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主要事件(详细)

杨志主要事件(详细),第1张

1、杨志卖刀

地痞牛二在开封府的水果市场到处破坏,摊主们告到开封府,不过,因牛二背后有靠山,开封府尹也无可奈何,摊主们唯有另辟市场,躲开牛二了事。

杨志请来交情深厚的众位制使,商议如何开脱丢失花石纲的罪责,众制使为之四处送礼。杨志也以高价购得美玉,送到太尉府,却被高俅当场摔碎,并将杨志投入大狱。

众制使以金钱赎出场志,杨志出狱后,已是身无分文,只好卖家传的宝刀。在路上,杨志遇上百般耍赖的牛二,牛二百般耍赖惹得杨志怒起,杀掉了牛二。

2、东郭斗武

杨志到大名府后,却得到北京留守梁中书的赏识,被留在府中听用。梁中书见他做事勤谨,有心提拔他为军中副牌,但却担心有人不服,便安排东郭门教场演武。

杨志比枪、斗箭,连败副牌军周谨。梁中书让杨志接替周谨担任副牌军,却惹恼了正牌军索超。索超出场与杨志比武,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都监闻达担心两败俱伤,急命鸣锣,并和李成一道禀报梁中书,称二人皆可重用。梁中书便将索超、杨志同时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东郭斗武影响很大,北京百姓看了也都欢欣不已。此后,杨志更得梁中书器重,与索超也是惺惺相惜。

3、中计失纲

梁中书为给岳父蔡京贺寿,搜刮十万贯金珠宝贝,命杨志送往东京,号称生辰纲。杨志为防盗贼劫夺,建议挑选十名军士扮成普通商客,悄悄赶路,

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他得知府中谢都管以及两位虞候也要一同前往,又索要提调众人之权。梁中书全部应允。

赶赴东京途中,杨志催促军士在天气正热时赶路,以致军士都怨怅不已。他又不会安抚,遇到军士懈怠,“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更激化了内部矛盾。

谢都管也有所不满。路经黄泥岗时,众军士不顾杨志劝阻,执意到松林里休息。这时,晁盖、吴用等七人扮作贩枣商人,也到冈上休息。 

而后,七人在白日鼠白胜的配合下,用下了蒙汗药的白酒迷倒杨志等人,劫走了生辰纲。杨志酒醒后,不敢回北京复命,只得逃走,欲投奔梁山。众军士担心梁中书问罪,见杨志已走,便将过失都推到杨志身上,称他勾结强盗,劫走生辰纲。

4、落草二龙山

杨志投奔梁山途中,在操刀鬼曹正的酒店吃酒,结识了曹正。曹正建议他到青州二龙山入伙。他前去二龙山,途中又遇到花和尚鲁智深,得知二龙山寨主邓龙不肯收留外客,便折返曹正店中,商讨对策。

曹正用计,协助鲁智深、杨志杀死邓龙,夺取二龙山。杨志便与鲁智深一同做了山寨之主。

5、攻破太乙混天象阵中的火星阵

辽国统军元帅兀颜光率领十一曜大将、二十八星宿将军,精兵二十多万摆布出,这个阵是《水浒传》中最为凶险复杂的一个阵势。

连续多次打败梁山军。宋江最后“梦授玄女法”,得仙九天玄女指点,请军师吴用计议定了,申禀赵枢密。寨中合造雷车二十四部,都用画板铁叶钉成,下装油柴,上安火炮。

连更晓夜,催并完成。商议打阵,会集诸将人马。宋江传令,各各分派。杨志担任呼延灼的副将,攻破太乙混天象阵中的火星阵。

武松(行者 武松) 《景阳岗武松打虎》《武松斗杀西门庆》《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大闹飞云浦》《张都督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狭义之士,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林冲(豹子头 林冲) 《林冲雪夜上梁山》《三打祝家庄》 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杨志(青面兽 杨志) 《押送花石纲》《护送生辰纲》 精明能干,小心谨慎,粗暴蛮横,急功近利 鲁达(花和尚 鲁智深即鲁达)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一、白羊座

白羊座的人脾气火爆、冲动、鲁莽、直率、敢做敢当、不计后果、想得少做得多又都行动如风……在《水浒传》中找拥有这些特点的人,我想不用我说您也想得到,对,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旋风李逵同志!李逵同志拥有白羊座的所有特点,同样,白羊座也拥有李逵同志的全部特点。我的一个相貌清秀的白羊座女性朋友就被人称为女李逵,害得她好生郁闷。

二、金牛座

金牛座的人善于经营、爱财、意志坚定,却又很保守。《水浒传》中有一个人是典型的这种性格,他就是托塔天王晁盖。晁盖一开始就是一个村长,成分不是地主也是富农,这说明他极善于经营和理财。然而这样一个衣食无忧的人居然会去“劫富贵”而放弃一贯的保守,除了朋友们撺掇之外,和他本身的爱财也不无关系。到了梁山之后,晁天王开始保守起来,想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安稳日子,甚至都不再想多招人上山,可是宋江却不想让他过安稳日子,于是天王为了安稳不得不去打仗,最终却命丧曾头市,留下了千古遗恨。

三、双子座

双子座的人就像一颗浮萍:漂泊是他的生命,变动是他的节奏。他随时都在变化,他也经常黯然神伤。双子座又大多多才多艺、聪明绝顶,而且双子座又都是情种。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双子的话,那就是“浪子”,而《水浒传》中的小乙燕青绰号就是“浪子”,他的一生都在漂泊,他多愁善感又多才多艺,雁飞叶落,吹萧弄笛。最后与那李师师泛舟海上,成为《水浒传》中唯一的浪漫画面,而此画面,非双子座情种又有何人制造得出呢?

四、巨蟹座

巨蟹座的人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安全感,思维敏感,又多少有点小农意识,最大的优点是爱家如命。《水浒传》中就有这么一个非常敏感又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家伙,就是金枪手徐宁。他整天都担心他的宝贝铠甲丢失,甚至晚上睡觉也要悬在头上看着,而恰恰是因为他太在意,反而让吴用钻了空子,偷他的甲赚他上山,而他在梁山上从蒙汗药中醒来后最关心的是就是他的家人,当得知家人也在山上之后便心安理得地归顺了宋江。真是“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巨蟹们的天堂”。

五、狮子座

狮子座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王者之风。《水浒》众英雄中有王者之风的不在少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非花和尚鲁智深莫数。鲁智深的霸气和自尊几乎无人能敌。当智深和尚还是鲁提辖的时候,他就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镇关西抢男霸女固然是被殴的一个理由,但鲁提辖打他还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理由,即他的“镇关西”这一名号深深激怒了鲁达:“洒家这么牛也不曾叫做镇关西,你个杀猪的,也敢在洒家面前称作镇关西。看拳吧!”对人是这样,等他当了和尚对鸟对树都充满霸气,鸟叫影响他喝酒就要把鸟窝捅下来,树高捅不着就拔树。弟子们听说要拔树都瞠目结舌,还好,鲁大师到底是拔下了树,没丢了面子,哼着小曲喝酒去:“七月份的尾巴是狮子座。”

六、处女座

相邻两个星座之间往往差异特别大,就拿处女座和狮子座来说,后者有多霸气前者就有多谨慎。想那青面兽杨志,即使卖把刀也不会随随便便,非得把刀的所有性能全面、完整、真实地呈现给消费者。为了配合杨志的宣传,热血青年牛二毅然献出生命。想来也真是可叹,牛二做真广告丢命,猴子做假广告赚钱。怪只怪杨志这个处女座吹毛求疵。吹毛求疵的人对下属自然极为苛刻,在押解生辰纲的一路上,这杨提辖对手下非打即骂,怨声四起。苛刻源自谨慎,其实以杨志的武功本不用这么谨慎,而他的谨慎却恰恰被吴用利用。最后几乎堕崖而死。一叹!

七、天秤座

天秤座的人一生都在找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平衡。智多星吴用的智慧除了克敌致胜之外,更多地是用来平衡同一阵营里的各方关系。甫一上山,吴用就在平衡晁盖与林冲之间的关系;待到宋江诸人上山,吴用又致力于平衡晁盖与宋江这两位大哥的关系;晁盖败下阵来,宋江玩招安,吴用明知不妥,但他先在心里平衡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之后就努力协调梁山与朝廷的关系;最后现实击碎了梦想,吴用也在宋江的墓地树上用一根绳子找到了永恒的平衡,智多星就这样在平衡中陨落…

八、天蝎座

天蝎座多疑、敏感,爱憎情感强烈,做事极端。这样的性格,其人生自然不会平静。就像武松,走到哪里都不会平静。武松是典型的天蝎,首先他的多疑就非常明显。这里要说明的是,天蝎的多疑和处女有本质的不同。后者更倾向于客观方面,他要知道“是什么”,而天蝎座更多的是猜忌,他们更喜欢问“为什么”。武松出场后第一场戏就把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三碗不过岗”,他就对店家的言行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甚至人家好心好意告诉他山上有老虎,他也猜忌人家没安好心。当然,老虎他是没办法猜忌的,只能打,打还就得打死。不过武松的猜忌也不是毫无道理,在十字坡,天蝎座天生的第六感就救了自己,“武松奸似鬼,就是不喝孙二娘的洗脚水。”天蝎座爱和恨都很强烈,表现在行为上自然特别极端。而居然有人杀了武松最亲的哥哥,武二郎如何饶得他性命?凶手不以命抵偿,武松决不罢休!但武松虽然极端,却不会鲁莽,他会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去报仇,直至成功。后来在张督监处,武松更是表现出了他做事的极端,管你是不是主谋,“一个都不饶恕!”其实,武松每杀一人,心里就多了分落寞和随之而生的悲壮:家没了,“知己”也没了,那你们就用血来偿还!多年以后,六合塔下,没人知道那个迎风而立的老人曾经的快意恩仇,更没人知道他此时内心的孤独,人们只看到他每天在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九、射手座

征方腊之后,梁山好汉所剩无几,武松是一个,阮小七也是一个。阮小七那无拘无束、崇尚自由的性格简直就是射手座的标准样本。射手座常被形容成“半兽人”,在他们眼里没有规矩,只有快乐。什么生辰纲?抢!御酒?喝!龙袍?穿!老子上梁山就是图快活的!要有那么多规矩,我上梁山干嘛?说来也奇怪,就是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偏偏是十二星座里运气最好的。这活阎罗阮小七也是运气好得不得了,一辈子血雨腥风,可他就是不见阎罗。就连穿了方腊的龙袍也会因祸得福,如果不被贬官回乡,以他的性格难免最终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回到家,任逍遥,唱渔歌:爷爷生是天地间,不怕朝廷不怕官…

十、魔羯座

魔羯座的人深谋远虑,心机很重,城府颇深,他们热衷于事业,向往功成名就,并能为此孜孜以求N年而不懈。《水浒》英雄里追求功成名就的没几人,同时能够处心积虑的就更少,然而少不等于没有,梁山上不仅有这样一位,而且此人还是带头大哥~他就是呼保义宋江。宋江从小就梦想着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然而县政府秘书这样的一个位置实在是离自己的理想太远,于是他便努力结交社会各阶层人士,以图后用。上了梁山之后,山上兵强将广,宋江就觉得这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资本,将来绝对可凭此加官进爵,曲线入仕。为此他首先要夺得梁山的最高权力,他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架空了晁盖,晁盖去世之后,宋江更是能够大展拳脚。为了尽快取得和朝廷的联系,宋江采用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宣传方法,就是不断的与朝廷对抗以引起重视(这种绝妙的方法也只有魔羯座想得出来),朝廷不断派人来打,他就不断俘获朝中大员,这样一方面为梁山造势,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山上希望招安的比重~朝中这些大人物自然都是想回归朝廷的。终于,他的希望实现了,可是结局又如何呢?临终之时,他仍不忘自己的理想,他不希望有人打着为他报仇的旗号去反抗朝廷,“辱没”了他的名声,他在死的时候也需要他的兄弟以死来为他的政治理想服务,于是,李逵也随他而去。呜呼哀哉,尚飨!

十一、水瓶庭

水瓶座的人爱朋友远胜于爱家人,这个特点在梁山众英雄中并不鲜见。但水瓶座又都喜欢新鲜事物,追求时尚,喜高谈阔论,做事却常出人意表。多少有些华而不实之嫌。那玉麒麟卢俊义就是如此,虽然号称天下第一枪棒,却没见他上过几次战场,他对陌生人的兴趣比对家人的兴趣要大得多,吴用装扮的算命先生领着李逵扮的不伦不类的哑道童居然就引起了他十足的好奇心,这两个莫名其妙的陌生人几句话就骗得他决定远游,而把家人的劝告当作耳旁风。正是他对家人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家人的怨恨,导致自己的老婆联合管家来陷害他。卢俊义的这次出游完全改变了自己本该平静的一生,由一个大富大贵、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地主而沦为阶下囚,进而成为不为主流社会所容的“草寇”。其实梁山上其他英雄上山都是适得其所,他们不是不想过好日子,而是没好日子可过,而卢俊义却是放着好日子不好好过。最后,他的赫赫声名到底害了他,高俅等辈自然不会放过他。只是不知道,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的心里会恨谁?恨高俅?恨李固?恨吴用?还是恨自己…

十二、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不切实际、善良、优柔寡断,即使有天大的本领也不自信,哪怕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哪怕他是豹子头林冲,他也依然什么都怕。像所有的双鱼座一样,他和妻子的感情很好,但当他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的时候,他举起的拳头还是软了下来。~要是换成别的水浒英雄,即使不阉了姓高的也会好好教训他一顿,让他死了这份心,可能结果会好一些;而林冲软下来的拳头却让高衙内觉得他好欺负,反而变本加利地陷害他。押送他去苍州的董超、薛霸之辈,即使再加二十个也不能把林冲怎么样,可是林冲却任由这两个狗才欺负,想把他绑起来就让他们绑起来。若不是鲁智深及时赶到,林冲死在董薛之手该有多么冤枉!可是他还是会为董薛求情,把他们从鲁智深的禅杖之下解救出来。到了苍州,林冲终于杀了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双鱼座杀人率在十二星座中排名第一,这是因为他们一味忍让,最终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林冲的杀人正是这种模式。而林冲火并王伦却是表现了双鱼座的另一个特点~耳朵软、没主见,他完全是受了吴用的挑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他不是一直对王伦忍让也不至于火并。当林冲的头号仇敌高俅被擒上山、燕青把老贼摔倒在地的时候,施耐庵特别给了林冲一个镜头,说他看到此景哈哈大笑。有人说这是林冲变豁达了,我却要说这其实是双鱼座的绝望…

“性格决定命运”。《水浒传》中众英雄的命运看似大同小异,实则千差万别:冲动者到处闯祸,猜忌者步步杀机,乐天者无忧无虑,退让者时时被欺。我们无法说谁的性格好谁的性格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人生。我想,正是有如此丰富的性格,才会有如此精彩的《水浒传》,才会有如此精彩的人世间。

杨志的主要情节有:

1、押解花石纲:杨志押送花石纲时在渡黄河时船翻了,花石落水。杨志逃走,在路上遇到林冲要取投名状,厮杀了一场。白衣秀士王伦请他上梁山,杨志不肯。流落东京(开封)后只得卖祖传宝刀,不想遇泼皮牛二捣乱,一气之下杀死牛二,被发配充军。

2、落寇二龙山: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后逃出东京,见过张青孙二娘夫妇后来到二龙山,想要入伙,当时的山大王邓龙不同意,两人打起来,邓龙被鲁智深打败,上山不出。后来杨志也到了这里,在林冲的徒弟曹正的帮助下,使用诈降计上山杀死邓龙,做了二龙山的寨主。武松、张青、孙二娘、施恩后来上山,二龙山共七位头领。

3、杨志卖刀:杨志被高太尉赶出了殿帅府。因为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杨志将自己的宝刀拿出来卖,遇到了恶霸牛二。

杨志祖传宝刀的好处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叫“吹毛得过”,都被证实。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牛二一心想霸占杨志的宝刀,于是百般刁难,杨志忍无可忍,便一刀杀了牛二,到官府自首。

4、押解生辰纲:杨志为保生辰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防范甚严,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贩枣客人,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而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吴用等人假装卖枣稳住杨志等人,白胜扮卖酒汉引诱对方,吴用在杨志放松警惕时下药在瓢里,白胜夺来倒在桶里麻倒对方,智取生辰纲。

5、东郭斗武:杨志到大名府后,却得到北京留守梁中书的赏识,被留在府中听用。梁中书见他做事勤谨,有心提拔他为军中副牌,但却担心有人不服,便安排东郭门教场演武。杨志比枪、斗箭,连败副牌军周谨。梁中书让杨志接替周谨担任副牌军,却惹恼了正牌军索超。索超出场与杨志比武,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杨志,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解题过程]

  杨志悲剧之卡塔西斯

  杨志是《水浒》中的人物作品中杨志出身于"五候之家",是"三将门之后",曾任殿司制使官,由于在黄河失了花石纲,丢了官后流落到街头卖刀,又误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到大名府后因受到梁中书赏识,很快就做了提辖官不幸地是,杨志刚在仕途迈出了一步,却又失了生辰纲

  作为《水浒》的悲剧人物的杨志,其悲剧给我们留下的审美效果不在杨志悲剧的冲突,而在于杨志悲剧的卡塔西斯(Katharsis),即悲剧引发我们的恐惧和怜悯之感,以及我们在这种恐惧和怜悯之后的情感陶冶和所受的教育通常悲剧冲突被认为是悲剧分析中的第一要义,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一文就对斐迪南拉萨尔的《济金根》的悲剧冲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悲剧冲突的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现实不能实现之间的冲突"但从恩格斯的悲剧冲突理论来看,杨志悲剧与《水浒》其他人物的悲剧类似,其悲剧冲突的根源在于: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中下阶层希望过上正常安宁的生活是历史必然要求,而这种历史的必然要求在当时的"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现实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冲突是悲剧的冲突根源杨志悲剧冲突和《水浒》其他人物的悲剧冲突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共性,其个案意义并不典型与悲剧冲突相比较而言,杨志悲剧的卡塔西斯(Katharsis)则具有极为典型的个案意义

  Katharsis,古希腊语,多译作卡塔西斯,有陶冶净化之意最早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得引入文艺理论中亚里斯多德在其《诗学》中指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摹仿的媒介是语言,摹仿的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叙述;…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亚氏悲剧理论认为悲剧的社会功能在于"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和净化",这种使观众得到陶冶和净化就是我们通常说的Katharsis(卡塔西斯),其作用是起到道德教化作用,培养人中允平和的情感

  在《诗学》中亚里斯多德还进一步分析了悲剧人物引起我们怜悯和恐惧的原因——过失说亚里斯多德在其"过失说"理论中指出:悲剧的主角应具有和一般人相似而又善良的特点,其厄运才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从水浒的诸多情节来看,杨志和众多水浒英雄人物一样,具有善良,富有正义感的性格特点从与林冲,周瑾,索超比武来看,杨志具有高超的武艺;从杨志杀泼皮牛二的一刀,我们看到了杨志的正义感,从杨志押运生辰纲的方案,我们又能看到杨志独特的见识(连梁中书也颇为赞赏他独特的见识)从这些来看,杨志悲剧是一个有见识,有武艺,有正义感的英雄的厄运而正是这种富有善良性格的英雄厄运,引起了我们对悲剧主人公的怜悯和同情,对英雄处境的恐惧,引发我们对英雄所处时代和当时的用人体制的深思在对英雄所处的环境,当时的用人制度思考时我们的情感得到陶冶和净化这里,我拟从我国传统用人制度的用人环境,用人者和人才自身三个方面来剖析杨志悲剧留给我们的卡塔西斯

  (一)

  导致英雄悲剧的社会用人环境给我们的卡塔西斯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杨志悲剧引发我们恐惧之感在于英雄人物所处的悲剧性时代环境杨志悲剧绝非偶然,杨志作为一个心想"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的英雄,其所处的时代却是一个"任人唯好""任人唯亲"的时代,高俅的发迹,梁中书送生辰纲都是这一时代的用人制度的一斑这样的制度必然是"乱自上作",必然导致"官逼民反",也必会导致英雄厄运当然,这里我们不想过多探讨当时社会体制的弊端,只是想通过从这种体制的弊端获得启示和教育试想一个没有良好用人环境的社会里,连杨志这样的英雄人物也都必然遭受厄运,更何况平常的人而正是对英雄所处时代环境的反思,使读者对导致英雄厄运的社会历史环境产生了恐惧之感,对英雄的命运寄予了同情和怜悯同情英雄厄运之余,读者更多是从英雄悲剧中得到启示和教育: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作为社会分子的人才是很难做到人尽其才,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这种超越悲剧本身的激情而获取对社会用人制度平和而中允的再思考,从而使我们的情感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次,处于这一悲剧性环境下的人际关系也引发我们的深思,从失生辰纲来看,杨志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悲剧没有老都管和虞候,或许杨志不会丢掉生辰纲生辰纲之失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社会人际关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老都管和虞候现象,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功氛围,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少一点遗憾

  从悲剧获得对导致人物厄运的时代用人环境的一些认识,这也许是杨志悲剧带给我们的卡塔西斯之一

  (二)

  当然,杨志悲剧不仅仅是带给我们对当时的用人环境的思考,作为人才悲剧中的上层用人者宋徵宗,高俅,梁中书也带给我们对英雄厄运叹息之余的深思作为人才选拨者的殿帅府太尉高俅在任用人才时,多凭一己恩怨,个人喜好来任用人才,致使人才流失,甚至于走到自己的对立面在人才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让人才流失,无疑是给自己掘墓,更不用说将人才逼到自己的对立面,将人才拱手送给对手

  作为作品中的另一个用人者梁中书与高俅不同,梁中书善于发掘人才,能启用杨志于囚伍之中,并能委以"重任"在这方面,梁中书可谓"知人善用"但梁中书"知人善用"并没有改变英雄悲剧的命运,其原因有二:作为用人者的梁中书虽然做到了"知人",但没有做到真正的"善用"梁中书并没有将杨志用于征战沙场,让其发挥一个武举报效国家,守边卫国的作用,而是用杨志来押运生辰纲,将人才用于一己之私,用于做非正当的生辰纲押运,这也是导致杨志悲剧结局的必然原因之一其次作为用人者,梁中书虽然能从囚伍中启用杨志,并能委杨志以"重任"(对于押运生辰纲,我们姑不论其目的,而从其责任来看,堪称"重任"),但没能为人才的成长铺平道路,没有为人才的前进清除障碍,反而在无意中为人才的前进增添了障碍尽管其主观意愿上是希望杨志能完成任务,但客观上其自觉不自觉地为杨志的成功增添了障碍(派老都管与杨志同行),从而导致杨志最终流失

  作品中的这些用人者或多或少留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和教育:如果我们作为用人者,我们是否会和高俅,梁中书一样,让人才流失和使人才走到我们的对立面避免高俅,梁中书式的用人方式也就是我们从悲剧获得启示和教育从这些启示和教育中获得的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也应是悲剧的卡塔西斯之一

  (三)

  作为悲剧人物的杨志自身也留给我们了无尽的思考杨志所留给我们的思考恐怕还在于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黑格尔曾经将辨证法引入悲剧冲突,他认为悲剧冲突的根源在于主人公的理念冲突,这一悲剧冲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合理的内核即带有一定辨证思维杨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对立统一的冲突理念作品通过杨志行贿高俅求官,怒杀牛二,押运生辰纲几处表现杨志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念冲突杨志为复职收齐了一担财物,在王伦劝其入伙时为其指出在乱自上作的时代其复职的可能性不大,杨志自己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但无奈其始终忘不了"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终于打点上下,见到了高太尉,但却终没能复职,还落得盘缠用尽,街头卖刀,迈出了其悲剧道路的第一步杀牛二的一刀,也应是杨志的又一次理念冲突,杨志明知"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 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但泼皮的无赖行径终于引起了英雄的怒火,一刀下去迈出了其悲剧之路的第二步押运生辰纲时,杨志明知"其实去不得,乞钧旨别差英雄精细的人去", "今岁途中盗贼又多,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更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他知道是金银宝物,如何不来抢劫 枉结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虽如是几番推托,但终于将差事担在了肩上,迈出其走向悲剧道路的又一步

  当然这里我们并不想过多分析杨志的理念冲突,只是想通过杨志理念冲突导致的悲剧结局所带给我们对人才本身的思考杨志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念冲突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人才不仅需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而且还应该能够审时度势,做到顺势而为,方能发挥自己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贡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逆势而行,不但不能尽自己的才力为社会做一份贡献,而且不能保全自身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种人才审时度势的例子不胜枚举博古而鉴今,我们只有从英雄悲剧中找到我国传统英雄悲剧的原因,才不会使英雄(人才)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从英雄悲剧中获得启示,受到教育,这也应是杨志悲剧留给我们的卡塔西斯之一吧

  水浒这一古典名著中可圈可点之处不胜枚举,但杨志悲剧之卡塔西斯却能让我们对我国漫长封建文化积淀下的用人体制留下无尽的思考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使我们的情感得到净化

  浅谈水浒人物林冲的性格特点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自成书以来,一直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小说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苦难深沉现实及其被逼造反起义的社会根源——那就是“乱由上作”,“逼上梁山”。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农民英雄和起义将领,如阮氏三雄、李逵、解珍解宝、鲁达、武松、石秀、杨雄等。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光彩逼人。正如金圣叹所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而在这其中,形象最为丰满,性格最为丰富的,我认为当属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人的性格在社会活动中才有最丰富的表现”。林冲丰富的性格特征,便是从他在社会活动中的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

  现在我就林冲的遭遇中简要分析《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

  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

  林冲是一个由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人物。他原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他身上有着鲜明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烙印。最主要的性格就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他虽然没有杨志那样一心向上爬,想飞黄腾达的野心,却一心想保持住那种富贵安逸的幸福生活。可是人物一出场,作者将他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展示他的思想性格。一个美好的家庭,却偏有人要来破坏。他跟妻子一起到岳庙烧香,就在他站在墙外观看鲁智深使禅杖看得出神,并为之喝彩的一当儿,妻子就被高衙内调戏了。作为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是绝对不能忍受的。所以林冲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不单纯是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简直一下子挖掘到了人的内心世界。林冲怒目而视,但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白白地让高衙内走掉了。他考虑到“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金批:“是可让,何不可让?住人廊庑,虽林武师无可奈何矣,哀哉!”)表现了林冲性格中隐忍退让和委曲求全的忍耐一面。而鲁智深就不买账,他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接下来作者写林冲想苟安,忍。但他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在妻子被调戏后,高衙内并没有就此罢手。先是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的楼上,妄图加以污辱。林冲闻讯赶到,救了妻子,知道妻子不曾被污,也不追究,只是气愤得把陆谦的家打得粉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侯”。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说明他还是压抑着自己不去惹高衙内。他几天见不着陆谦,见了自己心结义的兄弟鲁智深,这么大的事也不曾向他提起,天天跟他一起喝酒,便“把这见事都放慢了”、“不记心了”。这样的奇耻大辱,这样一而再不放松对他的欺凌,他竟然能够“放慢”,淡忘,确实能忍。

  高衙内在高俅的支持下设下圈套,诱林冲误入白虎堂,把他发配沧州,活生生地将他逼得家破妻离。然而这时候的林冲还是能忍。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对丈人说:“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这纸休书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忠厚,又表现了他的幼稚,更表现了他的忍辱负重。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送林冲的公人是董超和薛霸,这两个公人受了高太尉授意陆虞侯转交给他们的10两金子,便秉承高太尉的旨意,决定“多是五站路,少便两程”,在途中就要把林冲害死。为此,董超、薛霸在路上作威作福,辱骂林冲,又用开水烫伤了林冲的脚,可是林冲仍无一点反抗。因为此时的林冲还想挣扎着回去,希望将来能有出头之日。为了能挣扎着回去,林冲忍下了心头的怒火。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董、薛二人假装要睡,要将林冲缚在树上。林冲这时仍没有反抗,说:“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怎地。”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及至一路跟随保护他的鲁智深跳出来,大闹野猪林,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而林冲极力阻挡,叫鲁智深“不可下手”。他的这种能忍的性格,实在叫读者不能忍受。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才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

  二、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在“水浒”英雄中,有许多是个性粗暴、动辄杀人的莽汉,即便是作者寓以深情地描画塑造、深得读者喜爱者,亦大多如是,如鲁智深,如李逵,虽有仗义行侠之举,但也有一言不合,便要杀人的糊涂行径。至于设黑店,劫商贾,卖人肉包子的强人,在水浒一百零八名好汉中亦不鲜闻。严格地说来,那些人虽然或是因生计所迫,或是因官府所逼,亦即是无奈之举,但终究难称好汉、英雄,也不能说是替天行道。《水浒传》编著之所以写他们,也应该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实情,在历代农民起义队伍中,鱼龙混杂的现象是时常存在的,他们中有为万民请命者,替天行道者;亦有浑水摸鱼,大逞杀欲之人。而林冲却不是这样,他绝没有逞能好杀之念,在很多时候,却是有着菩萨的心肠,多次救人急难,为人解困。如在东京,任八十万禁军教头之时,替酒生李小二脱免官司,小说中是这样交代的:

  “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免脱,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小说中的这一段交代文字,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被救助者李小二只是一名酒生,用现在的行话来说,大概是酒店茶楼的服务员,并不是小说中所标榜的武艺高强的好汉,以前与林冲的关系,也应属一般,最少算不上同乡、旧故、亲友之列。二是在李小二坏事之后,是“得林冲主张陪话”。此处的“主张”二字,应是“主张张罗”之意,也就是说,不是李小二找林冲帮忙(因为李小二知道,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李小二只是一个酒生,地位悬殊有天地之别,一者找不上,二者即便找上了也是自讨没趣)而是林冲仁心宅厚,同情弱小,主动为之出头摆平,这其中,林冲自然有这个资格和势力的,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京战卫戍司令部的官员,有他出面,李小二自己就可以免去官司之祸,这在当时,对李小二这样草民百姓来说,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善事,更何况林冲为他陪话、赔钱,为他赉发盘缠,指点生计呢?林冲之仁实在令人感动!

  古语有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一般是在人命关天的时候,况且书典所载,被助之人大多是佳人才子,或落难英雄,如鲁智深救助金氏父女,护送林冲,即属此类。而林冲此中善举,则完全是率性而为,见不得弱者受欺,对一个可以说素昧平生的贫困草民,这般相助,实不多见,同时他所采取的帮助弱者的方式,并不是当时所常用的,小说中所常见的以暴易暴手段,而是利用自己的声誉、威望和影响,来化解矛盾。这实在是称得上高明。不但在当时令人景仰,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符合“和谐社会”的理念的,因此,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机智果断的敏锐性格

  林冲是个武艺高强的教头,他的使枪抡棒的技巧,是和他的机敏果断的个性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第9回写在柴进庄上,洪教头要和林冲比试武艺。林冲一再退让,众多读者认为这是说明林冲的谦虚性格,而我却认为这正是林冲的聪明之处。当洪教头提出和他比武而柴进支持的时候,他心中考虑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柴进到底是否希望我打败洪教头,第二个,洪教头究竟有多大本事。他决定先摸清这两点。我们注意到这次比武实际上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个教头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林冲这招“休战”,不但卸掉了自己的枷锁,而且迫使柴进拿出了奖金。于是林冲有底了:“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其实林冲并非刻意要避免这场争斗。“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权当”二字透出的消息是——去掉这副枷,我会好好教训这厮。所以这比武的这第一阶段,实际是林冲的“火力侦察”。林冲非常高明,这一个“火力侦察”不但摸清了柴进的真实意图,而且摸清了洪教头的底数,还用“示弱”的办法麻痹了对手。取胜的各种条件都已备齐。第二阶段林冲就是真打了。洪教头只管欺他惹他,气势汹汹,来了个“把火烧天势”。林冲十分沉着,来了个“拨草寻蛇势”。林冲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看洪教头脚步已乱,机灵地抓住机会,迅速地“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这充分表现了他敏捷的身手。

  为什么林冲有如此精明的战略战术呢?这就得看他的身份和职业了。林冲是禁军教头,是个武官。武官也是官员,官员周旋于官场,他们都特别注意人际关系,所以,林冲不厌其烦地试探柴进的真实意图,非常符合他的身份,这不光是他本人的个性决定的。林冲既然是武官,对战略战术自然有一定的研究,善用计策,这是洪教头之流的“武夫”无法比拟的。我们可以想象,此事换了李逵,绝不会搞什么“火力侦察”的,上去就是一板斧。因为李逵与林冲不但个性不同,而且出身与经历也不同。

  再如第48回写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的时候,扈三娘活捉了王矮虎。但是扈三娘在和林冲的较量中:“一丈青飞马纵刀,直奔林冲,林冲挺丈八蛇矛迎敌。两个斗不到十合,林冲卖个破绽,放一丈青两口刀砍入来,林冲把蛇矛逼个住,两口刀逼斜了,赶拢去,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一丈青只一拽,活夹过马来”。这是林冲机敏性格的又一次表现。

  晁盖、吴用等人由于智取了梁中书的生辰纲,受到官府的追捕,逃难到梁山。但是,当时担任梁山首领的王伦是个落第的秀才,没大本事,嫉贤妒能,万般刁难林冲,又不收留晁盖等众好汉,林冲此时为了义军的事业,果断地作出了惊人的举动,火并了王伦——在筵会上,王伦托词拒留晁盖等众好汉,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与之据理力争,与先前的委曲求全判偌两人。而后“把桌子只一脚,踢在一边,抢起身来,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来……即时拿住王伦,又骂了一顿,去心窝里只一刀,胩察地搠倒在亭上。”傩除掉了阻碍梁山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后来,梁山泊的人马在晁盖的领导下,逐步地发展壮大起来。

  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很小心地 “将草屋里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信步投东。”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他寻思道:“怎地好?”把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又怕火盆内有火炭引起火来,他“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放心。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再把视线拉回来,看林冲第一次登场后发生的事情——林娘子被调戏。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去救。当怒气填胸的他找到那大恶人的时候,提手便要打,不料那人却是“花花太岁”高衙内。真是敢怒不敢打啊!书中写他首先就手软了,这个情况被许多人看到后都有些愤愤不平,更有甚者大骂他无能,胡诌他太软。我不禁拍案而起,为林冲不平;他哪里无能,哪里软弱?他只是在忍,因为他的行为在当时可以讲完全是受限制的;不能和衙门里的捕头、捕快比啊!试想他若如鲁智深一般,提拳便打,后果是什么?后果其实很严重。这会儿有人要讲作为男人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话是不错,可是以高衙内的性子定要报告他的所谓的父亲,这高俅是何等人物?林冲给他“惹麻烦”,他岂会善罢甘休?再加上身边那些依靠于他们的爪牙说几句谗言,就会将林冲置于死地,而他的家眷必遭牵连,弄得家破人亡,何其惨淡!因此他的这一行为是正确的;放到当今社会也可被认为是聪明的行为。硬来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我这样认为。我很欣赏林冲这种沉得住气的性格,做事考虑后果,三思而后行。

  再看“风雪山神庙”中的杀人场面,他先杀差役,再杀陆谦。对于这一点许多人都认为他还是能忍,忍到最后才去找陆谦报仇。但我认为这正是林冲的细心之处:能分清主次——试想他如果先与陆迁交手,那些差役尽管怕林冲,但他们不怕陆谦吗?陆谦让他们帮忙,他们会不帮忙吗?敢不帮忙吗?他们硬着头皮也要上啊!这里再讲得直白一些。他们不上就是等死,无论林冲还是陆谦都会剐了他们。可林冲要杀的是一个差拨,因为他是小人,林冲最见不得的那种人。余下的人串通一气,自然也免不了一死。既然如此那就“上”。虽然这无异于找死,但这比等死要好得多;三打一,尽管吃力,获胜的可能性很低,但终究是有希望的。在那样一个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林冲纵然本事再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一命呜呼。

  林冲的性格,根据书中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概括出诸如谨慎忠诚,谋略等特点。林冲的忍耐、侠义、机敏、果断、谨慎、忠诚、谋略等性格特点,是在他的社会活动中,和人际交往中,以及他所经历的生活变故和遭遇到的各种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他的诸多的性格特征,而且又分别从不同的事件中表现出来,这就是他的性格的丰富性。明清时期的著名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林冲是“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算得到指谋略,熬得住是指忍耐,把得牢是指谨慎,做得彻是指决断,这也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林冲性格的丰富性的特点。正是这种性格丰富性的特点,才使林冲这一人物形象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7092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