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八月份凌晨午夜后大概头顶方向有一个堆在一起的星团是什么星系,就用肉眼看

现在八月份凌晨午夜后大概头顶方向有一个堆在一起的星团是什么星系,就用肉眼看,第1张

星团 Pleiades

  赤经 03 : 470(小时:分) 

  赤纬 +24 : 07(度:分) 

  距离 038(千光年) 

  视亮度 16(星等) 

  视大小 1100(角分)

  昴星团(Pleiades, M45,汉语拼音:mǎo xīng tuán)是疏散星团之一,在北半球看是位于西方大而明亮的疏散星团,位于金牛座,在晴朗的夜空单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它。它的几个亮星位于昴宿,由此而得名。梅西叶星表编号为 M45,肉眼通常见到有六、七颗亮星,所以又常被称为是七姊妹星团,它是离我们最近也是最亮的几个疏散星团之一。昴星团总共含有超过3000 颗的恒星,它的横宽大约13光年,距离128秒差距(417光年),直径约4秒差距。

  中国古代把其中的亮星列为昴宿。有关的传说和神话很多,也被称为“七姊妹星团”。一般肉眼能看到6颗星,因为此星团中您看不到的那颗星星的能见度较低,它是一颗低等星。在此星团中并不是七颗,而是近三百多颗,不过都是非常暗罢了,您不用担心您的眼睛,因为大部分人(即使在很晴朗的夜空下)也很难分辨出这颗星星。 

  其中最亮的 6颗星自西向东的星名、光电目视星等和MK光谱分类依次是:

  金牛座17(昴宿一),371,B6Ⅲ;

  金牛座19(昴宿二),431,B6Ⅳ;

  金牛座20(昴四),388,B7ⅢSn;

  金牛座23(昴宿五),418,B6V;

  金牛座η(昴宿六),287,B7Ⅲ;

  金牛座27(昴宿七),364,B8Ⅲ。

  这些星都在作快速自转。蓝巨星昴宿六表面有效温度约13,500K,总辐射光度约为太阳的2,200倍,半径约为太阳的8倍,但赤道自转一周所需时间还不到3天。昴宿七是轨道周期为好几年的分光双星。昴星团有百分之七的成员星是轨道周期小于 100天的双星。著名气壳星金牛座28(即金牛座BU)就在昴星团内。在昴星团方向已经发现了460个以上的耀星。这个星团没有红巨星。照片上看到的昴星团亮星附近的星云叫作NGC1432,是由星际尘粒反射和散射星光形成的反射星云。这也许是昴星团恒星形成时剩下的星,但更可能是昴星团在运动中遇到的物质。

[编辑本段]星团年龄

  昴星团距离太阳400光年,因含有早B型星,从天文时间尺度来说正处在年少时期。质量为九个太阳的B型星,若收缩到主星序,耗尽其核部的氢并开始膨胀到红巨星,照估计需历时2100万年左右。因此,这个值就应该是疏散星团的年龄。可是,唯有昴星团的颜色一光度图却又清楚地表明,仅含02太阳质量的那些恒星业已渡过了初始收缩阶段,基本上处于零龄主星序上.照最近恒星演化理论估计,质量为02太阳的恒星收缩到零龄主星序所需时间, 大致为60000万年。那么,昴星团的年龄到底是多少呢?究竟是2100万年还是60000万年?

  事实上,矛盾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尖锐。赫尔比希认为,在形成大质量的恒星之前,先已由星云物质形成了小质量的恒星。如果晚型主序星首先形成,它们就会在早型星收缩到主星序的相同时间内到达零龄主星序,然后燃烧它们核部的氢, 并开始向红巨星阶段膨胀。这一理论好像得到了观测的支持。关于小质量恒星形成较早的又一证据是金牛一御夫座暗星云,在这些星云中大量含有暗弱的红星,而不含有亮的蓝星。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拥有大约三百颗星的昴星团开始形成于六亿年以前,一直持续到终于形成了B型星.这些非常亮的恒星辐射着极其丰富的紫外线,它们已把气体电离并彻底吹散,只在银河系中残留下一些气体的痕迹。随着气体的离去,恒星的形成过程也就趋于停止。琢磨一下玫瑰星云很有意思的,它的中心有一群非常亮的恒星,这团星云可能就是因发生这种从中央向外吹散气体的过程而形成的。这一设想或许能解释这种异常有趣的气体与恒星集合体的环状结构.

  昴星团星云是蓝色的,这意味着它们是反射星云,反射着位于它们附近(或者之中)的明亮恒星的光线。这些星云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围绕在昴宿五周围的星云,是1859年10月19日被(意大利)威尼斯的Ernst Wilhelm Leberecht (Wilhelm) Tempel利用4英寸折射镜发现的;它被收入NGC星表中,编号为NGC 1435。Leos Ondra提供了一份在线的Wilhelm Tempel传记,以及一幅昴宿五星云的素描,经同意归入到本资料库中。星云向昴宿四延伸的部分在1875年被发现(即NGC 1432),围绕着昴宿六,昴宿一,昴宿增六和昴宿二的星云在1880年被发现。完整的昴星团的复杂性,直到1885年到1888年间,巴黎的Henry兄弟和英国的Isaac Roberts发明了第一架天文照相机之后,才被揭露出来。1890年,EE Barnard发现星云物质有一个非常靠近昴宿五的恒星状聚集中心,它被编入IC星表,编号为IC 349。1912年,Vesto M Slipher分析了昴星团星云的光谱,揭露了它们的反射星云本质,因为它们的光谱与照亮它们的恒星的光谱一模一样。 

  更多信息可以在我们的昴星团主要恒星及其对应星云的编号列表中找到。 

  本质上来说,反射星云很可能是分子云中的尘埃部分,与昴星团无关,只是刚好穿过昴星团而已。它并不是形成星团的星云的残余部分,这可以从以下事实中看出来,星云与星团拥有不同的径向速度,它们正以每秒68英里,即每秒11千米的速度相互穿越。 

  根据来自日内瓦的一个小组发表的最新计算结果(G Meynet, J-C Mermilliod, and A Maeder in Astron Astrophys Suppl Ser 98, 477-504, 1993),昴星团的年龄为1亿年。这与早期发表的“权威”年龄大了许多,以前的年龄通常在6千到8千万年之间(例如,Sky Catalog 2000给出的年龄为7千8百万年)。还有计算表明,昴星团可以以星团的形式继续存在约2亿5千万年(Kenneth Glyn Jones);此后,它们会沿着各自的轨道分散成单颗恒星(或是聚星)。 

  欧洲航天局的天文测量卫星Hipparcos最近直接用视差法测量了昴星团的距离;根据这些测量,昴星团距我们380光年(此前采用的数值是408光年)。新的距离数值需要对昴星团中恒星相对较暗的视星等给出解释。

[编辑本段]深入探究

  昴星团的Trumpler类型被定为II,3,r型(Trumpler,根据Kenneth Glyn Jones的说法)或者I,3,r,n型(Götz和Sky Catalog 2000),意味着这个星团似乎是独立的,向中心高度聚集或是中等聚集,其中恒星亮度的分布范围较大,成员星较多(超过100颗)。 

  昴星团中有些高速自转的恒星,表面的旋转速度为150到300千米/秒,这在光谱型为(A-B)型的主序星中是普遍现象。由于这种旋转,它们一定是(扁圆的)椭球体,而不是球体。这种旋转之所以能够被发现,是因为它会使得光谱吸收线变得更宽,更发散,因为相对于恒星的平均径向速度而言,位于恒星一侧的部分恒星表面正在接近我们,而另一侧却在远离我们。这个星团的快速自转恒星中最突出的例子是昴宿增十二(Pleione),这也是颗变星,亮度介于477和550等之间(Kenneth Glyn Jones)。O Struve曾经预言这样的旋转会导致恒星抛出气体包层,1938年到1952年间,对昴宿增十二的光谱分析观测到了这一现象。 

  Cecilia Payne-Gaposhkin提到昴星团中包含着一些白矮星(WD)。这给恒星演化提出了一个特殊的问题:白矮星是怎么出现在一个如此年轻的星团中的?由于存在着不止一颗白矮星,因此可以相当肯定这些恒星原来都是星团的成员星,并不都是被捕获的场恒星(总之,捕获过程在这样一个相当松散的疏散星团中效率并不高)。[译注:场恒星,field stars,是指独立的,不成团的恒星。] 按照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的质量不可能超过大约14倍太阳质量的上限(钱德拉塞卡极限,the Chandrasekhar limit),更大质量的白矮星会因为它们自身的重力而塌缩。但是如此低质量的恒星演化得极慢,需要几十亿年才能演化到最后阶段,昴星团短短1亿年的年龄显然是不够的。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这些白矮星曾经是大质量恒星,因此它们可以快速演化,但是一些原因(比如强烈的恒星风,邻近恒星的质量吸积,或者快速自转)使他们失去了大部分质量。结果,它们可能将大部分质量都抛入太空,形成了行星状星云。总之,最后剩下来的恒星(即原来的恒星核)质量一定低于钱德拉塞卡极限,这样它们才可能演化到稳定的白矮星阶段,从而被我们观测到。 

  1995年以来对昴星团的最新观测发现了几个异常类型恒星的候选者,或者说是类似恒星的天体,即所谓的褐矮星(Brown Dwarfs)。这种迄今为止仍然只是假说的天体被认为质量介于巨行星(比如木星)和小恒星(恒星结构理论指出最小的恒星,即在其生命阶段中可以通过核聚变制造能量的天体,质量最少不得低于太阳质量的百分之6到7,即60到70倍木星质量)之间。因此褐矮星的质量应该拥为木星质量的10到60倍左右。理论上,它们可以在红外光波段被观测到,直径与木星相当或更小(143,000千米),密度是木星的10到100倍,因为强得多的引力会将它们压得更紧。 

  即使用肉眼,在一般的条件下,昴星团也是相当容易找到的,位于明亮的红巨星毕宿五(Aldebaran,金牛座Alpha,87号星,09等,光谱型K5 III)西北方接近10度的位置。明显包围在毕宿五周围的,是另一个同样著名的疏散星团,毕星团(Hyades);现在知道,毕宿五并不是毕星团的成员,只是一颗前景恒星(距离我们68光年,而毕星团的距离为150光年)。 

  在双筒镜或者广角镜中,这个星团是个壮观的天体,在1 1/5度的直径范围内可以显示超过100颗的恒星。对望远镜来说,即使在最低放大率下,这个星团也大到也无法在一个视场中看到全貌。星团中拥有许多双星和聚星。昴宿五星云NGC 1435需要黑暗的天空才能看见,在广角镜中观测效果最佳(Tempel是用一架4英寸望远镜发现它的)。 

  由于昴星团距离黄道较近(只差4度),星团被月亮掩食的现象会经常发生:这是非常吸引人的奇景,尤其对于那些只拥有廉价器材的爱好者来说(事实上,你用肉眼就可以观测它,不过即使最小的双筒镜或者望远镜都会增加观测的乐趣——1972年3月的月掩昴星团是笔者首次业余天文观测经历之一)。这样的现象可以形象地说明月亮与这个星团之间的相对大小:Burnham指出月亮可以被“塞进由”昴宿六,昴宿一,昴宿五和昴宿二“组成的四边形内”(在这种情况下,昴宿四,甚至昴宿三都会被月亮挡住)。同样,行星也会运行到昴星团附近(金星,火星和水星甚至偶尔会从其中穿过),展示出壮丽的景象。

  宇宙中有六百兆颗星球、几千万个银河系,我们地球所在的银河系叫做Milky Way Galaxy,太阳系位于银河系旁边猎户座的旋臂上,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则绕昴宿星团公转,昴宿星团绕银河中心公转,大约每240000年,太阳系会完成一次公转。

  神话文艺七仙女星团在中国古代,昴宿为二十八宿之一,这些恒星则称昴宿七(Atlas)、昴宿增十二(Pleione)、昴宿四(Maia)、昴宿一(Electra)、昴宿增十六(Celaeno)、昴宿二(Taygeta)、昴宿五(Merope)、昴宿六(Alcyone)和昴宿三(Sterope)。

  七仙女星团是希腊神话里的七位仙女的化身,她们是擎天神阿特拉斯(Atlas)和其妻Pleione的七个美貌的女儿——迈亚(Maia)、伊莱克特拉(Electra)、塞拉伊诺(Celaeno)、泰莱塔(Taygeta)、梅罗佩(Merope)、亚克安娜(Alcyone)和斯泰罗佩(Sterope)。

  古代日本人把昴星团看成美丽的首饰,对此拥有特别的情意结,有日本流行歌曲以此作题材,如歌唱家谷村新司作表作《すばる》(即关正杰的粤语歌曲《星》与罗文的《号角》),日本国立天文台1998年在夏威夷落成启用的一台82米望远镜称作“昴”(Subaru),富士重工业生产的汽车品牌为subaru等等

  相关神话:在古代,确实能看到7颗,就好似七个仙女,身着蓝白色纱衣在云中漫步和舞蹈。后来不知道在哪一年,有一颗星突然暗了下去,不能见到了,人间在诧异的同时,开始流传着这么一个——“七小妹下嫁”的美丽传说,黄梅戏《天仙配》说的就是她们的故事。

八十八星座分别是:

长蛇座、室女座、大熊座、鲸鱼座、武仙座、波江座、飞马座、天龙座、半人马座

宝瓶座 、蛇夫座、狮子座、牧夫座、双鱼座、人马座、天鹅座、金牛座、鹿豹座

仙女座、船尾座、御夫座、天鹰座、巨蛇座、英仙座、仙后座、猎户座、仙王座

天猫座、天秤座、双子座、巨蟹座、船帆座、天蝎座、船底座 、麒麟座、玉夫座

凤凰座、猎犬座、白羊座、摩羯座、天炉座、后发座、大犬座、孔雀座、天鹤座

豺狼座、 六分仪座、杜鹃座、印第安座、南极座、天兔座、天琴座、巨爵座、天鸽座

狐狸座、小熊座、望远镜座、时钟座、绘架座、南鱼座、水蛇座、唧筒座、天坛座 、

小狮座、罗盘座、显微镜座、天燕座、蝎虎座、海豚座、乌鸦座、小犬座、剑鱼座 

北冕座、矩尺座、山案座、飞鱼座、苍蝇座、三角座、蝘蜓座、南冕座、雕具座

网罟座、南三角座、盾牌座、圆规座 、天箭座、小马座、南十字座    

扩展资料:

一、八十八星座介绍

古代为了要方便在航海时辨别方位与观测天象,于是将散布在天上的星星运用想像力把它们连结起来,有一半是在古时候就已命名了,其命名的方式有依照古文明的神话与形状的附会﹙包含了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埃及、希腊的神话与史诗﹚。

另一半(大部是在南半球的夜空中)是近代才命名,经常用航海的仪器来命名。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了统一繁杂的星座划分,用精确的边界把天空分为八十八个星座,使天空每一颗恒星都属于某一特定星座。

二、历史起源

在古代因地域的不同,所以看星空的方式也就不一样!如今全世界已经统一依据星座图将天空划分为八十八区域八十八个星座。

我们一般谈论的“星座”(SIGN),指的是“太阳星座”(SUNSIGN);即以地球上的人为中心,同时间看到太阳运行到轨道(希腊文ZODIAC:即动物绕成的圈圈,又称“黄道”)上哪一个星座的位置,就说那个人是什么星座。

二千多年前希腊的天文学家希巴克斯(Hipparchus,西元前190~120年)为标示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就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区段,以春分点为0°,自春分点(即黄道零度)算起,每隔30°为一宫,并以当时各宫内所包含的主要星座来命名,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等宫,称之为黄道十二宫,总计为十二个星群。

在地球运转到每个等份(星群)时所出生的婴儿,长大后总有若干相似的特征,包括行为特质、性格特征等。将这些联想(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力)串联起来,便使这些星群人性的具像化了;又加入神话的色彩,成为文化(主要指希腊和罗马神话)的重要部分。

这套命理演进、流传至今至少五千年的历史,它们以这十二个星座为代表。但这些星座并非是某一个“星星”的意思,只能视为“名称相同的一种代表标记而已”。

参考资料:

—八十八星座

入天文摄影坑一年,拍了不少的深空天体照片,比如前两个月刚拍的仙女座星系(M31):

猎户座大星云(M42):

心脏星云(IC 1805):

马头星云(IC 434):

当然,这些深空天体照片都是经过后期处理的。深空天体十分暗淡,为了捕捉到它们,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曝光。一般都是单张曝光几分钟,然后多张叠加成一张,这样可以提高信噪比,获得理想的照片。

本人使用单反+口径为150毫米的牛顿反射式天文望远镜+EQ5级赤道仪+彗差修正镜(MPCC)+导星镜&导星相机。以仙女座星系为例,为了拍摄这个肉眼可见的星系,先用赤道仪goto到仙女座星系,然后赤道仪跟踪,并且配合导星修正,始终让天文望远镜对准仙女座星系,这样拍出的星点才不会出现拉线的现象。单张曝光5分钟,得到如下未处理过的RAW格式照片:

总共拍摄了12张这样的照片,同时还拍摄了各种校准帧。然后,用软件把这些照片叠加到一起,得到了如下的:

由于叠加出来的是16位照片,人眼无法适应这种线性,所以看起来几乎是黑色的。为此,需要用其他软件对这种线性进行拉伸,这就是所谓的DDP过程。做过DDP之后,就会适合人眼观看,所以很多细节就能呈现出来。最终处理出来的仙女座星系如下所示:

由于对12张曝光5分钟的照片进行叠加,这相当于曝光了1小时。

下面这张是位于1200万光年外的雪茄星系(左,M82)和波德星系(右,M81),6张曝光5分钟的照片叠加,累计曝光时间30分钟:

累计曝光80分钟的三角座星系(M33):

累计曝光20分钟的鹰状星云(M16):

累计曝光20分钟的礁湖星云(M8):

累计曝光55分钟的玫瑰星云(NGC 2237):

累计曝光1小时的蟹状星云(M1):

累计曝光1小时的M78星云:

累计曝光30分钟的昴星团(M45):

累计曝光55分钟的螺旋星云(NGC 7293):

累计曝光10分钟的疏散星团M52和气泡星云(NGC 7635):

累计曝光70分钟的狮子座三重星系(NGC 3628、M65、M66):

累计曝光80分钟的风车星系(M101):

累计曝光1小时的草帽星系(M104):

累计曝光2小时的涡状星系(M51)及其伴星系M51a:

累计曝光20分钟的圣诞彗星46P/Wirtanen:

今年中秋拍摄的满月:

木卫一凌木:

上图的黑点为木卫一投射在木星上的影子。

金星盈亏:

最后设备图:

补一张新拍的昴星团,跟上一张拍摄时间相隔一年,这张累计曝光时间275小时:

昴星团很容易通过肉眼看到,这个疏散星团距离地球大约440光年,位于金牛座方向。昴星团中的恒星大都是在最近1亿年形成的亮蓝恒星,肉眼可以看到9颗,实际包括3000颗。

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做银河系,银河系包含数千亿颗恒星。 我们已知的宇宙有2000亿个星系 ,每个星系都独一无二、浩瀚无边而且充满活力。星系充满暴力,它们在暴力中诞生,也在暴力中毁灭,星系从何而来、它们是如何运转的、星系有着怎样的未来、又将如何走向灭亡?

我们所处的星系·银河系, 银河系的 历史 约有120亿年之久 ,银河系正如一个中间隆起的大圆盘,四周还有巨大的旋臂,银河系只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中的一个,星系是恒星主要、也是最大的集合,仅一个中等大小的星系,就存在1000亿颗恒星,它们是恒星的摇篮,恒星在此诞生、也在此消亡。星系中的恒星在星云中诞生,星云由尘埃和气体构成, 「鹰状星云」是银河系深处恒星的巨型“孵化场”

银河系有数千亿颗恒星,许多恒星周围都有行星系和卫星系,然而,长期以来对星系并不十分了解。一个世纪前,我们认为宇宙中只存在银河系, 科学家称其为我们的“宇宙岛” ,他们当时认为宇宙中并不存在其它星系。

然而在1924年,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推翻了这一观点,哈勃运用当时最先进的25米口径「胡克望远镜」在洛杉矶附近的威尔逊山观测宇宙,在夜空深处,他看见了遥远而模糊的点点星光,他意识到这些并不是单个的恒星,而是 一个恒星群 宇宙中的星系远不止银河系

他的这一发现让当时的天文学家的认知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宇宙的概念从只有银河系,变成了拥有数十亿星系的浩瀚宇宙。 哈勃的发现是天文学 历史 上最重大的发现 ,宇宙包含不止一个,而是许多星系。

星系的确巨大无比,在地球上我们用公里衡量距离,在太空天文学家用光年衡量距离, 光年指的是「光」行进一年的距离 ,约为94,600亿公里。

地球距离银河系中心有25000光年,银河系的直径超过10万光年,尽管银河系已经如此之大,但对整个宇宙来说,也只是沧海一粟。银河系对我们而言或许很大,但与其它一些星系相比,它确实非常渺小。

体积对比:

图解:星系体积对比图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138亿年前,宇宙还处在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混沌状态,当时宇宙中没有任何星系存在,所以星系一定是在那个初始状态之后形成的。恒星的形成需要引力,而将恒星聚集成为星系,需要更大的引力,最早的恒星形成于大爆炸后2亿年, 引力将恒星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最早的星系

「哈勃太空望远镜」使科学家能够看到过去、回到创世之初 ,也就是星系刚刚开始形成的时期,「哈勃太空望远镜」能观测到许多星系,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光是这些星系数十亿年甚至数万亿年前发出的,这些光需要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地球,所以我们今天所见的其实是这些星系远古的 历史 。

例如:

观察「哈勃深空」可以看到一些模糊的光点,看过来并不像是星系,这些微小模糊的光点几乎无法辨别, 这些模糊的光点包含数百万甚至数十亿颗恒星 ,正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新的星系。

这些模糊的光点就是最早的星系,它们大约与宇宙大爆炸后10亿年形成,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所能看到的最远之处了,如果想看的更远,并回溯更遥远的过去,则需要另一种望远镜。

「阿塔卡马宇宙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太大,不能发射到太空,这台望远镜座落于智利北部荒漠高原上,该望远镜位于海拔5200米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望远镜。「阿塔卡马宇宙望远镜」并非用来侦测可见光, 而是用来探测宇宙诞生几十万年之后的宇宙微波辐射 ,这架望远镜不仅能探测到早期星系,还能看到它们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阿塔卡马宇宙望远镜」帮助天文学家了解到星系是如何从诞生之初逐渐演化的 ,天文学家观察星系是如何从恒星群发展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复杂体系的,恒星形成恒星团,恒星团形成星系,星系团形成超新星团。

图解:这是「哈勃深空」的星系,一个光点代表一个星系

早期星系杂乱无序,恒星气体和尘埃混成一团 ,但是,如今的星系看上去十分整齐有序,那么杂乱无章的星系是如何转变为美丽的螺旋星系或风车星系的呢?

答案:引力、

引力塑造了星系的形状,并掌控着星系的未来,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能量巨大、破坏性极强的引力源,在银河系中心深处就有一个这样的引力源。

星系存在的 历史 已有120亿年了 ,这些庞大星系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从盘绕的螺旋到巨大的球体,目前对这些星系仍旧知之甚少,恒星气体和尘埃混为一团,然而历经几十亿年的演化后,它们形成了像漩涡星系或银河系这样整齐有序的结构,银河系起初并不是一个幼小星系,而是由许多小星系组成,现在的银河系曾经包含许多形状不规则的小结构体,这些结构体逐渐开始融合, 引力将各个小结构体聚集在一起,并逐渐将恒星向内拉拢,它们开始加速旋转,直到形成一个扁平的圆盘 ,恒星和气体被抛甩形成巨大的旋臂,这一过程在宇宙中重复了数十亿次。

这些星系看上去形状迥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环绕星系中心的某一点做轨道运行,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一中心就是 「黑洞」所产生的引力改变星系运行的方式的原因

「超级黑洞」存在的线索就是,一些星系的中心产生巨大的能量,通过观测可以看到黑洞正在吞噬它们周围的物质,但是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黑洞,而是「超级黑洞」。「超级黑洞」正在吞噬周围的恒星和气体,黑洞有时会吞噬掉太多的物质,于是会将吞入的物质吐回太空,同时喷发出纯能量波束,这些被吐出来的物质就是「类星体」, 如果科学家看见「类星体」从星系中迸发而出,他们就可以断定那里有一个「超级黑洞」。

图解:黑洞正在吸进物质

证据:

在银河系的中心,找到「超级黑洞」的关键,是要观察恒星如何运转,恒星运转是因为引力的作用,正如行星围绕太阳运行一样, 离中心最近的恒星被厚厚的尘埃云遮盖

“安德里亚·盖孜”在过去的15年中一直在寻找答案。她选择了位于夏威夷岛的「凯克望远镜」,透过云层,她看到一个陌生的荒凉之地,银河系中心的一切都更为极端,物体运行速度非常快, “盖孜”拍摄一些在星系中心附近运转的恒星照片 ,她们拍摄的照片揭示了一些令人震惊的事实,恒星每小时可运行数百万公里, 事实的确如此,“盖孜”追踪了恒星的运行情况,并且找到了运行轨道的确切位置,只有一样东西具有如此大的能量使恒星快速运动,那就是「超级黑洞」。

图解:中心黑点就是黑洞

正是「超级黑洞」产生的引力,使恒星高速运转, 恒星运行的轨道就是「超级黑洞」存在的铁证

图解:“安德里亚·盖孜”在过去的15年中拍摄的整理成恒星运行的动态图

银河系中心的「超级黑洞」十分巨大,直径长达2400万公里,它对地球是否构成威胁?

实际上 地球与银河系中心的「超级黑洞」相距25000光年 ,相当于数万亿公里的距离,地球现在仍处于安全的位置。

#青云计划##科学知多少#

星系:在茫茫的宇宙海洋中,千姿百态的“岛屿”,星罗棋布,上面居住着无数颗恒星和各种天体,天文学上称为星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在一个巨大的星系——银河系之中。在银河系之外的宇宙中,像银河这样的太空巨岛还有上亿个,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星团:在银河系众多的恒星中,除了以单个的形式,或组成双星、聚星的形式出现外,也有以更多的星聚集在一起的。星数超过10颗以上,彼此具有一定联系的恒星集团,称为星团。使这些恒星团结在一起的是引力。星团的成员多的可达几十万颗。它们又可以分成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两类。银河系中遍布着星团,只是不同的地方星团的种类也不同。 星云: 星云是一种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星云中的物质密度是非常低的。如果拿地球上的标准来衡量,有些地方几乎就是真空。但星云的体积非常庞大,往往方圆达几十光年。因此,一般星云比太阳还要重得多。星云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星云形状很不规则,呈弥漫状,没有明确的边界,叫弥漫星云;有的星系是由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濒死演化成红巨星,其外层的气体流出,环绕在其残骸周围,就形成了美丽的行星状星云。

1。

星团:恒星往往成群分布。一般地,我们把恒星数在十个以上而且在物理性质上相互联系的星群叫做“星团”。比如金牛座中的“昴星团”、“毕星团”,巨蟹座的蜂巢星团等。 星团是指恒星数目超过10颗以上,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物理联系(引力作用)的星群。 由十几颗到几千颗恒星组成的,结构松散,形状不规则的星团称为疏散星团,他们主要分布在银道面因此又叫做银河星团,主要由蓝巨星组成,例如昴宿星团(又名昴星团);上万颗到几十万颗恒星组成,整体像圆形,中心密集的星团称为球状星团。 星团[1]是由于物理上的原因聚集在一起并受引力作用束缚的一群恒星,其成员星的空间密度显著高于周围的星场星团按形态和成员星的数量等特征分为两类: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 星团的命名,一般采用相应的星表中的号码最常用的是梅西叶星表,简写为"M"它只包括了较亮的星团较完全的是"NGC"星表,有时还用"IC"星表这些星表中不仅仅包括星团,还有星云和星系

2。

星座:星座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实际上同一个星座内的恒星相互间没有实际的关系,不过其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自古以来,人对于恒星的排列和形状很感兴趣,并且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联系起来,组成星座。星座分为北天星座、南天星座和黄道星座。当前的全天分为88星座。星座一般以仪器或希腊神话人物命名。星座在天文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占星术也假借黄道12星座的形象,但天文学家都把占星术视为没有使用真正科学方法的伪科学。 基本上,将恒星组成星座是一个随意的过程,在不同的文明中有由不同恒星所组成的不同星座——虽然部分由较显眼的星所组成的星座,在不同文明中大致相同,如猎户座及天蝎座。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用精确的边界把天空分为八十八个正式的星座,使天空每一颗恒星都属于某一特定星座。这些正式的星座大多都根据中世纪传下来的古希腊传统星座为基础。 为认星方便,人们按空中恒星的自然分布划成的若干区域。大小不一。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用线条连接同一星座内的亮星,形成各种图形,根据其形状,分别以近似的动物、器物。

3。

星系:星系一词源自于希腊文中的galaxias(γαλαξίας),广义可以是由无数的恒星系(当然包括恒星的自体)、尘埃(如星云)组成的运行系统。指参考我们的银河系,是一个包含恒星、气体的星际物质、宇宙尘和暗物质,并且受到重力束缚的大质量系统。 典型的星系,从只有数千万(10)颗恒星的矮星系 到上兆(10)颗恒星的椭圆星系都有,全都环绕着质量中心运转。除了单独的恒星和稀薄的星际物质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数量庞大的多星系统、星团以及各种不同的星云。 恒星系或称星系,是宇宙中庞大的星星的“岛屿”,它也是宇宙中最大、最美丽的天体系统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在宇宙观测到了约一千亿个星系。它们中有的离我们较近,可以清楚地观测到它们的结构;有的非常遥远,目前所知最远的星系离我们有将近一百五十亿光年。

4。

星云:[nebula] 在我们的银河系或其他星系的星际空间中由非常稀薄的气体或尘埃构成的许多巨大天体之一 。 看来像云雾状的天体。银河系内太阳系以外一切非恒星状的气体尘埃云。 孙犁 《秀露集·万国儒<欢乐的离别>小引》:“生活就像太空的星云一样,它是浑然一体、千变万化、互相涉及、互为因果的。” 贺敬之 《放歌集·东风万里》:“无限宇宙的星云,正向我们传来响不断的回音。” 艾青 《光的赞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

星云 (Nebula) 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它们的主要成份是氢,其次是氮,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含有有机分子等物质。星云是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星云里的物质密度是很低的,若拿地球上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有些地方是真空的。可是星云的体积十分庞大,常常方圆达几十光年。所以,一般星云较太阳要重的多。 星云的形状是多姿多态的。星云和恒星有着“血缘”关系。恒星抛出的气体将成为星云的部分,星云物质在引力作用下压缩成为恒星。在一定条件下,星云和恒星是能够互相转化的。 最初所有在宇宙中的云雾状天体都被称作星云。后来随著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人们的观测水准不断提高,才把原来的星云划分为星团、星系和星云三种类型。当我们提到宇宙空间时,我们往往会想到那里是一无所有的、黑暗寂静的真空。其实,这不完全对。恒星之间广阔无垠的空间也许是寂静的,但远不是真正的“真空”,而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人们把它们叫做“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与天体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观测证实,星际气体主要由氢和氦两种元素构成,这跟恒星的成分是一样的。其实,恒星就是由星际气体“凝结”而成的。星际尘埃是一些很小的固态物质,成分包括碳合物、氧化物等。 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按照形态,银河系中的星云可以分为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等几种。 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一个普通星云的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太阳,半径大约为10光年。 星云常根据它们的位置或形状命名,例如:猎户座大星云,天琴座大星云

5。

银河: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是横跨星空的一条淡淡发光的带,银河在天鹰座与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银河在天球上勾画出一条宽窄不一的带,称为银道带。它的最宽处达30°,最窄处只有4°~5°,平均约20°。这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传说“鹊桥相会”。完整地环绕天球伸展的一条宽而发亮的不规则光带,看起来像一条河,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它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 银河不是银河系,而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投影在天上时,地球上所能看到的亮带。可参考“银河系”词条以区别二者。

美丽的银河银河[1](Milky Way),我国民间又称“天河”、“天汉”。它看起来像一条白茫茫的亮带,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在银河里有许多小光点,就像撒了白色的粉末一样,辉映成一片。实际上一颗白色粉末就是一颗巨大的恒星,银河就是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的。太阳是其中的一颗恒星。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中有2000多亿颗很多恒星有卫星。在太空俯视银河,看到的银河像个旋涡。 晴朗的夜空,当你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不仅能看到无数闪闪发光的星星,还能看到一条淡淡的纱巾似的光带跨越整个天空,好像天空中的一条大河,夏季成南北方向,冬季接近于东西方向,那就是银河。过去由于科学还不发达,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就又给了它一个名称叫做天河,所以我国民间还流传着牛郎织女每年七夕在鹊桥相会等许多唯美的神话故事。 实际上,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属的星系。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我国称为银河而得名。是我们置身其内而侧视银河系时所看到的它布满恒星的圆面。由于恒星发出的光离我们很远,数量又多,又与星际尘埃气体混合在一起,因此看起来就像一条烟雾笼罩着的光带,十分美丽。 银河各部分的亮度是不一样的。靠近银心的半人马座方向比其他部分更亮一些。

星团的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248htm

星座的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186htm

星系的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851htm

星云的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606htm

银河的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250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9301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