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时糊涂的清官
包拯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刚任开封府尹不久,遇到一件案子。有人犯了罪被官府缉拿归案。按刑律,要受杖刑的惩罚。那时的杖刑很重,竹杖又大又沉,几杖下去皮开肉绽。
打成重伤是常有的事。犯人一听害怕了,赶紧托人找到包拯手下的一个小吏,花钱求他改判轻点的刑罚。
一时糊涂的清官小吏见有利可图,便答应帮忙。他让犯人不必慌张,并约定:“两天后包拯审案时,我会来记录你的罪状,到时你就大声喊冤,我自有办法为你减轻刑罚。”
犯人虽将信将疑,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等包拯隔日升堂审案时,犯人就按小吏的吩咐,拼命喊屈叫冤,为自己辩解。还不等包拯开腔,小吏就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官老爷样子。
大声呵斥:“大胆刁民!快快受了杖责,滚回牢房去吧。”包拯刚正不阿,最见不得仗势欺人的做派。这小吏竟然在他面前耍威风,必要狠狠教训一番。
于是,包拯当堂将小吏责骂一通,而那个犯人却改判了刑罚,从轻发落了。包拯的正义责罚,却中了小吏的下怀。优点如果被小人利用,也会成为缺点。
2、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辽国时,辽国命馆伴对包拯说:“你们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雄县)城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
包拯说:“你们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
3、断鸡蛋
传说包拯三十岁当了开封府尹。那时,他已经是个有智有谋的清官,隔着窗棂吹喇叭──响声在外啦!推荐他来京主事的,是当朝大师王延龄。
此人是三朝元老,白胡子齐腰深,还日夜思念着国事。包拯虽是他推荐的,但是他对包拯的人品、才智究竟怎样,还了解的不那么清楚,总想我个机会试试包拯的才能。
这天一早,老太师刚刚起身,漱洗完毕,要仆人端上早点,三个五香蛋。他一个鸡蛋刚吃完,忽听家人禀报:“新府尹包拯来拜。”
王延龄一听,惊喜异常,一面吩咐:“快请。”一面脑子转开了:“我何不借此机会当面试试他呢。”怎样试呢?王延龄拿着筷子,正要夹第二只蛋时,主意来了。
他赶忙放下筷子,端起蛋碗放到桌上,对丫环说;“秋菊,你替我办件事好吗?”秋菊说:“老太师尽管吩咐。”
王延龄指着桌上的五香蛋说:“秋菊,你把这两只五香蛋吃了,任何人追问,不管怎样哄骗、威胁、烤打,你都不要说是你吃的。凡事有我做主,事后再赏你。”
秋菊听了一愣,可是老太师的吩咐又不敢拒绝,只得照吃了。王延龄看她吃了,就走出内室,到了中堂,见到包拯后寒暄了几句。
便说;“舍下刚发生一桩不体面的事,想请包大人协助办理一下。”包拯说:“太师不必客气,有事只管吩咐,下官一定照办。”“那好。”
王延龄说罢,便起身领着包拯走到内室指着空碗说:“每天早上,我用三只五香蛋当早点。今日,刚吃了一只,因闹肚子,上厕所一趟,回来时那剩下的两只蛋竟不见了。
此事虽小,不过太师府里怎能容有这样手脚不干净的人?”包拯点点头,问道:“时间多长?”“不长。头尾半顿饭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家里有没有外人来了又走的?”
“没有。”“老太师问了家里众人吗?”“问了,他们都说未见。你说怪不?”包拯思索片刻说:“太师,只要信得过,我立即判明此案。”王延龄双手一拱,说:“那就仰仗也大人了。”
“太师:恕我放肆啦!”“不必客气。”包拯挽起施子,走出内室,来到中堂,吩咐说:“现在太师府里大小众人,全部集中,一厢站立。”
常言说得好:“宰相家人四品官。”这些家人虽然站立一旁,并不把新府尹放在眼里。包拯一见火了,桌子一拍,喝道:“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今日,我来办案,诸位休得怠慢,免得皮肉吃苦。谁偷吃了太师的五香蛋,快说。”众人一惊,顿时,老实了。可是包拯连问三次,这些家人竟象木头桩子一样,闷声不响。
秋菊站在那里,也象无事的一样。王延龄在一旁睁大眼睛,装着急于要把此事弄明白的样子,眼看众人一言不发,他想:“包拯啊包拯,这事够你喝一壶了。
下一步你难道和一般官员一样动刑吗?即使棍棒下面找出犯人来,也不算高明。”想到这,故意说:“包大人,常言说,肉怕渣,人怕打,既然他们不说,你用刑吧!”
4、包公掷砚
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被誉为“包青天”的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满离肇庆时,船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事感跷蹊,立即查问手下人。
原来是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对包公体恤民情的敬仰,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端砚。手下人见是一方石砚,并非金银珠宝,于是便收下了。
包公立即取来端砚抛到江中。刹时,风平浪静。后来,在包公掷砚处便隆起了一块陆州,这就是砚州岛。包砚的那块黄布,顺流而下。
在不远处的西江边形成了一片**的沙滩,这就是现在“黄布沙”。这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包公掷砚成州”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