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个人资料

海明威的个人资料,第1张

海明威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享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愿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在负伤期间,他爱上了英籍女护士凯瑟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时竟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险些被枪毙。他只好跳河逃跑,并决定脱离战争。为摆脱宪兵的追捕,享利和凯瑟琳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宁静的生活。但不久,凯瑟琳死于难产,婴儿也窒息而亡。享利一个人被孤独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描写了享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深刻地指出了他们的幸福和爱情是被战争推向毁灭的深渊的。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乔顿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己能为反法西斯斗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30、4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代表作《老人与海》1950)。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早期,他写出了《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这一时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沦为爱略特在社会崩溃背后所看到的荒原时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就是写战后一群流落欧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国记者,战争毁掉了他的性能力。他爱上了一名英国护士勃瑞特·艾希利,后者也倾心于他,但他们无法结合。

一个美国作家罗伯特·柯恩——一个对生活颇多虚妄与浪漫幻想的人也爱上了勃瑞特,但她并不喜欢他。这一群历经沧桑的青年,战后浪迹欧洲大陆,整日无所事事,聚饮、争吵或殴斗。战争夺取了他们的亲人,给他们留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他们对战争极度厌恶,对公理、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对人生感到厌倦、迷惘和懊丧。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谴责了战争,具有反战色彩。小说因写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现的历史原因,控诉了战争毁灭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们的心灵,并使千百万无辜生因此涂炭。这篇作品显露了海明威散文风格的基本特色和“现代叙事艺术”。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而意境纯一,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达到情景交融。

40年代,他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写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还发表了《法兰西斯·玛贝康短暂的幸福》。1932年发表了《午后之死》, 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炼,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二战后,海明威创作进入晚期,其代表作为《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采!

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作出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终于以自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这也是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一种追求吧。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埃尔内斯托• 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澳亚克帕克。1961年7月2日在维西亚小庄园自杀身亡。在他生命的最后22年,一直居住在哈瓦那郊外的维希亚小庄园里,仅和哈瓦那相距半小时的汽车行程。在那里,海明威创作了著名的小说《为谁敲丧钟》(1940年)。当他饮弹身亡永久离开这个家时,作为一名作家,他已经誉满人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在那个小庄园里留下了海明威的“罗亚尔”拍手提打字机、狗坟、50只猫和他漫长人生旅途中创作的9000部不朽名著。许多年以后,拉丁美洲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参观海明威的庄园后惊叹:“这是一个多么少有的图书馆”。

海鸣威,海鸣威资料

姓名:海鸣威英文名:OCEAN原名:海鸣威血型:O型身高:178CM体重:65KG生日:07月10日星座:巨蟹座

兴趣爱好:

最喜爱食物:火锅

最喜爱颜色:白、黑

最喜爱歌星:米高、杰克逊

最喜爱**:《这个杀手不太冷》

最喜爱季节:夏

最喜爱礼物:香

最喜爱运动:音乐、足球、赛车、游泳、网球

最大的愿望:开演唱会

最喜爱动物:狗

最开心的事情:睡

最尴尬的事情:听不懂别人说什么

最讨厌的事情:等人

http://wwwyue365com/mlist/4365shtml这个网是他所有歌,去听听看吧~!

o(∩_∩)o

《非洲的青山》 《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26年

《在我们的时代里》——1923年

《三篇故事和十首诗》——1923年

《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年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年

《胜者无所得》——1933年

《乞力马扎罗的雪》——1936年

  《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The fifth columns, Spain the earth)——1938年

  《曙光示真》(True at First Light)

  《不固定的圣节》(A Moveable Feast)

  《过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1950年

  《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年

  《危险的夏天》(Dangerous summer)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年

  《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

  《死在午后》(Die in the afternoon )——1932年

《非洲的青山》——1935年

  《岛在湾流中》(Island in the Gulf Stream)

  《有钱人和没钱人》(A Rich man and no money)

  《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一条好汉》(A Man of the World) 

我已经尽力了- - - 唉!

《永别了,武器》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为背景,描写了战争如何毁灭人的意志,扼杀人的爱情,谴责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无谓的相互残杀。在这样荒诞而又疯狂的战争环境下,海明威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女性形象,一个天使般的女人——凯瑟琳。凯瑟琳是海明威作品中最温柔、最善良、最浪漫而最勇敢的女性。她是一位年轻漂亮的英国护士,与未婚夫订婚八年未能成婚,而未婚夫最终被战争吞噬,凯瑟琳处于深切的悲痛之中。因为战争前她保守的传统观念,“未能给未婚夫他应该得到的东西”,使他们的爱情留下了无法挽回的遗憾。从小说的前几章可以看出,凯瑟琳的生活阅历和爱情阅历都比亨利丰富。她在和亨利的恋爱中表现出的极度温顺无私并非因为她无知或缺乏独立性。正如亚瑟·沃德霍恩指出的:“她的温顺是对她的第一个爱人的死亡的反应,也许是一种过度的反应。”②因此,她一旦爱上亨利,就绝不会重蹈覆辙,加倍珍惜这份爱情,体现了她在爱情上的成熟与忠诚。亨利起初并不认真,只是同她逢场作戏,凯瑟琳以真诚无私的爱打动了亨利,使他从一个游戏人生的爱情玩家变为一个一往情深的忠诚恋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凯瑟琳也同海明威笔下的硬汉们一样,是面对困境不屈不挠进行斗争的勇者,也是人生战场上的胜者。亨利希望通过合法的婚姻形式来确保他们爱情的未来,而凯瑟琳最珍视的是真爱,婚姻无法保证他们永远相爱,尤其在战争期间。然而,人可以在爱情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却无法在爱情中获得永生。凯瑟琳想方设法避孕,但最终掉入了“生物陷阱”,因分娩大出血而死在手术台上。她在死亡面前表现出的勇敢和镇静诠释了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一个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凯瑟琳这一形象集多种美德于一身——对爱情的无私与奉献,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战争的清醒认识,在死亡面前的勇气,这一切使她当之无愧地跻身于海明威笔下硬汉们的行列,也是海明威精心刻画的最完美的女性形象之一。

巨蟹座海明威

厄内斯特-海明威出生于1899年7月21日,太阳巨蟹座、月亮魔羯座、水星狮子座、金星巨蟹座、火星处女座。

巨蟹座海明威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他的风格和文体独具一格,在欧美风靡一时,很有影响。一九五四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其实很是条汉子,他十四岁的时候学习过拳击,有次训练不幸伤了眼睛,中学

毕业后他不愿意上大学,而是渴望远赴欧洲参战,可惜他的眼睛使得他被拒绝,直到19岁,他终于踏上了战场,在战斗中燃烧着自己的热情,他膝盖被打断,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二百三十余块,一共做了十三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接受了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十字军功勋章和勇敢勋章。

回到美国之后,他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作品语言简介,思想深刻,描写出了当时人们心中的迷茫失落,得到很多人的共鸣。

可惜,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去了解一个巨蟹人的内心,拥有富足财富、卓越成就的海明威,竟然选择了开枪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从星盘上看,海明威是个充满矛盾的人,他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影响,他是多么渴望永远的树立一个硬汉的形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如意,他已经难以忍受内心的渴望于身体的不堪带来的折磨吧。

  海明威,E(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

  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899年生于美国伊利诺州,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于1925年和1926年分别发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和长篇《太阳照样升起》。前者即有名的尼克小说集,后者被誉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1929)和《丧钟为谁而鸣》(1940)均具有明确的反法西斯倾向,是描写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学精品。

  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

  海明威喜欢以斗牛士、猎人、拳击手、浪游者、渔夫为自己的描写对象,在许多作品里表现他们捍卫个人荣誉与尊严、为了生存而与厄运斗争,即使失败了也依然保持优雅风度的“硬汉子”精神,这种精神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西西弗斯形象的继续和发展。 1952年他发表了晚年的力作,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海明威的小说在语言上具有圣经式简洁风格,他“斩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赞词,他还原了基本技干的清爽面目”。他使用简炼、冷峻的语言,正是为了达到余韵深远的效果。用他自己的话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雄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海明威本人就是一个孤独的硬汉。在战争中他曾多次负伤,医生从他身上取出过一百多弹片。他爱好打猎、探险。1961年,由于病痛、苦闷、绝望在爱达荷州家中自杀。

  他有几部主要作品:

  《太阳照常升起》

  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流落在巴黎街头的美国青年们的无聊苦闷生活为题材,写出了当时对社会和个人的出路抱着悲哀和失望态度的年轻一代的形象,海明威以侨居巴黎的美国女诗人格特鲁德・斯坦的“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的话作为该书的题词,于是,“迷惘的一代”便成了那些找不到出路的青年人的总称,演变为一个文学流派,而海明威也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永别了,武器》

  这是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之一,写一个典型的美国青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参加意大利军队的经历和他的性格变化。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单纯的美国青年,他厌恶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自私和虚伪,但他却被卷入了地狱般的战争漩涡之中。当他在前线认识了一位英国籍护士之后,逐渐发现了真正的人生和爱情的意义,终于走上了永远告别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部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作品,在距离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的十年后,他完成了这部作品。小说具有强烈的反战情绪,总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告别战争;第二部分是告别爱情。在作品中,海明威谴责的并不是参加战争的人,而是战争的种种罪恶和愚蠢,以及帝国主义宣传的虚伪性。海明威指出战争摧毁人的幸福,即使是告别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在黑暗中奋力跃入大河,受过死亡的威胁而重生,逃亡到瑞士,享受到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最终爱人还是难免一死,因为作者相信“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这种人生如梦的悲观绝望,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文明。

  《丧钟为谁而鸣》(又译《战地钟声》)

  它写了国际纵队的志愿人员罗伯特·乔丹为配合一支游击队的一次炸桥行动而牺牲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老人与海》

  这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含意却十分深刻。小说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实质上是整个人类的化身;他与鲨鱼的搏斗,是人与命运搏斗的象征。这个“硬汉”形象成为了海明威式的英雄的代表,象征着人类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这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书中“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已经成为人们励志的一个真理。 小说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的主要作品:《春潮》《太阳照常升起》《有钱人与没钱人》《丧钟为谁而鸣》《过河入林》《老人与海》《岛在湾流中》《伊甸园》《曙光示真》《乞力马扎罗山下》等等。

其中最经典的属《老人与海》。该作品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扩展资料:

海明威的获奖经历:

1、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学生涯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

2、《纽约时报》评论说:“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

3、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威拉德·索普在他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对海明威给予了崇高的评价:“海明威是当代最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他敢于突破传统,刨造新的风格和手法未泊应题材的需要。

-海明威

  

到三四十年代,海明威已经享有盛名,他到非洲的青山中寻找一种新的对抗,并反思了生活的富有与精神的懈怠,以一头风干在雪山上的狮子自励。海明威与哈德莉分离后,又与第二任妻子波琳感情出现危机,但这时他的创作个性和人格个性也日益突出。他以往在作品中建立的“勇气法则”此时演绎为一种个人色彩十分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一种正义感和使命感。纷纭多变的社会在他心目中只有正义和邪恶之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0078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