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世界的粮食战,国际粮价上涨3倍。中国怎么应对呢?

轰动世界的粮食战,国际粮价上涨3倍。中国怎么应对呢?,第1张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经历过饥荒。如今,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似乎不再为食物问题所困扰。事实上,在21世纪,饥饿是无法逃避的。在21世纪初,由于饥荒,一场粮食战争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四大食品经销商

长期以来,国际食品市场一直由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四大巨头主导。

1973年粮食危机期间,粮食价格开始上涨,当时贸易商从世界其他地方购买粮食,几乎耗尽了世界粮食库存。小麦和大米价格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70%以上,大豆价格翻了一番。与此同时,印度和中国等国的严重干旱导致粮食减产。世界粮食差距加大,资本乘虚而入,从此改变国际粮食贸易格局。

从那时起,这四家食品公司经常利用粮食危机大捞一笔,许多国家的命脉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2005年,四大使用了类似的方法,并计划再次收获。2005年,世界上大约有1000万人缺乏食物。从世界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场粮食危机,而是国际资本从各国购买粮食的时刻。

食品价格开始上涨,然后他们故意操纵食品危机,声称食品危机即将来临,食品价格再次上涨。各国的老百姓大量购买和囤积粮食,并开始相互竞价,粮食价格暴涨。国际上各种粮食的价格上涨了至少三倍,四大粮食公司又一次赚了一大笔钱。但当他们把目光投向中国时,他们失败了。

食物战争向东蔓延

在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下,我国的粮食价格当然也不能避免一定的上涨。但与国际粮食价格相比,中国的涨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玉米和小麦的价格仅上涨了07倍,而大米的价格涨幅更小。在全球食品价格飙升的情况下,中国是如何保持稳定的这不得不说明中国在食品方面的远见。

2005年底,大量资金进入中国粮食市场,推高了粮食价格。在资本冲击的初期,中国的食品价格也开始飙升,在国际资本自满的情况下,中国开始采取行动。每个国家都有粮食储备,中国也是。

国家很快就卖光了储备,而粮商们则用他们的巨额资金开始购买储备。这是谷物贸易商所预料到的,毕竟,他们在每个国家都遇到过这种过程。但他们雄厚的财力给了他们巨大的信心,他们可以吃掉所有的储备,并最终在价格上涨时出售。因此,每当中国抛售其粮食储备时,他们就会提高价格并吃掉所有粮食。

一开始,中国每个月卖一次,然后每半个月卖一次,所有的粮食都被粮食商人购买。随着中国继续增加频率,每周一卖出,有时是一两天一次,粮食交易商变得越来越害怕购买。他们不敢相信中国有那么多粮食储备。最终,资本变得太害怕而不敢购买,没有人知道中国还剩下多少粮食储备。因此,从2005年到2008年,中国赢得了粮食战争。在这场轰动一时的世界粮食战争中,中国成功地扭转了局势。从宏观上看,中国的生存完全依赖于其庞大的粮食储备,但事实远非如此。

在中国的粮食政策中,有三个粮食储备。一是中央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战略的粮食专项储备,确保全国粮食供需平衡。二是保护农民利益,实行保护性收购计划,调整年度盈余之间的中央调控周转储备。以及地方储备以解决地区供需失衡和地方紧急情况。

这些巨大的储备足以养活整个国家至少一年。事实上,这些谷物只有一小部分被用作食物。

为了消耗多余的粮食,必须将其转化为动物饲料,甚至工业谷物。此外,中国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程度也有所降低。主要进口粮食是大豆,其余进口粮食用于丰富粮食品种。因此,国际粮食价格对中国的影响较小。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感谢袁隆平。杂交水稻使中国的粮食产量翻了两番,达到每亩900公斤,使国家能够吃饱。

首先当然要响应国家号召,杜绝浪费。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是积沙成塔,全国十多亿人,还是能省下不少的。

第二,小算盘还是要打,基础的储备粮还是要屯的。不光光是粮食,其他生活必须物资多少也要储备一点,到了关键时刻,有,总比没有好。因为,如果粮价一旦上涨,其他生活必需品也会跟着上涨的。

这里还有个真实的笑话。

在那个大饥荒年代,我父亲和一个朋友去商店买东西,出门就抱怨:特的饭不够吃,怎么特么

世界粮食危机,屯粮又成为话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钢筋锅也涨价啊!

毕竟那时候我父亲他们也都还年轻,想事情不周全,没有想到生产钢筋锅的工人也是要吃饭的,粮食一紧缺,相应的基本生活物资自然也会涨价。

人类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粮食永远是基础中的基础。没了粮,万事皆休。

不过别误会了啊,我可没让您去囤积钢筋锅,就是说说这个理儿。

储备相应物资要量力而行,不要动用原本的应急储备金,但我不反对把应急储备金分成三部分:银行存款、现金、贵重金属。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您的利益。

此外,就算您家有车,但过多储备汽油没必要,一来有安全隐患,而来汽油半年左右就过期了。保证油箱随时是满的就行了。

医用酒精可以用高度的低品质白酒替代,反正也是酒精勾兑的,并且包装封闭性还不错。

世界粮食危机,屯粮又成为话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开动脑筋,储备也要有方法,尽量减少因为储备本身造成的损失。储备是为了让您能应对危机,不是为了给您添麻烦。

总之,应对粮食危机,国家由国家的宏观调控方式,作为普通人,也要有自己的精打细算。

每个人把自己照顾好了,国家的负担也就轻了,也就可以把精力放在恢复经济上。大家全都等着国家出手,凡是都依赖国家,国家也累呀。

写作思路:立意要正确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正文:

世界粮食日在每年公历的10月16日,是在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上通过的,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1972年,由于连续多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在这种背景下,便产生了世界粮食日。

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2010年世界粮食活动的节日主题是"团结起来,战胜饥饿",目的是表彰国家、区域和国际各级为战胜世界饥饿所作的努力。

国家和民间社会组织及私营部门要在各级建立伙伴关系,携手努力,战胜饥饿、极端贫困和营养不良,才是真正"团结起来,战胜饥饿"。相信只要有意志、胆略,坚持不懈,各方携手努力,相互帮助,就能够可持续地生产更多的粮食,让饥饿者吃上饭。

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虽然现在经济发展较快,但还有很多人吃不饱,有些贫困地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面对我国粮食恐慌这一严峻现实,有位叫袁隆平的爷爷,通过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品从300公物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1亿多人。袁隆平爷爷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在欣喜象袁隆平爷爷这样的科学家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同时,我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吃了一半的面包、咬过一口的馒头、吃剩下的白米饭,这些在困难时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最终都进了垃圾桶。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想就错了,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每个同学每天扔掉一块面包,那全国将浪费多少粮食?

诸葛亮曾告诫他的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简朴,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德,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科学家们一边在努力研究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我们却在另一边浪费粮食,照这样下去,这个危机不但解决不了,而且会更严重。

从小我们就学会了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句诗的含义呢。

暑假时我曾在水头田垅里看到农民伯伯、阿姨们,头顶烈日,有的脚踩打谷机,汗流浃背,浑身湿透,有的弯腰弓背,在烫脚的水中插秧的情景,才懂得一粒粮食一滴汗的真正含义。是呀,每一颗粮食都是农民的血汗凝成的,我们一定要特别珍惜。

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才能满足需求。节约粮食、珍惜粮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成为节约粮食的表率。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加节粮活动,认真学习节粮知识,自觉增强节粮意识,每天节约一点点,每天奉献一点点,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节省的粮食和资源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我给大家提一些节粮的方法: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不偏食,不挑食;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847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