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巨蟹座在哪里?与那些星座相邻

夏季巨蟹座在哪里?与那些星座相邻,第1张

五月初,黄昏之后在中天的星座是巨蟹座、狮子座及长蛇座。

八月初,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巨蟹座、狮子座及长蛇座已经沉到西方地平在线。太阳在黄道上自西向东运行,每年环“天”一周。在黄道两边的一条带上分布着十二个星座,它们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和双鱼座。地球上的人在一年内能够先后看到它们。

古巴比伦人对这些星座进行了长期观测,通过观测定出了黄道,又把黄道分成12等份,每等份30度,称为1段。太阳在12个月内绕黄道运行1周,因此它在黄道上每月运行1段。在古人看来,太阳是阿波罗神,它休息的地方定然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因此,他们就把黄道上的1段叫做1宫。这样,黄道上的12段便成了“黄道十二宫”。黄道十二宫的名称与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相同,即白羊宫、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室女宫、天秤宫、天蝎宫、人马宫、摩羯宫、宝瓶宫和双鱼宫。

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左右,9月21日前后,12月22日左右因为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在天空不是固定地指向同一位置,而是在天空转圈子。这种现象叫做岁差。由于岁差的原因,2000年前的上述4个时间太阳分别在白羊宫、巨蟹宫、天秤宫和摩羯宫。与黄道十二宫不同,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的大小不相同,例如双鱼座的宽度达49度,而巨蟹座的宽度只有21度;12个星座也不一定位于黄道上,而是分布在黄道两边各8度的区域。

星系

当遥望星空时,横贯天际、蔚为壮观的银河总能让人们欣然神往,思绪万千。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也能看出银河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颗星星所组成的。在天文学中,我们把这种由千百亿颗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等物质构成的,占据了成千上万亿光年空间距离的天体系统叫做“星系”。我们的太阳就是银河系中普通的一颗恒星。

银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通过各种方法,人们已经观察到的星系已经有好几万个了!不过,由于距离太遥远,它们看起来远不如银河那么壮丽。借助望远镜,它们看起来还只像朦胧的云雾。离咱们银河系最近的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距离我们银河系也有十几万光年。一般地,我们把除银河以外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星系在早期曾被归到星云中,直到1924年,在准确测定了仙女座星云(现应严格称为“仙女座河外星系”)的距离后,星系的存在才正式确立。

星系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粗略地划分出椭圆星系、透镜星系、漩涡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五种来。星系在太空中的分布也并不是均匀的,往往聚集成团。少的三两成群,多的则可能好几百个聚在一起。人们又把这种集团叫做“星系团”。

星系和它内部的恒星都在运动中。我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同时太阳也在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而同时银河系作为一个整体,本身也在运动着。在星系内部,恒星运动的方式有两种:它一面绕着星系的核心旋转,与此同时还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机地运动(科学家称之为“弥散运动”)。

星系的起源和演化,与宇宙诞生早期的演化密切相关。一般看法认为:当宇宙从猛烈的爆发中产生时,大量的物质被抛射到空间中。形成宇宙中的“气体云”。这些气体云本身处在平衡之中,但是在某种作用下,平衡被打破了,物质聚集在一起,质量高达今天太阳质量的上千亿倍!这些物质团后来在运动中分裂开,并最终形成无数颗恒星。这样,原始的星系就形成了。一般认为星系形成的时期在一百亿年前左右。

而关于星系的演化,历史上一度曾把星系形态的序列当成演化的序列,即认为星系从椭圆形开始,再逐渐发展成透镜型、漩涡型、棒旋型,最后变成不规则型。这种观点今天已基本上被推翻。目前的看法认为这一过程与恒星形成的力学机理相关,但也仍然停留在假说的阶段。

致密星系

光度几乎全部集中于核心区域的星系。这类星系的表面亮度很高,在照相底片上成像很小,刚好能与恒星的像相区别。因瑞士天文学家F茨威基在20世纪60年代编制星系和星系团表的过程中所发现,故又称茨威基星系。按致密程度还可分为一般致密、中等致密、甚致密和极端致密4类。致密星系并不构成物理性质单一的一类。它包含许多类型的星系。有的致密星系是正常星系,但表面亮度较高。

旋涡星系 是指具有旋涡状结构的河外星系。从外表上看,它是在绕着核心旋转,有旋臂从核心螺旋地伸向空间。其中心区为透镜状,周围围绕着扁平的圆盘,因此,又称为透镜星系。涡旋星系的旋涡形状,最早是在1845年,观测猎犬座星系 M51时发现的。旋涡星系又可分为正常涡旋星系和棒旋星系。正常涡旋星系又可分为三种,分别用a、b、c表示。Sa 型中心区最大,旋臂紧卷;Sb中心区较小,悬臂开展;Sc中心区成为一个小亮核,悬臂松弛。旋涡星系通常有一个结构稀疏的晕,叫做星系晕,笼罩着整个星系,再往外可能还有更稀疏的气体球,称作星系冕星系的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0亿到1000亿倍典型的旋涡星系是仙女座星系M31它距我们约220万光年,用肉眼能看到它象飘浮着的薄云,星系的中间部分象固体轮子那样在旋转,距离中心越远,旋转速度越低。星系的直径大约在18万光年左右,其质量大约为太阳质量的4000亿倍,其中可能有4000亿颗恒星我们的银河系就是一个巨型的旋涡星系。

注:透镜星系:旋涡星系和棒旋星系之间引入的过渡型S0(无臂旋涡星系)和SB0(无臂棒旋星系)。外形像侧视的透镜。S0(SB0)系与S(SB)系的主要区别:前者有旋臂,后者无。S0(SB0)系与E系的主要区别:前者有星系盘,后者无。

棒旋星系 是指具有一个由恒星组成的棒贯穿其核心部分的旋涡星系。它的臂旋从棒的两端延伸开去,在旋臂里可以看到明亮的星云物质、疏散星团和一些黑暗的物质带。棒体和核心部分似乎连成一体旋转,旋臂则好像是托在棒和核的后面旋转。棒旋星系一般用字母SB表示,按照旋臂从紧卷到展开的次序,又可分为SBa、SBb、SBc三种次型。距离我们最近的大麦哲伦星云、小麦哲伦星云都是棒旋星云,这是1518--1520年,麦哲伦作环球航行时在南半球发现的。它们在银河系外,前者距我们17万光年,后者距我们20万光年,直径分别为银河系的四分之一和十分之一,质量分别为银河系的10%和2%。大麦哲伦星云内有一个剑鱼座S星,光度为太阳的100万倍;另一个是蜘蛛状星云,它是我们观测到的最大的亮星云。大、小麦哲伦星云之间被由氢原子组成的气体"桥"联接起来

椭圆星系 是指形状成圆球形或椭圆形的河外星系。他们看起来很象球状星团,但规模更大。中心区最亮,向边缘逐渐变暗。含有的恒星很多,但没有或仅有少量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质量差别很大,质量最小的矮星系(指光度最弱的一类星系,有的是椭圆星系,也有的是不规则星系,质量只有太阳系质量的100万到10亿倍)与球状星团相当;质量最大的超巨型星系可能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系统,达10万亿个太阳质量。椭圆星系用字母E表示,后面用数码表示椭圆的级别。E0表示星系呈圆形的盘面,E7是最扁的椭圆星系。研究得比较详细的巨椭圆星系,是室女座星系团中的M87,它不仅有固定的喷射流现象,也有四面八方的喷射流现象它的中心有一个极亮的核心,颜色较蓝,表明其中心有一个大质量的十分致密的天体,很可能是黑洞

不规则星系 外形不规则,没有明显的核和旋臂,也没有旋转对称的星系。这类星系用字母Irr表示。在全天最亮的星系中只占5%。该星系分为两类:IrrI类有隐约可见、不规则的棒状结构;IrrI类具有无定型的外貌,分辨不出恒星星团等组成部分,且往往带有明显的尘埃带。有些IrrII星系可能是爆发后的星系,如M82。有天文学家认为,大、小麦哲伦星云也属不规则星系。不规则星系气体含量多,质量不大,常不超过1010太阳质量。

星云

当我们提到宇宙空间时,我们往往会想到那里是一无所有的、黑暗寂静的真空。其实,这不完全对。恒星之间广阔无垠的空间也许是寂静的,但远不是真正的“真空”,而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人们把它们叫做“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与天体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观测证实,星际气体主要由氢和氦两种元素构成,这跟恒星的成分是一样的。人们甚至猜想,恒星是由星际气体“凝结”而成的。星际尘埃是一些很小的固态物质,成分包括碳合物、氧化物等。

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按照形态,银河系中的星云可以分为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等几种。

弥漫星云正如它的名称一样,没有明显的边界,常常呈不规则形状。它们的直径在几十光年左右,密度平均为每立方厘米10-100个原子(事实上这比实验室里得到的真空要低得多)。它们主要分布在银道面(HOTKEY)附近。比较著名的弥漫星云有猎户座大星云、马头星云等。

行星状星云的样子有点像吐的烟圈,中心是空的,而且往往有一颗很亮的恒星。恒星不断向外抛射物质,形成星云。可见,行星状星云是恒星晚年演化的结果。比较著名的有宝瓶座耳轮状星云和天琴座环状星云。

亮星云 是指较亮的星云。按其发光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发射星云和反射星云两类。中间有一颗非常炽热的恒星(中央星),星云吸收中央星的紫外辐射后再发射可见光辐射,这种亮星云称为发射星云。其光度随中央星的温度的增高而变大。这种星云内有大的气体,富含紫外线的星光,激发这些星云内的气体,从而使这些星云自己发出光芒的。猎户座大星云就是一颗巨大的弥漫星云,它中央和周围有一些明亮的高温星,激发了氢气,使之发出绿色的光辉。它的直径达300万光年,但只有直径27光年的一小部分被星光照亮,从而被我们看到。由于反射了近旁亮星的星光,才使自己变量的星云,称之为反射星云。这类星云正如月亮和行星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一样。反射星云星光,之所以会遭受反射[应该是散射],是因为星云内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大小为万分之一厘米]。昴星团里的星云就是反射星云中的一个。此外,还有些星云,例如北美洲星云NGC7000,即具有发射星云的性质,又具有反射星云的特征,是混合型的星云。

暗星云 是一种不发光的弥漫星云。我们之所能看到暗星云,是由于它本身吸收了其背景射来的星光,使其背景星光减弱,这样才显现出暗星云的存在。它是一种既不反射所嵌含的恒星的光,自身也不发光的气体云。暗星云吸光的原因,是由于该星云中包含有大小约万分之一厘米的尘埃(这一点与亮星云的物质性质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些尘埃团遮掩了背后亮天体的光。它与反射星云的区别指在于,反射星云近旁有亮星,而暗星云的近旁则没有亮星。另外,在宇宙空间中还有许多别的暗星云,表面看来,它们空无一物,实际上却是一块块巨大的气体和尘埃团,只是因为附近没有亮星照射它们。1974年赫歇尔父子最先发现天空中明亮的银河,从天鹅座开始,好像有一条"巨大的裂缝"纵贯银河系,要把银河系劈成两半似的。这片广大的暗区,就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一块暗星云。同一块星云上,可既有亮星云,又有暗星云,如著名的猎户座里的马头星云。

弥漫星云 指具有不规则形状,没有明确边界的星云。这类星云比行星状星云大得多,延伸范围平均大小为几十光年,但是要暗弱的多,而且密度也要稀薄得多,每立方厘米只有几个质子和电子。质量大小也不一,一般为太阳质量的10倍。大的可达太阳质量的数千倍,小的只有太阳质量几分之一,一般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在银河系里,弥漫星云分布很不均匀,有的也有成群结构的现象。这种星云种类很多,形态也不一样,大致可分为亮星云、暗星云、发射星云、反射星云以及球状体等。

行星状星云 是指外形呈圆盘状或环状的并且带有暗弱延伸视面的星云,属于发射星云的一种。在望远镜中看去,它具有像天王星和海王星那样略带绿色而有明晰边缘的圆面。1977年,FW赫歇尔发现这类天体后,称它们为行星状星云。其中央部分有一个很小的核心,是温度很高的中心星。行星状星云的气壳在膨胀,速度为每秒10公里到50公里。其化学组成和恒星差不多,质量一般在01到1个太阳质量之间,密度在每立方厘米100到10,000个原子[离子]之间,温度为6000K到10,000K,中心星的温度高达30,000K以上。据估计,行星状星云的寿命平均约为30,000左右。这类星云出现,象征着恒星已到晚年。在银河系存在期间[大约10--100亿年],将近有10亿到100亿个恒星,经历过行星状星云阶段。因此,这种天体很可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天体。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很可能都要经过行星状星云而后才"死亡"。

超新星遗迹 是超新星爆发时,星体的外层向空间迅猛地抛出大量物质,它们与星际物质作用,形成遗留在空间的丝状气体云和气壳。射电天文学问世以来,发现超新星遗迹都是很强的射电源。目前,银河系内已找到一百多个,其中,蟹状星云是很重要而又进行了比较详细研究的一个超新星遗迹。大多数超新星遗迹都具有丝状的亮云或壳层。这些丝状物都在向外膨胀,不同的丝状物又不同的膨胀速度,超新星遗迹发出的光很强,蟹状星云虽然在将近1000年前的宋代发现它的爆发,但现在以及所发出的光度竟比太阳光还要强10,000倍。普遍认为,遗迹的发光机制是同步加速辐射,即高能电子绕着磁场高速旋转所发出的辐射。

星团

恒星往往成群分布。一般地,我们把恒星数在十个以上而且在物理性质上相互联系的星群叫做“星团”。比如金牛座中的“昴星团”、“毕星团”,巨蟹座的蜂巢星团等。

根据星团包含的恒星数、星团的形状和在银河系中位置分布的不同,星团又分为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疏散星团一般由十几到几千颗恒星组成,结构松散、形状也不规则。它们一般分布在银道面附近,所以也被称作“银河星团”。在银河系内发现的疏散星团目前有一千多个,其中包括刚提到的金牛座昴星团、毕星团。

球状星团则由成千上万、多至几十万的恒星组成。它们聚集成球形,越往中心越密集。球状星团大多都分布在银河系中心方向。一个球状星团内的恒星差不多都是在同一时期形成的,它们的演化过程也大致相同。比较著名的如武仙座的球状星团,它由大约二百五十万颗恒星组成,离我们大约25万光年。

1998年7月13巨蟹落在什么星系巨蟹座 守护星: 月亮 属性: 水象星座 符号: 蟹的两个钳子 代表: 深刻的感受力、保护色彩和家庭观属于领导型人物 巨蟹座的情人: 体贴、敏感 巨蟹座的个性:一谈到巨蟹座,必然会提及他们爱家的母性本质,不过别忘记充满爱心是巨蟹座的特性;恰似他们标记的蟹一样,有坚硬的外壳,却有柔软的内心,所以巨蟹座的人很懂得保护自己。巨蟹座属水象星座,所以小不不免情绪化,记性很强,对一些不必斤斤计较的事他也会耿耿于怀,不过对他们所爱的人非常体贴及亲切。他们的守护星是月亮,对情绪和消化系统有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8829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