个蓝色的六角星,这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象征国家的权力。

  国徽:为长方形盾徽。蓝色盾面上有一个七杈烛台,据记载此烛台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点燃祭坛的物件。烛台两旁饰以橄榄枝,象征犹太人对和平的渴望。烛台下方用希伯莱文写着“以色列国”。

  国歌:《希望之歌》

  国家政要: 总统摩西·卡察夫 (Moshe Katsav) ,2000年任职;总理阿里埃勒·沙龙 (Ariel Sharon ),2001年3月任职,2003年2月再次任总理;代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2006年1月,沙龙病重住院后暂时代行总理职权;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 (Tzipi Livni) ,2006年1月任职;国防部长 沙乌勒·莫法兹 (Shaul Mofaz);临时议长希蒙·佩雷斯 (Simon Peres );总参谋长摩西·亚阿隆 (Moshe Ya'alon);利库德集团主席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Benjamin Netanyahu) 。

  为中东和平献身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月光下的耶路撒冷老城

  自然地理: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部,北与黎巴嫩交界,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东面是约旦,西濒地中海,南连亚喀巴湾,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属地中海型气候。

  人口:625.9万(2000年统计,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犹太居民),其中犹太人占767%,阿拉伯人、德鲁兹人及其他人占233%。希伯莱语为国语,与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犹太教为国教,居民中约85%信奉犹太教,13%信奉伊斯兰教。

  犹太新年哭墙祈祷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 (Jerusalem),未得到普遍承认。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它的政府所在地仍在特拉维夫。”[ 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有争议,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它所占领的一切阿拉伯领土,包括阿拉伯的耶路撒冷(指东耶路撒冷)”。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仍把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耶路撒冷市人口约63.4万(2000年)。 哭墙

  港口城市海法标志性建筑

  “船型大厦”

  简史: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 公元前63年罗马人入侵,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亡欧美各国。 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帝国占领,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居民的绝大多数。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成立了“世纪犹太人复国主义组织”。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1月2日发表《贝尔福宣言》。

  以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

  阿克有5000多年历史,是世界

  最古老城市之一

  表示主张“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犹太人之家”。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 大批移居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2005年9月,以色列国防军在原加沙定居点附近的以军总部举行告别仪式并降下国旗,宣告以色列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

  2005年巴以关系回顾 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 以色列的核状况

  政治: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对政治问题表决,批准内阁成员的任命并监督政府工作,以及选举总统和议长。议员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竞选。以色列没有宪法,只有议会法、总统法和内阁法等基本法。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能基本上是礼仪性的。议会有权解除总统职务。内阁向议会负责。

  前进党赢得以色列大选 以色列议会选举制度 以色列三大政党 利库德集团

  耶路撒冷老城

  圣墓大教堂

  经济:50多年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9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 6万美元。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雅法老城 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公园

  旅 游 胜 地 死 海

  外交: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维护与美战略盟友地位;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力图实现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拓展与非洲、亚洲各国的关系。

  与中国关系: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003年12月,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5年11月,以色列政府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05年1-9月双边贸易总额达2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7%。

  犹太人(Jew)是原指犹大支派(以色列人12支派之一)或犹大王国(以色列国分裂后与北方10支派所成立的以色列王国对立)的人民。全体犹太人本来统称希伯来人,自进占巴勒斯坦起至举族被掳往巴比伦为止,又称以色列人。经过流亡生活,只有原属犹大王国的人仍然保持民族特征,其他10个支派于公元前721年亚述灭亡北方王国后四散而同化于其他民族。因此,犹太人一词仅指原属犹大王国之人。

  各派犹太人都承认由犹太妇女所生者即为犹太人,而改革派则认为,双亲中有一人是犹太人者即为犹太人。一般地讲,从纯粹宗教的角度看,世代生活在非犹太人环境中而保留犹太教许多基本教义的社团,作为整体被认为真正犹太人,但作为个人,这种人不能任意同犹太人结婚。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阿拉伯与以色列矛盾概况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矛盾的实质是领土问题,双方的领土争端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

  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把总面积为2·6万多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14477平方公里划给犹太人建以色列国,11655平方公里划给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并将耶路撒冷暂定为“国际城市”,即归属未定。

  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发的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吞并了划归给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时还占领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埃及西奈半岛、1600平方公里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管辖的加沙地带,又从约旦手中夺走了东耶路撒冷,并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根据1978年埃以达成的戴维营协议,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了埃及。1974年,以色列曾把戈兰高地的一部分退还给叙利亚,但继续占领戈兰高地其余的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于1981年宣布将其并吞。

  近几年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多年来,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遵照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在被占领土上停止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撤出1967年其占领的领土,以“土地换和平”。以色列却认为,西奈半岛归还埃及后,它已完成履行联合国决议的要求,现在只需要以“和平换和平”。

  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在被占领土上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以色列却只顾同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代表讨论“有限自治”问题。叙利亚要求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而以色列却一再表示坚持“寸土不让”。

  以巴分治和以色列建国

  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该书被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又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针对当时欧洲到处可以听到的“犹太人滚出去”的口号,他这样写道:“我现在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出去’吗?到哪里去呢?”“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将由我们自己来做。”赫茨尔的著作在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这个民族家园究竟建在何处,犹太人内部也有过分歧。他们设想过在南非和阿根廷,还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并为之进行过投票。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才将其最终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这次大会提出,犹太人应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与此同时,“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并开始活动。他们组织犹太人向许多世纪以来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并成立了“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这次大会召开的1897年,被认为是犹太人将自己的家园梦想开始付诸实践的一年,也被认为是巴以争端的开始之年。

  从《贝尔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被英军占领,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查尔德,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此信后被称为《贝尔福宣言》。犹太人据此开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但是,此举遭到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以暴动和罢工的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限制犹太人移民。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与此同时,在纳粹迫害下生计无着的犹太人继续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总数已增加到445万人。

  1936至1939年期间,英国曾建议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面积远比后来联合国划定的小)和一个阿拉伯人国家,但被阿拉伯人拒绝。1939年5月,英国政府害怕进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国的反抗,遂主动向阿拉伯各国示好,提出了所谓的《巴勒斯坦白皮书》。白皮书提出:在今后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万名犹太人;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备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给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当地政府,犹太人可在该政府管辖下实行高度自治。阿拉伯人的动乱是平息了,但是,在对立情绪强烈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建立信任,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勒斯坦白皮书》公布之时,恰是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苦苦寻求安身立命的绿洲之日。在纳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1/3的犹太人被杀害,遇难者总数达600万,欧洲犹太人所剩无几。英国在向德国宣战前,由于坚持白皮书的立场,不让受迫害的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使得当地犹太人和托管当局处在了战争边缘。只是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动有所限制。但是,在战时,犹太突击队从未停止过对拦截非法移民的英军设施的破坏。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和以色列立国

  二战结束后,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波兰犹太囚徒,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他们不能返回故园,因为此时在波兰各地相继发生了杀害返乡犹太人的事件;除了几个北欧国家之外,饱受战争蹂躏的西欧国家无力收容他们;连素以移民国家著称的美国都不愿敞开大门。此时,惟一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由于英国继续坚持白皮书的政策,导致犹太突击队同英国托管当局的冲突不断升级。犹太人炸路断桥,袭击拘禁非法移民的营地,暗杀英国官员。

  对英国而言,这将是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此时,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国际舆论一边倒地同情犹太人。让那些被解放的波兰犹太人继续住集中营,实在是说不过去。随着轴心国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国当年拒绝意大利的提议、不同意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经意大利转送巴勒斯坦的决定,也大白于天下,舆论视英国为残杀犹太人的帮凶。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这块烫手山芋转交联合国。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承认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国人在还不知道这个新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拟好的。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

  建国次日即爆发战争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时,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

  与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英美两国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长远战略考虑,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边。倒是苏联为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对以色列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当时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战争进行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国王法鲁克各打算盘,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战斗持续到1949年。这次战争后,巴勒斯坦被分为三部分: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78%,超过“分治决议”规定面积5700多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加沙地带归埃及管辖。近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成为难民。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周围阿拉伯国家备感耻辱,到处弥漫着革命的气息。1949年3月、8月和12月,叙利亚先后3次发生政变。1951年7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父子被巴勒斯坦难民刺杀。阿卜杜拉国王18岁的孙子侯赛因由于子弹击中了祖父亲手别在他胸口上的一枚勋章而幸免于难,于1953年继位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国王。1952年7月,埃及军人推翻法鲁克王朝,自由军官组织***纳赛尔于1956年6月成为总统。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以色列概况

国名:以色列国 (The State of Israel)

独立日:5月14日(1948年)。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以色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公历,但是民族节日均采用犹太历。因此,每年的独立日不一定是公历的5月14日。

国庆日:5月14日(1948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地为白色,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蓝白两色来自犹太教徒祈祷时用的披肩的颜色。白色旗面正中,是一个蓝色的六角星,这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象征国家的权力。

国徽:为长方形盾徽。蓝色盾面上有一个七杈烛台,据记载此烛台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点燃祭坛的物件。烛台两旁饰以橄榄枝,象征犹太人对和平的渴望。烛台下方用希伯莱文写着“以色列国”。

国歌:《希望之歌》

国家政要: 总统摩西·卡察夫 (Moshe Katsav) ,2000年任职;总理阿里埃勒·沙龙 (Ariel Sharon ),2001年3月任职,2003年2月再次任总理;代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2006年1月,沙龙病重住院后暂时代行总理职权;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 (Tzipi Livni) ,2006年1月任职;国防部长 沙乌勒·莫法兹 (Shaul Mofaz);临时议长希蒙·佩雷斯 (Simon Peres );总参谋长摩西·亚阿隆 (Moshe Ya'alon);利库德集团主席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Benjamin Netanyahu) 。

为中东和平献身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月光下的耶路撒冷老城

自然地理: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部,北与黎巴嫩交界,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东面是约旦,西濒地中海,南连亚喀巴湾,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属地中海型气候。

人口:625.9万(2000年统计,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犹太居民),其中犹太人占767%,阿拉伯人、德鲁兹人及其他人占233%。希伯莱语为国语,与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犹太教为国教,居民中约85%信奉犹太教,13%信奉伊斯兰教。

犹太新年哭墙祈祷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 (Jerusalem),未得到普遍承认。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它的政府所在地仍在特拉维夫。”[ 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有争议,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它所占领的一切阿拉伯领土,包括阿拉伯的耶路撒冷(指东耶路撒冷)”。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仍把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耶路撒冷市人口约63.4万(2000年)。 哭墙

港口城市海法标志性建筑“船型大厦”

简史: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 公元前63年罗马人入侵,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亡欧美各国。 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帝国占领,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居民的绝大多数。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成立了“世纪犹太人复国主义组织”。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1月2日发表《贝尔福宣言》。

以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阿克有5000多年历史,是世界最古老城市之一

表示主张“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犹太人之家”。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 大批移居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2005年9月,以色列国防军在原加沙定居点附近的以军总部举行告别仪式并降下国旗,宣告以色列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

2005年巴以关系回顾 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 以色列的核状况

政治: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议员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竞选。以色列没有宪法,只有议会法、总统法和内阁法等基本法。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能基本上是礼仪性的。议会有权解除总统职务。内阁向议会负责。 以色列的选举制度>>> 利库德集团

耶路撒冷老城圣墓大教堂

经济:50多年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9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 6万美元。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 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

旅 游 胜 地 死 海

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雅法老城>>>

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公园

外交: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维护与美战略盟友地位;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力图实现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拓展与非洲、亚洲各国的关系。

与中国关系: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003年12月,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5年11月,以色列政府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05年1-9月双边贸易总额达2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084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