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买车就要买合资车,因为外国汽车工业起步比较早,汽车各方面技术都更加成熟,不仅车辆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低,而且车子的使用寿命也更久,那么为了让大家挑选到心仪的合资车,下面就来看看究竟合资车有哪些品牌?
1、丰田
丰田分别和广汽集团、一汽集团共同合资成立了“广汽丰田”以及“一汽丰田”,其中广汽丰田旗下代表车型主要有:雷凌、凯美瑞、汉兰达、赛那Sienna等;一汽丰田旗下代表车型主要有:卡罗拉、亚洲龙、RAV4荣放、皇冠陆放等。
2、本田
本田分别和东风汽车集团、广汽集团共同合资成立了“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其中东风本田旗下代表车型为:XR-V、CR-V、思域、英仕派、艾力绅等;广汽本田旗下代表车型为:飞度、凌派、型格、雅阁、缤智、皓影、冠道、奥德赛等。
3、日产
日产品牌在国内合资的车企分别有郑州日产和东风日产,其中郑州日产是国内首家合资车车企,郑州日产和东风日产都是东风有限的子公司,其中东风日产主要生产高级轿车和SUV等乘用车型,而郑州日产主要生产高级皮卡、改装车以及多功能商用车型。
4、大众
大众品牌在国内的合资车企分别有上汽大众(上汽集团+大众)、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大众),其中上汽大众旗下主要车型有:Polo、桑塔纳、朗逸、帕萨特、辉昂、途岳、途昂、威然等;一汽大众旗下主要车型为:宝来、高尔夫、速腾、迈腾、大众CC、探影、探岳、揽境等。
5、捷达
捷达最开始只是大众旗下的一款车型,但是前几年大众将该车型独立成一个全新的品牌,捷达全称为“一汽大众捷达”,隶属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目前推出的车型有VS5、VS7、VA3。
6、马自达
2021年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完成合并,至此“一马”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所以目前只剩下长安马自达了。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前身为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公司,是由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的,旗下车型主要有昂克赛拉、阿特兹等。
7、奥迪
奥迪分别与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合资成立一汽大众奥迪和上汽奥迪,其中一汽奥迪主要车型为:奥迪A3、奥迪A4L、奥迪A6L、奥迪Q2L、奥迪Q3、奥迪Q5L;上汽奥迪主要车型为:奥迪Q5 e-tron、奥迪A7L。
8、奔驰
奔驰在国内分有北京奔驰和福建奔驰两家企业,其中北京奔驰是由北汽股份与戴姆勒股份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组建的合资企业;福建奔驰是由戴姆勒轻型车香港公司、北汽股份和福建汽车工业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其中北京奔驰主要生产轿车、SUV等主流家用车,而福建奔驰则生产MPV和改装车。
9、华晨宝马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是宝马集团和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合资企业,像宝马1系、宝马3系、宝马5系、宝马5系新能源、宝马X1、宝马X1新能源、宝马X2、宝马X3等都是华晨宝马旗下的产品。
10、凯迪拉克/雪佛兰/别克
之所以将这三大美系车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都隶属于上汽通用旗下,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而成的,我们能买到的大部分凯迪拉克、雪佛兰和别克车型都是来自于上汽通用公司。
11、奇瑞捷豹路虎
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是由奇瑞和捷豹路虎汽车共同出资组建而成,是国内首家中英合资的高端汽车企业,公司旗下车型有路虎揽胜极光、路虎发现运动版、路虎发现神行、捷豹XFL、捷豹XEL、捷豹E-PACE等。
12、林肯
林肯在国内与长安汽车合资成立了“长安林肯”,旗下车型主要有:林肯Z、林肯冒险家、林肯冒险家新能源、林肯航海家以及林肯飞行家。
13、沃尔沃
虽然沃尔沃轿车业务已经被吉利汽车收购,但从品牌上看沃尔沃依旧属于外国品牌,所以想要引入国产就必须以合资的方式,沃尔沃亚太正是吉利和沃尔沃在国内的合资公司名称。
14、雪铁龙
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PSA集团在国内合资成立了“东风雪铁龙”,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装备,旗下主要车型为雪铁龙C3L、凡尔赛C5 X、雪铁龙C6等。
15、东风悦达起亚
东风悦达起亚,是由东风汽车公司、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韩国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共同组建的中外合资轿车制造企业,旗下的热门车主要有嘉华、K5凯酷、智跑、起亚K3、KX3智跑等。
16、英菲尼迪
英菲尼迪和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了东风英菲尼迪,2022年1月,东风英菲尼迪正式纳入东风日产管理体系,成东风日产旗下第三个品牌,旗下热门车主要为英菲尼迪Q50L、英菲尼迪QX60、英菲尼迪QX50等。
18、北京现代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18日,由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共同出资设立,旗下主要车型为伊兰特、库斯途、菲斯塔、悦纳等。
19、广汽讴歌
讴歌与广汽集团合资成立广汽讴歌,旗下主要车型为讴歌CDX、讴歌RDX。
20、福特
福特在国内的合资公司分别有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其中长安福特是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旗下车型主要有福克斯、金牛座、锐际、锐界、翼虎、探险者等;而江铃福特是由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福特合资成立的,旗下车型主要有领界、撼路者、途睿欧、全顺等等。
除了上述合资品牌以外,国内还有观致汽车、上汽大众斯柯达、东风标致、广汽三菱、广汽菲克JEEP、南京依维柯等合资车品牌,想要了解相关品牌的小伙伴可以点击网主页进行查阅,由于篇幅问题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合资车好还是国产好?
如果是在五年前,我们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合资车更好,但随着国产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如今国产车的水平已经越来越高了,在20万元价位一下的许多国产车型产品力甚至比合资车更加出色,所以如今的国产车不比合资车差。
至于究竟哪款更好还是要看消费者的需求,如果大家想要有面子,那合资车在品牌影响力方面确实要比国产车更胜一筹,但如果大家追求的是性价比,想要颜值高、配置丰富的车型,那么国产车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
现在一般有电动集中控制锁的车都有这功能,车子一启动车门自动上锁,要开门必须驾驶员按下解锁按钮,或者熄火。有的车设置了紧急解锁,就是除驾驶员意外的门锁在连续搬动两下的情况下就可以开门了,就好像鼠标连击。
人性化设计,哪款车更有新意?
——五种车载互联驾驶系统评估报告
在车载互联系统上,优秀的设计可以让消费者在驾驶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注意力转移、思维分散和驾驶姿势改变,也可以让操作变得更简单、更智能,即消费者触手可及,触手可及。
应该说,相对于智能设备的便捷性和APP的开放性、智能性、实时性,车载互联驾驶系统的升级还是差强人意。
最近一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车企在互联驾驶系统上不断创新。那么这次谁更有创新精神呢?哪款更符合车主的日常使用习惯?更人性化?
继2015年3月对卡罗拉、速腾、MG5、福克斯和昂克赛拉进行车载系统测试之后,《消费者报告》和实车团队于2015年11月对奔驰、雪铁龙、雪佛兰、荣威和金牛座的雪铁龙Connect、Mylink 20、inkaNet、Command和SYNC 2系统进行了测试。
人机合体,谁更懂你?
——实车专项编写团队
测试1:奔驰硬件设计更好,科鲁兹更差。
由本刊/实车团队供稿
优秀的设计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能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习惯,并针对这些习惯进行有效的设计。近年来,许多车企一直在互联驾驶系统方面不断创新,目的是让它更实时,更智能。
这些新的车载互联系统有多创新?哪个更人性化?
继2015年3月卡罗拉、速腾、MG5、福克斯、昂克赛拉的车载系统测试之后,《消费者报告》于2015年11月对奔驰、雪铁龙、雪佛兰、荣威、金牛座进行了车载互联系统测试。
五位专业工程师的测试测评结果显示,奔驰在硬件得分上排名第一,科鲁兹排名最后。
包括新一代智能系统
在这次测试中,我们将重点关注欧洲、美国和我们自己的品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欧美在互联驾驶系统上下了很长时间的功夫,车型卖的多,对消费者的影响大。至于自主品牌,则完全持开放态度,在互联驾驶系统方面后来居上。毕竟自主品牌更了解中国消费者。
基于此,我们将首先针对国内销量逐渐增长的标致雪铁龙品牌。虽然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分别推出了Blue-i和雪铁龙Connect互联驾驶系统,但是这两个系统在具体设计和使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系统。这套系统将安装在标致的308S、408、508等车型上,雪铁龙Connect系统也将安装在雪铁龙C4、C4 L、C5等车型上。
其次,福特集团的SYNC系统一直是互联驾驶系统的明星。我们注意到,新福克斯、蒙迪欧、金牛座甚至福特旗下高端品牌林肯都搭载了SYNC 2系统,而更新更受期待的SYNC3仍未量产。因此,我们将SYNC 2加入了评估列表。
奔驰系统、宝马iDrive系统、奥迪MMI系统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操作系统。他们有着相似的设计思路,都采用了独立的操作区和架空显示。在三个系统中,我们选择了奔驰指挥系统作为代表参与评测。
雪佛兰是通用在中国主打年轻人的品牌。MyLink 20完全由中国团队针对国内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打造。所以MyLink 20系统参考了很多中国消费者的操作习惯,是合资品牌本土化设计制造的代表之一。
SAIC荣威赖以成名的InkaNet系统,一直是国内互联驾驶系统的领跑者。荣威360是SAIC荣威在沉寂多年后推出的一款紧凑型家用车。荣威360顶配inkaNet,其他版本配备inkaLink系统。这两个系统的整体操作体验几乎相同,只是在通信模块上有一些差异。我们这次测试的车辆是荣威15L自动豪华版。
奔驰指挥设计更好
对于指挥系统的测试,RealCar分别选择了奔驰GLC和GLE SPORT,评测团队在两个城市体验了三天。在写最后结论的时候,我们认为奔驰指挥系统硬件布局合理,按键和旋钮的反馈和触感也不错。
奔驰摒弃了中控面板处的常规旋钮和按钮,节省空时间,简化操作。相对按钮只能实现一个功能开关的限制,相对旋钮在空之间占用过多限制。拨号盘按键可以实现加减以及开关的优势,使其成为奔驰的选择。
操作上,拨盘按钮可以上下调节增加和减少,可以上下增加和减少,长按可以关闭和快速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误操作。当然,为避免误操作做出最大贡献的还是“鼠标”设计。奔驰的“鼠标”非常难用,进行“确认”、“取消”等操作极其容易。
福特、雪铁龙、荣威没有惊喜。
SYNC系统的主要功能在显示屏上分为四个部分:移动设备、导航、多媒体和空。同时可以在中控台的仪表盘上显示相应的信息,操作的便利性也有了保证。
然而,该系统在不同的型号上呈现出不同的设计,但它们都通过仅提供几个物理按钮来实现多媒体任务切换。对于SYNC 2系统的测试,RealCar选择了福克斯、金牛座和林肯领航员。从整体设计来看,福克斯试图将显示屏上移,但导航仪和金牛座倾向于设计在中间位置,没有统一的设计原则。
相比福克斯更小的屏幕,金牛座和领航员在屏幕上还是有些优势的,操作上也没有太大的不便。并且金牛座导航仪可以通过物理按键轻松操作控制。按键的反馈和质感都很好,驾驶者可以随意选择需要的功能。至于福克斯,盲人操作体验不好。
C4世嘉雪铁龙的雪铁龙Connect系统硬件设计非常简洁,只提供了三个实体按键,分别是音量上下和关闭按键。C4世嘉的大部分操作都是直接通过液晶屏实现的,但液晶屏位置较低,司机需要放低视线。而同一品牌下的其他车型,如C4 L,虽然提供了更多的实体按键,但是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操作逻辑容易混淆。
对于inkaNet系统,我们选择了荣威360进行测试。与雪铁龙C4世嘉相比,荣威360提供了更多的实体按键,但按键数量比雪铁龙另一款车型C4 L要少,荣威360采用分层设计,可以增加按键面积,提高操作的便利性。荣威360中控显示屏设置在顶部,同时提供Home、静音、电话、菜单、返回等按钮。在日常使用中,几乎不会出现误操作。
荣威360的inkaNet系统界面采用了类似WINDOWS Phone的磁贴设计,设计了很多菜单。主人需要水平移动手指来切换屏幕,同时在不同类别之间切换。程序响应速度相当不错,设计风格也比较清新。当系统检测到iPhone设备连接时,会自动提示打开Carplay服务。
科鲁兹导航按钮设计错误
对于雪佛兰Mylink 20,我们选择科鲁兹进行测试。科鲁兹的硬件操作非常方便,有些设计非常巧妙。比如它在常规汽车的换挡拨片位置设置了音乐开关和声音加减按钮,消费者在驾驶过程中完全不看别处就可以实现相应的操作。这是意料之外的。
科鲁兹虽然配备了触摸屏,但仍然提供了大量的一级菜单按钮,可以大大减少屏幕的点击次数,很多应用都可以一键直达。不过科鲁兹在按键设置上也有失误。一级菜单的四个直接按钮中,科鲁兹设计了收音机、首页、多媒体、返回四个按钮,多媒体按钮在左边,功能按钮在右边。
科鲁兹MyLink 20只有导航、媒体、电话、收音机四个基本功能。没有直接的导航按钮,操作起来比较混乱。如果车主在开车时设置了导航目的地,中途临时切换多媒体界面,那么在返回导航页面时,只能先返回首页,再点击导航图标返回界面,操作起来非常繁琐。
科鲁兹对MyLink 20的四大基础功能的分类也有些问题。一般电台归类为多媒体,接听和挂断电话的按键设置在方向盘的多功能区,而中控区主要实现最重要的两个按键——多媒体和导航。这种设计最典型的代表是马自达·昂凯拉。
不同的系统。
除了奔驰,其他品牌都采用了一体化设计,即将略显复杂的物理按键换成多功能显示屏。然而,个别品牌和型号的多功能显示设备在响应速度和清晰度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多功能显示器的整体操作体验较差。
紧凑级,我们没有看到太多以提高可用性为目的的硬件设计。这可能是因为这一级别的车型需要更多的考虑空,而相对高端的品牌并没有采用类似的设计,这就有些令人费解了。但是我们也发现,并没有什么硬件设计来提升可用性,大部分品牌都把重点放在提升显示器的体验上。
优秀的设计可以让消费者转移注意力,分散思想,改变驾驶姿势,尽可能少地进行复杂的操作,即消费者可以“触手可及,随处可见”。触手可及,让控制按键尽量贴近手掌,采用更符合自己操作习惯的按键布局;可见,是指显示设备尽可能与驾驶员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线,读取信息,尽量少看路线以外的地方。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盲操作”的程度仍然是我们衡量车载系统设计是否优秀的标准,即消费者在尽可能少分心的情况下完成所需功能的操作。经过五位工程师连续十五天的实际测试,我们一致认为,奔驰Command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是有原因的。奔驰在硬件设计的测试中排名第一。(图2)
排除奔驰这个豪华品牌,福特SYNC 2,雪铁龙雪铁龙Connect,荣威inkanNet系统同样是设计得很好的亲民车,几款车难分伯仲。但在硬件旋钮设计上,福特SYNC 2更胜一筹,这可能也与SYNC 2搭载的车型价格较高有关。其中体验相对较好的科鲁兹在此轮测试中失利,排名最后。
测试二:雪铁龙Connect的软件性能优于sync2,但SYNC 2的本地化较差。
由本刊/实车团队供稿
优秀的软件系统可以弥补硬件设计的不足。在智能化和集成化日益提高的今天,把车载系统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八寸或者十寸的显示屏上,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双手的方法逐渐开始出现,比如全新宝马7系推出的手势控制和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平台。这些新的设计理念已经脱离了原有硬件设计的局限。
参与本次评测的五款车型中,福特的SYNC 2系统和雪佛兰MyLink20系统提供语音识别,雪铁龙C4世嘉和荣威360提供智能语音云服务。智能语音云服务通过人工干预,在准确率上比机器有明显优势。
雪铁龙世嘉和荣威360的语音服务非常出色。
C4世嘉雪铁龙和荣威360的语音服务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专用按键直接连接。雪铁龙Connect的连接速度很快。车主只需告知客服要导航的位置,客服就能准确识别,并在挂电话前发送到车辆上。与雪铁龙C4世嘉相比,荣威360只是在连接速度上略落后,在精度等其他方面的表现相差无几。
智能语音客服的实现主要依靠车载系统内置的SIM卡通信模块。以上面的荣威360为例。inkaNet一年内每月可赠送400M流量和100分钟定向服务通话。通过3G通信模块,车载系统拥有了一个可以连接云端的信息通道,实现了天气信息、道路救援、保养提醒、实际路况的实时共享。
对于福特SYNC 2系统和雪佛兰MyLink 20来说,语音系统有些鸡肋。按下语音按钮,车载系统只能识别少数有限的语音指令,如“打开导航”、“关闭电台”,功能单一。在实际使用中,MyLink20系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识别时间长,需要对准麦克风。
2同步系统无法识别“呼叫某人”指令,但仍需按照第一级系统给出的提示进行操作。比如你先说“电话”,系统会自动输入电话指令,然后你需要系统自动同步通讯录,你才能说出你的名字。语音识别的正确率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长导航指令无法识别,比如先说“导航”,选择省市,再说“汇港国际”。SYNC 2系统还是不能正确理解。
目前大部分车载系统尤其是合资品牌的语音识别对国内消费者来说都不是很友好。一个是方言的瑕疵,一个是语音功能经常导入。该功能没有完全本地化。
稳定性成为最大的问题。
五款车型中,最稳定的是奔驰指挥系统,最不稳定的是SAIC荣威inkaNet系统,其次是SYNC 20、雪铁龙Connect和MyLink 20系统。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开放性导致这些系统底层的硬件需要更多的兼容性。这是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
在本次测试中,稳定性差的主要表现是频繁重启和信号丢失,其中频繁重启在SAIC荣威360上最为明显。高速巡航时,使用inkaNet系统自带导航,往往会造成自动重启,频率非常高,每次5分钟左右,已经严重影响日常使用。好在inkaNet系统重启后会自动回到之前的操作页面,省去了重新操作的麻烦。
inkaNet的另一个不稳定之处是Carplay。当iPhone连接到车上,使用CarPlay时,Carplay会无故中断,这时需要重新连接,重新导航。
此外,福特SYNC 2系统频繁重启。SYNC 1和SYNC 2是微软提供的底层技术。目前最新的SYNC 3,福特已经决定终止与微软的合作,改用黑莓QNX系统。微软在全球硬件匹配方面拥有无可匹敌的技术,但即便如此,也难以避免SYNC 2的频繁重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可能只会发生在个别机型上。在正常行驶过程中,SYNC 2会突然弹出一个类似窗口错误对话框的弹出窗口,然后系统会自动关闭。重启后,系统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然后恢复正常。
雪铁龙雪铁龙Connect系统在整个软件层面非常稳定,但是3G信号丢失后很难恢复,甚至重启汽车也无济于事。在某些情况下,雪铁龙Connect系统显示没有信号,但你仍然可以拨打客服电话,但你不能收到指示。
本土化是最大的伤害。
虽然奔驰指挥系统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在国内消费者的实际使用中却有些“名不副实”。国内配备指挥系统的奔驰汽车,在地图和指令输入方面很难让国内消费者满意。
在地图使用上,福特SYNC和奔驰Command都是“舶来品”。由于国内政策法规的限制,国外地图供应商无法提供足够的精度,所以一些偏远的地方往往没有路。不过SYNC 2和Command系统的显示分辨率足够精细。
命令系统提供了手写输入功能,但是这部分功能体验很差。系统中复杂的汉字被限制在很小的感应范围内,主人很难连贯地输入一个汉字。系统频繁识别错别字,差点丢了这个功能。
相比之下,输入最好的是SAIC荣威360,它以最便捷的输入方式和最机智的地图搜索,大大提高了车载导航的便携性。
MyLink 20系统支持双屏互联,手机与汽车之间采用MHL连接,即需要专业的数据传输线。MyLink 20可以实现手机屏幕的完整投影,但是在车载终端上没有界面优化,贴图体验并不出色。同时系统可以实现手机和汽车的双向控制,但这种双向控制只支持安卓手机。由于苹果IOS系统的原因,苹果设备暂时无法实现双向控制。
综合测评,雪铁龙Connect凭借良好的页面设计和出色的系统稳定性在本次测试中获得第一名。在扩展性方面,SAIC荣威360明显更好,但不稳定是其最大的软肋;奔驰指挥系统是所有车中操作最流畅舒适的,但却是软件导航水平差的代表;MyLink 20开发周期短,功能不太理想,而SYNC 2保持了福特做不好车载系统的传统。
由于Command没有语音识别功能,我们按照最低分30来计算这一项,最终得到雪铁龙雪铁龙Connect排名第一,Command系统、inkaNet系统、Mylink 20系统、SYNC 2系统分别排名2345。(图3)
测评报告三:互联驾驶系统整体表现依然较差。
由本刊/实车团队供稿
国内最适合的车载系统应该是基于中国自主稳定的操作系统,可以实现任意安装APP应用,并配备3G模块,实时同步数据。这样,车载系统完成了堪比智能手机终端的转型。但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自载互联驾驶系统的创新性和易用性仍然不足。比如现在的定期更新地图的模式,仍然沿用国外设计思路的模式,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地图更新并没有带来创新
驾驶系统,消费者最关心的功能就是导航。由于中国法律法规的限制,在国外有很好体验的谷歌地图和Here无法进入中国,进入中国后也很难保证足够的精度。国内地图市场大部分被高德、司徒新、Khalid占据。
目前大部分合资品牌车型的地图使用习惯和操作模式都沿袭了国外车型。以SYNC 2和Command为例,只做了系统界面的本地化,操作习惯没有优化。同时地图版本陈旧,路面显示不精细,难以满足导航最基本的要求。
荣威360支持CarPlay,解决地图时效性差的问题。但其自带的系统导航虽然精度较高,但仍然采用定期更新的模式,需要车主在新地图正式发布后到指定的维修店进行安装升级。
本次测试涉及的所有机型在地图升级方式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在便携性和准确性上难以与智能移动终端相媲美。智能移动终端提供道路绕行提醒、拥堵避免模式、实时路况,这些都是很多车型不具备的。
盲目操作体验差
与2015年3月的测试相比,此次参与测试的品牌在硬件方面很少有注重盲操作体验的优秀机型。上次测试,昂克赛拉采用了同级没有的旋钮独立控制区,顶配车型提供了抬头显示。中控显示屏的顶部无一例外地遵循了“盲操作”的设计原则——即驾驶员可以将道路视线分流到最小,从而实现安全驾驶。
本次测试中,大部分机型都采用了更智能的触屏操作方式,但每一款都不一样。有些车型的触摸屏响应速度更快,屏幕分辨率更高,但有些车型的响应速度更慢,按钮更小,容易导致驾驶员分心,增加安全隐患。
雪铁龙Connect系统、Mylink 20系统、inkaNet系统分别安装在雪铁龙、雪佛兰、荣威MG等中低端车型上。这类车型注重实用性,为了最大化车辆中央通道空,采用一体式触摸屏,少旋钮的设计方式无可厚非。指挥系统作为豪华品牌奔驰的专属系统,有倾向性地抛弃了中央通道的实用性,设置了独立的中控区。
SYNC 2系统在福特和林肯品牌车型上配备齐全,一体化设计不符合金牛座和林肯这种高端定位车型的地位。以参与本次测试的林肯领航员为例。凭借宽敞的中控区域和较长的横向位置,领航员在操作互联驾驶系统方面没有良好的体验。
语音识别和无线互联还很差。
参与本次测试的车型中,只有荣威360和雪铁龙C4世嘉提供3G模块,可以实现远程通话和导航信息发布,其他车型不支持。雪佛兰MyLink和福特SYNC 2支持蓝牙连接手机,使用手机流量。
3G通信模块可用于实时更新真实路况和提醒。同时可以传输无线WIFI,为车内移动设备上网。更重要的是,3G模块为实现一键通话提供了基础。
配备通讯模块的雪铁龙C4世嘉、荣威360都实现了一键通话功能,车主按下通话按钮即可实现完全的“盲操作”导航。客户会根据需求实时发出导航指令,车主直接保存导航地址输入链接,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3G通信模块应该是未来车载系统发展的重点。只有车载系统具备信息收发能力,车载系统才能智能化、实时化,才有可能带来地图更新方式和覆盖云功能的革命性变革。云覆盖后,各方面的准确率都能得到有效提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语音控制系统。可以说,未来没有通信模块的车载系统,各方面的体验都不会很好。
此外,SYNC 2和MyLink20都提供了语音控制服务,但从实际体验来看,二者都无法达到苹果SIRI的类似效果。目前两者都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语音指令,个别方言的识别率还很低。这意味着语音控制系统还是很别扭的。同时也意味着由于语言的限制,国外的语音系统体验很好,但是中文受限于车企的重要性和国内相关企业的开发实力。在这一块解决之前,语音控制系统在国外或许可以很好的支持英语,但是国内的体验绝对不会很好。
根据不同互联系统在本次测试中的表现,我们对它们进行了综合评价。指挥系统排第一,SYNC 2系统排最后。(图4)
总的来说,即使是最新的互联驾驶系统仍然没有解决消费者最迫切的痛点。这些昂贵的互联驾驶系统,在便捷性上还是很难和移动智能终端竞争的。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许多企业开发了更开放的系统,如雪佛兰科鲁兹和雪铁龙C4世嘉,显然更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遵循国外用户习惯的奔驰Command和福特SYNC 2在软件使用上远远落后于其他三款车型,易用性不高。
有了优秀的硬件设计,软件无法升级,这意味着合资车企很少愿意为了中国消费者在R&D大举投资。在我们测试期间,本田宣布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未来,本田将推出基于阿里尤诺斯的“智能互联”车载系统。这为合资品牌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车载系统指明了一条道路。
百万购车补贴
其实,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洗好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不一样。一辆车是否好,个人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判断。
一、设计
这也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汽车设计反映一个厂商的综合实力和态度,车的好坏在设计里面已经大致定型。设计又分为总体设计和细节设计。设计经过不断修改,最后才从原型车到试产,最后大批量投产。虽然现在的汽车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大量采用计算机辅助,周期大大缩短,但是因为车的零部件太多,设计团队之间的配合,总会有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会是致命伤,例如三菱吉普的刹车液压管磨损缺陷。
二、制造工艺和技术
设计是汽车的基础,那么制造技术的好坏就是产品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试产或正式投产的过程设计可能对设计进行小小的修改,一般不会作很大的改动,所以,产品只可能最大限度地贴近设计目标,并不会超出原来设计的范围。
三、汽车的价格和服务
这个相信大家也会同意吧。里面有个性价比的因素,套用一句话,夏历车再烂,如果只卖一块钱,这个价格下就算是好车。反过来,如果宝马三系的车怎么好,卖个劳斯莱斯的价格,那还能说是好车吗?还有更重要的是厂家售后服务的态度。
最后一点,作为精明的消费者应该不仅仅看到自己的需求,最好从投资的角度分析。仅仅停留在消费的角度思考,始终都是消费者,始终都是食物链里的最后一环。试想每年以进口三十万辆车,每辆车三十万计,一年送出去的九百亿元,都能建车厂了。数年前,当时数家日车厂商大幅亏损濒临倒闭,包括日产、马自达、三菱。美国和欧洲的车厂大举投资,法国的PSA买下日产和马自达,克莱斯勒买下三菱的股份。法国人从大众请来了西班牙人卡洛斯,大幅压缩成本,半年之后扭亏为盈,光从股票价值上就可获利甚丰。
四、最后,通过本人的购车经历,给大家一个参考。
1,一些过去有劣迹的厂商大家就别买了,因为人家都会这样想,可能只有你买,最后厂商都不见了。例如,现在还有谁在用三菱、NEC的手机和电视机,要有用坏的了也不知道找谁修。所以,对于象三菱这样的车要想好再买,要做好思想准备。
2,要深入了解车的质量,不要光看表面,不要心存幻想。对于一些能省即省的车商,内在的东西也不会太好,否则两年前卖十五六万的车现在都在卖七八万,除了一直在不断减配以外,原来的设计就非常的省,说不定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否则每年的高额盈利何来。还有很多用不上的花俏功能,不要也罢,那也是自己掏钱买的。同样价钱的车,能做的厂商也会给的,就看他的态度如何了。
3,最后补充一点,保持适度竞争的市场对消费者最有利,如果当年AMD死掉,今天的笔记本能有低于五千的吗?那钱还不够买INTEL的CPU。只要消费者保持清醒,自己权衡利弊,剩下的就交给各厂商的托进行斗争吧,不光是论坛上,售后服务也行,别轻信所谓的优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