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他们的身份是什么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他们的身份是什么,第1张

诸葛亮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周瑜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鲁肃为东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曹操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

一,诸葛亮

由于司马徽、徐庶的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州、益州(今四川大部和湖北一部),谋取西南各民族的支持,联合孙吴,对抗曹魏而后统一天下的建议,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后来,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了荆、益。

曹丕代汉称帝后,诸葛亮说服了刘备,建立蜀国称帝,被任为丞相。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受遗诏辅后主",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

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

二,周瑜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

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

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周瑜率孙瑜等讨伐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军反击,俘虏了邓龙。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但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三,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

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 

四,曹操

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比较著名的一段时期,自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起,至西晋统一中国(公元280年)止。期间,曹氏的魏国,刘氏的蜀国和孙氏的吴国三国鼎立,故而,称为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各路诸侯联军讨伐。其中,作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参与了讨伐。从此之后,曹操势力日益强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消灭北方的袁术、吕布、张绣、袁绍等人,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208 年,曹操率八十余万大军,准备一举击溃东吴孙权的势力;此时,刘备的谋士的诸葛亮力劝东吴与其联手,合力抗曹。孙权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并在赤壁一战中以火攻击溃了兵力占优的曹军,而刘备则趁机夺取了汉中与蜀地,三国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在中国共维持了七十二年的时间,但三国时期人才众多,其中不乏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被誉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就是以此段历史为背景写成的。

中国网-汉族历史 被人津津乐道的三国时代

-曹操

-诸葛亮

-鲁肃

-周瑜

说起赤壁之战,大家都很熟悉。说起赤壁之战,人们会想到很多三国的典故。什么草船借箭,儒者之辩,诸葛在七星坛祭风,都是小说中虚构或夸张的内容。赤壁之战这场惊天动地的战争,最终以三国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曹操的战败而告终,为后来的三界打下了基础。

诸葛孔明资料图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孔明在这场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因为如果不是诸葛亮借了东风,周瑜的火攻是不会进行的。也有人说是黄盖的功劳。他冒着风险骗取了曹操的信任,充当了焚烧曹操战船的急先锋。当然也有人说是周瑜指挥有方才打败了曹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在赤壁之战前后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要人物,他就是鲁肃和。

据《三国志武帝纪》年记载,“去赤壁不利备战。”曾数次与孙、刘会师的曹操,没想到刚到赤壁时首战不利,因为当时军中有瘟疫,风声不好,等等。曹操之战,虽然人数上有优势,但劣势也不少。周瑜和孔明抓住曹操的软肋,打败曹操,自然功不可没。

但看看当时的情况:曹操领兵南下,刘表病死,儿子投降,刘备拔腿就跑。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备的军队几乎无法与曹操抗衡,于是孔明“奉命向孙将军求援”,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他遇到鲁肃去见孙权。曹操的五千骑兵把刘备打得落花流水。眼看江南就要归曹操所有,一帮文官劝孙权投降。当时孙权很年轻。如果听了张昭等人的话,曹操就称霸天下了。就在这时,鲁肃站出来,要求与曹操作战。而且诸葛亮讲解了战与和的利益,帮助孙权树立了与曹操作战的信心。

鲁肃资料图

鲁肃对孙权说:“我们可以投降曹操,也可以得到一官半职,为曹操所用;但是如果你投降了,曹操会对你怎么样?”孙权心下疑惑,曰:“张昭等令我失望。”于是他把桌子的一角剪掉,说:“谁再投降,就像这个案子!"然后马上和刘备联手打曹。孙权在这种生死关头的果断,与曹操的战略意图不清不楚相比之下。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和刘连俊的胜利。强大的曹操不能再主宰全国,刘全得以生存。刘联盟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鲁肃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被《三国演义》形容为老实迂腐的鲁肃,其实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这里,我们只能说“他被埋葬了。”

周瑜资料图

不得不说,鲁肃在联合抗曹中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说服了孙权和大都督周瑜,成功抗击曹!毫无疑问,他是赤壁之战前期准备工作的第一功臣。至于具体开战事宜,我认为周夺冠。至于被神化的诸葛亮,他的贡献不过是代表蜀国给当了一个传声筒。

典韦外貌特征:魁梧,强壮,黝黑

性格特点:勇猛,有勇有谋,敢作敢为

周瑜外貌特征;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性格特点:聪明过人,妒贤忌能,有勇有谋

鲁肃的外貌特征: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性格 特征:忠厚守信

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中提出了“先三分天下,再谋取中原”的战略思想,其实早在七年前的建安五年,也就是官渡之战发生的时候,东吴的鲁肃就已经提出了相同的观点。那么,鲁肃版的“隆中对”和诸葛亮版的有什么不同,又各有什么高明和欠缺之处呢?

虽然鲁肃和诸葛亮都主张“先三分,再一统”,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鲁肃的三分则是:孙权、曹操、刘表;而诸葛亮的三分是:孙权、曹操、刘备。其实就地域而言,鲁肃和诸葛亮的想法完全一致,都是把天下分为江东、中原和荆州,只是诸葛亮把荆州主由刘表换成了刘备。这个也很符合各自的历史条件,很好理解,因为鲁肃提出“三分”思想的时候,刘表坐拥荆州之地,而刘备还是个无名小辈。而诸葛亮是为刘备出谋划策,自然要把刘备考虑进去了。单从只一点看,后面的史实证明,诸葛亮更有远见。

除了三分的主体不同,鲁肃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最大的不同则显现出了鲁肃的更胜一筹。我们知道,诸葛亮的终极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但鲁肃很早就看出了“汉室不可复兴”。诸葛亮是打着“复兴汉室”的口号辅佐刘备的,这个口号一方面为刘备集团赢得了人心和所谓的“合法性”,但是也是这个口号成了蜀汉乃至诸葛亮本人最沉重的政治包袱。

第三点不同是在于统一的步骤,鲁肃的规划是先灭刘表,再取益州,然后和曹操划江而治,最后再统一中国,也就是先把三国变成“南北朝”。而诸葛亮的规划是先取荆州,再占益州,坐拥西方,然后再待时机北上、东进,完成统一,也就是先把三国变成“东西汉”。但是鲁肃和诸葛亮都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历史真实中,最后被灭的是他们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7519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